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經濟調研報告十篇

集體經濟調研報告 篇1

一、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集體經濟調研報告十篇

我區現有行政村29個,農業人口38916人,蔬菜面積10800畝,糧食麪積9500畝,水產養殖面積8800畝,果園2200畝,茶園3100畝,一、二、三產企業600多家。全區村級企業完成工業銷售7.4億元,同比增長28.9%;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260元,同比增長4.93%;村級經濟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78億元,同比增長19%,佔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36%,村級經濟作為我區五大經濟之一正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當前,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重點加強了農業基地和龍頭企業的建設。蔣喬反季節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嶂山水蜜桃生產示範基地等10個農業特色示範基地及五洲山茶場、蔬菜種子公司等3個龍頭企業已初具規模。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主動與萬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單位合作,訂立購銷協議,通過“公司+農户”經營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同時,大力培植各類專業協會,實施品牌戰略。先後組建了七裏甸葡萄協會、蔣喬嶂山水蜜桃協會、金江水產協會、蔣喬蔬菜協會和官塘園藝協會等5個專業協會,已註冊“萬祥”、“潤星”、“潤綠”等9個農業品種商標,其中“五洲”、“彭公”牌茶葉,“潤農”牌番茄已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定,“驚春靈芽”和“五峯迎春”先後獲省級、名茶評比一等獎。特色水產養殖進一步發展,異育銀鯽、青蝦、鱖魚、南方大口鮎等名優產品的養殖比例不斷擴大。

二是發展領域向縱深方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已不再是過去單一的農業經濟,二是廣泛涉足一、二、三產,向各種領域縱深發展。一產方面,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大力發展高產高效農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園,發展觀光農業和特色農業。目前已建成8個區級科技示範園,50户科技示範户,發展了應時鮮果、茶葉、蔬菜種子等6個產業化項目。二產方面,重點發展機械、建材、服裝、工藝品和電子等產業,生產的數控機牀、鍛壓機牀、磁性材料、通訊器材、電碳製品、環保設備等產品已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較高的經濟效益。三產方面,在進一步鞏固零售商業、小商品、餐飲、修理等服務行業的基礎上,向交易市場、房地產開發、傢俱裝飾等行業延伸,並使其成為村級經濟三產收入的主要來源。

三是私營個體經濟迅猛發展。近年來,我區相繼出台了多種鼓勵私個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對私個經濟的扶持力度,私營個體經濟的競爭優勢日漸顯露,成為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補充。各鎮、村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和地域優勢,抓住農村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有利時機,培植了東亞碳素廠、江東鑄造廠、光華鍋爐廠、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規模私個企業。這些企業充分發揮機制靈活的優勢,嚴格管理,注重創新,重視人才,企業的發展速度和效益穩步提高。目前我區現有村級私營企業450多家,佔全區私營企業總數的72%;個體工商户2900多家,佔全區個體工商户的49%。

二、我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幾年來,我區農村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跨越發展,富民強區”的總目標,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大力實施“富民強村”戰略,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幹部隊伍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加快了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紮實開展“五好村”、“五好示範村”創建活動,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在鞏固前幾年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區委組織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下發了新一輪《“五好村”、“五好示範村”評比考核細則》,提高創建標準,加大創建力度,進一步提升村級黨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重點從選準配強村幹部隊伍入手,不斷改善和優化村級領導班子結構,提高村級領導班子抓經濟工作能力。採取鎮機關下派、企事業單位交流、鄰村調配等形式,多渠道選配村幹部,重點抓好“領頭雁”隊伍建設,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氣和活力、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羣眾基礎較好的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全部達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歲以下的佔77%,大專以上文化的達70%。全區建立了一支常數為150人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村幹部管理更加規範。近兩年來,全區先後湧現出黎明村、韋崗村、四圩村等5個年純收入超80萬元的“五好示範村”和10個年純收入超30萬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頓扶持經濟薄弱村,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98年以來,我區對經濟薄弱村採取“一定三幫”的措施,由一名區領導親自掛帥,一名部門領導定點負責,帶領3個部門與幫扶村“結對”掛鈎,努力做到不脱貧不脱鈎。一是強素質,優化班子結構。幾年來,共調整了5個經濟薄弱村的領導班子,使一批有脱貧致富信心,有開拓進取精神,奉獻意識強,懂經營、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幹,走上了村領導崗位。每年在區委黨校或無錫“全國鄉鎮企業家培訓中心”進行為期7-10天的學習,提高了他們的整體素質,使村級集體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二是尋項目,培植經濟增長點。區定點領導和區級機關部門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先後召開了蔣喬鎮馬山村等12個現場辦公會,開展了“尋項目、籌資金”活動,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投入資金30多萬元,解決問題120多個,先後培植了蔣喬鎮嶂山村白花桃園、官塘橋鎮秀山村高標準茶園等農業發展項目;幫助官塘橋鎮平山村、開發區蔣家門村興建門面房40間;盤活了蔣喬鎮馬山村的磚瓦廠等閒置資產,為經濟薄弱村的早日脱貧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區6個經濟薄弱村已徹底脱貧。

3、積極推進“科技致富示範園”建設,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以提高村黨支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為重點,將培植符合產業化要求、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範園”作為村級經濟新的增長點,按照“多形式組建、分渠道籌資、靈活性經營、特色化發展”的思路,通過“送出去”(組織40多名農技人員、黨員幹部種植、養殖大户,到揚州大學農學院培訓)和“請進來”(邀請專家教授現場授課)、召開農業“科技致富示範園”建設推進會和現場觀摩交流會,大力推進“科技致富示範園”建設。全區80%的農業村建立了村級“科技致富示範園”,6個達到區級以上“科技致富示範園”的標準,150多名黨員幹部成為帶領羣眾致富的“領頭雁”,已有1000多户農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級債權,化解村級債務,為村級集體經濟減負。一是集中力量清收債權。全面清理村集體經濟組織代墊代繳應由農民承擔的各類税費及個人借用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等所形成的債權,採取逐户核實、與農户落實償還協議和簽訂還款計劃的方式,予以催繳和清收;嚴格按照企業改制協議,加大企業改制回收資金的力度,加大企業各項上繳資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關係所形成的承包上繳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籌集資金化解債務。把償還村民小組和羣眾的徵用土地補償款及欠村組幹部的報酬作為化解重點,對數額較大,一時難以全部兑現的,及時制定還款計劃。在償還債務上堅持先償還農户債務,再償還其它債務;先償還羣眾債務,再償還幹部債務;先償還個人債務,再償還集體債務;先償還村內債務,再償還村外債務。截止底,全區村級債權總額771.38萬元,化債率達81.80%,債務總額1260.53萬元,化債率達73.64%。

三、當前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近幾年來,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雖然比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於受體制所限,我區在土地、規劃等方面沒有審批權限,一些村雖然地處城郊交通幹道邊緣,具有發展工業經濟的獨特優勢,但發展工業項目卻十分困難,許多投資者在瞭解土地價格後紛紛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債務較重,發展資金比較匱乏。由於興辦集體企業、興辦公益事業、拖欠幹部報酬等歷史原因,我區一些村負債情況還比較嚴重,加之銀行信貸制度改革後對企業信用顧慮多,存在惜貸現象,貸款手續繁多,審查苛刻,導致一些農村中小企業貸款積極性下降。目前我區村級企業發展籌集的資金60%以上靠自我積累,30%的資金通過其他渠道籌集,銀行貸款不到10%。過多的非正規渠道融資不僅增加了融資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資風險和社會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質人才相對缺乏。由於用人機制不健全和經濟條件等原因,造成我區村級經濟發展人才儲備不足,尤其是農村專業經紀人、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和懂市場、會經營、素質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較缺乏。四是少數村級黨組織自身建設比較薄弱。主要是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不強,村幹部年齡結構老化,整體素質偏低,思想觀念陳舊,開拓創新能力不強,缺乏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兩手抓的自覺性,造成村級三個文明建設發展遲緩。

四、對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幾點建議

針對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制約因素和實際問題,我們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對症下藥,切實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步伐。

1、優化配置,實施人才強村戰略,鍛造一批領航起飛的“領頭雁”。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人才是關鍵,幹部人才尤為重要。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培養、選拔和使用人才三個環節,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帶領羣眾致富奔小康的幹部人才隊伍。

首先,始終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農村黨員幹部,凝心聚力謀發展、奔小康。通過深入開展“星期六讀書日”、“讀書與實踐”活動,深入學習xx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觀念、拓寬發展思路。採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專題輔導與交流研討相結合等形式,加強調查研究,圍繞村級經濟發展的新途徑、新舉措確定主題進行交流研討;圍繞村級經濟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舉行高層次的專家講座,不斷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提高運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幹部培訓渠道和內容,提升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積極實施村幹部素質教育“雙百”工程,採取學歷進修、實用技術培訓、定期輪訓等措施,通過與上海大學、揚州大學、無錫全國鄉鎮企業家培訓中心以及周邊高校聯合辦學,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急需的知識為重點,更新知識結構,使村幹部100%達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門實用技術,村黨支部書記100%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不斷提升引領農村經濟衝刺起飛的本領。

最後,全面推行村幹部公職化管理,選賢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由鎮勞動服務站和村幹部簽訂勞動合同,推行公職化管理,實行定期考核和崗位績效工資,並辦理各種社會保險,增強村幹部崗位對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調動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按照“年齡調輕、結構調優、知識調高”的要求,選拔懂經濟、會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進入村級班子。採取公開招聘、異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職等形式,拓寬選人用人渠道。

2、依託城市,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促進收支平衡。

首先,以城鄉一體化進程為契機,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借鎮江大力改造公共基礎設施、擴大城市版圖、促進城鄉一體化的機會,充分利用身處城郊結合部的優勢,推動農業技術改造、產品升級。以創建“五好村”、“五好示範村”為載體,積極啟動農村黨組織建設“1011”工程。通過2-3年的努力,在全區培植10個税收在200萬元以上、經濟純收入在60萬元以上的“五好示範村”,消滅經濟純收入在15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培養100名率先致富的黨員幹部帶頭人,帶動1000個農村家庭建成小康示範户。一要推進農業產業化。圍繞發展新型城郊農業、外向型農業和生態農業的要求,着重發展優質應時鮮果產業、無公害蔬菜產業、特色水產業、優質畜禽產業、優質茶葉產業和蔬菜種子產業。二要推進農業科技化。繼續實施好三項更新工程,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快科技致富示範園建設,抓好“十園百户萬畝”工程。三要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和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環境質量、統一關鍵技術、統一操作規程、統一檢測標準和統一產品標示。四要推進農業市場化。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加強市場信息蒐集利用,大力培養農民經紀人,積極發展專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鼓勵基層農技服務組織組辦、領辦、合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充當經紀人。五是加強行業協會的建設。以骨幹企業或營銷大户為主成立行業協會,健全職能。通過行業協會,制定本地區農產品的規格和標準,協調產量安排,避免惡性競爭,擴大訂單農業的覆蓋面,提高履約率,穩定農產品購銷渠道。對外宣傳產品,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和生產基地建立緊密合作關係,促進產銷銜接。預測市場需求和價格變動,降低農業經營風險,保護協會成員的利益。

其次,以企業改製為基礎,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發展私營個體經濟。一要抓住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吸納民資和外資,充分利用他們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做大做強,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二要大力發展農村私營個體企業,將小、微、虧集體企業以多種形式出售轉讓給個人經營,集體企業閒置的廠房、生產設備等可以出售或租賃給私營個體企業,盤活存量資產。三要走以農興工的路子,結合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和流通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到工業部門。

最後,培育生產要素市場,促進農產品流通,快速發展城市近郊農村服務業。一要加快專業特色市場的培育和建設,鞏固和擴大市場規模,進一步增強輻射帶動功能。二要積極開拓農村商品零售市場和生產資料銷售市場,採取聯購分銷、聯銷經營等形式,增加農村商業網點建設,採取送貨下鄉等方式擴大農村市場的銷售比重。三要發展倉儲流通業。藉助發達的公路交通網絡,選擇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優勢地段發展倉儲流通業,建設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環境建設,為富民強村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

首先,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圍繞“優化環境、提升功能、注重創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規劃,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重點抓好村組道路建設、自來水入户、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營造招商引資的一流載體。

其次,積極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優化投資軟環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記註冊辦法,降低市場門檻,簡化辦事手續,取消許可控制,改行政審批方式為市場監督方式。進一步加大清費治亂力度,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行為,建立監督舉報機制。

再次,強化金融服務,拓展融通發展資金渠道。要深化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加大對農村農户和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提高授信額度,簡化手續,強化監測。引導和規範民間信用,降低融資成本和財務風險。

最後,職能部門要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出謀劃策。經濟、農業、科技等部門要及時做好各類產品、市場等經濟信息的收集和發佈,及時對各類產品進行收益、風險預測,向基層黨組織、農户和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和技術諮詢服務。

集體經濟調研報告 篇2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個重點,是鞏固和加強村級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條件。為了促進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瞭解掌握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工作的現實狀況,以及在貫徹執行會計制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抓好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工作。近日內蒙古額爾古納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對我市的村財務會計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基本運行情況

額爾古納市轄行政村4個,從XX年開始實行了“村財民理鄉代管”為內容的村財務管理機制,並且制定了配套的具體管理辦法。各鄉鎮辦事處經管站的負責人,基本上是鄉鎮辦事處的會計人員,負責“村賬鄉管”的日常工作和會計核算工作。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分管領導親自抓,並將此項工作列入各級領導實績考核內容。村會計員(實為報賬員)實行按月辦公制度,每季度向羣眾張榜公佈一次財務收支情況。同時,鄉鎮辦事處與各村村委會明確各自的職責。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年終審核,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財制度,統一規範管理。經過幾年來的運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敗的條件和土壤,又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和財務監督向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發展。

XX年財政部出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已於XX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為了便於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人員理解執行,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統一安排步署,於XX年底對新頒佈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進行了學習培訓。在全面貫徹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各鄉鎮辦事處統一了會計賬薄,統一了記賬憑證,統一了記賬方法,統一了會計檔案,規範了票據,規範了會計科目,會計管理職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級,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人員起到了一定的當家理財作用。與此同時,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具體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現金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村幹部任期和離任審計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約束機制作用。

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一)資產管理不規範。一是應收賬款增多導致資金沉澱,資產被個別村民無償佔用導致集體利益受損。二是有的村民往來帳採取重複記息,導致不良債務增多,村級債務化解難。三是開支大手大腳。

(三)報銷審批不規範。一是審批不夠規範。二是賬款結報不及時。三是報銷憑證不夠規範。

(四)會計賬務處理不規範。一是會計賬薄、會計科目設置不規範;二是鄉鎮辦事處會計與村會計員自行記賬,對賬不及時,憑證傳遞方法不規範,會計檔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辦公條件差,實行村賬鄉管前的會計憑證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難免遺失;有的會計人員調整後,移交檔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賬冊憑證。

(五)財務公開不規範。一是鄉鎮辦事處代理記賬的審核問題。由於農經人員不熟悉村務,業務素質較弱,原則性和責任心不強等原因,存在着重記賬輕監管,只審憑證,不審開支合理、合法,使違反財務制度的票據憑證得以入賬。二是在公開的內容方面存在着欠細欠具體的問題,對於基本建設等重大支出項目沒有專項公開、公佈,無關緊要的公開,實質性內容公開不細。

(六)村級會計人員的隊伍不穩定。由於《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委會成員每三年選舉一次,全體村民“海選”產生。每產生xx屆村委會,就更換xx屆會計人員,造成村級會計人員隊伍極不穩定,從而貫徹執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阻力巨大。而且,會計人員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現象普遍存在。

(七)財務不公開,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財務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幹部一人説了算,收入不進賬,支出無票據。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嚴重,村賬鄉管是個空架子。有的村新xx屆領導不與上xx屆領導辦理工作交接,舊的不交賬,新的不接受,合同協議都沒有,債權債務不清理。

三、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述問題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傳不到位,村幹部法制觀念不強。二是管理體制不順暢,管理機制不健全。三是法規制度不融合,執行過程阻力大。四是農村市場主體不完備,造成會計人員零核算。五是領導幹部認識模糊,重視不夠。由於領導幹部自我發展意識不強,仍然存在等、靠、要的習慣心裏。

四、建議

(一)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農村經濟載體,完善農村市場主體。黨的xx屆全會《決定》指出:“以家庭社會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是黨在農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來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證明,它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符合我國農村的實際,應當長期堅持下去。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統”的一層主要是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增強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實力,為生產農户提供配套服務,逐步形成鏈條式發展模式,促使農民發揮特長,專業化經營。這樣一來,既可形成產業優勢,又可避免農户在混合性經營中顧此失彼的弊端,還能夠提高市場經濟運作能力。會計核算有了對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方可實施。

(二)建立村級財務會計服務中心,制定“五統一”管理機制。一是統一鄉鎮辦事處統管資金帳户。全鄉鎮辦事處各村所有資金收入,存入財務會計服務中心帳户,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各村只設一個支出帳户,使用資金時向財務會計中心提出申請,由統管帳户拔入支出帳户。二是統一報帳日。每月30日為統一報帳日,村報帳員攜帶本期收款、付款發票、現金日記帳,收款憑證存根,現金結報單到財務會計中心報帳。三是統一實行收付款憑證領用登記制度。各村統一使用額爾古納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付款憑證。四是統一實行開支審批制度。五是統一財務公開。各村理財小組每季度監督財務收支、債權債務等情況並予以公佈。同時,每年進行一次村級民主理財,直接接受村民的監督。

(三)建立和培養一支業務精、素質高、會管理、較穩定的村級會計人員隊伍。村級會計人員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工作的具體操作者,所以應當採用“專職選聘,培訓考核,持證上崗,雙重領導”的管理辦法,培養一支頂得住,站得穩、懂法規、履職能、業務精、品質好、會管理較穩定的村級會計人員隊伍。從而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順利貫徹執行。

(四)建立和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化村級內部控制制度。一是財務公開和村民查帳制度;二是財務開支審批制度;三是現金和銀行存款管理制度;四是“村賬鄉管”操作規程辦法。五是民主理財制度;六是財務審計制度;七是政務公開制度;八是鄉鎮經營管理職責;九是會計資料檔案管理制度;十是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等。

(五)建立和健全村級財務審計監督機制。建立和健全村級財務審計監督機制,是深化農村改革,加強宏觀調控,克服村集體財務混亂,根除前清後亂,嚴肅財經紀律,提高經濟效益,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措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強化農村審計力度,才能有力地遏制農村經濟領域中的違法行為,才能維護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六)腳踏實地的落實村級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每年都要定期、不定期地對村級會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或輪訓,採取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專題培訓,長短期培訓,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結合農村的工作實際通俗化授課,以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業務水平,經濟管理能力、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水準。

(七)積極開拓、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首先,牢固樹立政府和各部門的扶農思想,提高誠心服務意識。其次,加強村領導班子建設,加強對農村幹部的培訓,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強,具有奉獻精神,具有管理和發展集體經濟能力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再次加大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的實施力度,充分發揮現有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現有的村集體資產。最後,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在現行體制下,資產的產權不明晰,導致監督約束機制不健全,集體資產權益往往被隨意侵犯,成為引發當前農村幹羣矛盾的一個焦點。因此,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最終形成“產權明晰,三權分離,管理規範”的農村集體資產運營機制,已是當務之急。

(八)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重農民意願,護農民利益,增農民福祉,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方面,加大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扶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上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農業良性發展、農村自我造血、農民適應市場的自立機制、自主能力。這關鍵是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

總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一個特殊的組織。搞好農村財務會計工作,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關係到基層政權的鞏固和農村社會的穩定。因此,必須切實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工作的領導,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認真貫徹落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為農村經濟環境的治理,基層組織的廉政建設,雙層經營管理體制的完善,農村經濟穩步快速、健康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集體經濟調研報告 篇3

xx鎮地理位置優越,但由於全鎮大多處於山區、半山區地域,境內高山起伏,對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共有大小庫塘34座,蓄水337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2311畝,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現如今,xx鎮面臨着一個巨大的經濟轉型時期,由傳統農業模式轉變為新型農業模式是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和考驗,及時地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對於我們的工作開展有着不容忽視的意義。

一、我鎮傳統經濟的發展模式

地處山區、半山區,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在種植農作物這方面,根據地區不同情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則,、大營、龍王塘、三印、大莊五個村,水利條件較好區域基本農田一般以青花、小夾豆、香瓜一類的經濟作物為主,山地則多種植玉米和小麥。新寨、幹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條件比較差的區域旱季一般以蕎、小麥、包穀、洋芋等為主產。雨季一般種植香瓜、青花菜一類的經濟作物。經濟發展模式屬於傳統的農耕經濟,雖然勞作比較輕鬆,但農民手中可支配的經濟收入比較少,造成我鎮居民經濟水平比較低下,所以農村經濟的轉型成了我們目前比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鎮經濟轉型的有利條件

(一)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xx鎮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與玉溪的紅塔區、江川縣、晉寧縣縣城昆陽、晉城鎮、上蒜鎮接壤,距離縣城僅有35公里,各個地區的人民經常於xx鎮進行商品交易,從很大一部分促進了xx鎮經濟的發展,但是由於經濟作物比較單一,這就使得在經濟發展上有着很大的侷限性。

(二)便利的水資源條件

xx鎮境內,山脈高聳,百穀川流,有着十分豐富的水資源,三印、大莊、龍王塘等地有着多處龍潭,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十分便利的影響。除了這些自然的水資源,為了保證居民的生產和生活順利開展,xx鎮興修了很多水利設施:翠峯水庫、石門坎水庫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狹窄,水流不暢遇到大雨就經常決堤成為水災,給周圍的幾千畝良田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全鎮居民投工投力,對河道驚醒了改造,保證了河道兩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較高的山地地區政府也出資幫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儲水設備,總體説來,xx鎮的水源條件十分便利,有利於我們進行農村農業經濟的轉型。

(三)豐富的自然資源

由於xx鎮地處山區,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鎮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9。85%,山上各種山茅野菜品種繁多,也為乾果、藥材、野生菌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每年夏天雨季到來,各種野生菌漫山遍野,產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產量高達100多噸,但由於缺乏科學的經營管理模式,沒有形成統一規範的營銷氛圍及規模,因此野生菌的經濟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損失。

三、我鎮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農業基礎設施滯後,自然災害抵禦率低

xx鎮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三縣交界地,是比較重要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加之境內龍潭、水庫較多,有利於發展蔬菜、無公害水產品等具有鮮活特色的農業模式。但由於該地地處山區,海拔高差較大,呈現出各地氣候不一樣的特點,使得農產品無法大規模生產,無法形成一個比較規範的產業鏈。加之農田水利骨幹工程大多達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嚴重,農田基礎設施滯後,導致農業發展的後勁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農田因為水災等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

(二)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薄弱,農業科技支撐能力低

由於我鎮處於礦山地區,所以很大精力上,我們比較注重於發展礦區經濟,這就使得在農業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種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鎮農户思想較為保守,各種新品種的引進實驗、示範開展困難,這就造成了農業課題無法開展實施,農業生產力難以提高的局面。我鎮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較為低下,主要以生產銷售原產品和粗加工為主,無形中損失了很大一部分經濟利益。

(三)農民的科學素質不高,制約農業發展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鎮表現得更為突出,農業人口共有13509人,幾乎全鎮都是農業人口,農民是我鎮農業生產和經濟建設重要的載體,是我鎮重要的人力資源,農民科技文化的素質高低不僅影響到農民的生活、農業的發展水平,而且還關係到我們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據不完全統計,我鎮受過職業技術培訓的農民不足5%,受過技能培訓的僅僅1%,這就使得我鎮的農村生產力較為低下,具體表現為,農户在進行經濟作物種植是沒有一個比較專業的知識體系支撐他的勞動,嚴重的影響了經濟收入和全鎮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

四、未來經濟發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資金投入,建立農業產業化發展

今年來,由於無污染、無公害、純天然綠色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吸引了大批商貿客户前來簽訂種、養殖合同。我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已成為烤煙、洋芋、小莢豆等綠色經濟產品和藥材、野生菌類生長的良好環境。然而目前,我鎮農業還在以一個比較傳統的模式發展,大部分村民還在種植小麥、玉米等單一作物,種植其它綠色經濟作物的村民還比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暢,蔬菜成熟後在集市進行交易,市場需求量較小,使得我鎮基本屬於本鎮居民自產自銷的一個模式。面對這樣一個情況,政府應該加大資金的投入,立足我鎮實際,烤煙、洋芋(馬鈴薯)、荷蘭豆(小莢豆)等綠色經濟產品和各種水果、乾果、藥材、野生菌類等農業重點產業作發展規劃,以政府辦公室文件簽發,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同時招商引資,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庫等蔬菜集散基地,打開蔬菜銷路,使得我鎮的蔬菜種植可以形成一個產業化的發展。蔬菜種植比起傳統經濟作物種植的優勢在於成熟期縮短,農產品價值擴大,這就有利於改善我們居民的生活質量,對促進小康社會建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提高農民技能

我鎮屬於農業大鎮,居民都靠種地為生,但由於大多數居民沒有受過專門的教育和學習,這就致使他們在農作物遭遇病害襲擊的時候束手無策或是胡亂用藥,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面對這樣一種情況,我們應當邀請一些比較有資歷、有經驗的農業研究學者到我鎮開展一些專業技能的培訓,使得農民在農作物受到病蟲侵害的時候可以對症下藥,不至於束手無策。深入實施“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加強農業職業技能培訓、農業實用技術普及性培訓,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能力。同時建議成立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加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站,使我鎮在提高農民種植技能提高的同時,為我鎮發展高效標準農業保駕護航。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學化發展

我鎮農村農業的種植模式還在是傳統的農業模式:休耕、免耕、間作、套作、輪作,屬於精根細作的小農經濟,這樣的農業發展不利於產業化農業生產的形成,政府應當加大農業生產方面的科技投入,實現以糧食優質高產為前提,以綠色生態安全、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程度高為主要標誌,基礎設施、機械器材、服務體系、科學技術和農民素質支撐有力的農業現代化。從而實現農業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相融合,與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是有機整體,不可分割,資源共享,互促共進,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自然災害抵禦率

我鎮發展農業的水利條件十分便利,但是水利設施卻比較落後,一旦遇到洪澇天氣,田間的農作物就會遭遇自然天氣的破壞,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農村水利設施的建設,確保農民在進行農作物種植的時候不會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同時,我鎮大多數農田都進行露天種植,這樣一旦遇到霜雪天氣,農作物很有可能被損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面對這樣的情況,政府應當邀請一些鎮上有經驗的大棚種植户,舉行一個培訓班,請他們向村民介紹大棚種植的有利方面,並傳授大棚種植的注意事項,提高村民的意識,有一部分人帶動,繼而實現全鎮人民的轉變。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促進本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五)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構建農業發展支點,推進我鎮農業向規模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應充分認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作用,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採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發展。依託大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指導和服務及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作的支持等措施,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品牌嫁接、資本運作、產業延伸等方式進行聯合,着力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經營者開展完善生產設施,擴大產銷對接,提升生產經營、市場開拓和組織帶動能力,發展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引進專業種養大户或專門生產經營管理人員,發展標準化、生態化、專業化生產。

集體經濟調研報告 篇4

如何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構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格局,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改變“空殼村”現狀,成為加強基層政權、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這些年來,省州黨委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們也看到,受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影響,當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有差距。有的認為國家公共財政將覆蓋農村,不需要發展;有的認為村級集體經濟在農村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經濟體系中比重小,無礙大局,尤其是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集體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户,沒有預留髮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資源和空間,現在想發展也發展不起來;有的顧慮重重,村級組織三年一換,到時候怎麼處理等。

二是缺乏發展集體經濟的人才隊伍。以村級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為主體的集體經濟發展和管理者,缺知識、缺經驗、缺抓手,如何培育、引進和打造一批人才成為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

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和工作指導。大多數村缺乏總體規劃,而且有關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數據也模糊不清,給政策制定帶來相當大的難度,集體經濟發展也還缺乏規範指導等問題。

四是集體資產管理混亂。農村集體資產形成時間長,構成複雜,絕大部分沒有進行確權登記,產權不明,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容易造成資產流失等問題。

五是發展模式單一。大多數村一村一個發展項目,風險大且資源初級開發、產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務創收居多,經濟效益低下,發展質量不高。這些問題給我們造成了很大困惑,集體經濟到底要怎麼做?

前段時間我們在、兩縣的農村隨機調研,基層的一些做法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和鼓舞。

一是理清思路做規劃。集中時間抓調研,對集體資產進行確權登記,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調研市場導向,確保科學規劃有力推動。

二是盤活現有人才。發揮村幹部、本地經濟大户優勢,送出去學、到兄弟縣市看,接回來思考論證,不搞竭澤而漁、不舉新債、不搞一錘子買賣,堅持村級主體,突出市場主導,慎重選定發展項目,確保可持續發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資金項目整合力度大,村幹部積極性高,幹勁十足。XX縣西山村發揮村幹部大多是菜農的優勢,在明年春節節令培植葡萄產業的時差內,在基地培育馬鈴薯,2噸薯種已到位,村幹部和指導員準備打一個時間差,要把抓集體經濟的信心和效益首先體現出來。

四是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抓手。XX縣碧溪鄉採取“專業合作社+支部+農户”等模式發展集體經濟,探索制定《股份構成(村幹部、經濟大户、村民),股權配置(村集體30%),股權流轉,管理辦法》等操作層面的配套文件,保證規範運作。

XX村幹部組建金和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吸收會員X名,投入資金XX萬元,建成三七連片示範基地70畝,建成金銀花示範基地50畝,帶動農户種植XX畝。XX縣普渡村整合項目資金XX萬元,建成街廠X個,攤位XX個,預計集體經濟年收入在X元左右。博南鎮七屯村清理集體資產,利用特色資源大葉種茶園,規劃論證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和生態觀光農業,延伸產業鏈,拓寬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五是發揮黨建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把村級集體經濟納入黨建目標考核,明確比例要求,對完不成任務的進行大幅扣分。有的鄉鎮對掛鈎領導(XX元)、村幹部(XX元)實行風險抵押,績效考核,促使集體經濟有人抓、有人管、發展好。

應該説從調研中看來,各級在抓領導責任、組織保障、資金扶持、資源整合、工作落實、激勵考核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積累了有益的實踐經驗。在下一步工作中,各縣應繼續強化項目支撐、落實政策扶持、鼓勵結對幫扶、支持存量盤活,着力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集體經濟調研報告 篇5

近年來,雋水鎮各村、社區充分利用城區優勢,千方百計引導農民增加收入,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各項經濟指標逐年攀升,基層組織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的能力不斷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號召力顯著提高,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發展,農村社會穩定,各項基礎設施顯著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總體來看,雋水鎮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普遍偏弱,發展步伐滯後,村級招商引資困步不前,產業結構落後,調整優化乏力,歷史債務負擔沉重。如何抓住機遇,加快村級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培育集體經濟發展後勁,全面推進我鎮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是擺在新一屆鎮黨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我鎮村級集體經濟概況

1、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情況。我鎮共有21個村、社區,農業人口近4萬人。2019年全鎮村級收入843.5萬元,村平40.17萬元,其中集體經濟收入280萬元,僅佔33.2%,;實現集體經濟收入上5萬元的村8個,僅佔38%,不足萬元的村6個,佔28.6%,其中無集體經濟收入的有銀城、銀山2個社區,佔9%。

2、村級集體企業情況。就村級集體企業而言,全鎮現共有18家村級集體企業,其中僅寶塔砂布廠和寶塔造紙廠兩家年產值過千萬元,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26萬元,佔全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總額的45.7%。年產值過百萬元的有寶塔茶廠、寶塔紙箱廠、寶塔磨料磨具廠、旭紅砂布廠等4家企業。由村集體直接經營管理的有寶塔砂布廠、桃源茶葉加工廠2家,其他16家企業均發包或租賃給個人經營。

3、產業分佈情況。2019年村級集體工企業收入176.2萬元,佔全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總額的62.9%,退耕還林及其它農林產業收入76.9萬元,佔27.5%,其它產業收入26.9萬元,佔9.6%。

二、存在的問題

1、產業層次低,規模小而單一,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薄弱。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全鎮只有佔38%的8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萬元以下的有6個村,佔28%,整體經濟實力薄弱。8個集體經濟收入上5萬元的村中,只有寶塔村形成了塗附磨具、銅材及其配套產業,資產及年產值在千萬元以上,科技含量較高,其他村集體經濟收入則主要來源於磚廠、門店租金、茶廠和退耕還林的政策性收入等低層次產業,對環境破壞大、管理粗放落後、規模小效益低,難以形成市場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全鎮2019年實現的28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中,寶塔一個村就達140.8萬,佔50.3%,比其他20個村(社區)的總和還多,而寶塔村的經濟收入又集中在寶塔砂布廠一家,其每年上交120萬,佔全村收入的85%。由於收入來源過分依賴於單一產業,一旦行業經濟效益滑坡,必然會直接導致村級集體經濟出現大幅震盪。

2、融資難度大,發展後勁不足,可持續發展能力薄弱。

目前,由於一些村負債情況還比較嚴重,銀行存在惜貸現象,貸款手續繁多,審查苛刻,導致一些村級中小企業貸款積極性下降。在我鎮,特別是10個社區的集體企業發展資金,60%以上靠如土地開發等方式自我積累資金來發展集體經濟,30%的資金通過其他渠道籌集,銀行貸款不到10%。過多的非正規渠道融資不僅增加了融資成本,同時也增加了融資風險和社會不安定因素。而且各村在進行土地開發過程中,沒有在“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招商”的思路下進行大開發和大整合,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進一步分散。以村一級自身的經濟實力,難以實現土地的高標準開發建設,致使土地的開發利用初級化,回報收益最小化,不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資本優勢,造成村級集體經濟難以在上規模、上檔次上有所作為,可持續發展能力薄弱,發展後勁不足。

3、幹部思想保守,觀念滯後,創新發展能力薄弱。

有些村幹部對集體經濟的理解比較片面和滯後,認為集體經濟就是集體辦企業、上項目,集體經濟集體管,由於管理跟不上,集體資產流失嚴重,挫傷了幹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顧慮;部分羣眾怕搞垮了受連累,背上新的債務,思想上有障礙。有人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誰有本事誰致富,只要經濟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有無集體經濟無關大局。個別村幹部則存在小富則安、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保守思想,缺乏艱苦奮鬥和創新發展的精神,發展觀念滯後,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思路不多,積極性不高,這些都導致村級集體經濟一直不能取得創新和發展。

4、發展不平衡,差距明顯,不利於整體發展。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村與村之間發展水平差距明顯,且呈日益加大之勢。單就8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過5萬元的村來説,最高的為寶塔140.8萬元,最低的是雁塔5.3萬元,兩者相差26倍,與旭紅29萬元相比,兩者相差也達5.5倍。從而形成寶塔一枝獨秀的單極發展趨勢,對我鎮經濟的整體健康發展極為不利,將延滯我鎮實施工業化發展戰略的步伐。

5、村級債務包袱沉重,不利於全力發展。

至2019年底,全鎮村級債務總額累計達1071.9萬元,村均51萬元。有債務的村、社區14個,佔66.7%,其中白沙、桃源、柳巒、石泉、新塔5個村(社區)債務均超過百萬元,共計733.87萬元,佔全鎮村級債務總額的68.5%。形成這些債務的原因較多,主要是經營性虧損、老財貿任務借款、基礎設施投資、各類達標升級及非生產性支出等。村級班子很大的精力用於清償債務,難以全力投入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

6、村級招商引資困步不前,不利於突破性發展。

近幾年,我縣雋水、錫山等省、縣級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招商引資成效顯著。但由於村一級招商引資在土地開發、基礎設施、政策措施、投資服務體系等軟硬環境上無法與省、縣級工業園相比。因此雖經努力引來一些客商前來考察、諮詢,但最終能夠成功落户的沒有幾家,不利於集體經濟取得突破性發展。如下闊去年花很大精力引入的一個肉牛養殖項目,實地考察後一去不返;一位老闆有意在石泉投資鐘錶廠項目,卻找不到一塊條件適宜的地盤,最後落户麥市工業園。

三、 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1、堅持以人為本,加快乾部意識轉變,建設強有力的村級班子。

有沒有一個敢於創新、富於開拓的強有力的村級班子,有沒有一個敢於創業、善於管理的好班長,是決定村級集體經濟能走出多遠的關鍵。要拓寬選人用人渠道。採取公開招聘、異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職等形式選拔懂經濟、會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進入村級班子,並牢固樹立只有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才能解決辦事難的問題,才能為羣眾興辦各種福利事業,提高羣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基層黨組織才能贏得羣眾信賴,凝聚力、戰鬥力才會不斷增強的發展意識。鎮黨委、政府要經常組織村級班子成員進行思想意識、管理知識的培訓,制訂政策解決基層幹部福利待遇、醫療養老保險等切身利益問題,解除後顧之憂,使之全身心投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2、因地制宜,選準集體經濟發展的好路子。

在選擇發展路子時,要本着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避免跟風上、盲目投資現象。一是興辦村級集體企業,象寶塔一樣,走工業興村的路子;二是興建或經營專業市場,走商業興村之路;三是發展立體林業。比如東港、桃源每年在林業上分別可收入4萬元、8萬元,可在此基礎上,擴大規模、調優品種結構、引入深加工等配套項目,走立體林業的發展路子;四是興辦第三產業,城區內幾個社區可大力發展餐飲、娛樂等服務業;五是創新資本運營手段。以現有土地、資金、資產入股或合資、合作興辦企業或參與企業發展;六是經營集體土地和物業。發揮城區優勢,開發建設工業園區、標準廠房、倉儲設施和商住樓等二、三產業載體,對外出售、租賃,走物業經營的路子;七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生產。村委會可以在技術、貯藏、加工、銷售等環節上發揮集體經濟的優勢,解決一家一户辦不了的事,培植集體農業生產基地,走特色農業、服務農業、規模農業的發展路子。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營造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環境。

要落實縣、鎮招商引資政策或創造性地建立招商引資責任機制和激勵機制,鎮一級要在“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招商”的思路下對村、社區實施傾斜的扶持政策,結合各村、社區的優勢、特色,實行統一政策、統一宣傳、統一引進、科學佈局,充分整合招商的人、財、物資源,集中力量,明確主導產業,重點突破,把一些規模相對較小不適宜在省、縣級工業園區發展的項目引薦給村、社區。並通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調動村級在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上的積極性。

另外,各村組目前掌握着大筆土地補償金,可否借鑑深圳等沿海地區及寶塔村的經驗,鼓勵、引導其集中資金開發一批標準化廠房用來出租給企業,既可以避免集體土地的大量流失,又發展了集體經濟,增加了收入,同時解決了投資商將大量資金用於投資廠房和設備,導致流動資金週轉困難的實際問題。

4、強化管理,千方百計盤活資產,化解村級債務。

村級集體資產管理水平弱,是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講,管好並盤活存量資產,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資產投入更為重要。積極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完善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產權登記的同時,推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兩分離,並對集體資產的佔有、經營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確規定,定期公開帳目。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積累機制,實行集體經濟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總量控制,防止分光吃光,積蓄集體經濟發展後勁。加大村級債務清償力度,通過增收還債、清欠還債、節支還債、歸責還債、降息減債、核銷減債等手段減輕村級債務壓力,集中精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集體經濟調研報告 篇6

新形勢下如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村級集體積累問題是當前解決“三農”問題,發展農村事業的一項重要內容。近期,通過與村幹部及部分黨員、羣眾進行座談,形成了以下報告。

一、基本情況

新袁鎮共有12個行政村,102個村民小組,43000口人,9850户,農村勞動力17500個。近年來,該鎮黨委在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同時,不斷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村級集體經濟出現了穩步發展的趨勢。據統計,全鎮12個行政村,1-6月份,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萬元的三個村,5萬元以下的9個村。白水村、於灣村、新東社區、新集社區6月下旬率先成立了農工商公司,為發展集體經濟邁出了重要一步。目前,村集體經濟收入產業分佈主要是在加工業、土地租賃等行業。

二、主要做法

1、落實責任,嚴格獎懲,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自覺性。

為提高村幹部工作質量,增強村級發展集體經濟的自覺性,該鎮建立了黨支部崗位目標責任制,把黨建和經濟工作任務下到支部,責任落實到支部書記,年終按考核實績進行獎懲。即按照綜合得分高低發放考核工資,按照表現評優樹先,按照能力選拔幹部。20__年,對村幹部的報酬又作了調整,實行效益工資制,把村幹部的報酬與集體經濟的發展、集體積累的增加有機掛鈎,調動了村級班子和村幹部的積極性,增強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今年以來,全鎮新上企業項目7個,增加集體積累17萬元。

2、突出抓好村級財務的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該鎮將村級財務全部收歸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實行“雙代管”,村村聘請了人大代表或離任村幹部為監督員。取消了農村招待費,對通訊費等非生產性開支實行限額控制,每年可節省開支20多萬元,減少了集體資產浪費,增加了農村積累。同時針對各村債權債務嚴重製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由鎮紀委牽頭,成立了清欠小組,對帳務逐村進行了清查,使債務問題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工作組進村入户,通過對帳目進行認真地清理、公開,給羣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減了負,鬆了綁。

3、更新村幹部思想觀念,解決發展集體經濟信心不足的問題。

為增強村幹部發展集體經濟、帶領羣眾致富的信心和決心,該鎮組織村幹部對市場經濟知識進行了系統的學習,使大家解放了思想,增強了競爭意識、超前意識和開放意識。通過走出去參觀學習,請進來傳經送寶,進一步開闊了村幹部視野,增強村幹部對更好地發展村集體經濟的信心。

4、對村支兩委班子教法扶志,理清發展路子。

一些新班子,雖然有幹好工作的良好願望,但由於家底子薄,對發展集體經濟往往缺乏信心,對這樣的支部,鎮黨委每村派一名副科級幹部,幫扶村裏的工作,對他們多指導,多關心。針對新班子致富無門路,發展無思路的實際情況,鎮裏幫助他們重新制定發展目標,結合各村實際,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的原則,因地制宜,各打各的優勢仗,各唱各的拿手戲,尋求自己適宜發展集體經濟的路子。

三、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我鎮村級集體經濟呈現繼續發展壯大的趨勢,村級集體經濟的產業結構出現了多樣化,經營管理形式也多種多樣,集體資金積累逐步增加,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一是集體積累來源渠道單一,相當一部分村集體積累底子薄,集體幾乎全部收入來源於零星土地、房屋的承包。二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思路狹窄,有的村幹部一提及發展,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三是上級鼓勵支持村級發展集體經濟的優惠政策少。

四、對策與建議

(一)要提高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的認識。全鎮12個行政村,集體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尚有9個,佔到75%,村集體經濟無實力,發展生產無財力,提供服務無能力,幹部説話無底氣,農村社會化服務功能軟弱,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村級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號召力。因此,如何不斷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增加集體積累,實現村集體“有錢辦事”,促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上新台階,是當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發展模式。由於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環境、資源狀況、幹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況不同,發展集體經濟的模式也應該從實際出發,採取多種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要立足優勢,選準路子,堅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引導各村立足資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可以集體開發林場、果園、養殖場、個人承包增加集體收入;可以依靠村級成立服務組織,開展有償服務,增加集體收入;可以集體興辦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或收購公司,使農副產品在加工、儲藏、運銷等環節中實現多次增值,使集體收入與農民收入同步增長;可以依託地理優勢,開發飲食服務、商業流通、運輸等產業,增加集體收入。

(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好帶頭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必須首先着眼於農村黨支部班子的加強和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

一是要認真選優配強黨支部一班人,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在選配上一定要堅持標準,把那些事業心強、懂經營、會管理、具有發展集體經濟的強烈意識、開拓精神和無私奉獻、不怕吃苦、秉公辦事、廉潔自律的人選進班子。同時要制定一些激勵政策,從鎮機關中選拔一批年輕人到村擔任實職。要注意從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幹部,提高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

二要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幹部的培養教育。通過市場經濟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使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經營管理的水平,用好的典型、經驗激發他們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增強他們發展集體經濟的恆心和本領。要讓他們意識到,作為一名農村幹部,不抓集體經濟發展是失職,抓不好集體經濟發展就是不稱職,切實把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落到實處。

(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

一是制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辦法,盤活現有資產,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對集體原有的廠房、設備等資產及農村“四荒”資源,要通過採取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制等形式交付農民開發利用,以此盤活集體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

二是加強村級債權債務清理。村級債權債務是當前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對各村債權債務進行一次徹底的清理整頓,應回收的各種欠款一定要收回;

三是要進一步完善村級集體資金管理制度,由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對村裏財務進行“雙代管”,要做到既代管帳,又代管錢,防止出現只管帳、不管錢的現象。嚴格規定村集體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則,切實履行“兩公開一監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財,嚴格控制各種非生產性開支,管好用好集體資金。

(五)加大激勵扶持,優化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環境。

一是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列入農村經濟工作的總體規劃中,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制定好本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合理確定指標,組織職能部門抓好實施,並從信息、人才、技術、立項等方面給予幫助。

二是各級財政應從支農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作為發展集體經濟的週轉金,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應安排一定的貸款扶持發展集體經濟,在税收、工商管理上,對村級興辦的集體企業和各種經營項目適當給予減免。

三是對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幹部制定獎勵政策,使村幹部的報酬增長與集體經濟的發展,集體積累的增加有機掛鈎,形成內在的激勵機制。

四是要藉助外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通過招商引資、聯合開發等形式,大搞資源開發與利用,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五是加強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典型和事蹟的宣傳,形成發展集體經濟的良好社會氛圍。

集體經濟調研報告 篇7

一、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我區現有行政村29個,農業人口38916人,蔬菜面積10800畝,糧食麪積9500畝,水產養殖面積8800畝,果園2200畝,茶園3100畝,一、二、三產企業600多家。20xx年全區村級企業完成工業銷售7.4億元,同比增長28.9%;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260元,同比增長4.93%;村級經濟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78億元,同比增長19%,佔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36%,村級經濟作為我區五大經濟之一正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當前,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重點加強了農業基地和龍頭企業的建設。蔣喬反季節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嶂山水蜜桃生產示範基地等10個農業特色示範基地及五洲山茶場、蔬菜種子公司等3個龍頭企業已初具規模。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主動與萬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單位合作,訂立購銷協議,通過“公司+農户”經營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同時,大力培植各類專業協會,實施品牌戰略。先後組建了七裏甸葡萄協會、蔣喬嶂山水蜜桃協會、金江水產協會、蔣喬蔬菜協會和官塘園藝協會等5個專業協會,已註冊“萬祥”、“潤星”、“潤綠”等9個農業品種商標,其中“五洲”、“彭公”牌茶葉,“潤農”牌番茄已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定,“驚春靈芽”和“五峯迎春”先後獲省級、國家級名茶評比一等獎。特色水產養殖進一步發展,異育銀鯽、青蝦、鱖魚、南方大口鮎等名優產品的養殖比例不斷擴大。

二是發展領域向縱深方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已不再是過去單一的農業經濟,二是廣泛涉足一、二、三產,向各種領域縱深發展。一產方面,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大力發展高產高效農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園,發展觀光農業和特色農業。目前已建成8個區級科技示範園,50户科技示範户,發展了應時鮮果、茶葉、蔬菜種子等6個產業化項目。二產方面,重點發展機械、建材、服裝、工藝品和電子等產業,生產的數控機牀、鍛壓機牀、磁性材料、通訊器材、電碳製品、環保設備等產品已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較高的經濟效益。三產方面,在進一步鞏固零售商業、小商品、餐飲、修理等服務行業的基礎上,向交易市場、房地產開發、傢俱裝飾等行業延伸,並使其成為村級經濟三產收入的主要來源。

三是私營個體經濟迅猛發展。近年來,我區相繼出台了多種鼓勵私個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對私個經濟的扶持力度,私營個體經濟的競爭優勢日漸顯露,成為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補充。各鎮、村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和地域優勢,抓住農村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有利時機,培植了東亞碳素廠、江東鑄造廠、光華鍋爐廠、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規模私個企業。這些企業充分發揮機制靈活的優勢,嚴格管理,注重創新,重視人才,企業的發展速度和效益穩步提高。目前我區現有村級私營企業450多家,佔全區私營企業總數的72%;個體工商户2900多家,佔全區個體工商户的49%。

二、我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幾年來,我區農村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跨越發展,富民強區”的總目標,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大力實施“富民強村”戰略,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幹部隊伍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加快了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紮實開展“五好村”、“五好示範村”創建活動,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在鞏固前幾年創建成果的基礎上,20xx年區委組織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下發了新一輪《“五好村”、“五好示範村”評比考核細則》,提高創建標準,加大創建力度,進一步提升村級黨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重點從選準配強村幹部隊伍入手,不斷改善和優化村級領導班子結構,提高村級領導班子抓經濟工作的能力。採取鎮機關下派、企事業單位交流、鄰村調配等形式,多渠道選配村幹部,重點抓好“領頭雁”隊伍建設,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氣和活力、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羣眾基礎較好的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全部達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歲以下的佔77%,大專以上文化的達70%。全區建立了一支常數為150人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村幹部管理更加規範。近兩年來,全區先後湧現出黎明村、韋崗村、四圩村等5個年純收入超80萬元的“五好示範村”和10個年純收入超30萬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頓扶持經濟薄弱村,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98年以來,我區對經濟薄弱村採取“一定三幫”的措施,由一名區領導親自掛帥,一名部門領導定點負責,帶領3個部門與幫扶村“結對”掛鈎,努力做到不脱貧不脱鈎。一是強素質,優化班子結構。幾年來,共調整了5個經濟薄弱村的領導班子,使一批有脱貧致富信心,有開拓進取精神,奉獻意識強,懂經營、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幹,走上了村領導崗位。每年在區委黨校或無錫“全國鄉鎮企業家培訓中心”進行為期7-10天的學習,提高了他們的整體素質,使村級集體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二是尋項目,培植經濟增長點。區定點領導和區級機關部門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先後召開了蔣喬鎮馬山村等12個現場辦公會,開展了“尋項目、籌資金”活動,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投入資金30多萬元,解決問題120多個,先後培植了蔣喬鎮嶂山村白花桃園、官塘橋鎮秀山村高標準茶園等農業發展項目;幫助官塘橋鎮平山村、開發區蔣家門村興建門面房40間;盤活了蔣喬鎮馬山村的磚瓦廠等閒置資產,為經濟薄弱村的早日脱貧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xx年,全區6個經濟薄弱村已徹底脱貧。

3、積極推進“科技致富示範園”建設,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以提高村黨支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為重點,將培植符合產業化要求、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範園”作為村級經濟新的增長點,按照“多形式組建、分渠道籌資、靈活性經營、特色化發展”的思路,通過“送出去”(組織40多名農技人員、黨員幹部種植、養殖大户,到揚州大學農學院培訓)和“請進來”(邀請專家教授現場授課)、召開農業“科技致富示範園”建設推進會和現場觀摩交流會,大力推進“科技致富示範園”建設。全區80%的農業村建立了村級“科技致富示範園”,6個達到區級以上“科技致富示範園”的標準,150多名黨員幹部成為帶領羣眾致富的“領頭雁”,已有1000多户農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級債權,化解村級債務,為村級集體經濟減負。一是集中力量清收債權。全面清理村集體經濟組織代墊代繳應由農民承擔的各類税費及個人借用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等所形成的債權,採取逐户核實、與農户落實償還協議和簽訂還款計劃的方式,予以催繳和清收;嚴格按照企業改制協議,加大企業改制回收資金的力度,加大企業各項上繳資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關係所形成的承包上繳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籌集資金化解債務。把償還村民小組和羣眾的徵用土地補償款及欠村組幹部的報酬作為化解重點,對數額較大,一時難以全部兑現的,及時制定還款計劃。在償還債務上堅持先償還農户債務,再償還其它債務;先償還羣眾債務,再償還幹部債務;先償還個人債務,再償還集體債務;先償還村內債務,再償還村外債務。截止20xx年底,全區村級債權總額771.38萬元,化債率達81.80%,債務總額1260.53萬元,化債率達73.64%。

三、當前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近幾年來,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雖然比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於受體制所限,我區在土地、規劃等方面沒有審批權限,一些村雖然地處城郊交通幹道邊緣,具有發展工業經濟的獨特優勢,但發展工業項目卻十分困難,許多投資者在瞭解土地價格後紛紛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債務較重,發展資金比較匱乏。由於興辦集體企業、興辦公益事業、拖欠幹部報酬等歷史原因,我區一些村負債情況還比較嚴重,加之銀行信貸制度改革後對企業信用顧慮多,存在惜貸現象,貸款手續繁多,審查苛刻,導致一些農村中小企業貸款積極性下降。目前我區村級企業發展籌集的資金60%以上靠自我積累,30%的資金通過其他渠道籌集,銀行貸款不到10%。過多的非正規渠道融資不僅增加了融資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資風險和社會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質人才相對缺乏。由於用人機制不健全和經濟條件等原因,造成我區村級經濟發展人才儲備不足,尤其是農村專業經紀人、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和懂市場、會經營、素質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較缺乏。四是少數村級黨組織自身建設比較薄弱。主要是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不強,村幹部年齡結構老化,整體素質偏低,思想觀念陳舊,開拓創新能力不強,缺乏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兩手抓的自覺性,造成村級三個文明建設發展遲緩。

集體經濟調研報告 篇8

一、基本情況

村位於縣鄉西北邊,屬半農半牧村,距縣城50公里,地處打更溝草地和鄉交界處,屬丘狀高原山地和草甸地形,平均海拔3060米,為典型高原寒帶濕潤氣候。全村耕地面積2676畝,林地面積10708畝,草地面積38799畝。人口842人,户數160户。黨員19人,其中:女黨員3名,佔黨員總數的15%,一些黨員中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6名,黨員平均年齡46歲,年齡在45歲以下的黨員6名。入黨積極分子2人。

二、發展現狀

村的集體經濟發展主要依託現已成立運行的“鄉村高原優質油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村油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雛形成立於20xx年,在縣委、縣政府和縣級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和鄉黨委政府的有力領導下,該村於20xx年正式成立了村高原優質油菜種植加工合作社,並於20xx年建成了榨油廠。20xx年,合作社通過加工銷售菜籽油,使村民的每斤油菜籽售價提高了0.8元,有效增加了油菜種植户的經濟收入。20xx年,鄉、村兩級又向上爭取資金,對榨油廠進行了高標準的改造。經過四年的運營完善,本社現已擁有完善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併成功申請註冊“菜籽油”的商標。專業合作社運作按照合作社章程通過收取會費、管理費、爭取國家和社會贊助,合作社財務管理依章程進行,受各社員監督。目前合作社主要由村村長索科為主要負責人,村支部書記和會計協助其工作。通過對油菜籽的改良,對菜油的加工及包裝的改進,現在村的菜籽油銷量非常可觀。據統計,目前,該村每畝可收油菜籽260斤,20xx年共種植1478畝,油菜總產量近38.428萬斤,以100斤油菜籽可榨30斤菜籽油計算,全村可榨油11.53萬斤,按照20xx年每斤18元的市價出售,今年全村菜籽油收入可達207.51多萬元。

三、成功經驗

村油菜合作社可以取得今天的成績,首先,離不開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離不開村“兩委”班子的正確領導、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也離不開廣大村民的團結一心和辛苦勞動。再者,村的自然條件是其自身優勢,獨特的高原氣候非常適合油菜生長,菜油無污染、光照充足的特點符合了現代市場消費者的要求。合作社尊崇“踏實、拼搏、責任”的企業精神,並以誠信、共贏、開創經營理念,創造良好的企業環境,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術,周到的服務,卓越的品質為生存根本,始終堅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務於客户的理念,堅持用自己的服務去打動客户。最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0xx年,村幹部到青海、甘肅等地購買優質青雜7號油菜種子3640斤進行試種,為提高油菜的的產量打好了第一戰。村村兩委會認真作好科學種植宣傳和技術指導,在壓榨、加工及品牌包裝上進一步完善改進,並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在網上進行宣傳。

四、存在的問題和下步打算

村油菜合作社雖然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是鄉集體經濟發展的典範,生產的菜籽油銷路也比較好,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第一,村的菜籽油宣傳力度不夠。菜籽油目前主要採取的是內部銷售,在州外的銷量未打開,州外的知名度幾乎為零。究其原因主要是菜籽油自身質量標準不夠高,未取得國家的qs質量認證。其次是完善網站、製作宣傳廣告的專業人才的缺乏。隨着加工廠改造項目的完成,合作社將加快申請取得國家的qs質量認證,同時加強宣傳力度,爭取讓菜籽油走出州。另外,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油菜的播種目前處於半自動的階段,對勞動力的依賴性較大,這在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心理,讓油菜形成規模效益的意識淡薄。下一步,將進一步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逐步改善農民的思想意識,在村內營造油菜市場經濟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後還要提高油菜加工廠的利用率,不斷鞏固已有成果,提高我村農牧民經濟收入,將我村打造成全鄉甚至全縣的油菜示範基地。

集體經濟調研報告 篇9

【經驗提要】

嵐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長期以來集體經濟發展嚴重滯後,一直是制約該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脱貧摘帽的短板。近年來,嵐縣發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在農村執政基層的戰略之舉,堅持縣委統籌、整體推進,層層落實責任,鼓勵先行先試,因地制宜、多元發展,“輸血”“造血”並舉,走出了一條貧困地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

【基本情況】

嵐縣位於呂梁山北端,汾河上游,北靠岢嵐,西接興縣,東鄰靜樂,南連婁煩、方山。全縣轄4鎮8鄉,136個行政村(合併前167個)、336個自然村,總面積1512平方公里,總人口18萬,其中農業人口15.4萬。20xx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195元。20xx年全縣167個行政村全部實現“破零”,131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佔78.4%,其中5―10萬元89個村,10―50萬元38個村,50―100萬元3個村,100萬元以上1個村。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有效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主要做法】

(一)落實責任,多方聯動,形成強大工作合力。領導掛帥重引導,帶動“破零”。縣委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全縣“十三五”期間的一項重大任務,多次召開常委會進行專題研究,制定出台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明確了空殼村“破零”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落實了縣四大班子領導的包聯責任,縣直機關包村領導、駐村工作隊和農村第一書記的幫扶責任,鄉鎮黨委書記的領導責任,村“兩委”主幹的直接責任,做到了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步。黨建引領謀發展,合力“破零”。縣、鄉黨委着眼於把建強基層組織作為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堅強堡壘,在極力推進村集體經濟“破零”行動中強化組織建設、壓實工作責任,統籌省、市、縣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的力量,選派167名“第一書記”、128支扶貧工作隊,深入農村找準切合各村實際的途徑,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破零”的有效模式,精準發力。部門聯動齊發力,助推“破零”。在村集體經濟“破零”行動中,將責任層層壓實,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幫扶推動作用,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發改、環保、市場監管等部門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簡化手續,縮短審批時限,財政、扶貧部門有計劃有重點地將項目、財力向集體經濟薄弱村傾斜、集中。截止20xx年共投入各類經費6000餘萬元,其中,整合扶貧資金3000餘萬元。

(二)創新模式,因村施策,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

1、以盤活集體資產實現“破零”。以“三資”清理為突破口,通過整合集體土地、財產等村集體資源,盤活存量,提高資產利用率,實現了集體經濟“破零”。順會鄉戍子村通過集中流轉集體土地500餘畝入股村祥源種養專業合作社,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順會鄉牛灣子村整合村集體土地50餘畝新建蔬菜大棚19座,通過租賃給本村種植大户,每年實現集體收益14000元、户均收入33000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破零”和種糧大户增收“雙贏”的局面。

2、以開發集體資源實現“破零”。依託自身資源優勢,通過創新機制,實現集體經濟“破零”。王獅鄉緊抓嵐縣被確定為全省林業資產收益扶貧試點縣的政策機遇,依託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有利時機,因勢利導,乘勢而為,以蛤蟆神村和府台村為試點,依託5000畝退耕還林地,採取“公司+黨支部+合作社+農户”的形式,構建林業資產收益脱貧新模式,造林公司通過村集體以土地流轉的形式獲得退耕土地20年的經營權,因地制宜發展沙棘、中藥材等林業產業,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組織貧困户進行林業生產,參與沙棘管理管護,剪枝整形收果,村集體在土地流轉期內獲得每年每畝10元的公益金。目前,蛤蟆神村流轉退耕地2254畝,村集體每年收入22540元,府台村流轉退耕地1040畝,村集體每年可收入10400元,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

3、以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破零”。利用由村集體領辦企業或合作社,延長產業鏈條,實行規模化經營的模式實現集體經濟“破零”。上明鄉官橋村結合本村實際,因地制宜,按照“村委主導、合作社運營、產業帶動、貧困户參與、羣眾共享”的思路,藉助整村脱貧的有利時機,擴大產業規模,打造產業品牌,培育村級特色主導產業,實現集體經濟“破零”。王獅鄉史家莊村與山西新大象集團合作發展生豬養殖項目,採用“公司+基地+農户”模式,享受金融扶貧貸款政策,由新大象集團進行擔保,貧困户貸款入股,年底分紅至少可達到15%,按每户入股金額5萬元計算,每户至少增收7500元,實現穩定脱貧,村集體按入股金額20萬元計算,年收益將達到3萬元。

4、以實施光伏產業實現“破零”。藉助資源、地理等優勢,內引外聯、企地聯合,加快發展光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縣扶貧開發總公司為主體,按照“成本控制、效益優先”的原則,與山西華潤和山西晉能合作的方式,採取集中式與分佈式,建設樑家莊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30MW和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34MW,全縣112個貧困村每村收益2—3萬元、深度貧困户每年收入不少於3000元、持續20年的收入,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和貧困户收入共贏。

5、以整合各類資源實現“破零”。通過爭取上級政策或整合扶貧資金,發展項目獲得集體收益。順會鄉扶持龍頭企業,整合使用扶貧資金實施肉羊育肥項目,採取專業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户合作模式,整合使用扶貧資金129.96萬元入股合作社,在10%的保底分紅的基礎上,根據合作社收益情況,實行二次分紅,確保貧困户穩定增收,村集體獲得收益。土峪鄉東土峪村籌集資金20餘萬購置農機具,通過租賃實現集體經濟收入“破零”。

集體經濟調研報告 篇10

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基本情況。鄉地處華鎣山中段,位於區東部,距離城區16公里。川陝公路、襄渝鐵路縱貫全鄉。本鄉東接達州市大竹縣,南與區龍灘鄉相鄰;西與區觀閣鎮、廣興鎮接壤,北靠渠縣。全鄉面積46.2平方公里,人口13575人。20__年全鄉13個行政村目前僅村、村兩個村存在集體經濟收入,共計25500元,平均每村1961元。有收入的村3個,佔總村數的23%;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村2個,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村0個,收入1000元至5000的村1個。

(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全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主要靠資源承包、從企業收取公路維修費取得集體經濟收入。

村:出租10畝塘堰一口,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集體經濟收入20__元。

村:出租閒置空地900畝,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3500元。

村:收取煤礦村村級公路損壞維護費用10000元。

(三)村級集體資產現狀。截止20__年,全鄉各村集體資產總額約為5萬元,主要為村級活動室、遠程教育設備、電腦、電視等固定資產,貨幣資產因維修辦公室、辦公經費開支、墊支保險費用等基本用完。

(四)村級集體債務狀況。全鄉13個行政村目前有2個村負債,總計負債36000元。村因墊付社長工資負債21000元;村集體資金20__元因日常辦公經費開支目前已沒有剩餘;村集體資金10000元因維修公路目前沒有剩餘;村集體資金13500元因業主搞開發佔用農民土地,已全部撥付羣眾,此外,因維修村級公路滑坡負債15000元。

二、村級集體經濟狀況分析

(一)集體收入開支入不敷出。全鄉13個行政村除極個別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外,絕大部分村都沒有集體收入,全靠上級撥款維持日常開支,部分村只能依靠上級財政投入辦公經費維持日常運轉,無力興辦公益事業,也無力增加村民福利,更無力發展創收實體,全鄉收不抵支的村佔絕大多數。

(二)主要收入增量不足。土地收益成為村集體的主要收入。20__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靠土地取得的收入為15500元,佔全鄉集體經濟收入的60.8%,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長乏力。

(三)收入來源途徑單一。村級產業發展嚴重滯後,村辦企業破產,集體資源開發力度小是目前全鄉各村存在的普遍狀況。僅有的集體經濟收入也只是靠出租土地資源的方式取得,收入來源單一且集體收入低。

三、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年來,集體經濟始終處於低落狀態,主要是受思想觀念、創業意識和生產資源的影響,使集體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嚴重地阻礙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和積累。

一是村級領導班子素質不高,年齡結構、文化結構不合理。有的長期處於軟弱渙散狀態,有的村幹部一提及發展,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很好地帶領羣眾發展集體經濟。

二是集體資金積累來源渠道單一,相當一部分村集體積累為負數,集體全部收入幾乎僅來源於少數的機動地。除利用土地資源為集體增收外,沒有其他更好的增收渠道。

三是資源沒能得到充分開發利用,閒置、浪費現象嚴重。如、五星、內槽、等村地處華鎣山區,林地資源異常豐富,村幹部未能充分把握資源優勢引領羣眾致富。

四是非生產性支出過大,財務管理不嚴。部分村幹部亂支濫用,管理上有漏洞,導致集體積累流失的現象較為嚴重。個別村集體賬目混亂,常年未向羣眾公開賬目,在工作中甚至存在挪用集體資金支付黨報黨刊的情況。

五是產業帶動無助集體經濟發展。部分村除傳統的種養殖業外,大力發展了特色產業,如五星村萬畝油牡丹種植、村千畝茶葉基地、內槽村百頭山羊養殖,發展勢頭良好,為業主和羣眾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集體經濟從中受益甚微,甚至沒有受益。有的村雖然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如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但沒有規範化運作,沒有形成集約化經營,村集體也沒有參與其中,更沒有任何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