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代會校長工作報告提綱

教職工代表大會(以下簡稱教代會)是學校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教職員工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權利的重要途徑。教代會校長工作報告有哪些呢?下面是的教代會校長工作報告資料,歡迎閲讀。

教代會校長工作報告提綱
篇1:教代會校長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同志們:

下面,我代表學校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並請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xx”時期工作回顧

“xx”期間是我校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學校在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我校“xx”規劃綱要和第六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任務, 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人才強校,質量興校”的治校方略,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辦學方針,堅定地走內涵提高的發展道路,通過廣大師生醫護員工的共同努力,基本實現了“xx”規劃的各項目標,許多領域超額完成任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學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顯著提高。

(一)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積極推進專業建設,優化辦學結構,提高辦學層次,擴大辦學規模。截至“xx”末,學校設有29個本科專業和方向,本科生在校人數(包括7年制)達到8832人。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在校碩士研究生2842人,博士研究生251人, 比“十五”末分別增長159%和172%。臨牀醫學院學生4809人,成人教育學生達到近萬人規模。20xx年,學校首次規模化招收來自19個國家的51名國際學生,開創了我校留學生教育的新局面。

教學改革不斷深化。落實《安徽醫科大學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建設方案》,開展國家、省、校三級“質量工程”體系建設。積極探索教育發展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兩個轉變”,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新增《流行病學》、《臨牀藥理學》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臨牀醫學、預防醫學、藥學、公共衞生事業管理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衞生事業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醫藥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兩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開展教學水平中期評估,建立健全三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積極推進臨牀學院制教學工作,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完善教學基地准入評審制度,推進教學實習與就業基地建設。研究生培養和管理模式不斷優化,三級管理模式已經形成。

(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科學研究實力顯著增強

學校瞄準經濟社會發展和醫療衞生保健需求,以高層次人才的重大科研項目為依託,穩步推進“四個培育”工程。科研水平在全國高校排名大幅提高,自然科學研究保持安徽省屬高校的領先地位。共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87項,連續3次獲得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榮獲中華醫學科技獎科普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學校在複雜疾病易感基因研究領域進入國際領先行列,一系列原創性科研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利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銀屑病、白癜風和麻風易感基因”研究成果被科技部評為20xx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一。

“xx”期間,學校科研項目經費累計達1.45億元,較“十五”期間增加了200%。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973”計劃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20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和資助經費連續9年保持遞增,穩居省屬高校首位。承擔的科技項目,實現了以省內資助為主為向國家級資助為主的跨越式轉變。

20xx年學校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准為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新增16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2個省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115”科技產業創新團隊。學校積極推進大型儀器設備異地實體共享,加快科技資源共享平台建設。

(三)夯實學科學位點平台,重點學科建設取得突破

以國家級重點學科建設和省級重點學科建設為契機,制定《安徽醫科大學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20xx-20xx)》,打造特色學科羣。繼續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增強新建學科、一般學科的自我發展能力和競爭力,推動學科之間的協調合作和平衡發展。

皮膚病與性病學獲批國家重點學科,病理學獲批為國家臨牀重點專科,中藥藥理學獲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實現學科建設歷史性突破。“xx”期間,學校新增12個省級重點學科,省級臨牀醫學重點學科和重點扶持學科達到42個。新增預防醫學博士後流動站,臨牀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公共衞生碩士、藥學碩士、中藥學碩士、口腔醫學碩士等4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四)深化幹部人事改革,人才隊伍建設再創佳績

全面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積極穩妥地完成崗位設置和聘用工作。制定《安徽醫科大學“xx”師資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創新用人機制,完善以全職聘任為主、兼職聘任為輔的用人形式,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組建“海外兵團”,多途徑優化師資隊伍結構。20xx年首次面向海內外選聘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學校連續第三次獲得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大力實施人才培養“四百工程”,選派教師赴國外進行學術訪問或研修,建立健全青年教師出國培訓的長效機制。深入落實“百名博士”培養計劃,提高教師隊伍學歷層次。目前,專任教師中碩士以上學位佔教師總數的78.8%,比“十五”期間增加32.1%。目前學校擁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7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骨幹教師2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37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93人,省高校拔尖人才12人,省高校優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後備人選14人,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8人, 3人分別擔任中華醫學會專業委員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分會的主委,5人入選教育部高校醫藥學科指導委員會專家。10多人獲得全國、全省模範教師、優秀教師光榮稱號。

(五)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大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新增各類用房建築面積8.9萬平方米。完成了科教大樓、新圖書館、體育館、研究生1、2號公寓樓、和平苑職工點狀樓、南校區基礎實驗樓、連廊工程等10多個較大建設項目。完成教學用房、學生宿舍、老圖書館、第二行政樓、職工住宅及荷花塘維修改造工程,校園面貌修葺一新,育人環境進一步改善。20xx年我校榮獲省“綠化模範單位”稱號。3號學生公寓樓、教學實驗綜合樓、一附院腫瘤治療中心、附屬醫院醫療集團東區項目等重大建設項目有序推進。

投資1.7億元用於教學、科研設備購置,獲得國家財政部5050萬元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專項經費,打造優質實驗教學平台。

成立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積極推進數字校園建設。校園數據中心機房如期完工,建成學位論文、教學參考書、虛擬參考諮詢等數字圖書館應用系統,電子文獻及信息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使用。實驗動物中心成為省內第一家SPF級實驗動物中心。推行電子政務,實現網上辦公。

(六)推進管理體制改革,治校能力進一步提高

成立學校發展規劃工作領導組,加強高水平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辦學指標體系研究和應用,做好學校發展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健全領導班子科學民主決策制度,重視調查研究。推進管理重心下移和學院管理體制改革。順應高等醫學教育和生命科學快速發展的形勢,成立了國際教育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公共基礎學院、醫院管理處、高等醫學教育研究所等機構。

堅持“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強化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完成校辦企業改制工作。成立學校招標工作辦公室,健全規章制度,規範招標、採購行為。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嚴肅財經紀律。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規範工程建設項目管理。

加強監察和審計工作。健全審計工作制度,加強工程領域的審計監督,促進管理工作中的內涵建設。加強黨內監督和校內行政監察,規範幹部責任追究行為。

(七)開展對外合作交流,辦學聲望顯著提升

牽頭組織成立安徽省高等醫學教育合作委員會,積極開展“安徽省大學生村醫工程”研究,為推動安徽省醫藥衞生體制改革貢獻力量。

與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等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北京地區6所軍隊臨牀學院建設成效明顯,臨牀學院已達45所。與德國烏爾姆大學、海德堡大學醫學院、日本千葉大學、九州大學、意大利巴里大學、台北醫學大學等建立友好關係,在科研合作、師資建設、學生培養、學術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

(八)大力抓好民生工程,創建平安和諧校園

在和平苑集資建設高層教職工住宅216套及點狀樓10套,職工住房補貼和公積金大幅提高,生活待遇進一步改善。重視辦好學校食堂,學生第一食堂和南校區兩個食堂均獲“A級”食堂稱號。積極開展春節、教師節等節日慰問活動,堅持看望生病住院的教職工和幫助經濟困難户。積極做好學生資助工作,形成以“獎、貸、勤、助、補”為主要方式的資助體系。紮實推進大學生就業工作,學校連續獲得全省高校就業工作標兵單位。

重視做好安全穩定工作,施行校長與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簽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書和防火責任書,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制。建立了集監控、報警、消防、調度為一體的全天候監控報警系統,制定處置突發事件工作預案,確保安全應急管理工作。在二級機構開展年度安全穩定工作目標考核,逐步建立我校安全穩定工作長效體系。

(九)推進附屬醫院建設,服務社會能力持續提升

依託學校品牌效應,整合優勢資源,成立附屬醫院醫療集團。在4所直屬附屬醫院施行目標管理,推動直屬附院管理體制改革,促進醫教研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不斷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

一附院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醫療、教學、科研指標連創歷史新高,學科建設成效顯著,外科和門急診大樓建成並投入使用,保持省內龍頭地位。二附院於20xx年建成開診,各項醫療指標快速攀升,人才梯隊基本建立,教學科研成果初見成效,成功創建三甲醫院。四附院於20xx年順利揭牌,發展步入正軌,擬選址遷建具有20xx張牀位的三甲醫院,已獲省發改委批准,被列入20xx年安徽省“861”行動計劃,建設工作穩步推進。附屬口腔醫院醫療業務工作量不斷攀升,社會聲譽不斷提高。

紮實推進非直屬附屬醫院建設工作,繼續拓展臨牀教學基地,繼附屬省立醫院、第三附屬醫院(合肥市一院)之後,新增附屬安慶醫院(安慶市立醫院)、附屬六安醫院(六安市人民醫院)、附屬合肥醫院(合肥市二院)、附屬巢湖醫院(巢湖市人民醫院)等非直屬附屬醫院。形成以10所附屬醫院為龍頭,45所臨牀學院為骨幹,36所教學醫院為補充的臨牀教學基地網絡。

(十)大學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進展

大力促進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成功舉辦“校慶80週年”和“內遷安徽60年”紀念活動,開設素質教育的品牌欄目“醫學與人文大講堂”及“東南學堂”,建設檔案館、校史館,深入挖掘大學文化建設資源和建設內涵。舉辦以“好學力行、造就良醫”和“求真、求精、求新”為核心內容的學風建設系列活動。加強校風、學風督查,加大對考風考紀的宣傳教育和管理力度。

不斷加強幹部隊伍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相繼開展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活動。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改進,學生管理工作不斷創新。在汶川地震災後重建、慶祝北京奧運會等過程中,廣大師生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學校連續兩次獲得省“文明單位”稱號。

各位代表、同志們,過去五年,學校事業發展實現了新跨越和新突破,每一個安醫人有理由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改革,勵精圖治的結果;是全體教職醫護員工同心協力,鋭意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校黨委、行政,向為學校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同志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伴隨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學校的快速發展,學校在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不足:辦學空間不足,辦學經費緊張,辦學資源配置不盡合理;改革創新力度不夠,教育教學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不能完全適應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的要求;辦學行為需要進一步規範;一些關係師生醫護員工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還需繼續努力。面對困難和挑戰,全校上下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戰略的發展眼光,深化改革、開拓創新,通過艱苦細緻的工作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決這些問題,確保學校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二、“xx”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xx”時期是我國由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學校進一步加快發展、提升內涵、強化特色、重點突破,全面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關鍵時期。我校“一校跨兩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廣闊深遠的發展前景。80餘年的辦學積澱以及“xx”期間的強勁發展勢頭,為學校實現事業發展新跨越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良好氛圍。我校正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我們一定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教育和衞生工作方針,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發展,提升內涵,強化特色,創新機制為主線,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提升科學技術研究水平和增強文化引領能力為引擎,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為保障,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當前,學校黨委、行政正在廣泛徵求意見,修訂“xx”事業發展規劃,今天上午各代表團分組討論、審議了規劃徵求意見稿。我們提出了今後五年的主要發展目標。

一要穩步發展辦學規模。穩步發展本科生教育,積極發展長學制和研究生教育,健全繼續教育體系,加快發展海外(境外)留學生教育。到“xx”末,全日制普通本科生達到120xx人左右,在學研究生總數達到4000人以上,其中博士研究生400人左右。臨牀醫學院學生6000人,繼續教育學生10000人。境外學生400人。

二要積極打造“國家級”品牌。新增藥理學、流行病學與衞生統計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8個。新入選國家“千人計劃”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3人以上,國家級創新團隊1支,衞生部有突出貢獻專家5人。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有新突破。力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年度立項突破100項,國家科技獎1項以上。爭取實現“973”計劃首席科學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目標。

三要着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今後五年,學校要深化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建設,努力實現質量工程項目在國家層面全覆蓋,保持在省內的領先地位。力爭辦出3-5個在國家級層面有一定影響的名牌專業和特色專業。學生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本科生考研錄取率、畢業生就業率和社會滿意度進入國內先進院校行列。

四要顯著增強科研實力。年均科研經費突破6000萬元,立項科研項400項以上。建設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5個以上,省級人文社科基地1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4-5支。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3項以上,年均獲省級科技獎20項。年均發表科技論文3000篇以上,SCI等三大論文檢索收錄論文300篇以上;年均申報及授予專利20項以上。

五要全面提升學科水平。在全面提高二級學科建設水平的基礎上,完成護理學、醫技等一級學科的建設佈局。力爭3~5個二級學科進入國內排名前10%。增設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6個。建設整體實力居國內先進水平的省級重點學科20個,

六要切實加強隊伍建設。生師比調整為16:1左右,穩步增長教師總量。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達到90%以上,其中博士學位比例達到50%以上,高級職稱比佔45-50%,正副高比為1:2左右,在校外完成某一級學歷(學位)教育的教師達70%左右。重點加快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引進100名海內外特聘教授和學術領軍人物,培養、選拔一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造就一支高素質管理隊伍。

七要深入推進國際合作。鞏固與國際高水平大學建立的多層次交流合作關係。建成國際科技合作平台1-2個。推動學術骨幹、管理骨幹海外培訓。擴大青年教師和本科生、研究生中具有海外學習經歷的比例,積極拓展留學生教育,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八完善體制和運行機制。深化改革,健全學校各級領導班子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構建適應現代大學制度的運行體制和機制,提高決策水平和管理效能。推進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全面實施目標管理責任制。充分發揮校、院兩級學術機構在學校建設發展中的決策、諮詢作用。進一步健全、完善校務公開,充分發揮教代會、職代會的作用,保證民主渠道暢通。

九全力提高硬件保障水平。超前佈局,完成新一輪校園整體發展規劃,形成“一校四區”的戰略佈局,較大程度解決制約發展的硬件瓶頸,為教學、科研、醫療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支撐。

十要加強附屬醫院建設。完善直屬附屬醫院管理體制和教育教學體制,推動醫、教、研共同發展。推進直屬附屬醫院的臨牀學院制建設,優化整合醫、教、研資源,組建安徽醫科大學醫療集團。第一附屬醫院創建國家級優質醫院,形成3-4個國家級特色學科羣,學科建設和醫學研究躋身全國省屬醫學院校一級方陣。第二附屬醫院成為省內領先,管理一流、技術一流、服務一流、環境一流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第四附屬醫院完成附屬醫院醫療集團東區建設項目並對外服務,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能力,積極為建設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創造條件。附屬口腔醫院完成獨立建制,完成新院址建設規劃,為建成三級專科醫院準備條件。

總之,經過未來五年的努力,實現“xx”規劃的各項目標,學校的辦學實力將會有更大的提升,學校的面貌將會發生更大的變化,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建設將會取得更大的進展。“xx”規劃的徵求意見稿業已發給各位代表,大家要集思廣益、獻計獻策,為把學校辦成我省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的重要源頭、區域醫療衞生服務和衞生政策研究的重要支撐而努力!

三、關於20xx年的工作

今年全校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造就良醫、辦人民滿意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為目標,以“謀劃、發展、改革、提高”為主題,不斷提升教學、科研、醫療和育人質量。

(一)突出內涵發展,提高辦學水平與質量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本科生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轉變。落實“教學質量工程”,繼續加強專業、課程和團隊的建設。從人才培養的模式、方法、能力等方面入手,逐步開展“教學方法改革培訓”、“雙語教學培訓”等項目。全面推行學年學分制改革。着手開展第二專業學位輔修工作。開辦精品教育班,逐步打通“五七互通”、“國內外互通”的精品教育渠道。做好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牀技能競賽和藥學、中藥學專業實驗技能競賽參賽工作,力爭取得好成績。推動實施大學生“村醫”工程,開展為農村定向培養全科醫生試點。開拓地方醫教資源,辦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深入推進臨牀學院制教學模式改革。繼續抓好多種形式辦學。三本教育重點抓好規範秩序和提高質量,推動發展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

加強學科學位點建設,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加強新增一級博士、碩士學位點及新增專業學位點建設工作。繼續組織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參評和安徽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推薦工作。強化學術道德,嚴格學位授予。

實施“研究生創新工程”。以增強創新能力為核心,繼續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強化導師負責制。認真落實研究生“千人培養計劃”和產學研聯合培養工作,組織參加“研究生自主創新論壇”和“博士生企業行”對接項目。承辦全省第二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發展專業碩士、博士學位教育,推動我校產學研聯合培養工作。

提升科技競爭能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努力擴大國家級項目立項渠道和份額。確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穩步提升,實現在“973計劃”、“863計劃”、“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支撐專項等國家級重大研究計劃的新突破。強化人文社科研究導向和培育,力爭醫學人文社科研究獲得國家級項目和獎項。提升科研工作的集團作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產出激勵,力爭省級科技獎勵實現更大突破。

籌建轉化醫學中心。探索打通基礎醫學與臨牀醫學互通渠道,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加速成果轉化應用。做好國家級科技平台建設,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

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強化高素質科研學術隊伍建設。加強“四百人才”工程內涵建設,繼續實施“博導國外訪學計劃”和“青年骨幹教師國外訪學計劃”。依託安徽省“百人計劃”和“皖江學者”計劃,重點引進有海外博士研究生學歷背景的高層次學科帶頭人。啟動設立校內特聘教授崗位,面向國內外公開招聘學術帶頭人。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技能競賽和培養力度。開展高層次人才效益調查研究。籌備召開人事人才工作會議。繼續加強和完善博士後管理工作。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醫護、技術員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繼續加強黨政管理、後勤服務等人才隊伍建設。

擴大對外交流合作,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拓展同國外、境外知名高校合作交流的途徑和領域,積極構建多層次的交流合作模式。繼續深化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烏爾姆大學的合作關係,選派優秀學生赴德國海德堡大學進修深造。完成與日本千葉大學、意大利巴里大學合作的具體內容,與歐洲、澳新等地區高校建立新的合作關係。大力發展留學生教育,規範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培養質量。辦好《自然遺傳》雜誌編輯部與我校聯合舉辦的國際性學術交流活動。

主動適應皖江城市帶示範區建設進程,參與“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積極鼓勵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產學研聯合水平。

加快校園建設步伐,不斷改善辦學條件。進一步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教學科研建設土地。主要完成八項具體工作:一是加快學生公寓3號樓建設,確保下半年開學啟用;二是加快實驗教學綜合樓工程建設;三是加強實驗室、圖書館、檔案館、校園信息網絡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四是啟動和平苑二期工程;五是積極穩妥處置好騰空舊套房;六是做好暑期學生宿舍維修工程,努力改善學生宿舍條件;七是完成附小教學樓重建與綜合樓加固工作;八是積極開展水、電增容工作,制訂全校水電線路管網圖。

(二)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學校事業發展

出台實施“xx”規劃。結合國家和安徽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制定實施學校 “xx”事業發展規劃以及學科建設與發展、師資和人才隊伍建設、校園建設發展3個專項規劃。

制定《安徽醫科大學章程》,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

完善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積極開展效能建設,建立並推進學校二級機構及各直屬附屬醫院年度目標責任制,構建各類目標責任管理體系。

建立幹部年度工作、任期工作考核指標體系。建立以合同管理為基礎的人員聘用與管理制度。建立各類人員考核指標體系,完善考核制度。完善績效分配製度,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

按照責權利一致的原則,探索推進管理重心下移,逐步推進校院二級組織管理模式,規範管理,強化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強化財務和監察審計工作。在學校預決算委員會的指導下,科學編制並嚴格執行年度財務預算,完善財務管理制度。積極引入精細管理,推進辦學成本核算和目標管理。強化對權力運行重點部門、重點環節的監督,加強專項審計。完善合同管理,切實規範招標管理。拓寬經費籌措渠道,進一步開源節流,開展節約型校園建設。

(三)堅持以人為本,創建平安和諧校園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加大學生學風建設,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籌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中心”。舉辦第十期思想政治幹部隊伍培訓研討班,不斷提高學生工作科學化水平。結合黨的xx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國家“xx”規劃綱要頒佈、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等形勢政策,開展對大學生重大國情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強化學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完善助學解困體系,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和幫扶工作。

全力以赴做好就業工作。加強畢業生就業工作指導與服務,加大畢業生就業信息暢通渠道建設,以實習基地為依託,積極開拓畢業生就業市場,將創業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

增強機關服務意識,提高後勤服務質量。牢固樹立為教學、科研、醫療一線服務,為廣大師生醫護員工服務的意識,提高機關管理服務效率,提升管理服務質量。

構建後勤目標責任管理體系,推進精細化管理,積極推進食堂社會化管理,重點抓好伙食穩定,推進學生宿管中心目標管理,加強宿舍安全、衞生安全及衞生防疫工作。提高師生醫護員工身心健康水平。

積極構建平安、和諧校園。認真落實安全穩定工作的包保責任制,繼續實施安全穩定工作目標管理考核評估,完善學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繼續開展綜合治理,維護穩定,着力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

進一步培育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體系。以建校85週年為契機,強化大學文化建設,進一步實施校園文化建設的五大工程,完成校史館、圖書館壁畫建設,完成新一輪《校園文化叢書》選編和出版工作,完成《校歌》創作。加強校風學風、師德師風和醫德醫風建設。構建校園形象識別系統。繼續辦好“醫學與人文大講堂”。積極發揮校友會、董事會在傳承大學文化、匯聚校友資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適應國家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推動附屬醫院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貢獻

完善安徽醫科大學醫療集團的建設。立足新一輪發展,依託學校綜合實力優勢,整合各附屬醫院、臨牀學院、教學醫院的優質資源,完善醫療集團建設。

全面促進各附屬醫院醫教研協調發展。加強各直屬附院臨牀學院建設,強化臨牀技能中心建設,提高臨牀教學質量,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繼續與各直屬附屬醫院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實行獎懲制度;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提升附屬醫院對學校建設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一附院要以創建“國家級優質醫院”和“三甲”複審工作為抓手,進一步發揮龍頭作用,加強重點學科和臨牀重點專科建設,積極推進腫瘤中心大樓和高新醫院項目建設,處理好兩個項目建設的關係。二附院要鞏固“三甲”創建成果,進一步加強人才梯隊建設,深化內涵建設。四附院要積極穩妥地開展東區項目建設,做好人才儲備,提高診療技術水平。附屬口腔醫院要不斷提高辦院效益和醫教研水平。

加強非直屬附屬醫院和臨牀學院建設。加強對非直屬附屬醫院醫教研工作的指導,積極開展臨牀教學基地工作質量考評,籌備召開第二屆臨牀學院工作會議。發揮附屬醫院的帶動作用,進一步發展新的臨牀學院和教學醫院。

各位代表、同志們,回顧過去,成績令人鼓舞;展望未來,前景催人奮進。新世紀第三個五年的宏偉藍圖已經展開,我們的使命神聖而又光榮。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是“xx”開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規劃綱要精神的關鍵一年,謀劃好、落實好今年的工作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凝聚全校師生醫護員工的智慧和力量,搶抓新機遇、迎接新挑戰、謀求新跨越,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紮紮實實地提高辦學質量與辦學水平,實現“xx”開局良好,為把我校建設成為高水平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而努力奮鬥!為服務安徽省經濟與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安徽加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