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調研報告4篇大綱

本文目錄勞務調研報告勞務輸出調研報告天津、青島、大連市實施建築勞務分包制度情況的調研報告縣勞務輸出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着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勞動力跨國流動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我省出國勞務的公民越來越多,不僅促進了省域經濟發展,擴大了對外信息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省的就業壓力,提高了勞務輸出人員家庭的生活水平。與此同時,由於勞務中介具有很大的利潤空間,一些非法中介機構也應運而生,更有一些不法分子藉機採取各種非法手段實施詐騙活動,謀取暴利,侵犯勞務人員合法權益,引發了一些社會不安定因素,嚴重擾亂了我省的社會經濟秩序。

勞務調研報告4篇大綱

一、我省當前出國勞務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出國勞務工作基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對外勞務合作管理體制和外派勞務援助機制,有關部門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外派勞務人員的維權力度,但全省勞務輸出市場仍然魚龍混雜,還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一些合法外派勞務公司違規經營,有的合法中介機構超範圍招勞務人員,導致一些出國勞務人員根本哪家中介是合法的;有的合法勞務中介公司不按合同規定與勞務人員簽訂合同,保證金收取不規範,有的甚至挪作它用;有的合法勞務中介公司為無經營權的勞務中介公司和個人出據虛假外派勞務項目説明,騙取證照。近年來,我省出現多起勞務詐騙案件,使我省出國勞務人員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精神損失。XX年至今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派往羅馬尼亞勞務人員被騙,致使我省百餘人多次到我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上訪。此事件發生後,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及時派出專案組進行處理,為我省赴羅馬尼亞勞務人員挽回了部分經濟損失。今年以來我省先後出現,羅馬尼亞、俄羅斯、烏克蘭、立陶宛、多巴哥、蒙古國、新加坡等勞務人員被騙案件。XX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以商務簽證將我省境內的勞務人員騙到阿聯酋,此次事件已經引起我國駐阿聯酋大使館的高度重視,將此事件通報到外交部及相關管理部門,及時的為出國勞務人員挽回了經濟損失。XX年延吉市就發生多起非法中介公司辦理出入境中介活動,有的被非法勞務中介公司派往出國後因勞資問題引發糾紛,甚至因無工可作被遣返回國,有的在被非法勞務公司收取費用後長期出不了國,也不被退還收取的中介費,成為引發社會不安定的因素。

(二)非法勞務中介活動嚴重,有的甚至以出國勞務中介為名詐騙錢財。目前,不少勞務中介公司和個人利用人們急於外出賺錢心理和法律意識不強、對出國勞務知識不瞭解的弱點,非法從事出國勞務中介活動,有的收取大量保證金後長期找不到出國勞務項目,有的以旅遊等名義將勞務人員送出國後勞務人員卻無勞可務,有的甚至以辦理出國勞務中介詐騙錢財。XX年長春市人姜南以吉林省外事服務中心國際部為名到我省的舒蘭、梅河口、四平等地以辦理赴韓國、日本勞務為名騙取金額達800餘萬元人民幣。此人現已歸案,但大量資金被其揮霍,給人民羣眾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精神損失。XX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從全省各地招收赴韓國建築研修生,並收取勞務人員1萬至7萬不等的抵押金,共計收取抵押金達1000多萬元,至今沒有派出一人,使勞務人員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精神損失,涉嫌非法融資,該公司的招聘範圍涉及到11個市縣區,涉案主辦人已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XX年---XX年長春市人肖雨欣以長春市宇光境外就業服務有限公司,大量招赴加拿大勞務人員,並收取保證金每人5萬---9萬不等,至今沒有派出一人,並拒不歸還勞務人員所交保證金,導致勞務人員到處上訪,使勞務人員蒙受巨大的經濟、精神損失。此人現已被長春市公安局立案調查,此次事件涉案金額約620萬。

(三)為達到出國目的,少數勞務人員採用冒名頂替、假結婚等手段騙取護照。由於一些國家(地區)對某些勞務項目有民族、年齡、身份等限制,一心想出國打工的勞務人員便採用冒用他人户口薄、身份證,在社會上辦理假文憑、假邀請書等形式試圖騙取護照矇混出境。更有甚者還以假結婚的方式達到出國的目的,大多為我方女子通過中介人找到某國男子,若女方能通過婚嫁的方式達到出國的目的,就付給該國男子一定的酬金,可以説,為達到出國的目的,不擇手段。

(四)境外不法分子非法從事中介活動騙取錢財。在盲目的出國熱潮中,境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我省少數羣眾急於出國的心理,大肆進行詐騙活動。這些境外不法分子到中國以辦理勞務輸出、私人探親手續為名,騙取中國公民的錢財後迅速潛逃回國,不僅給我省羣眾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也給公安機關偵察破案帶來很大難度。XX年韓國人樸某到我省蛟河市,與蛟河市統戰部合作招聘赴韓勞務人員,並大量收取出國保證金,收取保證金後,攜款潛逃回韓國,杳無音訊。蛟河市委、市政府本着為百姓負責的態度,從市財政拿出1千多萬元人民幣,賠償給了老百姓。

(五)對越來越多的非法出國勞務中介活動查處打擊不力,目前,國家明確規定商務部對經批准的合法勞務公司進行管理,而沒有明確非法出國勞務活動的主管部門,更沒有管理依據和手段,導致查處打擊不力,致使從事非法出國勞務活動的單位和個人越來越多,問題越來越嚴重,公安機關在受理、立案偵辦此類案件時難度也非常大。此類犯罪往往是糾紛和犯罪糾纏在一起,欺詐行為和經濟糾紛交織在一起,立案標準難以把握,受理案件初期對罪與非罪很難做出準確判斷,抓人難、取證難、追贓難,而且此類案件發案滯後,隱案、積案較多。特別是非法途徑辦理勞務輸出的,當事人往往在發現上當受騙、追嘗未果的情況下才報案,由於時間跨度大,後果已經產生,損失已無法挽回。

二、 加強出國勞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做好出國勞務管理工作對實現我省經濟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儘管近年來我省勞務輸出工作出現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但我們認為這是發展勞務輸出這一新興產業的必然。有關部門只有規定勞務輸出的辦理程序,保證我省出國勞務工作的健康發展。

(一)積極拓寬合法勞務輸出渠道。在政府直接指導下,有關部門應廣開境外就業市場,開闢正常的境外就業渠道,滿足廣大人民羣眾的境外就業需求,鼓勵更多的羣眾走出國門,同時,出國勞務人員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也可以有效地遏制非法出國勞務中介活動,淨化出國勞務中介市場。

(二)多策並舉,大力整頓規範出國勞務市場,結合國家七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清理整頓外派勞務市場秩序專項行動的通知》,嚴格整頓合法資質公司的違法行為,打擊非法中介的非法活動,淨化出國勞務市場。

(三)成立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在我省成立一個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通過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加強出國勞務中介的監督,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應承擔以下職能;一是信息職能,包括政府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信息和出國勞務中介機構信息的傳播;二是宣傳職能,主要是向社會宣傳哪些中介機構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這實際上也是保護合法中介機構的利益,維護正常的中介秩序;三是監督職能,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自身對非法出國勞務中介活動的反應比政府一些部門敏感,可以及時向政府主管部門舉報並協助查處非法中介活動;四是服務職能,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為廣大出國勞務、自費留學、經商人員提供有償服務和各類諮詢服務,使出國人員不僅明白如何到合法中介機構辦理各種手續,而且能及時瞭解相關的勞務輸出信息,最終更有效地保護出國人員的合法權益。根據我省實際情況,可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或民間自發組織成立出國基地交流協會,協助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全省出國勞務中介活動的監督和管理,維護我省正常的出國勞務管理秩序。同時,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成立後,政府應加強監管工作,確定由政府主管,並制定相應的制約機制。對辦理勞務輸出業務的公司向勞務人員收取的抵押金(保證金)和手續費,實行資金託管制度,設立專門的資金賬户,委託銀行或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管理,控制此項資金的使用,掌握資金的流向。一旦發生勞資的糾紛,可以使用此筆款項作為賠償或其它必需的支出使用,防止勞務中介公司在其中設黑帳、假帳,維護勞務人員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的減少他們的損失。

(四)加大對出國勞務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商務、外事、工商、公安等部門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出國勞務政策、法律法規宣傳,使廣大羣眾瞭解出國勞務政策,增強法律意識,保護自身合法權益;要宣傳介紹國外勞務市場情況,引導勞務人員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出國勞務項目,避免盲目出國或上當受騙;同時要督促外派勞務公司重視對勞務人員的選派和培訓,避免出國後引發勞務糾紛。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積累的一些經驗,也是對我省境外就業中介、出國勞務中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僅供參考,如有不周之處請諒解。

勞務輸出調研報告勞務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引題:近年來,東寧縣勞務輸出已成為沿邊口岸最具有潛力、最富有活力的經濟增長點,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勞務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研究勞務輸出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總結經驗,分析問題和阻礙因素,按照市農委領導指示要求,東寧縣、鎮、村三級勞轉機構工作人員,採取走村入户走訪的形式,以填寫市農委下發的《農村勞動力情況調查問卷》為主要手段,調查範圍涵蓋6個鎮30個村,主要從學歷結構、就業意向、影響外出就業的原因等14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收集有關材料,同時徵求相關部門意見,形成此報告。緊緊圍繞如何加快東寧縣富餘勞動力轉移這一課題,在總結近年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供參考。

一、基本情況

東寧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境內氣候温和濕潤,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稱,區域土地面積為73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3.3萬畝,地理概貌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縣現轄6個鎮102個行政村,農業人口10.2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6.2萬人,農業可用勞動力2.7萬人,農村的基本情況是人多地少,農村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按國家在農村現行計生政策,預計今後10年,農村富餘勞動力逐年增長。截至目前已經轉移1.3萬人,現有農村富餘勞動力2.2萬人。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21.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52元,其中勞務收入1007元。

二、勞務輸出現狀

我縣勞務輸出工作正在實現着由無序流動就業向有序轉移就業、由體力型勞務轉移向體力和技能並重轉移、由政府組織向市場配置資源的轉變。富餘勞動力轉移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通過政府部門組織轉移;二是通過中介組織介紹轉移;三是通過親朋好友、家族介紹轉移;四是通過用人企業招聘;五是農民自己外出自主擇業。

1、轉移領域由埠內向境外延伸。我縣充分發揮口岸優勢,擴大對外投資與合作,擴張農村富餘勞力就業空間。目前在俄遠東地區烏蘇里斯克市、十月區等地有勞務點300多個,承包耕地4.5萬畝,長期僱工4000餘人。為擴大有組織輸出規模,縣政府在俄羅斯租賃土地1300公頃,興建農業技術合作基地,還在俄遠東地區創辦13家中小型農場,年輸出縣內外農民XX多人,勞務收入XX萬元。縣勞轉辦也分別與俄羅斯海參崴帝王酒店、華森木業鞋業公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鞋業在俄羅斯建立了八個對俄勞務輸出基地。

2、依託特色產業發展勞務經濟。發展袋栽木耳4.42億袋,耳農1.3萬户,年產量達1.65萬噸幹品,成為全國黑木耳生產銷售第一縣。全國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帶動6000多名農民專門從事黑木耳銷售、運輸及其它關聯產業。縣級黑木耳標準化示範區-大城子村今年有230户種植地栽木耳,發展1000萬袋,純收入1800萬元。

3、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勞動力轉移。在全縣2.2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中,國中文化程度以上有1.87萬人,佔總數的85%,他們對現代生產技術和各種新生事物具有較高的接受能力。為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5年來,我縣先後建立了農廣校、東寧駕校和農機校等11個市縣級培訓基地,可培訓專業有電腦應用、汽車駕駛、俄語翻譯、食用菌生產技術、汽車維修等專業。各培訓基地均有完善的教學設施,還擁有一批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年培訓能力可單培訓。根據用人單位需求進行基本技能培訓,形成了走出去訂勞務合同-有針對性地培訓-定向有序輸出的輸出模式;二是特色培訓。根據東寧縣地域、民俗、文化特色開展技能培訓和國際勞務輸出培訓等;三是儲備培訓。根據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在部分培訓基地中開展以就業為目的的勞務培訓,對即將成為富餘勞動力的人羣進行超前培訓。

三、存在的問題

近五年,我縣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輸出雖有長足的進步,但與海林、林口等勞務輸出先進縣還有一定的差距,勞務輸出總體也呈現出“四多四少”現象,即自發性務工多,長年性、穩定性務工人少;從事低收入體力型工程多,從事技術性高收入工程少;縣內、國外轉移多,縣外、國內轉移的少。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思想認識不到位。雖然縣委、縣政府對農村勞務輸出轉移工作高度重視,但長期以來,一些基層幹部還沒有完全把發展勞務經濟提高到促進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上來認識,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輸出是一項投資小、見效快的富民工程認識不夠,總認為勞務輸出對本地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大,只是補充家庭收入的零打碎敲。部分職能部門的幹部,也沒有真正將發展勞務經濟當作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來對待,缺乏認真、深入、高效的工作作風。還有一部分農民有着濃厚的守土為本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抱着“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的心態,不願出門務工,嚴重影響勞務輸出工作的開展。

2、農民外出打工缺乏自信心和規律性。目前農民外出就業仍然是以依託傳統血緣、地緣、人際關係網絡為主,在轉移方式上仍然存在着相當程度的無序性和盲目性。據調查,雖然有一定數量的富餘勞動力樂於外出打工,對外出打工持肯定態度,但由於自身素質低,文化程度低,除了種植和養殖技能又沒有其它專業技能,適應能力較差,在工種選擇和酬勞方面不好定位,導致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只能打消了外出打工的想法。大部分農民願意參加政府組織的陽光工程技能培訓,但是又希望政府全部承擔培訓費用,對於自己承擔大部分培訓費用不是很理解,又因為在短期之內看不到經濟效益,捨不得自己拿出錢來進行技能培訓,只能在非腦力行業找尋就業機會,一方面造成勞動力富餘,另一方面造成部分企業僱工難的現象。一些農民與外界接觸少,缺乏溝通,信息不靈,找不到掙錢門路,只能在親戚的帶領下和政府的有序組織下外出打工。大部分農村勞動力轉移仍以短期外出為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這些短期外出的勞動力絕大多數保留着對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每年除外出務工外,農忙季節都要回鄉從事農業生產,屬亦工亦農性轉移,季節性還體現在勞動力轉移存在一定間隔性和隨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

3、專項經費投入不足。一是缺乏工作經費。縣、鎮雖然成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辦事機構,卻沒有專項工作經費,機構運轉困難,束縛着工作開展。二是缺乏培訓經費。XX-近百萬元的陽光工程培訓資金分攤給全縣的富餘勞動力,人均僅有450元,特別是對一些技術含量要求較高的技能培訓,如汽車駕駛、機械修理、建築工、電焊工等培訓,人均450元便顯不足。單一、少量的資金投入,造成多數培訓基地的專業設置、師資條件、辦學設施等條件與勞動力轉移培訓不相適應,又無法開設日益發展的中俄企業

製造業、加工業等所急需的新技術、新專業的技能培訓,嚴重製約着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培訓。培訓不到位,導致大部分農民主要從事短期的勞動強度大且工資較低行業。

4、管理服務工作比較薄弱。面對不斷擴大的勞務輸出,一是勞務市場建設滯緩。大部分農村勞動力跨地區流動是自發的,而由政府職業部門和中介組織安排外出的很少。農民怕上當受騙,擔心一些中介組織是黑市不僅收了介紹費,工作又不太理想。官方辦的職介機構,也擔心企業等用人單位不能及時兑現工資,還有人身安全問題,顧慮很多。二是服務跟不上。由於用工信息不暢、未能做到進村入户等原因,致使部分富餘農村勞動力難以找到用工單位,只好眼睜睜地呆在家裏而有力無處使。三是監管跟不上。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機構和監察隊伍不健全,使得農民工合法權益時常受到侵害。

5、務工環境還存在諸多問題。國家雖然取消了許多針對農民工的不合理規定,城鄉二元結構對農民勞動力轉移的制約有所減弱,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些農民進城務工,已經獲得了較長期穩定的職業和住所,但卻享受不到與城市職工和當地居民平等的待遇,如醫療、工傷保險、子女上學等其它一些公共服務。一些用工企業和單位同農民工的勞動合同達1萬人。培訓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訂簽約率低,經常出現勞動崗位不穩定、工資不能及時兑現、發生工傷事故企業推卸責任等問題。城市大量需求技術型工人,以及城市生活成本較高、農民工工資低、相應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也導致迴流人員日益增多。據統計,我縣今年迴流人員近XX人。

四、對策、建議

今後一個時期,我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主要任務,是在擴大農民就業的同時,提高農民就業的層次。雖然,我們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還有相當數量的富餘勞動力沉積在農村,農民增收還面臨嚴峻的考驗,面對建設沿邊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解決全縣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緊迫而艱鉅的任務。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從多方面採取措施,把農村勞動力轉移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培養新型農民,推動富餘勞動力轉移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關係到我縣建設沿邊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的實施,建議各鎮村要提高認識、形成共識,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加強對農村勞務輸出開發工作的領導,調整充實縣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具體責任和工作人員,研究制定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方針、政策、工作目標及優惠政策,特別是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用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健康快速發展。同時,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先進典型經驗的宣傳力度,幫助農民拓寬思路,消除顧慮,使外出務工,增收致富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2、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重點是培訓,關鍵在轉移,經費是保障。增加財政對勞轉工作專項經費的投入,積極推行勞轉工作目標責任制,並將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工作作為相關部門經濟考核的重要內容,年度考核的內容之一,加強考核、定期檢查。採取各種有效形式,抓好試點,樹立榜樣,以點帶面,積極推動此項工作。為使縣、鎮二級勞轉辦事機構有一定的辦公經費,村級勞務聯絡員獲得適當的經濟補助,建議上級勞轉辦下撥項目管理資金,或允許我們在下撥的培訓費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項目管理費。

3、加強對農村勞務輸出人員的引導性培訓。緊緊圍繞“發展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這條主線,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使他們具備城鎮工作與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基本能力,減少損害他們合法權益事件的發生率,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與自我保護能力。善於用典型引路,一方面用他們創業成功經驗教育和影響其他農民走出去創業,一方面用典型疏通勞動力轉移的渠道。通過典型引路,教育引導農民破除小富即安、故土難離的傳統觀念和保守思想,樹立多渠道增收、多業發展、自主擇業、自主創業的新觀念。

4、以市場為導向,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將培訓導向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定向培訓、定單培訓,切實提高培訓的就業率,爭取在一定地區或一定行業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勞務品牌。加強與用工企業、部門或單位的勞務供需聯繫,根據用工訂單需求,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對不同行業、工種、崗位的要求,做好訂單培訓,對農村富餘勞動力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適應訂單崗位的要求。制定相應規定,激勵勞務輸出人員多參加培訓,多學技術,對取得相應合格證或資格證書的人員給予一定的學費減免和獎勵,並優先考慮安排就業;擴大減免特困家庭勞務輸出人員的培訓費用範圍,並適當給予參加培訓的路費和培訓中的生活補貼。同時抓好培訓基地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對社會組織、機構、企業及個人對培訓的投資實行税收優惠政策,實現辦學主體多元化。

5、實施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戰略。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各類經濟園區,實施“工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使大批農村勞動力進工廠,由農民變“工人”,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特別要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龍頭企業扶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吸納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二是要大力發展私營個體經濟。藉助於私營經濟的積聚效應,進一步提高私營經濟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從第一產業進入商貿、餐飲、旅遊、娛樂等服務行業。三是要以小城鎮建設為依託、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加快我縣經濟基礎好、地處交通樞紐和商貿集散地鎮的小城鎮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村小城鎮的繁榮,增加農民的就業門路。四是要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通過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建設,帶動千家萬户從事專業化生產,吸收農村勞動力。同時,加快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拓展農副產品銷售,轉移剩餘勞動力。

6、建立完善的勞務供求信息網絡。逐步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勞務信息服務網絡,及時準確地發佈勞務信息,引導農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輸出勞務,避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盲目性。各級勞轉辦事機構要定期調查瞭解可輸出的農村勞動力狀況,準確掌握可輸出資源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技術特長、求職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勞動力資源的有效信息庫。及時瞭解和通報勞動力需求和務工情況,發佈勞動力供求信息,暢通勞動力資源信息共享渠道。進一步提高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各鎮和有關部門要為勞務輸出轉移搭橋鋪路,加強對外出勞務人員的引導、服務和管理,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性,為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搞好各項優質服務。

7、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建議在尊重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允許外出務工農户可繼續保留承包土地經營權,也可採取轉包、轉讓、租賃、入股和託管等形式進行流轉。外出務工農户進行土地流轉時,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及時幫助辦理有關手續,切實處理好各方面經濟利益關係,讓外出人員安心在外。認真落實《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解決好失地農民和在城市打工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給進城務工農民以市民待遇,建立健全農民工在子女上學、公共衞生、社會保險等方面的保障機制。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不僅是經濟上儘量縮小收入差距,社會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務也要基本一樣,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天津、青島、大連市實施建築勞務分包制度情況的調研報告勞務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天津、青島、大連市實施建築勞務分包制度情況的調研報告

(5月7日)

4月,我們組成調研組,開展“建立預防拖欠農民工工資長效機制,發展建築勞務分包企業”課題調研工作,對天津市、青島市、大連市等地區實施建築勞務分包制度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市、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彙報,查看了有關的地方法規及文件資料,實地考察了勞務交易場所和施工現場,召開了施工總承包企業、勞務分包企業參加的三個專題座談會,40多家企業參加了討論。

天津市是典型的勞務輸入地區。全市25萬人的農民工,基本屬外來隊伍,成建制進入本市的企業122家,具備勞務資質,本地勞務企業190家,全市總計312家,佔全市勞務總量的60%;

山東省既是勞務輸出的大省,也是勞務輸入的集中地。截至底,山東省勞務分包制度的大框架已初步建立,已成立1169家勞務分包企業,吸納農民工14.1萬人,佔建築勞務人員總量的5.8%;在青島市,已經建立勞務分包交易市場,勞務分包企業379家,有90%的農民工已經被企業吸納。

大連市屬於勞務輸入地區。全市有28萬外來的農民工,大多數農民工被總包企業直接僱用或通過“包工頭”僱用;現有200家勞務分包企業。

一、調研地區基本情況

調研地區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建築市場的規範管理,高度重視發展勞務分包企業、建立規範勞務交易場所的工作,建立了專門管理機構,堅持從基層抓起,從源頭抓起,突出重點,措施得力,效果顯著。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構。

天津市在“建設工程交易服務中心”的基礎上,設立了“分包交易中心”。其主要職責:監督管理工程分包行為,對外地進津企業進行嚴格的備案管理,規範勞務市場用工行為,查處無資質隊伍私招亂僱和違法承攬工程行為等。同時,籌備成立“建築企業勞務派遣中心”,並要求各省駐津建管處也建立建築企業農民工派遣中心,和區縣勞務派遣中心,將全市建築業使用的零散農民工進行集中管理,為其監督辦理勞動合同和工傷保險。現階段天津市已成立百家“派遣中心”,擬6月低正式運營。

青島市有專門的建築市場和建築隊伍監管機構——建管局。在建管局成立了“規範建築勞務分包和勞動用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計劃,並進行貫徹落實,同時負責該項工作的日常監督檢查。各區、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各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企業第一責任人,各項目部項目經理為施工現場第一責任人,並安排專人負責檢查、監督各項規定、制度的落實。

大連市建委年內計劃建立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是個綜合管理、服務機構,由就業服務中心、技能培訓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等三大部門組成,具體負責對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提供信息服務、職業介紹、進行職業培訓、政策諮詢、受理勞務企業申辦資質並進行初審,對勞務隊伍進行日常管理。通過勞動力市場對全市28萬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結束建築業的非法“包工頭”行為和務工人員隨意無序的流動局面。

(二)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企業發展。

簡化勞務分包資質申辦程序。青島市把申辦勞務分包資質向本市和外來建築業企業及人員完全敞開,在辦理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有關手續進行簡化合並,提高工作效率。現階段,本市註冊勞務分包企業已有379家,有90%的農民工被勞務企業吸納。

強化勞動用工合同管理,狠抓合同簽訂率。青島市要求各施工企業必須和每一位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並進行全市規範用工行為大檢查,狠抓落實,現階段全市建築業農民工合同簽訂率已達90%。

嚴格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禁止無資質“包工頭”承攬工程。青島市規定凡在青註冊和施工的企業,必須用有資質的專業分包企業和勞務分包隊伍,嚴厲打擊“包工頭”承攬工程,有力的杜絕了“包工頭”非法承攬工程和“掛靠”現象。

制定勞務人工費指導價,定期公佈,指導市場。青島市積極維護勞務企業和人員的合法權益,定期制定並公佈了勞務分包企業人工費指導價,作為勞務分包企業與總承包企業簽訂勞務分包合同的重要參考,受到勞務企業的廣泛歡迎。

主動向社會推薦勞務企業,幫助勞務企業創建品牌。青島市,積極培育骨幹勞務分包企業,帶動其他企業發展壯大,篩選部分用工規範、管理到位、質量安全好、專業特色較強的勞務企業,通過宣傳冊等形式向全行業、全社會推介。創立“農民工夜校”,定期邀請行業主管部門、協會、教師對農民工進行普法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提高了農民工自身素質和維權意識。

天津市實行聯動措施,規範勞務市場。強制實行農民工工資卡制度,每月支付不低於53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季度結算並全額支付剩餘報酬;制定建築業農民工專用《勞動合同書示範文本》,保證農民工勞動報酬和工傷保險的合法權益;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進行年度備案和項目備案,初次進津的建築業企業必須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負責人按項目備案。年度考核合格的進津企業可辦理年度備案。

下發勞務資質審批權,推進建立勞務基地。大連市將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的審批權限下發到各區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充分調動區、縣工作的積極性,鼓勵根據本地實際發展勞務企業。從下半年發文至今,已建立勞務企業200多家。計劃在新增100家,再通過5年的發展,至達到1000家,使大連建築業從整體上達到結構和諧;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將建築業農民工培訓納入工作日程,政府專項撥款萬元,對本地區8萬農民工實行免費培訓;計劃建立金州區、莊河市、瓦房店等勞務基地村鎮,政府拿出一部分資金對農民進行培訓,形成一批模板作業村、抹灰作業鎮、砌築專業鄉等。

(三)規範市場監管,狠抓勞務備案。

天津市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與地税局聯合代徵代繳税金和開具税務專用發票等手段,使進津勞務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為得到全面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為分包實為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治理,對使用未備案和無資質勞務分包隊伍的行為,轉包、違法分包和借照掛靠的行為,不簽訂勞務合同、陰陽合同和不按期結算的行為進行專項治理,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經濟秩序,有效控制了“包工頭”非法承包工程行為。

青島市建立勞務作業網上監管系統。7月起,青島市所有在建工程,建立了閔路電視監控系統,企業、政府主管部門不到現場,就可以及時監督現場發生的問題,及時瞭解勞務分包隊伍的有關情況。

(四)廣泛宣傳教育,加強執法檢查。

發放宣傳材料。青島市印製了20萬套《致廣大來青務工朋友的一封信》、《建築工人手冊》,春節後在外來農民工集中的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發放,3月份開始在已開工的施工現場發放,基本做到每位農民工人手一冊。並要求所有施工現場設置《建築工人維權須知》告知牌,公佈維權公開電話和有資質建築勞務企業名單。來青島的外來農民工,根據《手冊》可及時,合法就業。

天津和大連市也充分利用傳媒途徑,對來本地工作的農民工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教育,提高了農民工的自我維權意識。

加大檢查、處罰力度,定期執法大檢查。為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近幾年,青島市每年組織1-2次“兩個規範”大檢查,主要針對勞務分包資質管理情況、現場工人簽訂勞動用工合同及工人工資發放情況、現場人員持證上崗情況、現場“兩個規範”檔案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對違反規定的企業和責任人除按有關規定進行嚴厲處罰、全市通報批評外,還做到“四個結合”:與市場信用考評結合、與資質管理相結合、與招標投標相結合、與各項先進評選相結合。

二、調研地區完善勞務分包管理的典型做法

(一)實施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年初,天津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代徵代繳税金和開具專用發票手段使進津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為得到有效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存在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為分包實為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二)實行外地進津企業年度備案和項目備案制度。天津實行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進行年度備案和項目備案制度,初次進津的建築業企業必須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負責人按項目備案,辦理進津備案手續。年度考核合格的進津建築業企業可申請年度備案,憑《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備案通知書》全年承攬本市工程和簽訂合同,對人員全部實行身份管理,進津務工人員必須簽訂勞動合同,辦理工資卡。

(三)簡化勞務企業申辦資質程序,下放審批權限。青島市把申辦勞務分包資質向本市和外來建築業企業及人員完全敞開,隨來隨辦,在辦理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有關手續進行簡化合並,提高工作效率。

大連市將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的審批權限下發到各區市縣建築業行政主管部門,鼓勵各區市縣結合本地區實際,大力發展勞務分包企業。

(四)探索創建建築勞務市場。天津、大連市探索創辦建築勞務市場,進行行業管理和就業培訓服務,對本地區零散用工及勞務企業進行有序管理。

(五)、嚴格規範勞務分包招投標工作,禁止無資質的“包工頭”承攬分包業務。青島市明確規定:凡10層(含)以上高層住宅或工程造價在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公共建築的勞務分包,實行進場招標,選擇有相應資質的勞務分包企業承擔施工任務。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的施工總承包企業承接國有投資或國有控股投資的工程,勞務分包必須實行公開招標。

三、今後工作的建議

(一)應採取多種措施在政策上培育和扶植勞務企業的發展,如通過清欠農民工工資、發佈勞動指導價、禁止“包工頭”承攬工程、簡化資質審批程序等手段和形式,創造有利於勞務企業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加強執法檢查,對於不使用有資質的勞務企業進行勞務作業的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督促其規範勞務用工行為,鼓勵包工頭建立有資質的勞務企業進行工程施工。

(三)加強對勞務分包企業交易行為的監督制度。可通過勞務合同備案制、公開招標等多種方式進行監督。

(四)切實加強農民工勞動技能教育培訓力度,降低培訓、發證等費用,給予專項培訓資金的支持。

建築市場管理司 商麗萍 張躍羣 張月鋼

縣勞務輸出調研報告勞務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勞務輸出:推動通渭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力量

摘要: xx,地處隴中腹地,人口總量為xx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4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達9萬人,屬人力資源大...

xxx,地處隴中腹地,人口總量為xx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4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達9萬人,屬人力資源大縣。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興農強工”戰略,積極開發人力資源,着力培育各類技能人才,大抓勞務輸出,走出了一條“輸出,致富,創業”的良性循環路子,勞務輸出成為農民眼裏的“鐵稈莊稼”,勞務產業成為農户增收的“搖錢樹”,勞務經濟成為富民強縣的“聚寶盆”,勞務輸出為全縣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盤點xx勞務輸出成果,XX年有這麼幾組數據:全縣培訓農村勞動力2.51萬人,其中技能培訓1.4萬人、品牌項目培訓300人;登記回鄉創業人員1450名;輸轉各類務工人員10.16萬人,其中輸送拾花工1.8萬人;年創勞務收入12億元。勞務輸出為地方發展注入了活力,盤活了全縣經濟,特別是在集聚了人才、增加了收入方面貢獻突出,錘鍊了“三類人才”,即:致富能人、企業高管、企業家,務工多年的人員大多是當地或本村的致富能人,從打工中走向企業高層次管理人員的枚不勝舉,經勞務拼搏成為企業家的佼佼者甚多,“輸出一人,帶動百人,創收千萬”的勞務輸出理念深入人心,勞務輸出成果輝煌。同時,勞務輸出是扶貧開發的主渠道,在“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貧困户依靠勞務增收高、脱貧快,整村扶貧推進依靠勞務反彈小、見效快,“增收抓勞務”已形成共識。

盤算通渭勞務發展歷程,可謂艱苦爬坡,蜕變成型。最初勞務輸出者,源於耕地少、饑荒頻發之因,迫於口糧不足、添飽肚皮之窘,被動地輸出搞副業,這種現象尤為在南部鄉鎮突出。經多年發展變化,全縣勞務輸出實現了量變和質變,輸出人數逐年增多,輸出主因已從“食”轉變到“創”,務工人員不再為“吃飽渴足”奔波,而為“創業興體”奮鬥,創辦經濟實體的務工人員不斷增多,由被動輸出走向主動輸出,形成“十萬勞務大軍”闖天下的壯觀情景。潛析通渭勞務發展進程,可概括為“三個拓展”:輸出領域由礦山採挖、建築打雜拓展到電子製造、綜合服務等行業,覆蓋全國各行各業;輸出地域由本省務工拓展到東南沿海發達城市及一線城市,遍佈全國各地;輸出人員由身無一技的苦力型務工拓展到身懷多技的技能型務工,務工人員整體素質不斷提升。

盤查勞務輸出中的存在的不足,梳理制約和阻礙勞務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概括為“三低一弱”:一是勞務培訓率較低,受培訓資金不足、培訓設施缺乏等因素的影響,輸出人員中受技能培訓的比例低,務工人員整體素質較低,上崗技能缺乏,大規模向發達城市輸出有難度;二是就業穩定率較低,由於專業技術缺乏,導致部分務工人員在技能含量低的企業間來回尋崗位,月頭找工作,季末愁工作,存在“有活就幹,無活就竄”的現象,外出就業不穩定;三是勞務收入比較低,因輸出人員中普工所佔比例大,在本崗位中拿着最低檔的勞動報酬,勞務總收入增幅小,勞務收入增長比與勞務人數增長比不同步,與兄弟縣區相比人均勞務收入較低;四是維權保障能力弱,受文化程度、勞動保障政策知曉、務工環境等因素影響,未籤勞動合同、未參加社會保險、拖欠工資、超時加班等侵犯務工人員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個人利益受到損害時不知何處維權申訴,個別務工人員採取忍讓、等待、求情、訴苦的辦法化解,自身維權能力較弱。

xx勞務輸出發展至今,成績斐然,問題猶存。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穩定就業,關乎到羣眾的冷暖安危、安居樂業;擴大勞務經濟效益,關係到全縣的繁榮穩定、持續發展。如何將勞務輸出這項“大就業”轉化為“收入大”,實現倍增效應,成為支柱產業,是人社部門思考的又一新課題。作為長期從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的主要負責人,我認為在新時期做好勞務工作,應做到“四突破一放大”:

第一,利用電子網絡媒介,在信息宣傳上求突破。人力資源與勞務信息供需不對稱,致使部分務工人員不能夠及時掌握用工信息,不能根據自身特長找工作,影響務工收入。在勞務信息宣傳媒介上,要轉變傳統方式,積極藉助政府、部門網站,順應手機、電腦的普及和上崗功能,及時發佈和更新勞務用工信息,讓遠在千里的務工人員通過上網瀏覽能夠第一時間獲取相關勞務用工信息,開展應聘對接,實現充分就業。

第二,順應人才市場需求,在勞務培訓上求突破。為使務工人員“輸得出、有崗位,穩就業、有保障”,着力抓好技能、普法、維權等環節的培訓,努力提高務工人員適應崗位要求的綜合能力。培訓過程中,注重“三個層面”的培訓:一是勞動技能知識,結合當地勞務品牌開展技能培訓,結合市場需求開展技能培訓;二是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知識,側重於勞動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解除或終止及《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條文;三是個人維權常識,主要是預防侵權、侵權後的維權,讓務工人員能夠依法維護自身權益不受到侵害,能夠體面務工,體面獲取工資等福利報酬。

第三,搭建勞務輸轉平台,在勞務基地上求突破。根據勞務用工市場需求,按照 “北上南下,東進西入,遍及全國”的工作思路,主動洽談對接,創建適合本縣務工人員就業的勞務基地。在常年性輸出上,重點打造“三大區域”勞務基地,即:京津地區以保安、家政、餐飲服務為主的勞務基地,東南沿海地區以電子、服裝、食品加工製造為主的勞務基地,西北地區以建築、採礦、運輸為主的勞務基地;在季節性輸出上,主要以赴疆拾花和就地就近務工為主,讓務工人員農忙在家幹活、農閒在外務工,做到農業生產與務工掙錢兩不誤、兩結合。

第四,拓寬勞務輸出渠道,在勞務收入上求突破。發展勞務經濟要樹立“大市場,多輸出,高收入”的意識,既要拓寬縣內勞務市場,又要發展縣外勞務市場,關鍵點放在務工人員的收入上,確保輸出人數與勞務收入同步上升。在輸出方式上,着力暢通輸出渠道,採取“多輪驅動”:政府推動,能人帶動,品牌促動,親友發動,勞務中介機構拉動,使勞務輸出進一步形成規範化、規模化、組織化。在增加勞務收入上,引導務工人員轉變“單幹”的思想,發揚團隊精神,向“合包”方向發展,通過小股人員的承包攬活,提高務工人員的勞務收入。

第五,鼓勵引導返鄉創業,放大勞務輸出效益。堅持“輸出人員,引回人才;輸送人才,引回老闆”的工作理念,做好“輸出”與“回引”兩篇文章,積極引導務工人員返鄉創業辦實體,大力發展勞務“迴歸經濟”。認真貫徹省政府《關於引導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的意見》,協調落實回鄉創業者在資金、用工、場地、服務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讓更多的積累資金、掌握技術、懂得管理、善於經營的農民工回鄉創業。要改善行政管理體制,清除農民工創業的各種制度障礙,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嚴禁亂收費、亂攤派等影響、干擾創業的行為,優化創業環境,努力使農民工創業者的人數有較大增加。在實施農民工創業工程過程中,抓好“四項環節”(改善創業環境、加強創業服務、構建創業平台、實行優惠政策),解決“五大難題”(信息、技術、資金、場地、人才等難題),廣泛調動農民創業及各方支持創業的積極性,以創業促就業,以創業促發展,以創業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