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民培訓模式探究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使農民更具有活力、創造力,把農村建成具有知識型、技能型、管理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從而實現我區“農業振興,農村繁榮,農民致富”的宏偉目標。為給領導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近期,xx區成人教育學校對全區農民科技素質狀況進行了摸底調查。

新型農民培訓模式探究

此次調查共走訪了五個鄉,20個行政村,問卷調查5000人,召開座談會10餘次,被調查人數近萬人。從我區基本情況來看,全區轄五個鄉122個行政村,農村總人口11.7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達9萬餘人。現有耕地11.75萬畝,復墾土地1.6萬畝。人均佔有耕地0.876。農村勞動力60630人,其中,從事農業的勞動力37806人,從事二、三產業的勞動力22824人。在我區農村勞動力中,國小文化及脱盲人員19640人,佔32.4%,國中文化程度32026人,佔52.81%,高中文化程度6476人,佔10.68%,中專文化程度1873人,佔3.1%,大專以上文化程度615人,僅佔1.01%。以上情況説明,我區大多數勞動力文化程度較低,可耕種的土地較少。經調查我區農村勞動力大多數人無特殊技能,加上思想保守、觀念陳舊,不願意外出務工,都願在本地就業,願意到開灤等大企業上班,造成農村勞動力滯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和區域內。為此,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轉變農民觀念,提高農民素質勢在必行。

一、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高

近年來,xx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根據xx區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提高農民素質作為新農村建設基礎條件。

(一)啟動了人才培養工程

利用遠程教育網路,以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為依託,進行正規化學歷教育。使農村兩委班子成員、農村後備幹部、計生專幹人員、科技能手、致富帶頭人學歷達標率達80%以上。

(二)實施了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陽光工程”

為提高農民素質和就業能力,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根據我區現狀制定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實施方案,建立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基地”,開展對農村富餘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勞動技能培訓。XX年以來,培訓農村勞動力15000多人次, 已有37.6%的富餘勞動力轉移到二、三 產業,實現了農民增收的目的。

(三)開展了實用技術進農家工程

充分發揮成人教育、農廣校的自身優勢,建立健全區鄉村三級培訓網絡,開展多形式、多內容的送科技下鄉活動,採取集中培訓與現場教學相結合的形式,把新品種、新技術、新項目送到田間地頭;為讓科技順利進村,我們以協會為依託, 拓寬培訓面,讓農業科技走進千家萬户,我區建立了四大協會組織,即蔬菜協會、果樹協會、養殖協會和花卉協會,吸收科技會員達1800多人,遍佈全區5個鄉。同時由農廣校牽頭,在各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以《輦農信息》、《農民之友》、《果樹通訊》、《致富金橋》、《科技農報》每月為每鄉刊出一期科技小報,及時為農民介紹新品種,新技術,新項目,傳授科技信息,推廣科普知識,介紹典型經驗,剖析病蟲害防治方法等,向全區發出2萬餘份,深受老百姓的青睞。據統計,幾年來,累計培訓農村勞動力5萬人次。政府對農民教育培訓投入資金達30萬元。在區委區政府的英明決策和正確的引導下,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農民素質在不斷地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區委、區政府一直比較重視農村教育和農民素質培訓工作,近年來,通過農業、教育、勞動等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區農村教育和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儘管如此,我們的培訓模式還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着一些問題。

(一)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偏低。

具有國中文化知識結構佔勞動力的52.81%左右,高中以上人員佔14.79%以上,剩下的32.4%的人員只有國小文化和脱盲人員。

成因是農村勞動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質較低,經濟收入普遍不足,加之對參加科技培訓的認識不足,有一技之長的不多,影響和制約了農民技術技能的提高。

(二)農村勞動力科技素質不夠高

農業和農民科技人員、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比例較低。有些農民科技意識弱,對提高自身科技素質水平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調查農民參加農業技術素質培訓的原因時,40%的農民認為是自己渴望知識,願意參加科技培訓,提高自己的素質。其餘60%的人有短期行為,有用就學,缺乏恆心和持久性。

(三)農村勞動力信息比較閉塞

農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依靠看電視、聽廣播獲取信息,信息來源比較單一,傳播速度較慢,致使他們思想陳舊,對高新技術不聞不問,總是模仿他人的做法,缺乏創新的意識。

主要是信息服務渠道不暢。農村勞動力的科技素質培訓與市場、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和對接,造成培訓內容單一、過時,從而影響了培訓效果,制約了農民素質的提高。

(四)培訓激勵機制不夠健全

據統計,培訓一項實用技術最少需25學時,培訓一項就業技能最少需50學時,分別需要800元和1000元。由於教育部門經費有限,僅靠政府投入不能滿足需要,但多數農民收入不高,無力支付培訓費用,造成培訓人數減少,就業面變窄,致富能力降低。

(五)要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提高農民素質,增強致富能力,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事,需要政府重視,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和,共同做好此項工作,建議健立健全目標責任體系,加強目標考核,確保工作到位。

三、對提高新型農民素質的思考

(一)提高農民素質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前提

農民知識化進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勞動技能和創業能力,是直接關係農民切身利益、滿足廣大農村人口學習需求的一件大事。

(二)高農民素質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提高農民素質,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內在需求,是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將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

(三)提高農民素質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從某種意義上講,培訓一名農民,增加了一個產業開發技術能手。這既可以提高特色產業科技含量和開發效益,又可以拓展農民就業增收門路,從而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四)提高農民素質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物質技術裝備條件比較落後,勞動力素質較低。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把農業發展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的必由之路。

(五)提高農民素質是構建和諧農村的主要內容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首先建設和諧村鎮,而和諧村鎮第一位的是提高人的素質。這要求我們必須以提高農民素質為己任,加快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改善農村教育、文化等設施條件,逐步改變目前城鄉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

四、對新農民培養模式的探究

調查顯示,開展新型農民教育培訓,是提高農民素質、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是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是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總抓手,全面提升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搞好農村人才培養、勞動技能培養、思想觀念培養。必須創新培訓思路,創新培訓機制,創新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全面開展現代農民致富技能培訓工作,不斷摸索現代農民技術培訓的新模式。

(一)範型培訓模式

典型示範型培訓模式是指政府、學校通過興辦農業科技示範園和示範基地,樹立區域農業科技發展的典型,構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平台,形成農業科技培訓基地,引導廣大農民自覺自願地進行科技學習的一種農民培訓形式。科技示範園裏新品種、新技術等一目瞭然,實例鮮活,學習直觀,可以直接説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着農民幹,農民易於接受。

(二)傳導型培訓模式

現場傳導型農民培訓模式是指在農村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講解、示範、操作和解答等活動的培訓形式。直接面對農民,以從事農業生產的一線農民作為培訓對象,指導人員與農民零距離交流,這樣對於文化程度偏低的農民學員最為適宜。直接在現場開展培訓,着重解決當前實踐生產和工作中的問題與推廣運用新技術,針對性與操作性強。培訓內容緊密圍繞實踐生產和工作中所需的知識,諸如種植、養殖、追肥、滅草、防蟲、治病等,有針對性地答農所問、釋農所疑、解農所惑。

(三) 媒體傳播型培訓模式

媒體傳播型培訓模式是指通過傳統的電子媒體(大喇叭廣播、電視、音像材料)和印刷媒體(明白紙、科技小報)等技術手段對農民進行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培訓的一種形式。一是要以現有各類成人學校、就業培訓中心和農技培訓中心為基礎,積極引導企業和民營集團參與農民培訓。二是教育、勞動保障、農業等部門要按照合理佈局、方便學員的原則,選擇定點培訓基地,逐步形成區、鄉、村三級培訓網絡。三是充分利用成校職校,進行農業技術教育。整合教育資源,完善教育內容,積極鼓勵各類科技人員發揮專長參加培訓授課,以此提高農業技術教育水平。在充分發揮我區農廣校、成人教育學校、職教中心、農民科技培訓中心現有職能的基礎上,充實和完善教育培訓機構,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充實師資力量、完善教學培訓條件,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益。

(四)能人培育型模式

能人培育型培訓模式是指立足當前,放眼長遠,緊密結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培養一批科技、經濟和管理能人,再通過這些能人影響和帶動一方百姓共同富裕的培訓形式。要求培訓對象是農民中的精英,善於抓住機遇,刻苦學習,富於創造與實幹的農村青年、農業科技示範户、科技致富能手等。在培訓內容上要按照農業結構調整和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設置相應專業課程,開展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科學文化知識、農村實用技術的系統教育與培訓,以求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

(五)項目推動型培訓

項目推動型培訓模式是指以高科技農業科技項目為載體,以服務於農民致富、提高農民素質和產業經營能力、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目的,採用現場指導、課堂教學、廣播電視、參觀考察等多樣化的培訓途徑和方法進行項目培訓,並提供產、供、銷配套綜合服務的培訓樣式。一是選準選好項目,二是進行試點示範,三是組織農科教各方力量,落實師資、場所、基地、經費,着手開展項目培訓,四是在項目培訓和推廣過程中,不斷擴大項目生產規模,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生產經營體系,使農業生產走上產業化道路。

五、保證措施

(一)推進農民培訓體制改革。

一是調整農村成人教育佈局。完善農村成人教育管理體制,逐步加大區級財政對農村成人教育的投入,提高鄉成人學校的教育裝備水平。二是構築農村教育“立交橋”。建立政府統籌,有關部門牽頭,教育、農業、科技、勞動等相關部門參與的管理機制。三是深化農村教學改革,鼓勵農民邊學習、邊實踐、邊致富,探索適應市場需要、符合教育規律的辦學和管理模式。四是對不能升高中的國中生,採取“3+1”的辦法,由鄉成人學校進行農業技術培訓。五是突出農村教育重點,藉助農村成人教育和農廣校的現有資源,對種養大户、購銷大户、服務大户進行文化和專業適用技術培訓,培養新型農民。

(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政府對成人教育的支持,確保農民教育經費,由於歷史的原因,近年來,對成人教育的經費投入沒有了,制約着成人教育的發展。二是要建立各級財政投入機制,逐步把農民培訓納入公共財政投入範疇。三是多渠道、多途徑解決成人教育經費問題。四是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對在農民培訓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給予獎勵,以調動培訓單位的積極性。建議區委、區政府每年在財政預算中增加投入,主要用於村幹部學歷培訓補貼,農民職業技能鑑定補貼,各類培訓的教材、資料補貼,教師授課補貼和參加培訓的農民補貼或獎勵等工作經費。

(三)確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陣地建設

目前成人教育教師隊伍年齡偏大,學歷不對口或偏低,缺乏實踐能力,尤其是農村急需的既有專業理論水平,又有種植、養殖等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普遍缺乏,制約着成人教育的發展,也將影響鄉成教對農民的吸引力,影響鄉成教的長遠發展

農村成人教育的陣地建設,尤其是鄉、村兩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應該像普通教育一樣,列入當地政府部門的議事日程認真加以解決,配備相應的教學設施,以滿足對農民培訓的需求

(四)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實行目標管理

農民培訓教育工程涉及面廣、人員多、任務重,不僅直接關係到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也直接關係到我區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農業進程。為此,建議成立農民培訓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對全區農民培訓教育工作統一領導。根據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向,設立若干個培訓辦公室,由各職能部門負責實施。切實制定好總體規劃和工作計劃,做到“四個統一”即統一確定培訓機構(網點),統一編制培訓大綱,統一制定教學計劃,統一目標考核。

將農民技術技能素質培訓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實行目標管理,明確工作職責,獎懲掛鈎,責任到人。各地各部門要在區委、區政府確定的總體目標下,結合自身實際,明確各自工作目標,制定相應的落實措施。制定科學的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民素質培訓的目標考核體系,將這項工作列入年度目標綜合考核,各級都要加強考核和工作督促檢查。對工作抓得緊、成效明顯的,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到位、進展慢、成效不明顯的,責令限期整改,並給予通報批評。各鄉鎮要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出本地的發展規劃和實施意見。區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組織區直各有關部門,把新農村建設的各項任務真正落到實處,確保新農村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的如期實現。各級黨委政府、各級部門要以對民族振興的高度責任感,高度重視和切實抓好農民教育工作,加強宣傳引導,增強對農民素質教育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加強農民素質教育工作,全面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啟示和結語

臨近本次調研結束我又去了xx區農廣校位於xx鄉的xx鄉校,在那裏我看到了很多運用新技術培育出來的新鮮果蔬還有活潑可愛的兔子,第一次感覺到科技興農個不只是一個空口號。雜交技術、無土栽培、純天然飼料這些看似抽象的名詞已經為農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更加優質、新鮮、營養、健康的農產品在新技術下應運而生,這不僅僅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為農民帶來了更加客觀的收入。由此可見,對新型農民的培訓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勤勞的農民朋友用他們的智慧和勤勞將他們所學到的知識付諸到實踐中,而且憑藉他們對實際操作的豐富經驗不斷創新,培育出了更多優秀的農作物品種,這些都是進行農民教育、提高農民素質的成果為探究新型農民培訓模式開闢了更多的道路。我相信在我國的惠農政策下,八億多的農民兄弟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精彩,實現共同富裕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