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調研報告(通用21篇)

2023年調研報告 篇1

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基於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XX年暑期三下鄉活動成果和我們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在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九嶷洞村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配合幫助下,我們的實踐隊員深入到典型留守兒童家中,與他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和溝通。通過對留守兒童個案的調查以及網上收集的關於留守兒童的原始資料,我們掌握了他們的一些共性,也對他們的家庭教育問題有了清楚的瞭解,現撰寫出調查報告。

2023年調研報告(通用21篇)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XX年8月17日—8月22日,我們在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九嶷洞村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開展了本次調查。寧遠縣位於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轄17個鄉鎮(其中少數民族鄉4個),4個國有林場,688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2498平方公里,總人口77.8萬,外出打工人員接近30萬。其中調查走訪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户人家中有200多户有青壯年外出打工,正是由於此地農業人口多,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較緩慢,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寧遠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建設盡棉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留守兒童問題,不是農村之事,更不是農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邊造成的,其實根本原因在於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後,隨着農業比較利益的下降,工業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分割的户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顯缺位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三、“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發現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其中:

留守兒童”面臨五大問題

一是生活問題: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兒童能夠按時接受各種預防性疫苗的比例明顯低於非留守兒童。現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於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願。由於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於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也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現象。由於目前農村教育資源不足,教育質量偏低,有些孩子進城後跟不上學習進度,不得不返回農村;有的由於家長不斷在農村、城市之間變動,孩子也會隨之由“留守”到“流動”再到“留守”,不能及時接續學業。我們調查的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在國小階段的入學率相對高一些,國中階段則呈明顯下降趨勢,輟學率比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訪中有監護人説出“不可能也沒能力讓孩子上高中”的話語。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於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據當地村支書透露,在該地留守兒童違法違紀的比例明顯高於非留守兒童。

五是安全問題:另根據網上公安部門有關調查顯示,在被拐賣的兒童當中,流動兒童佔第一位,留守兒童佔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現的女童被惡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據報道,在XX年湖南洪災遇難的12名兒童中,11名都是留守兒童,這説明沒有父母的呵護和指導,留守兒童缺乏應變和自我保護能力。

由於留守兒童的家庭結構的特殊性,使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殘缺的家庭教育給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了一系列負面效應。在九嶷洞村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了留守兒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諸多的問題。

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儘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可以通過興辦農村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親子溝通方式,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諧發展。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展,開辦臨時監護人培訓班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要進一步加強幼兒園教育管理機制。幼兒園是直接教育管理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實體,教育措施的制定應當包容更多的關愛幫助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內容,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更多關懷和呵護。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增強學校和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愛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在學校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並使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繫瞭解子女學習情況;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聘請專家或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

(3)廣泛開展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

如親子活動等,加強家長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引導幼兒互助互愛,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對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可動員家長將其轉入學校寄宿,由專門教師負責其飲食起居生活。實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經歷,對他進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喚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發學習熱情,增強集體歸屬感。

一、問卷調查

1、問卷的設置及意圖

本問卷共設計有8類問題:留守兒童的吃、住、用;與父母聯繫頻率;雙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難;學習情況;老師的關心程度;今後的希望;16個小題。題型為封閉選擇和開放問答兩類。目的在於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現狀。

2、調查的過程與方法

我校一、二年級共16個班,每個年級按成績分為兩層。調查中隨機抽了兩個年級、兩個層次的8個班級的52名學生。分別以不記名的形式獨立作答。並另卷調查了全校“留守兒童”等情況。

二、現狀分析

1、數據的彙總

回收答卷52份,52份答卷均有效。為了便於統計,只隨機統計50份。統計具體結果見附表。

2、現狀的分析

(1)留守兒童面大。父母雙方外出打工:12.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單親和孤兒:6.2%。

[簡析]實際上沒有父母直接監護的佔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總共就佔總數的70.1%。這些兒童要麼缺乏父愛,要麼缺乏母愛,當然就極有可能性格發展缺失。尤其在對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應有的照顧和愛護,由此,他們的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變異滋生蔓延,影響他們自身的發展,影響學校影響社會。

(2)監護不能落實。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佔56%;無人監護佔26%;其他親戚監護佔18%。

[簡析]隔代監護,一是心理代溝太深,祖孫難於溝通,二是祖輩過度溺愛,百依百順,三是沒有教育理念;親戚監護,日子一長,孩子或多或少有過失,只要親戚批評責備,他們之間就有可能產生心理隔閡,嚴重的甚至鬧矛盾;沒有人監護,不僅這些孩子心理沒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準主意而失誤。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的留守兒童雙休日的生活水平與在學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週包括乘車的零花錢6.28元;

[簡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從上述數據看出,很多留守兒童基本生活都無法得到滿足需求。

(4)父母親情淡薄。36%的留守兒童與父母不是經常聯繫;與父母雙方經常打電話的佔18%;父母經常給我打電話只佔46%。

[簡析]父母親情是兒童子心理健康發展的根本元素。這種東西是任何事物都無法代替的。然而,現在的父母,由於沒有教育知識教育經驗,有的因為生活所迫,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甚至連電話就不與孩子聯繫。這樣孩子就感到沒有根基沒有依靠,沒有自主沒有目的,如空中的落葉,時常無所適從。

(5)家務勞動繁重。80%的留守兒童在雙休日要做家務勞動;52%的留守兒童要在雙休日做飯。90%的留守兒童自己洗衣服。

[簡析]本來讓孩子們勞動可以培養勞動觀念,但這些孩子做家務勞動都是在被動進行,因此對家務勞動大多感到厭倦。同時,有孩子也的確由於學習時間緊而沒有勞動時間,有的孩子還真的有很多家務勞動不會做。這樣就給留守兒童帶來了心理的壓抑和具體的困難。

(6)老師關注太少。本期以來,46%的留守兒童還沒有老師找他談過話。

[簡析]留守兒童應該是我們教師關注的重點,然而從調查看,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竟有46%的留守兒童在將近兩個月的教學時間裏沒有與老師談過一次話,即使是批評也是如此。

(7)學習壓力很大。50%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30%的留守兒童明顯表示學習成績不好;部分表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

[簡析]本來適當的壓力有利於學習,但留守兒童的壓力一是來自多方面,二是壓力太大。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8)心理壓力太大。60%以上的留守兒童表示為不會做飯,不會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見,思念父母,16%的留守兒童為今後的生活着急,部分留守兒童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煩惱,既要照顧自己,還要為家裏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裏的大小事務由自己處理;得不到同學不理解;有時遭別人歧視等。

[簡析]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進入青春期後,雖然具有了獨立意識,但畢竟經歷不夠、能力不足,對父母還具有很強的依附性。然而,這些留守兒童不會做飯洗衣,遇事拿不定主意,思念父母,感到孤獨、失望、煩惱、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視,甚至為今後的生活着急,等等。顯然,對同樣一個十二三歲的留守兒童來説,所擔當的負荷肯定是超載的。

三、對策探悉

1、成立自立組織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於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鍛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利成長。據調查,這些兒童中有個別孩子很懂事,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處境,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們更應理解父母的難處,更應為父母減少擔心,於是覺得,在家裏累點苦點也很自然。因此,我們認為,班級應該成立“獨立兒童小組”,學校要成立“獨立兒童”委員會,要選用其中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擔當成員,從而擴大他們的影響,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讓他們在老師、學校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從而保障自我鍛鍊。這樣,既可增加心理傾述渠道,增進夥伴之間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覺,同時自己的組織便於隨時請教,隨時求助。

2、建立專門檔案

從我們的調查看,現在的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極個別經濟十分困難外,最缺的不是財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兒童。因此,不論是一個班級,還是一所學校,我們都應把他們作為我們教育的重點,在教育活動中,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他們。但從現有狀況來看,很多學校如我們調查情況相似,對其關注不夠,有的甚至漠視了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認為,不管是班級還是學校必須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要跟蹤他們的成長過程,從而保障對他們生活上的必須求助,對心理上的及時疏導。

3、定期召開會議

留守兒童問題應該是當今教育的新問題,也是當今教育面臨的難點問題,而且學生所佔比例大,涉及問題多。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班級,每期都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留守兒童問題,要形成會議制度,要通過會議形成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決議和制度。從而保證班級、學校在決策上的“政策”支持,同時,促使我們把握和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重心,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宗旨。

4、設立諮詢機構

留守兒童的問題並不全是共性問題,不同兒童往往其問題有着本質的不同,如果從組織的角度,以集體的活動形式去解決個性問題實際上是不現實的。因而,針對留守兒童的別個問題和個性問題,學校還要設立相應的諮詢機構,一是便於作個別心理疏導,二是便於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謀劃策,三是保證了專門途經,如:設立“學生請教處”(或者“獨立兒童辦公室”),成立“獨立兒童熱線”,確定接待時間(如課外活動),委派熱心且懂心理的老師負責接待。

5、師生互結對子

按筆者調查統計,留守兒童、單親、孤兒一共為18.3%,班額以60人計算,每班不超過11名。因此,要保證對這些兒童的關懷真正落實,我們不妨通過師生一對一的互結對子,實施幫扶。現在的中學,一般都是按20:1的比例配備的教師,而且大多數學校都超過了這個比例,因而,按這樣計算,實際上每位教師結對的留守兒童都不會超過3名。也就是説,這種做法是既實際又能保證每位留守兒童得到幫助關懷的最後防線。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引起高度重視,都應做為其工作的重點之一去研究去解決。

2023年調研報告 篇2

土地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既是重要的資源,也是重要的資產,還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槓桿。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隨着各級黨委政府對土地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我國的土地市場建設獲得了較大發展,土地資本運營已成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課題。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人多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國有土地資本運營顯得尤為重要。20xx年下半年實施縣鄉機構改革,新組建**縣國土資源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提高土地對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為目標,堅持資源保護與資產管理並重,建立健全土地收購儲備各項制度,加大國有土地儲備交易工作力度,嚴格執行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規定,土地市場的培育發展和規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土地市場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不斷深化,如何盤活土地,抓好土地儲備交易工作成為經營城市的一大課題。為此,我們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舊城、開發新城工作中,為實現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在完善土地儲備交易制度方面結合縣情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一)成立機構建章立制

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的產生是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調控土地二級市場的內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由於我縣城鎮規模較小,佈局分散,城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城市建設資金短缺,過去長期實行無償、無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國有土地以劃撥方式進行轉讓,非法入市現象嚴重,應徵土地出讓金隨意減免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大量國有土地資產流失,政府難以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也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牀。針對這一情況,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國發[20xx]15號)和國土資源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等文件精神,依法規範土地市場,確保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高度壟斷。20xx年8月,我縣成立了土地儲備交易中心,隸屬**縣國土資源局,定編5人,主要從事土地徵收徵用、土地收購、土地儲備、國有建設用地出讓等工作。

確定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是接受縣政府委託實施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工作的法定機構,代表縣政府對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收、儲備、經營和管理,做到“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同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出台了《**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管理暫行辦法》、《**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程序》和《**縣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為規範有序地實施土地儲備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場,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

20xx年2月20日,國土資源部召開土地市場秩序電視電話會議,下發相關通知,針對一些地方土地管理鬆馳,制度不健全,土地市場混亂問題,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為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我縣以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為契機,抓好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促進土地市場建設,進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確劃撥供地範圍,切實抓好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20xx年以來,我縣就完善土地儲備交易機制,加大土地市場配置力度,連續推出了一系列舉措。結合我縣實際,下發了《**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出讓的土地管理“五統一”的原則;根據土地市場的變化,及時修改我縣的城鎮規劃區基準地價,並就土地儲備範圍、土地儲備工作程序、儲備土地的處置程序等內容進一步明細化、規範化;相繼出台《關於加強城鎮規劃區內土地管理的通告》、《關於加強土地市場秩序管理、嚴禁非法買賣土地轉讓土地的通告》,堅決凍結縣城區內建設用地的供應和審批,查處非法買賣、轉讓土地。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為搞好土地收購儲備和規範土地市場提供了法律法規支持。

(三)多形式並舉,廣泛宣傳國土資源法律法規

為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家喻户曉,人人皆知,我縣在宣傳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氣,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來,我們始終把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土地國情、國策的宣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採用書寫張貼懸掛標語、出動宣傳車、利用網絡、廣播電視、舉辦專欄板報、演講比賽、印發資料、召開座談會等貼近實際、貼近羣眾、貼近生活的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土地管理特別是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每年開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傳活動,使全縣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我縣國土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現狀及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明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以此增強土地憂患意識,全面提高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自覺性。這樣,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更加深入人心,幹部、羣眾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也為我縣推進土地儲備工交易工作和規範土地市場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四)認真履行職責,實施土地交易“陽光工程”

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公開土地出讓的方式。法律規定,經營性用地必須實行“招拍掛”。近年來,我縣不斷完善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制度,着力於掛牌出讓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陽光工程”。全縣經營性用地掛牌出讓一律實行市場化運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採取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並通過《中國土地網》、廣播電視等媒體和張貼公告等形式對外發布公告,實施陽光交易。參加競買土地者有縣內、縣外,州內、州外,也有省內、省外的投資商、開發商。每宗地掛牌出讓公告期滿後,有兩家以上要求現場競價,均由縣政府牽頭組織新區建設指揮部、國土資源、建設、紀檢監察、財政等部門聯合舉行現場競價會,在媒體上發佈交易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土地儲備交易中心成立以來,嚴格按照規定對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用、儲備、經營和管理,依法按程序對全縣經營性用地實施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土地儲備交易成立至今的5、6年時間,**縣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在**縣國土資源局的領導下,以盤活存量國有建設用地、合理流轉土地資源為工作出發點,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2.4840公頃,其中劃撥21.39公頃,出讓11.0940公頃,收取土地出讓金5054.2625萬元,為**縣城新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解決了72個黨政機關及社會團體單位的辦公用地問題,為**縣城特別是縣城新區的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的土地市場建設正處於發育起步階段,經過五年多的培育和規範,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出讓供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供地的比例還有待提高。由於行政行為和部門利益驅動,在發展經濟、企業改制和招商引資等方面供地操作不夠規範,低價出讓、甚至減免出讓金的現象依然存在,影響了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作用的充分發揮。

二是土地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有待進一步落實,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還有待加強。土地市場發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應總量,但社會上部分人員國土資源政策、法律意識淡薄,違法佔地、隨意佔用耕地的現象屢禁不止,少數開發商與鄉(鎮)、村違法私自簽訂用地協議圈佔土地搞建設,多頭分散供地久治不絕,影響了政府對土地供應宏觀調控的實施和耕地保護。

三是由於我縣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年供地量不大,競爭力不強,加上收購土地的資金無來源,財政提供不了專項週轉金,銀行貸款困難,造成收儲資金無着落,從客觀上給土地“招拍掛”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制約。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為比較突出,少數單位和個人為逃避税費,不依法申報辦理變更手續,部分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利用原劃撥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或用於經營性房地產開發,造成土地交易市場混亂。

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國土部門內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諸多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建設項目用地選址隨意性大,未能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選址,在項目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往往實行規劃跟着項目走,隨意調整規劃。多數情況下,用地單位或個人忽視城市規劃,認為只要獲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設過程中隨意性較大,不嚴格執行供地過程中的規劃設計要求;部門間的相互協調不夠,宗地管理無法實現,違規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的職能不到位,政府不能集中統一供地,多頭供地現象依然存在,使“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原則得不到真正的落實。三是一些單位和個人對土地政策、法律法規意識不強,違法佔地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鄉鎮過分強調發展經濟,隨意提供工業用地,只顧當前利益,不顧長遠計劃。為引進資金,興辦企業,一味遷就企業不合理要求,以犧牲土地和農民利益為代價,不要求企業主嚴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續,造成農村土地市場混亂。四是缺乏土地儲備資金,從而對老城區企業改制、劃撥用地改變用途等國有土地管理的難度加大,無法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徵收的土地出讓金未按上級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應對上級檢查時捉襟見肘。

三、解決土地市場建設問題的對策措施

規範土地市場就是政府用市場的眼光看待國有土地,通過運用市場機制和市場規律,限度地優化配置土地資源、資產,實現土地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行為,它對於促進可持續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上述我縣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們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通過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決。

一是繼續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從發展和規範土地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度,大力宣傳規範土地市場、實施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重要意義,為深入推進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開供應制度。建立土地市場集中統一供應制度,國有土地招標、拍賣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進土地“招拍掛”工作公開、公正、公平。

三是要同相關協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土地招拍掛工作中的問題,完成供地前期規劃、供地後期管理的基礎工作和驗收工作;建立統一協作關係,共同促進和培育規範的土地市場。

四是要求縣財政部門提供一定的土地收儲週轉金,銀行提供相應的貸款,以保障土地收儲運營工作的正常運行。通過協調資金(政府出資或銀行借款等方式),加大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力度,確保土地儲備交易工作的順利進行,實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儲及出讓管理規範化、合法化。

五是要加強同紀檢監察機關的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大土地違法案件查處力度,查處與土地有關的違紀違法案件,推動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的實施。

2023年調研報告 篇3

高中青年教師對工作倖福感普遍偏低,也就是有5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不幸福。這種情況尤其值得教育主管部門黨政領導、學校領導的進一步關注。

一、當前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

從整體和本質上來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熱愛家鄉,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充滿熱忱;他們思想敏税、刻苦耐勞、勤奮好學、積極向上。一部分青年教師已在教育教學和教科研中成為骨幹或學科帶頭人。有的還承擔着省、市級重點攻關項目,成為當地教育教學和科研第一線的生力軍。但是,也不可否認,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在思想上還存在着不少應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思想開放,關注政事;熱心改革,反對*。但關注中夾雜着冷漠,熱心中隱含着觀望,期待中藴藏着憂慮。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切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際利益,親眼目睹改革給周圍帶來的鉅變,他們中的大多數十分關心教育事業,希望通過改革,為自己創造一個適於自身發展和成才的環境,有個能公平競爭,不論資排輩,不搞“階級鬥爭”,不搞“暗箱操作”的良好機制。

高中青年教師對黨和政府一手抓懲治*,一手抓廉政建設表示擁護,但對反腐倡廉已取得的成績評價比較低調,認為“力度不夠“,只流於形式。這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年教師存在偏激情緒,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對反腐倡廉工作抱有較高的期望。

2、思想素質與業務素質的發展不夠平衡。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教師也大都具有大學本科學歷,部分教師還參加了研究生主幹課程班或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他們有關着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在業務上有很大的潛力。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覺悟不高,缺乏社會實踐鍛鍊和基層工作體驗,表現在認識上存在片面,態度上不夠積極,政治上不夠成熟。所以在付出與回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有時會陷入誤區,影響了鑽研業務,加強理論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消極低落情緒。

3、具有青年人和知識分子的共同特徵。作為青年人,他們血氣方剛、熱情奔放,具有較強的事業心;作為知識分子,他們知識豐富、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富有創新精神。他們在業務上大都有着強烈的進取精神,有較大的抱負。實踐證明一個知足常樂、胸無大志的人一般不會勝任高中教育工作。

高中青年教師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渴望有所作為。但高中學校裏知識分子成堆,優勝劣汰,必須具有競爭意識,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緊迫感和責任感使他們在目標設計和現實生活中帶有濃厚的理想色彩,好高騖遠,對現實的困難估計不足,而惰性和依賴性的意識行為又使他們對克服困難缺乏勇氣和信心。當所處環境與自己的設想出入較大,或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或理想受挫時就常常表現出消沉、失落、苦悶,以致產生調離原校的想法。

4、學校本身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的內外部環境令青年教師失望。許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包括學校只是口頭上重視教育事業、重視知識、重視青年人才、重視工作業績,事實上卻人浮於世,在分配製度上變相的平均主義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在職稱評聘制度上又論資排輩,評價失準,人為“炒作”;法律賦予教師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政策的優越性得不到兑現;市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少斤缺兩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例如某縣市高中段教育進行市財政拼盤中,教師的工資構成中校發部分竟達到75%以上,房補是沒有的,公積金是自交的。在勞動保障體制改革中把教師這一適應性差的行業首先推向社會,向社保所交養老金,而且自交養老金額度大,工資明加暗釦,教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社會真正的認可,甚至“內耗現象”普遍,所有的這一切都使青年教師對所處的環境抱失望態度,以致喪失創新的*和激情。

二是物質生活條件差,使青年教師隊伍“軍心不穩”。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對獲得較豐厚的勞動報酬抱有強烈的願望。因為他們的經濟生活負擔較重。他們中的不少人讀了近二十年的書,剛踏上工作崗位就面臨購房、成家、育子等一系列問題。加之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農村,父母為培養他們已耗盡了財力,如今自己有了工作,卻無力接濟家裏,大多數人還因請不起保姆不得不將不願出遠門的老母親接來幫助帶孩子……這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極度的內疚和痛苦。再看昔日的同學,在機關的,有的已有了一官半職,最差的婚後也擁有了成套的住房;在“三企”的,有優厚的工資報酬;至於那些下海早的,如今已當上老闆的,更是出門小車,手提筆記本電腦。如此一比,心裏失衡也就正常了。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的人才招聘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輿論導向,為青年教師謀求新的職業提供了極為優越的社會環境和理論依據,讓他們“坐懷不亂”已不可能。在經歷了痛苦的抉擇後,有的只好放棄自己曾經熱愛的教育事業而忍無可忍地選擇去經商,去考公務員當官;而大部分教育教學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則是走“逃跑”到經濟發達、教師待遇能兑現的東部沿XX市去執教的“白道”。而“沒人要”的教師,繼續留在原校的則被認為是在走“一橫黑”的“黑道”。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現狀

1、青年師資隊伍流失嚴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基礎教育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同時也不可否認地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些青年教師,在“出國熱”“下海熱”“投資熱”“經商熱”等熱風的刺激下紛紛跳槽,這給我市的教育教學、科研帶來了諸多的新問題。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出台擴大高中教育的政策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率先擴大或普及高中段教育以滿足人民羣眾的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這樣,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需要大批教師或大批優秀教師,他們或以高薪或以厚遇大量引進教育人才,而且往往在年齡上有一定限制,這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二次”創業的契機,他們為了響應發達地區創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為了支援經濟大省、文化大省建設教育大省,也為了解決自己生活與家庭困難問題,改變在校內壓抑的環境,他們就像“洪流”般地滔滔湧向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浙西某經濟欠發XX縣重點中學,兩年中流到XX市某一重點中學就有14人,全市流向東部沿XX市的已達上百人。

2、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由於收入、住房、職稱等問題一時得不到妥善解決,一些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工作熱情不高,對教學敷衍了事,而整天忙於炒股票、炒地皮、炒房產、炒外匯或搞家教。還有的青年教師一門心思對付入城應考,或走*、拉關係、等調動等等不一而論。

3、學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由於政府對教育投入不足,對教育事業“不管不問”,不少學校負債經營,教師福利差導致了青年教師人心不齊,加上近來學校搞“創收”,佔用了學校領導的大量精力,雖説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的經費問題,但卻影響了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得教學改革很難深入,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據不完全統計,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級市近六年來尚未有一所學校升格為省級重點中學,而在經濟發達的縣市有的一年就有6個學校上重點等級。

4、青年教師中躁動現象增加。主要表現在急躁、浮躁、狂躁。這種躁動化傾向充滿了功利色彩,他們都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間成為富得流油的人,因而其行為常常帶有強烈的衝動性、情緒性、盲目性。他們的心理也變得異常的脆弱、輕率、走險,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盲動,稍有點“*”就會盲從,漸漸地,“精神”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理想、目標當然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

三、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對策

1、根據知識分子的特點,加強和改進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於社會大氣候的影響,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以往教師對人們把自己比作“紅燭”,“燃盡自己,照亮別人”感到自豪,而現在一些青年教師則稱自己是“應急燈”,亟待充電,方能繼續維持。因此在高中學校內部,急需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教育,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敬業、奉獻教育。但高中青年教師文化程度較高,不願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論和流於形式的説教,也不願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強行灌輸的思想教育內容,所以對他們的教育應多疏導和引導,少説教和訓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關愛的態度,喻之以義,曉之以理;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高度出發,因勢利導,對青年教師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幫助他們全面分析自我,正確選擇道路,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2、在生活上多關心青年教師,努力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去實現自我的價值。的確,“安居”才能“樂業”。青年教師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學以及繼續教育、勞資福利等問題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作為教育行政部門不可聽之任之、束之高閣或把一些正當的要求當作“只講個人利益”予以批評,而應體察他們的實際困難,並竭力加以解決。否則也就難怪有的教育業內人士教育子女不要當教師。因為教師首先是“物質”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3、利用榜樣示範,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中青年教師是一個高層次、高文化的羣體,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青年教師才有可能心悦誠服地接受教育。同時,學校各級領導還應當經常深入到教研組、班主任當中去,瞭解和熟悉青年教師,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發展,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目標和任務。並積極採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廣大青年教師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健康成長。

4、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這個激勵機制應包括晉職晉級、晉升工資、獎金、精神獎勵、生活照顧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是學校現階段激發教師教學、教研積極性的最直接動力。學校應該鼓勵青年教師脱穎而出,打破以往論資排輩的觀念,採取一些有力的傾斜政策。如:像高校裏35歲以下教師晉升副教授,根據其教育教學、科研業績可以不受任職年限、指標的限制,給予破格晉升。這樣的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青年教師創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而且可以增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總的説來,學校在職評過程中憑資格、拉關係、吃“大鍋飯”等的現象還是較為普遍,一些業務素質好的青年教師因得不到晉升和重用,*捲起鋪蓋,拖兒帶女,離開自己曾由衷熱愛的家鄉而走險他鄉。只有進行目標管理,根據目標管理條例,對教師進行定期考察、量化考核,並作出正確評價晉升晉級,並給予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獎勵,才可使青年教師積極進取,安心工作。

5、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優化成才的校內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都是環境刺激的反應,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人。在現實生活中,最有説服力的往往不是説教,而是生活本身。為什麼在愛國問題上中國小生做得,大學生次之,在職人員再次之?問題關鍵就在於教師、教材遠比不上社會生活的説服力,教師、教材的教學效果遠抵不過受教育者親身遭遇的事實。所以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段青年教師隊伍的正確思路之一是營造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可以薰陶人、改變人、培養人,人際激勵、尊重激勵和成就激勵等對知識分子來説則比金錢激勵更有效。這是一種適合青年教師心理、行為特徵而更有效的求實、求新、含蓄、潛移默化的教育,具體做法:

一是國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實提高教師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大眾傳媒也應在平時報道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為他們唱讚歌,這比要等到教師節那天才把鏡頭對準校園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時在宣傳優秀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時,要避免“馬太效應”。如某學校某個青年教師在某方面比較突出,就無限誇大其業績,各種榮譽都往他身上堆砌。其結果是打擊了其他教師的積極性,致使一些同齡同學科教師產生逆反心理,疏遠“典型”,甚至覺得有他在,自己就沒戲的消極想法。其次,要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起碼要保證法律法規賦予教師的經濟待遇。三要信任教師。如浙西某市公務員的信用證可低息貸款,而教師的信用證是沒有用的。這是一種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體現。政府應相信育人者誠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師教研、教科研和實驗條件。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努力解決學科帶頭人和教育教學骨幹在教研、教科研、實驗室和設備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問題。在教育教學、教科研中要大膽使用青年教師,給他們定崗位、壓擔子,委以重任,提高業務素質,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新課改,支持青年教師出專著,不拘一格選擇、培養青年人才,創造有利於傑出人才湧現和成長的氛圍。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師參加高層次培訓學習、教研、教科研活動,擴大他們的眼界。青年教師書讀得多,實際見識少,通過外派學習、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可擴大他們的教育教學視野,跟蹤課改前沿,把握學科教學發展方面,同時,也會使這些青年骨幹教師真正從心底裏覺得在學校裏幹有甜頭、有幹頭、有奔頭。

實踐證明,採用那種考核“不予合格”、職評“不予晉升”、聘任“給予下崗”等手段來恐嚇青年教師的做法是失敗的。把教師這一適應性較差的職業推向社會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它只會激起青年教師的憤慨。教育的成功只屬於對教育事業有“心”的人。

2023年調研報告 篇4

一、摘要

隨着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逐漸成為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機制,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農民外出務工,產生了留守兒童羣體的教育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長期缺失、留守兒童特殊羣體存在安全隱患多、學習成績差、心理障礙凸顯等諸多問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係到國家社會穩定與發展,關係到農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各級政府為徹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擔負主要的責任.國家應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各級地方政府應通過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來消除農村留守兒童就學障礙;農村基層政府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建立靈活、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方式等等.

二、關鍵詞

農村 留守兒童 剩餘勞動力 農民工 工業化 城市化 户籍制度教育投入 靈活、多元的教育教學

三、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的調查

1.導語

伴隨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流動,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問題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話題。為促進留守兒童發展,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相關法規和政策。各地學校和社區進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多元化關愛模式。為正確認識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尋求有效的解決之道,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角度對現有留守兒童進行調查,尋求解決的政策。

2.調查的方法

問卷調查法,問卷法是調查者運用統一設計好的問卷,向被調查者瞭解情況的一種資料收集方法。查者實現設計好的書面的標準化的調查問卷,因而,它有着自身吐出的特點:(1).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能在廣闊的範圍內對地域上相隔千里的眾多的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評課在腳斷掉時間內蒐集到大量的信息。(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3).便於資料定量分析。(4).能夠排除人為干擾。(5).節省人力財力和時間。

3.結果分析

(1)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親情缺失,性格叛逆。留守兒童均“十分想念父母親”,但幾個月、一年甚至幾年見不到父母親是家常便飯。長期得不到父母親的撫慰與關懷,這些孩子往往焦慮緊張,暴燥叛逆,不服臨時監護人和老師的管教。

二是道德滑坡,價值扭曲。由於父母外出務工,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心理上對孩子有歉疚,總是以金錢來彌補,使得一些留守兒童養成了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

三是不愛學習,不守規章。臨時監護人往往重養輕教,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全部推到學校方面,教育渠道單一,缺乏家庭、社會的配合,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這些留守兒童,不愛學習、不守規章,長期尋釁滋事,同學之間打架鬥毆事件時有發生。現在學生之間打架,動不動就是鐵棍、砍刀。

四是管理空檔,早戀成風。留守兒童缺失親情,缺乏安全感,他們一方面尋求親情,尋求保護,另一方面管理空檔,他們行為自由,行事懵懂,早戀成風。

五是監護不力,存在安全隱患。在留守兒童中,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兒童的安全監管,加之部分監護人和代養人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護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脱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護人和代養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安全事故。

(2)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家庭教育作為兒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作為聯繫學校和學生的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學生教育問題,與其缺少來自家庭的正確教育和指導有極大的關係。中國小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

二是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 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温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 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變化,媒體迅猛發展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4.討論

對策與建議

一是政府應積極作為,加強主導。政府的責任主要是在政策層面上採取措施。一是要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大力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保證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強農村中國小基礎設施建設和合格學校的建設。二是要推進政策的完善配套。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特別是要杜絕網吧和遊戲廳接納未成年學生的行為。三是要加強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讓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在學校,是解決留守兒童系列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是學校應盡職盡責,擔當使命。學校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上應擔當“主角”。首先要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學校應主動承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重責任。其次要注重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對老師進行相關心理指導培訓,使他們有能力對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定期聘請有關專家為學生講授青春期健康知識。通過老師與學生對話,幫助學生坦然面對成長的煩惱,對遭遇挫折或困難的孩子及時給予心理撫慰,特別幫助留守兒童克服孤僻、膽怯、冷淡等心理,以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缺失。再則要努力架起暢通的家校橋樑。要組織老師多走訪留守兒童家庭,指導家長或親屬如何教育孩子。建立留守兒童家校聯繫卡,利用現代發達的信息通訊工具,加強與家長的聯繫。除此,學校還可以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三是家庭應善於作為,履行職責。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影響人一生的至關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有利於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意識。家庭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思想教育不好,就是危險品,對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極大,父母有責任將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學會心靈的溝通。關心孩子,要從“心”開始。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心”裏去,去了解他們心裏想些什麼,需要什麼,不但要當好父母,還要當好孩子們的知心朋友。長期在外的父母應充分利用電話定期和孩子進行溝通,對其進行教育。留守兒童的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愛國愛民、尊老愛幼、勤勞節儉等優良品德,以身示範。

四是社會應奮力敢為,形成合力。加強社會教育組織或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其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彌補作用,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互補共生。要構建監護體系。構建一支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隊伍。利用多種宣傳渠道,大力宣傳各地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引起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廣泛關注。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讓更多的農民就近務工。鼓勵幫助農民返鄉創業,使父母雙方或一方能留在家裏,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這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好出路和長久之計。

四、小結

善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對於提高全民素質、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成長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023年調研報告 篇5

文化需求是社會人的一般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當新生代農民工物質需求逐步得到滿足時,其他方面的需求就會被激發出來,文化需求顯得相當突出。

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現狀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娛樂生活的需求。文化作為一種符號傳遞着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狀態。新生代農民工已經由生存理性轉變到社會理性,物質已經不再是他們唯一的需求,他們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樣迫切。但是由於經濟原因,農民文化消費潛力不強;另外,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社會各界,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把農民工的需求排斥在外,其文化娛樂生活極其單調。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休閒娛樂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覺、聽廣播等較為原始、低級的娛樂方式上。即使有的農民工開始接觸網絡等較現代化的娛樂方式,他們也大多把網絡作為打發時間的工具(聊天、看電影等),而沒有有意識地利用網絡在信息傳遞、文化提升、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新生代農民工相對單調的文化生活致使他們在價值觀上也呈現出保守、落後的特徵,大大不利於其市民化進程。

2、新生代農民工對專業技能的需求。學好一門過硬的技術是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最強烈的願望。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水平比傳統農民工雖然有了顯著提高,但因為沒有一技之長,他們即使有心擺脱出賣苦力的低級打工狀態,也普遍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第一個“坎”,就是求職過程中的技術門檻,他們普遍陷入一種“技術困境”。另一方面隨着產業的升級,城市此刻緊缺技術工人,但求職農民工80%沒有任何技能,遠遠滿足不了市場要求。雖然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有了初步的學習意識,但由於學習成本較高以及收益的不穩定性,對於學什麼、怎樣學,卻還存在着很多迷惘和認識上的誤區。

3、新生代農民工對科學文化知識的需求。雖然新生代農民工文化水平較傳統農民工文化水平有顯著提高,但是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卻遠遠低於城市從業人員,這種差距與農村城市化的進程不相適應。新生代農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就要不斷學習,理解新知識、新技能,從根本上適應農民到市民主角的轉變。隨着新生代農民工維權意識的逐漸增強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要想順利地爭取自己的權利,務必有相應的法律知識和文化知識與之相匹配,他們的實踐需要決定了他們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另外,許多農民工在城市遭受到了缺乏科學文化知識帶來的困惑和失望,有些把期望寄託在了下一代身上,期望子女能夠理解良好的教育,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新生代農民文化需求原因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學習慾望強烈。新生代農民工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文化水平都比較高,基本上是國中以上,還有一部分是高中生,甚至有些理解過中專或高技類課程培訓,知識面、信息來源比較廣。同時在工作過程中,新生代農民工的學習熱情較高,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這種觀點在新生代農民工中得到最廣泛的認同。他們不僅僅僅自己有着強烈的學習慾望,而且對下一代也寄予很大的期望。對知識的渴望使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文化狀況遠遠不能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

2、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的認同度較高,土地意識淡化。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特性變化和技能素質提升,加上農地制度變遷使得他們新生代農民工的鄉土社會認同在減弱,他們大多數人往往直接從學校進入外出務工行列,有的還是在城裏跟着打工父母成長起來的,對於現代產業規律的熟悉程度遠高於傳統農業。同時,他們極力謀求對城市社會的認同,在經歷了城市生活及文化氛圍的薰陶之後,更感覺到城鄉社會的差距,從而表現出對城市社會更強烈的嚮往。他們不管各種制度性的障礙仍然存在,轉變就業觀念、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用心主動地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嚮往和對禮貌生活的追求對傳統的思想觀念、雙重製度和限制政策提出了挑戰。

3、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期望值較高,立足長遠發展。新生代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目的,更多的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謀求發展。他們有較強的拼搏意識和進取精神,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他們不僅僅僅滿足於掙錢來改善家庭生活,而是要求有所發展。他們更看重個人的潛力和機會,相信只要透過個人努力拼搏就能獲得成功。在爭取待遇、謀求更大發展空間上,這一代農民工要求更加直接。一些新生代農民工刻苦學習專業技術,以提高就業的競爭潛力。他們把務工當做學習、提高、適應的過程,期望透過自身的努力,實現從農民到工人到更高社會層次的生存方式與人生道路的轉變。這要求政府和社會務必重視新生代農民工對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渴求,滿足他們的發展需要。

滿足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的對策推薦1。多方推進,豐富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生活。儘管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方式已經和城市居民差異不大,但在精神上,他們仍獨自結成了一個羣體,這個羣體和城市文化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要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們儘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和農民工自身共同努力:

一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是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導者,要把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納入公共服務範疇,不斷增強公共服務的職能。

二是企業要充分發揮農民工的主體作用。要根據農民工的需要層次,增加文化活動設施,豐富農民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要組織農民工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活動,激發農民工的參與熱情。

三是用心發揮社會組織的重要作用。社區、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要經常為農民工組織一些形式多樣的羣眾性文體活動,滿足他們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2。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素質。對新生代農民工而言,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着獲取資源潛力的高低,進而影響着他們的社會認同狀況和社會融入潛力。

一是要對他們進行科學文化知識培訓。根據新生代農民工比較年輕、受教育水平較高、理解潛力較強等特點,透過建立和完善多層次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體系,使他們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並透過多層次教育體系來引導和組織新生代農民工理解就業和創業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同時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既熟練掌握職業技能,又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新型勞動者。

二是擴大新生代農民工的社交面,加強與其他羣體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互動交流。要利用社區、街道辦及其他社會團體等資源優勢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在交流和互動中增進了解,促進融合,從而使新生代農民工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禮貌素養等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使城市居民糾正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偏見,消除歧視,以平等的心態看待並接納他們。

三是加大對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投入。透過政府主導,社會團體輔助等方式整合現有的教育培訓資源,充分發揮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和工青婦組織的作用,用心探索政府、企業與社會共同推進農民工教育和培訓的新路徑,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農民工職業培訓和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農民工整體素質。

2023年調研報告 篇6

黨的xx大報告指出,要嚴格保護耕地。保護耕地,就必須嚴格執法。當前,我國耕地保護的形勢不容樂觀,各類土地違法案件不斷髮生,“執法難” 似乎是已成共識。土地執法疲軟既然成為了常態,那就一定有它的原因。筆者以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上的,也有體制上的,也有機制上的,當然還有更深層次上的原因。

一、問題存在的原因

(一)地方政府觀念偏差。

一些基層地方政府在政績觀、發展觀和利益觀上出現偏差,一味地追求經濟發展指標,工業強市、工業強縣、工業強鄉成為首選,就連許多村也完全不顧自身實際,紛紛高喊“工業強村”了。發展工業,必然要大量佔用土地,在當前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緊把土地供給閘門的形式下,一些地方政府鋌而走險違法佔用土地發展經濟也就勢在必然了。按照現行法律規定,地方政府既是土地的管理者,還是相當一部分土地佔用的審批者,甚至又是土地的使用者,政府領導在耕地保護與“政績”之間發生矛盾時,天平向何方傾斜是十分明瞭的了。面對這種形勢,土地管理部門要想規範用地秩序、依法查處政府主導下土地違法行為無疑只是一廂情願的事了。

(二)基層執法手段偏軟。

目前,土地執法監察人員相對不足、工作能力和執法水平不高,也是土地違法履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動態巡查不到位,一些土地違法行為難以發現,即使發現後也只能口頭或書面停工,如果當事人無理取鬧,拒不停工,強行制止,可能引發矛盾激化,執法人員可能受到圍攻和人身威脅。依法處理必須經過調查取證、處罰聽證、複議訴訟、申請執行等許多環節,一個環節遇阻,就會造成案件查辦久拖不決。另外,國土資源部門在對違法佔地作出拆除的行政處罰決定後,按照現行法律規定無權強行拆除,必須申請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對於此類申請,法院一律不予受理。土地執法監察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久而久之,執法人員乃至執法機構對查處土地違法案件缺乏了動力、喪失了信心。

(三) 法律法規明顯缺失。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六條都有沒收地上建築物的處罰規定。但如何沒收,由哪個或哪些部門來沒收,沒收後如何處理,法律上沒有相應的規定,實踐中也就難以操作。那麼,最後就會演變成不操作,或者是以罰款代沒收。這樣的處罰就形同虛設。土地管理部門照這樣的規定下處罰,違法者卻並不拿它當回事。

《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對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等處罰容易執行到位,但這不是目的,“責令限期改正”才是目的。可被處罰人拒不改正怎樣處理,法律上沒有給出答案。土地管理部門拿被處罰人沒轍。就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法院恐怕也難以處理。所以這一目的事實上難以達到或者説根本達不到。

《土地管理法》第七章法律責任中,沒有任何條款對村級組織的違法行為作出法律規定,因此村級組織就會以集體的名義鑽法律的漏洞,從事涉及違法行為。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中針對主要責任人的行政處分條款很多,但並不能適用於村委會這些責任人。這樣對這類直接責任人而言,行政處分不適用,刑事犯罪構不上,剩下的只有行政處罰中的罰款了。實際情況是通過土地違法行為獲得的收益遠遠大於罰款的實際數目,致使土地執法的威懾力大大折扣。

(四) 執法執紀相互脱節。

現在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可以説是全方位的了。法律法規紀檢監察都有規定,對土地違法行為者的責任追究有行政的、刑事的、民事的和經濟的,不可謂不全面。對案件的查處規定有移送的、聯合辦案等機制,可能涉及的單位和部門有公安、檢察、紀檢監察,按説是陣容強大,可實際效果卻並不令人滿意。什麼原因?主要是這些規定過於原則,機制發揮不了很好的作用,資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各種責任是明確的,但如何去做才能追究到責任人的責任卻並不明確。實踐中,一些部門和單位認為查處土地違法行為是土地管理部門的事,與己無關。處理人是得罪人的事,都不想沾。由於沒有明確細緻的規定,土地管理部門按規定移送或提出聯合辦案,若是不合意,有關單位和部門總能説出若干條理由來加以婉拒。即使勉強接受,也是久拖不決。上級部門追得實在太緊,處理幾個小魚小蝦應付一下,或者是大事化小,從輕發落,風頭過去了,可能還把處分決定從檔案中抽走,即搞所謂的“假處理”。違法者不僅毫不畏懼,事後可能還被提拔重用。這種在黨紀政紀方面執紀不嚴,行政法上處罰不當,刑法上罪刑不適應,在某種程度上,縱容了違法者的違法心態,刺激了一些地方的政府和部門違法用地。

二、嚴格土地執法的思考

要解決土地執法難的問題,最根本的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以堅守耕地紅線,節約集約用地,構建和保障科學發展的新機制為目標,對土地違法者敢於動真格,使我國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中的“嚴格”落到實處。

(一)嚴格實行問責制。

近些年來,國家連續出台了《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等土地管理新政,強調地方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負總責,嚴格實行問責制。在具體的土地執法中如果真正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對每一起土地違法案件尤其是影響較大的土地違法案件問責到位,土地違法的蔓延趨勢一定會得到遏止。

(二)提高行政執法效果。

在提高土地執法監察的公信力、確定力、執行力,保證土地執法監察的實際效果的基礎上。建議國家高層研究制定土地執法與紀律檢查和刑事處罰的有效銜接機制,使土地行政處罰的拆除、沒收、罰款以及移送後的紀律處分、刑事處罰都能落到實處,真正把國家的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貫徹落實在國家機器的個個環節。

(三)調整法律責任標準。

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建設應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而現有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存在着對土地違法案件的處罰標準或過重或過輕、處罰規定不具體不明確等的情形,況且在新形勢下的一些土地違法行為找不到處罰依據。所以建議修改完善土地法律法規,提高土地行政處罰的針對性,使土地執法行政處罰依據完全充分、處罰標準具體明確,處罰措施易於操作。

(四)保障社會經濟發展。

國土資源部門要解決好執法難的問題,就必須解決好保護資源與保障發展的關係,積極為地方首長當好參謀、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搞好服務。xx市國土資源局根據自然地域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提出了向黃河灘要農業用地,向山前沖積坡要工業用地,向淺山區要城市用地,向空間拓展要建設用地的戰略措施。通過努力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充裕的空間,這樣土地違法現象自然而然的就會減少或者消失。

2023年調研報告 篇7

簡隨着近年各大高校擴招,全國總體就業壓力嚴峻,畢業生就業壓力前所未有。對每個大學生來説,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

調查目的:一是對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二是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三是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

調查形式:於20xx年3月至4月,隨機抽取廣州地區14所大學(包括本科學校和專科學校四個年級)的705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佔46.8%,女生佔53.2%。調查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68張,有效率94.8%。使用SPSS1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統計圖表用EXCEL來繪製。

調查內容:廣州市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對自我的認識程度、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職業期望狀況四個方面。調查結果如下:

一、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

學生對本專業的滿意與否主要取決於能否擇己所愛,該專業能否在將來幫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歡的工作。調查發現(如下圖),有21.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較滿意,有66.6%的大學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學生比較不滿意,有2.4%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非常不滿意,各專業的滿意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對專業不滿意的直接表現是對本專業的學習動力不足或畢業後不願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對專業的瞭解與自身瞭解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只有21.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持滿意態度的原因之一。因為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五花八門的專業的不瞭解,抱有神祕感,從而選了一個自己以後不喜歡的專業。另外,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個同學對考古學很有興趣,但社會需求相對比較少,此時可能會產生心理衝突,也許選了一個自己並不感興趣的但賺錢的專業,夢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從而對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專業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職業取向,如果對本專業不滿意或態度模糊,勢必會影響自身潛能的開發,以及今後的擇業。

二、對自我認識程度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七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調查中發現(如下圖),只有6.7%的被調查者對自己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而52.3%的被調查者對自己的各面能力,興趣等持含糊態度,41.0%的被調查者完全不瞭解自己;而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自我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説明較多的大學生未能很好地關注自身特點,發現自身問題,促進自身發展。那麼,這裏便牽涉到了大學生就業生涯目標的問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瞭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瞭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

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在調查中發現,只有14.5%的被調查者對當前的就業狀況有比較清楚的瞭解。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沒顯著性差異,而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就有顯著性差異,冷門專業的學生比熱門專業的學生更加關注就業前景。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校園裏,舒適、閒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絕對經濟支持,使很多大學生忘卻或暫時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很少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有些學生的確是每天都只是讀書,缺乏對就業的準確和認識。另一方面,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調查中,發現有73.5%的學生認為目前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需要更詳細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四、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調查中,被調查者將薪水高低、發展空間、城市位置、興趣愛好、社會地位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發展空間、興趣愛好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會地位,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在調查中還發現被調查者中有83.3%的被試認為“前途”比“錢途”更為重要,60.3%的被試願意充當“雞頭”也不願意當“鳳尾”。以上結果表明,多數大學生更注重工作的內在價值。

從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表明廣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呈現一下特點:(一)多數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較低;(二)廣州市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規劃還比較模糊,自我認識不夠,絕大多數人沒有明確目標;(三)廣州市大學生對社會人才的需求瞭解甚少,另外,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不足,學生了解就業相關信息的渠道較少;(四)廣州市大學生的職業期望更注重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因此,我們認為,根據上述特點,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大學生應該及早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為未來做好充分準備。

2023年調研報告 篇8

調查目的:通過對大學生就業與心理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影響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的主要因素,並深入研究產生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從而找到緩解這些心理壓力的方法

調查結果:

(一)調查對象:目前在校大學生,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在校大學生。調查他們的學業水平、擇業要求及其它考慮因素。

(二)調查數據分析:

1.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男女比例:男同學佔46.2%,女同學佔53.8%。説明調查的學生當中女同學比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2.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讀專業:文法類佔6.2%,經濟類佔9.2%,理工類佔6.2%,藝術類佔7.7%,,其它專業佔50.8%,。。。 。。。

3.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生源地:本省農村的佔,本省城市的佔,外省農村的佔,外省城市的佔。

4.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在的年級:大一佔10.8%,大二佔33.8%,大三佔41.3%,大四佔12.3%,其中大三的學生較多,其觀點比較接近我們大部分人目前的觀點。

5.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其專業的滿意度:很滿意的佔,滿意的佔,一般的佔,不滿意的佔,很不滿意的佔。

6.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期望就業的公司類型:民營企業的佔,國營企業的佔,自主創業的佔,政府部門的佔,其它。

7.接受調查的大學生選擇工作的首要因素:薪水佔,地理因素佔,行業前景佔,個人喜好佔,辦公環境佔,其它佔。

8.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專業是否對口問題的看法: 專業一定要對口占,既來之則安之佔,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佔,其它佔。

9.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1500以下佔,1500-2500佔,2500-3500佔,3500以上佔。

10.接受調查的學生對工作地點的想法:經濟文化中心佔,西部地區佔,一般的城市佔,出國佔,其它佔。

11.接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為畢業生應具有的素質:專業水平佔,心理素質佔,公關能力佔,道德素質佔,其它佔。

12.接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為當前就業難的原因: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佔,就業期望過高佔,就業人數過多佔,其他佔。

13.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就業難的態度:先就業再擇業佔,先就業再擇業佔,考研佔,待業。

14.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現工作的原因:家庭貧困佔,對考研沒把握佔,實現自我價值佔,其它佔。

15.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周圍同學平均就業率的瞭解:50%以下佔,50%-70%佔,70%-90%佔,90%以上佔,不清楚佔。 總結及建議:

在調查的過程當中以及根據問卷調查問卷所顯示的內容來看,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1. 就業難。就業難,究竟難在哪裏?其實根據調查,大學擴招是一個方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了高等學府進行深造,必然帶來的是眾多的高校畢業生。根據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13萬人,與20xx年相比增幅達到22%,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而20xx年更是創紀錄的突破了600萬大關。在這樣嚴峻的社會背景下,自然造成了就業難的問題;但是,這只是唯一的因素嗎?答案是否定的。其實,在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仍有無數家企業招不到適合的人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在於大學生自身的能力與價值與企業期望的差距。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説,大家太過於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實踐,導致我們的動手能力太差。而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在結構上也存在很多問題,同時企業認為“培養人是學校的事,我要的是能用的人才”、“企業不是學校,沒有培養人的社會義務”。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努力學習好自己本專業的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應加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學校應該結合企業需求設置專業與課程,而企業應該給大學生提供系統的就業前培訓以及儘可能多的實習機會。只有各個羣體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這個問題才有可能真正解決。

2. 對專業的不滿意。很多的同學都對所學的專業並不滿意。究其原因,許多的同學選專業時並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的,有的是被父母逼的選擇,有的只是為了將來好找工作,這樣必然決定了專業的不對口。還有的同學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也漸漸的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了,這又是為什麼?有兩點原因,其一,學生本人對自己興趣的把握可能不準確。高中學生對大學某專業的興趣往往來自於自己對中學相關學科的成功體驗,或者是受到這些專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吸引,等等,嚴格地説,這些都不是對專業的直接興趣。其二,影響專業學習的因素,除了專業興趣外,還與從事某一專業或職業的生涯動機、個人學習某一專業或從事某一職業所應具備的能力,以及個人的個性特點等有關,這些都是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中應該重要考慮的方面。所以,對於已經無法改變自己專業的同學來説,培養自己對專業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多去發現自己專業中的樂趣。或者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去學一些自己喜歡的學科,畢竟大學的自學時間還是比價充裕的,所以多多利用閒暇時間去學習自己想學的課程。總之,不能因為專業的不喜歡就大把大把的浪費自己的時間,畢竟浪費的時間都是自己的,並且是在大學這麼寶貴的時間,所以,珍惜現在的一分一秒,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

3. 就業公司的單一化,缺乏創業精神。大部分學生在就業選擇的部門之中,國營企業與外資企業這樣的大型企業則更受大學生的青睞。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部門的待遇普遍偏高,就業穩定性更高。而私營企業選擇的人數較少。這樣的選擇其實無可厚非,在當今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社會生活壓力極大,有一份能夠比較好養活自己的工作,對於大多説人來説,已經是不錯的。但這樣,必然造成了熱門職位的緊俏,只有極個別的學生能夠獲得這樣的“香餑餑”,大部分的學生還是無法獲得這樣的機會。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先在一些私營企業,甚至是小企業來鍛鍊自己,雖説這樣的企業薪酬以及福利方面會不及大型國營企業,但在這裏你一樣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剛畢業的學生之所以不太好獲得較好的工作,主要原因還是經驗的缺失。所以,在這樣的小公司先進可能多的獲得鍛鍊的機會,填補自己的經驗。這樣當過了幾年之後,伴隨着自己經驗的日益增多,在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不再是夢想了。而對於大家不願意選擇創業,我想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創業不只是嘴上隨便便説而已,真正的創業並不是我們在學校參加的那種模擬創業活動那麼簡單。踏雪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對於我們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説,這實在是太難了。但人生只有多經歷一些事情,才可以變得豐富多彩。我們並經還年輕,有可以揮霍的資本。在我們這個年紀,多經歷一些事情,對於我們將來的發展是有很多益處的。即使撞得頭破血流,只能證明我們當時選擇的路是錯誤的,那再重新來過就好了,沒有什麼丟人的。當我們獲得成功的時候,那種內心的喜悦與成就感是外人無法感覺到的,在那一刻,才會覺得原來所付出傷於痛是值得的。另外,國家最近幾年對大學生的創業扶持力度還是很大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相信正是我們發揮自己的青春與才智的機會。

4. 薪資期望過高,缺乏理性認識。工資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學生都有一種驕傲心理,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並且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飯來張口,衣食無憂的年代,當然希望自己的工資很高來滿足自己較高的消費水平。但企業所能提供的的工資卻不能滿足當今大學生的期望值。這種現象一方面導致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企業創造不了價值,致使企業不願意為此付出高薪,另一方面卻是家長花高價打造的天之驕子掙的工資僅僅剛能滿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希望高工資是好的,但自己首先要有這樣的水平才行。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任何可值得炫耀的資本:比技術,你不一定有專業技術工技術好;比專業知識,沒有科研工作者所掌握的知識豐富;而工作經驗更是幾乎為零。這樣的條件,又憑藉什麼樣的條件來獲得較高的工資呢?其實,這是一種擇業功利心理。所以,大家應該清醒的認識,剛畢業的我們不可能得到過高的工資的,只有憑藉我們辛勤的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才可以得到相應的高工資。記住,自己的收穫是與自己的付出成正比的。只有付出的努力達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收到與之相對應的薪資。因此,大家在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不要僅僅將工資水平的高低作為唯一的選擇標準。如果這樣,會使我們失去很多的機會,對我們人生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好的工作不一定是工資最高的,但一定要是最適應自己的,適合自己發展的。我們應該在就業前就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定位,確立適合自己的就業目標。我們只有改變以前的“精英就業”觀念,樹立人職匹配的“大眾化”就業觀,才有可能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

5. 就業地點過於集中於發達城市。好的環境對於人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發達城市,我們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堅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這只是提高我們自己的一個條件而已。最重要的還是看我們自身的能力。沒有過硬的自身能力,在競爭激烈的大城市,遲早是會被淘汰的。並且,由於大家都普遍認為大城市對就業有好處,所以必然造成求職競爭的激烈。而實際上這些地方的人才供需已相對飽和,這就使就業成了過“獨木橋”。剛畢業的大學生由於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只靠一股衝勁和猛勁在這些地方很難立足的。這種就業觀念使不少大學生失去了就業和發展的機會。我們在這時應該改變一下就業觀念,面對現實,就能較快的找到能夠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有些人在發達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並不是自己喜歡的。這樣時間久了,還是會因為工作不適合自己而放棄這樣的工作。所以,無論是在哪裏找工作,最重要的找一份適合自己的,有興趣愛好的,願意為這件事情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這樣找到的工作對於自己來説才是最好的,不要僅僅因為就業地點而選擇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這樣就得不償失了。畢竟,找工作是對於我們來説,是十分重要的。若干年之後,要讓自己對當年的選擇不後悔。這樣,就就算自己成功了。

6. 大學生對專業水平重視度較高,而忽略了自身的修養。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社會上許多的事情會使我們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觀念,比如,拜金主義,鋪張浪費等。這其實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為,這意味着我們人格的一種缺失。我們在學校,只知道一味的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因為覺得只有將自己的學習搞好,才能將來在社會上出人頭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在平時生活中,你所擁有的知識量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一點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一個人即使沒有出眾的專業知識,沒有淵博的學識,但只要他骨子裏夠正直,為人謙和友善,談吐不凡。這樣的人一樣會受到招聘公司的青睞。這也就是為什麼最近幾年,許多用人單位漸漸的淡化專業知識,而是將道德修養考察更多的原因了。所以,我們應當在平時多花一些時間來培養我們自身的修養,而不是盲目的去學習課本上生硬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我們的綜合素質,而不是一個只會讀死書的“機器”。

7. 考研人數與就業人數基本持平。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需求的高端人才也越來越多,這是考研人數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同時,考研可以使自身的專業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與此掛鈎的是研究生的平均工資高於應屆畢業大學生,這也是考研人數眾多的一個原因。但最近幾年,卻出現了一類人。他們考研的原因並不是為了比別人多學習許多專業知識,而只是單純的逃避就業。他們覺得現在的就業人數太多了,怕自己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與其這樣還不如再在學校呆上3年時間,等這幾年就業高峯期過後,自己再去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其實,這樣的想法並沒有什麼錯誤,在就業人數多的時候,繼續深造,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一個提升,等自己的能力能夠達到單位要求的時候,再去找一份好工作,獲得較高的收入,何樂而不為。但是,這些人卻丟失了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選擇接受挑戰,而是選擇了逃避。如果抱着這種心態,即使考上了研究生,也只不過是白白浪費了自己幾年美好時光,到頭來同樣不會獲得你想要的結果。也許是我們從小優越的生活環境,使得我們沒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就業不僅僅是實現我們人生價值的舞台,同時也是我們人生當中的一次不可多得挑戰機會。選擇舒適安逸的生活固然沒錯,但更高的挑戰同樣會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所以不要讓眼前的困難難倒,挑戰它會獲得更多的樂趣。所以,真正想提高自己而考研的同學,應該努力把握好現在的每時每刻,好好掌握基本知識,為考研做好準備;而為了逃避就業而考研的同學,應該擺正心態,積極地面對就業所帶給你的挑戰。當你真正面對它的時候,才會發現它並沒有你想象的困難。

總之,經過這次關於大學生就業與心理的調查,我覺的大家對於就業方面的知識掌握的並不是十分全面,甚至存在一定的誤區。就業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大家必須要認真並積極的對待。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就業觀念,才會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才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2023年調研報告 篇9

為了進一步深化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意見,提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遼寧大學對教學環節、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作為09級本科生中的一員,很高興可以有此次機會,從身邊生活環境入手,進行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在此以個人為單位,在自家居住的社區xx小區進行調研。圍繞居民住房情況這一選題作此報告,報告涉及社區住房現狀統計、社區居民房租房用途、社區住房未來發展以及調研建議和結語等四方面內容。

一、xx小區地理位置和住房現狀介紹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在凌海市內分佈着眾多的居民小區,多數分佈於商業街、娛樂場所附近以及城郊,從居住環境來看,這些地方一般位於交通要衝地帶,來往車輛較多,環境較為嘈雜,或者位於城郊距離市中心較遠。另有一部分依學校而建,這些小區或建於國小、中學附近,或建於高中附近,是大多數家庭優先選擇的住房地點,其中以依高中而建的更為搶手,而xx小區正是環繞在凌海二高附近的小區之一,擁有文化區的所有特點,周圍環境清幽雅緻,噪聲低,書店、文具店齊全,且沒有網吧、遊戲廳、舞廳等娛樂場所,學習氛圍濃厚。

處在這樣環境中的xx小區,其居民結構大部分被在校教師家庭和有學生的家庭佔領,因為高中時間緊張,而xx小區距離學校的路程時間,不超過5分鐘,因此極為便利。還有一部分居民是老年人,看中安靜的居住環境和壓力不大的交通環境,此部分居民通常住在二三樓層。

此外,小區內有相當一部分面積用來綠化建設,樓層間間距較大保證採光,還建有眾多花壇給了社區小朋友充足的遊戲空間,夏日的傍晚,花壇邊飄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整個小區頓時熱鬧起來!

(二)住房數量調查

xx小區現正擴建,暫不計算擴建後的住房量,現在小區內共有八棟樓房,每棟樓房分佈四個單元,六層樓高,每個單元每層兩户人家,在我調查過程中沒有發現有售樓現象,以此計算,xx小區住房數量已達384户。

二、xx小區居民買、租房用途

時下人們買房通常是為了“工作生活較臨近”、“學習便利省時間”以及“新婚買房置新房”,在xx小區,由於地理位置特殊,人們住房還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一般在學校附近的小區,都會存在房主出租給學生住房的情況,且在高中附近尤甚,在xx小區的調查中,我訪問了幾名高三的學生,問她們為什麼選擇到校外住宿,她們告訴我因為學校宿舍要求按時熄燈,一般在十一點鐘,想要抓緊時間多學習的同學就會受到制約,現在處在大學聯考的衝刺階段,希望可以用燈自由;此外她們還告訴我,校外幾人合租房的價錢也不貴,一年每人1500元,水電費包括在內。在接下來的調查中,我發現這種合租房的現象很普遍。

(二)還有一種學生租房情況,稱作“陪讀”,一般租一樓的車庫倉庫或門市店(經營商店、藥店、門診等),由家長長期陪同,可以很好的照顧孩子,且租金較低,等到一二年考學後再搬走。內有七八處陪讀住房,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三)在內,還存在這樣一類人,他們具有經濟頭腦買房不為住,而是為了“錢生錢”,就好像一筆定期存款,隨着房價上漲,將來就可以賣個好價

錢。他們敢於這樣做的最主要原因是對地理位置很自信,在高中附近永遠有人買,也是對未來的一項不錯的投資,當然,這類情況在內佔少數。

(四)在內走訪過程中遇見不少老年人,他們有的自己買房有的兒女給買,認為居住環境不錯,用來安享晚年,清晨和傍晚,經常有老年人出來運動,小區一帶樹木較多,路上車輛較少,空氣清新,確實是鍛鍊身體的好場所。

三、社區住房未來發展

xx小區南面有大面積平房,是市內少有的幾處具有東北特色的民居平房之一,由於城市化進度加快,這些民居正在拆遷,XX年8月初已經開始。

這部分土地用來擴建,其面積將擴大出兩棟樓的位置,一兩年內竣工後將有更多的樓房等待出售,給那些為了滿足孩子上學便利的家庭帶來了好消息,屆時,我相信這些住房將不難賣出。

只是我想,這一大片平房中能否留出一部分進行保護,城市裏高樓林立,偶爾出現的二十年前的民居作為景點也可以為人們調劑一下生活,增添一點情趣。而且據我調查,這些平房中住有很多退休老職工,他們覺得老年人還是住平房外出更方便些,更有利於活動腿腳,自己還可以種些蔬菜花草,豈不樂哉!

而且,在這些房子附近長有多年的老樹,已是參天碧野,倘若建樓,定會毀掉這些和時間一路走來的老樹,金錢與經濟發展固然重要,可是有些自然的東西卻更為珍貴,一旦失去就會後悔莫及,如果在平衡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注意保護,那將是再好不過的了。

四、建議和結語

出水一芙蓉,寧靜與雅緻的家園。以上便是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獲得的一些具體調查情況,從多方面讓人感覺到了xx小區的優勢所在,看似好像是對她的宣傳和頌揚。但是任何一事物都有其不足所在,在實踐調研中就不可能不會發現,在調查中,要秉持客觀的原則,在調研中,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思考。

xx小區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眾多家庭在此居住,社區綠化讓居民滿意,現如今,它也正邁開步伐向前發展,擴建版圖。可是在現階段,仍存在一些易被忽略的點,在被我詢問的幾位居民的口中得知,他們覺得社區警戒力度不足,雖然處於文化區,治安較為穩定,但他們仍然擔心不定的安全隱患,以此,我建議社區管理中心可以在門衞處加強警戒,增派幾名社區保安,費用由受益的小區居民分擔,讓每位居民都可以有一個安心的居住處所。此外,也有幾位老人反映,他們每天在樓上有時會覺得很無聊,是否可以開個小小交流會,大家之間也可以認識認識。在城市裏,有時住個兩三年對門鄰居間不打招呼可能也屬於正常現象,可是我們都聽説過遠親不如近鄰、遠水解不了近火,鄰里間的相處也很重要。就此我有個建議,在調研中我發現,當我問不同的人同一個問題時,大家的反想幾乎一樣,這説明同一社區的人雖然彼此不認識卻仍存在很大的共鳴,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作為交流感情的基礎,我想,xx小區中畢竟年輕人佔絕大部分,因此平時可能沒有時間,我們可以在節日的時候大家聚一聚,例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上,在小區中點上煙花、掛上燈籠,時間也不長,不會佔用大家太多休息的時間,只要把它辦得熱鬧起來,一定可以吸引很多人蔘加,不需要很多次,一年兩三次,就可以為社區間交流做出很大貢獻了。

這次調研給我感觸很大的是,每個人都是組成社會的最小粒子,人來組成家庭,家庭組成社區,一個個社區才組成整個社會,整個國家,這樣有小到大,我們都是這個鏈條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和諧”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所努力的目標,人與人和諧、家庭和諧、社區和諧直至社會和諧,環環相扣,而這裏,使我認識到,和諧,要從小處着眼,從基層抓起。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是從建設國家的實踐中不斷驗證並得到創新發展起來的,歷史已經告訴我們,實踐是多麼重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社會實踐工作原則提醒着我們社會實踐中應注意哪些點,我確信,做好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我們從知識上、認識上、能力上都得到很大提高,而這些,書本上是學不到的,也是我們要急待加強的。

2023年調研報告 篇10

建設禮貌衞生宜居縣城是我縣城市建設管理的總目標,而實現車輛停放的科學有序管理是規範城市管理美化市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狀況來看,xx縣城車多、停車位少、交通嚴重擁堵的現象正日益加劇,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綜合運用各種有效辦法,最大限度減輕縣城道路交通壓力,實現人車暢其行、車輛停得下,正成為城市管理者關注的重要課題。現結合城管工作實際,對縣城道路交通管理談幾點粗淺意見。

一、縣城區道路交通管理面臨的現狀

據瞭解,xx縣城目前常住人口已超過13萬人,按老城區5。7平方公里的面積計算,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2.3萬人,幾乎與國內一線城市中心城區的人口密度持平。縣城核心區有路、路、路等14條主街道,道路總里程10多公里,縣城目前建成投入使用的專職公共停車場僅老幹步行街1處,有停車位約90個,路、路、路施劃的臨時停車位共約100個,縣城各機關單位院落停車位約8000個。目前,縣城共有各類客貨車1。7萬台,且每年以0.3萬台的速度增長。故能夠預見,縣城車輛停放、交通管理的壓力近年內還將呈不斷增長的態勢。

二、縣城交通管理主要工作狀況

(一)城區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是縣政府加大了投入,近年來新建了xx大道、桂花路、繞城公路等多條交通主幹道,部分新建的商品住宅樓同步修建了城下停車場,提高了道路通行潛力,緩解了縣城交通壓力;二是在城區主幹道上已基本完善了交通標牌標線,在4個主要交叉路口安裝了紅綠燈交通指揮系統和電子警察系統。進一步提高了交通管理工作的現代化水平;三是在老幹步行街建成了1個社會停車場,府順家園對面的停車場也正在建設之中,進一步優化了城市道路交通服務功能。

(二)保障道路安全暢通力度不斷加大。一是合理施劃了臨時停車位。目前,我縣城區晚上停放在大街小巷路邊的貨車小車近千台。在管理工作中,縣交警大隊和我局根據現有道路條件和交通流量,在路、路、路及老幹步行街等人流、車流較多的地方安排臨時停車位,以緩解停車難,對老幹步行街停車位實行停車收費制以促進相對公平使用公共停車位。同時,還加大了其他路段的車輛亂停亂放的管理工作,以持續道路暢通;二是加大了對三輪摩托車、“摩的”上路行駛的管理,持續推進依法暫扣處罰,每年暫扣處罰非法營運三輪車200多台、“摩的”近800台,並對所屬的雨陽棚進行了割除沒收處理。三是配合交警對酒後駕駛、闖紅燈、亂停亂放、超速行駛、無牌無證、客車超員、騎摩托車不帶安全頭盔等交通違法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專項整治。

(三)整治車輛亂停亂擺行動不斷加強。我局按堵疏結合的辦法管理各型車輛的亂停亂擺現象。對摩托車規定按垂直車行道的方向停放在人行道外邊緣,對縣城所有適合的人行道都規劃完成了摩托車停車位劃線。對既無停車場又沒劃定臨時停車位的路段,則規定實行單邊順道停放禁止逆向停車。20xx年,在縣教育局經縣醫院至南門橋路段上設立雙向單邊行駛隔離帶500米,嚴禁車輛的亂調頭、亂停放現象,在現有條件下儘可能地確保交通秩序。我們還嚴格處罰,各執法中隊不間斷地巡查值守,對違規停放車輛隨見隨鎖、摩托車隨見隨拖。並定期集中時間、集中人員、集中地點對縣城交通秩序進行嚴打整治,同時狠剎放人情車、關係車的歪風邪氣,大大提高了整治車輛亂停亂放行動的震懾力。幾年來,我局共查處亂停亂擺車輛1。7萬台,全部處罰到位。為標本兼治地解決好車輛亂停亂擺問題,20xx年,我局按照縣人民政府安排,聯合國土、規劃等部門到縣城周邊考察選址建設停車場,相關狀況已向縣人民政府作了彙報。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停車場建設少,車輛亂停亂擺現象嚴重。目前,城內只有老幹步行街1處公共停車場,各街道劃定的臨時停車位由於管理不到位,黑出租和私家車任意佔用,導致部分車輛見縫插針地停放在城區道路上。

(二)對城區車輛亂停亂放,建築材料亂堆亂佔等違法違規行為管理不夠嚴。目前,對城區多數亂停放車輛,處罰較輕或沒有作出相應處罰,而臨街建房、門面裝修等建材亂堆亂放現象也沒有作出嚴厲處罰,導致縣城因亂停車、亂堆物而堵車現象時有發生。

(三)一些特殊行業車輛佔道行駛停放現象嚴重。城區內物流、洗修車等特殊行業的存在,各類小車和大型物流車輛佔道停放加劇縣城交通壓力。

四、管理工作推薦

(一)進一步加大停車場建設,切實解決車輛亂停亂擺現象。儘快建成府順家園對面停車場並作為社會停車場使用,啟動三角公園立體式停車場前期論證工作。

(二)縣城改造完工後,主街道不再劃分停車位。鑑於縣城車輛通行壓力,應以保暢通為主,取消所有主街道所劃的臨時停車位,提高車輛通行潛力。

(三)對特殊行業大型車輛進入縣城核心區作出限制。應儘快制定完善xx縣城區城市綜合管理實施細則,依法依規並結合實際出台縣城市容管理管理規定,對包括物流、洗修車等特殊行業作出硬性規定,不得在縣城核心區內設置。

(四)縣城有條件的機關單位院落要開放為公共停車場。加強管理,有條件開放公共停車場的機關單位,要在院落內施劃停車位,按車位數免費帶給停車服務。

(五)嚴禁過境車輛入城。由交警在縣城各主要出入口設立醒目標誌,嚴禁過境車輛入城,對於違規車輛實行嚴管重罰。

(六)對部分大型車輛實行限時進出城。對於郵政等特殊行業單位的大型車輛進出城實行限時管理,晚上10點到次日早上6點為進出城時間。

(七)對於房產開發配套修建停車場實行前置管理,儘可能多地建設地下停車場。在辦理批覆房產開發項目時,務必將配套修建停車場作為“標配”,以所建房屋套數作為修建停車位的下限,否則不予審批。

(八)加大城區亂停亂放車輛的處罰力度。對佔用主街道停車的,在實行頂格處罰的同時,交警要作出扣分處理,城管也要相應配備執法拖車,對於亂停放車輛,在處罰的同時,與交警一樣對車輛進行拖走處理。

2023年調研報告 篇11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21世紀,各個國家最主要有養老方式有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種模式,我國目前主要的養老模式有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模式兩種。而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家庭規模日益縮小,家庭養老模式的發展加之我國國情和養老模式建設的特點。作為機構養老的中央組成部分的敬老院養老模式成為我國社會現實及人口老齡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人口方面:

1、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為 7230744人,同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20xx年共減少223256人,下降3.00%。

2、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056742户,家庭户人口為6907079人,平均每個家庭户的人口為3.36人,比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8人減少0.22人。

3、性別構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641114人,佔50.36%;女性人口為3589630人,佔49.6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

4、年齡構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651884人,佔22.85% ;15~64歲人口為4895594人,佔67.71%;65歲及以上人口為683266人,佔9.45%。。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我們這次調查的主要對象是碭山縣人民敬老院的老人,以入住在敬老院的老人為調查對象,共調查了23名老人。其中男性12名,約佔總調查人數的51.1%,女性11名,約佔總人數的48.9%。

2.研究方法

問卷法:通過對敬老院老人生活初步瞭解以及上網查找先關文獻的基礎上,設計關於敬老院老人對敬老院生活滿意度的訪問。對於參加此次調查的小組成員就詢問方式、詢問技巧等方面標準化、統一化,以保證訪談所收集的資料真實可靠。

3.研究內容

此次調查訪問主要分為兩個部分: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生活狀況及滿意度。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身體狀況、家庭狀況(婚姻狀況、是否有子女)、文化程度、被調查者先前的職業、被調查入住養老院原因、被調查者的收入來源等。生活狀況方面我們這次調查訪問主要側重休閒(娛樂環境與方式)、硬件設施、醫療護理等,詢問老年人需求,被調查者的認為需要改善的地方。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被調查者年齡大多在6070歲、身體狀況不太好、已婚有偶的居多;

2.性別比例相差不大,男性略多於女性;三十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等方面差異比較大。

此外根據對這個表格相關數據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老年人入住敬老院有以下方面幾個原因:

因為身體狀況需要照顧的

(24%);

缺少伴侶的

(22%);

減輕子女負擔的

(43%);

認為環境好適宜養老的

(11%)

綜合以上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老人之所以來到敬老院最主要的就是減輕子女的負擔,真正認為養老院環境好適宜養老的人不多。

敬老院老人生活滿意度的涵義

生活滿意度(life satisfaction)是指個體各方面的需求和願望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主觀合意程度。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既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依據也是衡量機構養老績效的重要指標。

1.老人對敬老院生活的總體評價

總體而言,絕大多數老人對自己在敬老院的生活的評價水平比較高,其中,在23位調查者中有20位對於自己現在的生活感到滿意只有三位老人對於現在的生活不滿意。

2.老人休閒環境滿意度的分析

老人在敬老院的休閒活動分為兩大類一個是日常娛樂活動,一個是敬老院舉辦的活動。在平時老人一天當中所佔時間最長的娛樂活動聊天

(52%);棋牌類遊戲

(39%);健身

(9%);對於是否還有其他活動,如其他選項則沒有人選,健身和娛樂都有專門的室內場所,可見老人平時娛樂活動比較單一,但休閒相關硬件設施還是齊備的。在敬老院舉辦的活動老人蔘與度調查中選參與敬老院所舉辦的活動經常

(22%);偶爾

(74%);很少

(4%)。敬老院舉辦那些活動選春節、元旦等節日活動的有

(58%);舉辦的比賽

(36%);其他

(6%),可見平時敬老院舉辦的活動類型比較單一,很難滿足老人更多的娛樂需求。

3.老人對敬老院硬件設施滿意度

本文將敬老院的硬件設施細分為住宿設施、活動場所。衞生設施、健身設施等四大類。通過對上述四大類生活環境滿意度的分析發現:老人對敬老院的住宿條件、衞生設施的滿意度最高;對敬老院的活動場所、健身設施的滿意度次之。

在問卷中,不少老人反映:在硬件設施上,養老院改善明顯,設有娛樂室、棋牌室、健身房、康復室等等。對於健身設施滿意度在被調查的23人中10人認為滿意,8人認為一般,5人不滿意,養老院的硬件設施建設為文化娛樂建設提供了條件,在每一間的房間都置辦了電視機,同時還特別安排了一些娛樂室作為娛樂活動的舉辦場所,豐富了老年人的業餘文化生活,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4.老人對敬老院的服務內容的滿意度

總體而言,大部分老人對敬老院提供的各項服務感覺一般,敬老院為老人配備的護工最主要是打掃房間、擦擦桌子等,在我們做問卷調查期間遇到一位老人癱瘓在牀平時起居都要靠人照顧這就需要護工全程照顧。老人對於護理、醫療服務滿意度水平比較高,年紀大了對於醫療護理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多老人都有或多或少被疾病困擾。因此對於敬老院的服務內容很關注,而敬老院的服務內容包括他們所關心的。老人對於飲食的滿意度次之在調查人當中有15人持基本滿意和一般的態度,只有8人不滿意;相對而言,飲食方面敬老院還有待改善。

5.老人對於服務素質的滿意度

在這篇報告中,服務質量是衡量服務素質的唯一標準。在被調查的老人當中有57%持基本滿意的態度,有39%的人認為一般,4%持不滿意的態度。

總的來説老人在護理以及對敬老院的衞生環境的需求上基本可以得到滿足,同時我們也注意到老人在住宿、飲食、休閒上的需求沒有的到滿足。因此在調查老人需求以及敬老院需要改善的地方,都是這着幾個方面。

四、問題與建議

問題: 如身體原因而敬老院的相關措施的不齊全基本上不出門;藥品價格太貴,一些常用藥品短缺且要收費;健身場所開放時間有限,還有對老人食堂飯菜種類過少價格過高有意見。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小組經過討論給出以下建議供敬老院參考。

1.增加院內的工作人員。讓每位老人都能有專人照顧。

2.進一步完善食品、藥品管理等規章制度,在制定要充分考慮老人的需求,進一步規範食品、藥品採購、存儲、價格等方面規定進一步完善,同時要有相應的問責機制與處罰措施。

3.與老人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以便了解老人的需求及意見,確保老人與敬老院的溝通渠道順暢,建議敬老院除了直接向老人瞭解也可以向老人身邊的工作人員瞭解,制定對提出意見並被採納的工作人員的獎勵措施。

4.通過各種渠道讓國家重視老年服務事業,加大師資力量投入,提高服務人員的各種福利,建設專門的技術平台,專門培育一批以服務老年人生活為宗旨的教育模式。

以上這一切都要建立在敬老院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網絡以及相對充足財政預算。因此要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充分藉助媒體對工作進行廣泛宣傳呼籲社會更多的關注敬老院,爭取社會資金和資源相關投入,當然也要爭取國家、所在省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資金投入。

2023年調研報告 篇12

高中青年教師對工作倖福感普遍偏低,也就是有5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不幸福。這種情況尤其值得教育主管部門黨政領導、學校領導的進一步關注。

一、當前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

從整體和本質上來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熱愛家鄉,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充滿熱忱;他們思想敏税、刻苦耐勞、勤奮好學、積極向上。一部分青年教師已在教育教學和教科研中成為骨幹或學科帶頭人。有的還承擔着省、市級重點攻關項目,成為當地教育教學和科研第一線的生力軍。但是,也不可否認,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在思想上還存在着不少應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思想開放,關注政事;熱心改革,反對*。但關注中夾雜着冷漠,熱心中隱含着觀望,期待中藴藏着憂慮。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切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際利益,親眼目睹改革給周圍帶來的鉅變,他們中的大多數十分關心教育事業,希望通過改革,為自己創造一個適於自身發展和成才的環境,有個能公平競爭,不論資排輩,不搞“階級鬥爭”,不搞“暗箱操作”的良好機制。

高中青年教師對黨和政府一手抓懲治*,一手抓廉政建設表示擁護,但對反腐倡廉已取得的成績評價比較低調,認為“力度不夠“,只流於形式。這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年教師存在偏激情緒,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對反腐倡廉工作抱有較高的期望。

2、思想素質與業務素質的發展不夠平衡。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教師也大都具有大學本科學歷,部分教師還參加了研究生主幹課程班或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他們有關着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在業務上有很大的潛力。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覺悟不高,缺乏社會實踐鍛鍊和基層工作體驗,表現在認識上存在片面,態度上不夠積極,政治上不夠成熟。所以在付出與回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有時會陷入誤區,影響了鑽研業務,加強理論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消極低落情緒。

3、具有青年人和知識分子的共同特徵。作為青年人,他們血氣方剛、熱情奔放,具有較強的事業心;作為知識分子,他們知識豐富、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富有創新精神。他們在業務上大都有着強烈的進取精神,有較大的抱負。實踐證明一個知足常樂、胸無大志的人一般不會勝任高中教育工作。

高中青年教師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渴望有所作為。但高中學校裏知識分子成堆,優勝劣汰,必須具有競爭意識,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緊迫感和責任感使他們在目標設計和現實生活中帶有濃厚的理想色彩,好高騖遠,對現實的困難估計不足,而惰性和依賴性的意識行為又使他們對克服困難缺乏勇氣和信心。當所處環境與自己的設想出入較大,或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或理想受挫時就常常表現出消沉、失落、苦悶,以致產生調離原校的想法。

4、學校本身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的內外部環境令青年教師失望。許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包括學校只是口頭上重視教育事業、重視知識、重視青年人才、重視工作業績,事實上卻人浮於世,在分配製度上變相的平均主義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在職稱評聘制度上又論資排輩,評價失準,人為“炒作”;法律賦予教師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政策的優越性得不到兑現;市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少斤缺兩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例如某縣市高中段教育進行市財政拼盤中,教師的工資構成中校發部分竟達到75%以上,房補是沒有的,公積金是自交的。在勞動保障體制改革中把教師這一適應性差的行業首先推向社會,向社保所交養老金,而且自交養老金額度大,工資明加暗釦,教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社會真正的認可,甚至“內耗現象”普遍,所有的這一切都使青年教師對所處的環境抱失望態度,以致喪失創新的*和激情。

二是物質生活條件差,使青年教師隊伍“軍心不穩”。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對獲得較豐厚的勞動報酬抱有強烈的願望。因為他們的經濟生活負擔較重。他們中的不少人讀了近二十年的書,剛踏上工作崗位就面臨購房、成家、育子等一系列問題。加之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農村,父母為培養他們已耗盡了財力,如今自己有了工作,卻無力接濟家裏,大多數人還因請不起保姆不得不將不願出遠門的老母親接來幫助帶孩子……這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極度的內疚和痛苦。再看昔日的同學,在機關的,有的已有了一官半職,最差的婚後也擁有了成套的住房;在“三企”的,有優厚的工資報酬;至於那些下海早的,如今已當上老闆的,更是出門小車,手提筆記本電腦。如此一比,心裏失衡也就正常了。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的人才招聘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輿論導向,為青年教師謀求新的職業提供了極為優越的社會環境和理論依據,讓他們“坐懷不亂”已不可能。在經歷了痛苦的抉擇後,有的只好放棄自己曾經熱愛的教育事業而忍無可忍地選擇去經商,去考公務員當官;而大部分教育教學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則是走“逃跑”到經濟發達、教師待遇能兑現的東部沿XX市去執教的“白道”。而“沒人要”的教師,繼續留在原校的則被認為是在走“一橫黑”的“黑道”。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現狀

1、青年師資隊伍流失嚴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基礎教育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同時也不可否認地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些青年教師,在“出國熱”“下海熱”“投資熱”“經商熱”等熱風的刺激下紛紛跳槽,這給我市的教育教學、科研帶來了諸多的新問題。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出台擴大高中教育的政策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率先擴大或普及高中段教育以滿足人民羣眾的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這樣,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需要大批教師或大批優秀教師,他們或以高薪或以厚遇大量引進教育人才,而且往往在年齡上有一定限制,這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二次”創業的契機,他們為了響應發達地區創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為了支援經濟大省、文化大省建設教育大省,也為了解決自己生活與家庭困難問題,改變在校內壓抑的環境,他們就像“洪流”般地滔滔湧向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浙西某經濟欠發XX縣重點中學,兩年中流到XX市某一重點中學就有14人,全市流向東部沿XX市的已達上百人。

2、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由於收入、住房、職稱等問題一時得不到妥善解決,一些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工作熱情不高,對教學敷衍了事,而整天忙於炒股票、炒地皮、炒房產、炒外匯或搞家教。還有的青年教師一門心思對付入城應考,或走*、拉關係、等調動等等不一而論。

3、學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由於政府對教育投入不足,對教育事業“不管不問”,不少學校負債經營,教師福利差導致了青年教師人心不齊,加上近來學校搞“創收”,佔用了學校領導的大量精力,雖説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的經費問題,但卻影響了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得教學改革很難深入,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據不完全統計,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級市近六年來尚未有一所學校升格為省級重點中學,而在經濟發達的縣市有的一年就有6個學校上重點等級。

4、青年教師中躁動現象增加。主要表現在急躁、浮躁、狂躁。這種躁動化傾向充滿了功利色彩,他們都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間成為富得流油的人,因而其行為常常帶有強烈的衝動性、情緒性、盲目性。他們的心理也變得異常的脆弱、輕率、走險,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盲動,稍有點“*”就會盲從,漸漸地,“精神”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理想、目標當然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

三、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對策

1、根據知識分子的特點,加強和改進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於社會大氣候的影響,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以往教師對人們把自己比作“紅燭”,“燃盡自己,照亮別人”感到自豪,而現在一些青年教師則稱自己是“應急燈”,亟待充電,方能繼續維持。因此在高中學校內部,急需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教育,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敬業、奉獻教育。但高中青年教師文化程度較高,不願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論和流於形式的説教,也不願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強行灌輸的思想教育內容,所以對他們的教育應多疏導和引導,少説教和訓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關愛的態度,喻之以義,曉之以理;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高度出發,因勢利導,對青年教師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幫助他們全面分析自我,正確選擇道路,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2、在生活上多關心青年教師,努力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去實現自我的價值。的確,“安居”才能“樂業”。青年教師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學以及繼續教育、勞資福利等問題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作為教育行政部門不可聽之任之、束之高閣或把一些正當的要求當作“只講個人利益”予以批評,而應體察他們的實際困難,並竭力加以解決。否則也就難怪有的教育業內人士教育子女不要當教師。因為教師首先是“物質”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3、利用榜樣示範,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中青年教師是一個高層次、高文化的羣體,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青年教師才有可能心悦誠服地接受教育。同時,學校各級領導還應當經常深入到教研組、班主任當中去,瞭解和熟悉青年教師,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發展,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目標和任務。並積極採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廣大青年教師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健康成長。

4、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這個激勵機制應包括晉職晉級、晉升工資、獎金、精神獎勵、生活照顧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是學校現階段激發教師教學、教研積極性的最直接動力。學校應該鼓勵青年教師脱穎而出,打破以往論資排輩的觀念,採取一些有力的傾斜政策。如:像高校裏35歲以下教師晉升副教授,根據其教育教學、科研業績可以不受任職年限、指標的限制,給予破格晉升。這樣的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青年教師創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而且可以增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總的説來,學校在職評過程中憑資格、拉關係、吃“大鍋飯”等的現象還是較為普遍,一些業務素質好的青年教師因得不到晉升和重用,*捲起鋪蓋,拖兒帶女,離開自己曾由衷熱愛的家鄉而走險他鄉。只有進行目標管理,根據目標管理條例,對教師進行定期考察、量化考核,並作出正確評價晉升晉級,並給予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獎勵,才可使青年教師積極進取,安心工作。

5、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優化成才的校內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都是環境刺激的反應,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人。在現實生活中,最有説服力的往往不是説教,而是生活本身。為什麼在愛國問題上中國小生做得,大學生次之,在職人員再次之?問題關鍵就在於教師、教材遠比不上社會生活的説服力,教師、教材的教學效果遠抵不過受教育者親身遭遇的事實。所以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段青年教師隊伍的正確思路之一是營造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可以薰陶人、改變人、培養人,人際激勵、尊重激勵和成就激勵等對知識分子來説則比金錢激勵更有效。這是一種適合青年教師心理、行為特徵而更有效的求實、求新、含蓄、潛移默化的教育,具體做法:

一是國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實提高教師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大眾傳媒也應在平時報道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為他們唱讚歌,這比要等到教師節那天才把鏡頭對準校園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時在宣傳優秀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時,要避免“馬太效應”。如某學校某個青年教師在某方面比較突出,就無限誇大其業績,各種榮譽都往他身上堆砌。其結果是打擊了其他教師的積極性,致使一些同齡同學科教師產生逆反心理,疏遠“典型”,甚至覺得有他在,自己就沒戲的消極想法。其次,要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起碼要保證法律法規賦予教師的經濟待遇。三要信任教師。如浙西某市公務員的信用證可低息貸款,而教師的信用證是沒有用的。這是一種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體現。政府應相信育人者誠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師教研、教科研和實驗條件。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努力解決學科帶頭人和教育教學骨幹在教研、教科研、實驗室和設備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問題。在教育教學、教科研中要大膽使用青年教師,給他們定崗位、壓擔子,委以重任,提高業務素質,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新課改,支持青年教師出專著,不拘一格選擇、培養青年人才,創造有利於傑出人才湧現和成長的氛圍。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師參加高層次培訓學習、教研、教科研活動,擴大他們的眼界。青年教師書讀得多,實際見識少,通過外派學習、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可擴大他們的教育教學視野,跟蹤課改前沿,把握學科教學發展方面,同時,也會使這些青年骨幹教師真正從心底裏覺得在學校裏幹有甜頭、有幹頭、有奔頭。

實踐證明,採用那種考核“不予合格”、職評“不予晉升”、聘任“給予下崗”等手段來恐嚇青年教師的做法是失敗的。把教師這一適應性較差的職業推向社會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它只會激起青年教師的憤慨。教育的成功只屬於對教育事業有“心”的人。

2023年調研報告 篇13

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措施。農村實用人才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優秀代表,是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骨幹力量。切實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對於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人才觀,紮實推進我鎮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現狀

按照獲得農民專業技術職稱、高中(含中專以上)畢業學歷、對當地經濟發展有突出貢獻者等基本條件來認定農村實用人才。據各村不完全統計上報,我鎮農村實用人才391人,佔全鎮農業人口12950人總量的3.02%。具體劃分如下:(1)從事行業崗位劃分:生產能手195人、經營能人42人、能工巧匠26人、其他人才128人;(2)享受教育程度劃分:國中以下學歷291人、高中(含中專)學歷95人、大專學歷0人、大學本科學歷5人;(4)按年齡段來劃分:30歲以下15人、31至40歲149人、41至50歲168人、51至60歲45人、60歲以上14人;(5)政治面貌、職務劃分:黨員151人,村組幹部97人;(6)按性別劃分:男性350人、女性41人。

二、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做法

近年來,我鎮大力實施“人才強鎮”戰略,面向農村、

服務農業,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快推進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進程。

1.開展農村實(2019年 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用人才集中培訓。組織各類不同對象參加“綠色”證書培訓、ipm培訓、農函大、農村勞動技能等培訓。近三年,舉辦培訓各類人員4109人,培訓班21期,發放“綠色”證書317本。

2.促進農村實用人才快速成長。一是涉農部門幫助農村實用人才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新設備。二是圍繞糧油、蔬菜(食用菌)、畜禽等產業,不定期開展科技下鄉巡迴服務活動。一年來,開展科技宣傳諮詢4場,現場諮詢人數達4620人。

3.發揮農村實用人才輻射作用。積極引導農村實用人才領辦創辦各種協會或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將農村實用人才組織起來,引導他們搞好聯合經營,改變農村實用人才分散狀態,發揮羣體優勢,實現農村科技共享、共同致富。目前,我鎮建立了荷蘭豆協會1個,聚集農户60户,擴大了技術輻射半徑。

三、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作用

我鎮農村實用人才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產業經濟結構調整中起到帶頭作用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作用。僅舉下列兩名農村實用人才在農村經濟發展的事例來説明。

六街鎮王家灣村委會單永福同志從20xx年註冊“昆明天誠礦業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500元,原有員工40餘人,公司建立時從建築和礦業開發生產開始,經過多年的經營管理、開拓創新、逐步發展、不斷完善和改進生產、經營方式,現今公司已經發展成為當地富有影響力的非公經濟組織,固定資產已增至上億元,員工已增至80餘人;產業結構也從原來的單一型,轉變為複合型多樣產業結構,並集合養殖、釀酒、機械勞務、林業綠化等為一體的多種經營模式。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户”的經營格局,20xx年與鎮內的大莊村委會簽定種植合同1300多畝,實現經濟總價值約為2500萬

龍王塘村委會徐堯同志,於20xx年由5萬元起家建大棚2個做蔬菜漂苗,發展到今天的產值達上百萬元;月出售蔬菜育苗20多種60多萬株;帶動轉移本地農村剩餘勞動力1000多人。是當地有名的科技帶頭人,“土專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通過農村實用人才的傳、幫、帶,實現了專業化、規模化、節約化的大提升,經濟效益得到明顯提高,從而推動現代農業更好更快的發展,促使我鎮農業持續增收得到保障。

四、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鎮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雖然採取了一些措施,加強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資源開發和利用,推進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建設,但仍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

1.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結構不盡合理。從行業分佈上看,生產能手較多,特別是從事傳統種植、養殖的佔較大比重,分別佔49.9%,而農村能工巧匠較少,佔6.65%。從享受教育程度上看,大專以上學歷0人,高中(含中專)95人、佔24.3%,國中及以下291人、佔74.4%。大部分農村實用人才土生土長,靠自學成才,屬實踐型、經驗型,對當地情況比較瞭解,但由於缺乏系統、全面教育、理論知識和基礎薄弱,難以適應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的需要。

2.培訓力度需要加大。近幾年,雖然我鎮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面廣、載體多、培訓人次數多,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多頭培訓。對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缺乏整體規劃,培訓工作比較無序,培訓資源沒有整合,既有農口部門組織的培訓,又有各種協會組織的培訓,各類培訓相互交叉,造成培訓資源浪費。二是集中培訓難度較大。農村實用人才分佈在不同區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他們比較難處理好工學矛盾,騰出更多的時間參加培訓。三是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由於農村實用人才技術種類繁多,集中教育培訓的課程設置受到影響,課程設置還停留在種植、養殖等大眾化項目上,沒有根據行業和農事生產季節需求開展,特別是對企業經濟、信息技術等方面知識培訓不夠,不能完全適應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需要。

3.作用發揮需要加強。受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大部分農村實用人才的思想觀念滯後於經濟發展,埋頭致富,不願帶富,其發揮作用的範圍受到侷限,一般只能在家庭作坊勞作中得到運用,造成生產經營、大批量帶動輻射的農村經濟領域“領軍人物”少。

4.激勵機制、管理機制亟待完善。一是扶持政策不健全。農村實用人才在創業中普遍遇到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困難,希望得到政府與社會的關心和扶持,以促進產業發展不斷升級,但目前我鎮扶持政策還不夠健全完善。由於資金短缺的影響,農村實用人才難以實現規模化發展,加上信息閉塞,生產的產品很難走進大市場。二是開展各類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活動不多,激勵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發揮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厚。三是鎮、村沒有相對應人員主抓農村實用人才工作,未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四是資金投入機制不健全。尚未形成以政府投入、社會和個人捐助為輔的多元化投入體系。

五、加速推進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與思路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緊緊圍繞我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完善選拔、培養、服務、激勵和管理機制推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增加農村實用人才總量,改善農村實用人才結構,提高農村實用人才能力,為農村經濟社會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1.建立健全農村實用人才職業教育培訓體系。逐步建立起一個結構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備,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村實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形成“政府統籌、農業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體制健全”的新型農村實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訓運行機制。完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逐步形成農業高、中、初級職業教育體系;完善農業遠程教育體系,運用現代傳媒實施教學,打破空間和地域限制,把學校辦到農村實用人才的家門口,把知識送到田間地頭;完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教育體系。建議建立由鎮政府主抓、鎮農科站、企業辦、水管站、林業站、農機站、文化站、農經站、科委、教委聯合承辦、參與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協調機制,成立一支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師資隊伍,統一調度使用。充分利用縣農廣校、縣勞轉辦、縣科委等一切教育資源,在農業生產的重大環節,有計劃地組織農村實用人才開展多種形式、不同專業的培訓或短訓,有條件的鎮、村可組織赴外地參觀學習或培訓。

2.實行“八個結合”。一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結合起來。積極有序地培養出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熟悉市場規則、能闖蕩江湖的複合型農村實用人才,要始終把農村實用人才資源作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動力和保證。二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結合起來。大力開展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把科學技術送到農村實用人才家中、送到農村實用人才手裏,使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技術推廣與教育培訓密切結合,提高各類技術項目的整體效益。真正做到推廣一項技術,培訓一批人才,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農户。三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實施農民教育工程結合起來。農業項目是資金的載體,也是科技轉化的載體。四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發展農村遠程教育結合起來。要針對農村實用人才居住分散、集中培訓難的特點,積極開發、引進現代傳媒技術,充分利用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函授等遠程教育手段,增加農村實用人才接受各層次教育培訓的機會,增強致富的本領。五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發展農業職業教育結合起來。隨着社會的發展,農村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的種糧、種菜、加工、營銷、專合等相對獨立出來,對農民自身的職業技能要求越來越高。要充分利用縣農廣校、縣勞轉辦、縣科委的學校培訓資源,培養不同層次的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的職業技術人才。六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結合起來。加快轉移農村勞動力,是現階段拓寬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通過農村實用人才創造的產業平台,提高農村勞動力資源利用率,提高農民就業和增收,讓更多的農民走向致富之路。七是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與採取“人才+基地”、“人才+項目”、“人才+基金”的做法,做大做強農村實用人才領辦企業(基地)的新格局。

3.健全四個機制。一是健全農村實用人才的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農村實用人才興辦開發型經濟實體,扶持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在創業培訓、科技立項、税費優惠、信貸支持、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支持;對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村經濟發展中做出較大貢獻的農村實用人才,要及時給予表彰獎勵。二是健全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機制。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農業科技培訓班或農業知識講座,不斷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科技素質;組織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外出參觀學習,解放思想,開闊視野。不管採取哪一種形式,關鍵是要形成制度,堅持下去,始終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健全農村實用人才選拔機制。加強探索把農村實用人才的選拔和推廣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保持農村大局穩定有機結合起來,按照“有素養,有影響,有貢獻,有效益,有創新”的標準,搞好農村實用人才的選拔工作。四是健全農村實用人才的社會化管理機制。農村實用人才不僅數量多,作用也越來越突出。不但要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素質提高納入人才工作範疇,還要把服務和管理擺到同樣重要的位置,探索和建立農村實用人才的社會化管理機制。

4.為農村實用人才搭建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平台。將現有的農業、林業、水務、畜牧、農機、勞動就業服務資源配置進行整合,切實為農村實用人才所想,真心實意為“三農”服務。通過資源配置的整合組建一個綜合服務站,“手把手”“面對面”,充分利用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推廣一批農業、畜牧業新品種和新技術、示範推廣農機新機具,試驗示範農產品精深加工,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實用人才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難處,可以到服務站反映求助,服務站能解決的就要想方設法解決,不能解決的就向相關部門反映求得幫助解決,使六街鎮農村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2023年調研報告 篇14

一、我縣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現狀和麪臨的形勢

在培訓地點上,20xx年以來,選派29批次計1160人次赴省外考察培訓,選派29名幹部赴縣外、省外掛職鍛鍊,委託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貴州民族學院、貴州財經學院舉辦培訓班6期計330人次。在培訓經費上,20xx年以來,儘管縣財政十分有限,但每年均把幹部培訓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此外,教學方式上,互動式、體驗式、研討式等得到逐步運用,還嘗試了拓展訓練;陣地建設上形成了縣委黨校、省內高校、省外基地一體的格局。

在組織部門舉辦主體培訓班次的同時,不少鄉鎮、部門也積極履行培訓職能自主辦班,截止20xx年底,鄉鎮、部門舉辦各類培訓班共培訓各級各類幹部22703人次;涉農部門組織開展綠證培訓2186人次;4074人蔘加了計算機中級應用能力培訓。20xx年以來,我縣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經歷了從摸索起步到穩步前進再到開拓進取的過程,培訓經費不斷增加,培訓方式從單一化到多樣化,培訓陣地從片面化到立體化,培訓人數從小範圍到大規模,形成了切合幹部實際、獨具縣情特色的幹部培訓總體格局。

從調研的總體情況來看,大家普遍認為近年來我縣開展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力度很大,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從收回的122份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來看,近五年來累計參加脱產培訓時間在3個月以上的有18人,2個月以上的16人,1個月以上的9人,1個月以下的63人,沒有參加過培訓的14人;認為我縣幹部教育培訓沒有力度的僅有4人,佔3.28%,認為有力度、力度很大的有107人,佔87.7%。

綜合分析我縣近年來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能夠緊緊圍繞素質和能力雙提升這一目標,着力推進規模、質量、效益相結合,貼近縣委、政府中心工作,貼近幹部實際需求,積極整合資源,創新方式方法,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所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縣幹部培訓工作面臨不少新形勢和新任務:

從縱向看,黨的xx大提出“繼續大規模培訓幹部”,掀起新一輪大規模培訓幹部高潮,這一輪培訓任務更加繁重,培訓數量、質量都應比上一輪大規模培訓幹部工作要翻幾番。我縣近年來開展培訓中,重點放在科級幹部層面,雖然兼顧了其他幹部,但多是短期業務培訓,時間、質量都不夠理想。目前我縣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共有幹部職工5649人,其中副科以上領導幹部405名,專業技術人員3909名,其他幹部1335名。按照20xx年以來平均每年培訓1126人次來計,5年可基本實現全縣所有幹部輪訓一遍,但5年間幹部就平均只能擁有一次培訓機會,並且還是短期培訓,培訓時間遠遠達不到要求,培訓效果更是難以得到保證。因此,要深入推進新一輪大規模幹部培訓戰略任務的實施,任務相當艱鉅。

從橫向看,雖然我縣幹部培訓起步較早,但現在全州周邊各縣市推進進程非常迅速,他們憑藉相對較好的經濟實力,不惜擲出重金開展高、精、尖培訓,儘管培訓對象相對單一、面不夠廣,卻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培養出一支數量不多但素質優良的領導幹部隊伍,並營造了較強的聲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對我縣幹部培訓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壓力。

從圖3、圖4可以看出,在被調查對象中,一是對培訓時間的需求更長。廣大幹部已不滿足於3、5天速成式的業務培訓,大部分希望培訓時間應在7至10天或15天左右為宜;二是對培訓地點的需求更廣。希望培訓地點是縣內、省外相結合的佔到54.92%,説明不僅是科級幹部希望有更多機會到省外學習,更 多科級以下幹部也不再滿足於侷限在縣內培訓;三是對教學方式的需求更多樣。現場教學、體驗式、案例式三種教學效果較好的方式成了幹部的首選,傳統的講授式仍為不少幹部肯定,研究式、模擬式得到部分幹部青睞。由於成人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又處在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幹部日益多樣化的培訓需求與幹部培訓機制不相適應,勢必逐漸成為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中亟待解決的主要矛盾。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情況來看,雖然當前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很大成績,但離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對幹部隊伍素質的需求、幹部隊伍自身發展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還存在不少問題。

從調查情況來看,雖然當前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很大成績,但離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對幹部隊伍素質的需求、幹部隊伍自身發展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管理機制不健全,體制不順。按中央《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有關規定,我縣目前的管理機制是在縣委統一領導下,由相關部門組成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縣委組織部履行牽頭抓總、綜合協調、宏觀指導職能,各部門按照“誰主管,誰培訓”的原則開展培訓。但在實際中,由於管理不到位,導致管理體制不順,表現在:一是等待調訓。一些部門不主動開展培訓,以工作忙和缺少經費為藉口,不積極組織本單位幹部職工學習,認為培訓是組織人事部門的事,等着調訓;二是訓出多門。有的部門有辦班積極性,但沒有很好地履行辦班申報手續,自行辦班,造成重複培訓、多頭調訓等現象;有的部門辦班甚至不考慮師資力量,不考慮培訓內容,把幹部拉出去借考察名義公款旅遊。訓出多門不但影響到全縣幹部培訓工作的統籌和整體推進,更不利於整合資源,容易造成被調訓學員單位的人力、財力負擔。在調研座談中,不少鄉鎮和部門表示深受訓出多門之苦,在調查問卷中,認為縣部門“亂辦班、亂收費”現象“很多”的有7人,“有,但不多”的有59人,“很少”的有53人,説明此類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存在。在組織管理上,75%的人認為應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在辦好主體班次的同時,鼓勵鄉鎮、部門辦班並加強管理、指導和監督,21%的人認為以縣委組織部辦班為主,部門不跨系統辦班,3%的人認為縣委組織部、鄉鎮、部門各自辦班,互不干涉。

(二)培訓資源不夠優化,配置不均衡。一是師資力量薄弱。由於基礎條件較差,對人才的吸引力還不是很充分,縣內師資力量中,有實踐經驗的理論經驗不足,善於鑽研培訓教學的較少,可供挖掘利用的師資不多,導致更多依賴於外聘教師。二是培訓陣地發揮作用不明顯。大多數鄉鎮業餘黨校未發揮自身作用,作為縣幹部培訓主陣地的縣委黨校,由於多方面原因,致使在改進培訓方式和教學方法、加快師資開發等方面相對不夠,基本上停留在提供培訓場地的層面,獨立承辦培訓的能力較弱,雖然近年來我縣建起了省外幹部培訓基地,大力推進委託高校辦學,但成本翻倍增加。三是培訓資源未能很好整合。除組織部舉辦全縣主體培訓班次外,一些綜合縣直部門按培訓職能都具備一些培訓資源,比如“綠證”培訓、少數民族幹部培訓、村幹部培訓等,上級有關部門都有明確要求,也安排有一定的培訓經費,但部門在利用這些培訓資源中,缺乏相應的管理、指導,資源所發揮的作用難以得到保證。

(三)約束機制執行不到位,激勵機制未建立。雖然現有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法律和法規中對幹部培訓都提出了要求,但總體上還不夠具體,由於幹部培訓沒有與幹部考核緊密結合,沒有更好地與晉升獎懲掛鈎,學習成績與學習表現好與差對幹部影響不大,幹部參加培訓內生動力不足,壓力也不足,學習的積極性未能充分地調動起來。有相當一部分的學員,把學習當作軟任務,也存在“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學習態度不夠積極,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和投入感不強。培訓中,對於積極參與培訓、培訓期間各方面表現良好、成績優秀的幹部缺乏相應的激勵,對於消極應付、不愛學習、培訓表現較差的幹部缺乏相應的批評教育。

(四)培訓供與需結合不夠緊密,效益不夠明顯。幹部培訓分層次、分類別開展,對一個羣體幹部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比較適合,但不能很好地適應個體幹部的需求,同時限於培訓資源的有限,對培訓需求調研不夠充分,使培訓方式還比較單一,培訓內容針對性和實效性還不夠強,培訓的供出與幹部的需要結合得不夠好,加之受培訓週期較長的影響,培訓的效益很難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儘管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但是,我縣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具備自身的發展優勢和難得的機遇:

一是積累了豐富的培訓經驗。主要有四個方面:1、始終堅持組織領導和全民參與相結合。縣委一貫高度重視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將其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把幹部培訓經費納入年初財政預算。同時充分發揮鄉(鎮)、部門積極作用,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大力提倡自主培訓,並採取“聯合辦班”等形式,挖掘部門優勢,整合有限資源。通過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積極引導全民參與,在全縣營造了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單位各司其職、各級幹部積極參與,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形成了日益濃厚的幹部培訓氛圍。2、始終堅持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相結合。始終堅持以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作為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始終把提高幹部思想政治素質放在第一位。在抓好乾部思想政治培訓的同時,按照“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每年都專門針對科級、科級以下幹部、專業技術幹部、村幹部等專門開設不同的培訓班,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幹部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業務技能培訓,促使全縣幹部綜合素質得到整體提高。3、始終堅持圍繞大局和學以致用相結合。在制定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時,始終注重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科學設置培訓內容和培訓班次,同時注重學習成果的轉化和運用,採取實踐鍛鍊、調查研究、跟蹤問效等方式,加強對學習成果轉化的管理,確保幹部教育培訓質量體現理論與實際、學習與運用、言論與行動相統一。4、始終堅持立足實際和改革創新相結合。立足縣情和幹部實際開展培訓,在經費有限條件下積極整合資源;實行長短結合、內外結合,不一味追求高端培訓,但適合幹部需求。堅持與時俱進開展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積極在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組織形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實踐,實現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規模、質量和效益的有機結合。這些通過長時間實踐積累的寶貴經驗,是推進我縣新一輪大規模培訓幹部工作的寶貴財富。

二是形成了良好的培訓氛圍。各級領導幹部對培訓的思想認識越來越高,廣大幹部主動要求學習、要求培訓的呼聲很強,調研中瞭解到,不少鄉鎮、部門都在積極自主辦班,採取理論學習、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幹部職工的培訓。122份調查問卷中,單位主要領導有機會總是克服困難讓幹部參加培訓的佔67%,幹部認為參加培訓對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有些幫助、幫助很大的佔98%,參加培訓的第一感覺是有了一個學習提高的機會的佔95%。廣大幹部培訓認識的提高,良好培訓氛圍的逐步形成將是我們推進新一輪大規模培訓幹部工作的良好基礎。

三是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台。我縣是一個貧困縣,基礎條件差,經濟結構不合理,制約發展的瓶頸很多。窮則思變,近年來,各級幹部積極思考推進平塘發展的辦法,通過積極參加培訓,運用所學知識和外出學習的經驗,轉化運用於經濟社會工作的實踐中,廣大幹部在工作實踐中得以錘鍊和提高,我縣自身改革發展的實際也為幹部學用結合、提升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實踐環境,特別是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實現“推進科學發展,建設產業特色縣”這一目標中,我縣在改革發展中風起雲湧的實踐,更為各級幹部的培訓提供了充分發揮智慧、充分錘鍊自我的實踐平台。

三、改進我縣幹部培訓工作的思路與對策

在新時期切實加強和改進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對於建設高素質的基層幹部隊伍,密切黨羣幹羣關係,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促進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必須認真分析當前我縣幹部培訓的現狀、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以及具備的優勢和機遇,提高認識,緊緊圍繞“推進科學發展,建設產業特色縣”這一目標,立足我縣改革發展的實際和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提升的需要,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創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進我縣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自身科學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從服務於科學發展。

在新時期切實加強和改進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對於建設高素質的基層幹部隊伍,密切黨羣幹羣關係,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促進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必須認真分析當前我縣幹部培訓的現狀、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以及具備的優勢和機遇,提高認識,緊緊圍繞“推進科學發展,建設產業特色縣”這一目標,立足我縣改革發展的實際和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提升的需要,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創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進我縣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自身科學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從服務於科學發展。

(一)創新培訓體制,在幹部教育培訓組織管理上實現新突破

按照《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的有關規定,進一步規範健全現有的培訓管理體制。一是發揮幹部教育培訓領導小組的“總攬”作用。要成立由各級黨委主要領導掛帥,有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及時對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進行部署,認真研究幹部教育培訓的政策、全局性工作和重大事項,確保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強化幹部培訓工作的組織保障功能。將幹部培訓工作納入組織工作目標管理體系,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建立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發揮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綜合協調的作用和優勢,加強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統籌規劃、宏觀指導和綜合管理,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積極鼓勵、指導部門抓好本單位幹部職工的學習培訓,進一步完善“誰主管,誰培訓”格局,營造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合力。三是將部門培訓納入整個幹部培訓體系。在縣委領導下,由縣委組織部履行牽頭抓總職能,科學安排、統籌規劃。建立健全辦班申報制,由部門提出辦班需求、設計授課內容、推薦授課教師,組織部門加強指導、監督、管理,使每一期培訓都能發揮效益,同時避免多頭調訓、重複培訓現象的發生。四是計劃調訓機制的創新。要充分調查研究,按照大規模培訓幹部的要求,結合實際編制長期規劃和短期計劃,作出科學預測,在班次設置、培訓內容、抽調對象和時間安排上作出統籌安排。要更好地把培訓與使用有機結合起來,確保每一個幹部必須按計劃參加培訓。

(二)創新資源配置,在師資力量、陣地建設、經費保障上實現新突破

幹部教育培訓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綜合性工作,必須按照“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圍繞降低培訓成本和增強培訓效果兩個目的,充分利用各種培訓資源,實現培訓資源的優化配置,整合縣內外各種有效資源,以克服縣內資金、師資、設施等相對不足,建立開放性幹部教育培訓體系。一是加強師資力量的開發和配置。進一步健全師資庫,一方面加大縣內師資的挖掘和開發,加強對黨校教師的培養、選拔、交流,促進黨校教師合理流動,同時把縣內具備較深理論功底、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整合起來,實行責、權、利相統一,加強教育、培訓、管理,培養一支縣內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合理利用縣外師資力量,跟蹤瞭解縣外教師偏重專長和教學方式、教學風格,加強聯繫,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讓縣外優勢教師資源為我所用。二是加強培訓陣地的建設。在112份調查問卷中,認為我縣培訓陣地應該是縣委黨校、縣外基地和縣內其他專業技術培訓基地三者並重的達59%。要堅持黨校幹部培訓的主體地位,積極爭取加大投入建設縣委黨校基礎設施條件,特別是電化教學設施和其他附屬設施,加強對黨校的指導和管理,黨校要採取教學、服務與工資掛鈎、學員選擇教師等方式開展校內競爭,增強黨校獨立承辦培訓班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好縣內其他培訓陣地資源,比如職中,可通過加強指導,使其成為我縣專業技術人才培訓陣地。此外,進一步加大縣外、省外培訓陣地的建設力度,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我縣幹部實際的縣外、省外黨校、高校作為我縣培訓基地,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充分利用優質培訓資源,讓幹部豐富知識、開拓視野。三是加大經費投入、整合力度。幹部教育培訓是提高幹部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很強的工作。幹部的成長具有規律性,一般可劃分為心智積蓄期、實踐磨礪期、優勢發揮期、成熟穩定期四個階段,心智積蓄期是後三個階段的基礎,幹部教育培訓正是打好此項基礎的重要手段。《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所規定5年時間需完成的培訓量,正是指出了這一階段幹部成長的週期一般是5至8年。幹部培訓對幹部的成長是潛移默化的,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長,只有不斷地加強幹部教育培訓,促使幹部素質整體提高,才能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20xx至20xx年,我縣財政投入專項培訓經費累計180萬元,培訓幹部5630人次,平均每位幹部6年的培訓成本僅為320元,平均每人每年僅為50多元。20xx年赴上海大學舉辦的縣域經濟研討班,交通費、培訓費等共計20餘萬元,如全由專項經費支出,40萬的培訓經費就只能舉辦2個類似班次。因此,一方面要在有限的財政中,進一步加大幹部培訓經費投入力度,從組織培養的層面給予幹部成長必需的經費保障,建立分類培訓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科級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女幹部、黨外幹部、後備幹部等不同類別的幹部都有不同層次的培訓經費;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不同的經費資源,包括部門資源、項目資源等,加強統籌管理,確保每一筆培訓經費都能發揮最大效益。

(三)創新培訓方式,在教學方式、培訓內容上實現新的突破

要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創新培訓方式,突出時代特色、地方特色。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1.深入開展分層次分類別培訓。堅持分層次分類別培訓,是做好新形勢下幹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原則,也是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徑。要認真研究公共管理、公共服務、行政執法等不同領域的幹部羣體特點、行業要求,深入研究科級領導幹部、中層幹部以及普通幹部的崗位特點、職責要求和成長目標,努力構建班次更加完善、結構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齊備、效果更加明顯的分層次分類別培訓格局。

2.改進創新培訓方式。在122份調查問卷中,80%以上幹部都認為幹部教育培訓方式方法必須不斷創新。一是繼續加大組織調訓力度,採取大批量、大規模舉辦培訓班,讓更多幹部擁有脱產學習機會;二是改進教學手段,充分利用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網絡教學等技術手段,突破“時空”對幹部教育培訓的限制,豐富幹部學習的形式和內容。三是改變傳統“教員講、學員聽、滿堂灌”的那種單向封閉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要以培養幹部的領導能力和行政能力為重點,把讀書學習與研討問題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與實踐鍛鍊結合起來,把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四是繼續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力度,實行長短結合,既要把縣內短期培訓班辦好,又要有重點地選派幹部赴外培訓,拓展幹部視野,更新干部觀念。五是積極送課下鄉,利用縣內師資力量,組建講師團送課下鄉,擴大培訓面,解決幹部工學矛盾。六是加大幹部自主學習的指導。加大網絡在線學習的開發,可嘗試在金盆網開闢學習園地專欄,讓更多幹部自主學習;選擇購買或指定幾本書籍作為幹部年度必讀書目,要求精讀,必要時組織考試,強化對幹部個人自學的管理、監督、考核。

3.豐富培訓內容。培訓內容包括幹部需要學習的知識和幹部需要提升的能力兩個方面。122份調查問卷中,當前,我縣幹部希望通過培訓提高的能力如圖5、最想了解和掌握的理論與知識如圖6(圖6僅列幹部所選擇的前5種知識,其餘未列):

從圖5、圖6可以看出,我縣幹部對能力的要求更趨全面化,政治鑑別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處置突發事件能力、開拓創新能力、依法辦事能力是大多數幹部的渴求;幹部知識的需求更趨多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現代市場經濟理論與知識成為大多數幹部的首選。因此,要突出抓好乾部的執政能力建設,強化新知識新技能新本領的培訓。新形勢下,幹部教育培訓的內容,要從提高幹部的學習能力、應對能力、競爭能力、決策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來設計和安排,增強幹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當前,特別是要在抓好系統的政治理論學習的同時,突出抓好執政能力建設,強化新知識新技能新本領的培訓。特別要加強政治理論、市場經濟知識兩方面的培訓。培訓中,要緊扣幹部素質和能力提升的需要科學設置培訓內容,既要確保培訓內容豐富多樣,又不能面面俱到,要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效性。

4.加強實踐教學。重在着眼於提高學員的實際工作能力,根據教學內容,科學地確定實踐課題,選擇典型性強的鄉鎮、村組或部門進行實地培訓,使學員把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從而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學的理論,提高學員的實際技能,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的。

(四)健全制度建設,在建立完善培訓制度上實現新突破

制度建設是幹部培訓步入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軌道的根本,幹部培訓工作能否取得實效,培訓制度創新是關鍵。要圍繞建立現代培訓制度,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做到既有系統性,又體現時代性、激勵性和可行性。

1.完善培訓質量評估制度。不斷完善培訓評估指標體系和標準,除對教學內容、方法、師資、效果等方面進行評估外,還要加強對培訓方案、計劃的評估。培訓班中,要請學員對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務管理、日常考核工作和後勤管理等內容進行評估,不斷改進評估方法,提高評估效果和準確性。根據學員的建議和意見,開闢培訓對象的回訪渠道,瞭解培訓的實際效果,根據評估意見及時改進培訓薄弱環節,增強培訓效果。

2.健全考試考核制度。為了檢驗幹部參加培訓的學習效果,同時也為強化幹部參訓的紀律性約束,在培訓中,要積極推行考試考核,實行開卷考試、閉卷考試、調研考核等方式相結合,提高幹部培訓效能。

3.強化激勵和約束機制。一是要完善幹部教育培訓登記制度,完善培訓與考核相結合,培訓與使用相結合的機制。要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領導幹部在職學習制度的有關規定,保證培訓學習時間。二是建立任職資格證書制度,將試用期內的培訓進修作為任用幹部必須具備的資格條件。三是實施幹部教育培訓目標考核制度。年初,各單位就參加各類幹部培訓的數量、質量、調訓完成率以及單位自主舉辦培訓的數量和質量,向縣委組織部簽定目標責任狀,並納入各單位總體目標考核。年底,對照目標嚴格考核。四是要建立激勵制度。可嘗試建立積分管理辦法,把幹部參加培訓次數、天數、學習培訓表現等各方面情況折算為學分,實行積分制管理,同時,對學習培訓表現突出的幹部給予適當獎勵,激發幹部的學習熱情;對培訓學習表現較差的幹部給予批評教育。

4.建立跟蹤問效機制。在培訓結束後,採取“述”、“看”、“訪”、“評”四種方式加強對幹部學習培訓後轉化運用情況的跟蹤瞭解,促使學員自覺將學習成果轉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對培訓內容轉化為幹部工作能力的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座談及訪談的對象為參訓單位的領導、組織人事部門相關人員及參訓學員。通過跟蹤問效,促進幹部自覺將學習成果轉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推進工作的進展。

5.健全培訓檔案制度。進一步加強各鄉鎮、各部門培訓檔案的指導和管理,豐富組織部門幹部培訓檔案,把幹部學習表現、培訓成績、培訓情況等納入培訓檔案,做到對每位幹部參訓情況心中有數,有針對性、有計劃性地調訓幹部。

6.健全學風管理制度。學風是促進培訓績效的關鍵環節,我縣幹部培訓學風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在122名調查對象中,認為當前幹部學風一般的佔到65%,很好、較好的僅佔26%。大多數幹部普遍認為,當前幹部在學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是:缺乏學習理論的興趣和熱情;以幹代學,憑經驗辦事;學習不刻苦、不鑽研,敷衍了事,淺嘗輒止;學習理論與實踐脱節,不會用科學理論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擺樣子,做表面文章。因此,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學風管理制度,按照中組部《關於在幹部教育培訓中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相關規定,制定適合我縣實際的學風管理辦法,嚴肅幹部學習培訓紀律,規範參與學習培訓行為,促進幹部培訓有效開展。

總之,幹部教育培訓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自覺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幹部培訓工作每個環節,促進自身科學發展,更好地實現幹部培訓規模、質量、效益三結合,為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推動全縣改革發展進程做出積極的貢獻。

2023年調研報告 篇15

扶貧開發工作是促進農業增產,加快農村改革,實現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掌握扶貧開發工作進展情況,瞭解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緊緊瞄準貧困人口,以“減少貧困、縮小差距、增加收入、構建和諧”為目標,以“整村推進、連片扶貧開發”為抓手,以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為中心,以增加貧困羣眾收入為重點,積極拓寬扶貧資金籌集渠道,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增強貧困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探索與_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扶貧工作新模式,紮實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現就對全縣扶貧開發進行的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_縣地處_邊界,下轄十個鄉鎮,總面積728 平方公里,境內以山地丘陵為主,約佔總面積的80%,全縣總人口52萬,其中:農村人口46萬多人,佔總人口的88.5%,有19個貧困村,全縣現有人均收入低於2763元貧困户12264人,通過調查分析,致貧的原因:1、因家庭勞動力缺少致貧的3820人;2、因遭受嚴重自然災害致貧的1160人;3、因孤寡殘、五保需社會保障致貧4225人;4、其他原因致貧3059人。

二、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穩步推進整村推進項目實施。

20_年度上級扶持我縣19個貧困村整村推進財政扶貧資金310萬元,安排扶貧計劃項目38個,通過項目的實施,新建水泥公路24條32公里;水利設施4條1350米;綠化、亮化工程1處;文化活動廣場9處。近幾年來,在上級扶貧部門的大力扶持下,通過鄉、村廣大黨員和羣眾的努力,全縣19個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極大的方便了廣大羣眾出行。隨着周圍環境的不斷美化,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在悄悄改變。部分村子安上了路燈,鋪上了水泥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休閒娛樂文明適度,社會環境穩定和諧的新景象,使廣大幹羣對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充滿了信心。

(二)、以促進生產發展,全力推進產業扶持。

今年是產業扶持第一年開始,上級下達產業扶持資金380萬元,我縣19個扶貧村以主導產業建設和貧困户增收幫扶工作作為重點,力求通過整村推進,使各村級主導產業有較大發展,大部分貧困户都能具備脱貧的能力。通過反覆調查,深入研究,結合各村實際,幫助全縣19個貧困村制定主導產業基地建設目標任務計劃,使19個貧困村在整村推進中進一步突出重點、明確建設任務,同時,也解決了以往各重點村在整村推進中發展主導產業項目建設的難題。

(三)、以增加貧困農民收入為中心,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

為了做好“雨露計劃”培訓轉移工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同時,我辦領導班子深入基地調研檢查指導培訓工作,要求有關部門對培訓輸出學員家庭遇到的困難結對幫扶,為輸出人員創造良好的外出的環境 。今年我縣完成“雨露計劃”培訓共210人,下撥資金19.8萬元,其中職業教育培訓80人,撥付資金12萬元,轉移就業培訓130人,撥付資金7.8萬元,全部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到貧困對象手中,轉移就業率達100 %,有效的增強了貧困羣眾的就業能力,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貧困羣眾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為重點,確保移民搬遷的政策落實。

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涉及面廣,必須由政府主導,組織各方面力量參與實施。因此,縣委縣政府專題研究了扶貧移民搬遷工作,要求有關鄉鎮及部門要明確任務、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找準工作着力點,同時要求縣級相應資金配套到位,確保全縣扶貧移民搬遷工作強力推進,並以縣政府名義下發了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方案,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領導組。

20_年省下達我縣扶貧移民搬遷任務598人,通過鄉、村、組層層把關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對象的意願下,全部進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堅持“五統一分”。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資金管理、統一竣工驗收,確定在長平鄉淡塘村“工業園安置點”,安置點主體工程已封頂,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全面起動,全縣108户598人已簽訂協議搬遷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加強組織領導,營造全縣上下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一是成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加強對全縣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細化分解扶貧開發任務,將責任落實到鄉鎮和幫扶部門,確定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將扶貧工作納入全縣年度綜合目標考評體系,加強檢查,嚴格獎懲,確保完成各階段扶貧工作目標任務。二是對照整村推進開發目標,通過重點突破,示範建設,圓滿完成了 “整村推進”貧困村建設任務。三是切實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啟動貧困村幹部培訓工程,不斷增強貧困村班子的整體戰鬥力和扶貧開發能力。四是結合黨的羣眾路線等活動,組織開展一系列訪貧問苦活動,進一步增強全縣各級各部門、機關幹部關心扶貧、支持扶貧、參與扶貧的主動性,並且每年年終歲末,縣委縣政府領導開展了走訪慰問活動,走訪低保、五保户,優撫對象,受災羣眾,幫助他們找資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縣範圍內形成講扶貧、議扶貧、幹扶貧的良好氛圍。

(二)堅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

以貧困村村屯道路,人飲、通電、貧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設為重點,幫助貧困羣眾解決“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生存難”等實際問題,為消除貧困地區自然條件障礙,奠定發展基礎創造出良好條件。

(三)堅持以貧困村產業培育為支撐,着力解決貧困農民增收問題。因地制宜選準發展項目。將產業開發與貧困地區的自然資源優勢緊密結合,選準果品、蔬菜等特色經濟產業作為優勢產業,實行片區開發,綜合佈局。

(四)堅持以提高貧困羣眾基本素質為根本,大力實施智力扶貧。一是積極開展扶貧方針政策宣傳,引導貧困羣眾樹立法紀意識、市場意識和自我發展脱貧的信心,主動參與、主動發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貧致富。二是實施科技扶貧工程,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普及農業科普知識,推廣農業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強貧困羣眾就地創業、自主脱貧能力。三是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抓好貧困勞動力的轉移技能培訓,增強貧困羣眾的基本務工技能,拓展就業門路。

(五)落實項目資金監管措施,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嚴格執行項目資金管理責任制,使用報批制、公示公告制、專户核算制、縣級報賬制、監督審計制等“六項制度”。

四、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我縣扶貧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離摘掉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勢下,扶貧開發面臨以下問題和困難:

(一)扶貧形勢依然嚴峻。通過扶貧整村推進後,我縣貧困現象呈現出新的特徵。一是剩餘貧困人口大多居住分散,其居住條件很差,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極弱。二是這部分貧困羣體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在國家實施低保政策後,儘管這部分人温飽已得到解決,但現金收入較少,生活質量不高。三是貧困羣體弱勢地位十分突出。由於城鄉二元結構導致農民整體收入遠遠低於城鎮,而貧困羣體的收入更不能與城鎮收入相比,在長期的貧困狀態下,其思維方式更加保守,心理素質極其脆弱,容易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等、靠、要”思想嚴重。因此必須對這部分人實施全方位的扶持,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心。四是貧困對象綜合素質低,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術難度大,脱貧致富能力低。五是現階段扶貧政策及力度在不斷加大,而資金的投入嚴重不足。

(二)貧困人口致貧和返貧因素依然存在。由於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始終存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夠健全,羣眾因災、因病等致貧、返貧現象時有發生,建立扶貧開發長效機制的任務十分緊迫。

(三)是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重點村所要解決的問題多,面很廣,所需的財力很大。幾乎所有的重點村修幾條水泥街道,就需要好幾十萬元,財政扶貧資金本身都不夠用,還要羣眾自籌幾萬元,才能完成項目建設任務,自籌資金佔所有資金的比例一般在20%—50%之間,有的村因居住的很分散,由幾個自然村組成,工程量很大,所需資金就加大很多,自籌資金量和財政資金量投入幾乎是1比1,甚至更多,造成貧困村自籌資金的籌措難度很大,工作極其難做。加之扶貧開發主要任務是解決貧困村羣眾的行路難、吃水難等影響羣眾生產生活的困難,主要面向全村羣眾,對於絕對貧困户沒有扶持資金。

五、對今後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面對困難和問題,今後要加快扶貧開發進程,我們必須理清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機制,努力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對今後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要抓住編制“十三五”規劃的有利契機,以道路、供水、環境整治等為主要內容,按照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適度超前的思路高起點做貧困村扶貧開發整體規劃,統籌安排教育、衞生、文化等農村公共設施建設,這就需要各部門通力配合,利用本地優勢資源,想盡千方百計向上爭取資金,通過整合各部門資金來加大力度,重點解決好貧困村行路、飲水、衞生、移民等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性建設,切實改善羣眾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二)進一步開發壯大特色產業。要充分利用本地優勢,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寓生態建設於資源開發中,大力發展內容豐富的綠色產業。加大力度招商引資,積極樹立“要我做為我要做,給物不如給項目”的理念,變救濟式扶貧為開放式扶貧。以“築巢引鳳”的開放心態,把企業引進來,把扶貧户、扶貧資金與企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激勵措施,讓企業得以突破發展,最終實現“特色產業做大、優勢產業做強、貧困羣眾致富”的目標。

(三)積極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在具體工作中要創新並做到七個方面的結合:一是扶貧項目的確定要與貧困羣眾的利益相結合;二是選定貧困對象要與低保政策相結合;三是整村推進要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四是政府引導與羣眾積極參與相結合;五是項目整合與資金整合相結合;六是項目建設與職能部門和社會監督相結合。

2023年調研報告 篇16

3月上旬,__市委、市政府帶着新世紀如何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問題,組織各縣(市、區)和有關部門到蘇州、無錫、南京和上海浦東新區考察。這次學習考察組織嚴密,內容豐富,形式活潑,我們跟隨__市黨政代表團日夜兼程,邊看邊議,深感受益匪淺,體會良多。

一、開闊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這次蘇滬之行,四市(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勢頭,給我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一是工業園區起點高。二是招商引資力度大。三是產業結構層次高。四是投資環境引力強。五是人才儲備力量足。

看蘇滬,比自己,我們清醒地看到,我市當前加快發展還面臨着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創業條件先天不足。我市地屬丘陵地帶,創建大規模的工業園區難度相比較大;我們雖然地處沿海、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但是背靠大山,缺乏大都市的有效輻射,經濟發展的外界推力相比不足;全市至今既無科研院所,又無大專院校,人才配備條件和科技創新能力相比薄弱。二是園區建設魄力不大。我市工業小區數量不少、但小而雜亂,配套設施不完善,規模檔次低,孵化功能不具備,帶動作用不明顯,工業園區規劃建設的手筆和魄力遠不可比。三是招商引資力度不夠。雖然我市有一支龐大的供銷大軍和優勢顯現的海外僑親,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實際利用外資僅億美元,“三資”企業工業產值僅佔工業產值的%,這不僅與先進地區的外資利用水平無法相比,還與我市全國著名僑鄉的地位極不相稱。四是服務環境質量不高。近年來,雖然我們加大了效能建設力度,但整體服務水平仍然不高,個別幹部服務至上的意識不強,顧全大局的觀念淡薄,中梗阻現象時有發生,軟環境建設任重道遠,這些與人家自覺強烈的親商觀念和服務意識相距頗遠。五是科技創新步伐不快。我市雖然擁有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1個、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1個、__市級以上科技示範企業和科技示範鎮為數不少,但制度、管理、技術創新力度不大,企業“星星”多、“月亮”少,自主開發能力不強,產品科技含量偏低,發揮高新技術優勢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利用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相比不足。此外,我們的思想觀念、市場意識、開拓精神、發展魄力等與先進地區相比,更是相形見絀,差距明顯。

二、得到了啟示,堅定了信心

蘇滬之行,是一次學習借鑑先進地區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好機會,也是一個反思不足、改進方法、謀劃重點、明確方向的好過程。蘇滬的成功實踐可圈可點,我們從中得到“五大啟示”:

一是有眼力才有魄力。蘇南這些城市的成功首先得益於他們具有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他們不僅奪開放之先機,而且緊緊抓住鄧南巡講話和浦東開發等幾次大的機遇,以開闊的眼界、超前的思路、超凡的措施去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面對經濟全球化、知識化的浪潮,尤其是加入在即,我們再也不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坐失良機、止步不前,必須解放思想、登高望遠,善待機遇、只爭朝夕,勇於創新、敢拼愛贏,才能不辱使命,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二是有外力才有活力。四市(區)的僑台優勢不如我們,民間資金也不如我們充裕。正當我們為資金投入不足而窘迫時,他們卻在引資、融資方面得心應手,經濟發展保持高投入、高產出的良好態勢。其主要得益於體制創新,善於藉助外力,激發出經濟發展內部潛力,使經濟煥發活力。特別是他們在引進外資的措施上招招新、招招實,在資本運營的方式方法上敢於大膽創新,更是令人讚賞。對此,我們要認真借鑑,挖掘優勢,多出實招,多闢渠道,千方百計地藉助外力來激活發展的細胞。

三是有載力才有張力。規模經濟的擴張,高平台的構築,需要強有力的承載。四市(區)從年代初開始大手筆規劃建設了一批高標準的各類工業園區,成為吸引外資的最佳載體,以高起點的規劃、完善的基礎設施、一流的管理服務,吸納了世界強跨國公司入區落户,開發區作“龍頭”拉動外向型經濟的作用十分突出。“沒有梧桐樹,就引不來金鳳凰”。要着實增強經崐濟發展的後勁,就應該把開發區的建設擺上“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以建設一批規模大、配套齊、檔次高的開發區為突破口,以大開發引大資招大商,迅速提升經濟發展層次。

四是有引力才有實力。蘇滬之行,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確立營造投資環境的新理念,並通過軟硬環境的不斷提升和整合,使單一效應的環境因素產生疊加效應和“磁場”效應、“窪地”效應,吸引了更多人才和資金的聚集。環境代表着形象,藴藏着後勁,體現着實力。新世紀的競爭,突出投資綜合環境的競爭。學習蘇滬,就是要樹立“軟環境也是後勁”的觀念,把環境營造從“物”的層面提高到“人”的層面,確立“親商、安商、富商”的意識,創造引得來、留得住、有奔頭的投資環境。要着眼世紀的競爭,大手筆建設生態城市,變後發優勢為先發優勢。

五是有智力才有潛力。四市(區)之所以有強勁的發展後勁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究其原因,根本的在於他們在建設人才高地上有新突破,造就經濟發展的人才“金字塔”。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的素質高低決定着事業的成敗。增強經濟發展後勁,離不開人才提供的智力支持。在科技競爭日趨劇烈的今天,招才引智工作愈加緊迫,科教興市步伐緩慢不得。

學先進,重要的是學精神、學思路、學作風、學膽略。讚歎之餘,我們並不妄自菲薄,喪失鬥志。差距就是潛力,壓力就是動力,在困難中我們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加快的發展,我們信心百倍,信心來自於基礎設施有保障,“九五”期間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億元,比“八五”期間增長倍;信心來自於產業升級有潛力,“二區三鄉一軍一僑”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三次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區域產業特色凸顯,形成了建材支柱產業和紡服鞋帽、電子機械、石油化工、食品飲料、紙品紙業、傢俬裝璜等六大優勢行業;信心來自於市場開拓有基礎,市場發育走在全省各縣市前列,建材、糧食、花卉、傢俬、紡織、汽車、日用品等專業市場已初具規模;信心來自於招商引資有優勢,是福建乃至全國著名的僑鄉,僑力資源十分豐富,台港澳僑胞總計超過萬人;信心來自於資金挖掘有空間,民間資金雄厚,全市存款餘額超百億元,僅去年湧向股市一、二級市場的民間資金就有億多元。加快發展,我們也有動力,動力來源於“三講”教育和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全市黨員、幹部羣眾進一步增強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在__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上下心齊力聚,風正氣順,趕超先進、加快發展的良好創業氛圍不斷形成和發展。

三、拓寬了思路,明確了目標

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可資借鑑。可比與不可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受到了鞭策,拓寬了思路;重要的是我們要在可比中深刻反思,迎頭趕上,在不可比中立足實際,創造奇蹟。要在前進中學習別人,在學習中發展自己。回來後,市委隨即召開擴大會議和各鄉鎮黨政一把手會議,通報了__市黨政代表團赴蘇滬學習考察的活動情況,傳達學習了劉德章書記、施永康市長在考察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提出貫徹意見,狠抓工作落實。一階段來,圍繞“對比先進找差距,學習經驗出思路,挖掘潛能增後勁,立足實際促發展”,市五套班子領導紛紛深入各鄉鎮傳達學習劉書記、施市長的講話精神,與各鄉鎮共商加快發展對策;市委、市政府還專門成立增強企業發展後勁調研組,由市領導帶隊,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深入我市鄉鎮明星企業,瞭解和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組織兩個招商團赴深圳、珠江三角洲等地走訪慰問在外的籍企業家,進一步招商引資。並安排有關職能部門再赴蘇州,學習他們發展高科技產業和土地開發的先進經驗。

今後,我們的工作將圍繞調結構、增總量、提效益、促後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力爭到__年全市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總收入比年翻一番半以上,除山區鄉鎮外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新僑鄉和現代化工貿、旅遊、生態、港口城市。工作思路體現為“六個新”:

(一)招商引資要有新成效

增強我市經濟發展後勁,潛力在招商引資。要把招商引資列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實現“三個突破”:即吸引大公司方面有新突破,投資高新技術產崐業方面有新突破,投資質量和總量方面有新突破,今年利用外資增幅力爭超過%。實現上述目標,要做到“六個更”:一是領導力量更強。成立市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計經貿委、外經委、鄉企局、市商會等部門的精幹人員組成。制定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落實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特別是對重點項目還要實行市領導掛鈎掛帥,切實加強項目跟蹤落實。建立招商引資工作聯席會制度,協調解決全市在項目引進和對項目後期管理與服務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每二個月將開展一次定期檢查督促,推動工作落實。二是激勵機制更活。制定出台《關於引進利用外資項目的獎勵辦法》,對引進外資項目的,按引資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建立健全外商投資鼓勵機制,堅持“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原則,落實“按項目給土地,按效益給優惠”的政策,制定更加優惠的土地出讓和財政扶持辦法,以吸引更多外商到我市投資興業。在沿海和中部地區,為山區和條件相對較差的鄉鎮開闢外商投資工業區,實行單獨統計、税利分成,為這些鄉鎮的招商引資創造條件。三是招商方法更多。要適應新的特點,着眼於與國際接軌,努力搞好與三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的對接。積極拓寬對外聯繫渠道,參與或舉辦各種招商會議、活動。切實用好委託招商、網上招商等新方式,鼓勵各種中介機構按照市場化的方式進行招商,在著名網站設立招商主頁。發揮在外鄉親的紐帶作用,延伸招商觸角,選擇合適的城市設立駐外機構,依靠在外商會和社團組織,強化其招商聯絡職能。進一步實施以商招商策略,對現有的三資企業,要精心呵護,悉心服務,使其儘可能在獲得良好收益的基礎上增資擴股,進一步膨脹壯大,進而實現“以商招商、以僑引外、以僑引台、以台引台”的乘數效應。四是招商方向更清。招商對象要面向港澳台、面向東南亞、面向歐美日,僑資外資並舉,新老朋友齊上。加強項目庫建設,充實更新項目內容,以有利於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為導向,堅持引進短期合作伙伴與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相結合,引進小型加工企業與大企業相結合,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與高科技型企業相結合,引進外資與啟動內資相結合,引進設備人才與嫁接改造傳統產業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五是招商環境更優。要大力加強效能建設,進一步落實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效能考評制、失職追究制和公開辦事制度等。在武榮大廈內設立“一站式”綜合服務機構,提供“一門式”諮詢、“一條龍”服務,做到“一站式”辦結。改革政府審批制度,清理各類行政許可和審批項目,堅決杜絕亂收費、亂攤派和亂罰款現象。遵循國際慣例,對外來投資者在就醫、子女就學等方面落實市民待遇。切實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給外商以安全感。要在全市倡導“親商、安商、富商”和“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觀念,發揮團隊精神,樹立“一盤棋”思想,切實解決“中梗阻”問題,營造程序規範、政策透明、運作高效的招商服務環境。六是發展空間更寬。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和鼓勵更多企業獲取出口經營權,培植出口大户,打響集體品牌,發揮品牌效應,着力提高石材、輕紡、鞋帽、機電等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鼓勵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發展境外加工貿易。

(二)載體建設要有新手筆

要學習蘇滬的開發經驗,高起點、大手筆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對全市工業園區佈局進行調整。按照“能大則大,能並則並”的原則,擴大工業園區單體規模,提高工業園區檔次水平。一要建好示範園區。要以今年南益集團在__擴大1億元投資為契機,進一步推進蟠龍開發區建設,園區規模擴展到萬平方米。加快建設規劃面積萬平方米的國道線複線工業區、面積各自上萬平方米的五里橋輕污染工業區、石井石化投資區、官橋南聯工業園、官橋方圓開發區,把上述六大工業園區連成一片,構建規模達平方公里左右的官水石工業走廊。集中力量,高起點開發市民營科技工業園(包括成功科技工業區和扶茂嶺工業區),按照“五個一流”(即規劃創一流,管理創一流,速度創一流,效益創一流,服務創一流)的要求,加快建設進程。經過幾年努力,把成功科技工業區建成面積平方公里、就業人員萬人、年工業產值億元、集工貿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工業園區,把扶茂嶺工業區規模擴展到平方公里。要積極抓好開發區--工業園區--高科技園區的升級工作,努力建設高新技術創業園和企業孵化基地,推動工業園崐區建設上規模、上檔次、上新台階。二要加強工業園區的配套建設。改變以往平面的、單一的開發思路,把工業區開發與經濟發展、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引導更多的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按照“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項目滾動發展”的總體思路,對小區內項目安排、企業佈局、具體地塊、廠房建設及區內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綠化等進行合理佈局,逐步完善園區的城市化功能,確保項目引得進、留得住、辦得好。三要建立靈活高效的開發區管理機制。拓展融資渠道,建立起政府引導、開發商為主體、區內自行平衡的投資開發管理體制。要制定實施一系列操作性較強的優惠措施,在規費收取、地塊出讓、資金融通、進出口經營、人才引進和管理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優先,力爭使工業園區做到“五個優”(即區位優勢、政策優惠、土地優價、服務優質、設施優良),增強園區對企業的吸引力。要多形式地盤活工業園區的土地,在強化調控下,建立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把有限的土地資源盤活做大。

要着眼於產業鏈的延伸,工業配套能力的增強,大力興建完善一批專業市場,重點抓好“七個城”:一是中國石材城,續建閩南建材第一市場,向全國一流、輻射亞太的目標邁進,爭取今年市場銷售額達億元以上。二是閩南國際傢俬城,抓好首期畝工程建設。三是福建糧食城,擴建官橋糧油批發交易市場,使之成為全國銷區最大的糧油批發市場之一。四是__花卉城,經過一兩年努力,建成全省最大的花卉基地。五是紡織品城,依託我市紡織產業優勢,在柳城籌建紡織品市場。六是汽車貿易城,在官橋福達汽貿公司的基礎上,按汽車貿易、汽車配件、汽車維修、售後服務四位一體的構想,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汽車貿易城,努力建成“影響全省、輻射閩南”的__地區最大的汽車貿易市場之一。七是輕工日用品貿易城,鞏固提高洪瀨商貿中心地位,辦好首屆洪瀨(全國)輕工品貿易洽談會。

(三)資本運作要有新力度

資本運作是加速企業資產重組、提高企業籌資能力、增強企業整體素質、推進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加大資本運作力度,有利於激發企業活力,增強發展後勁。要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招商引資的同時,積極探索多渠道籌資的辦法,促進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一要爭取企業上市。加強政策引導,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資本運作領導小組,加大資本運作力度。建立和完善激勵設立股份制公司的有效機制,發揮政策調控、利益導向作用,加快股份制企業發展步伐,爭取今年有家以上企業設立股份公司,新辦企業有2家以股份制發起設立。要積極協調做好新世界石材、科力陶瓷這2家省級上市後備跟蹤企業的改制和包裝工作,爭取年內完成股份制改造;重點扶持培育家上市後備企業,幫助企業做好上市前期準備工作,力爭在“十五”期間有幾家企業實現上市融資。要善於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創新思路,靈活措施,促進企業直接上市或買殼、借殼上市;要善於抓住二板市場呼之欲出的有利時機,加快民營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改制步伐,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爭取二板上市。二要盤活存量資產。通過企業間的購併、資產重組等手段,擴大增量,盤活存量,實現資產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進一步發揮國投公司資本運作的龍頭作用,加快組建公共事業國投公司,盤活現有公共事業資產,採取、等方法進行融資,加大對城建、教育、衞生、旅遊等社會公共事業的建設力度。對有明顯經濟效益的建設項目,實行企業化管理,建立股份制的項目業主公司,明確權利、責任,規範運作。三要多方籌集資金。不斷增加財政建設資金來源,建立財政貼息制度,把一部分財政撥款或財政信貸轉為對重點項目建設的貼息資金。要積極探索以“財政+會員”等組織形式,設立股份制擔保公司的新路子,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貸款問題;扶持發展民間型的風險投資公司,促進中小企業和風險投資事業互動發展。要充分發揮民間資金充裕的潛在優勢,政策引導,利益誘導,想方設法促進民間投資增長,聚好民間遊資,用活民間遊資,拉動經濟發展。除此之外,要繼續爭取國債資金,並落實好資本金,爭取信貸資金支持。鼓勵中小企業之間的金融互助,探索在行業協會或商會的基礎上建立企業信貸協會或金融互助協會。

(四)產業層次要有新提升

調整為,形成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農業要調特調優。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念好山海經,努力建設“山上”和“海上”。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打響“中國龍眼之鄉”品牌,收縮戰線,重點抓好水果、畜牧、花卉產業,在特色、規模、技術上進行突破。鼓勵農民建立合作經濟組織,積極引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示範園區建設,興辦現代化農場,下大力氣扶持一批龍頭企業,以“基地+公司+農户”的形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適應加入的新形勢,積極引進世界上優良的農作物品種、最新的農業技術、先進的加工方法,推廣“有機農業”,發展無公害農產品。要努力實施“農民增收工程”,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富裕和農村穩定。工業要調大調高。調大,就是要培植“月亮”,對有效益、有潛力、有市場的企業,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增資擴營和技術改造。要引導企業進行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出台鼓勵規模經營的政策,推廣華輝、東昇企業股份制的做法,積極推動一批骨幹優勢企業走扎木成排、強強聯合、強弱兼併之路,實現低成本擴張,組建大企業、大公司、大集團,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的企業,建聯合艦隊,揚羣體優勢。進一步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在提高專業分工協作水平的基礎上,努力形成以大型企業集團為龍頭、“小型巨人”企業為骨幹,眾多協作配套的中小型企業為基礎的企業組織體系。要壯大建材支柱產業,延長產業鏈,把“中國建材之鄉”這篇文章做活做深。調高,就是要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應技術,有重點地改造傳統優勢行業,提高工藝和裝備水平,向科技要利潤、要效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重點做好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及環境保護等高新技術項目的引進工作,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揮後發優勢,形成新的產業羣和增長點。要推進企業信息化,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大力開發高市場容量、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新品牌;組織企業抓好產品質量認證和計量工作,實行科學化管理;走名牌興業、名牌立市之路,力爭實現全國馳名商標零的突破,不斷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第三產業要調活調新。按照“突出重點、體現特色、提高比重、全面發展”的思路,把第三產業作為我市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重要增長點來抓。特別要充分發揮我市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打響古代海絲之路起點和鄭成功故鄉的品牌,以辦大產業的思路和要求,大力發展旅遊業,加快旅遊產業化進程,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五)城鎮建設要有新面貌

要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城鄉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解決“瓶頸”制約問題,不斷增強城市綜合功能,為經濟持續發展造好環境、打好基礎。要以石井港口為龍頭,以漳泉肖鐵路為紐帶,以縱橫交錯公路為骨架,進一步完善海陸交通網絡,提高總體運輸能力。重點抓好南同公路段等個重點項目、市垃圾處理場等個重點前期項目、急救中心等9個社會事業主要建設項目、內溝河整治等11個市政設施主要項目和農村電網改造等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

要依託大__“半小時城市羣”,立足實際,着眼長遠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力爭在“十五”期間城市化水平達到%以上。一要統籌規劃。保持適度超前,跨出區域侷限性,把城市化發展置於海峽西岸現代化城市羣這一大背景下,從全局的角度、戰略的高度、發展的趨勢,統籌研究制定城市化規劃。二要分類指導。中心城區按照“打開城門,拓展空間,建改並舉,提高品位”的思路,樹立經營城市的新理念,塑造城市形象。實施“東進、北拓、西延”計劃,規劃美林莊頂至柳城霞東組團,高起點構架城區路網,推進片區改造,不斷完善市政設施,進一步強化中心城市功能。大力推進中心城鎮建設,重點抓好、洪瀨、英都、梅山、詩山等城鎮建設,發揮其帶動輻射作用;按照“小鎮大鎮區”思路,推進山區鄉鎮的城鎮建設。繼續扶持箇舊村改造新村建設試點村建設,把舊村改造新村建設納入城鎮化建設的有機環節。三要推進改革。重點抓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降低城鎮化門檻,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地向城鎮聚集,促進全市城鎮人口每年增長個百分點。

(六)科教興市要有新步伐

一要加強技術創新能力。要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支柱產業高新技術化方面有新的突破,力爭到“十五”期末,高新技術產值佔工業產值%以上。借腦發展,加強聯繫,每個年產值在萬元或納税萬元以上企業至少聯繫一個大專院校或科研單位或國內外知名企業,深化“企業找科技”活動。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鼓勵和支持年銷售額在億元以上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鞏固和發展已建立的陶瓷、建材、軸承等三個行業技術開發中心,建設完善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建立博士後工作站,強化其“孵化”功能。扶持、培育一批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抓好幾個能夠帶動我市產業升級的“高、大、新”技術項目。二要構築面向新世紀的人才高地。鞏固和擴大“兩基”成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擴大高中階段教育規模,加快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籌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支持創辦閩南科技學院和中國紅十字(進修)管理學院。大力實施人才工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行政管理隊伍、科技專業人才隊伍、經營管理者隊伍和技術熟練工人隊伍。加快人才市場信息、網絡和服務網絡建設,建立國內外籍專業技術人員信息庫。建立和完善人才的引進機制、培養機制和使用機制,不拘一格吸納人才。要出台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最大程度地為人才施展才華創造條件。要建立新的企業人才管理方式,實行技術入股、管理入股、期權入股等做法,讓人才參與收益分配。設立市人才發展基金,對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給予獎勵。三要做好加入的應對工作。加強知識充實與更新,從思想、組織、人才、政策等方面做好準備,提出應對之策。要通過專家講座、培訓等形式,加強學習,使廣大幹部儘快地適應新形勢,加快熟悉世貿組織的規則和我國的承諾。引導各類企業採取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應對措施,遵守規則,講究信譽,提高技術、質量和管理的檔次。要發揮專家顧問團的作用,幫助分析我市產業在入世後的發展方向,未雨綢繆,積蓄髮展後勁。

2023年調研報告 篇17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檢察機關經費保障狀況有了較大改善。但由於缺乏穩定、有效的檢察經費保障體制,檢察經費保障不足仍是制約司法工作發展進步的突出問題之一,基層檢察院特別是貧困地區基層院尤為突出。加快建立體制更加合理、機制更加有效、管理更加科學、保障更加有力的檢察體制,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為此,筆者結全我院的實際經費保障情況,就基層檢察院司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問題作些粗淺探討。

一、檢察機關經費保障的現狀及弊端

我國現行的檢察機關管理體制是以地方黨委為主、上級檢察機關為輔的雙重領導體制,即“分級財政、分灶吃飯”的檢察經費管理體制。依靠當地財政部門供給,是基層檢察院業務經費來源的主要渠道,但檢察院經費的分配和劃撥權由地方財政獨攬,又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劃撥的隨意性很大,何時劃撥、劃撥多少,完全受制於財政部門,而且審批程序也繁鎖,造成經費核撥不及時,經費保障率極不穩定。而財政撥款主要是人員經費,每月除去正常人員工資、社會保障費後所剩無幾,根本無法滿足正常的辦案、學習、培訓、車輛使用以及辦公用品等各方面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講,經費保障問題已成為制約檢察事業發展的瓶頸,其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阻礙了持續發展。

由於體制的制約,檢察機關的人、財、物都由當地政府部門來管理,隨意性大,特別是不發達地區的基層院更是面臨着諸多難以克服的困難。具體表現在:一是裝備經費無法保障。現行體制下檢察機關經費由當地財政撥付,許多基層院債務纏身、裝備落後、各項檢察業務舉步維艱;二是檢察隊伍素質無法保障:由於物質待遇捉襟見肘,檢察幹警生活質量長期處於低水平狀態,經濟負擔沉重,心理壓力加劇,沒有財力和精力繼續學習,業務水平不能得到提高。部分幹警工作熱情低落,宗旨意識淡漠,理想信念動搖。

(二)制約了職權行使。

現行體制增加了地方檢察機關對同級財政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級檢察院領導下級檢察院工作的力度。如有的地方政府通過控制檢察機關的經費來控制檢察機關的業務工作,檢察機關在辦理具體案件中不得不看當地政府的臉色行事。有些地方政府因檢察機關秉公辦案影響了地方的利益,就以經費緊張等為名拖欠檢察機關的業務經費,對檢察機關實行的有關改善檢察機關工作條件和檢察人員生活待遇的措施不予支持。還有些地方政府財政部門無視檢察機關的特點,將其與行政機關一樣採用地方經費包乾,甚至給司法機關下創收指標。

(三)滋生了利益驅動。

由於現行政法經費保障體制存在先天性缺陷,使得中央三令五申的“收支兩條線”的規定缺乏保障機制,多年來難以真正落實,收支掛鈎、以收定支現象在許多地方屢禁不止,難免導致一些檢察機關受利益驅動,為錢辦案、越權辦案,滋生司法,損害公正執法。

二、解決經費保障的對策

當前,要按照黨的xx大關於改革司法機關人財物管理體制的精神,以促進檢察機關獨立公正執法為目標,積極探索改革和完善檢察經費保障體制,建立與檢察機關行政、人事和業務管理體制相適應的檢察經費保障體制,減少市、縣兩級檢察機關對同級財政的依賴,克服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從制度上保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檢察權。

(一)建立司法經費保障領導責任制。一是各級黨政一把手要站在維護穩定、鞏固政權建設的高度,牢固樹立“經濟發展是政績,社會穩定也是政績”的觀念,把對各級司法機關經費落實情況納入考核各級主要領導工作業績的體系之中。對未按標準實施保障的,上級可採用扣減其財政轉移支付和中央政法專項補助等方法,由上級財政直接撥付司法機關使用。二是各級檢察機關的一把手對於落實經費保障標準責無旁貸,在積極爭取黨委政府領導關心與支持上多做工作,有所作為,進一步增強黨政領導和財政部門對檢察工作的瞭解,主動地支持公用經費標準貫徹落實。同時,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等部門的監督作用,上級財政部門和檢察機關也要加大對下級財政部門和檢察機關的檢查監督工作,把保障標準真正貫徹落實。

(二)改善司法經費保障體制。改變小預算—大決算的保障形式,實行以財政預算撥款為主體,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以及財政返還罰沒款為補充的檢察機關公用經費供給辦法,建立穩定的檢察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明確職責,劃清“分級管理、分級負擔”的範圍,對於檢察機關的人員工資和公用經費等由同級財政負擔;對一次性大型裝備經費、基礎設施建設經費等,則應納入同級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由上級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以地方解決為主,中央和上級財政補助為輔。

(三)進一步促進公用經費保障標準的落實。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現行財政管理體制和事權劃分原則和《經費保障標準》確定的開支範圍和分類要求,在年度預算

(四)實行檢察經費財政單列。根據檢察機關的性質和履行職責的要求,應實行檢察經費財。

2023年調研報告 篇18

(一)調研背景

當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無線路由器市場更是硝煙四起,為了把握無線路由器的市場情況,也為了企業能夠更好的作出經營策略,推出新產品,必須對無線路由器市場進行調研,形成對企業具有參考價值意義的數據。

(二)調研方法和時間

本調查採用了典型調查的方法,抽出了對深圳無線路由器市場具有影響力的2大地區:寶安賽格電子城和深圳華強北電子城。在調查過程中,綜合實用了觀察法,詢問法,以獲取更多有用的資料,時間:3月28號、29號。

(三)調研目的:尋找新產品的市場切入點,為新產品的研發做準備。

(四)調查情況

(1)深圳無線路由器品牌總體狀況:品牌眾多,主要有:TP-LINK,D-LINK,磊科,TOTO-LINK,NETGEAR,斐訊,騰達,飛魚星,LINKSYS,,TP-COM,思科等。端品牌主要以水星,迅捷,騰達為主,中端以磊科TP,網件,D-LINK為主,企業級路由器飛魚星,思科較多。市場佔有率TP33%,D-LINK12%,

(2)路由器競爭特點:

路由器消費需求特點:深圳地區近幾年時間,家用2台電腦增多,一些中小企業由於步線麻煩,擴大了對無線路由器市場的要求。路由器也從之前上千到現在幾百甚至是幾十元的價格,普通消費者對路由器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價格要求也越來越低,高檔消費者則對路由器的穩定性和功能要求較高。

路由器銷售渠道的特點:一般一個品牌在一個電腦城有一個代理商,然後代理商在分銷給電腦城的零售商,賣路由器的一般集中到電腦城,而且專賣店較少,都是和一些數碼等產品參雜在買,也有些在一些品牌電腦專賣店裏有鋪貨,在賣電腦的時候方便把路由器推銷出去。網店最近幾年也開始紅火,問了一些年輕消費者,他們鍾情於網絡購物,在網上方便對各式各樣的路由器進行對比。

路由器銷售理念的特點:各大品牌路由器銷售理念都不一樣,以其知名度和性價比吸引顧客:如TP,D-LINK。以專業性吸引顧客:如飛魚星專注上網行為控制,磊科以防蹭網為主打路由器品牌廣告策略的特點:廣告從之前傳統的報紙雜誌、户外廣告、廣播電視等向互聯網廣告轉移。在電腦城很少看到路由器的廣告宣傳,但在一些行業網站上,像太平洋電腦網、中關村在線、泡泡網等各大廠商都相繼在上面宣傳。(見附錄)

(3)主要競爭對手分析

《鋪貨量大,廣告力度不大,產品線主要以家庭低端用户為主,主要品牌有:TP,水星,迅捷,騰達等,以150M速率為主。TP-出貨量最多,主要型號集中在740、741、840、340,水星型號則以150、300居多,外觀包裝以節約成本的小盒包裝為主。

《鋪貨量大,價位適中,有一部分忠實的客户羣體。產品類型覆蓋全面,主要有品牌有:D-LINK(635、655、685三款帶USB接口,其中685支持離線*功能),網件(3500、3700支持USB接口和離線*功能)

《知名度不高,鋪貨量較少,但具有針對性用户:如:貝爾金:針對年輕羣體,外觀新穎。有4款路由器上市在賣,外觀相同,分為樂活、疾速、暢想、酷玩版,都帶USB接口,酷玩版支持離線*功能。針對企業用户:飛魚星,目前在最低成交價的基礎上減免30元。

《技術成熟,知名度高,針對高端用户:如思科,LINKSYS,。市場上帶USB接口的路由器主要有:D-LINK635(20xx年上市,現價455)655(20xx年上市,現價688元)685(20xx年5月上市,現價1880元),網件WNR3500L(20xx年8月上市,現價1190)WNDR3700(20xx年12月上市,現價1399元)、飛魚星VE982W(20xx年9月上市,現價998元)貝爾金F7D4301zh(20xx年11月上市,現價1400元)

(4)JCG經銷商分析:寶安經銷商:鑫元創網絡把磊科,斐訊,JCG當做主推產品,低端磊科,斐訊,高端JCG。據經銷商介紹,寶安地區大多數人對價格比較敏感,希望購買性價比高的路由器。還提出了815相對其他產品無一個針對性的賣點。還提出一些用户要求一鍵安裝,並且對後台升級有一定要求。華強北賽格、新華強、賽博等電子城一些經銷商處帶USB接口的路由器鋪貨也都較少,主要原因是價格較高,此功能產品也一般都是企業級的用户在購買。鋪貨相對來説多點的是D-LINK635、655,飛魚星VE982W。銷售量飛魚星VE982W相對較大。

(5)用户:寶安大多數用户期望購買性價比較高的產品,一些用户來電腦城購買電腦也都是直接看某品牌,然後砍價。一些用户對路由器的設置還不熟悉,不知道怎麼對路由器進行升級,對後台升級有一定要求。深圳消費者類型:第1類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希望購買性價比高的產品。第2類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但對路由器穩定性較高。第3類消費者對路由器功能要求較高。第4類消費者忠於某一品牌的路由器。

市場路由器銷售情況:主要以TP-LINK銷售量居多,TP740、741、840銷售量居多,其次是D-LINK:以600,615銷售量居多。低端路由器市場份額較大,高端企業路由器銷量較少,利潤高,主要集中思科,LINKSYS

(五)SWOT分析:

JCG發展新產品的機遇和優勢:少數企業用户對外接打印服務器的路由器有一定需求,市場上帶USB接口支持移動存儲的路由器較少,綁定殺毒軟件的更少,為產品進入市場提供一定的機會發展新產品的威脅和劣勢:消費者對彈出對話框產品有一定牴觸情緒。產品知名度不高,前期進入市場開發成本較大。

(六)本企業路由器發展現狀: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路由器主要以815,816,916為主,深圳華強北市場價格體系較為混亂,815最低的有200,高的有360。一些零售商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對JCG產品知識認識不夠。需要對零售商進行產品知識的普及,以及產品彩頁,弔旗,橫幅等小廣告的宣傳,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七)新產品應採取的市場策略

針對競爭對手的市場策略:新產品上市之前加強廣告宣傳,對經銷商,採取顧問式服務,特別是對零售商加強產品知識宣傳和教育,抓緊市場零售價,穩定產品價格,做好定位。針對消費者的市場策略:開展促銷活動普及消費者對路由器產品知識認識,提高消費者認知度。加強售後服務工作,提高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質量形象。提供市區免費上門安裝服務。

2023年調研報告 篇19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這就要求就業者要有更高的素質來面對選擇,更強的獨立創業者精神來音節調整。就業者作為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近年來,廣安市高度重視創業創新工作,各類有創業創新願望的城鄉勞動者提供創業培訓,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創新,每個創業項目給予創業補貼。截止目前,廣安市開展創業培訓1058人,享受創業補貼59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70萬元,大眾創業出現了遍地開花的良好勢頭。

一、主要措施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着力營造大眾創業氛圍。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明確了職責分工,強化了工作措施。把“創業、創新、創優”和“苦抓、苦創、苦幹”的“三創”“三苦”精神貫穿於全民創業教育始終,開展了系列創新創業文化活動,廣安市上下形成了以政府創新思路,政策引導發展,社會營造環境,為大眾創業創造了良好氛圍。

二是突出政策指導,着力優化大眾創業環境。目前《廣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已通過市政府研究,送達市委常委會,預計本月將正式頒佈實施。實施意見明確了廣安到2019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和相關部門職責,着力為大中專畢業生、城鄉復退軍人、婦女等特殊羣體和小微企業量身定製創業扶持計劃,初步形成了囊括“工商税費減免、財政金融扶持、創業基地建設、目標考核管理”的全民創業扶持政策體系。對創業主體堅持“能免則免、能減則減、能放則放、能補則補”的原則,區別不同情況減免有關税費,放寬投資創業領域、項目審批管理、投資創業註冊等限制,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相應的房租、水電等補貼,這些措施有效降地低了創業門檻,激發了勞動者創業熱情,為支持中小微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非公經濟發展和扶持各類人員創業奠定了紮實的政策基礎,大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

三是推進市縣園區(基地)建設,着力搭建大眾創業平台。一是完善窗口建設。市、縣兩級全部掛牌設立了“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在政務服務中心、鄉(鎮)勞保所設立了創業服務窗口,推進創業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逐步形成了創業服務市-縣-鄉三級全覆蓋。為創業者提供政策諮詢、項目選擇、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創業指導服務。二是推進園區(基地)建設。廣安市努力加強創業孵化園區建設,完善園區保障要素,着力構建一批產業特色突出、承載能力較強的創業孵化園區,為初創企業提供低廉的創業場所。目前,廣安市已建成省級創業孵化園區3個。

四是強化資金扶持,着力破解大眾創業瓶頸。一是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每個創業項目給予1萬元創業補貼,最高補貼可達到10萬元。二是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擔保貸款支持,為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提供最高10萬元,最長2年的財政貼息創業擔保貸款。

五是完善創業項目庫,着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廣安市開展了創業項目收集整理工作,並組織開展項目可行性論證和風險評估,及時補充更新,努力創建項目多元、可行性強、適應各類創業者需求的創業項目庫,根據創業者自身條件和願望積極開展了項目推介工作。

六是加強創業服務隊建設,着力提升創業服務指導水平。一是成立創業指導專業志願服務隊,今年以來廣安市各地組織建立了以企業家、專家學者和部門專業人員為成員的創業指導專家志願團隊伍,制定了創業專家志願團管理辦法,加強了創業指導服務。二是着力擴大專業服務志願隊隊伍,為不斷壯大創業培訓師資隊伍,提升創業培訓教學水平,提升服務能力,今年已組織13名人員到省上參加創業師資班培訓學習,4名老師被評為創業培訓講師。

在深入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工作的實踐中,我們深深地感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是根本。正是由於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把扶持大眾創新創業工作作為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才能形成人人尊重創業、人人蔘與創業、人人支持創業的生動局面;政策創新是關鍵。正是由於勇於擔當,敢於創新,扶持創業的政策才更加給力,才能營造更加優良的政策環境、更加寬鬆的創業氛圍;建設園區(基地)是抓手。正是由於建設了一批工業創業園、農民工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業一條街,才使政府扶持大眾創業有陣地,抓創業工作才有着力點;管理服務是基礎。正是由於優質、高效的創業服務,才壯了創業者的膽氣,減少了創業風險,提高了創業成功率。

二、存在問題

(一)創新創業的氛圍不夠濃厚

從企業層面看:有的得過且過、“小富即安”思想比較嚴重;有的怕擔風險,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等方面捨不得投入,不敢闖市場,不敢創大業;有的想創新但無良策,“心有餘而力不足”。從社會層面看:不少人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甚至嫉能妒富;有的缺乏創業勇氣和耐力。從幹部層面看:有的缺乏事業心,習慣於按部就班、因循守舊,開拓意識不強;有的缺乏主人翁責任感,習慣於當評論員,實幹意識不強;有的缺乏公僕精神,習慣於“老爺”作風,服務意識不強。

(二)創新創業的基礎不夠紮實

1、科技創新服務能力薄弱。科研所實力不強,科技資源不足,創新公共服務能力滯後。

2、創新創業的投入不足。創業融資難,特別是對初次創業和起步不久的中小企業來説,因為達不到銀行規定的貸款條件,如提供抵押、擔保,要求健全的財務制度或者銷售合同等,所以很難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持;企業科技投入不足,據20xx年廣安市統計局科技統計監測年報資料顯示,廣安市的科技經費投入僅27453萬元。

3、創新型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關鍵性人才嚴重不足。據廣安20xx年科技年報顯示,調查的487户工業企業中,有R&D活動的企業僅為15家,有科技機構的企業僅為14家;R&D人員合計僅為825人,佔調查單位從業人員數的0.8%,其中參與項目的人員為749人,參加研究的僅為153人。

4、創新創業的服務不夠有力。審批繁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雖然經過近幾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審批事項大幅減少,審批流程得到了簡化,但從調查情況看,仍存在一些問題。政府部門與部門,部門與園區在行政審批方面一些關係還沒有理順,目前本市雖然具有審批職能的部門已進駐政務服務中心,但仍然存在對窗口授權不充分,不全面、不到位的問題,當場辦結率不高。

(三)知識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企業最擔心的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新產品開發後,其知識產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影響了企業自主創新積極性。如五金機電、玩具類產品,由於比較容易被模仿,所以一隻新產品研製成功,很快就能被其他企業模仿,引起低價傾銷、無序競爭,嚴重挫傷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許多企業還反映,發生專利糾紛時不願意打官司,一方面是因為費時、費力、費錢,另一方面是因為產品更新換代快,就是官司打贏了,也錯過了產品生產的黃金時期,沒有什麼實質性意義。

三、全面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市的建議

廣安市創業、創新工作應緊緊圍繞國家、省市部署,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着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施創業廣安行動,有效整合資源,集成落實政策,完善服務模式,培育創新文化,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搭建創新創業轉化孵化平台,構架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形成想創、會創、能創、齊創的生動局面,實現新增長、擴大新就業,促進廣安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一是創造條件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就廣安市來説,各級就業創業服務機構服務方式單一,服務手段落後,鄉村兩級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建設滯後,無專職工作人員,無經費保障,無固定辦公場所,基層就業服務平台不能更好地為各類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服務。進一步加強市、縣、鄉、村四級大眾創業服務平台建設,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辦公設施、經費保障、工作職能、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出台相關政策規定,並限期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使基層大眾創業服務平台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是強化政府推動創業工作的責任機制。要把創業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範疇,建立獎懲制度,落實政府抓就業創業工作的第一責任,把創業扶持資金的投入作為重點進行考核。要建立創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特別要強化各職能部門的責任,避免部門各自為政單打一現象的發生,努力形成上下溝通、左右聯動的大眾創業工作長效機制。

三是加大創業扶持資金投入渠道。將各類創業扶持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列入各級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大眾創業的力度。繼續認真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加大對各類創業者的支持力度,放寬貸款條件,提高貸款金額,簡化反擔保手續,降低貸款門檻,強化擔保基金的獨立擔保功能,適當延長擔保基金的擔保責任期限,落實銀行貸款和財政貼息,重點支持吸納帶動就業較多的初創企業。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作用,更多支持創業者創辦實體。要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羣團組織、社會投資人等以多種方式向各類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破解創業者融資瓶頸。

四是發揮創業典型引領示範作用。對創業先進典型採取政府獎勵、組織巡迴演講、納入創業專家團隊伍等措施,積極發揮創業典型者的引領示範作用,在全社會形成創業創新的濃厚氛圍。

2023年調研報告 篇20

婦聯基層組織是婦聯工作的基礎和活力的源泉。基層婦女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繫基層廣大婦女羣眾的橋樑和紐帶,是開展婦女工作的重要組織保障。加強婦聯基層組織建設是婦聯組織順利開展各項婦女工作的先決條件,也是婦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創新機制、謀求發展的重要內容。為了充分了解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按照上級婦聯組織的要求,索倫鎮婦聯開展了調研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索倫鎮共有11個嘎查,27個自然屯,嘎查婦代會覆蓋率為100%。從統計結果看,嘎查婦代會主任中年齡最小的23歲,最大的51歲,平均年齡37歲。在知識結構上,國中文化程度6人,佔總數的5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人,佔總數的45%。嘎查婦聯幹部經濟待遇由轉移支付中支付,有一定保障。

二、主要做法

索倫鎮婦聯按照黨建帶婦建的工作要求,積極探索組織建設的新思路,加強組織建設,拓寬工作領域,鞏固羣眾基礎,使婦聯基層組織充分發揮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從源頭抓起,構建黨建帶婦建的工作格局

基層組織是組織網絡的根基。隨着時代的發展與變革,村委會承擔着黨和政府的職責,體現羣眾性自治組織特點。婦代會組織作為基層組織的配套建設,在改革發展中面臨着衝擊。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從依靠基層黨組織建設這支力量,鞏固婦女組織,抓住選舉時機,加強婦女組織,使婦聯繫統的最基層在“組織、人員、載體”三個方面得到保證和落實。

把黨建帶婦建納入黨建目標。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鎮婦聯及時跟進,把婦女工作納入其中,做到同規劃、同部署、同考核、同推進,實現了基層婦聯的組織建設、隊伍建設、陣地建設、工作開展與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效銜接。一是鎮婦聯作為全鎮基層黨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共同參與目標體系的實施。二是在考核中明確婦聯內容,把嘎查婦代會組織建設、發展女黨員工作納入考核細則。三是針對存在問題和沒達到指標項目的限時改進。

抓住“兩委” 換屆契機加強婦聯基層組織建設。我們抓住換屆的有利時機,與鎮組織委員、民政所聯合發文,進一步加強嘎查婦女組織建設。一是聯合發文,共同部署。做好鎮婦聯、嘎查婦代會的定期換屆。全鎮11個嘎查,有10名女性進嘎查“兩委”班子。二是採取措施,同步進行。採取嘎查婦代會組織建設與嘎查“兩委”換屆同步進行,嘎查婦代會主任由嘎查“兩委”班子中女幹部和計生專幹兼任的辦法,在換屆後及時組建嘎查婦代組織,明確嘎查婦代會主任。換屆後嘎查婦代會組建率為100%,有9名嘎查婦代會主任進入“兩委”班子,佔100%。

(二)積極推進“婦女之家”建設

索倫鎮婦聯認真貫徹落實旗婦聯會議精神,按照黨羣共建組織的要求,全面推進“婦女之家”建設。截至目前,全鎮11個嘎查都已經掛牌建立“婦女之家”,實現了“婦女之家”建設100%全覆蓋。11個嘎查全部為二類婦女之家,但沒有開展活動的經費,不具備健全的服務制度和工作檔案,不能很好地發揮的功能;

(三)“兩新”組織建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當前,隨着經濟發展的不斷加快,索倫鎮新經濟、新社會組織不斷成熟壯大。據統計,我鎮婦女人數在5人以上的“兩新”組織共有20個,大多數為種植和養殖專業合作社。

如何在“兩新”組織中進一步擴大婦聯組織和婦女工作的覆蓋面,增強“兩新”組織中婦女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婦聯的羣眾基礎,已成為新時期我鎮基層婦女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鎮婦聯依託黨建帶婦建,堅持有利於婦女組織和婦女作用發揮的原則,立足在黨政大局、婦女工作上找準切入點,指導和幫助一些條件成熟的嘎查建立婦聯組織,走出了一條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全面部署和典型先行相結合的婦建之路。

(四)基層婦聯幹部對做好工作充滿信心,工作能力普遍提高。

基層婦聯幹部大都提高了對婦女工作的認識,絕大部分婦聯幹部能夠藉助崗位發揮自己的作用,積極參政議政,為廣大婦女同胞服務,以良好的工作業績體現自身價值。在工作實踐中,婦聯幹部們都能自覺帶領廣大婦女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尤其是大力宣傳有關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家庭教育、科技文化等知識,組織開展具有婦女特點、羣眾喜聞樂見的各類文體活動。通過開展婦女兒童維權宣傳、家庭文化建設、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婦女工作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進而帶動了“雙學雙比”、“五好文明家庭創建”、“美德在農家”等活動的普遍開展,較好地促進了新農村建設

(五)基層婦聯組織能較好地發揮作用,整體工作水平普遍提高。

基層婦聯組織以調動農村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及和諧社會建設的積極性為重點,着力增強服務能力、組織能力、引導能力,領導農村婦女增收致富,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首先,抓培訓,強素質。按照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學習型幹部的要求,婦聯幹部有針對性地開展理論、業務和科技、文化等培訓,努力提高幹部隊伍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科技文化素質,為她們進一步做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抓宣傳,樹典型。利用各種有利時機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有效提高了廣大婦女羣眾的維權意識,營造男女平等、有利於婦女發展的氛圍。

第三,抓服務,促發展。全面增強服務意識,按照“一手抓維權、一手抓發展”的思路,把工作重點放在弱勢羣體上,在做好維權工作的同時,着眼於貧困婦女脱貧致富,為她們牽線搭橋,尋找出路,尤其是在富餘勞動力轉移、協助鎮社保所提供小額信貸項目、零就業家庭幫扶、貧困母親救助等方面做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促進了婦聯工作的和諧發展。

三、存在問題

(一)嘎查婦女幹部兼職過多,婦聯組織自身職能作用需強化。

由於受職數限制,嘎查婦代會主任存在兼職問題。農村婦女中有一部分人政治覺悟低,對入黨、參政存在無所謂的思想;大部分婦女在家中唱主角,如果參與嘎查級事務管理,會遭到家人和丈夫的反對;有文化、有能力、有闖勁的婦女或外出務工或打拼自己的事業,不願從事這一工作。

(二)婦聯幹部自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雖然嘎查婦代會主任的學歷層次全部達到國中以上,但個別人主動學習意識不強,工作中有時沿用慢性思維,難以適應新時期婦女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受經費制約,她們外出學習培訓機會極少,開拓視野、拓展思路,創造性開展活動等方面受限。

(三)嘎查婦代會活動經費缺乏且沒有保障

婦聯活動經費嚴重短缺,沒有固定的工作經費,嘎查婦代會不得不取消許多服務婦女的活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特別是税費制度改革後,由於婦聯辦公經費不足,嚴重影響了培訓提高婦女素質、宣傳引導婦女增收致富、幫助扶持弱勢婦女維權等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基層婦女組織作用的發揮。

四、建議

(一)健全工作機制,樹立“大黨建”觀念。

要把婦建工作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抓,把“黨建帶婦建”納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格局,加強領導,強化考核。一是要建立黨建帶婦建工作責任制。二是把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納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之中,要繼續把對婦女工作的檢查考核納入黨建工作的檢查考核,做到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實。三是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二)切實保障活動資金,保障一定的活動經費

經費是婦聯組織活躍發展的必要條件,解決這一實質性難題,婦聯組織建設工作就會遊刃有餘,解決婦女工作經費問題,最需要領導的支持以及各部門的通力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村婦代會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戰鬥力。

(三)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婦代會主任的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

嘎查婦聯組織是黨聯繫廣大農村婦女羣眾的橋樑與紐帶,嘎查婦代會主任在推動基層婦女工作的進步與發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女性素質,逐步形成年齡結構、文化結構合理的嘎查婦代會主任隊伍,使婦嘎查代會主任隊伍真正成為一支能夠帶領婦女羣眾致富的生力軍。

(四)加強宣傳教育力度,促進農村婦女參政議政

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婦女工作,宣傳婦女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向社會大力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婦女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把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真正納入幹部的培訓內容,使他們從思想上真正提高對農村婦女參政議政重大意義的認識,進而在行動上支持農村婦女參政議政。

2023年調研報告 篇21

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近日,我們先後深入六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及部分國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晉城市國資國企的基本情況

1. 企業總户數:據調查,截至20xx年底,全市納入國有資產統計報表編制範圍的企業共有284户,所屬獨立核算單位384户。其中:市級國有企業90户,所屬獨立核算單位190户,縣級國有企業194户。我市國有企業主要分佈在第二和第三產業,涉及煤化工、電力、燃氣、商品批發、建築、社會服務等行業。

2. 企業經營情況:據統計,20xx年度,全市國有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759121.67萬元,同比減少13.85%。其中:市級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1227522.19萬元,佔全市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的69.78%;縣級國有企業營業收入531599.48億元,佔全市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的30.22%。全市國有企業實現利潤15636.51萬元,同比減少93.30%,其中:市級國有企業實現利潤27538.51萬元,縣級國有企業實現利潤-11902萬元。全市國有企業上繳税費262832.53萬元,其中市級國有企業上繳146271.98萬元,佔全市國有企業的55.65%;縣級國有企業上繳116560.55萬元,佔全市國有企業的44.35%。

3. 企業資產狀況:截止20xx年末,全市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為8461610.19萬元,同比增長7.65%;其中:市級資產總額5147138.37萬元,佔總額的60.82%,同比增長9.83%;縣級資產總額3314471.83萬元,佔總額的39.18%,同比增長4.44%。全市國有企業負債總額為4928332.94萬元,同比增長13.83%。全市國有企業所有者權益總額3533277.25萬元,同比增長0.07%。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100.26%,其中:市級國有企業101.44%,縣級國有企業98.61%。全市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58.24%,其中:市級國有企業59.76%,縣級國有企業55.89%。從資產規模看,蘭花集團、沁和能源集團、城投公司、天澤煤化工等排名全市前十位的國有及國有控股、參股企業資產總額為6552800.25萬元,佔全市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的77.44%。

二、國企改革呈現新態勢

1. 引進民營資本,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多年來,我市通過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優質民營資本等混合所有制經濟,為企業加快發展注入了新動力。蘭花集團是山西省首家煤炭類上市公司,綜合實力躋身“全國煤炭行業效益十佳企業”,是晉城市唯一的上市公司和利税大户。天澤集團不斷搶抓政策機遇,積極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通過引進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並經過兩輪混合所有制改革,將一個僅有300萬元固定資產、300名職工、年產3000噸合成氨規模的小廠,發展成為由12家股東持股的股權多元化的現代煤化工企業集團,僅20xx年就以增資擴股方式引進深圳興悦2億元、北京基洛夫3000萬元、安徽輝隆3000萬元戰略投資,經營者和職工合股基金會增資擴股10791萬元,共計36791萬元。該企業現有總資產39億元,年產值近40億元,是山西省最大的尿素企業和全國最大的大顆粒尿素企業。1999年至20xx年創利税39億元,其中,上交税金12.71億元。市屬國有股歷年累計分紅達4.16億元,現市屬國有股賬面價值為3.44億元,總計達到7.6億元,較歷年實際投入的0.55億元增加了12.77倍。今年1—9月份實現利税2.2億元。在崗職工3200人,年人均收入達5.4萬元。天澤集團之所以能在全市率先發展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業,得益於他們創新靈活的管理體制,積極引進民營資本,實現跨越式發展,才使得國有資本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得以顯著增強,真正實現了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

2. 實行“兩個置換”,國企變民企。在國企改革工作中,市縣兩級堅持從實際出發,對瀕臨破產的企業實行“兩個置換”,取得了明顯成效。城區180家國有、集體企業中,完成明晰產權制度改革的有154家,改制比例達到了85.6%。高平市211家國有二輕企業中目前已有172家完成了改制,剩餘39家企業涉及到的1600餘名職工,正在進行經濟補償及各項費用的核算。城區物資公司改制前屬於上訪單位,通過引入民營資本,實現了國有產權和職工身份“雙置換”,使企業重獲新生。白馬王啤酒廠於20xx年停產,欠繳職工各類保險200多萬元,去年由一民營資本投入1000多萬元進行了收購,買斷了職工身份,“4050”等70名人員全部留用,通過進行股權轉讓,該廠900多萬元的外債已還清,目前新實施的三個項目中:晉城技師學院七嶺店校區現有的1000多名學生已正式開課,崇實七嶺店初級中學正在加緊建設,白馬王純淨水新上流水線即將投產。高平鳳凰織品公司通過一次性買斷工齡,實行職工身份置換,聘任上崗,改製為民營企業吉利爾潞綢集團,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絲麻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3. 激活土地資源,解決資金難題。我市在國企改革工作中,通過對國有土地進行租賃、拍賣等方式,盤活了土地資源,解決了企業改制所需資金。在國企改革工作中激活土地要素,已成為我市國有和集體企業改革的一條成功之路。高平市在推進二輕企業改制中,先由政府投入4億元改制資金將312.4畝土地收儲入庫後再進行拍賣,盤活了165.08畝土地,拍賣資金達3.8億餘元,目前,政府已基本收回改制成本,安置職工4700人,極大地調動了企業改制的積極性。城區農機公司在20xx年改制前,有44名職工工資無着落,養老、醫療保險多年欠繳,公司負債2200多萬,通過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後,獲得了1490萬元資金。通過徹底改制,國有資產沒有流失,職工利益得到了保障,歸還銀行貸款600萬元,政府收入100多萬元。同時,又解決了國有產權和職工身份置換,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

4. 實行公司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企參與市場競爭的必然要求。我市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中,堅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積極推動國有集體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革,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實行了以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為主的公司制改革。晉城市建築安裝公司於20xx年順利完成了國有產權和職工身份的雙置換,改製為金建集團,實行公司化運營,下設11個子公司,推行全員職工持股和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持大股的運營模式,建立了比較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發展態勢良好。陽城縣針對擁有縣城規劃黃金地段範圍內650餘畝優質土地資源和經營資產的企業,堅持“資產保值、穩定保障、職工自願、程序合法”的原則,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民營經濟參與,積極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並通過將縣城鎮集體工業聯社欣昌資產投資公司等國有二輕企業在煤企所持有的股本,轉讓給縣煤炭資源整合主體企業陽泰集團後,按照出資比例,重新調整了股權結構,並完成了工商登記,實現了股權的優化,建立起了比較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

三、國企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 職工退休養老難。目前,職工退休難和領不到退休金是我市國企改革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就全市而言,除高平市、沁水縣國企職工能夠正常退休並按時領到退休金外,市屬國企和其他縣區國有集體企業職工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某縣自20xx年以來,有50%的國企職工沒有繳納養老保險金,有近6000名職工辦不了退休手續,國有、集體企業累計欠繳各類費用57億元。其中有一國企,1955年建廠,現有職工274人,欠繳養老保險800多萬元,由職工自己墊支辦理退休手續的達140多萬元。某縣監管的71家國資國企,負債達11億多元,其中,二輕系統有29個企業,在冊職工1700人,未交養老保險的職工達800多人。某縣國有獨資、控股、參股企業共63個,職工人數4萬多人,企業資產總額489.5億元,而負債就300多億元。在國企改革中,有的企業缺乏改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待觀望;有的主管單位忙於應付職工上訪,造成政企不分。還存在職工户籍、工作和生活同在一地,職工身份置換補償金標準卻不一致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極易導致職工上訪和造成社會不穩定。

2. 企業改制成本高。企業負擔重,歷史遺留問題多,改制成本高,仍是影響國企改革深入推進的最大阻力。按照國務院、省政府出台的相關文件要求,國企改制較之前增加了財務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法律意見書、進入產權交易市場掛牌交易等四個環節的中介費用支出。而職工身份置換費和退休養老金也在逐年提高。前幾年,職工身份置換費用,每人每個工齡每年不到1000元,而現在大約為2500元。一些費用的增加,改制企業無法承受,改革推進困難。例如,陽城縣如對國企完成徹底改制,所需資金5至7億元。城區11家二輕企業改制所需的置換費用需要1.5億元。澤州縣糧食局的11個城鎮公司和18個基層糧站現有的500多名職工,如果在20xx年改革,只需5000多萬元就能完成徹底改制,現在則需要1億元的改制成本。

3. 國企發展後繼乏力。我市非煤國資國企在改革發展中存在的潛在危機是職工趨於老化,“4050”人員多,女職工多,困難職工、困難家庭多,上訪人員多,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企業領導班子缺人選。陽城縣陶瓷廠是1955年建成的老廠,現有職工359人,退休職工200人。近幾年,該企業為陽城縣建瓷產業發展輸送了大量人才,但自身卻面臨着人員老化的困境,由於薪酬待遇較低,20xx年至今,就沒招進新的技術工人,企業嚴重缺乏發展後勁。陵川縣工具廠是1952年建設的老廠,現有110名職工,由於生產工藝落後,勞動生產率較低,即便產品價格高於南方企業,企業仍難以盈利,而南方企業則通過價格優勢佔據了市場的主動權。該企業生產和經營狀況的日益下滑,直接造成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企業留不住人才,現有職工年齡偏大,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還有的國企市場競爭能力不強,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低,“殺手鐗”產品少,品牌的含金量、覆蓋面和影響力不高。有的企業研發資金投入少,自主創新能力低,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4. 體制機制不健全。目前,影響國企改革步伐的因素除了部分領導對國企改革工作不夠重視,推動不力之外,關鍵還在於體制機制不健全,主體責任不明確,主管部門對企業監管不到位。某縣,現有63個國有集體企業,但至今沒有國資監管機構,今年初才剛成立了國有企業改革領導組。有的縣市區將國企改革職能設在改革和發展研究中心,有的設在經濟和商務局,還有的設在二輕局。某縣,十年來未出台過國有企業改革相關文件,20xx年和20xx年,省、市分別調整了國企改革領導小組,但該縣仍維持原狀。尤其是20xx年全市煤炭資源整合之後,煤炭企業形成了雙重管理和“兩個婆家”的管理體制。由於體制機制不合理、不科學,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企業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造成一些企業經濟效益逐漸下滑,連年出現虧損。市國資委監管的晉鋼、二機、唐安繅絲廠、陽城繅絲廠等企業在改制或破產後,現有的596名退休黨員黨組織關係遲遲移交不到屬地,導致這些黨員無法正常參加屬地的黨組織生活。

5. 企業改制不徹底。通過前兩輪的國企改革,全市國有企業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一股獨大的問題仍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目前,全市大約有近90%的企業股權不規範,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改制不徹底,機器設備閒置,有的甚至被放壞。例如,某縣共有155家城鎮國有集體企業,其中就有134家企業改制不徹底,佔企業總數的86.4%。同時,在國資國企改革中還存在改革就是賣地、就是賣資產等問題。

四、紮實推進國企改革的幾點建議

1. 注入新活力新動力,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應謹慎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因此,市、縣在推進國企改革工作中,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要以市場為主體,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統領,以做大做強國有經濟為目標,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以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高國有資本效率為中心,進一步破除和突破一股獨大的體制障礙,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重組,探索企業員工持股的有效形式,實現國有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股權結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依法落實企業法定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要通過界定功能,明確不同企業的戰略定位,放寬市場準入門檻,推動企業同市場經濟融合,吸引更多的民營資本參股持股,激發企業活力,謹慎發展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建議市、縣兩級,要選擇1至2個企業作為改革試點,並通過典型示範,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在全市國企改革中推廣。

2. 逐步完善管理體制,努力實現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進一步完善各類國有資本管理體制,理順和加強推進國企改革的體制機制,應儘快充實完善市縣國企改革領導組。建議將市、縣委改革辦、經濟和生態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組織部等部門列入市縣國企改革領導組。各級政府要加強多部門協同合作,真正建立起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運用市場化監管手段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不干預企業具體生產經營活動。市縣國資委的角色要儘快從管資產、管人向管資本轉變,積極探索產權和人的改革問題。要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多措並舉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施信息公開,建立陽光國企,強化決策問責和監督問責,從制度上遏制國有企業腐敗問題。要建立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和優化配置機制,加快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實現國有資本佈局戰略性調整。

3. 科學制定改制方案,創新一企一策改革模式。根據中央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要求,國企改革不設時間表,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應採取個體化的實施方案,實行一企一策,一廠一方案的改革措施。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進一步推進政資分開、政企分開。為避免搞一刀切,市縣兩級要根據所屬企業的客觀實際,“量體裁衣”,分別制定改革方案,並經企業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後,上報市縣主管單位與企業進行對接,在確保可操作、能實施的基礎上,經市、縣國企改革領導組審議後付諸實施。堅持成熟一個,審議一個,實施一個。要對國有資產進行評估,清產核資,制定職工安置,資產、債務處置等配套政策和實施辦法。要堅持試點運作、穩步推進、總結經驗、全面推廣、謹慎改革的原則,為國企改革提供有力的政策保證。

4. 着力深化國企改革,建立國企改制專項資金。為紮紮實實推進國企改革工作,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深化國企改革的實施意見》的文件要求和國企改革的需求,籌建國有企業改革專項資金,並重點用於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企業改制重組、職工安置等工作。要結合本地國企改革的客觀實際,加大財政投入支持力度,建立國企改革啟動基金,通過出台優惠政策,推動企業完成徹底改制。要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盤活國有資產,為加快國企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5. 不斷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國企改革主體責任。國企改革是一項艱鉅而複雜的工作,因此,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委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要堅持把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把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國有企業章程,創新國有企業黨組織充分發揮核心領導作用。各級行政主管,要成為推進國企改革的第一責任人,要堅定信心,勇挑重擔,主動承擔起國企改革的重任,下大力推進國企改革工作,化解和解決社會不穩定因素,有的放矢地解決破產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要認真釐清部門職責,明確責任主體,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國有企業改革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和矛盾,推進全市國企改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