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管理調研報告(精選5篇)

汽車管理調研報告 篇1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xx大召開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三公消費”問題進行了嚴格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維護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羣眾中的形象。但也有少數人無視中央的三令五申,“三公消費”問題依然突出。下面本人就“三公消費”中的公務用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應採取的對策談談自已的一些看法。

汽車管理調研報告(精選5篇)

一、公務用車方面存在的問題。

1、公車私用現象還較普遍。目前還有少數單位的公務用車實際上是變成了私家車,無論吃一碗早點、還是上街買一小點東西,接送小孩上學、家屬上下班都是開着公車,有的甚至在雙休日、節假日開着公車遊山逛水看風景、釣魚,無論路有多濫,反正是公家的車輛,壞了有公家的費用維修。有些領導不但自己想怎麼用就怎麼用外,還經常將車輛借給親戚朋友用。

2、單位租車的現象正在增多。隨着各級黨委政府對單位公車管理的加強,有些單位領導因公車私用上報紙和接受紀委處理的事也並不鮮見。因此不少單位領導開始租用社會或企業的車輛來使用逃避了相關部門的監督,此舉不僅增加了單位的開支也嚴重破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3、擠佔借用下級單位車輛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單位因車輛編制不夠,無法購買公務用車時就借用下屬單位的車輛,有的時間竟長達幾年。下屬單位的車輛被借出,嚴重影響了下屬單位工作的開展,但由於是上級,又不敢對此提出異議,只好再去借或租用車輛,造成了新的問題。

4、公車上民牌的事也有所顯露。隨着公務用車管理的加強,有些單位通過各種關係和手段,將單位車輛改成民用牌,想怎麼開就怎麼開,反正相關部門也沒辦法知道我這是公車。此類現象不僅影響惡劣,更有可能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二、加強公車管理的幾點對策

那麼如何加強公車管理呢,下面談談本人的一些想法。

1、印製統一的公車標誌。凡是公務用車全部印製統一的標誌並註明單位名稱,讓老百姓一看就知道是公車還是私車,接受人民羣眾的監督。對於不印製統一標誌者,嚴格追究單位領導的責任。從而讓想用公車辦私事者不敢用,不能用,不想用。

2、加大監管的力度。廣播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公車管理制度,紀檢監察部門要在節假日和雙休日,定期不定期對景點、酒店、魚塘和各種娛樂場所等進行抽查。如果確認是用公車辦私事,開着公車遊山逛水看風景休閒,釣魚,打麻將,接送子女上學的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遏制公車私用的現象。

3嚴格清查單位車輛。對各單位車輛進行排查,看是否存在租車或借車的情況,是否存在公車上民牌的情況。如發現有上述現象根據實際情況追究單位一把手的責任。

4.強化預算管理

解決公車問題的根本措施在於強化預算管理。從車輛購置、配備,到使用、維修、處理,要形成一整套統一嚴格的預算管理機制,將公車的購買和使用行為納入嚴格剛性的政府預算管理之內。預算編制環節,制定實施科學、合理的公車消費定額;預算審批環節,將各單位的公車購置費、交通費作為重點控制事項;預算執行環節,強化預算執行力度;預算評估和考核環節,要對預算執行單位花費、履行職責與花費的關係、公車消費是否保證了公共職責的實現等進行全面考核;預算公開上,人民有權提出質疑和建議。

5.引進外國先進管理經驗

對於公車管理,我們還可以借鑑發達國家的一些舉措,如在每輛公車裝上GPS系統,監督部門不定期地從GPS記錄檔案裏抽查,如果發現公車駛向商業區、娛樂場所等非工作場所,便進行調查,發現屬公用私用追究使用者的責任。

總之, 高效快捷的工作節奏沒有車輛不行,領導幹部需要到基層指導檢查工作,與各個單位協調公共事議,處理解決各種突發事件等等,沒有車輛也不行。領導幹部配車有利於工作,相信羣眾也可以理解,但如果領導幹部把單位所配的車輛當成私家車,以車來顯示身份,擺闊氣、耍威風,那就失去了公車的真正作用。如果領導幹部如果能放下面子,擺正位子,與羣眾打成一遍,同甘共苦,不但不會丟面子,反而更加深得人民羣眾的信任和尊敬,有利於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羣眾的工作積極性,更有利於單位的和諧建設和整體工作的全面推進。

汽車管理調研報告 篇2

推行車輛安全風險管理,可以預判和掌控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隱患,提前制定和完善各項安全卡控措施,規範職工作業標準,使每個作業環節有序可控,達到確保安全生產的目的。走進車輛段檢修車間,發現每名職工的手中多了一樣安全“法寶”——崗位安全風險提示卡。這張卡塑料材質,如銀行卡般大小,一面印着安全風險管理的目的、要求、工作思路等內容,另一面以順口溜形式印着崗位風險提示。“現在每次上崗作業前,我們都要看一下風險卡,時刻提醒自己堅持作業標準化,注意安全。”職工小樑説。製作安全風險提示卡是我局車輛系統開展安全風險管理的一項重要舉措。今年以來,路局車輛處、各車輛段根據上級部門要求,科學研判風險項點,強化安全風險意識,狠抓安全過程控制,嚴格考核措施,深入推進車輛系統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使安全工作關口前移,有效預防了風險隱患。今年,我局車輛部門事故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 25%。

織大網風險因子無處遁形

車輛工作工種多、設備多、單獨作業的人員多、室外作業多、技術含量高,如何針對這些特性,找準它的風險項點?今年年初,我局車輛系統多次組織召開客、貨車安全風險管理研討會,在明確安全風險管理意義、目標、工作思路的基礎上,確立了三種辦法相結合的風險研判法:“自下而上”法,即發動職工主動收集本崗位作業中容易引發事故的風險源,制定出防控措施;“自上而下”法,即由專業科室結合上級部門要求,對基層一線反饋的風險項點進行提煉和歸納;經驗法,即從歷年來車輛系統發生的較為突出的事故案例中找出具有共同性、傾向性的風險項點。

為充分調動一線職工參與風險研判的積極性,各車輛段開動腦筋,創造性地出台了一些激勵措施。如南寧車輛段以“識別準確、研判到位、措施完善” 為標準,對職工排查出的風險源及制定的控制措施進行評比,一經採用,給予一定獎勵。

為使風險研判科學、細緻,南寧車輛段以“電子181”系統為平台,根據數據庫統計數值,以“風險總分=風險後果×發生頻率”公式,對各項點的風險係數進行計算,將所有項點進一步細分為極度危險、比較危險、一般危險、較低危險四個等級,從而突出重點,抓住安全主要矛盾,採取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針對設備設施、外部環境、人員配置等方面的可變性,我局車輛系統對風險源實行動態管理,建立安全問題數據庫,加強日常安全信息的收集、統計和分析,及時補充和完善安全風險項點,確保風險管理全覆蓋。

抓落實風險隱患提前“扼殺”

光有好的管理理念,而沒有具體的落實方法,那一切皆為空談。

為使安全風險管理“深入”現場,我局車輛系統從“一表、一冊、一卡”入手,讓幹部職工最直觀地感受到風險管理就在身邊。

記者在各車輛段採訪時看到,每個車間、科室的牆上都掛有本部門的《風險管理項點及控制措施一覽表》;每名幹部手中都有一本與崗位相對應的《安全風險管理手冊》,裏面明確了崗位安全風險防控目標、控制等級、控制措施、量化要求、考核辦法等項目,解決了管理幹部防什麼、怎麼防的問題;每名職工手中則有一張“崗位安全風險卡”,明確指出了本崗位的安全風險點和控制措施,要求職工上崗作業前必須認真閲讀,從而起到提醒、警示作用。為使“表、卡、冊”等提示工具簡明直觀、實用有效,各單位創新制作方式方法。如南寧南車輛段湛江運用車間梳理出近年來的典型案例,由專人演示正確、錯誤兩種作業方式,拍成對比圖片進行展示,生動直觀,職工喜聞樂見。在安全風險管理落實中,各車輛段狠抓過程控制,重點突出作業標準化建設,對重點工序、關鍵環節進行全面卡控;加強信息採集和流轉,規定凡是上道工序不符合標準或未完成的,一律不能進入下道工序。柳州車輛段、南寧車輛段分別推行安全“高壓線”管理和“紅線”管理,對違反相關規定的職工進行考核。

根據安全風險管理超前防範的特點,車輛系統充分發揮科技設備保安全的作用,將風險“扼殺”在搖籃裏。如採用TCDS系統對列車軸温進行監控,列車運行中一旦出現異常,TCDS系統監控員就能立即獲取到軸温異常的車次、車號、車軸、列車運行位置、列車運行速度及軸温變化情況等數據,從而準確判斷軸温故障,正確處理軸温問題;配置 TVDS監控設備,對客車走行部實行全面監控;在發電車配備煙火報警器,及時監控發電車煙火異常情況等。

為從源頭消滅風險隱患,車輛系統建立故障溯源制度,一方面通過故障表象,向上查找並消除可能導致故障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向下檢查並消除該故障可能對相關部件造成的危害。

為使安全風險管理工作責任到位、有序推進,我局車輛系統按照“評價、分析、評估、整改”循環推進的方式,定期對段、車間、科室安全風險管理開展情況進行嚴格考核評價。

為營造學比趕超的氛圍,車輛系統還積極開展“立標杆、樹典型”活動,選樹在安全風險管理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車間、班組為典型,大張旗鼓予以宣傳、以點帶面,推廣經驗,實現全面推進。

汽車管理調研報告 篇3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黨中央審時度勢,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其主要任務是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促進社會和諧,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這既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也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變革進程,更是一項複雜而長期的系統工程。為進一步加強和創新我區社會管理工作,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近期,我們對全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現就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社會管理工作的現狀

近年來,我區堅持以旅遊經濟發展為中心,圍繞建設“平安南嶽”、“和諧南嶽”、“幸福南嶽”的目標,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綜治維穩工作連續20xx年獲得了省市先進,連續兩屆(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連續多年羣眾上訪總量全市最少,非正常赴省進京上訪保持零記錄。20xx年,南嶽在全省公眾安全感和政法隊伍形象民意調查中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六。

1.以健全機制為前提,社會管理格局基本形成。經過調研,我們感到,全區上下對社會管理工作高度重視,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主要體現在:一是有地位。區委、區政府將社會管理工作擺在全區各項工作的“第一位置”,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第一責任”,成立了由區黨政主要負責人掛帥的綜治委,明確了由區政法委、綜治辦牽頭主抓的專門工作班子,形成了區、鄉鎮(單位)、村(社區)、村(居)民小組四級綜治網絡。每年的社會管理工作與全區經濟工作都是同謀劃、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政法委、綜治辦被區委、區政府賦予了“領導權、調度權、處置權、拍板權、獎懲權、否決權”等六大職權,並對綜治成員單位的幹部任免具有建議權。二是有機制。結合區情實際,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領導聯點。對全區36個村(社區)逐一明確了聯繫的縣級領導和責任單位(較大的村明確了2名以上領導和2個以上單位),各村的社會管理、和諧穩定狀況與聯繫領導的進退留轉掛鈎,與責任單位的評先評優掛鈎。第二,完善制度。先後圍繞綜治工作考核、流動人口管理、出租房屋管理、“四型小區”創建、創新社會管理等出台了10多個專門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第三,健全機構。繼前幾年成立綜治委總攬全區社會管理工作後,去年以來又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立為契機,重新調整了景區管理處、綜合執法大隊等工作機構的職能職責;特別是推出了城區路段管理責任制,實行職責分區、條塊管理、責任到人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社會管理的工作效能和工作水平。三是有保障。主要是在經費上保障到位。如,對政法幹警和綜治幹部的待遇優先到位(近三年政法綜治幹警人均工作經費預算遠遠高出市級標準);對政法綜治工作的財政預算優先保證(近三年財政投入政法綜治的經費年均增長11%);對社會管理工作經費優先撥付,區財政除為各鄉鎮足額安排社會管理專項經費外,還為每個村(社區)安排社會管理工作經費(20xx年每個村5萬元、每個社區8萬元,20xx年每個村6萬元、每個社區10萬元)。

2.以加快發展為先導,社會管理基礎不斷夯實。調研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區社會管理的基礎之所以比較堅實,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一是定目標鼓舞羣眾。結合區情實際,始終堅持以旅遊經濟建設為中心,確立“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特色精品旅遊區”的總體目標和建設“生態南嶽、休閒南嶽、文化南嶽、高速南嶽、活力南嶽、幸福南嶽、和諧南嶽”的主要任務,有效地凝聚了全區人民的共同意志。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人均gdp(南嶽為3.4萬元,全市為2.2萬元,全省約為2.98萬元)、人均可用財力(南嶽人均7988元,全市為3231元,全省為5276元)、人均銀行儲蓄(南嶽人均為4.5萬元,全市為1.9萬元,全省為2.9萬元)、人均收入水平(南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96萬元、0.89萬元,全市分別為1.78萬元、0.85萬元,全省分別為1.88萬元、0.65萬元),均居全市、全省前列。人民羣眾在實實在在的發展中受得了鼓舞,得到了實惠,增強了信心。二是講民主尊重羣眾。近年來,我們十分注重保護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着力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建立了具有南嶽特色的重大事項溝通協調製度,區委、區政府在作出一些重大決策之前,堅持廣泛聽取相關專家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居民羣眾的意見建議,在反覆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統一思想,達成共識,然後再按程序進行決策,切實提高了決策的羣眾參與度和社會透明度,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和準確性。在決策中尊重了羣眾,在工作中就自然而然地爭取了羣眾、贏得了羣眾,確保了工作的順利實施和社會的和諧穩定。三是解難題贏得羣眾。近年來,我們舉全區之力,負重加壓,攻堅克難,辦成了一批影響和制約南嶽加快發展的大事、難事。如,全面完成區屬國有企業改制、古鎮整修、城市道路改造、景區環境整治、營運格局調整、開通免費公交、創建5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等等,得到了全區人民的擁護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成效和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為區委、區政府樹立了權威,贏得了民心,獲得了支持。

3.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人民羣眾實惠逐年增多。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也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最重要的前提。調研中,大家一致認為,這些年我區社會管理工作最大的亮點就是民生建設。近年來,我區始終堅持“民生優先”的執政理念,明確提出“確保讓全區人民共享旅遊經濟發展的成果,確保新增財力主要用於改善民生,確保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並持續高於周邊縣區”的原則,全區每年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佔全區財政總支出的三分之二強,民生保障工作在全省實現了“兩提前”,即:免徵農業税比全省統一部署提前一年、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比全省統一部署提前一年。在全市實現了“五率先”,即: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全區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條件較好的地方還實現了通組到户;在全市率先為村民發放風景資源保護補償費(每年500多萬元,受益羣眾佔全區農民的三分之一強),在全市率先推行農村低保制度,在全市率先為所有被徵地的失地農民落實了社保,在全市率先為村(居)幹部購買養老保險。目前,全區城鄉低保實現了應保盡保,城鄉低保的保障標準為全市最高,村(居)幹部每人每月待遇超過省定標準200多元,人民羣眾的幸福感持續攀升,最大限度地激發了社會活力、融洽了社會關係,促進了社會和諧。

4.以羣眾工作為統攬,社會政治大局保持穩定。社會管理,説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是做羣眾工作。這些年我區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與過硬的羣眾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全區堅持以羣眾工作攻社會管理之難、以羣眾工作創社會和諧之優,成立了羣眾工作部,圍繞加強基層基礎、改進羣眾工作、幹部參加勞動等出台了專門文件,完善了相關制度,為做好羣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注重加強幹部作風建設,對全區36個村(社區)、410個村民小組、11537户村(居)民,堅持“轄區羣眾全走訪、上訪羣眾全接待、矛盾糾紛全調處”,建立了區、鄉、村、組四級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完善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工作體系,實現了羣眾工作的“無縫覆蓋”。特別是近兩年來,以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和“十萬幹部百鄉千村萬户大走訪”等活動為載體,變“羣眾上訪”為“幹部下訪”,組織各級幹部深入基層,進村入户,通過落實幹部聯繫卡、民情日記、民情台帳等便民、近民、惠民舉措,先後共落實整改項目12類239個,為老百姓辦實事238件,解決老百姓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125個,羣眾測評滿意度在98%以上。堅持以羣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除嚴格執行縣級領導接訪日製度外,針對勞動、民政、徵地拆遷、涉法涉訴等方面羣眾反映問題比較多的實際,還從這些部門抽調班子成員長期到信訪局接訪,組成“專家門診”,當場“會診”,當場“開處方”。對於能即時解決的問題即時解決,不能即時解決的限定時間、明確責任人限期解決,直到來訪羣眾滿意為止。近幾年全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率達100%,調處成功率98%以上,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全區信訪數量與規模持續下降。

5.以平安創建為載體,和諧南嶽建設成效明顯。近年來,我區以爭創“長安杯”為目標,以“四型”(安全穩定型、環境優美型、文明學習型、友善和諧型)小區創建為載體,在全省率先將平安建設推進到小區層面,出台了一系列專門文件,嚴格工作考核和責任追究,對各居民小區和聯創單位實行責任捆綁,堅持“鄉鎮(街道)包重點、政法單位包社區、聯創單位包小區”的責任機制,城區87個小區、134家區直單位全部開展“四型”小區聯點聯創,創建參與率達到了100%,形成了“社會和諧人人共建,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平安創建工作中,各機關單位建立了單位負責人、內保主任、門衞、樓棟長四級責任機制,各鄉鎮街道建立了村(社區)、小區、中心户(街巷院落)、樓棟四級治安防範網絡,各居民小區廣泛開展了“我為別人守一天,別人為我守一月”的居民義務巡邏,切實增強了全區上下抓平安創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了“小區有事喊得應、居民遇事看得到、防控處事來得及、矛盾化解擺得平”的工作局面。通過“四型小區”創建,去年全區50%以上的小區實現了“零發案”,後山三鄉近20xx年來未發生刑事案件,南嶽鎮被評為全省平安鄉鎮。

6.以遊客滿意為宗旨,對外旅遊形象不斷提升。南嶽既是一個人口小區,又是一個旅遊大區,年接待中外遊客超過500萬人次,如何營造好環境、服務好遊客,是我區社會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我區歷來十分注重旅遊環境綜合治理,牢固樹立“以遊客為本”的理念,全面推行旅遊綜治路段管理責任制,不斷強化廣大市民特別是旅遊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和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了24小時不間斷的旅遊投訴處理體系,推出了“南嶽旅遊誠信十大承諾”,嚴格做到“主客糾紛、只找主人”,“遊客被盜、賓館先賠”,來南嶽旅遊的車輛在本區範圍內違章做到只糾章,不罰款、不扣車,寓服務於管理,努力營造文明、安全、熱情、周到的旅遊環境,進一步提升了旅遊服務質量。良好的旅遊環境受到了廣大遊客的一致肯定,近幾年的旅遊黃金週調查,南嶽旅遊的遊客滿意度均在97.5%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區在社會管理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當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我區的社會管理工作與上級的要求和人民羣眾的期待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1.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方面,“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政法綜治部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還不完善,一些部門職能交叉重疊,“有利的事爭着管,棘手的事都不管”的現象時有發生,容易留下管理空擋,造成秩序紊亂。另一方面,社會管理工作責任劃分不明確,考核不科學、不細緻、不具體,一些職能部門在執法管理過程中隨意性大,甚至為防止羣體事件發生,不惜“花錢買平安”。此外,村(社區)工作重心尚未完全擺正,有趨於行政化管理的跡象,基層自治和服務功能亟待加強。

2.基層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主要體現在:一是基層黨組織不健全、作用發揮不到位。全區基層黨組織普遍存在數量不夠、班子不強的問題,如全區非公企業和協會黨羣組織僅19個,村兩委幹部隊伍年齡老化(50歲以上的村幹部數佔總數25.5%)、文化程度較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佔36.7%),綜合素質難以適應工作要求。二是社會中介組織、行業自律組織奇缺。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區社會中介組織只有5個,行業自律組織基本沒有,社會管理主要依賴政府大包大攬,社會自治功能十分薄弱。三是公共安全體系亟待完善。城區治安巡邏主要集中在幾條主幹道上,案件易發的小街小巷仍然警力不足、力量不夠。部分住宅小區圍牆、大門、門衞值班室、物業管理中心等物防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城景區電子監控系統科技防控的技術含量有待提高。農村地區人防、物防、技防設施比較缺乏,“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及兒童自我防範能力較弱,財產和人身安全易受侵害等等。

3.幹部作風有待進一步轉變。轉變幹部作風,是保持黨同人民羣眾血肉聯繫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保證。近幾年我區幹部作風總體上在不斷好轉,但在少數幹部身上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有的片面理解社會管理就是社會穩定,只要不捅婁子、不出亂子就不會“丟帽子”;有的作風不實,不深入基層,不掌握情況,有時即使下到基層也走走過場,做做樣子,身入而心不入,當“葫蘆式”幹部;有的責任意識不強,凡事“怕”字當頭,怕冒風險,怕擔責任,怕出問題,歪風邪氣不敢管,大事難事不敢抓,不敢堅持原則,事事明哲保身,當“老好人”幹部;有的懶懶散散,鬆鬆垮垮,對工作不盡心,推一推,動一動,應付了事,被動執行,當“拖拉機”幹部。這些現象雖然發生在少數人身上,但影響很壞,不容忽視。

4.羣眾工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近兩年我區的羣眾工作出與過去相比,有了明顯的進步,但離上級的要求和羣眾的期待還有明顯差距:主要是一些幹部缺乏與羣眾溝通交流的經驗和方法,不善於用羣眾的語言與羣眾打交道,用羣眾容易接受的方法做羣眾工作;特別是少數幹部把羣眾工作簡單理解為與羣眾拉關係、交朋友,為羣眾辦實事、解難題、促發展的意識不強、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宣傳羣眾、組織羣眾、發動羣眾。

5.旅遊綜治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這些年我區雖然在旅遊綜治工作方面做出了艱辛努力並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目前仍然面臨不少問題。如,在管理機制上尚未實現長效管理,主要是依靠“人盯人”式的高壓式管理和“亡羊補牢”式的集中整治,代價大,成本高,效率低;特別是重點地段和高峯時段,遊客大量集中,全區200餘處景觀景點,幾千家經營門店,管理的點多、線長、面寬,而對旅遊綜治工作具有執法資格的只有少數幾個單位,不但工作力量遠遠不夠,而且對一些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打擊,調查取證難,執法手段不多、不硬。去年推出的城區路段管理責任制,雖然比原來的管理模式有了明顯進步,但由於路段管理人員都是各單位臨時抽調組成的,素質參差不齊,管理難以到位,凝聚力、戰鬥力不強,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

6.公眾參與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人民羣眾是社會管理的主體,他們的參與度決定社會管理工作的力度、廣度和深度。當前我區社會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區委、政府主導,人民羣眾參與和社會自治亟待加強:一是羣眾參與意識不強。調研中,我們發現,很多居民羣眾認為社會管理就是黨委政府的事,是相關職能部門的事,與自己沒什麼關係,“官急民不急,上急下不急”的尷尬局面使一些工作推進比較艱難。二是部門主動履責不夠。一些部門認為社會管理主要是政法、綜治部門的事,在工作中被動應付的多、主動作為的少;有的則認為社會管理矛盾多、麻煩多、費力不討好,工作中能躲則躲,能推就推,嚴重影響了工作效果。

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建議

社會管理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突出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從影響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入手求變求新,才能使工作更加富有實效。

1.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在體制機制上求創新。良好的體制機制是創新社會管理的前提和保障。一要完善社會管理工作機制。要以組建綜合執法局為突破口,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對全區各級各部門的社會管理職能進行全面梳理和科學分析,重新界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綜治辦、城管辦、景區管理處、綜合執法大隊以及各綜治成員單位的職能職責,切實解決相關部門職能交叉重疊和工作“缺位”、“越位”的問題,以工作職能的歸位推動工作水平的提高。二要完善領導幹部聯點機制。建立領導幹部聯繫點制度,既是聯繫基層的需要,更是加強基層、穩定基層的需要。要充分發揮南嶽地域小、人口少的優勢,進一步完善領導幹部聯點制度,除繼續實行“縣級領導包村、鄉鎮幹部包組,聯創單位包小區”外,對一些生活困難、矛盾集中、情緒不穩、社會關注的特殊人羣,還要建立定向聯繫制度,對聯系的領導和單位實行經濟工作和社會管理工作一崗雙責,確保工作落實到位。三是完善科學決策和風險評估機制。進一步提高決策的羣眾參與度,對重大項目、重要決策堅持邀請羣眾參與,聽取和尊重羣眾意見,做到羣眾不參與不決策、羣眾意見發表不充分不決策、大部分羣眾不支持不決策,確保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同時,對重大決策的落實和重大項目的實施要進行專項風險評估,在敏感期、重大節假日要進行綜合評估,既保證各項工作快速推進,又能及早發現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四是完善矛盾調處機制。完善矛盾糾紛預警和排查調處制度,定期開展拉網式排查,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通過“三調聯動”工作體系、維穩專項督辦等方式,及時進行化解,切實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五是完善羣眾訴求處置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制度,暢通渠道,引導羣眾理性合法表達利益訴求;健全部門聯動、問題化解制度,及時解決羣眾反映的問題;加強治安防控,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社會安全穩定。

2.以組織建設為重點,在夯實基礎上求創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重心在基層,關鍵在基層,活力源泉也在基層。要切實扭轉社會管理過分依賴區委、政府的現狀,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基層自治上來,真正把基層打造成為政府社會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託、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一要完善基層組織。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年”活動,加強支部建設,對基層黨組織進行定等分類,加強對後進黨組織的整頓轉化;配強基層班子,特別是要加強村支書隊伍建設,抓好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解決村幹部年齡老化、素質不高、後繼乏人的問題,着力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幹部,提高基層黨員幹部素質,提高基層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強化多方參與,社會自治的理念,着力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中介組織、行業自律組織建設並不斷強化其社會管理職責,建立健全“以城鄉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社區自治組織為主體,以政府部門派駐力量為依託,以物業公司和社區社會組織為補充,社區居民廣泛參與”的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系,着力把基層做強、把基礎做實。二要完善基礎設施。城區要按照國際水準、國內一流的標準,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加快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努力把南嶽建設成為設施完善、功能配套、環境優美、獨具特色、宜居宜遊的精品旅遊城鎮。農村要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標準,認真學習借鑑攸縣“城鄉同治”的成功經驗,堅持“把城市當客廳、把農村當公園”,做到一手抓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一手抓鄉村旅遊開發,精心打造一批生態村鎮和休閒農莊等鄉村旅遊服務點,逐步把我區廣大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發展、設施配套、特色鮮明、環境優雅的精品鄉村景區。三要完善公共安全體系。要通過整合警力資源、民力資源和技防資源等各種社會資源,協調各方面力量,着力構建和完善社區防範、街面巡邏、內部單位防範等治安防控網絡,增強整體防控能力。要進一步推進警力下沉、關口前移,全面落實基層民警包社區(片區)負責制,增設社區(村)警務室,配齊配強基層警力。要進一步強化公安巡邏、專業巡邏、居民義務巡邏相結合的人防體系,繼續加強重點單位治安巡邏和安全保衞,城鎮住宅小區要加強圍牆、大門、門衞值班室、物業管理中心等物防設施建設。要着力完善城景區電子監控系統建設,進一步提高科技防控的技術含量。

3.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在公共服務上求創新。創新社會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民生,在加快發展中加強社會管理建設、在惠民利民(20xx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中創新社會管理。一要重視落實民生舉措。要圍繞建設“幸福南嶽”的目標,始終把落實民生舉措放在首位,堅持惠

民政策不變,惠民力度不減。要圍繞老百姓就業、醫療、教育、住房以及弱勢羣體生活保障、困難救助等方面,制定和實施更多的民生舉措,提供更多公共服務,使發展成果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惠及人民羣眾。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闢就業崗位,實施創業促進工程,加快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失地農民、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特別是“零就業”家庭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優先保障弱勢羣體就業。二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要按照“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新農合、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要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確保財政支出優先滿足基本公共服務,優先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慈善事業,優先落實失地農民保障、專項救助和困難羣眾幫扶等民生舉措,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社區和困難羣體傾斜。要妥善處理好景區資源保護與村民生產生活的關係,重視解決山區困難羣眾和景區搬遷村民的生活保障問題,以社會保障、社會服務促進社會和諧。三要提高人民幸福指數。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與人的發展目標統一起來,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民幸福的關係,更加註重人民對發展的認同度、滿意度,把旅遊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人民羣眾,努力使城鄉居民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病有所醫、弱有所扶、貧有所濟、住有所居,不斷增加人民福祉,切實提高全區人民的幸福指數。

4.以轉變作風為重點,在服務羣眾上求創新。轉變作風是服務羣眾的基本前提,是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法寶。只有我們把羣眾放在心上,羣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羣眾當親人,羣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一要以真摯感情貼近羣眾。在思想觀念上,要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懂得我們的一切都來自於人民,我們的全部任務和責任就是為人民謀利益;在制定政策時,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重要依據;在具體工作中,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始終與羣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羣眾,感情上貼近羣眾,行動上深入羣眾”。二要以務實作風融入羣眾。要把到基層工作、到一線指揮、到現場辦公作為一條工作紀律,各級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創先爭優和“十萬幹部下基層”活動,對羣眾作出履職承諾並且要忠實踐行承諾;對待羣眾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解決羣眾反映的問題要像解決自己的事情一樣,每一項工作都要最大限度地讓羣眾滿意;要實行重心下移,堅持變羣眾上訪為幹部下訪,傾聽民聲,洞悉民情,滿腔熱情、腳踏實地、竭盡全力為基層和羣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謀利益。三要以實在效果感化羣眾。“説一萬句好話,不如辦一件實事。”領導幹部不僅要做到心“近”羣眾,更要做到心“進”羣眾。對於老弱病殘的弱勢羣體,要定期、定點、定向的“一對一”、“一對多”的聯繫幫扶,針對他們的實際困難制定幫扶規劃,落實幫扶措施,踐行幫扶承諾,構築幫扶體系;要緊密聯繫實際,認真調查研究,積極主動地為羣眾謀發展、想辦法,實實在在的幫助羣眾發家致富。唯有如此,領導幹部才能在羣眾的心中更有分量,羣眾才會真心擁護和支持,社會管理水平才能不斷提升。

5.以強化管理為重點,在管理手段上求創新。社會管理要創新,管理手段是關鍵。可以説,管理手段決定管理效果。一是要推進公共安全信息化。要以建設“現代信息高速”為重點,加快建設城景區數字化工程,打造南嶽信息服務平台。要把物防技防設施建設納入城市新建工程項目規劃的審批內容,實現城區重點地段、重點場所、重點部位的監控全覆蓋。要堅持科技強警,以指揮中心為龍頭,打造公安大情報、大信息平台,實行視頻監管一網控、辦案辦公一網通、情報信息一網綜、服務措施一網辦、工作執法一網考。二是要推進人口管理制度化。對於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要加強鄉鎮(街道)流動人口與出租屋管理所、社區流動人口與出租屋管理站規範化建設,聘請流動人口協管員,配齊管理服務力量,保障工作經費,規範工作制度。同時,建立健全流動人口準住管理辦法,出租房屋登記備案管理辦法和出租房屋分類管理辦法,積極探索出租房屋“統一招租”模式,實現“以房管人”。對於刑釋解教人員,要建立監所、勞教所、看守所與司法所和家庭、單位、社區的銜接機制,做到出監必接,防止脱管漏管失控;要強化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幫教責任,逐一確定幫教責任人、簽訂責任狀、建立幫教檔案;對於社會閒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羣,要加大教育、幫扶、引導工作力度,並逐人建立檔案,由學校、家庭、社區明確專人幫教。三是要推進網絡管理規範化。進一步明確電信運營企業和用户的法律責任,加強對互聯網、手機短信等新型媒體的監管,及時刪除封堵有害信息。要注重提高黨員幹部應對和引導網絡輿情的能力,將新興媒體知識納入中心組學習、黨校培訓、專家講座、幹部考察的重要內容。要注重電子政務公開,凡是依法能夠公開的一律實行網上公開,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務透明度,打造陽光政府,維護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6.以全民參與為重點,在平安創建上求創新。平安穩定,事關千家萬户。只有羣眾參與,社會管理工作才能如魚得水。要進一步深化平安創建的認識,着力發動羣眾參與。要廣泛動員小區居民、單位幹部職工、退休老幹部、老同志積極參與平安小區創建,不斷壯大義務巡防隊伍,使巡防工作變成居民羣眾的自覺行動和義務行為。要引導小區居民集體表決通過“居民公約”,用村規民約規範日常行為;要經常性開展文明衞生户、五好家庭和文明經營户評比活動,用身邊典型帶動身邊羣眾;要大力開展“矛盾化解進家庭、進社區”活動,用身邊的人化解身邊的矛盾,充分調動羣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努力形成社會管理人人蔘與、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進一步發揮政法部門“主參”作用、鄉鎮街道“主導”作用、聯創單位“主要”作用、社區座落單位“主人”作用和社區小區“主體”作用、小區區長“主角”作用、小區居民“主力”作用,確保創建工作人人有責、人人蔘與、人人受益、人人滿意。

汽車管理調研報告 篇4

在創新社會管理中,律師可以發揮積極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律師作為法律工作者與社會各方面均有接觸,對於社會管理有切身體會,基於職業訓練而形成嚴謹、規範的素養,有利於社會管理創新規範化、制度化,同時作為法律工作者,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積極作為不僅是職責所在,也有利於提升律師的職業榮譽感和地位。

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包括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內容,與律師的日常工作關係密切,律師皆有切身體會,對其中的利弊得失感同身受。廣大律師從內心也有意願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有意願為創新社會管理獻言獻策,但如何把我們的良好意願化為切實的行動,並達到一定的效果,真正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發揮作用,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在思想上正確認識律師的職業屬性

律師職業不僅是法律所定位的“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發揮作用也不僅於“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律師本身首先是一個公民,凡公民皆有對社會管理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權利。律師在日常工作中服務於委託人,從事有報酬的勞動。但律師的職業屬性天然與社會管理密切相關,只有在良好的社會管理環境下,律師服務於委託人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因此,律師不能把參與創新社會管理當做等閒之事,也不能因為參與創新社會管理可能沒有直接創造效益而漠不關心,認為是浪費時間,應當在思想上把積極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放到一個十分重要的高度去認識。律師的職業屬性要求律師不僅是一個職業的法律工作者,也應當是一個社會活動家、實踐家,律師不是坐而論道,而應當在創新社會管理的實踐中發揮律師職業規範、理性的素質,這也是創新社會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方面,因此積極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是律師職業屬性的要求。律師行業不僅可以因創新社會管理而受益,律師在創新社會管理過程中也可以拓展個人形象,提升個人能力,擴大社會交往,在直接服務於社會中增長自己的能力。

二、在形式上依託律師協會發揮作用

律師參與創新社會管理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律師在個案的辦理中也可以對創新社會管理提出建議和意見,但由於律師在個案辦理中所處的法律地位以及個案的特殊性,基於個案提出的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只能是零散的,不能成為系統,也難以迴避就案而起的偏見,因而採信程度及實用性較差。因此,在律師參與創新社會管理中,應依託律師協會,以行業協議的名義參與,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律師協會均設有各專門委員會和各專業委員會,所涉範圍可以涵蓋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這些委員會除開展律師業務活動外,可以就創新社會管理問題進行研討,律師也可以把個人的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反映給律協,由律協組織進行調研並形成完整的意見,反映給相關部門。南京律協勞動專業委員會在20xx年通過調研,發現因新法實施,勞動爭議案件突然增多,受勞動爭議仲裁審限限制,無法及時化解,通過律協與南京市白下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會商,創新設立的勞動爭議前置調解機制,在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方面創新了機制,取得了積極成效。可以説,沒有律協組織,單憑律師個人是難以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發揮有效作用的。

三、在操作上提出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或辦法

創新社會管理在操作中必須提出具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或辦法,不能僅僅簡單地提出隻言片語。社會管理本身是一個系統,創新社會管理需對系統本身的動作方式有相應的瞭解,提出的創新意見應考慮新舊系統的相互聯繫,創新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創新,其目的是使系統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不是打破原有系統重建。因此,在創新社會管理中應提出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建議和辦法。應當發揮律師的職業優勢,在與相關部門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拿出具體的操作方案和制度設計的操作程序,使創新成果制度化。在南京律協所創新勞動爭議前置調解活動中,所涉的具體操作性規範文件,均由律協組織律師起草,發揮了律師職業優勢,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好評。

四、在行動上身體力行積極參與

在創新的社會管理中,凡是可以由律師參與的,均應當積極參與其中。律師在創新社會管理中,不僅應當提出制度建設的創新意見,在具體實施的活動中也應當積極參與。一方面,積極參與創新的社會管理活動可以擴大律師社會活動的範圍,提升律師行業的整體社會形象;另一方面,律師的職業水準也能夠在創新的社會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並通過發揮作用獲得新的業務發展機遇,使律師在非訴訟領域的業務渠道不斷拓展;再一方面,如果律師僅僅是制度創新的建議者或設計者而不積極參與,則律師參與創新社會管理誠意也會受到質疑。當然,就目前社會整體對律師的認識水平而言,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活動在很多時候還不會有的直接的收益,這就需要廣大律師具有奉獻精神,不能目光短淺,我只有積極參與創新社會管理,才能讓整個社會逐步認識到律師行業在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從而推動律師業的蓬勃發展。

汽車管理調研報告 篇5

根據學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部署,為查準找實影響科學發展、師生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由本人帶領學生處、校團委領導,於20xx年3月9日至4月25日深入到全校的16個學院,通過召開學院領導、院團委人員、班主任座談會的形式開展學生工作調研。將各學院反映的突出問題和困難,對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入分析檢查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突出問題,剖析思想根源,理清發展思路,明確努力方向,制定改進措施,形成此報告。

一、學生工作基本情況

我校共有17個學院,在校生總人數13750,少數民族學生佔23%,貧困生人數佔40%,黨員比例26%,團員比例為94%。學校的學生工作在學校黨委和行政領導下開展,由學生處、校團委等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各學院負責實施。目前有專職輔導員24人,班主任233人。此外,學校成立學生工作督導機構,對學生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幫助、指導”。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高等學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證,決定着學校辦學水平和學生素質的高低。隨着學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校學生數量的劇增,學生思想觀念日趨複雜,傳統學生管理中的管理理念、方式和體制已很難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我校學生工作一些管理理念和運行模式也明顯地暴露出與社會發展不協調、與學生需求難適應的一些突出問題,集中表現為:

(一)學風建設方面

此次調研中,學院普遍反映學校學風問題突出,學生管理難度大,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上課出勤率低。學生日常上課的出勤監督不到位,有的任課教師考勤不嚴格,學生缺課現象突出,尤其畢業班、荷蘭班等學生出勤率只能達到30-40%,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考風考紀不嚴格。這是各學院在此次調研中反映突出的問題之一,學院普遍認為考試前有作弊意向並有所準備的學生不在少數,而在監考紀律的把握上各學院標準不一。

(二)學生工作隊伍方面

輔導員隊伍。我校目前共配備了專職輔導員24人,配備狀況與教育部1:200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此外,我校的輔導員以學生宿舍的工作為主,他們的工作與學院、班主任工作存在脱節現象,工作中的交叉融合、相互協作不夠。

班主任待遇。各學院都認為班主任待遇已不能滿足工作需要,一是政治待遇,在學校前幾年的相關文件中都強調了從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師在評定職稱、外出進修等方面都享有優先政策,但在近兩年並沒有真正落實和體現,學院教師都希望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不願意從事班主任工作,部分學院選配班主任成為難題。二是經濟待遇,目前班主任津貼是每生每學年30元,不計工作量,這是20xx年就確定的標準,已多年未作調整,而現在的工作形勢已有很大變化,如省外學生比較多的班級,班主任若經常電話聯繫家長,津貼還無法滿足此項支出。班主任普遍認為工作責任大,風險大,回報少。如果把同等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教學和科研,收入待遇會大不一樣,現在從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師更多是靠奉獻精神。

人員編制。學校工作重心下移,學院承擔的工作量很大,如學院團委,僅工作就面向組織部、宣傳部、學生處、校團委、招就處等眾多部門,而目前院團委的人員配備1-4人不等,並且這部分教師基本都不是專職,他們都還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否則個人發展問題將無法解決,工作負荷量很大。

隊伍培養。輔導員、班主任大多由年輕教師擔任,這些教師由於剛剛參加工作,現有的知識和經驗不能滿足工作需求,完全靠本人的自學和悟性工作效果很難保證,即使是長期從事學生工作的教師,現在的工作對象不斷在變化,靠原有的經驗也不能適應工作的發展。對於這支隊伍的培養,還需建立長效機制。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還不夠靈活,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説服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不夠,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不同程度存在着教條主義、形式主義、本本主義的現象。

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力度有待加強。近兩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學院不瞭解學校此項工作的開展情況,也不知道怎樣做,什麼時候做。此外,工作模式也有待改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基本只限於學校層面以選修課、講座、諮詢的形式開展,隨着學生人數增加,學生壓力增大,僅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的力量和現有的工作模式難以滿足要求。

(四)校園文化建設方面

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的帶動作用不明顯,大學生正處於精力充沛、激情無限的時期,如果學校組織的活動不能成為他們釋放精力、壓力的平台,就會出現活動外移現象,安全隱患加大。

課外科技活動。學校設立的創新創業基金項目對促進學生積極性的作用明顯,但因項目數量及資助經費有限,學生參與面不大,資助經費也不夠支持項目開展,而且因為指導教師的指導工作不計入工作量,學生在聯繫指導教師時很困難,尤其是跨學院聯繫。

社會實踐。學校層面的社會實踐活動僅限於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單一,參與面小,而學院如果要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所需經費數目不小,現有學生活動經費遠遠不夠支撐,所以儘管大家都知道社會實踐對學生教育的促進作用,但都無法廣泛深入地開展。

學術講座。學術講座的數量、質量都不能滿足學生需要。

三、面臨的主要困難

(一)學生工作經費不足

學院學生工作經費不足,嚴重製約了工作開展。目前學生工作經費是每生每學年學生活動費10元,學生單項獎金10元,臨時困難補助10元,這是20xx年調整的經費標準,隨着近幾年物價水平的上漲,經費已經很難滿足工作要求,尤其是學生活動費,如學院組織一個高水平的講座邀請專家的費用就有可能是一個學院半年的學生活動費,很多學院為了保障最基本的工作運行,只有限制學生活動的開展。

(二)學生活動場地有限

學院學生會議、活動場地。學生活動的開展必須有場地,現在學生人數超過500-1000人的學院有5個,超過1000人的有6個,學院想組織學生開會、舉辦講座找場地難度大,這是所有學院都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原有的大禮堂可容納1200多人,使用很方便,但現在因為有部門提出是危房早已停用,另一個相對容納人數較多的場地就是學校體育館附館,目前由體育學院管理維護,原則上只限於學校大型會議和活動的使用,學院學生活動的使用很難申請。

班級班會、活動場地。學校的教室因實行學分制後不再固定給班級,晚間教室經常有選修課,7號樓教室晚間基本不開放,個別教室管理員以開班會影響周圍學生上晚自習為由不允許使用等問題制約了班級活動的開展。如果晚上要組織班會學生中午就得去佔教室,即便如此,開一個班會輾轉幾個教學樓都找不到合適教室的情況依然經常發生。

(三)學生日常管理難度加大

延長學業期學生的管理。學校實行學分制後修完學業的時間調整為六年內,自然班級在四年級畢業後會有一部分學生留在學校繼續完成學業,但這部分學生的管理,如上課、住宿、活動等都與在校生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差異,甚至於出現管理真空現象,安全隱患突出。

畢業前期學生的管理。畢業班很多學生在第8學期都要參加各種招聘會及面試,部分學生進行就業前的實習,導致很多學生不能參加學校正常的教學活動,增加了學生的安全風險,且這段時期的學生情緒波動大、自律性差,容易出現酗酒鬧事的情況,教育管理難度大。

越南留學生管理。由於越南留學生存在語言障礙,無法和國內學生交流,自身基礎薄弱,學習跟不上,上課缺勤現象突出,酗酒、晚歸問題時有發生,學院已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管理,但收效不大。

(四)學生宿舍管理難度加大

學生住宿分散。學生沒有按學院或班級住宿,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學校要求班主任定期走訪宿舍,但現在一個60人的班級有可能分散在路東、路西,公寓、普通宿舍10多棟30多間宿舍住宿,給走訪帶來很大困難。學院領導晚間值班也因學生住宿分散,只能在宿舍公共區域巡查,效果受到影響。

校外住宿。學校對學生在校外住宿已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但部分學生依然存在鑽制度空子的行為,如學生宿舍內的牀位及物品保留,人卻在外租房住宿,遇到學校檢查就返回宿舍住宿,檢查一過就離開。這兩年學校路東教師宿舍空置後大多租給了在校學生,使校外住宿的現象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增加了宿舍管理難度。

(五)學生安全管理難度加大

學校周邊治安環境混亂。學校周邊環境的治安隱患已是多年形成的歷史問題,尤其近兩年興起的蒜村綜合農貿市場已成為了學生安全事件頻發的場所、學生工作者的心頭之患。一是食品安全,學校周邊餐館、小攤、小店林立,這些經營主體都不屬學校監管範圍,有些甚至無照經營,一旦出現食品安全事故,後果嚴重。二是治安安全,學生的酗酒、打架等事件大多頻發於蒜村農貿市場或市場附近,這個市場人員混雜,外來人員,吸毒人員等高危人羣不少,如果學生的主要消費依靠這個市場,安全隱患很難從根本上杜絕。

違規電器使用頻繁。前段時間發生的因使用“熱得快”引發的火災在學校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學生在宿舍使用違規電器的安全問題再一次凸現。在這個問題上學校已多次教育並查處,但無法從根本上杜絕學生的此類違規行為。

校園盜竊。學生擁有個人電腦、數碼相機等貴重物品的比例逐年增加,但學生個人安全防範意識薄弱,學校安全防範設施不到位等因素導致了校園盜竊事件時有發生。

(六)助學工作難度加大

學生貧富差距明顯。經濟狀況的差異容易使學生分成不同羣體,如住公寓的學生和住普通宿舍的學生基本不來往,班級意識被弱化,這種現象如不加以重視將會引發貧富兩個羣體學生的矛盾。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難以界定。現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界定是依照國家標準,要求學生生源地村委會或居委會出具證明,但證明和家庭實際經濟狀況會有不一致,導致個別不是很困難的學生被列為特困生享受優惠政策,而個別真正困難的學生被劃為一般困難學生,政策不能優先照顧。

勤工助學崗位有限。學校因地處郊區,交通不便,學生能夠選擇的勤工助學崗位很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壓力完全依靠助學貸款和學校資助難度太大。

四、原因分析

(一)制度建設步伐緩慢,落實不到位。

近年來,我校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學生工作制度也不斷完善,但和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建設的步伐還稍顯緩慢,落實也還不夠到位。如學籍管理規定執行不夠嚴格,學生在缺課、補考等方面的違紀違規行為沒有得到處理,而這部分學生往往是出現問題的高危羣體,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學籍管理規定已試行了幾年,現在面臨的形勢和問題已有很大變化,部分內容已難以適應工作需要,這種情況嚴重製約了我校的學風建設。

(二)教育觀念沒有完全轉變

目前,有部分學生工作者和教師,還沒有轉變教育觀念,沒有寓學生教育管理於服務之中,他們的觀念還停留在簡單的教育與管理層面上,其實,教育也是一種服務,這一觀念在國際上早已流傳,併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思想觀念不轉變,就嚴重製約着學生工作的創新和發展。

(三)校園文化活動底藴不深

學校地理位置偏僻,地緣性文化氛圍也比較淡漠。校區遠離城區,交通不便,學生接受的知識單一,知名學者學術講座少,學生社團開展活動比較困難,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學生社團太少,活動對學生吸引力不夠,活動參與率比較低,校園文化氛圍不夠濃厚,影響了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建設。

五、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

有了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我們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發展的信心更加增強。下一步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立足學校學生工作實際,繼續解放思想,抓住主要矛盾,解決突出問題,重點在八個方面大力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推動學生工作發展,努力引領學校學生工作走好科學發展之路。

(一)不斷完善學生工作制度

加強制度建設,推進依法治校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基本保證。制度建設是依法治校的體現,制度管長遠、管根本。“以人為本”絕不是“隨人所欲”,我們也絕不能用“以人為本”作為不服從管理,不遵守規章制度的藉口,而是要從“人本”的角度出發,將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有機的結合起來,加強制度建設,減少隨意性,只有這樣,秩序規範才能得到強化,學校各項工作才能有條不紊的進行。我們要把制度建設貫穿於學校科學發展的全過程中,建立健全科學的制度體系,不斷加以修訂和完善,用制度來規範和調節各種關係,使一切活動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從而使各項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

近年來,我校在學生工作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如我校的學生工作的“五項制度”20xx年被教育部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成功經驗在全國推廣。隨着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不斷深化,原有的學生工作制度也要不斷的完善和發展,不斷建設更具特色、更有效果的新制度,使學生工作制度與時倶進,更好地服務於學生工作。

(二)加快學生工作隊伍建設

加強專兼職學生工作隊伍建設迫在眉捷。沒有優秀的專業教師,學生享受不到“優質課”,同樣,缺乏優秀的專兼職學生工作隊伍,學生同樣也享受不到“優質課”。因此,必須切實加強學生工作專職隊伍建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工作不是簡單、低等的“勤雜工”,學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門既有科學理論,又有實踐基礎的專門學科,需要有優秀的人才來承擔,要營造良好的工作機制與良好的工作環境來吸納大批優秀人才參與學生工作,全面提升學生工作的水平。當務之急是首先把學生輔導員和班主作隊伍的建設納入議事日程,將其列為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工作,切實予以加強和改進,儘快地解決好他們今後的發展方向、專業技術職稱的評聘和超工作量的崗位補助等問題,給學生輔導員和班主任以“希望”與“實惠”!

(三)加大學生工作經費投入,規範學生活動場地管理

學校近幾年發展迅速,經費缺口大,各項工作的開展都需要經費支撐,但學生工作經費緊張確實制約了工作的更好開展,尤其是學生活動經費,希望學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考慮增加經費,保證工作能夠正常開展。

切實解決學生活動場地不足問題,儘快對學校大禮堂的安全檢測,排除安全隱患,儘早恢復大禮堂的使用。規範教室管理。將部分教室分學院、分專業相對固定,分塊管理,以利於班會、學生活動的開展。

(四)不斷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意識

強化“主陣地”意識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校報、校刊、廣播、電視、網絡、宣傳欄、報欄都是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工具和陣地。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對大學生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和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導。目前網絡等新的載體、新的媒體的出現及其在高校的廣泛使用,極大的改變了以往熟悉的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如何搶佔網絡陣地,加強網絡思想教育,也成為一個新的研究熱點。“陣地”建設主要是“陣地”內容的建設,要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學術性、科技性、趣味性、服務性為一體的教育網站、報刊、宣傳欄、廣播電視等,弘揚主旋律。

(五)加快學生黨建工作發展步伐,充分發揮模範先鋒作用

做好發展學生黨員工作,既要嚴格標準,又要敞開大門,使更多符合條件的入黨積極分子進入黨員隊伍。發展學生黨員的基礎是不斷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沒有一定數量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就沒有發展的基礎。因此,要從新生入學開始,重視此項工作,加大各黨校的培訓力度,擴大培訓數量。發展黨員一定要堅持程序,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在培養教育、考察和審批等重點環節上要嚴格,要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推優”的作用,要積極嘗試和探索學生黨建工作以學生為主來做的工作思路。

積極推動黨團組織進宿舍工作。學生宿舍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如何在宿舍區內建立完善的黨團組織,利用學生宿舍這一重要陣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對於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六)充分利用有效載體,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有效載體。各級學生管理部門、團學組織、學生社團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學術科技、文娛體育等校園文化活動,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中,使大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思想境界得到昇華。利用“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紀念節日開展主題活動;通過歌詠比賽、交誼舞比賽大學生“挑戰杯”、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基金申報、大學生運動會等活動,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校園、先進班集體、文明宿舍、優秀三好學生”等爭先創優活動,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務融入學生學習生活之中。在此特別要注重活動的學術性、知識性、科技性,提高活動的品位,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專業知識的運用,使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幹。

社會實踐活動對於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培養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這方面,一是要加強教學實踐、專業實習為內容的實踐教學,把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鞏固理論教學成果的重要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是要開展社會調查。圍繞相關問題確定選題,對社會調查的途徑、過程加強管理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寫出較高水平的社會調查報告;三是以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和科教、文體、法律、衞生“四進社區”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四是要開展勤工助學,鼓勵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積極參加勤工助學活動,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合理的經濟收入,特別是假期和雙休日,接觸社會,增進對社會和國情的瞭解。

(七)關注特殊羣體,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任務。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學校要加強心理輔導和諮詢工作,通過個別諮詢、團體諮詢、電話諮詢、網絡諮詢、書信諮詢、班級輔導、心理行為訓練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高質量的指導服務。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宣傳週、心理沙龍、心理知識競賽等活動和心理健康欄目、心理講座等,使學生了解這方面知識。要建立心理問題高危人羣預警制,特別注意防止因嚴重心理障礙引發自殺或傷害他人事件發生,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干預。要做好新生、畢業生、家庭貧困生、學習困難生、失戀學生、違紀學生、言行異常學生的心理輔導和諮詢工作,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

(八)積極開展學生工作專題研究,以科研促管理

加強我校學生工作專題研究,是新形勢下做好學生工作的必然要求。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過程中,深入研究當代學生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學生工作的發展規律,對推動和開創學生工作的新局面,促進我校學生工作的科學發展,提高學生教育管理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水平,鼓勵學生工作者的理論研究和創新,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服務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