小菜場整頓現狀調研報告

“小菜場”是居民“菜籃子”供應的主要場所,雖然小,但關乎民生和社會穩定。同時小菜場環境是否整潔,經營是否有序直接關係到城鎮的品位。雖然目前有證照的小菜場,“一站一票四制度”的建立逐步到位,經營食品安全意識有了提高,整個小菜場的現狀有逐步向好的方面轉化趨勢;但是小菜場還存在很多問題,值的探討和化大力氣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效的整治。

小菜場整頓現狀調研報告

一、存在問題

(一)無證無照違法經營嚴重。縣有小菜場33家,可未登記的就有23家,其中馬路菜場就有12個。依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工商部門可以依法取締,但是,這些小菜場又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新生事物。改革開放給經濟帶來了蓬勃發展,“築巢引鳳”引來了大量的農民工進入工業園區打工生活,所以,有買有賣自發地形成了市場。踐行科學發展觀要以人為本,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據客觀實際的要求小菜場的存在又是必然的趨勢。這樣小菜場就遭遇了合理不合法的問題。

(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執行難。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實行上市商品准入機制,不合格產品退市機制等是經營食品安全的一項重大舉措,是食品安全防患於末然的經營者應盡的義務,也是保護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而這些小菜場小、散、亂、雜,執行“一站一票四制度”給基層工商所責任區監管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三)佔道經營矛盾突出。佔道經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有場無市,即有固定設施攤位卻搬到馬路上經營,市場內空蕩蕩無買賣。如該縣百花山菜市場,有固定設施攤位面積約600平方米,四十餘個攤位,經營肉禽、魚、蔬菜、乾鮮果、調味品類等,攤位經過投標取得。但是,長時間來有一位自稱失地農民即賣肉個體户張某,每天下午到四五點鐘打工者下班買菜的高峯期,用電瓶三輪車拉着肉攤在菜場外邊馬路上兜售,引發了一些自產自銷的周圍農民也在馬路邊擺蔬菜攤銷售,致使市場內攤位銷售下降,也不得不蜂擁搬到馬路邊銷售。還有部分打工者,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失業後為了謀生,藉機擺小攤賣點小菜賺點小錢,維持生活,也成了“馬路天使”,影響市容、影響交通,留下了安全隱患。市場主辦方及工商部門曾多次取締整治,效果不太明顯。另一種情況是無規劃、無固定攤位設施,無場有市的佔道經營。如縣白溪口、邵宅小菜場,給交通安全造成嚴重隱患。

(四)食品安全意識淡薄。市場主辦者及經營業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由於自身素質不高,食品安全意識不強,經營問題多,食品安全隱患多。主要表現在:

一是菜市場基礎設施差,如廁所、垃圾桶、排水等基礎衞生設施沒有。在場經營者,甚至來買菜的消費者,隨地大小便,亂丟垃圾,髒、亂、差衞生狀況與新農村建設新氣象格格不入。

二是菜場舉辦者管理經驗普遍缺乏,管理能力弱,存在着重效益,輕管理的現象。

三是從經營主體看存在“二多二低”現象。攤位數多,經營者多,導致管理難度大;經營者文化程度低,素質較低,有的貪圖私利,蓄意出售過期變質食品現象屢禁不止。攤主衞生、經營食品安全意識觀念不容樂觀,有的直接入口的熟食品無防塵防蠅等“四防”措施;有的銷售“三無產品”。

四是限塑令得不到貫徹執行,免費提供塑料袋包裝的現象司空見慣。

二、原因分析

一是鄉鎮等相關部門認識不到位。村鎮、工業區規劃滯後,在原先的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中,基本沒有把方便羣眾生活的“小菜場”考慮進去,致使“小菜場”的用地基本上是集體性質,達不到市場登記的條件,這便是無證“小菜場”存在的主要原因。鄉鎮等相關部門對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認識也沒有到位,片面認為小菜場整治是工商部門的事,整治走過場,影響了整治力度。

二是市場投資商責任意識不強。大部分投資商認為小菜場整治是相關職能部門的事,對小菜場整治缺乏足夠的重視。資金投入不足,市場改造滯後,致使農村小菜場大部分基礎設施落後,物業管理不規範,經濟效益不高。一大批小菜場由於消防設施達不到標準,不符合市場登記條件,成為無照經營。

三是經營者食品安全意識淡薄。對上市商品准入制、不合格產品退市制等相關制度認識不夠到位,食品安全責任意識,經營守法意識薄弱。

三、建議與對策

(一)政府合理規劃,出台幫扶政策。“小菜場”雖小,但涉及到土地、城建、規劃等部門,必須由政府牽頭;同時,它牽連着千家萬户,與羣眾生活、社會穩定息息相關,是當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晴雨表。因此,不能將“小菜場”作為搞經營創收的產業來對待,政府應在政策上有必要作適當傾斜和支持。鄉村城建規劃與土地部門將小菜場建設列入議事日程。工商部門在市場監管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應在“小菜場”的規劃和籌建中要提前介入,進行及時的指導,為今後順利監管奠定基礎。

(二)正確引導、堵疏結合。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做好菜場業主、攤主思想工作,正確引導。要有創新辦法安排攤位,將其入行歸市;另一方面要加強巡查,對嚴重違法的要依據工商法律、法規堅決查處。同時建全機制,區別對待。要按照《省小菜場整治標準規範》,對己登記的農村小菜場,100%建立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制,實行上市商品准入機制,不合格產品退市機制等。進一步完善索證索票和進貨台帳登記制度;對部分不具備登記條件,但有固定場所和設施且符合消防安全條件的農村小菜場,由村委會出具證明,並經當地政府同意,對場內的固定經營户進行個體工商户登記,並加強監管。

(三)加強檢測力度,提高商品放心度。強化產地檢測和入市檢測,降低檢驗檢測成本,加大檢測範圍和頻次,力保不安全的食品堵在市場之外。但目前只有工商部門單一作戰,由於範圍太大,人員力量不足,不能滿足食品安全隱患的全面排查的需要。因此,建議成立一個全縣統一的監督性的專門快速檢測機構,對於重點食品進行像進飛機場安檢式的排查,以快速的流動檢測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和問題,且作為案件線索移交有關部門及時查處,有關部門要列入年度工作責任制考核。在當前的情況下,建議縣局增加力量,建立縣局檢測小組,各所配合,檢測出問題由各所負責查處,以促監管到位。

(四)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自律意識。

一是通過集體授課、分批培訓、個別上門輔導的方式,加大對食品經營者、從業人員、市場負責人進行有關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增強經營者食品安全意識。

二是加大宣傳曝光力度,動員消費者監督舉報。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冊(單)、菜場公共宣傳欄報等媒體,通過曝光典型案例、公佈檢測信息等對羣眾進行《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及投訴途徑的宣傳,提高消費者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

三是強化市場主辦者責任意識。市場主辦者必須擔負起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要嚴格審查攤位投標者資質,不符合資質條件者一律不得進場銷售。同時,督促引導其逐步提高硬件設施,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市場衞生環境。督促經營者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

(五)推進分類監管,倡導誠信經營。把小菜場中的經營户列入責任區信用監管,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市場經營者的責任意識,自律意識和信用意識。各責任片區都要以在業務系統基礎上,即工商經濟户口數據庫為基礎,將經營主體信用信息即:註冊登記、許可證、食品質量監測、違法案件、驗照、榮譽、投訴舉報、日常巡查、有關部門的食品監管信用、媒體曝光等信息錄入信用系統,進行信用監管評價結果分為aaa、aa、a、b、c、d六個等級。定期對食品經營者守信情況進行評比,建立紅黑榜制度。“紅榜”以a以上者公示表示相對守信的攤位,“黑榜”公示以b以下者,表示相對不守信的攤位。在錄入責任區系統同時,公示在每個菜市場懸掛的黑板“公示欄”上,每月或每季公示一次。同時與經營者簽訂誠信經營承諾責任書,進一步推動經營者自律行為。使經營者牢固樹立以依法經營為榮、違法經營可恥的職業道德,促進《食品安全法》的全面貫徹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