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調研報告(精選17篇)

5000字調研報告 篇1

土地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既是重要的資源,也是重要的資產,還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槓桿。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隨着各級黨委政府對土地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我國的土地市場建設獲得了較大發展,土地資本運營已成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課題。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人多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國有土地資本運營顯得尤為重要。20xx年下半年實施縣鄉機構改革,新組建**縣國土資源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提高土地對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為目標,堅持資源保護與資產管理並重,建立健全土地收購儲備各項制度,加大國有土地儲備交易工作力度,嚴格執行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規定,土地市場的培育發展和規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5000字調研報告(精選17篇)

一、土地市場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不斷深化,如何盤活土地,抓好土地儲備交易工作成為經營城市的一大課題。為此,我們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舊城、開發新城工作中,為實現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在完善土地儲備交易制度方面結合縣情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一)成立機構建章立制

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的產生是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調控土地二級市場的內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由於我縣城鎮規模較小,佈局分散,城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城市建設資金短缺,過去長期實行無償、無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國有土地以劃撥方式進行轉讓,非法入市現象嚴重,應徵土地出讓金隨意減免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大量國有土地資產流失,政府難以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也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牀。針對這一情況,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國發[20xx]15號)和國土資源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等文件精神,依法規範土地市場,確保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高度壟斷。20xx年8月,我縣成立了土地儲備交易中心,隸屬**縣國土資源局,定編5人,主要從事土地徵收徵用、土地收購、土地儲備、國有建設用地出讓等工作。

確定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是接受縣政府委託實施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工作的法定機構,代表縣政府對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收、儲備、經營和管理,做到“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同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出台了《**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管理暫行辦法》、《**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程序》和《**縣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為規範有序地實施土地儲備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場,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

20xx年2月20日,國土資源部召開土地市場秩序電視電話會議,下發相關通知,針對一些地方土地管理鬆馳,制度不健全,土地市場混亂問題,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為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我縣以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為契機,抓好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促進土地市場建設,進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確劃撥供地範圍,切實抓好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20xx年以來,我縣就完善土地儲備交易機制,加大土地市場配置力度,連續推出了一系列舉措。結合我縣實際,下發了《**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出讓的土地管理“五統一”的原則;根據土地市場的變化,及時修改我縣的城鎮規劃區基準地價,並就土地儲備範圍、土地儲備工作程序、儲備土地的處置程序等內容進一步明細化、規範化;相繼出台《關於加強城鎮規劃區內土地管理的通告》、《關於加強土地市場秩序管理、嚴禁非法買賣土地轉讓土地的通告》,堅決凍結縣城區內建設用地的供應和審批,查處非法買賣、轉讓土地。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為搞好土地收購儲備和規範土地市場提供了法律法規支持。

(三)多形式並舉,廣泛宣傳國土資源法律法規

為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家喻户曉,人人皆知,我縣在宣傳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氣,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來,我們始終把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土地國情、國策的宣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採用書寫張貼懸掛標語、出動宣傳車、利用網絡、廣播電視、舉辦專欄板報、演講比賽、印發資料、召開座談會等貼近實際、貼近羣眾、貼近生活的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土地管理特別是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每年開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傳活動,使全縣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我縣國土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現狀及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明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以此增強土地憂患意識,全面提高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自覺性。這樣,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更加深入人心,幹部、羣眾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也為我縣推進土地儲備工交易工作和規範土地市場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四)認真履行職責,實施土地交易“陽光工程”

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公開土地出讓的方式。法律規定,經營性用地必須實行“招拍掛”。近年來,我縣不斷完善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制度,着力於掛牌出讓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陽光工程”。全縣經營性用地掛牌出讓一律實行市場化運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採取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並通過《中國土地網》、廣播電視等媒體和張貼公告等形式對外發布公告,實施陽光交易。參加競買土地者有縣內、縣外,州內、州外,也有省內、省外的投資商、開發商。每宗地掛牌出讓公告期滿後,有兩家以上要求現場競價,均由縣政府牽頭組織新區建設指揮部、國土資源、建設、紀檢監察、財政等部門聯合舉行現場競價會,在媒體上發佈交易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土地儲備交易中心成立以來,嚴格按照規定對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用、儲備、經營和管理,依法按程序對全縣經營性用地實施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土地儲備交易成立至今的5、6年時間,**縣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在**縣國土資源局的領導下,以盤活存量國有建設用地、合理流轉土地資源為工作出發點,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2.4840公頃,其中劃撥21.39公頃,出讓11.0940公頃,收取土地出讓金5054.2625萬元,為**縣城新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解決了72個黨政機關及社會團體單位的辦公用地問題,為**縣城特別是縣城新區的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的土地市場建設正處於發育起步階段,經過五年多的培育和規範,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出讓供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供地的比例還有待提高。由於行政行為和部門利益驅動,在發展經濟、企業改制和招商引資等方面供地操作不夠規範,低價出讓、甚至減免出讓金的現象依然存在,影響了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作用的充分發揮。

二是土地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有待進一步落實,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還有待加強。土地市場發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應總量,但社會上部分人員國土資源政策、法律意識淡薄,違法佔地、隨意佔用耕地的現象屢禁不止,少數開發商與鄉(鎮)、村違法私自簽訂用地協議圈佔土地搞建設,多頭分散供地久治不絕,影響了政府對土地供應宏觀調控的實施和耕地保護。

三是由於我縣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年供地量不大,競爭力不強,加上收購土地的資金無來源,財政提供不了專項週轉金,銀行貸款困難,造成收儲資金無着落,從客觀上給土地“招拍掛”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制約。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為比較突出,少數單位和個人為逃避税費,不依法申報辦理變更手續,部分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利用原劃撥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或用於經營性房地產開發,造成土地交易市場混亂。

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國土部門內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諸多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建設項目用地選址隨意性大,未能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選址,在項目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往往實行規劃跟着項目走,隨意調整規劃。多數情況下,用地單位或個人忽視城市規劃,認為只要獲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設過程中隨意性較大,不嚴格執行供地過程中的規劃設計要求;部門間的相互協調不夠,宗地管理無法實現,違規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的職能不到位,政府不能集中統一供地,多頭供地現象依然存在,使“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原則得不到真正的落實。三是一些單位和個人對土地政策、法律法規意識不強,違法佔地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鄉鎮過分強調發展經濟,隨意提供工業用地,只顧當前利益,不顧長遠計劃。為引進資金,興辦企業,一味遷就企業不合理要求,以犧牲土地和農民利益為代價,不要求企業主嚴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續,造成農村土地市場混亂。四是缺乏土地儲備資金,從而對老城區企業改制、劃撥用地改變用途等國有土地管理的難度加大,無法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徵收的土地出讓金未按上級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應對上級檢查時捉襟見肘。

三、解決土地市場建設問題的對策措施

規範土地市場就是政府用市場的眼光看待國有土地,通過運用市場機制和市場規律,限度地優化配置土地資源、資產,實現土地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行為,它對於促進可持續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上述我縣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們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通過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決。

一是繼續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從發展和規範土地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度,大力宣傳規範土地市場、實施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重要意義,為深入推進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開供應制度。建立土地市場集中統一供應制度,國有土地招標、拍賣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進土地“招拍掛”工作公開、公正、公平。

三是要同相關協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土地招拍掛工作中的問題,完成供地前期規劃、供地後期管理的基礎工作和驗收工作;建立統一協作關係,共同促進和培育規範的土地市場。

四是要求縣財政部門提供一定的土地收儲週轉金,銀行提供相應的貸款,以保障土地收儲運營工作的正常運行。通過協調資金(政府出資或銀行借款等方式),加大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力度,確保土地儲備交易工作的順利進行,實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儲及出讓管理規範化、合法化。

五是要加強同紀檢監察機關的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大土地違法案件查處力度,查處與土地有關的違紀違法案件,推動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的實施。

5000字調研報告 篇2

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基於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XX年暑期三下鄉活動成果和我們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在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九嶷洞村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配合幫助下,我們的實踐隊員深入到典型留守兒童家中,與他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和溝通。通過對留守兒童個案的調查以及網上收集的關於留守兒童的原始資料,我們掌握了他們的一些共性,也對他們的家庭教育問題有了清楚的瞭解,現撰寫出調查報告。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XX年8月17日—8月22日,我們在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九嶷洞村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開展了本次調查。寧遠縣位於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轄17個鄉鎮(其中少數民族鄉4個),4個國有林場,688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2498平方公里,總人口77.8萬,外出打工人員接近30萬。其中調查走訪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户人家中有200多户有青壯年外出打工,正是由於此地農業人口多,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較緩慢,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寧遠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建設盡棉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留守兒童問題,不是農村之事,更不是農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邊造成的,其實根本原因在於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後,隨着農業比較利益的下降,工業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分割的户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顯缺位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三、“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發現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其中:

留守兒童”面臨五大問題

一是生活問題: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兒童能夠按時接受各種預防性疫苗的比例明顯低於非留守兒童。現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於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願。由於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於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也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現象。由於目前農村教育資源不足,教育質量偏低,有些孩子進城後跟不上學習進度,不得不返回農村;有的由於家長不斷在農村、城市之間變動,孩子也會隨之由“留守”到“流動”再到“留守”,不能及時接續學業。我們調查的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在國小階段的入學率相對高一些,國中階段則呈明顯下降趨勢,輟學率比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訪中有監護人説出“不可能也沒能力讓孩子上高中”的話語。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於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據當地村支書透露,在該地留守兒童違法違紀的比例明顯高於非留守兒童。

五是安全問題:另根據網上公安部門有關調查顯示,在被拐賣的兒童當中,流動兒童佔第一位,留守兒童佔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現的女童被惡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據報道,在XX年湖南洪災遇難的12名兒童中,11名都是留守兒童,這説明沒有父母的呵護和指導,留守兒童缺乏應變和自我保護能力。

由於留守兒童的家庭結構的特殊性,使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殘缺的家庭教育給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了一系列負面效應。在九嶷洞村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了留守兒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諸多的問題。

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儘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可以通過興辦農村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親子溝通方式,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諧發展。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展,開辦臨時監護人培訓班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要進一步加強幼兒園教育管理機制。幼兒園是直接教育管理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實體,教育措施的制定應當包容更多的關愛幫助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內容,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更多關懷和呵護。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增強學校和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愛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在學校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並使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繫瞭解子女學習情況;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聘請專家或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

(3)廣泛開展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

如親子活動等,加強家長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引導幼兒互助互愛,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對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可動員家長將其轉入學校寄宿,由專門教師負責其飲食起居生活。實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經歷,對他進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喚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發學習熱情,增強集體歸屬感。

一、問卷調查

1、問卷的設置及意圖

本問卷共設計有8類問題:留守兒童的吃、住、用;與父母聯繫頻率;雙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難;學習情況;老師的關心程度;今後的希望;16個小題。題型為封閉選擇和開放問答兩類。目的在於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現狀。

2、調查的過程與方法

我校一、二年級共16個班,每個年級按成績分為兩層。調查中隨機抽了兩個年級、兩個層次的8個班級的52名學生。分別以不記名的形式獨立作答。並另卷調查了全校“留守兒童”等情況。

二、現狀分析

1、數據的彙總

回收答卷52份,52份答卷均有效。為了便於統計,只隨機統計50份。統計具體結果見附表。

2、現狀的分析

(1)留守兒童面大。父母雙方外出打工:12.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單親和孤兒:6.2%。

[簡析]實際上沒有父母直接監護的佔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總共就佔總數的70.1%。這些兒童要麼缺乏父愛,要麼缺乏母愛,當然就極有可能性格發展缺失。尤其在對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應有的照顧和愛護,由此,他們的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變異滋生蔓延,影響他們自身的發展,影響學校影響社會。

(2)監護不能落實。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佔56%;無人監護佔26%;其他親戚監護佔18%。

[簡析]隔代監護,一是心理代溝太深,祖孫難於溝通,二是祖輩過度溺愛,百依百順,三是沒有教育理念;親戚監護,日子一長,孩子或多或少有過失,只要親戚批評責備,他們之間就有可能產生心理隔閡,嚴重的甚至鬧矛盾;沒有人監護,不僅這些孩子心理沒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準主意而失誤。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的留守兒童雙休日的生活水平與在學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週包括乘車的零花錢6.28元;

[簡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從上述數據看出,很多留守兒童基本生活都無法得到滿足需求。

(4)父母親情淡薄。36%的留守兒童與父母不是經常聯繫;與父母雙方經常打電話的佔18%;父母經常給我打電話只佔46%。

[簡析]父母親情是兒童子心理健康發展的根本元素。這種東西是任何事物都無法代替的。然而,現在的父母,由於沒有教育知識教育經驗,有的因為生活所迫,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甚至連電話就不與孩子聯繫。這樣孩子就感到沒有根基沒有依靠,沒有自主沒有目的,如空中的落葉,時常無所適從。

(5)家務勞動繁重。80%的留守兒童在雙休日要做家務勞動;52%的留守兒童要在雙休日做飯。90%的留守兒童自己洗衣服。

[簡析]本來讓孩子們勞動可以培養勞動觀念,但這些孩子做家務勞動都是在被動進行,因此對家務勞動大多感到厭倦。同時,有孩子也的確由於學習時間緊而沒有勞動時間,有的孩子還真的有很多家務勞動不會做。這樣就給留守兒童帶來了心理的壓抑和具體的困難。

(6)老師關注太少。本期以來,46%的留守兒童還沒有老師找他談過話。

[簡析]留守兒童應該是我們教師關注的重點,然而從調查看,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竟有46%的留守兒童在將近兩個月的教學時間裏沒有與老師談過一次話,即使是批評也是如此。

(7)學習壓力很大。50%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30%的留守兒童明顯表示學習成績不好;部分表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

[簡析]本來適當的壓力有利於學習,但留守兒童的壓力一是來自多方面,二是壓力太大。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8)心理壓力太大。60%以上的留守兒童表示為不會做飯,不會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見,思念父母,16%的留守兒童為今後的生活着急,部分留守兒童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煩惱,既要照顧自己,還要為家裏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裏的大小事務由自己處理;得不到同學不理解;有時遭別人歧視等。

[簡析]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進入青春期後,雖然具有了獨立意識,但畢竟經歷不夠、能力不足,對父母還具有很強的依附性。然而,這些留守兒童不會做飯洗衣,遇事拿不定主意,思念父母,感到孤獨、失望、煩惱、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視,甚至為今後的生活着急,等等。顯然,對同樣一個十二三歲的留守兒童來説,所擔當的負荷肯定是超載的。

三、對策探悉

1、成立自立組織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於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鍛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利成長。據調查,這些兒童中有個別孩子很懂事,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處境,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們更應理解父母的難處,更應為父母減少擔心,於是覺得,在家裏累點苦點也很自然。因此,我們認為,班級應該成立“獨立兒童小組”,學校要成立“獨立兒童”委員會,要選用其中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擔當成員,從而擴大他們的影響,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讓他們在老師、學校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從而保障自我鍛鍊。這樣,既可增加心理傾述渠道,增進夥伴之間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覺,同時自己的組織便於隨時請教,隨時求助。

2、建立專門檔案

從我們的調查看,現在的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極個別經濟十分困難外,最缺的不是財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兒童。因此,不論是一個班級,還是一所學校,我們都應把他們作為我們教育的重點,在教育活動中,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他們。但從現有狀況來看,很多學校如我們調查情況相似,對其關注不夠,有的甚至漠視了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認為,不管是班級還是學校必須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要跟蹤他們的成長過程,從而保障對他們生活上的必須求助,對心理上的及時疏導。

3、定期召開會議

留守兒童問題應該是當今教育的新問題,也是當今教育面臨的難點問題,而且學生所佔比例大,涉及問題多。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班級,每期都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留守兒童問題,要形成會議制度,要通過會議形成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決議和制度。從而保證班級、學校在決策上的“政策”支持,同時,促使我們把握和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重心,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宗旨。

4、設立諮詢機構

留守兒童的問題並不全是共性問題,不同兒童往往其問題有着本質的不同,如果從組織的角度,以集體的活動形式去解決個性問題實際上是不現實的。因而,針對留守兒童的別個問題和個性問題,學校還要設立相應的諮詢機構,一是便於作個別心理疏導,二是便於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謀劃策,三是保證了專門途經,如:設立“學生請教處”(或者“獨立兒童辦公室”),成立“獨立兒童熱線”,確定接待時間(如課外活動),委派熱心且懂心理的老師負責接待。

5、師生互結對子

按筆者調查統計,留守兒童、單親、孤兒一共為18.3%,班額以60人計算,每班不超過11名。因此,要保證對這些兒童的關懷真正落實,我們不妨通過師生一對一的互結對子,實施幫扶。現在的中學,一般都是按20:1的比例配備的教師,而且大多數學校都超過了這個比例,因而,按這樣計算,實際上每位教師結對的留守兒童都不會超過3名。也就是説,這種做法是既實際又能保證每位留守兒童得到幫助關懷的最後防線。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引起高度重視,都應做為其工作的重點之一去研究去解決。

5000字調研報告 篇3

調查目的:通過對大學生就業與心理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影響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的主要因素,並深入研究產生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從而找到緩解這些心理壓力的方法

調查結果:

(一)調查對象:目前在校大學生,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在校大學生。調查他們的學業水平、擇業要求及其它考慮因素。

(二)調查數據分析:

1.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男女比例:男同學佔46.2%,女同學佔53.8%。説明調查的學生當中女同學比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2.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讀專業:文法類佔6.2%,經濟類佔9.2%,理工類佔6.2%,藝術類佔7.7%,,其它專業佔50.8%,。。。 。。。

3.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生源地:本省農村的佔,本省城市的佔,外省農村的佔,外省城市的佔。

4.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在的年級:大一佔10.8%,大二佔33.8%,大三佔41.3%,大四佔12.3%,其中大三的學生較多,其觀點比較接近我們大部分人目前的觀點。

5.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其專業的滿意度:很滿意的佔,滿意的佔,一般的佔,不滿意的佔,很不滿意的佔。

6.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期望就業的公司類型:民營企業的佔,國營企業的佔,自主創業的佔,政府部門的佔,其它。

7.接受調查的大學生選擇工作的首要因素:薪水佔,地理因素佔,行業前景佔,個人喜好佔,辦公環境佔,其它佔。

8.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專業是否對口問題的看法: 專業一定要對口占,既來之則安之佔,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佔,其它佔。

9.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1500以下佔,1500-2500佔,2500-3500佔,3500以上佔。

10.接受調查的學生對工作地點的想法:經濟文化中心佔,西部地區佔,一般的城市佔,出國佔,其它佔。

11.接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為畢業生應具有的素質:專業水平佔,心理素質佔,公關能力佔,道德素質佔,其它佔。

12.接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為當前就業難的原因: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佔,就業期望過高佔,就業人數過多佔,其他佔。

13.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就業難的態度:先就業再擇業佔,先就業再擇業佔,考研佔,待業。

14.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現工作的原因:家庭貧困佔,對考研沒把握佔,實現自我價值佔,其它佔。

15.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周圍同學平均就業率的瞭解:50%以下佔,50%-70%佔,70%-90%佔,90%以上佔,不清楚佔。 總結及建議:

在調查的過程當中以及根據問卷調查問卷所顯示的內容來看,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1. 就業難。就業難,究竟難在哪裏?其實根據調查,大學擴招是一個方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了高等學府進行深造,必然帶來的是眾多的高校畢業生。根據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13萬人,與20xx年相比增幅達到22%,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而20xx年更是創紀錄的突破了600萬大關。在這樣嚴峻的社會背景下,自然造成了就業難的問題;但是,這只是唯一的因素嗎?答案是否定的。其實,在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仍有無數家企業招不到適合的人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在於大學生自身的能力與價值與企業期望的差距。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説,大家太過於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實踐,導致我們的動手能力太差。而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在結構上也存在很多問題,同時企業認為“培養人是學校的事,我要的是能用的人才”、“企業不是學校,沒有培養人的社會義務”。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努力學習好自己本專業的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應加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學校應該結合企業需求設置專業與課程,而企業應該給大學生提供系統的就業前培訓以及儘可能多的實習機會。只有各個羣體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這個問題才有可能真正解決。

2. 對專業的不滿意。很多的同學都對所學的專業並不滿意。究其原因,許多的同學選專業時並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的,有的是被父母逼的選擇,有的只是為了將來好找工作,這樣必然決定了專業的不對口。還有的同學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也漸漸的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了,這又是為什麼?有兩點原因,其一,學生本人對自己興趣的把握可能不準確。高中學生對大學某專業的興趣往往來自於自己對中學相關學科的成功體驗,或者是受到這些專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吸引,等等,嚴格地説,這些都不是對專業的直接興趣。其二,影響專業學習的因素,除了專業興趣外,還與從事某一專業或職業的生涯動機、個人學習某一專業或從事某一職業所應具備的能力,以及個人的個性特點等有關,這些都是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中應該重要考慮的方面。所以,對於已經無法改變自己專業的同學來説,培養自己對專業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多去發現自己專業中的樂趣。或者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去學一些自己喜歡的學科,畢竟大學的自學時間還是比價充裕的,所以多多利用閒暇時間去學習自己想學的課程。總之,不能因為專業的不喜歡就大把大把的浪費自己的時間,畢竟浪費的時間都是自己的,並且是在大學這麼寶貴的時間,所以,珍惜現在的一分一秒,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

3. 就業公司的單一化,缺乏創業精神。大部分學生在就業選擇的部門之中,國營企業與外資企業這樣的大型企業則更受大學生的青睞。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部門的待遇普遍偏高,就業穩定性更高。而私營企業選擇的人數較少。這樣的選擇其實無可厚非,在當今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社會生活壓力極大,有一份能夠比較好養活自己的工作,對於大多説人來説,已經是不錯的。但這樣,必然造成了熱門職位的緊俏,只有極個別的學生能夠獲得這樣的“香餑餑”,大部分的學生還是無法獲得這樣的機會。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先在一些私營企業,甚至是小企業來鍛鍊自己,雖説這樣的企業薪酬以及福利方面會不及大型國營企業,但在這裏你一樣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剛畢業的學生之所以不太好獲得較好的工作,主要原因還是經驗的缺失。所以,在這樣的小公司先進可能多的獲得鍛鍊的機會,填補自己的經驗。這樣當過了幾年之後,伴隨着自己經驗的日益增多,在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不再是夢想了。而對於大家不願意選擇創業,我想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創業不只是嘴上隨便便説而已,真正的創業並不是我們在學校參加的那種模擬創業活動那麼簡單。踏雪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對於我們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説,這實在是太難了。但人生只有多經歷一些事情,才可以變得豐富多彩。我們並經還年輕,有可以揮霍的資本。在我們這個年紀,多經歷一些事情,對於我們將來的發展是有很多益處的。即使撞得頭破血流,只能證明我們當時選擇的路是錯誤的,那再重新來過就好了,沒有什麼丟人的。當我們獲得成功的時候,那種內心的喜悦與成就感是外人無法感覺到的,在那一刻,才會覺得原來所付出傷於痛是值得的。另外,國家最近幾年對大學生的創業扶持力度還是很大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相信正是我們發揮自己的青春與才智的機會。

4. 薪資期望過高,缺乏理性認識。工資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學生都有一種驕傲心理,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並且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飯來張口,衣食無憂的年代,當然希望自己的工資很高來滿足自己較高的消費水平。但企業所能提供的的工資卻不能滿足當今大學生的期望值。這種現象一方面導致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企業創造不了價值,致使企業不願意為此付出高薪,另一方面卻是家長花高價打造的天之驕子掙的工資僅僅剛能滿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希望高工資是好的,但自己首先要有這樣的水平才行。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任何可值得炫耀的資本:比技術,你不一定有專業技術工技術好;比專業知識,沒有科研工作者所掌握的知識豐富;而工作經驗更是幾乎為零。這樣的條件,又憑藉什麼樣的條件來獲得較高的工資呢?其實,這是一種擇業功利心理。所以,大家應該清醒的認識,剛畢業的我們不可能得到過高的工資的,只有憑藉我們辛勤的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才可以得到相應的高工資。記住,自己的收穫是與自己的付出成正比的。只有付出的努力達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收到與之相對應的薪資。因此,大家在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不要僅僅將工資水平的高低作為唯一的選擇標準。如果這樣,會使我們失去很多的機會,對我們人生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好的工作不一定是工資最高的,但一定要是最適應自己的,適合自己發展的。我們應該在就業前就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定位,確立適合自己的就業目標。我們只有改變以前的“精英就業”觀念,樹立人職匹配的“大眾化”就業觀,才有可能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

5. 就業地點過於集中於發達城市。好的環境對於人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發達城市,我們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堅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這只是提高我們自己的一個條件而已。最重要的還是看我們自身的能力。沒有過硬的自身能力,在競爭激烈的大城市,遲早是會被淘汰的。並且,由於大家都普遍認為大城市對就業有好處,所以必然造成求職競爭的激烈。而實際上這些地方的人才供需已相對飽和,這就使就業成了過“獨木橋”。剛畢業的大學生由於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只靠一股衝勁和猛勁在這些地方很難立足的。這種就業觀念使不少大學生失去了就業和發展的機會。我們在這時應該改變一下就業觀念,面對現實,就能較快的找到能夠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有些人在發達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並不是自己喜歡的。這樣時間久了,還是會因為工作不適合自己而放棄這樣的工作。所以,無論是在哪裏找工作,最重要的找一份適合自己的,有興趣愛好的,願意為這件事情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這樣找到的工作對於自己來説才是最好的,不要僅僅因為就業地點而選擇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這樣就得不償失了。畢竟,找工作是對於我們來説,是十分重要的。若干年之後,要讓自己對當年的選擇不後悔。這樣,就就算自己成功了。

6. 大學生對專業水平重視度較高,而忽略了自身的修養。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社會上許多的事情會使我們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觀念,比如,拜金主義,鋪張浪費等。這其實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為,這意味着我們人格的一種缺失。我們在學校,只知道一味的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因為覺得只有將自己的學習搞好,才能將來在社會上出人頭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在平時生活中,你所擁有的知識量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一點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一個人即使沒有出眾的專業知識,沒有淵博的學識,但只要他骨子裏夠正直,為人謙和友善,談吐不凡。這樣的人一樣會受到招聘公司的青睞。這也就是為什麼最近幾年,許多用人單位漸漸的淡化專業知識,而是將道德修養考察更多的原因了。所以,我們應當在平時多花一些時間來培養我們自身的修養,而不是盲目的去學習課本上生硬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我們的綜合素質,而不是一個只會讀死書的“機器”。

7. 考研人數與就業人數基本持平。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需求的高端人才也越來越多,這是考研人數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同時,考研可以使自身的專業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與此掛鈎的是研究生的平均工資高於應屆畢業大學生,這也是考研人數眾多的一個原因。但最近幾年,卻出現了一類人。他們考研的原因並不是為了比別人多學習許多專業知識,而只是單純的逃避就業。他們覺得現在的就業人數太多了,怕自己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與其這樣還不如再在學校呆上3年時間,等這幾年就業高峯期過後,自己再去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其實,這樣的想法並沒有什麼錯誤,在就業人數多的時候,繼續深造,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一個提升,等自己的能力能夠達到單位要求的時候,再去找一份好工作,獲得較高的收入,何樂而不為。但是,這些人卻丟失了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選擇接受挑戰,而是選擇了逃避。如果抱着這種心態,即使考上了研究生,也只不過是白白浪費了自己幾年美好時光,到頭來同樣不會獲得你想要的結果。也許是我們從小優越的生活環境,使得我們沒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就業不僅僅是實現我們人生價值的舞台,同時也是我們人生當中的一次不可多得挑戰機會。選擇舒適安逸的生活固然沒錯,但更高的挑戰同樣會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所以不要讓眼前的困難難倒,挑戰它會獲得更多的樂趣。所以,真正想提高自己而考研的同學,應該努力把握好現在的每時每刻,好好掌握基本知識,為考研做好準備;而為了逃避就業而考研的同學,應該擺正心態,積極地面對就業所帶給你的挑戰。當你真正面對它的時候,才會發現它並沒有你想象的困難。

總之,經過這次關於大學生就業與心理的調查,我覺的大家對於就業方面的知識掌握的並不是十分全面,甚至存在一定的誤區。就業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大家必須要認真並積極的對待。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就業觀念,才會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才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5000字調研報告 篇4

高中青年教師對工作倖福感普遍偏低,也就是有5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不幸福。這種情況尤其值得教育主管部門黨政領導、學校領導的進一步關注。

一、當前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

從整體和本質上來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熱愛家鄉,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充滿熱忱;他們思想敏税、刻苦耐勞、勤奮好學、積極向上。一部分青年教師已在教育教學和教科研中成為骨幹或學科帶頭人。有的還承擔着省、市級重點攻關項目,成為當地教育教學和科研第一線的生力軍。但是,也不可否認,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在思想上還存在着不少應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思想開放,關注政事;熱心改革,反對*。但關注中夾雜着冷漠,熱心中隱含着觀望,期待中藴藏着憂慮。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切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際利益,親眼目睹改革給周圍帶來的鉅變,他們中的大多數十分關心教育事業,希望通過改革,為自己創造一個適於自身發展和成才的環境,有個能公平競爭,不論資排輩,不搞“階級鬥爭”,不搞“暗箱操作”的良好機制。

高中青年教師對黨和政府一手抓懲治*,一手抓廉政建設表示擁護,但對反腐倡廉已取得的成績評價比較低調,認為“力度不夠“,只流於形式。這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年教師存在偏激情緒,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對反腐倡廉工作抱有較高的期望。

2、思想素質與業務素質的發展不夠平衡。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教師也大都具有大學本科學歷,部分教師還參加了研究生主幹課程班或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他們有關着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在業務上有很大的潛力。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覺悟不高,缺乏社會實踐鍛鍊和基層工作體驗,表現在認識上存在片面,態度上不夠積極,政治上不夠成熟。所以在付出與回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有時會陷入誤區,影響了鑽研業務,加強理論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消極低落情緒。

3、具有青年人和知識分子的共同特徵。作為青年人,他們血氣方剛、熱情奔放,具有較強的事業心;作為知識分子,他們知識豐富、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富有創新精神。他們在業務上大都有着強烈的進取精神,有較大的抱負。實踐證明一個知足常樂、胸無大志的人一般不會勝任高中教育工作。

高中青年教師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渴望有所作為。但高中學校裏知識分子成堆,優勝劣汰,必須具有競爭意識,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緊迫感和責任感使他們在目標設計和現實生活中帶有濃厚的理想色彩,好高騖遠,對現實的困難估計不足,而惰性和依賴性的意識行為又使他們對克服困難缺乏勇氣和信心。當所處環境與自己的設想出入較大,或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或理想受挫時就常常表現出消沉、失落、苦悶,以致產生調離原校的想法。

4、學校本身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的內外部環境令青年教師失望。許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包括學校只是口頭上重視教育事業、重視知識、重視青年人才、重視工作業績,事實上卻人浮於世,在分配製度上變相的平均主義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在職稱評聘制度上又論資排輩,評價失準,人為“炒作”;法律賦予教師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政策的優越性得不到兑現;市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少斤缺兩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例如某縣市高中段教育進行市財政拼盤中,教師的工資構成中校發部分竟達到75%以上,房補是沒有的,公積金是自交的。在勞動保障體制改革中把教師這一適應性差的行業首先推向社會,向社保所交養老金,而且自交養老金額度大,工資明加暗釦,教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社會真正的認可,甚至“內耗現象”普遍,所有的這一切都使青年教師對所處的環境抱失望態度,以致喪失創新的*和激情。

二是物質生活條件差,使青年教師隊伍“軍心不穩”。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對獲得較豐厚的勞動報酬抱有強烈的願望。因為他們的經濟生活負擔較重。他們中的不少人讀了近二十年的書,剛踏上工作崗位就面臨購房、成家、育子等一系列問題。加之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農村,父母為培養他們已耗盡了財力,如今自己有了工作,卻無力接濟家裏,大多數人還因請不起保姆不得不將不願出遠門的老母親接來幫助帶孩子……這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極度的內疚和痛苦。再看昔日的同學,在機關的,有的已有了一官半職,最差的婚後也擁有了成套的住房;在“三企”的,有優厚的工資報酬;至於那些下海早的,如今已當上老闆的,更是出門小車,手提筆記本電腦。如此一比,心裏失衡也就正常了。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的人才招聘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輿論導向,為青年教師謀求新的職業提供了極為優越的社會環境和理論依據,讓他們“坐懷不亂”已不可能。在經歷了痛苦的抉擇後,有的只好放棄自己曾經熱愛的教育事業而忍無可忍地選擇去經商,去考公務員當官;而大部分教育教學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則是走“逃跑”到經濟發達、教師待遇能兑現的東部沿XX市去執教的“白道”。而“沒人要”的教師,繼續留在原校的則被認為是在走“一橫黑”的“黑道”。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現狀

1、青年師資隊伍流失嚴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基礎教育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同時也不可否認地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些青年教師,在“出國熱”“下海熱”“投資熱”“經商熱”等熱風的刺激下紛紛跳槽,這給我市的教育教學、科研帶來了諸多的新問題。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出台擴大高中教育的政策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率先擴大或普及高中段教育以滿足人民羣眾的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這樣,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需要大批教師或大批優秀教師,他們或以高薪或以厚遇大量引進教育人才,而且往往在年齡上有一定限制,這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二次”創業的契機,他們為了響應發達地區創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為了支援經濟大省、文化大省建設教育大省,也為了解決自己生活與家庭困難問題,改變在校內壓抑的環境,他們就像“洪流”般地滔滔湧向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浙西某經濟欠發XX縣重點中學,兩年中流到XX市某一重點中學就有14人,全市流向東部沿XX市的已達上百人。

2、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由於收入、住房、職稱等問題一時得不到妥善解決,一些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工作熱情不高,對教學敷衍了事,而整天忙於炒股票、炒地皮、炒房產、炒外匯或搞家教。還有的青年教師一門心思對付入城應考,或走*、拉關係、等調動等等不一而論。

3、學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由於政府對教育投入不足,對教育事業“不管不問”,不少學校負債經營,教師福利差導致了青年教師人心不齊,加上近來學校搞“創收”,佔用了學校領導的大量精力,雖説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的經費問題,但卻影響了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得教學改革很難深入,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據不完全統計,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級市近六年來尚未有一所學校升格為省級重點中學,而在經濟發達的縣市有的一年就有6個學校上重點等級。

4、青年教師中躁動現象增加。主要表現在急躁、浮躁、狂躁。這種躁動化傾向充滿了功利色彩,他們都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間成為富得流油的人,因而其行為常常帶有強烈的衝動性、情緒性、盲目性。他們的心理也變得異常的脆弱、輕率、走險,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盲動,稍有點“*”就會盲從,漸漸地,“精神”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理想、目標當然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

三、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對策

1、根據知識分子的特點,加強和改進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於社會大氣候的影響,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以往教師對人們把自己比作“紅燭”,“燃盡自己,照亮別人”感到自豪,而現在一些青年教師則稱自己是“應急燈”,亟待充電,方能繼續維持。因此在高中學校內部,急需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教育,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敬業、奉獻教育。但高中青年教師文化程度較高,不願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論和流於形式的説教,也不願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強行灌輸的思想教育內容,所以對他們的教育應多疏導和引導,少説教和訓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關愛的態度,喻之以義,曉之以理;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高度出發,因勢利導,對青年教師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幫助他們全面分析自我,正確選擇道路,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2、在生活上多關心青年教師,努力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去實現自我的價值。的確,“安居”才能“樂業”。青年教師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學以及繼續教育、勞資福利等問題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作為教育行政部門不可聽之任之、束之高閣或把一些正當的要求當作“只講個人利益”予以批評,而應體察他們的實際困難,並竭力加以解決。否則也就難怪有的教育業內人士教育子女不要當教師。因為教師首先是“物質”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3、利用榜樣示範,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中青年教師是一個高層次、高文化的羣體,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青年教師才有可能心悦誠服地接受教育。同時,學校各級領導還應當經常深入到教研組、班主任當中去,瞭解和熟悉青年教師,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發展,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目標和任務。並積極採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廣大青年教師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健康成長。

4、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這個激勵機制應包括晉職晉級、晉升工資、獎金、精神獎勵、生活照顧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是學校現階段激發教師教學、教研積極性的最直接動力。學校應該鼓勵青年教師脱穎而出,打破以往論資排輩的觀念,採取一些有力的傾斜政策。如:像高校裏35歲以下教師晉升副教授,根據其教育教學、科研業績可以不受任職年限、指標的限制,給予破格晉升。這樣的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青年教師創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而且可以增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總的説來,學校在職評過程中憑資格、拉關係、吃“大鍋飯”等的現象還是較為普遍,一些業務素質好的青年教師因得不到晉升和重用,*捲起鋪蓋,拖兒帶女,離開自己曾由衷熱愛的家鄉而走險他鄉。只有進行目標管理,根據目標管理條例,對教師進行定期考察、量化考核,並作出正確評價晉升晉級,並給予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獎勵,才可使青年教師積極進取,安心工作。

5、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優化成才的校內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都是環境刺激的反應,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人。在現實生活中,最有説服力的往往不是説教,而是生活本身。為什麼在愛國問題上中國小生做得,大學生次之,在職人員再次之?問題關鍵就在於教師、教材遠比不上社會生活的説服力,教師、教材的教學效果遠抵不過受教育者親身遭遇的事實。所以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段青年教師隊伍的正確思路之一是營造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可以薰陶人、改變人、培養人,人際激勵、尊重激勵和成就激勵等對知識分子來説則比金錢激勵更有效。這是一種適合青年教師心理、行為特徵而更有效的求實、求新、含蓄、潛移默化的教育,具體做法:

一是國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實提高教師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大眾傳媒也應在平時報道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為他們唱讚歌,這比要等到教師節那天才把鏡頭對準校園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時在宣傳優秀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時,要避免“馬太效應”。如某學校某個青年教師在某方面比較突出,就無限誇大其業績,各種榮譽都往他身上堆砌。其結果是打擊了其他教師的積極性,致使一些同齡同學科教師產生逆反心理,疏遠“典型”,甚至覺得有他在,自己就沒戲的消極想法。其次,要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起碼要保證法律法規賦予教師的經濟待遇。三要信任教師。如浙西某市公務員的信用證可低息貸款,而教師的信用證是沒有用的。這是一種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體現。政府應相信育人者誠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師教研、教科研和實驗條件。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努力解決學科帶頭人和教育教學骨幹在教研、教科研、實驗室和設備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問題。在教育教學、教科研中要大膽使用青年教師,給他們定崗位、壓擔子,委以重任,提高業務素質,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新課改,支持青年教師出專著,不拘一格選擇、培養青年人才,創造有利於傑出人才湧現和成長的氛圍。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師參加高層次培訓學習、教研、教科研活動,擴大他們的眼界。青年教師書讀得多,實際見識少,通過外派學習、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可擴大他們的教育教學視野,跟蹤課改前沿,把握學科教學發展方面,同時,也會使這些青年骨幹教師真正從心底裏覺得在學校裏幹有甜頭、有幹頭、有奔頭。

實踐證明,採用那種考核“不予合格”、職評“不予晉升”、聘任“給予下崗”等手段來恐嚇青年教師的做法是失敗的。把教師這一適應性較差的職業推向社會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它只會激起青年教師的憤慨。教育的成功只屬於對教育事業有“心”的人。

5000字調研報告 篇5

高中青年教師對工作倖福感普遍偏低,也就是有5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不幸福。這種情況尤其值得教育主管部門黨政領導、學校領導的進一步關注。

一、當前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

從整體和本質上來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熱愛家鄉,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充滿熱忱;他們思想敏税、刻苦耐勞、勤奮好學、積極向上。一部分青年教師已在教育教學和教科研中成為骨幹或學科帶頭人。有的還承擔着省、市級重點攻關項目,成為當地教育教學和科研第一線的生力軍。但是,也不可否認,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在思想上還存在着不少應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思想開放,關注政事;熱心改革,反對*。但關注中夾雜着冷漠,熱心中隱含着觀望,期待中藴藏着憂慮。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切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際利益,親眼目睹改革給周圍帶來的鉅變,他們中的大多數十分關心教育事業,希望通過改革,為自己創造一個適於自身發展和成才的環境,有個能公平競爭,不論資排輩,不搞“階級鬥爭”,不搞“暗箱操作”的良好機制。

高中青年教師對黨和政府一手抓懲治*,一手抓廉政建設表示擁護,但對反腐倡廉已取得的成績評價比較低調,認為“力度不夠“,只流於形式。這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年教師存在偏激情緒,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對反腐倡廉工作抱有較高的期望。

2、思想素質與業務素質的發展不夠平衡。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教師也大都具有大學本科學歷,部分教師還參加了研究生主幹課程班或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他們有關着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在業務上有很大的潛力。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覺悟不高,缺乏社會實踐鍛鍊和基層工作體驗,表現在認識上存在片面,態度上不夠積極,政治上不夠成熟。所以在付出與回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有時會陷入誤區,影響了鑽研業務,加強理論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消極低落情緒。

3、具有青年人和知識分子的共同特徵。作為青年人,他們血氣方剛、熱情奔放,具有較強的事業心;作為知識分子,他們知識豐富、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富有創新精神。他們在業務上大都有着強烈的進取精神,有較大的抱負。實踐證明一個知足常樂、胸無大志的人一般不會勝任高中教育工作。

高中青年教師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渴望有所作為。但高中學校裏知識分子成堆,優勝劣汰,必須具有競爭意識,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緊迫感和責任感使他們在目標設計和現實生活中帶有濃厚的理想色彩,好高騖遠,對現實的困難估計不足,而惰性和依賴性的意識行為又使他們對克服困難缺乏勇氣和信心。當所處環境與自己的設想出入較大,或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或理想受挫時就常常表現出消沉、失落、苦悶,以致產生調離原校的想法。

4、學校本身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的內外部環境令青年教師失望。許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包括學校只是口頭上重視教育事業、重視知識、重視青年人才、重視工作業績,事實上卻人浮於世,在分配製度上變相的平均主義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在職稱評聘制度上又論資排輩,評價失準,人為“炒作”;法律賦予教師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政策的優越性得不到兑現;市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少斤缺兩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例如某縣市高中段教育進行市財政拼盤中,教師的工資構成中校發部分竟達到75%以上,房補是沒有的,公積金是自交的。在勞動保障體制改革中把教師這一適應性差的行業首先推向社會,向社保所交養老金,而且自交養老金額度大,工資明加暗釦,教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社會真正的認可,甚至“內耗現象”普遍,所有的這一切都使青年教師對所處的環境抱失望態度,以致喪失創新的*和激情。

二是物質生活條件差,使青年教師隊伍“軍心不穩”。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對獲得較豐厚的勞動報酬抱有強烈的願望。因為他們的經濟生活負擔較重。他們中的不少人讀了近二十年的書,剛踏上工作崗位就面臨購房、成家、育子等一系列問題。加之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農村,父母為培養他們已耗盡了財力,如今自己有了工作,卻無力接濟家裏,大多數人還因請不起保姆不得不將不願出遠門的老母親接來幫助帶孩子……這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極度的內疚和痛苦。再看昔日的同學,在機關的,有的已有了一官半職,最差的婚後也擁有了成套的住房;在“三企”的,有優厚的工資報酬;至於那些下海早的,如今已當上老闆的,更是出門小車,手提筆記本電腦。如此一比,心裏失衡也就正常了。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的人才招聘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輿論導向,為青年教師謀求新的職業提供了極為優越的社會環境和理論依據,讓他們“坐懷不亂”已不可能。在經歷了痛苦的抉擇後,有的只好放棄自己曾經熱愛的教育事業而忍無可忍地選擇去經商,去考公務員當官;而大部分教育教學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則是走“逃跑”到經濟發達、教師待遇能兑現的東部沿XX市去執教的“白道”。而“沒人要”的教師,繼續留在原校的則被認為是在走“一橫黑”的“黑道”。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現狀

1、青年師資隊伍流失嚴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基礎教育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同時也不可否認地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些青年教師,在“出國熱”“下海熱”“投資熱”“經商熱”等熱風的刺激下紛紛跳槽,這給我市的教育教學、科研帶來了諸多的新問題。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出台擴大高中教育的政策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率先擴大或普及高中段教育以滿足人民羣眾的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這樣,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需要大批教師或大批優秀教師,他們或以高薪或以厚遇大量引進教育人才,而且往往在年齡上有一定限制,這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二次”創業的契機,他們為了響應發達地區創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為了支援經濟大省、文化大省建設教育大省,也為了解決自己生活與家庭困難問題,改變在校內壓抑的環境,他們就像“洪流”般地滔滔湧向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浙西某經濟欠發XX縣重點中學,兩年中流到XX市某一重點中學就有14人,全市流向東部沿XX市的已達上百人。

2、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由於收入、住房、職稱等問題一時得不到妥善解決,一些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工作熱情不高,對教學敷衍了事,而整天忙於炒股票、炒地皮、炒房產、炒外匯或搞家教。還有的青年教師一門心思對付入城應考,或走*、拉關係、等調動等等不一而論。

3、學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由於政府對教育投入不足,對教育事業“不管不問”,不少學校負債經營,教師福利差導致了青年教師人心不齊,加上近來學校搞“創收”,佔用了學校領導的大量精力,雖説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的經費問題,但卻影響了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得教學改革很難深入,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據不完全統計,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級市近六年來尚未有一所學校升格為省級重點中學,而在經濟發達的縣市有的一年就有6個學校上重點等級。

4、青年教師中躁動現象增加。主要表現在急躁、浮躁、狂躁。這種躁動化傾向充滿了功利色彩,他們都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間成為富得流油的人,因而其行為常常帶有強烈的衝動性、情緒性、盲目性。他們的心理也變得異常的脆弱、輕率、走險,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盲動,稍有點“*”就會盲從,漸漸地,“精神”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理想、目標當然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

三、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對策

1、根據知識分子的特點,加強和改進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於社會大氣候的影響,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以往教師對人們把自己比作“紅燭”,“燃盡自己,照亮別人”感到自豪,而現在一些青年教師則稱自己是“應急燈”,亟待充電,方能繼續維持。因此在高中學校內部,急需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教育,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敬業、奉獻教育。但高中青年教師文化程度較高,不願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論和流於形式的説教,也不願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強行灌輸的思想教育內容,所以對他們的教育應多疏導和引導,少説教和訓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關愛的態度,喻之以義,曉之以理;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高度出發,因勢利導,對青年教師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幫助他們全面分析自我,正確選擇道路,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2、在生活上多關心青年教師,努力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去實現自我的價值。的確,“安居”才能“樂業”。青年教師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學以及繼續教育、勞資福利等問題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作為教育行政部門不可聽之任之、束之高閣或把一些正當的要求當作“只講個人利益”予以批評,而應體察他們的實際困難,並竭力加以解決。否則也就難怪有的教育業內人士教育子女不要當教師。因為教師首先是“物質”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3、利用榜樣示範,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中青年教師是一個高層次、高文化的羣體,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青年教師才有可能心悦誠服地接受教育。同時,學校各級領導還應當經常深入到教研組、班主任當中去,瞭解和熟悉青年教師,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發展,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目標和任務。並積極採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廣大青年教師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健康成長。

4、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這個激勵機制應包括晉職晉級、晉升工資、獎金、精神獎勵、生活照顧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是學校現階段激發教師教學、教研積極性的最直接動力。學校應該鼓勵青年教師脱穎而出,打破以往論資排輩的觀念,採取一些有力的傾斜政策。如:像高校裏35歲以下教師晉升副教授,根據其教育教學、科研業績可以不受任職年限、指標的限制,給予破格晉升。這樣的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青年教師創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而且可以增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總的説來,學校在職評過程中憑資格、拉關係、吃“大鍋飯”等的現象還是較為普遍,一些業務素質好的青年教師因得不到晉升和重用,*捲起鋪蓋,拖兒帶女,離開自己曾由衷熱愛的家鄉而走險他鄉。只有進行目標管理,根據目標管理條例,對教師進行定期考察、量化考核,並作出正確評價晉升晉級,並給予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獎勵,才可使青年教師積極進取,安心工作。

5、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優化成才的校內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都是環境刺激的反應,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人。在現實生活中,最有説服力的往往不是説教,而是生活本身。為什麼在愛國問題上中國小生做得,大學生次之,在職人員再次之?問題關鍵就在於教師、教材遠比不上社會生活的説服力,教師、教材的教學效果遠抵不過受教育者親身遭遇的事實。所以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段青年教師隊伍的正確思路之一是營造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可以薰陶人、改變人、培養人,人際激勵、尊重激勵和成就激勵等對知識分子來説則比金錢激勵更有效。這是一種適合青年教師心理、行為特徵而更有效的求實、求新、含蓄、潛移默化的教育,具體做法:

一是國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實提高教師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大眾傳媒也應在平時報道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為他們唱讚歌,這比要等到教師節那天才把鏡頭對準校園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時在宣傳優秀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時,要避免“馬太效應”。如某學校某個青年教師在某方面比較突出,就無限誇大其業績,各種榮譽都往他身上堆砌。其結果是打擊了其他教師的積極性,致使一些同齡同學科教師產生逆反心理,疏遠“典型”,甚至覺得有他在,自己就沒戲的消極想法。其次,要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起碼要保證法律法規賦予教師的經濟待遇。三要信任教師。如浙西某市公務員的信用證可低息貸款,而教師的信用證是沒有用的。這是一種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體現。政府應相信育人者誠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師教研、教科研和實驗條件。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努力解決學科帶頭人和教育教學骨幹在教研、教科研、實驗室和設備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問題。在教育教學、教科研中要大膽使用青年教師,給他們定崗位、壓擔子,委以重任,提高業務素質,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新課改,支持青年教師出專著,不拘一格選擇、培養青年人才,創造有利於傑出人才湧現和成長的氛圍。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師參加高層次培訓學習、教研、教科研活動,擴大他們的眼界。青年教師書讀得多,實際見識少,通過外派學習、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可擴大他們的教育教學視野,跟蹤課改前沿,把握學科教學發展方面,同時,也會使這些青年骨幹教師真正從心底裏覺得在學校裏幹有甜頭、有幹頭、有奔頭。

實踐證明,採用那種考核“不予合格”、職評“不予晉升”、聘任“給予下崗”等手段來恐嚇青年教師的做法是失敗的。把教師這一適應性較差的職業推向社會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它只會激起青年教師的憤慨。教育的成功只屬於對教育事業有“心”的人。

5000字調研報告 篇6

建設好基層領導班子直接關係到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在基層有效落實,關係基層的改革、發展和穩定,關係黨和政府在人民羣眾中的威信和形象。為進一步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建設,探索新形勢下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有效途徑,我部進行了專題調研,並重點圍繞幹部選拔、培養、監督、激勵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基本情況

蘇尼特左旗高度重視領導班子建設,堅持抓好思想建設、選拔任用、教育培訓、監督管理等重點環節,努力選配一支善於科學發展的領導班子。

(一)抓根本,強化理論武裝。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黨員幹部,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的政治素質,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首要任務。一是教育引導幹部增強學習自覺性。每年由組織、人事部門對幹部的學習作出科學規劃,採取黨校集中培訓、中心組學習、舉辦各類學習培訓班、公務員更新知識培訓、掛職鍛鍊、安排專題自學等形式,組織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突出抓好政治理論學習,全面提高幹部思想政治素質、政策理論水平,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意識。二是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中心組學習制度。按照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要求,對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學習作出統一安排,提出具體的要求。作為全旗的領導核心,旗委充分發揮示範帶頭作用,修訂完善了《旗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堅持每個月集中學習1次,全年集中學習不少於8天,中心組成員堅持每年撰寫1-2篇理論調研文章,有效地帶動了各級班子的學習熱情。旗委在學習中注重把理論學習同發展縣域經濟實踐相結合,同分管的工作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指導實踐,推進了思想解放,理清了發展思路,堅定了工作信心,使旗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的理論素質,業務素質不斷提高,政治敏鋭性、政治鑑別力和政治堅定性不斷增強,抓項目、促發展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抓核心,提高執政能力。以強化教育培訓為重點,不斷提高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一是對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進行科學規劃,明確了今後幹部培訓的工作措施、目標。二是採取各種形式加大領導幹部教育培訓力度,採取多種渠道、多種方式進行培訓,先後舉辦了公務員更新知識培訓班,處級、科級領導幹部初任培訓班,同時採取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專家、教授和有關領導同志,就區域經濟發展與新農村牧區建設、學習xx大精神等方面對全旗幹部職工進行了集中培訓。三是堅持正確的培訓導向。堅持培訓與使用相結合和先培訓後上崗制度,把幹部學習培訓情況作為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之一,逐步建立了培訓考核並重,以考核促培訓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新機制。全年共舉辦幹部培訓班19期,2385人次。同時,協助上級積極選派旗黨政班子成員到沿海發達地區掛職鍛鍊,到中央黨校、自治區黨校培訓學習,努力提高黨政班子“抓大事,謀全局,超前考慮,全盤規劃”的能力。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培訓,使領導幹部的思想觀念得到更新,謀發展、保穩定的自覺性、主動性有了明顯增強。

(三)抓關鍵,規範用人導向。堅持黨管幹部原則,認真貫徹執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嚴格按照《條例》規定的原則和程序辦事,不斷改革和完善幹部人事制度,健全選人用人的機制。一是嚴格執行民主推薦程序,實行羣眾性舉賢薦能制度,嚴把推薦關。規範了基層黨組織和幹部個人署名向旗委推薦領導幹部的程序,避免了“由少數人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的現象。今年,按照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程序對部分科級幹部進行交流調整。共調整幹部116人,其中:提任72人,崗位交流44人。二是堅持組織部門與執法執紀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嚴把徵求意見關。在對領導幹部進行醖釀階段,廣泛徵求紀檢監察、檢察、公安、信訪部門對推薦提名或考察任用幹部在廉政建設、遵紀守法、來信來訪等方面的情況,力求全面準確地掌握選任幹部的情況,為旗委決策提供依據。三是嚴格執行幹部舉報責任制、任免幹部預告制、提任試用期制、全委會投票表決制、幹部考察責任制和追究制,增強選人用人的公正性、平等性和準確性,杜絕了“帶病”幹部走上領導崗位。四是進一步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和選人用人公信度,優化幹部隊伍結構,堅持從全旗範圍內選拔優秀年輕幹部。上半年,開展一次“雙推雙考”公開選拔考試,根據《蘇尼特左旗公開選拔科級領導幹部備用人選工作方案》要求,經過認真組織報名、資格審查,通過筆試、面試、考察等各個環節,有18名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術水平強的優秀年輕幹部充實到科級領導後備幹部庫裏,並最終走上科級幹部崗位。

(四)抓制度,創新管理機制。制度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根本,是黨的事業向前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們不斷探索,把制度建設作為規範辦事程序,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舉措來抓。近年來,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及幹部“下基層、轉作風、辦實事”活動,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健全落實了黨內生活、議事等方面的制度,認真堅持會議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建立各級領導幹部定期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督制度,促進了各單位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調動了領導班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是落實黨內民主生活會制度。旗委制定了中心組學習、民主生活會、領導班子成員互相溝通思想、黨內外互相監督和定期通報情況等制度,並堅持不懈地抓落實,使黨內生活實現了制度化、規範化。旗委堅持每半年一次的民主生活會制度,堅持每半年向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休老幹部通報一次黨委、政府主要工作,虛心接受監督。二是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醖釀、會議決定”的原則,把民主討論、集體決策與個人分工負責有機結合起來,對重大決策等堅決按照程序和規則辦事,對重點工程、重要工作實行領導分工負責制,確保決定事項落到實處。

二、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上看,近年來我旗領導班子建設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領導班子比較注重自身建設,切實採取措施改進工作作風,理清了加快發展的思路、凝聚了加快發展的合力,形成了謀發展、求發展、快發展的工作機制,全旗各項事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態勢。但是,我旗領導班子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少數領導幹部的政治理論素質與高舉偉大旗幟的要求不相適應,部分幹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意識還不強,一些領導幹部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夠,缺乏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少數領導班子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與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的要求不相適應,思想政治責任制的落實與新形勢下建設高素質領導幹部隊伍的迫切要求不相適應等等。

三、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工作思路和對策措施

(一)明確責任,齊抓共管,建立領導班子建設的責任制。要實行上級班子抓下級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責任制,確立“一把手”在領導班子建設的領導責任,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有責任。建立健全由基層黨委參加的思想政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繼續完善定期分析領導班子建設的形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措施。發揮旗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定期對領導班子建設進行督導,對實施效果進行評估。紀委、組織、宣傳等相關部門發揮各自職能,強化責任,齊抓共管,推進領導班子建設。

(二)規範管理,完善機制,確保領導班子建設落到實處。一是健全教育機制。圍繞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這一主線,完善中心組學習制度,建立中心組學習“一把手”參與、組織、檢查、總結的“一把手”規則。創新教育載體,發揮好黨校、黨員電教和新聞媒體三大陣地的作用。完善學習管理考核制度,力求學習內容、時間、對象、效果“四落實”。二是創新管理機制。根據形勢任務發展變化,進一步建立健全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管理制度,保證制度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系統性,以規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行為。三是強化監督機制。加強對權力的制約機制,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紀檢監察等機關的職能作用,加強對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監督機制,督促領導幹部嚴格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執行政治紀律,嚴格執行黨委的集體決議,及時糾正工作中的失誤和偏差,保證各項決策、措施、任務的落實。

(三)突出重點,創新方法,提高領導班子建設的實效。一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提高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把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作為領導班子建設的核心,着力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駕馭全局的能力,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科學決策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做羣眾工作的能力,抓發展、抓項目、抓落實的能力。教育和引導幹部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實際,科學制定發展思路和目標,不斷提高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和水平。認真貫徹《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切實把那些開拓創新意識強、攻堅克難本領大、工作作風過得硬、人民羣眾信得過、加快發展實績好的幹部選拔到黨政領導崗位上來,使領導班子成為帶領羣眾脱貧致富奔小康的排頭兵和主心骨。二是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把領導班子建設的根本點體現到推動經濟發展上。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要求,重點抓好領導班子駕馭市場經濟和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用發展是硬道理統一班子成員的思想,以敢於開拓的精神,勇於創新的魄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寫好發展與穩定這篇文章。三是堅持常抓不懈,積極探索建立領導班子建設的長效機制。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特點和規律,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區實際的新思路、新方法,把班子建設與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形成相互聯動、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5000字調研報告 篇7

××年我街道精神文明建設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區文明辦,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紮實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城關經濟率先轉型跨越發展提供精神動力、營造良好社會環境,以優異成績迎接××××召開。

一、××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

各(村)社區對於創建資料管理不夠規範;各類創建活動開展較少,如“我們的節日”、文明志願者、市民素質教育、未成年人,相關活動記錄,活動圖片資料不齊全。其中:××社區、××社區報送相關資料不及時;××社區資料管理不規範,沒有按照目標責任書進行整理歸檔;××社區對市民素質教育培訓力度不夠,還需繼續加強;

二、××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計劃

1、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大力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

(一)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幹部羣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斷鞏固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推動形成發展至上、處處爭先的文化氛圍和價值觀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講基層行”教育實踐活動,推動羣眾性學習宣傳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引導廣大幹部羣眾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自覺把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體現到工作中去。

(二)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以黨的xx大為契機,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在轄區內營造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組織開展“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做文明有禮的城關人”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人們説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開展文明交通行動、文明旅遊行動、文明餐桌行動、清潔環境行動、“全民閲讀”和資源節約活動,大興文明禮儀之風、讀書學習之風、勤儉節約之風。廣泛開展“學禮儀、讀經典、傳箴言、唱紅歌”活動,不斷提高廣大幹部羣眾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文化品位。

(三)大力開展市民道德教育活動。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文明禮儀為主要內容,深入開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實踐活動,引導人們講究禮儀、遵守秩序、誠信守諾、愛護環境、團結友善,助人為樂。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引導人們認知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

(四)積極開展道德模範學習宣傳和身邊好人推薦評議活動。組織開展“百面旗幟百顆星”活動,開展“××好人”推薦評議活動,開展××區第三屆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引導人們做好事、長好心、當好人。組織道德模範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巡講,大力宣傳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感人事蹟,廣泛傳播道德模範的善行義舉,營造“評好人,學先進,當模範”的濃厚氛圍。探索建立道德模範關愛幫扶制度,開展幫扶困難道德模範活動,在全社會樹立崇尚“好人有好報”的價值導向。

2、以優化社會文化環境為抓手,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一)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教育網絡。發揮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認真落實中國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建立和完善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綜合考評制度。開展“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雙合格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家長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掌握科學的教子方法,為子女做人成才當好表率。切實發揮“五老”隊伍的志願者作用。辦好社區、學校心理教育輔導站,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健康快樂成長。

(二)強力淨化社會文化環境。認真貫徹中央、省、市區、關於進一步淨化社會文化環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工作的安排部署,深入推進“建設工程”、“淨化工程”和“愛心工程”,深入開展“掃黃打非”鬥爭,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文化市場監管,形成有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社會文化環境。加強網吧連鎖整合和管理,堅決取締“黑網吧”和變相經營網吧,嚴厲懲處違規接納未成年人行為。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清理中國小周邊的網吧、遊戲廳、彩票經營場所和娛樂場所,不斷優化學校周邊秩序和學生學習環境。

(三)廣泛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做一個有道德人”為主題活動,開展以“心向黨、跟黨走”為主題的歌詠讀書系列活動、紅色旅遊、網上簽名寄語活動,開展“走進經典·潤澤心靈”經典誦讀活動,開展“百萬學生踐行禮儀”活動,開展以“愛父母、敬師長”為主題的道德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提升道德素養。開展第二屆“美德少年”和“五星”(尊師星、孝親星、學習星、助人星、勞動星)道德小標兵評選活動,用身邊的榜樣教育引導未成年人。

3、以“創三優”為重點,大力推進創建文明城市工作。

(一)啟動新一輪創建文明城市活動。以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和提高市民文明素質為主要內容,廣泛開展“創三優、強素質、建美好家園”主題創建活動,積極創建宜居宜業宜遊的文明城市。全面落實創建目標責任制,着力鞏固達標項目,發展優勢項目,加強薄弱項目,不斷提升整體創建水平。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為導向,全面做好測評迎檢的各項工作。

(二)大力營造濃厚創建氛圍。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調動廣大幹部羣眾參與創建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抓好社區精神文明宣傳欄建設,利用黑板報、宣傳櫥窗等陣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組織機關、社區、轄區單位、轄區學校開展創建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市民對創建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率。

(三)切實加強督查考核。建立測評督查制度,嚴格落實測評督查工作,確保完成創建迎檢和測評的各項任務。運用多種督查方式和測評形式,督促解決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建立和落實創建問責制度,把測評結果納入工作績效考核。充分發揮市民羣眾、輿論宣傳的監督作用,不斷推動創建工作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4、以全力發揮志願者作用為重點,廣泛開展各項志願服務活動。

按照市、區文明辦工作部署,加強統籌協調,突出工作重點,大力探索完善志願服務協調機制。把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情況作為文明行業、文明單位和文明社區建設考核的重要內容,不斷推動志願服務機制化、常態化建設。繼續組織開展幫老助困、清潔環境、文明勸導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弘揚志願服務精神,營造“人人都是志願者、人人爭當志願者”、“熱心公益、互助友愛”的氛圍。

5、以提升工作水平為目的,加強機構隊伍和網絡陣地建設。

(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機構建設。建立健全街道、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機構,做到職責明確,人員到位,經費落實。緊緊圍繞全區精神文明建設中心工作,制定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措施,瞭解掌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開展情況,研究分析精神文明建設形勢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與各方面的溝通與聯繫,組織落實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任務,總結和推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進一步發揮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策劃組織、協調指導和督促檢查作用。

(二)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隊伍建設。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隊伍的自身素質,着力增強把握大局的能力、動員羣眾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改革創新的能力。舉辦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骨幹培訓班,抓好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5000字調研報告 篇8

為使我校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實效,7月初,我們通過座談、個別訪談和抽樣調查等方式,對我校黨建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學校黨委下設14個分黨委、5個黨總支和1個直屬黨支部,共有160個基層黨支部。其中,教職工黨支部93個,學生黨支部67個。至20xx年6月底,全校有共產黨員3017人,其中教職員工黨員1284人(含離退休黨員406人),佔教職工總人數的48.5%;學生黨員1733人(含組織關係暫留學校的往屆畢業生黨員84人),佔在校學生總人數的9.90%。

教職工黨員中,具有教授或正高級職稱的52人,佔教職工黨員總數的4.0% ;具有博士以上學位的18人,佔教職工黨員總數的1.4%;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394人,佔教職工黨員總數的30.7%。教職工中現有19名流動黨員,其中外出學習半年以上的黨員13人,在外單位工作的黨員6人。

學生黨員中,研究生黨員有273人,佔研究生總數的43%;普通本、專科生黨員有1190人,佔在校普通本專科學生總數的9.7%;成教生黨員有270人,佔在校成教生總數的7.2%。本科生一、二、三、四年級黨員分別為52人、209人、261人、521人,各佔本科生黨員總數的5%、20%、25%和50%。

從總體上看,我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主流是好的,廣大共產黨員立足本職、勤奮工作、開拓進取,在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各項工作中,在重大事件、突發事件和關鍵時刻的考驗面前,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為學校改革發展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湧現出了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組織,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和好評。廣大師生普遍反映:學校建設、發展、改革與學校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二、 主要成績

1、思想理論建設成效顯著。學校黨委堅持把思想理論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把理論學習與學校改革發展的實際緊密相結合,推動領導思想觀念和教育觀念的創新;把學習研討與撰寫理論學習文章、集中學習和自學、研讀原著與專家輔導相結合,加深理解,學以致用;

堅持選派幹部到各級行政學院、黨校學習,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提高管理和領導水平;堅持開展骨幹理論學習培訓,着力提高中層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及管理水平;積極推進兩課改革,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進工作取得積極進展。20xx年,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受到省委高校工委的表彰。

2、領導班子建設得到加強。20xx年下半年,學校進行了新一輪機構、人事和分配製度改革。通過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一批能力強、水平高的年輕幹部走上了學校中層領導崗位,增強班子活力。今年6月,學校召開了黨代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黨委和紀委,一批政治強、作風正、思想解放、視野開闊的同志進入學校領導班子,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3、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明顯增強。近些年來,學校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成績顯著,共有10個先進基層黨組織、100多名優秀黨員和黨務工作者先後受到上級黨委的表彰,學校連續兩屆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單位稱號。

4、黨建的制度體系基本完善。先後制定了《黨建責任制》、《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發展黨員工作細則》、《黨委(總支)工作條例》、《支部工作條例》、《黨委常委會議事規則》、《黨政領導工作規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黨建制度體系,為我校的黨建工作規範化奠定了基礎。

5、作風建設明顯進步。學校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積極推進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改革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辦學思想進一步端正。在工作中堅持黨的羣眾路線,為師生排憂解難,解決師生員工普遍關心的問題。

6、保持了學校的持續穩定。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穩定工作,切實加強領導,健全工作責任制,及時排查不安定因素,妥善處置各種突發性事件,保持了學校的持續穩定,為改革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也為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

7、促進了學校教育事業快速發展。98年以來,學校辦學規模逐步擴大,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師資隊伍得到加強,多學科協調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教學和科研水平穩步提高,校園環境建設成效明顯,校園文化活動生機勃勃,校內管理體制改革,辦學體制改革取得較大進展。20xx年5月,學校通過國家教育部評審,成功更名為湖北工業大學;今年學校博士學位建設工作通過省教育廳專家立項評審。學校正在向全國一流地方多科性大學的目標邁進。

三、 基本經驗

多年來,我校黨建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切地認識到,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自覺地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工作;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加強和改進高校黨建工作的新路子。

必須始終不渝地圍繞學校的根本任務和中心工作加強黨的建設,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必須始終不渝地把維護高校穩定放在壓倒一切的位置,及時化解各種矛盾,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羣眾路線,切實維護師生的合法權益,全心全意依靠廣大師生員工辦好學校。

四、 主要問題

調研表明,我校黨建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在理想信念方面,有些黨員理想信念動搖,黨員意識淡薄,帶領羣眾前進的能力不強,不能很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學校有些黨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動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偏差和錯位的現象。有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迷茫,信心不足;有的遵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意識不強,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嚴重;有的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於一般羣眾。

有的大局意識不強,不能正確對待改革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利益調整,斤斤計較部門和個人得失;有的對國家大勢看不清楚,對一些現實問題看不明白,甚至不想當黨員等等。

二是在基層組織方面,少數黨的基層組織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不強。個別黨的基層組織不能緊密結合中心任務開展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比較薄弱;少數班子不團結,不能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在黨內生活中不能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有的對黨員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使個別黨員長期遊離於組織之外;有的黨組織活動形式呆板,內容單調,效果較差等等。

三是在幹部素質方面,有的黨員領導幹部思想理論水平不高,依法辦學和解決複雜矛盾的能力不強。有的黨員幹部履行職責不力,上崗後的表現與競聘時的承諾差距明顯,工作成績不理想;有的幹部大局意識淡薄,本位主義和部門意識較濃;少數快到退休年齡或提拔空間不大的幹部,思想鬆懈,不求進取,工作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的黨員幹部不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不從實際出發,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盲目決策、盲目拍板;有的黨員幹部缺乏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意識,不遵校紀校規,不按規矩程序辦事,為人不正、處事不公。

四是在校風方面,有些黨員幹部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思想作風不端正,工作作風不紮實,存在脱離羣眾的現象;少數黨員教師育人意識不強、為人師表不夠,部分黨員學風不端正。有的黨員缺乏政治意識、責任意識,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能力不強;有的人缺乏事業心,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得過且過;有的人工作拖拉、方法簡單、效率不高,遇到矛盾就上交,見到困難繞道走,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差;有的人宗旨意識不強,羣眾觀念淡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有的甚至以個人為中心,為己不為民;

少數黨員教師還沒有真正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工作中不理解、不尊重學生,生活上不關心、不幫助學生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在科研工作中還存在違背學術規範,侵佔他人勞動成果的不端行為;少數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自由散漫,成天得過且過;部分學生壓力不足,應付考試,對社會人才競爭的嚴峻形勢認識模糊,缺乏競爭意識;

一些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意識淡薄、能力不足,主動學習、自我學習的能力較差,學習方法尚不能完全適應大學學習的特點和要求;一些學生黨員不講誠信,不嚴格要求自己,考試舞弊和惡意欠費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

這些情況,反映了在我們的黨建工作中還存在着一些差距和問題,需要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五、 原因分析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外部環境的影響。近些年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使得高校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社會財富增加、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的同時,高校的一些黨員幹部產生了崇尚個人價值的實現、追求學術地位的提高、重視物質利益的獲取,輕視政治方向、政治態度、思想覺悟和自身品德修養等現象。

與此同時,一些黨員幹部的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逐步呈現出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的特點,自由主義、分散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不良傾向在高校黨員幹部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和體現,出現了一些模糊認識。高校的一些黨員幹部習慣於以社會為參照系,總認為自己各方面還好,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所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校廣大黨員幹部的作風建設,影響了我校的黨建工作。

二是深化改革出現的問題。98年以來,學校先後進行了三次以機構、人事和分配製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管理體制改革,同時積極推行職稱評審制度改革、學科調整、後勤社會化制度改革等等。這些改革措施打破了學校原有的平衡,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少數師生員工沒有及時從心理上適應過來。所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我校黨的建設。

三是理論學習動力的不足。少數黨員認為思想作風、學風建設是軟任務,提高學術水平是硬任務,缺少理論學習的內在動力和自覺性,存在先專後紅的思想。即便是理論學習時也不能把理論學習與思想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與改造主觀世界結合起來,把理論束之高閣。

理論脱離實際與實際脱離理論兩種傾向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數黨員由於放鬆了對自己的思想改造,四信發生動搖,導致精神支柱、精神動力出現偏差,意志衰退,思想空虛,對馬克思主義心存疑慮,對社會主義前途產生疑惑。個別學生黨員學習目標不明確,動力不足。

四是黨內生活的鬆懈。由於客觀條件所限,少數學院領導班子黨內民主生活會制度不健全,要求不嚴,質量不高,有的甚至把黨內民主生活會當成了一般性的學習和工作通氣會,缺乏針對性,成員之間思想交流不夠;一些黨支部不嚴格執行黨內組織制度,民主生活會不按時召開,或者只走過場、搞形式,降低了生活會的質量;一些新任支部書記工作經驗不足,不能有效開展黨內生活,民主生活的創造性不夠,效果較差。

六、 工作建議

先進性教育活動是我校本年度黨建工作的中心任務。在全校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既是對全校黨員黨性觀念、大局意識的一次檢驗,也是對全校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幹部領導能力、領導水平的現實考驗。同時也有利於我們集中一段時間和精力,通過強化教育,解決學校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廣大黨員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並對我校先進性教育活動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主要有:

1、要建立領導機構,落實領導責任。廣大黨員認為,先進性教育活動能否取得實效,關鍵在領導。各級黨組織都要成立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明確主要負責人為本單位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第一責任人,其他黨員領導幹部要結合分工情況抓好分管(聯繫)部門(單位)的先進性教育活動。

基層黨組織負責人作為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直接責任人,要切實負起責任,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狀態,紮紮實實地組織好學習動員、分析評議、整改提高等各個階段的工作。各單位、各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要拿出足夠的精力,精心組織,不能有絲毫懈怠。要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

2、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大家認為,基層黨組織既是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具體組織者、實施者,也是先進性教育的工作重心。先進性教育工作能否搞好,關鍵在於廣大黨員積極參與,關鍵在於各級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關鍵在基層黨組織負責同志很好地履行職責。因此希望學校各級黨組織的負責同志,要提高思想認識,把握工作要領,盡心盡責地把中央、省委、高校工委的精神,學校黨委的工作部署落到實處,把先進性教育活動搞好。

3、要把握好相關政策。廣大黨員談到,先進性教育活動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展教育活動,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委和省高校工委確定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要求,做到不變形、不走樣。要努力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把廣大黨員和羣眾的注意力進一步引導到促進學校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事業上來。要加強調查研究,注意及時發現一些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及時採取對策措施。

4、要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廣大黨員認為,能否有效地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是衡量先進性教育活動實際成效的重要標準。當前,我們學校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除了日常教學、科研和生產、管理工作任務外,迎接20xx年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準備工作、博士點建設工作、規劃的編制工作以及教代會、職代會,團代會、學代會老幹部、老教授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等等,都在緊張進行。

全校各單位、各部門都應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精心組織,做到先進性教育活動和學校各項工作兩不誤,兩促進。既不能脱離業務工作抓先進性教育活動,也不能借口工作忙而不認真抓先進性教育活動。應該把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效體現到解決突出問題、促進各項工作上,用推動各項工作的實際成果衡量和檢驗先進性教育的成效。學校共產黨員要以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以嶄新的精神風貌,良好的工作作風,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推動學校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5、要做好宣傳工作。廣大黨員認為,宣傳輿論工作對確保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實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將宣傳工作貫穿始終,促進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要充分利用校廣播台、校報、網絡、櫥窗、板報、橫幅等宣傳媒體和宣傳形式,開闢專題和專欄,總結交流經驗,研究探討工作,及時反映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的情況,積極營造濃郁的學習教育氛圍。

5000字調研報告 篇9

隨着大學的普及教育,和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加劇困難,現在的大學生們也逐漸覺察到了“危機”的存在,覺察到光在學校做一名好學生是不夠的。走出象牙塔,去接觸社會,來增長社會經驗也會成為一個必然趨勢。近期對在校本科大學生做的調查中顯示超過60%的在校生有過打工的經歷,這裏面也不乏剛剛入學的新生。打工越來越成為一種潮流,尤其是在學生生活相對獨立的大學裏面,打工之風悄然颳起。但是在打工也存在一些問題。隨着經濟的發展,競爭的激烈,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為了以後能夠適應社會生活,很多在校大學生都選擇了兼職工作,一方面可以有一些經濟收入,買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另一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對於社會工作也有了一定了解,同時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大學生兼職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很多同學都有過兼職經驗,兼職已成為學生們瞭解社會、鍛鍊能力的一種途徑,那麼在兼職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那些問題,要怎樣處理兼職過程中的困難挫折呢?為此,我們對大學生兼職情況作了調查,以瞭解大學生兼職的情況,從而為大學生兼職提供一些建議。

看待兼職的態度

從有無必要兼職來看,分別有 46.9% 的男,52.9% 的女生認為大學生兼職非常有必要,而認為大學生沒必要兼職的均佔 0%。從年級來看,一年級,三年級分別有 30.9%% 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兼職非常有必要,其餘同學均認為可有可無。從調查的結果來看 ,100% 的同學在大學期間做過兼職。在問做兼職對大學生有必要嗎,86% 的同學持肯定意見。做兼職似乎成了大學生的必修課。

從事兼職的目的及收穫

做兼職的目的是什麼呢?分別從男生女生的具體情況來看。男生 : 僅僅為獲得金錢做兼職的男生佔總的男生人數的 15% ,選擇培養能力的男生所佔比例也僅僅是 25%, 女生 : 為獲得金錢做兼職的女生則佔 10%; 選擇培養能力的比例為 25% ,男生女生選擇其他的人數相同都佔 5%。大多數同學選擇二者兼有。可見,做兼職不僅僅為了賺錢,更多的同學是為了接觸社會,可以拓寬交際面 , 積累社會經驗 , 為鍛鍊能力 , 為今後的工作奠定基礎, 當然有些比較貧困的同學考慮更多的是增加自己的生活補助,為了緩解經濟壓力 , 減少家庭壓力。總而言之,絕大部分同學從事兼職的目的比較明確,認為兼職的收穫主要是賺錢和積累社會經驗,少數同學認為可以廣交朋友,拓寬交際面。找好學習與兼職的平衡點,敢於嘗試有一定知識含量的兼職。這才是我們學習知識和實踐知識是兼職的過程和目的。

從事兼職與學習之間的關係

至於如何協調兼職和學習的關係,在被調查學生中,在“你是否利用上課時間去做兼職”這道題上,40 個人填答了。在有填答的學生中,25% 的學生選擇有過,次數不多 ,75% 的學生則選擇了沒有。可見為了兼職而去翹課的情況還是存在,看來如何協調好兼職與翹課的關係不容忽視。在對上題中所提到的“翹課”的學生的“翹課頻率”調查中,40 個人填答了,從填答的 40 個人看,男生選擇一般的佔了 10%, 很少的佔了 25%, 從不的佔了 65%. 女生則分別為一般 5%, 很少 15%, 從不 80%。創新意識,而後要有能力,更要把握機遇。但無論如何,要正確處理好學習與兼職的關係。機遇在於把握,前提是要有創新意識,敢於嘗試。學習與兼職的統一,需要我們找好兩者的平衡點,多嘗試能夠鍛鍊能力、實踐知識的兼職。

從事兼職的類型及範圍

大學生做兼職,主要是從事在校勤工儉學、實習、做家教發傳單、促銷員、業務員、飯店服務員等服務性工作。當然,也有部分同學做其他相關自己專業領域的工作。從性別來看,分別有 45% 的男生, 45% 的女生做過家教發傳單等服務性工作 , 分別有 10% 的男生, 5% 的女生做過在校勤工儉學的工作 , 分別有 15% 的男生, 5% 的女生選擇實習。同時,還有 30% 的男生 ,45% 的女生選擇其他等兼職工作。總的來看,同學們兼職的種類比較單一,而且性別差異較大。經分析,原因有二:一方面,時間有限,同學們只能選擇耗時少,收入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社會經驗較少,工作能力有限,諸多用人單位不予考慮。

學生合法權利需要重視

很多同學想從事兼職,卻苦於找不到可以信賴的機構。在回答“兼職過程中遭遇欺詐你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的時候 ,50% 的男生和 45% 的女生選擇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5% 的男生和 45% 的女生選擇告訴家人、朋友。20% 的男生和 5% 的女生不追究、自認倒黴。其餘的 5% 的男女生選擇自行報復。

兼職所得收入

對於大學生兼職所獲得的收入來看 : 大學生期望的工資都不是很高 。以男生為例 :85% 的男生期望的工資要求符合一般標準即可。可見,大學生的兼職市場是非常廣闊的,大學生的素質相對較高,希望的工資也不是很高,並且選擇從事的行業大多是居民 < 家教 > 以及商家所急需的,以節假日最為突出 , 商家可以利用高素質的“廉價”勞動力為自己服務。

兼職是弊還是利

覺得在校大學生打工是利大於弊的 ? 回答 YES 的佔 80%, 回答 NO 的只佔 20%。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認識,大部分同學都選擇做兼職。

大學生找到一份兼職工作,尤其是一份令自己滿意的兼職工作,無疑是件好事:一方面,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會使大學生獲得一種心理滿足感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功體驗,這也會促使大學生在自我完善方面更有動力,更加積極努力;另一方面,兼職是大學生提前融入社會的途徑,可以在兼職工作中鍛鍊自己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的能力。高校也應該加強對學生兼職的管理和指導,通過勤工助學中心等完善服務,拓寬兼職的渠道,引導大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和一種正確的方法兼職,使大學生處理好兼職和學習的關係,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做好兼職工作。

xx大報告提出了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並強調“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該報告一經提出,便博得了民眾的一致認同,這也為即將走入社會的廣大畢業生指明瞭一個非常好的方向。xx大精神除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全面發展之外,還告誡學生要早做規劃、做好規劃:提議在學生剛入校時就可以讓經歷了求職過程的老生講述自己的求職過程,讓新生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事例瞭解現在本專業的就業形勢,在此基礎上再讓他們思考大學生四年的人生職業規劃,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準備,再適時地介紹國家給予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許多政策支持和鼓勵,讓學生理解大學生創業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標誌,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方面,避免他們在毫無準備下求職或創業過程中的焦慮不安,茫然無措,情緒亢奮,怨天尤人。在這種背景下,針對大學生暑期兼職打工這個主題,希望通過此次調查報告能夠幫助大家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式,調整觀念思想,規劃人生,為今後更好的適應社會,迎接職場挑戰做好準備。現在將此次調查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於下:

時代的潮流衝擊着一切,昔日寧靜的大學校園也不例外。學子們不再重複從寢室到教室到食堂的三點一線,不再滿足於除了書本還是書本的單調生活。隨着大學生分配製度的改革,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院校均湧現出數目不等的校園打工族。他們除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之外,還在校外兼職打工,成為求職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校園“兼職族”已突破最初的貧困生勤工儉學的範疇,從家教、賣報,到化粧品促銷、熱門商品代理的應有盡有。甚至還有自己投資開店、辦公司的。大學生們選擇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一定的收入,少數人還構成了校園中的高收入羣體。

隨着暑期的臨近,大學生的業餘時間更是越來越多。暑期來臨,各商家也紛紛打起了促銷戰,勞動力市場上的兼職崗位激增;不少大學生和準大學生想在暑期勤工儉學、做兼職;同時,各招聘單位也沒有放過這個招工的黃金時期,招聘、招生、各種暑期活動的廣告在大學裏滿天飛,各種誘人的兼職崗位也充斥着校園的各個角落。這些充滿誘惑力的廣告是否真正的打動了你的心呢?你是否也想在假期加入“打工一族”呢?據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網校園頻道合作,進行了一項題為“你做過校園兼職嗎”的調查。在1399名參與填答的公眾中,86.5%%的人表示“自己曾經或正在做兼職”。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儒雅之氣的的學子走出“象牙塔”加入打工一族呢?

據瞭解,我國60%的大學生畢業前沒有就業規劃,臨到畢業難免恐慌就業失準。因此,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和現狀是當前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從進入大學前就做好職業規劃,通過校內學習與勤工儉學、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使之不斷完善補充,進而使自己與社會發展,所學知識與專業進步,自身潛力與將來職業發展達到同頻共振。惟其如此,4年用心經營才能換來快樂就業的資本。而兼職打工則成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首選。現在就讓我們看一下各個羣體對大學生兼職的態度:

一、學生觀點

兼職可謂是讓學生物質與精神雙豐收的好方法,同學們可以做兼職來充實生活,對於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學生來説可以通過打工可以減輕家裏的負擔。如果掙的多得還能留着自己用。而且通過兼職與各行各業的接觸不僅能積累一些工作經驗,還有利於提高應變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拓寬人際關係網,從而豐富人生閲歷。

暑期同學聚會,在談及大學生兼職話題時,昔日過早走上社會的朋友説道,現在的社會最重要的並不是文憑(當然文憑固然要緊),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能力加上社會的經驗。就説我的行業國際物流,現在很多公司要招的人不是大學生。而是很多都不是本科,有社會經驗的。所以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想進這一行很不容易,除非是不拿工資的。社會是殘酷的,但也是現實的,沒有能力就要被淘汰。所以我覺得有時候是應該學點個人能力,社會經驗的。但是大家打工要明確一個事情,你打工不是為了錢而去打工,錢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讓你學到東西,那才是真正地“賺到”了。

另一個同學補充道:“雖然這個暑假我沒有賺到錢,但是我也增長了見識,以前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這一個多月來看到和聽到了很多別人的經歷,以後走向社會的時候,也會有意識地保護自己。以前我見到陌生人就不願意説話,可是在這裏找工作,你不張嘴説話別人就不可能給你機會,所以我現在變得外向了許多。”雖然結果不同,但內心的感受卻殊途同歸。

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多數大學生表示,假期打工賺錢並不是主要的目的,為自己積累社會經驗才是他們最終希望的。如果這四年“一心只讀聖賢書”,什麼閲歷也沒有,“書呆子”將來畢業時是很難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他們願意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這對他們的未來是有所裨益的。

的確,大學的學習主要是理論學習,以及實踐體驗學習!作為學生,我們的天職就是學習,我們要高質量地學習,我們要全面地學習。但是現時的教育資源給學生提供實踐體驗學習的機會非常少,殘缺的學習導致了學習質量的低下。誰願意成為一個書呆子?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就是兼職打工!它能夠直接地彌補和充實大學生所缺乏的社會實踐體驗學習。邁入大學之門的學生,已經成為成年人。作為一個成年人,在大學生涯開始的時候,就逐步鍛鍊自己不再完全依靠父母的能力,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會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同時在求職過程中,也會使自己提前步入社會、瞭解社會、適應社會。特別是在尋找打工機會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挫折,會使自己提前經歷活生生的挫折教育,這就為大學畢業後的求職做好了精神準備,也提高了克服困難的能力。相對於那些出身於富裕家庭的大學生,儘管他們在學校可以相互比闊,享受着常人沒有的高消費生活,但這種物質上的富有和享受,並不能代表精神上也是富有的。大學生“打工皇帝”可能生活得很艱辛,但是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將會成為他們終身受之不盡的寶貴財富。

二、家長觀點

然而面對子女兼職打工,家長又持怎樣的態度呢?在調查中,一位父親説起了他女兒的兼職經歷:他的女兒今年上大三,假期在某飯店打工。他很不願女兒打工,尤其是做服務員。他對女兒的選擇有些意見,但尊重女兒的選擇。他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對女兒的成長也有好處,接觸社會可以更快地成熟起來。他認為假期打工不是不可以,但要有個“度”,過多的打工肯定會給學習帶來負面影響。”另一位學生家長告訴我們:我們不反對孩子利用節假日的休息時間出去打工,孩子們在與社會親密接觸過程中,能瞭解社會,學會處理人際關係,培養對社會適應力。社會實踐對一個大學生來説也很重要,在以後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兼職經歷會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但學業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能本末倒置放棄學校正常課業而去打工,希望孩子們一定要處理好學習與做兼職的矛盾。”

的確做兼職雖然好處很多,但畢竟大學生們還在校園,需要大量的時間學習,如何處理好兼職與學習的關係,對每一個做兼職的大學生來説都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對此一位富有打工經驗的同學説:“兼職對學習肯定是有一定影響的,不過關鍵在於自己怎樣來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了,因為有兼職的壓力,我會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忽略學習,所以只要有學習的時間,我就會加倍地努力,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因此,兼職在某種程度上來説反而成了督促自己的一種動力。”

三、教師觀點

曾有一位姓王的老師針對大學生兼職問題曾在網上留言:“大學生在即將步入社會之前,積累一些工作經驗、人生閲歷,體驗一下現實生活,這對他們在未來人生道路上摸索前進不無裨益。社會可以説既簡單又複雜,學生們在做兼職的過程中對社會有了初步的瞭解,就不至於在真正走進社會時茫然而不知所措。所以大學生做兼職既能對課堂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又能加速“脱貧致富”,這樣的“校園打工族”必然將成為主流。利用假期積累社會經驗,對於增強大學生自身的競爭力益處多多,還可以彌補學校應試教育對塑造學生性格的不足,讓他們儘快成熟起來。時下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往往要求有工作經歷,大學畢業生雖然沒有工作經歷,但若有“豐富”的打工兼職經歷,在畢業求職時也是一個重要的砝碼。”

四、社會觀點

據統計,有80%以上的大學生熱衷於打工兼職,而一到暑假,大學生打工的願望則更加強烈。大學生兼職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獲取寶貴的助學金則是他們最基本的想法。對於家境窘迫的學生而言,打工則更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在走訪的過程中,許多學生都表示工資對其而言並無太多意義,真正的意義在於有機會走進一家大公司學習許多學校裏沒有也根本不可能有的東西。“賺錢不是目的,關鍵是要學些知識。”這是許多選擇新興職業兼職者的心聲。

隨着社會的發展,隨着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整個社會對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存在着嚴重的弊端。我們的當代大學生動手能力弱,社會經驗少,眼高手低現象極為普遍。而兼職打工無疑是一種好的途徑。各高校也為學生打工鋪路架橋,很多高校建立了勤工助學組織,引導學生從勞務型向智力型轉化,大大縮短了學校與社會的磨合期。

兼職打工的優點

(一) 兼職打工同時可以獲得物質和精神上的回報。

對於經濟有困難的學生來説,兼職打工是他們進行理論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物質基礎以及精神動力。而對於其他學生來説,他們可以通過兼職打工求得人生獨立,步入成人的行列,我們無論家庭條件優越與否,我們都渴望獨立,需要獨立,而獨立的首要問題是經濟獨立,家庭條件優越的同學,學費生活費不愁,平日裏還可以有不少零花錢用來消遣,但現在你還能像以前一樣心安理得嗎?那都是父母的辛苦錢。家庭條件稍微差點的同學,雖然高校出台了很多針對大學生的優惠政策,但自尊心讓大學生在同齡人面前羞於向上級升手,希望自食其力,打工不正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嘛,用自己的手,掙自己的錢,上自己的學,走自己的路。

(二) 兼職打工加強與社會有的聯繫。

通過兼職打工,可以更早更多的接觸社會,瞭解人生,擴大交際面,提高日後工作的競爭力。打工可以幫助我們在社會中認清自我,豐富閲歷,不斷成熟。在學校成績優秀,自我感覺良好,而在社會中能否經的起考驗就難説了,打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演練場,俗話説“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空有紙上談兵是沒用的,實踐中認清自己的弱點對以後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對及時調整心態,改進學習方法是大有裨益的。有些大學生處於職業定向的階段,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要認識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確立職業理想。兼職打工能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

(三) 打工可以減少大學生對社會的恐懼感,培養交際能力,增加社會經驗。

美國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説過,未來的人才標準,交際能力佔75%,而學歷只佔15%。凡是曾經有過打工經歷的同學都知道,工作中融洽的與同事及領導相處在某種意義上比工作能力更重要,交際是一門大學問,而且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需要歷練,歷練的途徑是工作,大學生的工作只有打工了。想象一下,當一個學生紅着臉試着第一次敲開一扇陌生的大門去推銷自己手中的商品的時候,我們可以説他已邁出了可喜的一大步。社會經驗對一個即將就業的大學生來説是一筆非常重要的財富,每個學生從學校到社會都存在一個心理斷層期,誰能儘快度過這個時期誰就能再競爭中佔據優勢。

(四) 從社會、企業效益來看,公司企業接受大學生兼職打工,他們可以以低廉的價格換來高素質的勞動力,降低經營成本。

現代社會的多個企業競爭嚴重,導致成本增加,人力資源的解決可以適當的緩解一些基本問題,因此,企業接受大學生兼職打工,對大學生和自己都是有利的因素。

從調查結果發現:

打工方式: 被調查者首選的打工方式:32%家教,23%服務員(餐廳酒吧,商店),10%促銷, 10%翻譯,6%市場調查,另有16%選擇打字、編程等。在有過打工經歷的人羣裏有42%選擇家教,21%選擇市場調查,16%選擇銷售。 在選擇工種原因方面,根據調查數據顯示,32%的人看重的是工作的報酬, 29%的人希望可以自由的選擇打工時間,有23%的人看重的是工作尋找的方便。 學生選擇打工的方式時候更多的還是接近“學習”,尤其是有過打工經歷的學生,在再次選擇工種的時候是把家教作為首選的。分析原因:現在中國學生人數顯著增高,很多家庭需要選擇一名有文化有經驗的大學生來輔導孩子,尤其在上畢業班之前。在採訪中有一位家長這樣説,選擇學生家教一是為了給孩子補習知識,二是希望學生家教能告訴孩子一些應考的方法,這樣一舉兩得。最為大學生方面,經歷過大學聯考的複習考試,一定的知識儲備,也可以説是對大學前的基礎知識是非常的熟悉,所以做起家教來可以得心應手。另外家教的報酬相對較高,促銷、發傳單每天忙碌8小時,報酬為15.20元,而家教每小時報酬就有25-30元,藝術專業甚至高達200元每小時,這也吸引了有知識沒資本的大學生們。綜合兩方面的需求,雙方一拍即合,從而也壯大了家教市場。 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也備受學生的青睞,服務員,理貨,酒吧招待…這些勞動不需要什麼技術,很容易上手,先對賺錢也是比較容易的。 一些腦力勞動的工作,例如翻譯,編程,打字等等,學生選擇的還是很少。很多大學生在學校有學過相關課程,也有相關證書,但是很多大學生缺乏對自己的自信認為這些工作做不來,怯於嘗試;而這些相關用工單位也不敢選擇在讀大學生最為員工,認為他們缺少工作經驗,或是對大學生的能力質疑,而且説兼職的人員不好管理。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用工單位的謹慎削弱了大學生的自信,大學生不能在打工或實習的時候找到對口的工作,也就總是不能從自己相關專業或特長尋求職業,發揮不了特長,每每從一些勞力開始做起,這是一種對資源的浪費。我認為大學生應該多一些對自己的自信,同時我也希望各種的用人單位能相信大學生的實力,多給大學生一些實踐的機會。

時間安排: 35%的人願意隨機選擇時間,29%的被調查者能夠接受每週2-3天的打工時間。29%能接受每週3-4天。 在有過打工的經歷的人羣中大多數的大學生(55%)只有過一兩次打工經歷,也就是説大多數的學生只是嘗試了一下,並沒有把打工作為一種主要經濟來源。在外地上學的學生大多數(83%)都有在校期間打工的經歷。當被問到上課時間如果和上課衝突的時候,只有13%的學生會堅持打工,大多數的學生都會選擇放棄打工,不耽誤學業。 被調查的人羣裏的暑假計劃,選擇補習的佔48%(大三50%,大二38%),選擇休息的佔26%(大一40%,大二38%,大三2%),選擇出遊的佔21%(大一14%,大二25%),只有2%的被調查者選擇在暑假打工。

調查顯示:雖然打工的人數越來越多,大多數的學生沒有把打工當作很重要的事情,在時間的安排上還是以學業為主,利用課餘的時間來才來做一些兼職。在假期裏,學生們主要還是在學習、充電,準備考一些證書,或是為下學期做準備。

分析其原因,學生沒有那麼多經濟上的壓力,而且又比較繁重的學習任務,學習成績決定了將來的出路,學生還是能作出正確的選擇。 而結果中明顯顯示出了不同年級對於時間安排的不同。大一的新生,都是剛剛進入大學學習對於形勢都沒有太多的認識,沒有感受太多對於學業和社會給與的壓力,往往在假期還是選擇休閒的佔大多數。而對於大二而言,有迫於下一年的英語和計算機考試,假期的安排也是選擇補習的比較多。大三的學生,有的忙於做考研的準備,有的忙於實習,他們是學校裏最為現實的一個羣體。從這裏也可以顯示出大學生就業的嚴峻性,他們暑期學習的比例遠高於其他年級,也是他們想通過更高的學習,或者是擁有一些有説服力的證書,來給自己以後的就業帶來一些資本。

找工的渠道: 朋友介紹佔39%,親戚介紹佔23%,通過招聘廣告佔23%,通過學校佔19%,中介佔16%,。 中介的力量在逐漸減弱。由於中介公司在現在還存在一些問題,報道中介公司的欺騙行為的報道也隨着打工學生的越來越受到重視而與日俱增,這些負面報道會影響學生的選擇。為避免中介的煩惱,現在很多用人單位直接到學校招聘,學校方面也在做積極的工作,設立一些勤工助學機構為學生提供安全的便利。 對於許多大學生來説,暑期打工不僅可以獲得報酬,同時還可實踐課堂知識,開拓視野。然而,在學生們打工熱潮湧動的背後,卻也存在着許多令人不安的因素,很多學生雖想打工但苦於多方求職無門,學生們也希望能通過保障自己利益的方式找到工作。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學生外出打工都是自主行為,並不通過學校的相關機構。所以學校所能起到的管理協調作用十分有限。 在調查中,我們還能可喜地看到,有一些人通過網絡聯繫自己的工作單位,這種方式無疑擴充了的學生的眼界,變被動為主動,能有選擇性的打工。

打工的目的: 通過打工最主要想鍛鍊自己的佔52%。19%的調查者打工是為了助學。選擇打工為了消磨時間的佔13%。另有10%選擇打工的目的是為了接觸社會,報酬無所謂。 大學生兼職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獲取寶貴的助學金則是他們最基本的想法。對於家境窘迫的學生而言,打工則更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兼職打工還有一個好處:豐富個人經歷。時下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往往要求有工作經歷,大學畢業生雖然沒有工作經歷,但若有“豐富”的打工兼職經歷,在畢業求職時也是一個重要的砝碼。

老師及家長對打工的態度: 調查結果:71%的家長支持孩子打工 在對家長能接受的兼職工種進行的調查顯示:家教佔58%,服務生佔19%,銷售佔6%社會調查佔1%。 另外23%的學生接受過老師的幫助來找兼職。 這裏來看,大多數人還是支持學生打工行為的。家長們希望的是孩子初入社會能不受騙,還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很多家長對於孩子做一些一些體力活和一些簡單勞動都持有一些意見,認為都是大學生了應該做一些高級的工作,然而這與沒有任何專業特長的大學生無疑是一種矛盾。 結束語,維權的提醒: 在調查的學生中,只有2%的人會在選擇職業的時候看重自己的權益。而在打工中有63%的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己權益受到傷害的經歷(剋扣工資,老闆刁難等等)。這説明了學生的維權意識比較差。援引中國青年報報道: 維權率只有10%。打工的大學生被侵權後,大多隻能有淚往肚裏咽。李迎豐説,依據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在校學生不屬於《勞動法》調整範圍,勞動部門在大學生打工方面仍然是“有心無力”。 北京金研律師集團北京事務所勞動事務部主任、勞動法專業律師劉昊斌告訴記者,打工的在學大學生與用人單位沒辦法確定勞動關係,所以不在《勞動法》調整範圍內。如果大學生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可以通過《民事訴訟法》提起訴訟。但這樣做,成本高、效益低、速度慢,對大學生來説非常不划算。 劉昊斌説,用人單位不願與在學大學生確定勞動關係,是因為一旦確定勞動關係,用人單位就要為之開立社保賬户。而大學生既使整個假期都用來打工,時間最長也只有一兩個月,而且大學生打工單位非常不固定。 《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説明》規定,《勞動法》對勞動者的適用範圍包括3個方面: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的工勤人員;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非工勤人員;其他通過勞動合同(包括聘用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係的勞動者。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顧問邱寶昌律師認為,只要大學生通過自己的知識和體力提供了勞務,就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應該同正式員工一樣享受同等的作息時間、安全保障、工資待遇等。但大學生以教育實習名義到企業工作的情況除外。 由此,大學生們應該主動保護自己的權利,大學生應該增強法律意識,利用法律武器,假使在短期的兼職工作,也應該對自己的權益做出應有的維護。

5000字調研報告 篇10

工業化是“工業立市”的支撐,民營企業發展是“工業立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三大推進”的不斷深入,其在經濟發展中所佔份額的比重將會迅速擴張。根據市委、市政協及區委要求,區政協在近期對我區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企業存在的困難、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做好服務的方面為主要內容進行專題調研,調研緊緊圍繞“工業立市”、“全民創業”和“三大推進”戰略,區政協領導對此項活動十分重視,及時召開了主席會議,研究成立了由區委副書記、政協主席郝敬勉、副主席肖竹森牽頭,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專題調研小組,制定了調研計劃。為了使調研更具針對性,政協領導在調研前組織調研組成員認真學習了《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XX市《關於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政策》、《關於加快XX區工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和有關領導講話,分析了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區位優勢。調研組先後對安徽聖大集團、東方商城、金鐘紙業、瑤海鋼構、長源液壓件等企業進行實地調研,開展座談調研和問卷調查等活動,先後走訪了市工商聯和兄弟城區,學習其民營經濟發展經驗,組織召開了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勝華電纜、銀舜房地產、潤安運輸公司等知名企業代表參加的調研座談會,對我區民營企業的發展進行了分析探討,現將我區民營企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相關建議和對策報告如下:

一、現狀及特點:

(一)、數量迅速增加。“十五”以來,我區民營企業發展迅猛,到目前為止全區民營企業户數2392户,個體工商户12219户。民營經濟佔全區經濟總量 46%,入庫税金佔工商税收52%,就業人員佔全區就業總數63%。從以上數字看,我區民營企業所佔的比重相當大,基本上形成了“全民創業”的良好局面。

(二)、規模日益擴大。XX區一批民營企業摒棄“小打小鬧”的傳統思維,堅持市場導向,實施規模經營,開始走上規模化、集團化發展道路,到目前為止全區民營企業實有資產上億元的有6家,其中實有資產在2個億以上的3家。金鐘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實行民營化改制後,企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不但企業規模日益擴大,而且企業數量明顯增加,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上繳各種税金900多萬元,利税合計1550萬元,預計20xx年完成銷售收入2億元,利税突破 x6萬元。金鐘目前生產能力為100噸,爭取在“”期間發展成為年產30萬噸的造紙生產基地。金鐘未來的發展思路是通過做大做強,使金鐘紙業發展成為資產總額10億元,年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以造紙業為龍頭的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金鐘現象目前在XX區民營企業中普遍存在,通過改制,企業自主創業積極性大提高,有力地帶動了我區其它民營企業的發展,在我區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管理逐步升級。XX區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逐步意識到企業內部實行依法管理和科學管理的重要性,不少企業在注重經營者和員工素質培養與提高的同時,已經初步實現了由傳統的“家族式” 管理向現代“公司制”管理的轉變。不少公司積極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嚴格按“公司法” 建立和完善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會之間的有效制衡機制,聘用高級管理人才,實行內部管理電子化和通訊程序化,大大提高了生產經營的管理水平和綜合經濟效益。

(四)、領域不斷拓展。XX區民營經濟發展之初僅限於“作坊式”小本經營,隨着資本的不斷積累,不少業主已不滿足“店鋪式”的經營,而是面向市場,求機發展,把目光轉向工業生產,通過興辦實業進一步擴張實力,向股份制、集團化方向發展。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區54家規模民營企業中,股份有限公司7家,有限責任公司36家,股份合作制企業3家,其它形式8家,發展領域已涉及到鋼鐵、機械、電器、化工、輕工、紡織、服裝、建材、造紙、食品加工等領域。

(五)、創新日漸增強。XX區民營企業在實現資本擴張的同時,開始注重產品創新和科技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有些企業不僅有產銷對路的好產品,而且產品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有的產品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深受國內外客户青睞。長源液壓件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機械工業協會定點製造液壓元件的重點企業、安徽高新技術企業,由於產品科技含量高、質量好,已成為國內外的搶手貨。近年來,我區民營企業的科技進步意識更加濃厚,在科技資源配置上市場機制作用更加突出,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形成良好態勢,科技企業發展日益成熟,對社會貢獻令人矚目,為響應“工業立市”戰略立下汗馬功勞。

二、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區民營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發展,為本地經濟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然而從民營企業發展的規模、速度和效益來看,與本市其他幾個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展環境不優。“經濟發展環境也是生產力”,已成為黨和政府及廣大幹羣的普遍共識。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對優化我區的經濟發展環境不遺餘力,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作為重要任務來抓,要求全區人民樹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關係發展大局”觀念,努力打造“開明、開放、寬鬆、寬容,奮力崛起、勇當先鋒” 的良好氛圍,但在經濟發展中“四亂”現象仍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對經濟發展有着很大的負面影響,使投資及經營者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同時也敗壞了黨委政府在羣眾中的威信。其次,省、市、區制定的發展民營經濟的有關政策要落實到實處,往往難度較大,一些部門、街道在執行政策時“親商”不夠,全局意識淡薄,部門、官僚意識濃厚,幫助、關懷、理解的少,索取的多,導致一些政策一執行起來就走樣。

(二)、融資渠道不暢。融資難對民營經濟發展形成瓶頸制約。一是現行金融體制滯後,銀行體系主要服務於國有企業和大工程大項目,部分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抵押和擔保條件要求比較苛刻,對民營企業的“惜貸”現象明顯;二是金融機構缺乏,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不足;三是一些中小民營企業自身管理不夠規範,財務不甚透明,難以搭建良好的銀企互信關係,影響了融資。

(三)、人員素質不高。人才缺乏、職工素質不高也是影響企業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業規模上去了,但面臨着一方面人才引不進來,專業人才不願意到民營企業甚至大學生不願來;另一方面現有人才留不住(易被其他企業挖走)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業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質量差,競爭力低。

(四)、電力設備不足。電力設施滿足不了企業發展需求,如東方商城、聖大集團等業主反映企業因出現電力嚴重不足和供電難的原因,導致企業生產受到影響甚至無法經營。

(五)、政策“重外輕內”。政策上的“重外輕內”現象導致相當部分有實力的內資企業流出外地。在調研中不少業主反映,目前政府對外地投資企業出台了很多的優惠政策,而內地的投資企業得不到相應待遇,因而不得不將資金投向外地,在外省市謀求發展。

(六)、發展用地受限。發展用地緊張,使企業發展受限,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張 ,企業即使有好的項目由於土地手續辦不下來,形成無地可供的尷尬局面,不得不放棄,招商引資難以落户。

幾點建議:

1、利用盤活閒置資產或政府適當補貼租賃經營解決企業用地問題,在目前形式下,想靠徵用土地項目,上規模難度較大,而通過盤活閒置土地,廠房或租賃土地(除耕地)則是解決用地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同時要適量減少辦公場所,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

2、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經濟設立商業性或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建立中心企業信用擔保資金和區域性信用擔保機構。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的行業准入,風險控制和補償機制,加強對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建立健全擔保業自律性組織。

3、支持開展企業經營者和員工培訓,根據民營企業的不同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整合社會資源,創新培訓方式,形成政府引導,社會支持和企業自主相結合的培訓機制,依託大專院校,各類培訓機構企業,開展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經營管理、職業技能和技術應用等方面培訓,政府給予適當補助,企業要定期對職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安全知識培訓。另外可制定一些對人才優惠政策,用優厚的待遇或良好的工作環境留住一批適用人才。

4、進一步整治發展環境。一是進一步整治“三亂”增加收費項目的透明度,教育各級幹部做“親商富商穩商”的表率;二是進一步規範政府審批程序;三是進一步改善政策發展環境,出台優惠政策,對改制企業、合資合作企業、新辦企業進行引導和保護;四是用足用活税收政策,對税收標準就低不就高,該減免的減免,改返還的返還,做到放水養魚,增強企業反展後勁;四是督促協調配合供電部門建立健全供電設施和對線路逐步改造,確保企業供電。

5、認真解決民營企業生產和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一是及時為企業傳遞政策信息,讓企業及時瞭解和掌握國家的產業政策、投資政策等,及時為企業提供市場營銷信息,使政策成為企業的耳目和助手;二是建立民營企業溝通機制,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注重與民營企業進行聯繫與交流,認真聽取他們反映和呼聲,可聘請民營企業中的優秀代表作為政府經濟顧問,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定期組織企民營企業進行廣泛的橫向交流,相互溝通,取長補短,並引導企業主加強同員工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支持幫助企業建立科學的、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三是出台與省、市相配套的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使區內高新企業能享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企業的同等待遇。

6、政府在看重外資投資企業的同時,不能輕視內資企業。出台使內資企業能享受與外資企業的同等優惠的政策,創造“外資引進來,內資不外出”的良好局面。

7、注重培育特色形成品牌。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絕不是簡單的量的擴張,應該把產品上檔次作為自己不懈的追求目標,要在重視創新和質量、服務和信譽的市場觀念引導下,力推名牌,力創精品,自始至終注意培育特色產品,形成特色產業、構築特色羣體。區劃調整後,XX區域廣闊,區位優勢資源豐富,勞動成本低廉,具有做大做強民營企業的許多優越條件。一是要鞏固和發展現有的民營企業,幫助他們努力培育特色,儘快形成品牌,積極扶持市場;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和引進新的民營骨幹企業。二是大力發展以磨店鄉東北部綜合旅遊開發為支撐的特色民營企業,緊緊抓住李鴻章、王亞樵的名人效應,以文化旅遊為主線,打好旅遊品牌。

發展對策:

民營經濟在我區經濟發展中所起作用越來越大,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工業立市”、“全民創業”號召,為加快我區民營企業的發展,必須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相關對策,扶持民營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一是努力擴大民營企業發展空間,為企業上規模經營提供條件。

二是通過政府引導,在全區逐步形成創業光榮和扶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是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

四是提高民營企業的發展地位。一手抓發展中小民營企業,一手抓優勢企業,上規模重點企業。

五是為民營企業做好創業服務,政府為企業積極營造創業條件優、創業成本低的環境,用優惠政策、優質的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民營企業。

六是制定相關激勵機制,提高企業主創業積極性,市、區可搞“工業立市”貢獻獎和“全民創業”排頭兵等榮譽稱號,並給予相關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七是政府加強對民營企業的領導,通過專門機構或工商聯組織與企業多聯繫、多溝通、多引導,讓民營企業在發展中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

5000字調研報告 篇11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情況不斷複雜化,城市管理面臨着新的挑戰。為了更好的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方式,轉變城市管理模式,本文針對淮陰區的城市管理工作進行充分調研,並在此基礎上探索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全面配合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針政策,力爭打造城市管理新篇章。

一、當前城市管理現狀

(一)建設和管理雙管齊下

一直以來,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有建就有管。城市建設是為了更好的改善城市功能,滿足羣眾的生活需要,而城市管理就是為使得城市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實現,並且延長其壽命,從而推動城市的更好發展。城管局作為淮陰區的城市管理單位,一直以來認真履行自身的管理職責。在建設方面,城管局積極配合相關單位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特別是推進公共廁所、垃圾中轉站,便民小吃城等設施的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公廁32座,垃圾中轉站17座,小吃城2處。在管理方面,實行“三洗一清”的制度,確保路兩側牆面、地面、門面乾淨整潔。定期開展市容環衞專項整治活動、非機動車專項整治活動等,全面清理佔道經營、流動攤點、亂拉亂掛、亂停亂放、亂倒垃圾、亂潑污水等違章行為,全面淨化城區環境衞生,取得了明顯效果。通過上述措施,強化對城市的道路、建築物、公共設施的維護和保養,確保城市建設的壽命,切實保證了長效化的管理效果,共同推進 “五城同創”工作。

(二)整體和局部齊頭並進

在城市管理過程中,淮陰區城管局一方面加強精品創建,打造亮點工程。積極打造城管工作精品和亮點工程,相繼開展示範路創建,精品廣場、精品小吃城創建。全面建成洛陽路及西壩美食小吃城、爭創淮海路省級示範路等,為城市管理增添更多的亮點。

另一方面注重細節,加強無縫管理,力爭在時間和空間上實行全覆蓋。在管理時間上,推行延時工作制,全體人員每天比其他部門提前半小時上班,推遲15分鐘下班,星期天、節假日不休息。執法大隊實行早中晚班制,早上6:00至晚上9:30不間斷巡查執法管理。渣土管理實行24小時三班制,全天候管理。在管理空間上,實行“一把掃帚掃到邊”,所管轄的區域清掃到邊,保潔到位,不留死角。環衞管理實行“兩掃兩保”制,人員機械同步制,即每天從早4:30至晚10:00進行兩次清掃、兩班保潔。建立局紀委督查、辦公室督查、科室督查三級聯動督查體系,做到一級督查實行追究制、二級督查實行督辦制、三級督查實行自查自糾制,通過層層交叉督查,確保不出現監督空當。

(三)法律和教育剛柔並濟

城市執法的管理,其目的在於糾正違法行為而不是處罰。針對城市管理的對象,有許多小攤小販都屬於弱勢羣體,在很大程度上,生活都存在一些困難。淮陰區城管局針對這一情況,積極主動拿出對策,幫助羣眾解決問題,在保證城市管理質量的前提下,也讓管理對象易於接受。

一是實行執法影像送審制。要求對執法過程進行全程攝像,並將攝像資料及時報送法制科審核。同時實行每週一點評,要求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限期整改到位,逐步提高執法水平,避免出現誤判的現象。

二是建立違章檔案。要求按路段建立違章户檔案,一次違章實行告知,兩次違章進行教育,免於處罰,對三次以上違章者將進行嚴格處罰,實行教育和處罰相結合,管理與執法相結合。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設立隊伍建設督導員,在日常執法時,進行現場監督和指導。擴大社會監督渠道,向社會公佈執法監督舉報電話,並定期邀請媒體記者、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市民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城管執法工作,對城管執法行為進行有效監督,保證執法的公平與公正。

二、城市管理存在問題

城市管理工作由於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儘管相關單位做了很大的努力,仍然有許多問題存在,需要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

(一)執法環境複雜,社會輿論不良渲染

城市管理涉及到社會管理的一些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並且一直以來偏見也存在於一些人的心中,因此城管工作存在社會矛盾集中、管理難度大、羣眾理解少等難題。加之由於政府信息公開的不及時,相關信息流通不暢,且少數媒體、網站有時不顧事實地大肆渲染,容易使社會輿論形成一邊倒局面,常常使城管工作處於被動的境地,給城管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二)執法對象特殊,管理工作經常受阻

在城市管理過程中,特別對於市容市貌管理而言,大多數的執法對象情況都比較特殊。其中不乏老弱病殘,為社會的弱勢羣體,他們本身生活困難,文化層次不高,在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同時,同樣要兼顧其生活狀況,這給管理工作又增加了許多難點。此外,目前市民對於城市管理許多章程和法規都不瞭解,用偏見的眼光去看待執法工作,使得執法工作經常受到阻撓。

(三)管理體系傳統,緊急響應有時滯後

當前社會已經處於信息社會的時代,網絡大數據體系已經形成。但是政府部門的許多管理體系仍然沿用過去的傳統做法,未能及時更新換代。在遇到突發狀況時,缺少立即響應的報警體系。有時市民羣眾發現問題,甚至不知道去哪尋求解決。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也不能夠共享,有時一件事情多個單位關注,有時卻無人關注。

(四)相關法律缺位,部門體制有所衝突

目前,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規定了城管執法相對集中行使市容環境衞生、規劃、綠化、市政、環保、工商、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部分行政處罰權。由於城管執法多數是執“他法”,沒有一部真正屬於城管自己的法律,因此,存在“借法”執法、執法依據不足、執法難的局面。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部門職責交叉、多頭執法等問題,導致城管執法體制不順,城管執法職能不完善,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三、創新社會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智慧管理體系,提升管理效率

充分應用當前的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將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服務融為一體,建設智慧化管理體系,打造智慧城市。從城市管理角度來説,一方面可以建立數字城管“網格化”管理,在區域內街道、社區、公共場所逐步劃分網格點,定人、定時、定點地進行管理,並通過當前信息技術手段,採用網絡攝像頭、遠程監控等手段,進行實時監測,確保管理不漏死角,緊急響應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處理。通過實施數字城管,可以有效整合信息資源,建設基礎數據共享平台,實現城管工作細節精細化;通過城管辦公自動化、移動指揮智能化、監控可視化、監督舉報社會化等手段,逐步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實現“科學、嚴格、精細、長效”管理。

(二)加強部門聯動制度,推進科學管理

一是針對政府各部門出現的智能交叉地帶,進行梳理,成立聯席會議制度,避免多頭領導和多方不管的狀態,確保管理無漏洞。二是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對於弱勢羣體的問題,既要管理,也要幫助,及時提出計劃,城管、民政、規劃等部門要互通有無,保證羣眾的生產生活。三是建立城市管理信用平台,並與個人徵信平台相掛鈎。對待頑固分子,可以建立黑名單制度,借用信用平台倒逼城市居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城市管理規則,保障城市各項功能的實現,共同推進建設美麗新城市的目標。

(三)轉變被動管理模式,實現自主優化

一直以來,管理者與管理對象都處於對立的狀態,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為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管理者要加強學習,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法律法規及執法程序的培訓,建立考核制度,嚴格約束執法人員,轉變執法方式,變粗暴執法為柔性執法,以勸説、教育為手段,化解矛盾衝突。另一方面,注重對於社會公民的道德修養的培養。政府要在全社會的範圍內進行宣傳,對一些造謠的個人與媒體進行處罰,保證社會信息的暢通與準確性。同時發揮社區的力量,發動和依靠羣眾,堅持矛盾不上交的原則,就地解決問題。與智慧社區理念相結合,城市管理的立足點是公共服務,市民是城市管理的直接參與者,也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城市管理僅靠城管執法部門是難以管到位的,只有充分發揮廣大市民的力量,才能真正管理好城市。因此,要精心設計載體,形成廣大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機制,增強市民城市管理意識,引導市民協調一致搞好城市管理,推進城市管理社會化。特別是要廣泛發動組織廣大志願者參與城市管理,充分挖掘廣大市民對社會的責任感和鄰里互助的精神,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

(四)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引入市場機制

對於管理工作中而言,人才是基礎,資金是保障。為促進城市管理朝着更好更科學的管理方式轉變,需要加強對於城市管理資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大資金投入,有助於提升城市管理的整體水平,吸納優秀人才、專業人才打造先進科學的管理隊伍。

對城市相關的養護、管理等項目可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供鼓勵和優惠政策,調動市場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城市管理中來,激發市場的活力,改進管理的方式,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效益的目的。鼓勵私人、企業投資進入城市管理與服務,可以嘗試採取政府與企業合作的BOT[1]、BLT[2]等一些新的發展模式,讓更多的市場資源進入到公共服務與管理當中來,推進城市空間的開發管理與探索利用,切實起到利用市場槓桿促進城市管理的作用。

四、展望

在當前社會中,創新社會治理已成為黨中央提出的重要政策方針。對於城市管理工作,作為社會治理方式轉變的重要部分,相信在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基礎下,新型的社會管理體制將能更好的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新的城市管理模式也能夠逐漸形成,也能夠讓更多的人民羣眾享受到全面深化改革所帶來的紅利,讓人民的生產生活更為舒適便利,建設社會主義美麗新家園的目標也將指日可待。

5000字調研報告 篇12

目前我國高校對生態環保類的公共課程普遍不夠重視,雖然一些教材中有所提及,但是不夠系統、不夠全面。部分專業由於受限於本身特點,根本沒有將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列入教學範圍,造成大學生生態環保知識貧乏、意識薄弱、行為習慣落後.

前言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日益增強,並且隨之而來的也有日趨惡劣的生存環境。現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呼聲日益高漲,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大學生作為時代發展的領軍人物,應該在各方面不斷完善自己,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已經刻不容緩。高校應該針對目前大學生環保意識的現狀,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的公共課程,引導大學生建立強烈的環保意識,共築美好家園。因此,為了更深入的瞭解當今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程度,並且為了更有力的倡導大學生加強對環境的保護,我做了以關於大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報告為主題的問卷調查。

一、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一)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是針對個宿舍成員共五十名,其中包括男生25人,女生25人。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地點是南區宿舍樓通過宿舍內發放書面問卷的方式進行,在各宿舍隨機發放兩張,對各年級學生無要求。

(三)調查內容

書面問卷以選擇題為調查內容,共八道題。內容如下:

1. 請問地球日是哪一天?

A.3.18

B.4.22

C.6.5

D.12.22

2.你清楚垃圾的分類方法嗎?

A.不清楚

B.記不太清,但很支持 C.清楚,偶爾會注意行為 D.清楚,同時運用與生活中

3.發現周圍存在環境污染的行為,你會怎麼做? A.視而不見,一走了之 B.表示不滿,期盼得到治理 C.阻止有關行動 D.向環保部門反應

4.如何看待一次性餐具的做法 A.不環保,堅持不用

B.不太環保,但偶爾用一下也沒影響 C.一次性餐具挺方便,經常使用 D.別人都在用,所以我也用

5. 您以為下面哪一項是工業“三廢”? A.廢銅、廢鐵、廢鋼

B.廢電池、廢家電、廢傢俱 C.廢電視機、廢冰箱、廢電腦 D.廢水、廢氣、廢渣

6. 您認為下列因素對我國當前環境問題影響最大的是?(選三項) A. 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B. 政府環保執法不嚴、重視程度不夠

C. 環保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公眾的環保意識差 D.E.

7.對於低碳生活,請問你有那些行動?(多選) A.出門按步行,自行車,公交車,私車選擇 B.任何電器一旦不用及時關掉電源 C.儘量節約,循環使用水資源等

D. 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低碳生活 E. 不坐電梯爬樓梯,省下大家的電,換自己的健康

F. 儘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物品 G. 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盤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你的電腦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共發放書面問卷50份,得到的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100%,問卷容量50。

調查結果如下為,44%的同學表示會阻止其行為,32%的同學希表示不滿,期盼得到治理,一少部分同學會向有關部門反映,極少數會一走了之。許多同學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看法比較現實,56%的同學選擇了“不太環保,但偶爾用一下也沒影響”,有些同學卻很注意這方面,堅決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同時也有少數會經常使用一次性餐具。關於工業三廢調查,使我們看出同學們對工業中的“三廢”有很大瞭解,最起碼大多數人都知道“三廢”是指什麼。説明大家對工業污染比較重視,也説明了“三廢”的確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多數學生認為影響我國環境的主要因素是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政府環保執法不嚴、重視程度不夠,這是政府的管理不善,其實可以想到我們約束自己行為的意志也不夠堅定,這需要我們社會共同努力,加大宣傳共同促進大家的環保意識。對於第七個問題,反映出大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對環保的概念不是特別強烈,所如果改變大家對環保的看法,就要從社會大環境中營造一種良好的環保氛圍, 在尊重客觀存在的環保意識不太高的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經濟建設是必不可少,我們意識的高度,往往物質基礎的影響是很大的。

三、調查問題分析

1.當前我國大學生的環保意識現狀

首先,環保意識素養不高,缺乏有關環境保護的基礎知識,。這次調查中,發現很多同學對對環境保護的知識瞭解很少。調查最後,我碰到幾個同學,問他們幾個問題了解到,關於廢棄物會收到再利用的標誌也是別不出來,關於自然資源的有限性,電子垃圾的概念等這樣的常識也只是略知一二,由此可見,我國大學生環保意識的整體認知水平亟待加強。

2.造成大學生環保意識整體薄弱的原因

A.高校缺乏有關環保的課程

目前我國高校對生態環保類的公共課程普遍不夠重視,雖然一些教材中有所提及,但是不夠系統、不夠全面。部分專業由於受限於本身特點,根本沒有將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列入教學範圍,造成大學生生態環保知識貧乏、意識薄弱、行為習慣落後。

B.社會缺乏宣傳力度

社會上一些主流媒體缺乏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或者缺乏關注的連續性和

持久性,很多網站或紙質媒體只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或“植樹節”等特定節日,才會象徵性地關注一下環境保護,等日期一過便再無下文,目前甚至很少有關於環境保護的期刊或雜誌,大學生很難接觸到有關知識。 C.有關環境保護的校園課外活動太少大學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大學生的課餘時間也是非常充分的,因此誕生了各式各樣的社團,以及各種主題的課外活動。雖然很多學校也會組織環境保護主題的課外活動但是大都僅限於觀看資料片、考察野外動物園等初級層次,表面上非常認真重視,短期內也能在校園引起一定的反響,但在教育方面的深度和持久力不夠,目前很多大學生了解環保的意義所在,但卻缺乏更深一步的瞭解。

四、解決對策

近年來,素質教育成為高校教育的核心與目標。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其目的在於培養完整意義上的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體。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應該具備較高的環境意識,有為保護環境而不斷調整自身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協調人與環境、人與自身相互關係的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環境意識教育是對其素質教育得以實現的重要環節,是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21世紀環境意識將成為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標誌,環境意識也將成為21世紀人類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培養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正是新世紀發展的客觀要求。”

1.開設與環境保護知識相關的必修課,並在德育課程中引入環境意識的內容

有調查表明,日前很多大學生已有的環境知識不是來之於學校的教學,而且對現有的環境教學感到不滿。因此,有必要在大學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增加環境科學知識的教學內容。大學環境教育課程主要應加強三部分課程內容:一是面向全校各專業開設公共必選課,如“環境保護”、“環境與發展”或“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這類公選課的設置要兼顧全校各專業的特點,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現狀、危害及環境保護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瞭解環境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使學生真正從思想上對環境問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二是根據全校不同專業的特點開設專業必選課,如“清潔生產工藝”、“三廢處理”、“可更新資源管理”、“旅遊景區環境評估”、“環境監測”等,專業選修課要結合各專業的具體特點,在提高學生環境意識的同時,還提高學生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二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增加旨在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內容,如:在形勢與政策課中向學生通報高時效性的國際與國內的環境狀況及環境問題,同時通報由環境問題帶來的現實與潛在的危害;在“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學中加強環境道德教育;在“法律基礎”課教學中加強環境法律法規教育;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及要求,等等。如此將大學生的環境意識培養有機地滲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當中,這既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具有啟示意義,更是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有效途徑。

3.開展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的社會實踐活動

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教育不能侷限於課堂,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更有利於將課堂上學到的環保知識加以鞏固和應用。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很多,例如開展廣泛的環境教育宣傳,辦展覽、開講座、結合環境保護主題節日開展活動等。我們也可以借鑑德國的經驗,引導大學生走向户外、走進社區、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並吸引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參與,以此提升大學生以及公眾的環境意識水平。

4.構建並完善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激勵機制

構建並完善激勵機制是促進大學生環境意識提高的有效途徑之一。瑞典的成功經驗是設立綠色學校獎,儘管其目的是鼓勵學校為健康的環境而採取了基於課程的行動,卻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也可以設立諸如綠色使者、綠色團隊等獎項,並使之與繼續升學以及就業相聯繫,激發大學生學習與環境有關的知識並付諸於實踐的動力,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水平。

總之,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抓住大學生在校學習的有利時機,適時地對其進行薰陶與滲透,必將使大學生的環境意識大大提高,進而有利於我國乃至整個地球的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5000字調研報告 篇13

農業產業化是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農業大市,為全面摸清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狀況,發揮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作用,近期,市政協農業活動組組織委員對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堅持用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引導農業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效益化方向發展。有關職能部門着力把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作為主要抓手,通過政策扶持、招商引資、營造環境和強化服務等措施,有力促進了我市農業產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快速持續發展。到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7025元,糧食總產量41.61萬噸。廣水成為全省糧食主產區、全國牲豬調出大縣。

1、農業龍頭企業得到進一步壯大。全市現有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49家,5000萬元以上的28家,億元以上的9家。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固定資產達到6.8億元,34家企業分別榮獲湖北省、XX市、XX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其中,省級3家,市州級17家,縣市級14家。大自然農業、妙知未食品、高翔麥面、奶狗面業等龍頭企業,積極實施訂單生產,逐步建立起企業與農户利益鏈接機制,農業企業技術研發、基地建設、品牌整合、質量檢測等工作得以穩步推進。其中大自然農業年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塗氏農貿出口創匯60多萬美元。

2、農業產業基地得到進一步夯實。在農業產業化企業的帶動下,區域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市優質糧、吉陽大蒜、食用菌、牲豬、水產養殖、果茶等六大特色產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大,特色板塊經濟初步形成。全市優質水稻面積已達到 30萬畝,優質小麥面積20萬畝,果茶麪積10萬畝,花生8.6萬畝,油菜10萬畝。吉陽大蒜5萬畝,主要分佈在太平、李店、陳巷、十里、駱店等鄉鎮辦事處。蔬菜基地4萬畝,主要分佈在長嶺、餘店、十里、武勝關,其中東晨農業種植的功能蔬菜,已達20xx餘畝,標誌着我市蔬菜種植從傳統型向科技型的轉變。食用菌3500萬棒(袋),主要分佈在吳店、郝店、蔡河、武勝關。全市牲豬年出欄64萬頭,水產養殖3.3萬噸,家禽出欄 20xx多萬隻,其中王鴿年出400多萬對。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農業產業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達386家,其中示範合作社12家。

3、農業產業質量安全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全市先後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葉、食用菌、馬鈴薯、蘿蔔、胭脂紅桃子、牲豬、水產養殖等八大示範基地,建立生產記錄檔案1.5萬冊。實行標準生產的農作物種植面積38萬畝,食用菌20xx萬棒袋,牲豬養殖35萬頭,水產養殖5.7萬畝,標準化覆蓋率達到65%。同時我市的吉陽大蒜、胭脂紅桃子被列入全國標準化生產示XX縣市。連續兩年,農業部和農業廳組織對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進行了抽檢,合格率達到100%。全市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4、農業品牌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近幾年,我市涉農企業從過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發展,品牌意識逐步增強,品牌建設得到各企業的重視,擁有農產品註冊商標和三品認證的企業逐步增多。一大批農產品取得了三品一標的認證。如:胭脂紅桃子和吉陽大蒜,分別於20xx、20xx年被國家認證為地理標識產品;先後取得認證的還有楊林溝茶場的楊林溝牌茶葉為有機茶,星光集團的花山魚為綠色食品,鄂北米業的武勝關牌大米為綠色食品,餘店的三白蔬菜為綠色食品,吉陽牌大蒜為綠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龍蝦為無公害農產品,長嶺李畈蔬菜專業合作社的李畈牌蘿蔔為無公害農產品。XX市仁健食品 家裏客商標,XX市奶狗面業 奶狗商標獲湖北省著名商標稱號。這些產品認證和品牌在市場上的影響力逐步提升,帶動了產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的綜合效益。

5、休閒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是農業發展方式的一種改變,能極大地促進農民的就業增收。廣水地處南北交匯地帶,地形地貌及飲食文化特色明顯,近幾年休閒農業發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閒農業經營主體達76家,總資產5000餘萬元,年營業額3800萬元,年利潤1000餘萬元,帶動農户數260家。其中雙龍泉生態園、長嶺水泊梁山被省農業廳和旅遊局授予湖北省休閒農業示範園。

二、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農業產業化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農業產業鏈條長、見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不足,突出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傳統產業萎縮,新型產業優勢不明。近幾年,我市部分傳統產業正逐步萎縮。如:食用菌產業,前幾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發展較快,但近兩年卻大幅滑坡,種植數量由高峯時的5000萬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萬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吳店、郝店、武勝關等鄉鎮。曾經在市場上比較暢銷的餘店三白蔬菜、吉陽大蒜,現在種植面積正逐步萎縮。近兩年新興的多功能蔬菜、王鴿養殖、中草藥種植等產業,由於規模、品牌、市場等原因,比較效益不高,尚缺乏產業發展優勢。

2、企業與基地脱鈎,帶動作用不強。我市農業生產基本上仍是農户分散性經營,機械化水平不高,勞動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 人員,科學意識談薄,技術知識更新慢。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些農業產業化企業,由於在家勞動力減少、土地流轉不暢、種植業比較效益低等原因,沒有建立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基地,企業與基地嚴重脱鈎,造成有企業無基地現象,導致有較多企業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難,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發展,也沒有很好的發揮出帶動作用。如:近年發展較快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高祥麥面,由於基地建設滯後,本地小麥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生產需求,大部分是從外地調進。今年剛投入生產的新吉陽公司,由於菇農種植積極性不高,企業未能建立生產基地,全年僅收購東晨農業公司種植的白靈菇116.26噸,開工生產僅32天,導致企業舉步維艱。

3、品牌意識淡薄,市場竟爭力不強。我市農業產業化企業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簡單粗加工,主導產業和產品存在有市無優,有量無質,品牌效益差等問題,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低。雖然有吉陽大蒜、楊林溝茶葉、三白蔬菜、王鴿等一批叫得響的農特產品,但大多數屬分散經營,整體規模不大,品牌優勢沒能顯現。全市糧食加工行業成規模的廠家有達10多家,但絕大多數為低端產品,有的甚至沒有品牌,靠走量來獲得微薄利潤,難以進入高端消費市場,市場竟爭力不強,幾乎沒有抵禦市場風險能力,沒有一個在市場上叫得響的暢銷品牌。

4、融資、用工困難,人才缺乏,發展後勁不足。市場融資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要素。我市農業龍頭企業都是民營實體經濟,抵禦風險能力較弱。糧油加工、種養殖產業等農業產業化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收儲加工等環節需要大量的前期資金投入,可金融機構對這些企業的放貸額度小、門檻高、手續繁雜,融資難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我市大多數農業產業化企業是滾雪球式發展,實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業管理、技術創新和市場研發開拓上缺乏人才支撐。由於生活環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進了技術人才也難以留住,企業難以發展壯大。此外,農業產業化企業大都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用工量大,季節性強,而本市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在家勞動力不僅年齡偏大且遠遠不能滿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難也是困擾企業發展的又一難題。如大自然農業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餘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僅增加了企業成本,也不利於成熟產業工人的培養。

三、加快發展我市農業產業化工作的建議

1、加強政策扶持引導力度。針對我市龍頭企業少、小、弱的狀況,研究制定關於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個,發展一個,壯大一個。一是積極開展科企、銀企對接活動,政府要在資金、税收、人才、信息、技術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決好企業融資難、滾動發展的問題。二是政府要出台土地流轉鼓勵政策,讓土地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幫助企業建設原料生產基地,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三是搞好部門與企業的協調、服務,全力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四是加大對農户的服務引導,增強農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充分調動農民種養殖積極性,為企業提供土地、勞動力等保障。

2、加大龍頭企業培植力度。建立農產品產、供、加、銷一體化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按照依託板塊引項目,圍繞龍頭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龍頭+基地+農户的產業鏈條銜接上下功夫,幫助企業逐步走出有龍頭無基地、有基地無龍頭的困境。結合我市特色農業板塊,做好企業與基地的對接,增強龍頭企業對生產基地和農户的輻射帶動能力,給予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融資和政策項目的支持。重點扶持大自然農業、高祥面業、妙知未食品、深廣物流、永泰牧業等企業,力爭在3年內實現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零的突破。

3、加強資源整合培優創特。政府要出台政策,着眼企業的長遠發展,鼓勵企業實行強強聯合,走集團化發展的道路,讓企業做大做強。加大我市茶葉、糧油、王鴿等品牌、資源的整合,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加快農產品檢測監督體系建設,通過技術改造升級,充分發揮科技對農產品加工的支撐作用,促進農產品的加工質量和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對廣水傳統的吉陽大蒜、平林蘿蔔、三白蔬菜、胭脂紅桃子等特色產品,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這些特色產品進行深加工,進一步拉長拉粗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4、加強農業產業佈局規劃。強化產業引導規劃,進行區域化佈局。各地要在各自傳統種養殖的基礎上,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確定本地的主導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發展鏈條,促進農產品的轉化升值,增加農業效益,提高農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豬,南有糧油、吉陽大蒜加工,東有茶葉、中草藥、功能蔬菜,西有蔬菜、養殖、休閒農業等農業板塊發展格局。

5000字調研報告 篇14

今年2月,范仲淹、伍子胥、泰伯、白居易等八位蘇州歷史名賢的銅鑄雕塑像在火車站南廣場正式落成。此前不久,坊間兩樁爭議則來自金雞湖畔的"裸女椅子"及"吐舌老子像"雕塑。時間再推溯至20xx年,在竹園路,城市雕塑《合力》被悄悄拆除……作為公共藝術中最為普通人熟知的一種,城市雕塑的被喜愛與被吐槽,似乎都很容易被彰顯與放大。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自由開放的藝術創作氛圍下,蘇州城中亮起了一大批優秀的城雕藝術作品———這些立於街頭、廣場或其它公共空間的城市雕塑,用專屬於自身的雕塑語言,回顧着蘇州的過去,解釋蘇州的現在,同時想象這個城市的未來。

勾勒不同時代的蘇州風貌

走在觀前街、平江路或者環古城護城河地帶上,不時能看見以歷史人物、傳統民俗、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城市雕塑,這些雕塑好像史書上的插圖,又宛若精緻的歷史文化名片,向老蘇州人、嚮慕名而來的四方遊客,展示着蘇州不同時代的風土人情。

在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著名藝術家姜竹鬆眼裏,位於古城區干將路東西兩個出入口的"中國結"是蘇州傳統題材的城市雕塑中十分出色的一組。這組"中國結"是20xx年蘇州為了迎接第28屆世遺會而精心設計建造的,沿着干將路由東往西,分別是靠近倉街口的"中國結·蘇州之窗"、靠近學士街口的"中國結·園林之窗"和市政府大院北大門口的"中國結·與古維新"。在他看來,該組雕塑中園林窗花、鏤空隔欄等傳統元素的運用很好的代表了江南的水鄉文化,而中國結和中國紅這些傳統符號也更加沉澱出江南文化的歷史厚重感。通透性的設計類似園林藝術中傳統的"借景"手法,沒有造成遮擋視線和環境的困擾,城市雕塑作品的空間效果和作用可見一斑," 在工業園區進入古城區的交界處,需要一個標誌性的東西來表現區域的特色文化和文脈特徵,這組中國結就承擔了這樣的角色。"

今年2月,范仲淹、伍子胥、泰伯、白居易等八位蘇州歷史名賢的銅鑄雕塑像在火車站南廣場正式落成。作為這羣組雕的設計者,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給蘇州交上了一份完滿的答卷。從題材上來説,八位先賢均是本土歷史長卷中具有傑出貢獻的代表人物,他們或是吳地文化的開化之祖,或為政蘇州、創設郡學。從表現形式來看,雕塑的創作風格大多寫意誇張。例如,伍子胥是2520xx年前古城蘇州的建設者,因而他的造型既像蘇州的拱橋,又像蘇州的城門;白居易的雕塑線條柔美飄逸,婉轉出唐代詩人瀟灑不羈的典型氣質。"每一尊雕塑都像一座巨峯,他們像山石般凝固在那裏,是文化的化石",吳為山説。有人給出這樣的評價:這組古代名賢雕塑彷彿融入了蘇州人文山水之魂,形態各異、俊採星馳,既沉澱着內斂渾雄的歷史感,又流溢着江南水鄉的詩意與靈動。蘇州火車站地區綜合改造指揮部負責人説,選擇在火車站南廣場豎立8尊歷史文化名人雕塑,就是為了展現蘇州的歷史文化元素。

承載普通人的生活樂趣

蘇州古城區內從來不缺休閒遊玩的空間,也從來不缺有生活趣味的雕塑。舊時,私家園林是專門作為鉅富商賈、達官貴人之間串訪、遊玩的遊憩場所,而街市如玄妙觀、閶門等全城重大節日聚集中心則是普通市民的日常遊憩場所。這一時期,古城之內的每一座園林就像一件大型精雕,每一座小橋都是重要的街頭雕塑,彰顯着蘇州的個性。

隨着古城區開始向居住、商業、休閒、娛樂等功能轉變。這一時期,古城區內城市雕塑所處空間由道路入口轉向公園、街頭綠地等公共開放式空間,雕塑形式也日漸多樣化,公共空間中,雕塑對人心理上的調整、緩和的需求越來越大。

20xx年蘇州觀前街改造,在步行街景觀塑造上增加了體現地方文化特徵的雕塑"蕩觀前的村姑"等,每天都會有市民和遊人與它們親切牽手。姜竹鬆認為這類寫實性真人大小的雕塑很不錯,"它們在展示傳統商業文化的同時,考慮到了商業街空間格局不是很大的特點,所以雕塑尺寸也不大,再加上不設圍欄,可供大家拍照、合影,有很強的溝通作用"。

在觀前街區,以傳統民俗為題材的雕塑向四方遊客傳遞着蘇州不同時代的生活風情。一座《吆喝的攤販》的雕塑取材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糖粥攤,過去蘇州有一隻賣糖粥的器具叫"駱駝擔",可把灶具、碗盤、食物全放在擔子上。小販一邊挑着擔一邊敲着梆子,發出"篤篤篤"的聲響,孩子們聽見聲音就知道"賣糖粥"的來了,有民諺"篤篤篤,賣糖粥"。在藝術家姜竹鬆看來,這類寫實性的雕塑再現了蘇州人的生活細節和活動場景,同時也伴有一點民俗文化和商業文化的氣息。

工業園區在建設之初就利用國外規劃的先進理念,對城市區域空間進行了系統的佈局。這其中,雕塑在休閒遊憩的空間組織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幾乎所有的休閒旅遊場所都是以雕塑為中心載體來組織,雕塑在整個空間中體現出移步換景的視覺效果。進入21世紀後,園區雕塑正式進入系統化發展階段,雕塑的配置更貼近環境和生活。

現代大道建成通車,把更多生活性的主題雕塑引入到道路綠化系統中,利用這些城市雕塑來組織空間,增強空間與人的互動交流。隨着金雞湖完全成為新城區的城市湖泊,環金雞湖的城市休閒旅遊景觀帶已初步建成,如"猩猩指路"、"狗追和尚"、"三口之家"和"放鵝女"等。後來,金雞湖成為當今中國開發最成功的城市湖泊景觀,並形成了環金雞湖的城市雕塑走廊。金雞湖畔密集的香樟林上鮮綠的芽,綿延不斷的草坪上上搖搖擺擺學步的稚童,一直延伸到湖邊的寬闊廣場上奔跑着的風箏少年,這些,全都洋溢着生活的樂趣。

寫下城市發展的新註腳

佇立在金雞湖西畔的雕塑《圓融》是蘇州工業園區的城市符號,它像一個動態扭轉的古錢幣,外圓內方,語言簡潔,兩種彼此矛盾的元素共存於一體,時刻向世人昭示兼容幷蓄、和諧為本的獨特情懷。這座出自新加坡著名雕塑家孫宇立先生之手的作品,也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科技與人文的互融和共生,藴含了中國和新加坡雙方密切合作、相輔相成、相互交融的深意,顯示出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和"崇文睿智,開放包容,爭先創優,和諧致遠"的蘇州精神。

聳立在中央公園的《合作》是一件標誌性雕塑,它以大紅與銀白的強烈對比、鋭利的直角和敦厚的圓弧之間的和諧結合,將關於中新合作的豐富理念以極其簡潔的方式直覺地表現出來,令每一位來到園區的人為之眼睛一亮。這座雕塑來自藝術家沈建國先生,他曾説"虎丘塔和北寺塔都帶有標誌性雕塑的性質,而在古典園林裏隨處可見的太湖石,則可以看作最古老也最現代的城雕",帶有舶來品意味的城市公共雕塑可以在蘇州歷史裏找到深刻的淵源,妙哉。

和古城區雕塑作品的傳統手法不同,新區和工業園區的雕塑作品更具現代化和多元化,色彩運用上也更為瀟灑和大膽。

這些帶有主旋律意味的雕塑作品,不僅裝點了城市環境,還得到了廣大老百姓的喜愛。每逢好日子,總是有花車絕塵而來,身披婚紗的新娘挽着新郎來到這座雕塑前攝影留念,把這包含着豐富意藴的雕塑作品與自己的喜日結成永恆的一瞬,表達有情人"百年好合"的強烈願望。雕塑作品的主題能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美妙的延伸,無疑是對藝術家最權威的肯定和褒獎。

20xx年生物納米科技園廣場的超大《水滴》雕塑亮相後,有網民發帖"水滴已到達太陽系!落在蘇州!",讓它在網絡上小小地火了一把。雕塑本身的不鏽鋼材質在陽光照射下充滿光澤,完美表現出水滴晶瑩剔透的感覺,三顆不同大小的水滴呈現下落時的動態,圓潤的造型帶來強烈的空間感和立體感,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環保主題。

高新區獅山路湖濱路口的紅色雕塑被不少市民戲稱為"大龍蝦",其實它的真名叫《異彩》,作者是著名的西安藝術家任軍先生。這件作品要是從四個角度看,就有四種不同的形態,是高新區快速發展的象徵。不過,也有市民曾評價説:"能和圓融一較高下的也就只有大龍蝦了。"

在爭議中繼續

20xx年,來自坊間的爭議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到了金雞湖畔。先是"裸女椅子"引起廣泛關注,最後以有關部門撤走雕塑作結。再是"吐舌老子像",討論聲不絕。

"就椅子雕塑而言,我認為用藝術的形式創作出具有功能性的椅子,本身是一個不錯的創意,在文化藝術中心這樣的建築環境中也很協調。" 姜竹鬆感覺,如果不要過於關注所謂人體的社會性問題,而是從藝術的審美來判斷,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公共藝術。"對於老子雕塑"露齒吐舌"的表情動作他則認為,老子"吐舌露牙"在歷史上早有典故記載--相傳孔子曾問道老子"剛柔之道",老子沉默不語,張開了嘴,露出牙齒,吐了一下舌頭。舌頭是軟的,象徵着"柔"的一面。而牙齒是"硬"的,象徵着"剛"。老子用"吐舌露牙"回答孔子"剛柔之道"的問題,是一種大智慧的體現。雕塑作者也許是想通過"吐舌露牙"這個細節描寫,表達老子的智慧。不過他同時也認為,作為公共藝術的雕塑,必須尊重一個基本的原則:它必須是美的,必須與其周邊的環境和諧相融,能夠與人產生情感的溝通甚至是互動交流。如何在細節的把握上兼顧環境和大眾情感,是藝術家需要面對的一課。

爭議,在公共藝術領域從未停歇。城市雕塑作為公共藝術的一種,它的發展史,也可以説是一部爭議史。

我國的現代雕塑源於西方,西方的雕塑體系傳入我國後,我國幾代雕塑家都將其奉為圭臬。然而,我國城市在空間結構、功能以及城市居民的社會構成、生活方式、審美習慣等方面與西方城市有着明顯的差異。進入21世紀,城市雕塑發展盛況空前,業內有關簡單照搬、模仿西方模式的爭議聲也隨之此起彼伏。

評論家認為,蘇州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延續和人文風貌,它不需要像巴塞羅那,成為雕塑藝術的博物館,同時也要避免芝加哥那樣的工業技術時代的產物的集合。據瞭解,蘇州曾經拆掉過一座雕塑。20xx年,在高新區長江路與竹園路交叉口,一座由四根粗大的鋁合金管糾纏在一起的城市雕塑《合力》被拆除。這座雕塑幾乎完全拷貝了德國柏林的一件雕塑作品。原創作品對德國而言意義非凡,它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一條主要大街,是柏林在東德與西德統一前,通過國際競賽徵集到的一件作品,原創者賦予其含義為"和平與統一",可以説它是柏林的象徵性城市雕塑之一。

5000字調研報告 篇15

黨的xx大報告指出“發展是根本,安全是關鍵’’。堅持安全發展,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前提。可見安全工作地位之重要,但現實生活中,“天字一號”的安全生產工作卻遭遇了説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真抓、真管四處碰壁等諸多難堪。筆者從事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多年,感到當前安全監管工作,特別是基層安全監管工作困難多多、困惑多多、矛盾多多,有着太多的尷尬。

一、現實的六大尷尬

1、普度眾生四海皆管的尷尬。安全生產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安全監管監察部門除直接監管的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外,對其它行業和領域還要綜合監管,擔負着安委會辦公室的職能,“綜合協調”讓安監部門受累非淺。一是領導思想認識有偏差。總認為安全生產就是安監部門的事,出了問題就找安監局,涉及到“安全”事宜,就籤批交辦到安監局,安監部門就是一個大蘿筐,碰到“安全”就往裏裝,來自領導層面的職責劃分不清,導致其它監管部門具有依附性和惰性;二是專業監管部門有偏見。一些部門認為政府設有安委會,安委會辦公室又設在安監局,我配合你牽頭單位開展監管工作即可,缺乏本職意識和工作主觀能動性。

2、天字一號四海波靜的尷尬。“以人為本,安全為天”的觀念正在形成共識,人們對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也在不斷提升,安全生產“天字一號”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實際“待遇” 卻與“天字一號”不相稱。一是口頭強調的多。各級領導對安全生產都十分重視,逢會必講安全,必強調安全,但事實上,“領導重視”只是出於對責任追究的擔心和預防,認為話講到了,要求提到了,如果出現安全生產事故,自己似乎就無責可追了,並非出於對“安全發展”重要性的深刻認識,並非出於執政的責任感和危機感。二是投入的少。重視安全,職能不斷增加,但專業人員、編制、裝備投入嚴重不夠,煙花爆竹、職業健康等從公安、衞生部門劃轉以來,不是強化,而是弱化,尤其是鄉鎮級安全監管,機構不健全,人員、經費沒保障,喊着重要,説着天字一號的事,投入工作基本沒有實際行動,安全監管仍處於原始的看、摸、聽、聞、問階段,沒有領導重視和政策上的支持以及資金上的投入,安全監管工作任重道遠,“天字一號”的事,仍處於四海波靜的尷尬狀態。

3、安全執法四處碰壁的尷尬。一是受地方干擾。少數領導安全生產意識淡薄,重經濟、輕安全,對於盲目引進的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淘汰生產工藝的企業,很明顯有着地方保護主義色彩,形成了引進容易、規範難,上車容易補票難、關停更難的安全監管困難局面。一味講政績,追求經濟指標,不考慮安全生產,對於安全監察人員查處非法、違法行為,從骨子裏反感,不但不支持,甚至出現權大於法的干預執法現象。二是利益紛爭所致。少數職能部門見到有利可圖,紛至踏來,無利可爭,理都不理,發生事故你牽頭處理,他還牢騷滿腹甚至口頭答應挺好,實際推都不動,“四不放過”難到位。一些隱患改了又改,有些企業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查處過,又恢復,電切不斷、水切不斷,相關部門不配合,利益鬥爭導致聯合執法機制形同虛設。三是技術規範和相關條文不健全。依法行政講究的是科學執法、規範執法。然而,當前在現場執法過程中,對某些行為施行行政方式無明文規定。如:建設項目“三同時”要求,高危行業有法規,一般企業如何進行“三同時”,不進行“三同時”如何處罰,如何前置指導關;各行各業的安全審批實施細則,均無明確的定義及標準,致使工作無法正常開展。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在於缺乏明確的技術規範,由此無端造成工作的被動四處碰壁。

4、綜合協調四面楚歌的尷尬。一是法律規定不具體。《安全生產法》第九條規定“國務院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照本法,對全國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照本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並沒有對綜合監管的內容作出明確的規定,抓得太多,管得太散,結果是出力不討好,部門有意見,領導有看法。二是職責範圍不明確。從機構定位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履行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職責中的“綜合”,主要對轄區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全面的謀劃、部署、組織與實施;對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指導、協調、檢查與監督。但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並沒有明確劃定綜合監管工作的職能範圍,一些部門對涉及安全生產的工作與責任總是想方設法往外推,雖有“誰主管、誰負責”原則,作為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最後總是成為此類工作及其責任的“兜底”者。三是“綜合監管”惹的禍。一些負有安全生產專項監管理職責的部門千方百計通過各種辦法和途徑,將一些不好管、危險程度高、發生事故概率大、監管責任大的職能交由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承擔,這很可能使“安全生產,人人有責”變為“安全生產,一家有責”,使安全生產監管部門逐步成為“危險”部門及“責任”部門,這對於整個本來就十分薄弱的安全生產監管系統的穩定與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長此以往也必將使安全生產工作難以為繼。

5、監察執法四馬係蹄的尷尬。地方保護、優化環境、低限處罰、重點企業不罰等等是影響安全生產執法的主要因素。在體制方面,一是受地方“制肘”。安監部門是地方政府部門,不是一條邊管理體制,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這是一個共性的問題。加之縣(區)一級政府分管安全生產工作逐級弱化,辦事無權威、幹事無地位,再受“位子”、“票子”影響,監察執法工作往往造成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二是部門沒有形成聯動機制。聯合執法的確在對下發動和增強行動效果方面有着一定的實效,但在具體執法中,還沒有完全形成聯動,各個部門雖坐在一張桌上,但卻打着各自的算盤。三是缺乏強制手段。對於拒不履行安全生產行政處罰決定的行為,安監部門缺乏查封、凍結、扣押、強制劃撥等行政強制手段,只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往往申請難受理,執行難到位,無限期的超越執法期限,最後不了了之,造成許多事故處理無法落實,喪失安全監察執法權威。

6、安監人員四腳朝天的尷尬。湖南婁底48名安監員集體辭職,出現集體撂挑子不幹的如此尷尬現象,我想與安監人員辛勤、辛苦、辛勞、辛酸以及工作缺少安全感有關外,筆者認為造成這種尷尬現狀的根本原因:一是監管任務與監管力量不對稱,導致無法履職。現有的安全監管隊伍人員、數量結構不合理不能適應執法任務的需要。目前,從國家到省、市、縣(區)安全監管機構人員編制是從上到下呈倒“金字塔”型,特別是鄉鎮級雖設有安監辦,但監管人員大部分屬兼職且沒有執法權,責權不統一,一線監管責任難以到位;職責不明、多頭管理、行政力量分散;裝備配套不足,執法經費、車輛不足,監管手段落後,缺乏相應的檢測儀器和設備。二是監管責任與權利不對稱,導致無法勝任。從目前的安全監管體制看,橫向上實行的是綜合監管與行業管理相結合,但條塊分割,職能交叉,職責界定不清,行業監管力度不夠。加之,安監繫統監督檢查的重點對象是高危行業,工作責任大、權力小、風險大,監察人員幾乎沒有節假日, 那有危險、有重大安全隱患就去那裏,工作不分晝夜,既辛苦又危險,且安監人員相應的福利待遇無體現。再者,面臨的問責風險不斷加大,前面要衝、後面還要隨時被執行戰場紀律,責任與權利嚴重不對等,導致工作出現無法完成、沒法幹現象。三是安全監管機制與經濟體制之間的矛盾,導致兩頭受氣。由於經濟轉型過程中,我國沒有及時將安全風險成本強制納入企業生產成本,有效利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調節安全與利益的關係,導致利益與安全間的關係失衡,當安全生產與企業的整體利益發生衝突時,企業更多地選擇追逐利潤,地方政府選擇追求利税,而安全基本是放在後面,下達的指令執行不了,企業不買帳,政府不支持,灰頭土臉兩頭受氣。

二、對策建議

1、安全意識強化必須以科學政績考核為前提。將領導幹部政績考核與安全掛鈎。通過考核,強化領導幹部安全生產意識。首先,要加強政府監管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的考核力度,促使領導幹部想安全、抓安全;其次,要強化政府主要領導的安全生產法制意識,促使其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第三,要建立完善的領導幹部離任安全生產工作審計制度,實行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把領導幹部提升使用與在任期間安全生產實績掛鈎,實行“一票否決”,才能真正轉變口頭上強調重視安全、經濟發展上不要安全這一現狀。

2、安全投入必須以改善安全條件為根本。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不是安監部門一家子的事,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特別是人員、裝備、技術、政策等等各方面的支撐。因此,結合當前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急需樹立安全投入必須以安全為本的思想。一是避免做表面文章。在人員配備上為了迎接考核達到有人員、有資金的目的,人員掛名兼職、專項資金年初列個帳户,實則空頭支票一張。人員表面化,工作表面化,沒有從解決本部門、本地區安全監管工作為出發點,配備相應的人員、裝備。二是避免搞形式主義。相關部門沒有把安全監管工作前置,把資金或者督促相關企業做好事前的安全投入加大監管,而是熱衷於搞花架子,在事後救援上大搞文章,領導來了作為看點,彙報裏面作為熱點,試想增加一台消防車,跟搞一個培訓中心效果如何?三是避免搞文字遊戲,玩行政干預。安全投入是以改善安全條件為根本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安全監管過程中對一些企業安全投入不到位,進行的一些行政處罰是對企業投入不足導致出現生產安全事故的懲罰和告誡,警醒企業加大投入,改善安全環境,但相關部門不是引導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切實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卻在處罰上偷換概念,玩文字遊戲,把安全生產處罰款變為主管部門應急裝備捐款,嚴重損傷了安全監管的權威性,最終只能助長企業違法之風。

3、安全執法必須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權威,嚴格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不得以權代法、以權壓法、以權亂法、以權廢法。安全監管,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是關鍵。法律制定得再好,如果不執行,就會成為一紙空文。一是要嚴格履行法律賦予安監的職責。對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切實依法予以維護,不使守法人吃虧;對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敢抓、敢管,不使違法人得利。嚴格依照法律法規搞好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確保各項法律制度的貫徹實施。二是爭取領導和相關部門支持。建立健全規範性的監督制度,監察執法部門要爭取地方主要領導支持的同時,加強和上級業務部門溝通,減少同級政府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保證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和強制性,保證執法的公正、嚴明。三是加大法規宣傳培訓力度。安全執法以法律法規為準繩,首要的是執法人懂法,被執法人知道違反了哪條法律,等違法再處罰、再知法不是安全生產執法的宗旨,因此,在做好執法的同時要做好普法工作,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宣傳載體,積極向領導、向企業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讓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深入人心,強化法律、法規意識,避免出現權大於法、權代替法的違法現象。

4、綜合協調必須以政府明確控權為依據。嚴格的中央政策對遏制多發的安全生產事故效果甚微,法律效力及政府整治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決心和力度的層層衰減,表明當前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是一個鬆散的系統。因此,必須對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準確地進行定位。一方面,從法律上進一步明確安全生產監管綜合監管具體內容。制定一些配套的、操作性、可行性強的實施細則,細化與專業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加強溝通協調合作,增強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各部門安全生產主動監管意願,有效避免安全難題面前“安委會綜合協調”等同於政府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明確綜合監管各部門責任,並以法律條文形式出台,誰該做什麼、誰不該做什麼,主管部門幹什麼、監察部門幹什麼,明確之後,誰的責任田,誰去負責,避免出現安全協調什麼都管,什麼都管不好,相關部門坐看笑話、閒着沒事等不正常現象。

5、安監人員必須以履行職責為己任。破除安全監管中諸多尷尬,在新的法律、法規未能出台之前,首要的是地方政府要理順綜合監管和部門監管的關係,進一步明確綜合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方式、手段,提高綜合監管部門的地位和權威,賦予綜合監管部門對其它監管部門的督查權、問責權、追究權,避免“踢皮球”現象;其次,要建立監管人員考評與獎勵制度,提升監管人員福利待遇。出台地方財政保障制度與法規,確保監管機構正常監管和執法費用,省、市也應出台執法監管人員交通、通訊、辦案補貼,減輕安全監管人員負擔,提高其工作積極性,消除其後顧之憂。第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在解決了安監人員責、權、利不對等現實問題後,相關部門要在法律、法規和政策上為安全監管人員排除後顧之憂,全力提升安全監管人員福利待遇的同時,加大監察人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業務培訓和學習力度,在系統內樹立投身安監、無怨無悔,營造一種人人敬業、人人主動、人人想幹事、能幹事的良好氛圍,真正建立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為經濟發展和羣眾利益安全奮鬥終身的安監隊伍。

5000字調研報告 篇16

一、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的現狀

一是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及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規模進一步擴大。全省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生產面積已達4380萬畝。其中,綠色(有機)食品種植面積2380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20xx萬畝。全省已建立42個地(市)、縣(含8個農墾分局)286個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全省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已達到238個。全省各類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已達到200多個,其中,國家級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就達到81個(國家級35個、省級46個)。通過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試驗示範的帶動作用,全省已累計推行標準化種植面積7000多萬畝,農業標準覆蓋率已達到70%以上,其中,四大作物(大豆、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蔬菜等農業標準覆蓋率已達到75%以上;農墾系統農業標準化覆蓋率已達到100%。綠色畜禽飼養量1286萬頭(只)。綠色產業生產總量1581萬噸,產值498萬元。二是綠色農產品認證領域進一步拓寬。目前,我省有效使用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標誌的農產品已達787個,生產總量1110萬噸;無公害農產品238個,生產總量802萬噸。同時,認證領域已擴大到糧油、飲料、乳製品、豆製品、糖酒、畜禽、蔬菜、經濟作物、山野菜、食用菌、林特產品、生產資料等領域。三是綠色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我省制定實施綠色食品技術標準49項,綠色食品開發從投入品標準、生產技術操作標準到產品加工標準,堅持全程標準化,有效地提高了全省綠色食品標準化水平。四是綠色食品產業化體系初步形成。全省綠色食品龍頭企業305户,其中國家級和省級75户,全省綠色食品龍頭企業銷售收入173億元,佔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的24.4%,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初步形成了貿工農、產供銷相連接的綠色玉米、大豆、大米、乳品、肉類、山產品、飲品和特色產品等8大產業體系。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綠色食品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清醒地看到還存在不平衡和諸多不足之處。一是綠色食品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不夠。大部分的綠色食品的種養殖生產以家庭、個人為單元,規模、資金、產量上不去,各自為政,缺乏競爭力。龍頭企業自身不夠強大,引導和帶動作用不突出;二是品牌意識偏差、狹隘。產品生產者都想出自己的名、創自己的牌子,造成一個地域同個品種多個牌子,缺乏影響力和規模效益;三是產品生產者過分依賴天然優勢,科學種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夠。只顧眼前利益,單一追求產量,盲目濫用投入品,缺乏綠色、保持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誠信、自律意識;四是多數綠色食品科技含量低,生產標準不統一,操作技術不規範。原字號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統裝粗貨多、精包裝細貨少;五是缺乏系統的、分層次的檢驗、檢測系統。檢驗、檢測機構基本上集中在大中城市,縣級以下基本上沒有,適時的現場鑑別性檢驗、檢測根本沒有,批量檢驗、檢測的覆蓋率極低。全方位的安全和質量監測更是無從談起。沒有科學數據支持;六是綠色食品市場混亂。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時有發生,市場監管的力度和規範性,有待於加強和提高。魚龍混雜、冒名頂替、優質不優價,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綠色食品生產者的積極性。省內對外埠產品的准入滯後,缺少了公平競爭的前提。

三、進一步發展壯大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的意見

根據我局“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的職能,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提出如下意見:

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精神,緊緊圍繞省委提出的“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的奮鬥目標,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按照“突出重點,標本兼治”的工作方針,深入開展食品放心工程和專項整治,組織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強化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做大作強綠色食品龍頭企業,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步伐,不斷探索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從而進一步促進全省綠色食品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具體措施

(一)加大對綠色農產品種植養殖環節的整治

1、加強產地生態環境建設

進一步加強食品產地環境監測和污染源監測,開展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污染防治工作。

2、狠抓綠色農產品污染源頭治理

(1)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標準體系。根據國家有關標準、行業標準和參照國際農產品標準及技術要求,制定全省主要農作物和畜禽等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技術規程,統一生產標準和技術措施。同時制定出枱安全農產品的農業種植、畜禽飼養等生產基地管理辦法,建立統一的農業生產管理檔案,以利於農產品質量跟蹤追溯制度的實施。加強對農業投入品、食品和飼料添加劑、綠色食品加工原料採購的監 管,以保證企業按標準和要求組織生產、依法規範企業使用安全食品質量認證標誌;

(2)嚴格生產標準和操作規程。按照國家及有關部門公佈的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特別是嚴把肥料、農藥、飼料、添加劑等使用關,在生產過程中,全面推行生產記錄檔案化管理,並嚴格監管措施,從而使農業生產者從傳統的無約束、隨機生產轉向標準化操作、規範化生產,以保證生產中全程質量控制;

(3)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督體系。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省綠色食品管理條例》的規定,組織和協調有關部門聯合檢查監督,把禁用、限用農業投入品監督管理、質量認證標誌的監督管理和生產基地環境保護作為重點,加大執法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嚴肅查處,依法維護全省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規範市場經濟行為;

(4)強化質量檢驗、檢測工作力度。加強農業生產投入品的登記、生產許可使用管理工作。加快高毒、高殘留農業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進程。支持無公害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機構建設,配備現代化的檢驗手段,提高檢測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起內容與承擔任務相適應,建設佈局與無公害食品區域佈局相結合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完善省、市、縣三級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基本形成以省級檢測為主,區域性檢測為輔,以重點市縣為基礎,各級檢測系統的配置水平達到國家農產品檢測指標的基本要求;

(5)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試點;

(6)深入開展農藥、獸藥、畜產品、水產品專項整治工作;

(7)嚴厲打擊製售假劣種子、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的行為。

3、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

繼續實施對蔬菜農藥殘留、畜產品“瘦肉精”等污染和水產品氯黴素污染的監測工作。

4、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

以蔬菜等農產品為重點,探索“ic卡管理”、“聯户聯保”等多種形式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辦法。

(二)加大對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整治

1、突出抓好重點品種、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的整治

嚴厲查處糧、肉、蔬菜、奶製品、豆製品、水產品、酒、飲料、兒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綠色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違法行為;認真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運用政府監管、市場引導、企業自律三管齊下的辦法,遏制無證生產行為;取締無證生產的小作坊,對有製假劣跡和質量不穩定的企業進行重點監管和整治,從嚴審查企業生產條件,督促企業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

2、完善規章制度,強化日常監管

全面開展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建檔工作,逐一建立企業動態監管檔案,完善工作制度和運行規則,對食品生產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對高危、中危、低風險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分別實行、b、c分類分級監管。落實食品質量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實施定責、定人、定區域、定企業的監管模式,對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全面實行巡查、回訪、年審、定期檢驗、監督抽查、強制檢驗等措施,確保對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日常監管到位;進一步完善預警制度、快速反應機制、獎勵舉報制度、行政轄區打假責任制、製假“黑名單”等五項執法打假制度;建立假劣綠色食品召回制度;建立綠色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和人員資質審核、註冊管理制度。

3、展食品衞生許可證專項整治

規範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衞生許可證發放和監督,清理無證和不符合衞生許可條件的生產企業,嚴格按照相應的綠色食品生產企業規範和食品衞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要求進行審核和監督,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嚴格依法予以查處。

(三)加大對綠色食品流通環節的整治

1、開展綠色食品質量安全和綠色食品包裝標識專項執法檢查

重點對飲料、酒、奶製品、兒童食品、保健食品、豆製品、醃熏製品、調味品、罐頭、食用油等綠色食品加大質量監測力度,逐步建立並強化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加強不合格綠色食品的退市監管,依法責令企業停止銷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關的處置措施。同時查處一批影響惡劣的食品假標識、假包裝、假商標案件。

2、健全食品流通服務體系,加強企業自檢體系建設

向社會推薦優秀企業和優質綠色產品;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冷鏈配送和電子商務,加快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步伐;加快推進企業自檢體系建設,積極督促大型畜禽屠宰加工和農產品經銷企業建立嚴格的進貨檢驗制度,配備必要的有害物殘留檢測設備,進一步完善委託檢驗制度,形成有害物超標食品市場退出機制。

(四)扶持壯大龍頭綠色食品企業

通過“抓龍頭、抓源頭、抓典型”,大力扶持龍頭綠色食品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從而實現綠色產業的壯大。抓龍頭就是要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機遇,通過推薦誠信放心食品企業,推廣企業生產經營示範文本,推進食品全鏈條良好生產規範(mp、hccp)和建設綠色、特色食品工業基地等措施,提高我省綠色龍頭企業的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發展壯大食品支柱產業。抓源頭就是要抓住國家加大糧食主產區扶持力度的大好機遇,通過綠色龍頭企業的食品安全良性帶動,引導綠色龍頭企業與農户建立多樣化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公司+基地+農户”組織模式,走農業產業化道路;發揮我省生態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優質糧食和無公害農業,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和無公害農畜產品標準化種植養殖示範區建設,走農業綠色化道路。從而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我省作為全國最大優質商品糧基地和綠色農業基地的地位。抓典型就是選擇東寧黑木耳等我省典型優勢綠色食品產業,按照突出食品安全,打造健康產業的原則,整合優勢食品產業的品牌和企業,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產業服務體系、技術支撐體系、誠實信用體系等4大體系,推進優勢食品產業規模化、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和工廠化,並通過東寧黑木耳等典型優勢產業的規範與提高,不斷探索以食品安全為品牌推進我省優勢食品產業做大做強的有效途徑。

(五)加快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建設步伐

1、全綠色食品標準體系

(1)落實《全國食品標準20xx一20xx年發展計劃》和《全國農業標準20xx一20xx年發展計劃》;

(2)加強“三綠工程”和農產品流通領域標準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審查制定酒類商品批發和零售經營管理規範以及屠宰加工行業等標準。

2、驗、檢測體系建設

(1)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完善檢驗、檢測手段,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和技術水平;

(2)扶持、整合、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食品(農副產品)質檢中心,加強市(地)、縣的食品(農產品)質檢機構建設;

(3)加快省部級質檢中心計量認證和實驗室認可工作。

3、對綠色食品工業發展的宏觀指導

大力調整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結構,切實提高食品工業發展水平,推動綠色食品工業健康有序發展。

4、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

(1)全省各市地縣都要在本行政區域內選擇一批基礎較好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食品生產經營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各市(地)、縣要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制定試點實施方案、開展食品安全信用知識培訓、開展調查研究、建立食品企業內部經營檔案、建立企業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2)逐步推廣食品企業生產經營檔案和食品安全監管信用檔案,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基礎標準和信用徵集、評價、披露、獎懲制度,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意識和信用意識,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和試點企業的示範帶頭作用。

5、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

(1)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監測系統和信息通報網絡,選擇幾種高風險食品開展食品安全狀況調查;

(2)按照《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發佈暫行管理辦法》規範各部門信息發佈程序,推進奶製品和蔬菜的信息發佈試點工作。

5000字調研報告 篇17

為加快推進全市城鄉一體化科學發展,根據中共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和《市政協20xx年協商工作計劃》,市政協從4月份開始,對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調研組由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帶隊,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牽頭協調,經濟科技委員會、研究室等有關人員參加,聯合區縣政協,組織有關界別政協委員,深入區縣、深入農村、深入社區,召開座談會,聽取情況通報,徵求羣眾意見。5月上旬,市政協召開推進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專題協商座談會,與市發改委、經信委、住建局、農業局等相關部門就以工促農、以城帶鄉、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等涉及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問題進行了對口協商。在全面瞭解情況、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多次討論修改,形成了《關於推進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調研報告》。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鄉統籌發展工作,作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重大舉措,先後制定了《關於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意見》、《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意見》、《關於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的九條意見》、《關於扶持“雙500強”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關於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等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市統籌城鄉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規劃體系基本形成。按照“全域淄博”、“城鄉一體”的要求,堅持“城鄉規劃一張圖”,努力構建多規銜接、城鄉統籌的規劃體系,充分發揮了規劃的引控作用。一是宏觀規劃框架基本形成。先後完成了淄博市“”規劃、淄博市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淄博市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xx-20xx年)等一批綜合性規劃,啟動新一輪《淄博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編制,研究制定了《淄博市優化功能區劃和產業佈局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各區域主體功能定位,積極引導產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人口向城鎮和社區集中,優化了空間佈局。二是“四個層級”城鎮規劃建設體系不斷完善。編制完成了《淄博市城鎮化發展規劃(20xx-20xx年)》,確定了“四個層級”的城鎮規劃建設體系,形成了1箇中心城區、7個次中心城區、30箇中心鎮、300箇中心村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文昌湖區規劃建設紮實推進。20xx年,全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305.49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65.3%。三是示範鎮規劃編制工作順利推進。按照園區社區同步規劃、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要求,加快推進省、市級示範鎮的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目前,省、市17個示範鎮總體規劃編制完成,14個示範鎮控規編制完成。

(二)示範鎮發展步伐加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示範鎮建設,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示範鎮規劃建設順利推進,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一是財政收入實現快速增長。1-6月份,17個省、市級示範鎮財政收入136090萬元,同比增長22.7%。其中11個省級示範鎮實現公共財政收入98539萬元,同比增長19.4%;6個市級示範鎮實現公共財政收入37551萬元,同比增長32.1%。二是農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6月份,17個省、市級示範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966.1元,同比增長14.6%。其中11個省級示範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793.6元,同比增長15.8%;6個市級示範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457.3元,同比增長11.9%,均高於我市農民純收入增長水平。三是税收收入實現穩步增長。1-6月份,17個省、市級示範鎮共完成税收287841萬元,同比增長3.4%。其中11個省級示範鎮完成税收198249萬元,6個市級示範鎮完成税收89592萬元。四是項目建設進度加快。1-6月份,17個省、市級示範鎮共開工351個項目、完成投資1246413萬元。其中,基礎設施項目92個,完成投資46742.5萬元;公共服務項目39個,完成投資58229萬元;產業項目159個,完成投資1003946萬元,農村住房項目36個,完成投資40398萬元;其他項目25個,完成投資97098萬元。

(三)城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以示範鎮建設為工作重點,突出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一是城鄉交通路網不斷完善。組織實施了村村通工程、中心城區大外環工程,開通了大十字公交路線,基本形成了順暢便捷的城鄉交通路網。截至20xx年底,全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達9719公里。二是農村各項公用事業明顯改善。通過實施“同源同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7.6%,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60%。紮實推進城鄉供氣管網建設,目前我市天然氣管網已經輻射到“五區三縣”,全市天然氣管網總長度4007公里,管道燃氣居民入户58萬户。進一步完善城鎮供熱採暖系統,城區近郊鎮及具備條件的村(居)已基本實現集中供熱。三是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成果顯著。實施了城市污水管網改造、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等重點工程,目前我市對城鎮生活污水實施集中處理的鎮有35個,佔全部建制鎮的59%,59個建制鎮全部納入城市垃圾一體化管理範圍。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穩步推進,湧現出臨淄區敬仲鎮、淄川區西河鎮等一批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

(四)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市工業經濟總量連續三年突破萬億元關口,工業自身積累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為以工促農、以工補農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一是轉調創步伐加快。20xx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113.9億元,同比增長7.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367.5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9.6%。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76.9億元,比上年增長11.7%,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9.9%。二是民營經濟穩步發展。截至20xx年底,全市民營經濟主體達18.75萬户,同比增長9.16%,實繳税金86.86億元,同比增長15.20%,實現增加值佔全市GDP的63%,實現利税佔60%以上,出口總額佔60%以上。20xx年末,全市79個涉農鎮(辦)範圍內共有工業企業16012家,從業人員96.75萬人。三是縣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認真落實關於促進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兑現經濟管理權限、財税扶持、融資支撐、用地保障等各項扶持政策。以工業園區、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為載體,一批工業基礎較好的中心鎮成為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鎮,如桓台縣馬橋鎮工業園區聚集了10多家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成為我市工業園區與城鎮化協調發展的典型。四是市場主體發展較快。截至6月底,我市共有各類市場主體20.8萬户,比上年增長14.2%,註冊資本2074億元,增長21.2%。其中各類企業5.06萬户,增長14.79%,註冊資本1959.8億元,增長20%;私營企業4.4萬户,增長13.87%,註冊資本1371億元,增長26.3%;個體工商户15.4萬户,比上年增長17.13%,註冊資本45.83億元,增長26.6%。

(五)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以來,各級財政逐步增加用於農村公共服務項目的支出,不斷推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一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實施農村中國小“兩熱一暖一改”工程,新建改建農村幼兒園171所,農村學前教育和中國小辦學條件得到較好改善。二是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20xx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38.6萬人,比上年增加2.5萬人。農民最低生活年保障標準由2300元提高至2500元,保障人數8.2萬人。完成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整合工作。在城鄉村居普及了有線電視、寬帶網絡、圖書室、文化活動室等服務設施。三是城鄉就業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全市88個鎮(街道)安裝全省統一的基層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實現市、區(縣)、鎮(街道)三級聯網。20xx年,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84萬人,新增農村轉移就業10.25萬人。

(六)農村各項改革不斷深化。按照中央、省的部署,積極推進農村各項改革,促進了農村經濟穩步發展。一是紮實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順利開展,截至6月底,已完成外業測繪的村(居)2727個,佔開展村(居)總數的97.1%;已完成農户確權簽字的村1898個,佔開展村(居)總數的67.6%。開展了農村產權交易和抵押融資平台建設試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達到52.62萬畝,佔總面積的20.8%。博山區南域城社區率先進行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全市首家農村股份合作社。二是繼續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基本藥物制度,目前,全市2848所村衞生室全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切實減輕了羣眾就醫負擔。在全省率先完成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整合工作,全市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初步建立。三是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有序發展。截至6月底,全市已註冊家庭農場254家,經營面積3.8萬畝,登記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2553家,出資總額62.2億元,入社成員15.1萬户,帶動農户25萬户,全市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74家,帶動農户47萬户、基地178萬畝。

(七)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持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穩步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按照農業發展總體佈局,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突出抓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2處、糧棉油高產示範區34處,國家級蔬菜標準園10處,國家級、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5個。二是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在全市實施“科技興農十大工程”,有效推廣農產品加工、儲存保鮮、秸稈轉化利用等先進實用技術。20xx年,開展各類科研項目36項,舉辦培訓班45個,培育農業科技示範户5500個,建成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20個。三是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開展了十萬農户脱貧奔康工程和太河水庫水源地生態保護治理措施,取得明顯成效。不斷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先後實施了南水北調地方配套工程、新城水庫擴容等重點水利工程。組織實施了森林圍城、荒山綠化、中心村鎮綠化美化等生態綠化工程,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推進過程中仍然面臨着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產業支撐能力不強。20xx年,我市三次產業的比例為3.6:57.1:39.3,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二產業比重較大,服務業佔比較低,比全省、全國分別低1.9%、6.8%。20xx年我市城鎮化率為65.3%,服務業發展與城鎮化水平不協調。工業內部結構不合理,重化工業比重較高,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產品比重較低,資源、能源消耗較高,污染排放量大,經濟轉型發展的任務十分艱鉅。以工補農、以工促農還要持續推動,工農互惠、共同發展還要深化。縣域經濟發展的活力不夠,產業集羣優勢不明顯,產業聚集度低。小城鎮建設的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產業園區規劃建設發展滯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數量還不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二是城鎮承載能力不足。總體來看,我市20xx年城市建成區面積為305.49平方公里,在全省位列第4。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99.5平方公里,在全省位列第6。從城市建成區看,我市城市建設從規劃水平、規模質量、輻射帶動能力等方面與先進城市還有較大差距。我市7個次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最大的為43平方公里,面積最小的為15.88平方公里,現有次中心城區規模偏小,發展不夠平衡。30箇中心鎮規劃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基礎設施有待完善,服務體系有待健全,承載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是農民工進城落户的需求動力不足。由於長期受城鄉二元體制的制約,進城農民在土地、户籍、收入、教育、就業、醫療等方面還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和社會保障,使進城農民淪為城市的打工者和臨時人員。住房難、上學難等因素制約農民進城,根據市公安局調查分析,我市進城務工農民工總數23.5萬人,有意願落户城鎮的農民工為11.3萬人,佔農民工總數的48%。就業不穩定,收入不穩定,進不來、住不下、留不住,生活成本高等因素致使農民進城的動力不足,許多羣眾更願意“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

四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不均衡。與城市相比,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農村教育、衞生、科技、文化、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健全。農村生態環境依然薄弱,農村社會治理和服務水平與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實現均衡化發展依然任重道遠。目前,我市農村的資源、資金、人才明顯存在向城市轉移趨勢,農村人才匱乏,財政、信貸資金對農村投入仍然不足。由於受農業園區規劃、土地流轉等因素制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育不完善,城市的資金、人才、技術、信息難以有效地流向城鎮和農村,市場對城鄉生產要素配置有待優化,農業生產規模小,成本高,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三、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科學發展的意見建議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推進全市城鄉一體化科學發展,要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服務職能作用,全面深化改革,不斷釋放改革的動力和活力,增強產業支撐能力,增強城鎮承載能力,增強農民參與城鄉一體化的內在動力,增強政府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

(一)增強產業支撐能力,夯實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經濟基礎。通過產業發展來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產城融合發展、互動發展。一是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和着力點。根據區縣域經濟發展特點,明確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積極培育壯大骨幹龍頭企業,增強產業帶動能力,提升縣域經濟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把區縣經濟產業園區做大做強,增強拉動能力和支撐能力。加快發展鎮域經濟,深入研究各鎮村的地域特點、資源優勢,實行分類指導,培育各具特色的產業重鎮、商貿強鎮、旅遊名鎮,着力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格局,逐步實現以工促農、以工補農和城鄉互動發展。二是着力優化產業發展佈局。重點依託現有12個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和其他20個工業園區,加大政策激勵和扶持力度,提高產業集中度,打造一批綜合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羣。30箇中心鎮要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調整優化現有的產業園區,在有條件的地方,規劃建設一批新的產業園區。完善園區規劃,提升發展水平,嚴格准入門檻,提高入園項目質量。充分發揮各類園區資源和產業優勢,引導生產要素有序向產業園區集中,實現優勢產業的集聚發展。三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用足用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財税金融政策。優良的發展環境是民營經濟成長的土壤,要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規範各類涉企收費項目,放寬市場準入條件,規範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項目,改進和完善中介服務,形成重商、安商、扶商的良好環境。積極創造條件,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鼓勵我市民營企業到創業板、三板市場、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上市,推動民營經濟科學發展。四是加快工業轉型發展步伐。着力做好“加減乘”促轉調三篇文章,促進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發展。推進我市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協調推動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實現有序轉移,着力淘汰一批落後產能。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組織實施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合作,整合提升產業鏈條的質量效益,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促進我市優勢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五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服務業,有利於增強城市服務功能,更好地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加快發展現代物流、設計研發、信息諮詢、電子商務、售後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金融、保險、房地產、會展、養老等具有發展優勢的服務業,積極發展文化、體育健身、旅遊、教育培訓、社區服務、物業管理等具有增長潛力的服務業。突出抓好競爭力較強的大型服務企業發展,促進服務業的集團化、網絡化、品牌化經營。

(二)增強城鎮帶動能力,加快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意見》,加大對城鎮化基礎設施投入,構建我市新型城鎮體系,不斷增強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一是加快中心城區與次中心城區建設。中心城區要立足半島城市羣和濟南都市圈的規劃發展,立足於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加快淄博新區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增強示範引領、輻射帶動能力。要加快中心城區南部城區轉型升級,高標準規劃建設產業園區,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提升中心城區南部城區現代化發展水平。各次中心城區要按照中等城市建設標準,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立足自身發展優勢和城市特色,加快推進城市建設,擴大城市規模,完善基礎設施和城鎮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增強人口與產業集聚能力。二是科學規劃建設城鎮配套設施。要進一步完善城鎮發展規劃,結合城鎮發展實際,優化佈局學校、醫院、養老、公共綠地和商業設施,做到公共服務配套完善,功能齊全,增強城鎮承載能力。新建住宅小區,要配套建設幼兒園、社區醫院、公共活動場地等便民服務設施,提高社區公共服務水平。三是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充分考慮現代城鎮體系的構建特點,統一規劃建設城鄉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環保等基礎設施,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城鄉一體化建設,逐步將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心由城市向城鎮、中心村延伸。按照“三網合一”的原則,以建設智慧型城市為目標,加快新型城鎮化信息網絡建設,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四是堅持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鄉一體化全過程。城鄉一體化發展要統籌協調好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關係,做到開發與保護並重,尊重自然環境、歷史底藴、文化背景、產業特色,注重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加大城鎮綠量,提高綠化美化水平,實施生態水系和清水潤城等工程。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着重抓好環境髒亂差治理,實施綠化、美化、淨化、亮化、硬化五化工程,開展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美麗鄉鎮”、宜居村莊、生態文明鄉村創建活動。加大治理大氣、污水、固體廢棄物等污染問題的力度,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構建城鄉一體的生態文明體系。五是破除城鄉二元體制。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加快推進户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建立城鄉統一的户口登記制度,建立居住證制度,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逐步消除城鄉二元體制的障礙。

(三)深化農村各項改革,進一步激發城鄉一體化發展活力。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加快推進農村各項改革,不斷釋放改革的活力和動力。一是深化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按照我市推進土地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穩步推進“五權改革”(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處置權、收益權)、搭建“兩個平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交易和抵押融資平台),建議加大承包土地、宅基地、林地、水面等確權登記工作力度,抓好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和抵押融資平台建設,創新土地流轉服務機制,促進以承包土地為重點的農村產權要素公開交易和有序流動。二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產業體系。根據城鎮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在總結現有農業產業化園區的基礎上,有條件的區縣規劃建設一批新型現代化農業園區,以園招商,引進工商資本,促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經營。制定完善扶持獎勵政策,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户、專業合作社,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三是加強對新型農民的就業和技能培訓。整合我市職業教育資源,開設涉農培訓專業和課程,採取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農民的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消除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的體制性障礙,着力解決許多事沒人做、許多人沒事做的問題,推動城鄉充分就業。四是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繼續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建立健全提升農村教學質量的政策措施,實行校長、優秀教師城鄉交流制度,引導優質教育人才到農村任教。健全完善鎮、村文化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鎮村文化中心、文化大院,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推動城市文化服務向農村延伸。繼續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不斷鞏固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綜合改革成果,深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衞生服務網絡;加大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建設,增強基層特別是中心鎮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創新服務方式和內容,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優質高效醫療服務,不斷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五是穩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當前正在開展的“兩區三村”改造建設結合起來,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在總結桓台馬橋鎮新型社區、臨淄齊魯化工區辛店新型社區建設經驗基礎上,加快舊村改造步伐,同步實施城鎮道路、供排水、照明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區配套服務,提高社區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打造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鎮社區。六是加強城鎮化人才隊伍建設。城鎮人才隊伍建設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薄弱環節,要組織實施好城鎮各類人才培養計劃,大力培育農業科技人才、專業人才、經營人才和城鎮管理人才,着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制定鼓勵政策和激勵機制,鼓勵大學生到基層鍛鍊和創業,實行機關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到示範鎮任職、掛職和交流鍛鍊。讓懂建設、善管理、勇於創新的各類人才得到施展才智的舞台,對在城鎮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給予表彰獎勵,為加快城鎮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增強政府的服務保障能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目標明確,任務艱鉅,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創新工作機制,為城鄉一體化建設提供優質服務和政策保障。一是發揮市場對城鄉要素資源優化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要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要着力打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環境,讓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健全完善我市城鄉一體的市場體系,在產業支撐、城鎮化建設、農業新型經營體系等都要由市場對勞動力、土地資源、環境、資金、人才等優化配置,提高城鄉要素資源的配置效率。二是發揮好規劃的引領作用。加強頂層設計,打破傳統城鄉二元結構的束縛,將城鄉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統一納入政府的決策之中。按照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目標要求,在高標準制定各項發展規劃的同時,把城鄉佈局規劃、城鎮建設規劃、城鄉土地利用規劃、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等有效銜接起來,完善規劃批准程序,保持規劃法律效力,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作用,加強規劃監督,確保“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三是建立配套完善的扶持政策。要充分用足用活中央、省有關土地、金融、税收、環境治理等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各項激勵政策,用足用好國家和省市關於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結合我市統籌城鄉發展的實際情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重點在融資借貸、建設用地、項目融資等方面制定扶持促進示範鎮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的推進機制,進一步完善市領導掛包示範鎮制度,切實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協調服務和指導幫助。四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充滿活力、適應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的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積極探索實現政府職能的有效方式,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推進政務公開,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清理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逐步建立服務優良、效率優先、科學決策的服務型政府。加強社會治理創新,發展和培育社會中介組織,更好地發揮社會中介組織服務功能。五是轉變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風。明確工作責任,推進市委市政府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相關政策文件的落實。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歷史進程,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城鎮化建設發展規律,尊重城鄉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的意願,統籌規劃,積極引導,協調推進,科學發展,繼續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不斷推進城鄉一體化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