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政府工作報告()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宏觀環境,堅持穩中求進,突出改革引領,強化創新驅動,頑強拼搏,紮實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xx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展示嶄新形象。

預計,全市生產總值5100億元以上、增長10%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85.2億元、增長18.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26.6億元、增長12.3%;財政收入880.7億元、增長14.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0.3億元、增長1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6.8億元、增長12.9%;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00元、增長10%左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0元、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節能減排全面完成省控目標。

(一)產業發展提質增效。以創新轉型升級為導向,大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規上工業完成產值8447.8億元,工業產銷率達到96.7%。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產值2553.9億元、佔全市工業30.2%,實現增加值681億元、增長29.7%,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66.3%。國際智能語音產業園一期、高檔數控裝備研發基地、南車基地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鑫晟8.5代線、欣奕華智能機器人、巨一自動化等建成投產,新型平板顯示等電子信息產業、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產業分別增長49.7%、69.2%。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加快家電、汽車等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全年技改投入1172.9億元、佔工業投資的61.4%。出台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獲批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市、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市、移動電子商務金融科技服務創新試點市、信息消費試點市、旅遊標準化試點市。現代服務業完成投資1448.2億元、增長20.4%。萬達文化旅遊城等加快建設,華南城一期等建成開業,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入駐企業近300家,濱湖國際金融後台服務基地入駐機構增至15家。舉辦家博會等大型展會176場。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陽光地產”享譽全國。

(二)改革攻堅激發活力。加強頂層設計,有序實施各項重點改革。出台扶持產業發展“1+3+5+N”政策體系,安排政策資金26.2億元,首批市級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實質性運轉。深化全口徑預算,實行政府債務計劃管理和舉債審批制度;深入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累計實施159個項目,投入資金6.5億元;“營改增”擴圍試點順利推進。創新重大項目和中小微企業融資模式,新增本外幣各項貸款1246.6億元,直接融資683.7億元,應流機電、國禎環保、合鍛機牀首發上市,上市企業增至34家、居全國省會城市第7位。合肥三洋與惠而浦公司完成重組,合肥企業參與資本市場併購重組方興未艾。註冊資本、經營場所、“先照後證”等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試點穩步開展,新增各類市場主體8.3萬户、增長23.8%,民營經濟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85.9%。制定加強土地管理進一步做好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的政策意見,推動老城區存量建設用地升級改造,億元生產總值消耗新增建設用地減至8.7畝、下降9.2%,完成全市集體所有土地確權登記。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出台居住證管理辦法。廬江縣國家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等綜合改革取得新進展,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在全國首創新模式。基層醫改任務全面落實,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入實施。工商、質監和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順利完成。供熱等資源產品和環保價格改革有序推進。

(三)擴大開放取得突破。積極適應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大力打造全國內陸開放新高地。重大開放平台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合新歐國際貨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合肥港二類水運開放口岸、合肥航空港進境水果指定口岸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成功獲批,首條全貨機航線實現通航,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通關運行,綜合保税區基礎工程基本完成,出口加工區進出口額升至全國第7位。紮實開展第二批百名縣幹招商活動,深化與央企、知名民企、外資企業的合作發展,引進大項目96個,引資總量2950億元、增長16%,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1.8億美元,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增至37家。進出口總額達到200億美元、增長35%。與烏法市等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重要城市開展高層互訪,與美國哥倫布、日本久留米、韓國原州等友城拓展合作領域。成功舉辦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xx屆市長聯席會議。合肥經濟圈一體化加快推進,與皖北結對合作紮實開展,臨泉廬陽現代產業園獲批設立,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建設取得新進展。援疆、援藏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自主創新成效顯著。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全社會研發投入佔生產總值比重達3.1%、居全國省會城市第5位,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2929件、居全國省會城市第6位。科研能力大幅提升,獲得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9項,中科院合肥大科學研究中心獲批籌建。協同創新平台加快建設,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建研發中心33個、孵化創新企業74家,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經濟研究院全面開建,現代顯示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院轉化科技成果114項。

創新主體實力增強,新建工程中心等研發機構139家,新建院士工作站5家、在肥工作院士達到72人;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73户,總數增至828户,居全國省會城市第8位。進入國家首批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開展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企業增至147家。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設立天使投資基金,開發科技創新貸、科技保險等金融產品,新三板掛牌企業達17家。

(五)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以“1331”空間發展戰略為引領,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四個城區加快老城區改造提升和都市產業園轉型發展,打造全省“首善之區”和輻射源取得新成效。四大開發區堅持產城一體,工業發展主引擎、創新發展新高地的作用不斷強化。濱湖新區區域金融、文化、旅遊中心功能逐步顯現。大建設全面推進,新建、續建工程667項,完成投資363.5億元、增長28.2%。高鐵南站及鐵路樞紐南環線建成運行,合福高鐵加快建設,火車西站改造啟動實施,廬銅鐵路開工建設,商合杭、合安九等高鐵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合肥港綜合碼頭二期工程主體完工,合裕線航道、店埠河航道升級改造加快推進。合六路、合馬路等全面完工,環巢湖公路全線貫通,“一環八線”國省幹線公路網基本形成、一級公路總里程增至420公里,國省幹線公路建設成為全國樣板。城市軌道交通第二輪建設規劃獲批,1、2號線建設加快推進,3號線開工建設。郎溪路立交、龍川路、黃山路東延等建成通車,“暢通二環”、望江路改造等加快推進。新增、更新公交車輛1000台,入選國家公共交通智能化應用示範城市;水電氣熱等公用設施進一步完善。出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頒佈城市管理條例和餐廚垃圾管理辦法,“數字城管”工程建成運行,違法建設和非法、到期户外廣告依法全面拆除,“垃圾亂扔、攤點亂擺、車輛亂停”等專項整治深入開展,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成效顯著。

(六)城鄉統籌深入推進。以“工業發展主戰場、城鄉統籌新典範”為統攬,推進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加大對五縣(市)政策、資金等支持力度,縣域經濟總量達1700億元、佔全市33.6%,縣域規上工業增加值786.7億元、佔全市37%。肥西在全國百強縣位次升至第86位,肥東再度躋身全國科學發展百強縣,巢湖、長豐獲評全省美好鄉村建設先進縣,廬江入圍全省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縣。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豐”,肉蛋奶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02.8萬噸,新建“糧安工程”倉容40.5萬噸。市級以上特色農業園區超過400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在全省率先實現縣域全覆蓋。新增專業大户500多個、家庭農場750多個、農民合作社500多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經營模式引領全省。董鋪和大房郢水庫水源地、新橋國際機場周邊、廬江湯池三大土地整治項目完成農田整治21萬畝、村莊整治2萬畝。耕地連續20xx年實現佔補平衡。積極推進與國開行合作新型城鎮化一期試點項目建設,縣城、新市鎮、環湖十二鎮等規劃建設取得新進展,首批49個美好鄉村重點示範村通過省級驗收,第二批82個重點示範村和656個自然村整治深入推進,以“三線三邊”為重點的全市域環境綜合整治取得實效。

(七)生態建設不斷加強。強化生態文明理念,統籌推進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巢湖流域躋身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與國開行合作的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一期全部竣工,二期全面開工,三期獲批開貸。嚴格落實“河長制”,強力推進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綜合治理,望塘污水處理廠PPP試點有序推進,王小郢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如期完成,環湖32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建成調試,巢湖流域11個國考斷面7個達標、創歷史最好水平。完成植樹造林25.6萬畝、城區綠化1410萬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8.6%,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施大氣污染防治“九大行動”,加大揚塵治理力度,首次全市域午秋兩季秸稈禁燒成效顯著,完成淘汰黃標公交車和市級機關事業單位黃標公務車任務;“氣化合肥”深入推進,新增LNG汽車600輛、CNG汽車7000輛;全年PM10濃度下降1.7%,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90天,比20xx年增加8天。

(八)社會建設全面推進。以編制規劃和加大投入為重點,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各級財政投入71.8億元,全面實施“32+14”項民生工程,民生方面總支出552.2億元、佔財政總支出79%。深入實施就業促進工程,新增城鎮就業18.9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2.5萬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新農合籌資標準增加到年人均390元,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農村低保提標到年人均1850元以上,散居五保對象供養標準提高到年人均2420元;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區改造安置房4.8萬套(户)。建立精準扶貧機制,“光伏扶貧”模式在全國推廣;7個“老字號”羣體生活補助實現全覆蓋;“漁民上岸”安居工程提前完成。完善臨時價格補貼聯動機制,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點建設領先全國。實施118個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惠及居民5.7萬户、14.9萬人;實施城中村和棚户區改造30個,完成房屋徵收面積近300萬平方米,受益羣眾1.9萬户、5.7萬人。學前教育改革試點順利推進,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9所,新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35所;義務教育“三大提升工程”深入實施,學校標準化建設完成率達92%,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認定的縣(市)區增至7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定點學校增至206所;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合肥學院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建成7個省級和50個市級農民文化樂園,安徽名人館即將開館,“全民文化周”、“悦讀合肥”等活動深入開展。市兒童醫院開工建設,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全部達標。旅遊、文化、體育等融合發展,成功舉辦首屆環巢湖國際馬拉松賽,在省第十三屆運動會上奪得六項第一。“單獨二孩”政策有序實施,計劃生育“後進村”轉化率達95%。食品藥品重大事故“零發生”,油氣管線隱患專項整治全國領先,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指標創歷史最低水平。“天網工程”全面建成,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信訪積案化解績效年”活動取得實效,信訪渠道進一步暢通,法治合肥和平安合肥建設不斷深化。民防進社區深入推進,人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強化,氣象監測預警工程建成使用,地震活斷層探測項目通過中期評估,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升。堅持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紮實推進。《走讀合肥》叢書成功發行,《合肥通史》編纂取得階段性成果,二輪修志全面完成。民族宗教、新聞、科普、統計、檔案、保密等工作水平實現新提升,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紅十字會、殘疾人、老年人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我們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大力整治“四風”,切實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政府作風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和省市有關規定,各類會議、文件和檢查、評比大幅精簡,“三公經費”支出同比減少20.6%,黨政幹部因公出國人數同比下降11.6%。完善政府決策程序,出台重大行政決策聽證、風險評估、實施效果評估等3個辦法,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察、審計。大力精簡行政審批事項,保留134項,減少169項,精簡率達55.8%,成為全國審批事項最少的省會城市之一。開展第二屆政府工作創新獎評選,10個項目獲獎。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執行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推進協商民主,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虛心接受社會輿論監督。全年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243件、政協提案673件,辦理質量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我們審時度勢、超前謀劃、精準施策,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兩位數”的較快增長區間內,經濟總量躍上新台階,“新跨越、進十強”的目標逐步實現,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羣眾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肥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合肥建設和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企業投資意願下降,市場消費需求不旺,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全市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兩項指標與預期目標尚有差距;市場監管、徵地拆遷、信訪維穩等矛盾糾紛增多,社會治理難度加大;生態、資源與環境約束趨緊,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嚴峻,巢湖綜合治理任務艱鉅;個別部門和少數工作人員效能建設出現反彈,“四風”問題和庸懶散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特別是思想觀念、工作方式等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xx年形勢和任務

今年是全面完成“xx”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當前,世界經濟處於緩慢復甦和格局重塑的新時期,我國經濟進入增長動力重構和發展方式轉換的新常態,我市經濟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又要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合肥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條件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但仍然處於大有可為的黃金髮展期;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我們擁有的條件更好、基礎更牢,面臨的機遇更大、起點更高。國家大力實施新的區域發展戰略,特別是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明確把合肥定位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副中心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首次要求合肥提升都市區國際化水平、建設全國內陸經濟開放高地,我市在全國區域發展新棋局中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要求合肥在更高的起點上謀劃推動改革發展,當好全省“三個排頭兵”,進一步增強輻射力、帶動力、影響力,為合肥加快建設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我們要充分認清新形勢、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搶抓新機遇,堅定信心、奮發有為、乘勢而上,全力把合肥建設和發展推上更高境界。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穩中強基、穩中創優,強化改革攻堅,強化開放集聚,強化創新驅動,強化民生保障,解放思想,防驕破滿,拉高標杆,跨越趕超,保持經濟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主要經濟指標穩固“進十強”,全面完成“xx”發展目標,為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副中心奠定堅實基礎,進一步開創建設“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新局面。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財政收入增長9.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7.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減排量達到省控目標。

今年,着力做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瞄準國際國內前沿和高端,以創新轉型升級為導向,突出重點,聚焦發力,加快打造若干全國性乃至世界級的產業集羣。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在繼續推進十大重點產業發展的同時,進一步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實施一批居於產業鏈核心環節的重大項目,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京東方等為龍頭,推進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等建設,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顯示產業集聚區。實行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同步推進,加快建設IC之都。推進國際智能語音產業園建設,積極發展各類軟件產業,加快打造“中國聲谷”和全國軟件名城。推進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等建設,加快創建引領全國的未來網產業基地。大力發展工業和服務機器人,加快建設全國性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區。大力推進燃氣輪機、精密製造等技術產業化和數控裝備發展,規劃建設國家強基技術產業化基地。開發儲能、微網及智慧能源等新技術,積極探索分佈式光伏電站建設運營新模式,推進建築光伏一體化發展,大力實施“光伏下鄉”、“光伏扶貧”等工程,加快打造“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以純電驅動為技術路徑,以落實和完善政策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建設和運營好一批充電設施,推進新能源汽車研發、示範應用和產業化。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和醫療裝備材料產業。堅持分類指導,整體推進四個城區、四大開發區和五縣(市)轉型發展。圍繞重大領域、重量產業、重點項目和重要園區,深化開發性金融合作,推進產城一體,實現新興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持以高新化為導向,按照工業4.0思路,積極運用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核心技術,推行智能製造和智慧管理,加快家電、汽車、裝備製造等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建設一批智能工廠,全年技改投入達到1160億元。大力實施標準化、品牌化戰略,積極扶持龍頭企業,推動企業加速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價值鏈高端提升。啟動“企業診斷”對標行動,鼓勵企業按照產業發展方向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提高產品結構層次。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加大困難企業幫扶力度。加快推進瑤海全國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試點。以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為方向,推進靜脈產業基地規劃建設和循環經濟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突出發展工業設計、檢驗檢測、信息技術、科技成果轉化、數字內容等新型服務業態,着力打造國家級高技術服務業基地。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移動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等,推進蜀山國際電商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建設,完善濱湖國際金融後台服務基地功能。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文化、體育、旅遊等融合發展,大力實施萬達文化旅遊城等重大項目,積極支持三河古鎮創建國家5A景區,紮實推進全國旅遊標準化試點市建設,加快打造環巢湖國際旅遊目的地。組建在肥基地航空公司,積極發展航空產業。高標準建設中央商務區,着力打造一批特色街區和規範有序的攤羣夜市,構建市民“一小時消費圈”和“10分鐘生活圈”。穩定住房、汽車、電子信息等大宗消費,重點培育家政服務、康復養老、休閒度假、體育健身、高端醫療等服務性消費,鼓勵引導傳統服務業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實現提檔升級。策劃舉辦一批重大展會活動,拉動城鄉消費增長。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全面實施現代農業建設“十大行動”,建設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農業“塊狀經濟”集中區。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做大做強7個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示範區主陣地,聯動推進各類農業園區建設。加快發展新興農業產業,在全國率先建設安全農產品加工園區,着力打造全國現代種業強市。堅持發展生態農業與巢湖面源污染治理相結合,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在環湖鄉鎮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化使用試點。加強與全國、全省農業科研機構合作,深入實施農業重大技術推廣和科技入園入户工程,大力推進農業科技企業孵化基地建設。進一步擴大規模,規範運作,規避風險,穩定收益,推動土地流轉紮實有序進行,鼓勵引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二)大力實施改革攻堅

圍繞打造先行先試“合肥版”,按照“四個率先”的思路,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突破,營造體制機制新優勢。

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股權多元化,完善產權管理、法人治理等制度,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構建科學合理的國有資產運營監管體系,實現國有資產監管全覆蓋。加強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創新財政金融產品,推進新型政銀擔合作試點,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性再擔保和上市、掛牌等融資支持政策,優化投資環境,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擴大預決算公開範圍;進一步完善扶持產業發展“1+3+5+N”政策體系,清理規範税收和財政支出等優惠政策,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税政策;探索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全面推進財政績效管理;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激活財政存量資金,推行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加快建設移動電子商務金融科技服務創新試點市,積極推動設立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金融消費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進一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拓展節約集約用地試點。深化價格改革,完善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加快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建設,推動城鄉要素合理流動。

加快行政體制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紮實做好國務院、省政府取消下放審批事項的承接和落實,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完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加強電子政務平台建設,廣泛推行網上審批。深入推進市場監管體制“三合一”改革,加快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先照後證”和“三證合一”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制度體系,積極推進PPP模式在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深化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改革,全力推進省市平台共建,加快形成區域性要素大市場。創新公務員管理制度,推行公開遴選新機制,開展聘任制公務員試點。完成公車制度改革任務。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全面完成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和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

加快社會體制改革。理順市、區、街道、社區管理職能,推進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大力培育社會組織,壯大志願者隊伍。進一步健全促進就業機制,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制度。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建立具有合肥特色的中國小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實行醫療、醫保、醫藥改革聯動,鞏固完善基層醫改成果,全面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大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文化產業。進一步完善廉租住房與公租房並軌運行、分類補貼和梯度保障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保障房建設。在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債券發行、招投標等領域開展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台。

(三)擴大對外開放合作

堅持引資與引智並舉、“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拓寬對外開放渠道,提高對外開放層次,全力打造全國內陸開放新高地。

加快開放平台建設。全面建成綜合保税區並按時封關運行,不斷提升出口加工區層次和水平,高標準建設保税物流中心、合肥航空港進境水果指定口岸、合肥國際內陸港、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二期、對外勞務合作服務中心等,推動合新歐國際貨運班列西延入歐、國際貨運航班直達歐美。積極推進長三角大通關建設和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發展,主動對接上海自貿區,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

推進對外合作發展。深化中美綠色合作伙伴關係,繼續推進與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合作,積極開展與更多的國際友城結好。認真籌辦長江中游城市羣省會城市第三屆會商會議,積極參加長三角第十五次市長聯席會議。推動合肥經濟圈交通建設、產業佈局、環境治理等一體化發展,全力支持皖北發展,加快推動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做大做強,啟動建設臨泉廬陽現代產業園。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完善外經外貿政策,引導優勢企業通過綠地投資、併購投資、證券投資、聯合投資等方式,開展跨國併購重組,開拓國際市場。

強化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發揮產業基金、風險基金的投資引導作用,依法依規完善招商政策體系,重點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招商引資,着力提高項目質量和層次,更加註重引才引智。積極支持“合肥之友”拓展綜合性、國際化平台功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組織、高校校友會等中介作用,紮實開展百名縣幹招商活動,繼續深化與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以及央企、知名民企等“點對點”、“一對一”合作,大力實施以商招商、小分隊招商、登門招商和平台招商。全年完成招商引資3390億元、增長15%,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5億美元。

(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以平台為支撐,以企業為主體,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打造全國創新資源高度集聚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市。

完善協同創新平台。合理規劃科技佈局,形成功能強大的協同創新平台體系。大力推進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管理運行機制創新,增強轉化、集聚和輻射功能;加快建設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經濟研究院和十大新興產業研究院,實施清華啟迪科技城、數控裝備研發基地、智能家居研發設計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積極深化與中科院、在京中央高校以及國內其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加強與中關村等科技園區對接。加快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力發展知識樓宇、科技樓宇,着力打造科技服務業密集區。承辦好機器人世界盃大賽和中國計算機大會。

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構建企業主導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新增各類研發機構100家以上、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全市高新技術和創新型企業總數達20xx家以上,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研發機構。開展市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加快工業設計人才隊伍和中國(合肥)工業設計城建設。支持現代顯示、光伏、新能源汽車等重大研發平台建設,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領域組建一批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大企業基礎研究投入,鼓勵社會資金和政府基金合作,形成社會共擔機制。

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加快改革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收益分配製度和轉化機制,進一步放大企業股權分紅和激勵試點效應。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推進“中國(安徽)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建設。規劃建設科創社區,創新人才聚集政策。發揮天使投資基金等引導作用,通過種子基金、風險投資等方式,對科技創新實行普惠式、引領式扶持。改革人才評價體系,不拘一格用好人才。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在海外設立人才招引工作站,加快引入一批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支持培養本土人才,鼓勵草根創新、藍領創新和青少年創新。降低創業門檻,優化創業環境,完善創業輔導,強化創業扶持,積極引導和鼓勵高校學生、科研人員等大眾創業。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創新創業文化,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和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

(五)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堅持規劃引領,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提升都市區國際化水平,積極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副中心。

加強重大規劃編制。加快推進“四規合一”,完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市政基礎設施、都市區國際化等重大規劃編制,努力實現主城區控制性單元規劃全覆蓋。進一步完善新型城鎮化規劃,調整優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加快形成“中心城-副中心-新市鎮-新社區”的市域城鎮等級體系。

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啟動新橋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統籌謀劃老機場利用和通用機場建設。開工建設商合杭、合安九高鐵,加快建設寧西複線、廬銅鐵路,建成合福高鐵並投入使用,開展與周邊中心城市鐵路加密的前期謀劃,完善合肥鐵路樞紐功能。加快引江濟淮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推動合裕線、兆西河、店埠河、豐樂河等航道升級改造。加快合安、合淮、合水、軍二、合銅、巢廬、新合蚌路、合六南通道等國省幹道改造建設,推進3條機場應急通道和4條環巢湖公路連接線建設。實施北沿江、滁新高速公路合肥段建設,加快合寧、合安、合巢蕪高速擴容前期工作。

完善城市承載功能。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1號線實現隧道貫通、軌道鋪通,2號線主體土建工程基本完成,3號線全面開建,加快4、5號線前期工作。完善城市路網體系,全面推進魏武路、“暢通二環”等重點項目建設,完成繁華大道東延、臨泉東路等續建項目建設;繼續推進支路網建設和小街巷改造,完善慢行系統。大力推進老城區停車場和電動汽車充電樁等規劃建設,啟動全國公交智能化應用示範工程,推進公交專用道建設,新增和更新公交車600台。加快改造城區燃氣、供水、供熱老舊管網,實施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全面推進七水廠二期、八水廠、繞城高壓環網輸氣幹線、金源熱電聯產機組改擴建、濱湖新區區域供冷供熱等項目。落實電力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實施中長期能源戰略,推進華能巢湖電廠二期、神皖廬江電廠等項目建設。強化電網保障能力,確保供電安全有效。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構建“智慧合肥”建設總體框架,加快形成信息資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統一平台。完善“數字城管”工程運行機制,優化城市管理網格流程。健全“三城同創”長效機制,提升城市文明指數。以扁平化為方向、信息化為手段、網格化為基礎,提高城區街道社區管理和服務的精細化、專業化水平。完善合肥南站綜合管理體制,並推廣到合肥站地區。加強城市立面景觀綜合整治,加大違法建設等查處力度,積極推進非法營運聯合治理,全面規範道路交通管理秩序。開建小倉房大型生活垃圾中轉站,推進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嚴控固廢和噪音污染。

(六)加快城鄉一體發展

加大統籌力度,推進城鄉聯動發展、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全省乃至全國城鄉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三權落實”和“五有並軌”,構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機制。推進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放開縣城和建制鎮落户限制,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蓋。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對接,推進城鎮道路建設、污水和垃圾處理、園林綠化、水環境治理,提升縣城、重點鎮和環湖十二鎮的功能和品質,增強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集聚力、輻射力和帶動力。堅持市與縣(市)聯動,拓寬投入渠道,全面推進與國開行合作新型城鎮化試點項目建設。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圍繞工業化主戰場的定位和躋身全國百強縣的目標,以園區為主陣地,全面推動縣域工業跨越式發展。加強縣域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產業承載力和集聚力。優化園區佈局,推動功能相似或相對連片產業功能區整合,建立健全市級以上產業功能區協調發展機制,引導縣域經濟錯位發展。支持肥西桃花工業園區等申報國家級開發區,推動四大開發區與縣域工業園區共建一批投資大、就業多、效益好的大項目。繼續對巢湖市、廬江縣加大政策、資金、人才等支持力度,實現全市縣域經濟協調發展。

全面建設美好鄉村。大力實施美好鄉村“三年行動計劃”,完善村莊空間佈局,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削減小型村、空心村和自然村。大力發展城鎮交通,改造縣鄉道路100公里,建設村村通水泥路提級延伸聯網工程300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危橋改造項目45個。大力推進環巢湖美好鄉村示範區建設,重點打造5條示範帶和80個重點示範村。大力實施土地整治和城鄉用地增減掛鈎,探索建立跨區域結對聯動機制。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十大”到户到人精準扶貧工程。

(七)大力建設生態文明

以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為統攬,以“水”、“山”、 “氣”、“綠”為重點,全面展現碧水青山綠地藍天的美麗合肥。

推進水環境治理。加大與國開行合作力度,鞏固環巢湖地區生態修復保護一期工程成果,充分發揮效益;全面實施二期工程,確保完成80%工程量;加快推進三期工程,以流域治理、補水引流為重點,突破面源污染治理難點,力爭全面開工建設;以開發利用為重點,謀劃啟動四期工程。積極抓好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和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大力推進南淝河、十五里河和派河綜合治理,加快陶衝、蔡田鋪二期等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提標改造。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開工一批雨水調蓄池和生態濕地,推進雨水利用,恢復城市生態。全面落實“河長制”,深入實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確保達到“xx”國家考核要求。加大環湖礦山整治和生態修復力度,嚴厲打擊礦山私挖盜採違法行為。

推進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編制大氣污染防治項目清單,出台年度考核細則,深入開展“九大行動”,突出抓好“三廠兩塵兩氣”等重點領域專項治理。全部淘汰全社會黃標車,積極推廣智能密閉新型渣土車,嚴格實行午秋兩季全市域秸稈禁燒。大力推進“氣化合肥”,加快LNG、CNG加氣站建設;實施巢湖遠景、中國風電等風力發電項目,擴大國家分佈式光伏應用示範,逐步優化能源利用結構。加強節能減排,實施一批重點減排項目,深入開展能源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嚴格控制新增能耗。

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大力實施森林增長工程,完成重點工程造林10萬畝、一般成片造林4萬畝。高起點規劃滁河干渠生態休閒風光帶,高標準建設環巢湖公路、高鐵南站片區、城市快速路等道路綠化和十五里河等河渠綠化,完成森林長廊156公里。全面開展“三線三邊”綠化提升和裸露土地綠化專項治理行動,創建省級森林城市1個、省級森林城鎮9個、省級森林村莊50個。紮實推進城鎮園林綠化提升,完成城區綠化1000萬平方米,打造精品示範工程30個,新建公園遊園和街頭綠地35個,建設城市綠道90公里以上。依法保護城市綠地、森林、濕地和古樹名木,嚴厲查處損綠毀綠等行為。

(八)加強社會治理創新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社會治理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地讓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大力保障改善民生。繼續實施民生工程,逐步完善民生工程與社會保障相銜接機制。穩定和擴大就業,提升創業服務水平。加強社會保險體系建設,完善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範圍,積極推進各項社會保險關係制度銜接和跨區域轉移。新開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65萬套,新啟動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8個、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項目45個。

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全面實施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建立健全以滾動規劃為基礎、以構建項目庫、深化項目前期、銜接部門預算和保障要素供給為主要抓手的公益性項目建設運營新機制。完善社會服務“1+4”政策,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力度。提高普惠性學前教育覆蓋率,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0所。大力推進國家級學校品質提升試驗區建設,繼續實施義務教育“三大提升工程”,新建中國小15所,建成合肥十中新校區。鞏固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加大特殊教育扶持力度,加快構建職業教育體系,完善高教城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推動合肥學院、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合肥幼兒師專加快發展。推進省暨合肥市規劃館和省美術館、百戲城、科技館等建設,建成市羣眾文化活動中心。進一步優化衞生資源結構,深化醫藥衞生改革,促進基層衞生加快發展。加強養老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行“醫養結合”的養老新模式,完成50個農村幸福院建設,建成6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紮實推進“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加快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設,辦好環巢湖國際馬拉松賽、自行車賽等重大賽事,積極參賽全國首屆青年運動會。

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深化法治宣傳教育,爭創“六五”普法全國先進城市,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全面推進法治合肥建設。深化平安合肥建設,着力打造立體化、數字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保持打擊非法傳銷高壓態勢。大力推進信訪工作改革創新,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推動聯合接訪,着力解決疑難複雜信訪問題。全面開展民防進社區工作,加強民防指揮基地和應急救援隊伍、裝備體系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大力開展食品藥品、消防安全、建築施工等重點領域專項治理。加強國防和後備力量建設,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八連冠”。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廣泛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紮實做好民族宗教、對台僑務、防震減災、地方誌、殘疾人、新聞、氣象、檔案、保密、社科、仲裁等工作。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站在新起點,面對新任務,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力打造法治政府。

(一)堅持依法行政。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依法監督,積極執行人大決議決定,堅持重大決策出台前向人大報告,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議案和建議。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主動接受司法、輿論、公眾監督。完善行政決策機制,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制度、終身責任追究制度,落實責任倒查機制。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提高立法質量。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推進政務公開、辦事公開,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各級各部門要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

(二)堅持為民執政。拓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堅決整治“四風”,完善領導幹部直接聯繫和服務羣眾機制,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多辦順民心、惠民生的實事,不斷提高羣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以推行“三項清單”制度為契機,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強化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完善“12345政府服務直通車”運行機制和政務服務平台軟硬件建設,鞏固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成果。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羣眾觀念和宗旨意識,把更多精力放在制定好政策、提供好服務、營造好環境上,不斷創造為民執政的新業績。

(三)堅持創新理政。樹立全球視野,強化戰略思維,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方式方法上與時俱進,牢牢把握髮展大勢,切實增強工作主動權。加強新知識學習,加強新政策研究,加強新問題調研,不斷提升科學決策水平和駕馭發展能力。依託合肥行政學院等機構,加大公務員隊伍培訓力度。加強政府智庫建設,開展好第三屆政府工作創新獎評選,高質量完成“十三五”規劃編制。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在解放思想中開拓思路,在見賢思齊中拉高標杆,在大膽探索中破解難題,不斷推出更多走在全國前列的“先行之作”。

(四)堅持務實勤政。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嚴格執行工作責任制、項目負責制、行政問責制,加強對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對確定的目標、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務一抓到底,善做善成。不斷改進文風會風,大力精簡會議文件,嚴控各類檢查評比。深化行政效能建設,簡化辦事流程,以鐵腕治庸治懶治散,切實解決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各級各部門要始終昂揚向上,敢於擔當,真抓實幹,全面形成心無旁騖抓發展、凝心聚力謀跨越的生動局面。

(五)堅持廉潔從政。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強化“一崗雙責”,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落實重大項目紀檢監察派駐制度,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和省市各項規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全體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自覺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努力當好人民公僕。

各位代表!

適應新常態任務艱鉅,實現新定位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為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