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態調研報告(通用3篇)

新業態調研報告 篇1

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現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是激發市場活力、轉變幹部作風的有力抓手,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迫切需要。根據全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施方案要求,近期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報告如下。

新業態調研報告(通用3篇)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按照中央、省、市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總體安排部署,定邊縣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主體責任,完善制度建設,實施專項整治,強化督查考核,積極營造快捷、高效、規範、透明的營商環境和政務服務體系,營商環境明顯好轉。主要特點: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進“三集中三到位”。截至目前,定邊縣23個部門、387項劃轉事項已全部進駐縣政務服務中心全流程辦理,共受理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上線萬件,辦結率為,羣眾滿意度達100%;為了使“三集中三到位”落到實處,定邊縣政務服務中心與各進駐單位簽訂了“授權書”和“承諾書”,所有進駐部門均已啟用了“行政審批專用章”。同時定邊縣全面推行派駐政務服務中心首席代表制,派駐部門向窗口首席代表充分授權,羣眾只需跑一個窗口即可辦好相關業務。

(二)強化政策支撐,破解企業發展難題。一是簡化程序,提升企業開辦和註銷效率。定邊縣將企業開辦環節數由20xx年底的7個縮減到4個,將企業開辦的時間由23個工作日縮減到1個工作日,將企業申請材料件數由25件縮減至5件。二是強化落實,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累計降低人工成本4459萬元、生產要素成本920萬元、物流成本1267萬元,融資成本由過去的每筆2800元降至現在的融資零成本。三是多措並舉,降低企業融資難度。鼓勵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開發信貸產品,拓寬企業獲貸渠道,着力健全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定邊縣各類商業銀行共向小微企業投放專項貸款近2億元。

(三)強化執紀監察,改善法治環境。定邊縣成立了政務監察投訴中心,將營商環境納入巡察、專項檢查、明察暗訪、季度督查的重要內容,對拖延、推諉等影響審批效率和營商環境的行為加大執紀問責力度。一是按照“有信必核、有訪必復”原則,凡涉及營商環境的信訪投訴舉報,從重從快嚴肅查處。今年以來,共受理投訴舉報6起,並全部予以答覆解決。二是圍繞《定邊縣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五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綜合開展專項督查,倒逼部門任務落實、責任落地。三是對38個承擔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職責的單位進行開展滿意度測評,查找問題、徵詢意見,充分發揮社會監督、輿論監督作用。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的問題。一些部門對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夠、主動性不強,對“審”“管”分離做法存在質疑,對於如何推進落實研究不夠。二是存在“體外循環”的問題。一些部門審批煩瑣,存在“多頭辦理”“兩頭審批”的情況;一些部門授權不充分,“中心”窗口成了“掛號室”;還有一些部門窗口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存在“三多一少”現象,即臨時聘用人員多、下屬企事業單位人員多、無行政審批執法權人員多,業務骨幹少。三是存在營商環境不優的問題。一些企業反映,有的單位不按合同和承諾履行職責,仍然存在“新官不理舊賬”問題。一些部門辦事手續煩瑣、隨意性大,“拖等壓”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門好進、臉好看,事還是難辦。同時,強買強賣、強攬工程、欺行霸市、惡意欺詐、惡意阻工、吃拿卡要等破壞投資營商環境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還時有發生。四是存在工作作風不紮實問題。簡政放權中有人“明放暗收”,放管結合中有人“擇利而為”,優化服務中有人“言行不一”;為政不為、弄權設障、推諉掣肘、敷衍塞責等衙門惡習仍然時有表現;“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沒有完全打破,政策“中梗阻”、辦事“推拖繞”等傷害羣眾感情、侵害企業利益的行為仍然沒有根絕。

三、對策和建議

新業態調研報告 篇2

按照市黨建領導小組會議的有關要求,縣委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安排調研組深入全縣7個鄉鎮169個行政村,以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分層次、多渠道就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進行了深度調研,並將調研情況總結梳理,找準了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初步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縣位於山西省西部,山中段西側,屬國定貧困縣,國土面積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萬畝,林地面積約90萬畝。縣轄5鎮2鄉、169個行政村,總人口萬,貧困人口9187户、23363人。全縣共有基層黨組織412個,其中基層黨委10個,黨總支11個,黨支部391個。農村黨支部169個,佔總數的。全縣黨員共8821名,農村黨員5348名,佔總數的。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是貫徹落實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方針和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舉措,是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我縣決勝脱貧攻堅、同步進入小康的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總體來看,我縣基層組織還不夠“強”,基礎工作還不夠“實”,基本能力還不夠“硬”。

二、存在問題

我縣基層組織建設總體“底子”還是好的,但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還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解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村“兩委”主幹的能力素質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不適應。全縣共有168名農村黨支部書記、169名村委會主任。337名村“兩委”主幹中,35歲以下的僅有41人,佔比;46歲以上村幹部188名,佔比;大專以上學歷的33名,僅佔;國中以下文化程度207名,佔比;教育程度偏低使得黨員幹部的思想認識水平、理論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受限。有的思想觀念陳舊,缺乏主動性和開拓創新精神,不能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正確的工作思路帶領廣大村民致富。有的村幹部工作方法單一,方式不夠靈活,面對熱點、難點問題不能理清思路。有的村幹部對現行政策掌握得不深、不透,對變化了的新形勢無所適從,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弱。

(二)優秀農村幹部後繼乏人,後備幹部隊伍建設不強。村“兩委”主幹需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有帶領羣眾致富的本領,在羣眾中有一定威望的人。但實際上,具備這樣條件的人有很多,不想做村幹部,想做村幹部的人卻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打破了長期以來農村較為穩定的人口結構,特別是年紀輕、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農業兼業化、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三化”趨勢明顯,出現了選拔培養德才素質好、有培養前途和發展潛力的優秀後備幹部難的現象,新老幹部交替缺乏雄厚的後備力量,村“兩委”主幹後繼乏人。如:去年軟弱渙散村整頓,20個軟弱渙散村中4個“重點攻堅村”因人才缺乏,今年3月才全部配齊。

(三)保障激勵措施不到位。近年來,村“兩委”主幹的待遇報酬有了明顯提高,但其他村“兩委”成員的補貼報酬、社會保險和離職幹部生活補貼標準低的問題比較突出。從村支部書記中招考鄉鎮領導幹部數量十分有限,受身份、編制、年齡、文化程度等影響,村幹部很難進入鄉鎮領導班子,缺少上升空間,致使一些鄉村幹部缺少工作積極性和進取意識,幹事創業勁頭不足。如:我縣村“兩委”主幹報酬平均為10200元/人/年,村“兩委”其他成員為400元/人/年至2400元/人/年不等,大多為600元/人/年,20xx年4月村“兩委”主幹報酬才平均提高為26400元/人/年,但村“兩委”班子成員的補貼報酬仍然很低。20xx年鄉鎮換屆,僅有2名優秀黨支部書記選拔為鄉鎮副鎮長。

(四)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召開較為困難。隨着城市化的發展,農村人口尤其是青壯年,不斷湧入周邊城市,常年務工,黨員、村民代表流動較大,黨員大會除發展黨員、換屆選舉等重大事項黨員人數能達到比例外,一般情況召集一半黨員都比較困難;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發放誤工補貼的村相對來説還能召集到一半以上村民代表,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流動人口較多的村,一半以上村民代表都難以召集全。村內開展黨員黨內組織生活和涉及一些全村的事項要執行“四議兩公開”程序都比較困難。

(五)行政村合併不徹底、財務管理混亂。XX鎮20xx年59個自然村合併為31個行政村,但至今各自然村財務仍然獨立,每個自然村都設立村民小組長或黨小組長,都有自己的村民代表、村務監督委員會,還有部分村民小組長黨員都不是。造成財務、土地等全部在自然村,村民小組長説了算,但脱貧攻堅等重大任務擔子卻全部壓到了行政村村“兩委”主幹肩上。XX鎮武家莊村,5個自然村合併成武家莊1個行政村,5個自然村和1個合併的行政村財務全部獨立,5個自然村有5個村民小組長,行政村設立村支“兩委”班子,共有6個村務監督委員會,5個自然村都有自己的村民代表。武家灣1個行政村有6套班子在運行,財務、土地等全在自然村,脱貧攻堅各項工作全部在行政村。

三、對策建議

(一)提升幹部素質。積極探索加強基層幹部培訓的辦法,進一步完善分級、分層、分類培訓機制,重點建立農村幹部按需培訓機制,探索建立學前需求調查、學會考核督查、學後效果反饋、全程跟綜評估等制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採取生動直觀的形式,重視發揮各類培訓示範基地“進門是課堂,出門是現場”的優勢,發揮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平台作用,靈活多樣地抓好培訓工作。嚴格執行村幹部坐班值班制度和為民辦事制度,讓村民“辦事不出村”,打通聯繫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

(二)加強基層幹部培養。一是樹立選拔導向。針對農村人才大量外流實際,有計劃選派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幹部到農村擔任支部書記或副書記,注重培養有潛力的優秀後備幹部。選拔幹部重視基層導向,注重從有鄉村工作經歷的優秀幹部中選拔。讓優秀人才到基層去,讓機關幹部從基層來,形成城鄉人才資源科學配置、雙向流動的局面,解決農村幹部後繼乏人的問題。二是優化幹部選拔程序。採取“四薦”,即村“兩委會”推薦、黨員推薦、羣眾舉薦、個人自薦的形式,在現任兩委成員、普通黨員、一般村民中各推薦1名兩委主幹後備人選。後備人選實行鄉鎮黨委集中培訓教育和村級黨組織跟蹤培養教育,逐步提升其素質、能力和服務意識。後備幹部參照村兩委成員標準發放報酬。三是提高學歷層次。對參與競選村“兩委”的候選人給予最低學歷限制,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在本村具有全日制專科以上學歷的未就業大學生,村委“兩委”選舉時單設一個專項名額,通過參與支部或村委選舉並當選後,按照現行大學生村官給予待遇,化解現有大學生村官駐村難、有序流動困難的問題。

(三)理順組織關係。村級組織關係混亂和流動黨員、流動人口日益增多是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人數難以保證的關鍵原因。村級黨員包括農民黨員、退休幹部、大學生畢業生、退伍軍人等,年青的農民黨員大多外出務工,部分幹部退休後組織關係轉入農村,但大多在城市幫子女照顧孩子,大學生畢業生不是外出務工就是忙於就業,退伍軍人大多外出創業,清理農村黨員組織關係、建立健全流動黨員黨支部刻不容緩。村民代表長期不在村的可進行調整。

(四)強化激勵保障。逐步探索村幹部職業化管理,認真落實“一定三有”,建立完善村“兩委”主幹報酬自然增長機制,其他村“兩委”成員報酬按村“兩委”主幹報酬的合理比例按期發放,適當提高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標準,完善村幹部績效考核制度,以績定酬,嚴格兑現獎懲。加大從鄉鎮事業單位人員、優秀村幹部中選拔鄉鎮領導班子成員,考錄鄉鎮機關工作人員,完善考試內容,改進考選辦法,真正讓村“兩委”幹部有發展前途。

(五)完善制度建設。研究制定《鄉鎮黨委工作規則》,促進鄉鎮重大事項決策民主化、制度化、科學化。制定《村級組織工作規則》,明確黨支部在農村各項事業中的領導核心,進一步規範公章、“三資”、合同、檔案等管理。簡化“四議”程序,抓好“兩公開”,先公開事項要求、條件、程序,由村支部書記召集村兩委、黨員和羣眾代表進行醖釀討論決議,再召開支部大會研究決定,最後向村民公開決議結果,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六)以換屆為契機,徹底合併自然村。20xx年又將進行村“兩委”換屆,新出台的《中國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新一屆村“兩委”主幹任期5年。應以換屆為契機,徹底合併自然村,各自然村可設立村民小組長,但不設賬務。另出台縣級“三資”管理辦法,嚴格實行“四議兩公開”,鄉鎮農經站需村級提供支部會議、村“兩委”會議、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會議記錄和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照片,相關等手續後,經鄉鎮長簽字後再進行資金撥付,逐步規範村級財務管理。

(七)建強經濟組織。組建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由協會領辦合作社等農村經濟組織,從制度層面確定村集體經濟法律地位,使得集體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權、資金變股金,參與合作社等農村經濟組織,通過挖掘和提升各村現有集體性資產,通過政策傾斜扶持,招商引資,採取以資源引資金、以產權引投資等辦法,吸引項目投資,使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逐步摸索一條經濟集體發展新路徑。

新業態調研報告 篇3

近年來,隨着市委、市政府對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是民生,體育是文化,體育是時尚,體育是娛樂,體育是消費的現代體育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羣眾參與體育的熱情不斷濃厚和強烈,體育事業及體育產業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經市測算,20xx年全市體育及相關產業總產出億元,創造增加值億元,比上年增長,高於GDP增幅個百分點。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比上年上升了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個百分點。

一、體育及相關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體育及相關產業內部發展各異

體育產業是指以體育為核心,為社會公眾提供體育服務和體育產品,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即體育服務業、體育製造業、體育銷售業、體育建築業。從四個主要體育產業增加值測算來看,呈現如下特點(見表1):

1.體育服務業佔比偏低。20xx年,全市體育服務業總產出億元,增加值億元,比上年增長。其中,體育業(包括體育組織、體育場館和其他體育業)實現增加值億元,比上年增長,發展快於整個體育服務業。20xx年,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與上年比重相同,與體育製造、體育銷售業比,佔比相對偏低。

2.體育製造業佔比最高。20xx年,全市體育製造業總產出億元,增加值億元,比上年增長。20xx年,體育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市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下降個百分點。

3.體育銷售業增長最快。20xx年,全市體育銷售業總產出億元,實現增加值億元,比上年增長,是服務、製造、銷售和建築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主要得益於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更加註重體育鍛煉,體育用品、服裝、鞋帽及相關體育產品的購買增多。20xx年體育銷售業增加值佔全市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比上年提高個百分點。

4.體育建築業增長緩慢。20xx年,全市體育建築業總產出億元,實現增加值億元,比上年增長,是服務、製造、銷售和建築中增長最慢的體育產業,也是唯一個位數增長的體育產業;佔全市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與上年比重相同,佔比不到百分之一。

(二)體育產業發展逐步繁榮

2.積極舉辦各類大型體育賽事。以打造精品體育賽事為抓手,相繼舉辦了一批高規格、高水平的國際、國內體育賽事,進一步提升了金華城市羣的知名度。一是舉辦了金華市第八屆運動會。全市共有80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43個項目的比賽。二是形成了品牌賽事培育模式。在市“兩會”期間舉辦了第五屆八婺杯籃球賽,共有男、女15支運動隊、23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參賽。第五屆“武義温泉杯”全國橋牌混雙公開賽,全國各地共160對選手參賽。舉辦了全省少年兒童藝術體操錦標賽,全省各地150多名運動員參賽。各有關縣(市、區)和單項體育協會也都舉辦了富有特色和影響的賽事。賽事的產業鏈不斷延伸,進一步推動了體育旅遊業的發展。

3.大力發展體育彩票業。近年來,金華市體彩中心,積極做好公益體彩、樂善人生的有效宣傳工作,引導彩民樹立正確的購彩觀。加強體彩的銷售和管理力度,20xx年體育彩票銷量穩步增長。全年全市體彩銷量達億元,首次突破6億元,同比增長,列全省第四位。提取體育彩票公益金約5500萬元。

4.大力加快運動休閒業的發展。舉辦了首屆中國浙江自行車系列公開賽“賽神杯”金華分站賽以及金華首屆山地自行車賽等。武義建成浙江省第一條田園休閒綠道,並舉行金華“歡樂健康遊”暨休閒綠道開遊儀式。與市旅遊局聯合主辦浙中首屆旅遊休閒商品展,全市50多家運動休閒企業、旅遊景區等企業參加展會。

(三)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1.紮實推進城鄉體育一體化建設。按照體育惠民、服務社會的指導思想,堅持把滿足廣大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作為羣眾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以市政府名義下發了《金華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xx-20xx年)》。二是體育強縣創建、小康體育村建設取得實效。市體育局成立創強工作領導小組,指導開展創建工作。永康、武義兩縣(市、區)積極開展體育強縣(市)創建工作;共創建省級體育強鄉(鎮)10個、先進社區13個;共創建村級體育俱樂部30個、社區體育俱樂部10個、老年體育俱樂部8個、星級職工體育俱樂部3個;新建省級小康體育村690個。爭取到省體育局扶持補助經費1000多萬元,投入城鄉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2.廣泛開展羣眾體育活動。市、縣(市、區)、各單項體育協會積極開展相應的羣眾體育活動。8月8日,以“喜迎省二體、健身動起來”為主題,市、縣聯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日”活動,營造了熱烈的全民健身氛圍。與總工會聯合舉辦市第二屆職工運動會,舉辦了拔河、乒乓球、羽毛球等8個項目的比賽,參賽人數近3000人;市各單項體育協會舉辦了橋牌聯賽、體育舞蹈錦標賽、棋類名人賽、段位賽等賽事。婺城區、金東區舉辦了中國小生運動會;蘭溪舉辦了首屆浙江龍舟邀請賽;東陽舉行了第六屆市運會;義烏舉辦了CBA、WCBA等大型體育賽事;武義舉辦全國摩托車越野錦標賽暨國際邀請賽;磐安舉辦了全國象棋錦標賽。

3.逐步增強體育公共服務能力。加強以市體育總會為龍頭、以市單項體育協會為主線、以體育俱樂部為基礎的組織建設。新成立了體育舞蹈協會、運動休閒協會自行車分會等組織。

二、體育及相關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體育及相關產業規模較小,體育服務業比重偏低。近幾年,我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但由於體育製造業企業行業分散,規模偏小,產業化水平較低,體育服務業的市場化程度不高,體育及相關產業發展相對滯後,佔全市經濟份額仍然較低,對經濟的貢獻及影響也較小。20xx年,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僅,不到百分之一。體育製造業企業行業分散,據統計,20xx年全市體育用品製造企業540家,其中球類、健身器材、體育防護用品製造企業只有31家,創造增加值億元,佔體育製造業增加值比重的。其他509家均為體育服裝及鞋帽製造業,户均增加值僅146萬元。體育服務業比重偏低,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產業結構不匹配,20xx年全市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體育產業增加值的,與體育銷售業合計只佔體育產業增加值的,而20xx年全市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遠高於體育服務業。

2.體育及相關產業投入不足。隨着我市對體育產業的扶持力度的加強,各級財政對體育建設的投入也不斷增加,但由於長期以來體育建設經費基數低、底子薄、基礎條件差,財政投入的增長與體育發展的需求之間仍有不小的差距,對體育及相關產業的投入總量仍顯不足。20xx年,全市財政對文化體育與傳媒的支出億元,比20xx年增長,增速低於地方財政支出個百分點;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佔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比20xx年下降個百分點。其中:20xx年財政對體育的支出1881萬元,剔除體育場館支出158萬元後為1723萬元,比20xx年下降 (20xx年財政對體育的支出8335萬元,剔除體育場館支出6129萬元後為2206萬元),因此排除體育場館支出項目外,其他體育支出實際比上年縮減。

三、發展體育產業的幾點建議

1.切實提高發展體育產業的認識。體育是一項特色鮮明、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綠色產業。體育不僅要為國爭光,還要為民造福,為國增利。然而,中國的體育產業產值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奧運會後,國家、省相繼出台了關於發展體育產業的意見。要充分認識發展體育產業的重要意義,充分利用各項發展扶持政策發展體育產業,使體育產業在第三產業的發展以及市委提出的加大電子信息業、特色旅遊產業、商貿物流業、文化創意業等四大產業的發展中有所作為。建議適時出台加快發展金華體育產業的相關政策措施,充分發揮社會、經濟效益,以促進全市經濟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金華浙中城市羣建設。

2.不斷做大體育產業發展規模。千方百計加大投入,拓展體育產業營銷方式,不斷做大體育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提高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要從五個方面推動我市體育產業大發展:一是以舉辦品牌賽事為抓手,推動競賽表演業的發展。二是積極打造户外休閒體育品牌,加快運動休閒業的發展。三是多渠道多種營銷方式擴大體育彩票銷量,保障體育事業的投入。四是編制適合本地的體育產業投資目錄,對民間資本投資體育產業加強政府引導,充分調動社會投資辦體育產業的積極性,引導和鼓勵各種社會力量以多種方式投資體育產業。五是各級政府要繼續加大對體育產業的投入,要加快推進各類體育設施的建設力度,尤其是大型體育設施建設,切實提高體育建築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使其與體育服務、製造、銷售協調發展。

3.以市體育中心為平台,不斷提升金華體育發展實力。

發揮我市體育硬件設施基礎較好的優勢,整合體育產業人力資源、信息技術資源、資本投入渠道資源等多種資源,加快體育產業與競技體育、羣眾體育的共同和諧發展。市體育中心將以浙中地區“五個中心、一個區域”為發展目標,即建成全民健身中心、體育競賽中心、會展中心、市民文化娛樂中心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成為省內領先、國內知名的體育產業集聚區,成為精品城市的靚麗窗口、宜居城市的市民客廳。市體育中心要成為體育產業的龍頭,引領金華體育走上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