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化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文化產業發展已進入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的機遇期,調研組認為。市應像抓工業立市那樣抓文化產業,像 大建設那樣,狠抓文化產業的大發展,一定會有力助推我市經濟發展,也必將有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對貫徹落實,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着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現代文化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初步瞭解了市文化產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現就有關情況報告如下:市政協“發展現代服務業”於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採取聽取情況通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本地文化企業及赴 市學習考察等多種形式。

一、市文化產業發展概況

隨着加快實施“文化強市”戰略,近年來。市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逐年提高,產業得到較快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人民羣眾文化需求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產業規模初具

省級文化產業基地4個,市現擁有安美文化藝術中心、國家動漫產業基地等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2個。1個市級文化娛樂試點街區,產業集羣效應初步顯現。產業分佈行業廣泛,新聞傳媒、出版物流、演藝娛樂、文化旅遊、創意設計和體育產業等初具規模,多種所有制文化產業競相發展。文化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顯著增強,據統計,市文化產業擁有固定資產92.5億元,比上年淨增10.15億元,佔gdp比重達到4.2%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分別高於全省、全國1.9個和1.7個百分點,分別高於 、 0.1個和0.9個百分點,增速達29%快於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11.5個百分點,佔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7%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55.23億元,佔全市gdp比重達4.34%

2產業結構逐步改善

市文化產業結構漸趨合理,從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三個層次看。文化產業核心層的分量明顯突出。據普查,市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增加值之比為直接從事文化活動的文化服務”業佔絕對主導地位(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各行業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0.99億元,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為69.5%比上年增長26%提供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和銷售活動的相關文化服務”業(文化產業的相關層)增長明顯較快,各行業實現增加值13.64億元,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0.5%比上年增長38%作為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為主的核心層文化產業,全省文化產業中所佔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領優勢明顯。

3文化企業實力增強

廣電系統近3年來經營創收平均增幅達15%以上,國有文化企業發展迅速。經營創收總額達2億元,比淨增4000萬元,增幅達25% 省地市廣電行業中穩居第一;文化系統截至底,國有資產達3億元;晚報經營總收入1.47億元,廣告收入9900萬元,發行收入3440萬元,總資產已達2.2億元。

新的文化業態不斷出現,民營文化企業充滿活力。湧現出“琴港演藝”璀璨明珠”阿里巴巴”安美文博”杏花印務”中設會展”儒林書業”等一批龍頭文化企業。截至12月,市網吧、音像、歌舞娛樂等社會文化經營户近3000家,從業人員2萬餘人;印刷、打字複印、出版物批零等經營户1100多家,從業人員2.2萬餘人,年產值38.8億元;各類體育經營場所700多家,從業人員5000多人,固定資產投入8.5億元。

4文化事業持續發展

以社區和鄉鎮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幹。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佈局初步完善。一批文化體育場館和重點文化設施興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市市級財政投入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超30億元。文藝創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國、全省獲獎。文化活動惠澤民眾,形成了廣玉蘭”藝術節、文化新春廟會等羣眾文化活動品牌,成功舉辦了第16屆世界美術大會、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選活動、兩博會”文博會”等文化會展、文化活動。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羣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獲得了XX年全國體育大會舉辦權。

5體制改革不斷推進

市文化體制改革相繼推出一系列舉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近年來。進一步理順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係,實現了政企、政事分開,政府文化管理職能得到切實轉變;二是完成了宣傳文化系統5家經營性事業單位的事轉企”改革和四家電影放映單位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啟動了文博圖等公益性事業單位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專業藝術院團目前正按照“出人、齣戲、出效益”思路積極推進改革。這些舉措進一步激發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市文化產業發展存在主要問題

市文化產業發展雖取得了一定成績,從調研瞭解的情況看。但總體還處於起步、探索、培育階段,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8%以上的目標。市的文化產業發展任重道遠,一些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亟待解決。

1管理機構有待加強和理順

涉及多個行業和部門。目前我市尚未成立專門的統抓統管的文化產業管理機構,文化產業是文化與經濟的融合。致使一些政策和項目的落實乏力推進。

市政府機構改革,從政府管理部門來説。經有關部門批准,市文化局作為全市文化塊面的管理機關,單獨設立了文化產業處,指導、協調全市文化產業工作,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經費,文化和廣電合併後,取消了獨立的文化產業處及相應的編制和財政經費,相關工作納入局科技處(文化產業處)處室工作職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廣電局科技處工作職責,涉及到文化產業的職能大大削弱,和現在各級領導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及市場的迅猛發展勢頭極不相稱。

2文化產業總量和比重偏低

但主體“小、弱、散”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比較薄弱。與長沙和昆明兩城市相比,市文化產業雖然門類較齊全。長沙、昆明文化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71.56億元和84.4億元,佔gdp比重分別是9.5%和6.1%而我市實現增加值為44.63億元,佔gdp比重為4.2%明顯低於長沙和昆明。因此,不論是從產業規模還是從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來看,市文化產業發展尚顯滯後。

3文化產業發展格局不均衡

但是總體實力弱小。以公有資本為主體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文化藝術等傳統文化服務業增加值(核心層)佔據了大半壁江山,而在已經處於一般競爭性和完全競爭性、國家已經向非公有資本完全放開的文化創意、網絡遊戲、廣告會展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旅遊、文化休閒娛樂、文化經紀等高成長性新興文化服務業(外圍層)方面,市與文化產業發達城市長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核心層、外圍層、相關層增加值的比例看,市為長沙為35.6:39.1:25.3全國平均為421840三層次結構與長沙乃至全國有明顯的差異。相比之下,以新興文化服務業為代表的外圍層,佔有比重低於長沙30.1個百分點,增加值比長沙少63.04億元,雖然我市新興文化產業發展迅猛。市新興文化產業仍處於弱小的產業發展階段,透視出我市文化產業結構不均衡,新興產業發展空間亟待開拓。

4文化產業和產品存在特色危機

科教人才資源豐富, 歷史文化底藴深厚。三國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濱湖新城已成為“名片”同時,作為省會城市,還有着融匯 各地文化的優勢地位。但是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開發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業態尚未形成。現有的文化產品多處於粗放型經營,缺乏文化產品的宣傳推廣和後續的配套經營。大多數文化產品缺乏創意和創新,缺少能夠體現 地域特色和人文風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政府支持和鼓勵文化產業的決策受到文化企業的普遍認同和歡迎,近年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合發〔〕22號)市政府《關於印發 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通知》合政〔〕89號)特別是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5等,對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目前為止,尚未出台具體的專門的文化產業發展配套政策;文化產業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沒有建立,許多統計數字都是普查數據;政府扶持、政策傾斜、税收及土地優惠的力度還遠遠不夠;文化市場、行業規範和投融資等體系還不健全;為文化企業提供技術創新、信息諮詢、市場拓展、人才培訓等方面還沒形成完整、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平台,特別是民營文化企業的待遇尚待提高。

6文化產業精英人才缺乏

奪取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決勝因素。文化產業需要高層次複合型人才,一是缺乏文化創意人才。文化創意人才是文化產業最核心的生產要素。尤其需要既通曉文化產業內容、又具有自主創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產品研發又懂藝術創作的實用專業人才,以及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高層次文化領軍人才,而現有的人才儲備遠遠不夠;二是缺乏文化經營人才。文化經營人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領軍人物,數量和質量決定了文化產業發展的規模和質量。市的文化經營人才屈指可數。

三、發展我市文化產業的建議

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黨的xx大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羣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這為文化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誌,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文化對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可以説,沒有文化的發展繁榮,就難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因此,針對存在問題,就進一步促進我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確立文化產業的支柱地位

即進入到文化消費的快速啟動階段;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世界各國的發展實踐表明: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即進入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階段。人均gdp達到3853美元;人均gdp已超過5000美元,這預示着 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階段已經到來,文化產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戰略期。因此,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大的氣魄,把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戰略舉措來抓,把文化產業作為支柱性、戰略性產業加以推動,確立文化產業在全市的支柱產業地位,力爭到XX年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增加值佔全市gdp8%以上的支柱產業,成為經濟結構優化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推動產業發展2設立專門機構。

一項系統工程。現有的工作機構已經適應不了產業發展的需求,文化產業的發展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協調不了各種關係,必須建立健全新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議成立 市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宣傳、文廣、財政、規劃、國土等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可參照蕪湖的經驗,定期召開協調會和企業家座談會,協調重點項目的推進落實,聽取意見,改善投資及政策環境。政府職能部門設立文化產業辦公室,具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專項經費,具體實施和落實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行使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日常協調推進和統一調控、監管職能。

紮實有力推進3修訂完善規劃。

缺乏權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市的文化產業規劃目前還停留在行業規劃和部門規劃層面。需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建議在xx規劃制定中,將文化產業真正放到支柱產業的戰略地位,作為全市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現代化濱湖大城市總體規劃,統籌考慮、合理佈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層次。同時,強化規劃的貫徹力度,由市委、市政府來推動落實,用規委會、土委會的工作力度來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

做大做強文化企業4培育龍頭骨幹。

既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文化產業要成為支柱產業。又要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建議政府對我市各類文化企業有重點、有階段、有針對的扶持。一是對特色鮮明、實力較強、成長性較好的文化企業如“櫻藝緣”動漫、綜藝、音谷”與中科院聲學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較長產業鏈,能夠形成企業集羣的好項目,通過出台土地、税收、規劃、金融等相關優惠政策,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將其打造為上市公司,按現代企業制度及股份制方式運作,形成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文化企業;二是對一些由於歷史原因造成體制不順、競爭乏力的文化企事業單位,進行必要的經營體制改革。例如三個專業演出團體,如果還在國字”號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須轉變思想和機制,通過產權交易、共同投資、公司化運作等形式,掛大靠強,實施重組,實現新生,及至做活做強。

發揮項目帶動作用5實施大項目戰略。

發揮大項目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一是藉助外力,強化項目帶動。積極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特別要吸引具有雄厚資金、經營策略和營銷人才優勢的外來文化投資企業落户 有重點地打造象蕪湖方特這樣的產業航空母艦;二是確定重大項目,實施定向招商。結合老城區改造,將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戲曲休閒一條街;將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文化底藴的類似於“合鋼”這樣的老企業,其所閒置的部分廠房,可以作為 早期工業文明遺址保留下來,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文化產業開發,改造成為具有文化、藝術特色的創意產業集聚區,等等。可採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強後,再退出方式,如無錫尚德公司那樣,政府投入的資金可以逐步退出。這部分資金可以循環使用,支持新的企業發展。通過大項目的實施,既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也能帶動周邊傳統餐飲業、商業、旅遊業的繁榮,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戲,各方共贏局面。市應抓住 XX年舉辦全國體育大會的契機,有力帶動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公司6設立專項基金。

使其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設立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骨幹文化企業的組建和發展。儘快組建文化產業投資公司,像城建投資公司那樣對基金進行管理和運作。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可多渠道籌措,一是幫助骨幹企業儘快上市融資;二是大項目、大工程可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融資;三是可以廣泛動員社會資本投資於文化產業;四是可以通過財政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項目補貼、貸款貼息、獎勵、融資擔保等方式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同時,加大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各類風險投資機構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成立文化產業風險投資公司、小額貸款擔保公司以及風險擔保公司,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採取政府引導、資本運作、扶優扶強的模式,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投資結構,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問題。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體系

沒有出台專門的具體的文化產業政策。而外地許多城市已走在市的前面,目前我市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還不完善。例如,蕪湖市從起,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不少於1000萬元動漫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門用於對動漫產業的獎勵。建議市政府吸納各地經驗並結合我市實際,儘快研究制定較為系統、操作性強、細化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例如比照高新企業進行税費減免;享受比工業用地更優惠的土地使用政策;信貸融資、資產處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人才問題上構建合理的引進、培養、使用和獎勵機制;建立我市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知識產權保護和文化產品審批權限等方面參照先發地區做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