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有關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調查思考

新形勢下有關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調查思考

新形勢下有關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調查思考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領導基層農村工作的忠實實踐者,是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在基層農村的擁護者和堅定執行者,是帶領一方羣眾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如何把農村建設點黨組織建設成一支思想政治過硬、作風紮實、羣眾信服的幹部隊伍,如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帶領羣眾早日致富,是各級黨委政府,也是建整工作組的一項十分緊迫而又十分艱鉅的任務。在新形勢下,農村面臨哪些主要問題?其主要工作任務是什麼?帶着這個問題,前段時間,對我區15個農村建設點進行了調查瞭解。

一、新形勢下農村基層建設點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農村集體負債多,收入少。在調查的15個村護,平均負債82.5萬元,多者幾百萬元,少者也有十幾萬元。這些債務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①前些年鄉統籌村提留時由於農民税費任務過重,部分農民繳不齊,但村裏為了完成上級任務,不惜借高利貸,造成村務債務增大;②辦村辦企業。上世紀90年代中期,大辦鄉鎮企業時,部分村辦企業不從實際出發,不作市場分析盲目上馬,結果債台高築。如**村因辦鋼管廠而舉債400多萬元,後來受大環境的影響,市場疲軟,產品缺乏競爭力,加上制度不全,管理不善,不關閉也怪。③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盲目成立農村合作基金會,末期受金融風波的影響,資金又沒有人民銀行作後盾,股民怕股金得不到,出現擠兑現象,基金會只好關閉。放款收不到,股金又要兑付,造成村級財務嚴重虧損,股民怨聲載道,關天坪一個村就虧損了400多萬元。④棄田現象普遍。農村税費改革前,一畝田需要負擔的各項税費在200元左右,沉重的負擔,導致農民棄田外出打工,上級是按田提取各項税費的,拋荒田的各項税費只好由村舉債完成。據調查瞭解,平均每個村拋荒田在200畝以上,全年一個村因拋荒田就要負債4萬多元。XX年農村實行税費改革後,村提留取消了,加上村辦企業不景氣,村級收入明顯減少,全年村級純收入多的8萬元,大部分村村級純收入在0.2—0.5萬元之間,嚴重阻礙了工作的正常運轉。

二是工作辛苦,條件艱苦,影響了工作積極性。農村基層幹部長期工作在第一線,工作最具體、最直接,長期與農民直接打交道,稍有疏忽,就會遭到羣眾的非議,甚至謾罵。而農村工作又是複雜的,每完成一件工作都要受主客兩方面的制約,如修渠去淤,修路架橋、五保户、殘疾人的撫養等等,都是關係到農民的切身利益,但要幹好每一項具體工作都需要資金作保障,沒有資金作保障,再好的設想也是一句空話,但羣眾不那麼認為,作為一級農村基層組織就應該為我們解決具體問題,否則要你幹什麼。全區88個農村組,其中沒有村部的村有43個,只好租用民房辦公。區委考慮到農村基層幹部工作辛苦,想改善基層幹部辦公條件,每新建100平方以上的村部,區財政將給予1.5萬元的補貼,而建一個100平方的村部需資金3.5—4萬元,通過調查摸底,15個點村,只有5個村有能力修建,享受區政府的財政補貼,大多數村無能為力。為保證村幹部工資及時足額發放,區財政納入了年初預算,由財政發放,但村裏每年收繳農業税時都存在一定缺口,由於大多村集體經濟薄弱,無能力彌補這一缺口,這缺口只好用幹部工資抵扣。在調查的15個村中,只有3個村幹部的工資全部兑現,12個村的幹部工資都有不同程度的拖欠,有的村拖欠了幾年,由於工作壓力大,條件艱鉅,工資又不能及時到位,羣眾又不能理解,影響了一部分村幹部工作的積極性。

三是基層幹部素質不高,班子協調性不強,黨員先進性不突出。①部分基層幹部素質不高。調查顯示,村幹部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佔18%,具有國中文化以上的佔44%,具有國小文化的佔38%,由於文化水平不高,導致理解黨的方針,政策水平不高,決策能力,工作能力也就較差。②班子協調性不強。調查的15個村中,這類班子佔21%,某村5名幹部分了兩派,工作不協調,相互不支持、搞窩裏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爭權奪利上面,見權就爭,見利就要,見麻煩就躲,使得村裏各項工作失控,工作被動,羣眾氣憤地説:村幹部連自己都管不了,哪有精力管我們呢?”③黨員先進性不突出。從走訪調查的情況看,黨員只有國小文化的佔66%,55歲以上的黨員佔43%,這説明黨員隊伍不僅文化層次較低,而且年齡老化,這樣的黨員,想起表率作用也有點力不從心。還有部分黨員平常放鬆政治學,對己要求不嚴,思想還落後於一般羣眾。

四是農民增收難度大,辦法少。黨中央為農民增收出台了一系列硬措施:降税、直補、良補、糧食保底收購,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但是,要使農民大幅度地增收,徹底擺脱貧困,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貢文化生活的需要,迅速進入小康社會,需要廣範圍地尋找致富門路。從調查的情況顯示,年人均純收入在萬元以上的農村户佔18.8%,均為非種糧農民,大多為農業綜合養殖户、工商户和個體私營企業主。農民普遍感到缺資金,少技術,信息不暢,致富門路窄,辦法不多,僅靠幾畝責任田維持生計的農户還較常見。

二、解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點主要問題的對策

在這種形勢下,要解決目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點存在的主要問題,建設一支富有戰鬥力和開創精神的村級強班子、好班子,迅速發展經濟,迅速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從如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抓住關鍵,建設一支富有戰鬥力的村級班子,尤其要調配好支部書記。

首先要抓好“選人”。“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班子強不強,關鍵看班長”。農村各項工作千頭萬緒,需要處在最基層的支村兩委會逐項落實。支村兩委會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進模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丈揮,關鍵看支部書記,班子選好了,“一把手”選準了,農民致富奔小康就會有希望。為此,我們在選好一班人,選準“領頭雁”的工作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按照“四化”標準和德才兼備的原則,讓一批政治素質好,作風踏實,不謀私利,有奉獻精神,會管理,懂經營的人脱穎而出。特別是在調配支部書記方面,要打破“老實人”、“本分人”當支書的傳統觀念,選那些在改革開放中冒出來的,富有開創精神的,能夠帶領一方羣眾致富的能人擔任支部書記。選人的面要廣、路要寬,不拘一格,可以從經濟大户中有能力的黨員中選任,也可從外出打工的人員,鄉鎮企業管理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中選任。此外,要不

斷補充新鮮血液,吸收年輕黨員,擴大黨員隊伍,把農村經濟大户中的積極分子培養成為黨員,作為後備幹部的預備隊伍,從根本上改變黨員隊伍年齡老化、文化偏低、能力較弱和後備幹部乏人的狀況。

其次是抓好育人。把育人的重點放在提高黨員隊伍的素質上,把教育培訓當作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治本之道和長久之計,在解決“有人辦事”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好“有能力辦事”的問題,區、鄉、村要有學習陣地,對支部書記,區、鄉要經常集中重點培訓,對其他村幹部和黨員,鄉鎮要經常組織培訓,村黨支部也要定期組織黨員羣眾學習,開展活動用好的典型教導人,用壞的典型警示人。通過培訓學習,要達到提高黨員隊伍的素質,純潔黨的隊伍,增強思想覺悟性的目的。

(二)抓住重點,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着重解決農民增收問題。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點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儘快的富起來。因此,在抓產業結構調整時要着重抓好如下三項工作:一是因地制宜,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在結構調整時,要積極穩妥,克服盲目性。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我們的地理優勢、技術優勢、市場行情和傳統習慣來規劃調整,充分考慮城郊特點,圍繞“山水田土”作文章,從種、養、加、工幾個方面權衡增長率,以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蘆山鄉張家堰村,地勢全鄉最低,下雨遭淹,可開發漁塘進行綜合養殖。二是圍繞支柱產業抓好產業結構調整。蔬菜業是我區農業的支柱產業,全區12.5萬畝耕地,其中8.5萬畝是蔬菜基地(含複種面積)。XX年區農辦統計數據表明,種蔬菜全年畝均純收入0.35萬元,是種水稻效益的7倍,是我區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鄉、村兩級應大力支持,正確引導,組織良種,加強培訓,搞好服務。養殖業佔我區農業總產業的58%,是我區農民增收的又一主渠道,特別是豬、牛、馬、羊養殖產業,在我區養殖業中佔有很大份額,而且發展速度快,來勢猛。目前我區飼養生豬主要是以飼料為主,成本較高。應以種草(魯梅克斯)飼養為主,適當補充精飼料,每頭豬從進欄到出欄飼養全過程可節省成本50—80元。我區有奶牛400頭,養殖效益高,全年一頭奶牛可淨賺3000元。要大規模發展,就要相應地擴大種植牧草的面積。我區肉牛、羊的飼養主要是以沅江大堤的天然牧草為主,營養不足,生長滯後,養殖效益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要以種制牧草飼養為主。三是利用大户帶動產業結構調整。積極鼓勵老闆、經濟大户投資興辦農業項目,如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種植,規模養殖等,促進經濟發展,一者可以增加農民就業崗位,二者可以解決農產品難賣的問題,三者可以帶動農田結構調整。

(三)抓住火候,壯大集體經濟,為公共事業發展提供物質保證。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點一般來講,農田基本設施老化,村道路況差,村級債務大,村幹部工資難兑現,五保户、殘疾人等困難户無法得到根本救濟,對此,羣眾意見大,上級不滿意,要想解決這些根本問題,就必須發展集體經濟,壯大集體經濟,為羣眾解決具體問題。近幾年特別是XX年税費改革以來,村級收入税減,大部分村全年只有幾千元收入,遠遠滿足不了工作的需要,為此,應重點做好下列工作:一是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利用各種渠道,尋找各種社會關係,採取多種形式,興辦企業,這項工作要納入年終考核,落實任務,明確責任,還要建立激勵機制。二是鞏固挖潛老企業。要盡最大努力,利用現有場地設備,採取靈活多樣的合作形式,投資辦廠,以較少的投入,獲得最大效益。三是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村裏原有的荒山、荒地、池塘等資源,要合理開發利用。把集體經濟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杜絕支、村兩委會插手管理。四是嚴把財務開支關。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村裏所有的收入要進帳,數額較大的開支要集體討論決定,定期公佈財務,保證開支合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