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精選19篇)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1

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為切實落實勞動教育課程和勞動實踐,學校多措並舉,努力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和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在學校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每年召開由分管校長牽頭,學校政教處、總務處、團委、年級及全體班主任參加的`勞動教育專題會議,研究制定教育計劃、方法、途徑,分析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確定教育的重點,並將勞動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取得了顯著效果。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精選19篇)

一、開設勞動教育課程

為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按照課程規定,開設了《勞動與技術教育》課,每週每班1節。

勞動課上教師的首要職責不在於"教"在於導,在於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形成一種樂於勞動的心理願望和性格特徵。如通過創設情境,把自己當作環境衞生的保衞者、班級的美容師,把枯燥的衞生打掃變得富有人情味,學生幹起來也特別積極。教師擺正位子,甘當配角。配角並不等同於消極參與,教師適時地參與學生討論,並使學生忘卻師生界限,消除了學生的被驅使感。教師包容學生的失敗。勞動課實踐操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嘗試創造的過程,教師正確看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所犯的錯誤,引導學生正視失敗,告訴他們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閉自卑,不敢嘗試。

二、開闢勞動教育基地

為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悦,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在教學樓綠化帶設立勞動教育基地,學生可以根據季節變化種植花草。

三、開展校內勞動實踐

學校把勞動教育實踐貫穿於整個學校生活,讓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勞動。

(一)每週讓學生參與校園保潔、花園除草等實踐活動;

(二)每天讓學生參與班務整理、個人書桌整理等實踐活動。

四、開展家務勞動實踐

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裏的事情幫着做,弘揚優良家風,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佈置在家完成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務,並要求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可以相信,不斷加強勞動教育,堅持學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開展有益的勞動競賽,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技能,而且定能培養出一代有知識、愛勞動的高素質學生。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2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文件精神,以及教育廳關於全面落實“七個一”的具體要求,我市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現將烏蘭浩特市推進勞動教育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明確目標統籌推進

我市始終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堅持五育並舉的教育理念,將勞動觀念和勞動精神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勞動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積極的勞動精神,並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一是轉變教育理念,提高重視程度。為更好地落實勞動教育,市教育局及時轉發了《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全市中國小、幼兒園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綱要》,明確勞動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結合學校實際,探索實現途徑、關鍵環節及評價等,同時各學校結合實際,對勞動教育進行再設計、再規劃,形成因校制宜的勞動教育總體實施方案,確保了勞動教育推進的目標明確和方向正確。二是加強組織領導,形成推進合力。市教育局通過明確學校是勞動教育的實施主體,基礎教育股作為統籌推進股室,教師發展中心作為課程建設指導部門,少年宮作為勞動實踐基地,督導中心作為評價考核部門的工作職責,共同承擔區域推進勞動教育的職責任務,通過加強條件保障、專業支持和督導評估,推動中國小勞動教育質量和水平整體提升。三是明確工作要求,提出具體舉措。市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點明確:“(四)勞動教育抓落實求實效。深入貫徹落實《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一是根據各學段特點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二是通過勞動周、勞動月、佈置家庭勞動作業等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強化實踐體驗;三是加強校內外勞動基地建設,拓展田園、工廠、果園等勞動實踐場所,滿足各年段學生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四是充分利用現有的少年宮自治區研學基地,開展針對性強、實效好、有層次的研學實踐活動,提升育人實效性”。

二、加強勞動課程建設

按照教育廳推進“七個一”及中國小勞動教育課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的要求,我市各學校將勞動教育納入課表,與校本課程、地方課程進行統籌,保證各中國小每週至少1節勞動教育必修課。同時,注重加強學科滲透,結合學科特點,打造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引導學生認識勞動創造人、創造價值、創造財富、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引導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觀念。如衞東國小根據農村學校以及年段特色開設家政校本課程,並開展“食堂小義工”、“林木小衞士”、整治校園附近垃圾等專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熱愛勞動;興安一小利用勞動實踐教育課指導學生學會一般的勞動技能,在科學課中與教材性結合開展“植物的一生”種植活動;都林一小的勞動教育課由老師帶領在校內開展衞生清整、整理花木、縫製沙包、製做風箏等力所能及的勞動項目,並在每週四下午開設了手工製作課程,組建了花卉栽培小組,讓學生體驗與生活直接相關的勞動項目,習得勞動技能;第九中學圍繞“我勞動,我光榮;我創造,我幸福”主題,通過查找、閲讀有關宣揚勞動美德、讚美人民勞動成果等內容的文章,或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有關熱愛勞動的事例,讓學生寫感受,體驗勞動的甘苦。

三、開展勞動教育主題月活動

1.開展校內多姿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各校根據本校實際擬定活動月主題,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勞動能力,分學段設計低、中、高三份勞動清單或不同活動形式,明確學生應當完成的勞動任務,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勞動,樹立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的傳統美德,助力學生養成自理自立的生活習慣。勝利一小、和平三小、愛國一小、都林二小、鐵西一小、合展國小、興安一小、興安二小八中等根據不同年段特點分別組織了家務比賽、水果拼盤、疊衣服比賽、洗鞋子、削平果比賽等活動,培養學生勞動技能,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五一國小開展以“勞動尚美,勵志童行”為主題的系列實踐活動,以“勵讀”瞭解一位勞動勞動模範的故事,明確要求學生在日常實踐中向榜樣看齊。以“勵行”強調堅持不懈愛勞動,在為自己或他人服務的過程中感受自己人生的價值。

2.積極組織學生做好校內衞生。各校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校園環境衞生清掃工作中來,堅持讓學生負責教室、教學樓和宿舍的衞生清理,做到一日三掃,輪流值日、堅持小組承包制、個人負責制等。同時學校派政教領導和學生會對各班教室、寢室、衞生區進行檢查,成績記入班級量化綜合考評,激發學生的責任感、保護環境衞生的.意識。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外社會實踐活動。各校根據學校校園環境特點設立“開心農場”、“植物園”等校內勞動實踐基地,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同時各校在五一假期,積極引導學生到農村的田園、果園、工廠等勞動實踐場所,積極參加生產勞動、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強化實踐體驗。五中、七中引導學生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農事勞動;六中、八中、職教中心等學校引導學生隨父母到工作崗位進行一日體驗,感受父母辛苦。愛國二小根據年段特點開展“創意勞動製作,喜迎建黨100週年”“隊禮致敬勞動者”“今日我當家”“尋找最美笑臉”等特色勞動教育活動;鐵西一小引導學生設計勞動計劃表,開展“居家小達人”“美食小達人”等評比活動。

4.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勞動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學生將習得的知識、技能轉化為主體積極參與、養成勞動習慣的重要途徑。和平二小、職教中心、五中、十三中等學校還利用假期加強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組織青年志願者到敬老院慰問敬老院的老人,幫孤寡老人擦玻璃、掃地、疊被子等。除此之外,還開展了很多有關勞動的青年志願者活動,如:清理社區垃圾、清理校園周邊垃圾、參觀學習優秀企業文化等等。這些青年志願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愛心,而且培養學生愛勞動的好習慣。

四、加強家校配合,共同培養學生勞動習慣

一是加強勞動教育宣傳。市教育局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微信公眾號對各校開展情況以及經典做法進行宣傳報道,各校也充分利用專欄、板報、手抄報、微信、會議宣傳等形式廣泛開展勞動和衞生知識教育宣傳活動,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教育廣大教師和學生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二是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的宣傳教育作用,引導家長在家積極協助、指導學生完成學校佈置的勞動作業,鼓勵學生在家積極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鍛鍊學生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都林一小設計了“親子勞動”活動,並制定活動記錄單,通過勞動合作讓孩子既懂得父母勞作的艱辛,又融洽了親子關係,培養孩子對家庭責任的擔當與分享,融入家庭事務中,在力所能及的勞動中感受自我的價值感,感受到勞動的魅力;和平一小以“家校合育 勞動育人”為主題的勞動種植基地開耕儀式,聘請54名家長為勞動教育校外輔導員,邀請家長走進校園的勞動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家長的指導下走進自然,親身體驗種植的樂趣;紅雲希望國小開展了“快樂過五一,勞動伴成長”主題親子實踐活動,讓家長參考《紅雲希望國小家校公約——家務勞動篇》,向父母學習新的家務技能,跟隨爸爸或媽媽到他們的工作單位參觀學習,與父母交流工作內容,嘗試體驗和感受父母的日常工作,並與父母規劃一下自己未來的職業。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從學校層面來講,不同學校受重視的程度差異較大。勞動多教育少,忽視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培養。目前來看,各校勞動技能課主要教一些具體的手工技能,但勞動觀、勞動態度、勞動價值方面的教育不夠,勞動教育更多屬於活動類的感性認知。沒有將全學科課程最大限度地整合起來,貫穿統一的勞動價值觀教 育,尚需要加以通盤考慮。

二是從家庭層面來講,家庭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十分缺位,勞動教育的主體主要依賴學校,絕大多數家長把學生的知識性學習當作唯一的目標,所有家務勞動都不讓學生做,甚至在勞動價值觀方面給學生以錯誤引導。如何改變家庭和家長的勞動教育觀念,是一個難題。

三是從社會層面來講,一夜暴富、不勞而獲的思想有所蔓延,體力勞動和生產勞動被淡化。因此,切實加強勞動教育,是堅持立德樹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現實需要,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在勞動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方面,儘管有生產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義務勞動、生存性勞動、主題勞動等多種形式,但還存在碎片化的現象,還應該打造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有助於讓學生體悟到勞動的快樂,有助於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將“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的觀念作為“勞動之魂”貫穿到中國小勞動教育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各個陣地、各個時機中去。使思政課、 勞動課、勞技課、研學實踐課和學生德育等要均貫徹“勞動幸福”的價值觀,使勞動幸福觀具體化,變成在各個學段可操作的勞動教育思想。要讓孩子們明白,自由自覺的創造性勞動是人的類本質,也是人的幸福最深刻的發源地。

二是配備專業師資隊伍,強化勞動教育的安全保障。一方面,要建立專業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引導中國小校招收高素質勞動教育專職、兼職教師隊伍,把勞動教 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強化每位教師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提升實施勞動教育的自覺性,對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另一方面,鼓勵購買勞動教育保險,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全面保障學生安全。

三是建設勞動教育基地,為學生提供勞動教育場所。加強勞動教育的統籌協調,建立勞動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整合相關力量,實行部門聯動,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大課堂作用,讓各個領域都成為勞動教育資源,全力打造“農業+”“工業+”“科技+”“生態+”等多個行業勞動實踐教育基地,為學生搭建多樣化勞動實踐平台;搭建城鄉中國小校互動交流平台,通過城鄉結對、構建聯盟等方式,促進城市和農村學校在勞動教育方面資源互補、優勢互補,互相幫帶、互相學習,實現勞動教育基地共用、課程共享、活動共建、學生共育;注重引導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參加各種公益勞動、志願服務、社區治理等,讓學生在多元勞動實踐中奉獻社會,體驗到精神上的幸福和快樂。

四是加強學校督導檢查,提升勞動教育的落實力度。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督導體系,通過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等方式,對學校組織實施勞動教育情況進行督導,同時作為衡量學校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提高學校領導對勞動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杜絕勞動課只反映在課表上,平時勞動課被語文、數學課或自由活動代替的現象發生。

五是強化宣傳教育引導,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校訊通、家長微信羣等給家長精準推送勞動教育知識,引導家長樹立正確勞動觀念,幫助家長認識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了借如何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來安排合適的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家庭和學校都能夠獲得勞動的機會、增長勞動的興趣、提升勞動的觀念。

六是建立健全學生參與勞動情況方面的學案記錄,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定中加大勞動素養的權重。學校的勞動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將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的情況客觀記錄在案;與社區教育相結合,將公益勞動參與情況記錄在案;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將學生勤工儉學、實習、實踐等情況記 錄在案;與勞動者終身的自我教育相結合,用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和勞動素養的發展過程全面地評價學生接受勞動教育的狀況。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各項指標中,勞動素養的權重應該列在第一位。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3

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為切實落實勞動教育課程和勞動實踐,我校多措並舉,努力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和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開設勞動技能課程

為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根據特校課程設置方案開齊開足勞動技能課程,1~3年級每週1節、4~6年級每週2節、7~9年級每週3節。每班配備1名勞動技能教師,師資充足,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性別差異、身體狀況等特點進行勞動教育。

二、開闢勞動教育基地

為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悦,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在校門西開闢“刈麥新園”勞動教育基地,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季節變化種植時令蔬菜。

三、開展校內勞動實踐

學校把勞動教育實踐貫穿於整個學校生活,讓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勞動。

1.每天讓學生參與教室保潔、菜園除草等實踐活動;

2.每天讓學生參與班務整理、個人書桌整理、擦黑板、倒垃圾等實踐活動。

3.每天起牀後晚眠前學生在生活老師指導下刷牙洗臉洗腳、穿衣脱衣、整理牀鋪,打掃宿舍衞生,有能力的同學洗衣服洗襪子。

4.定期組織高年級部分學生到餐廳學習包蒸包,練習摘菜等。

5.適時組織學生參加適當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們大膽創新、勇於競爭的實踐能力。

6.教師指導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進行手工製作,如鑽石畫粘貼等。

四、開展家務勞動實踐

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裏的事情幫着做,弘揚優良家風,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佈置在家完成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務,並要求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

特校勞動技能課的開展,全面提高了學生的勞動素質,培養了學生勞動技能,為將來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4

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總覺得下地勞動是一種粗活;這種粗活不是我們這些大學生乾的。很多大學生“吃喝享樂”的錢也都是父母通過幹這些“粗活”掙來的。為了讓同學們知道錢的來之不易,為了讓學校更加潔淨美麗,也為了更好的迎接評估,在宿舍管理科的組織帶領下,我們學生幹部對校園生活區的每一個角落進行了清理。

雖然勞動很苦很累,也很髒。但這種活動能更好地培養同學們吃苦耐勞的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天將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現在多吃點苦,多參加勞動,也能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培養吃苦耐勞,踏實肯幹打下良好基礎。學校以培養德才兼備的人為目標,學生畢業後,自我意識中也把自己當成一個走向生活的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碰到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無論是掃地,還是編軟件,離開吃苦耐勞都是不行的。

在家裏總是衣食無憂,都受到“王子”、“公主”的待遇,很少有機會鍛鍊自己,也就自然而然對勞動有了一種厭惡感,對勞動者也就有了一種輕視。他們不知道,因為大學的普及,也就是大學平民化的過程,如果大學生連“普通勞動者”這樣的身份都無法接受,那也就不要指望找工作了。

所以我覺得在大學裏,我們應該多參加這些勞動,學校也應多組織一些這樣的勞動,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得到鍛鍊,這樣既可以讓學校更整潔又可以讓我們得到鍛鍊,何樂而不為呢。

在這一次長達十幾天的勞動中,我們學會了很多事,也懂得了很多道理,也讓我對部裏的那些同胞們有了一種新的瞭解和認識。

從前兩週,我們就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掃除。起初我認為只是一項小的活動,偶爾打掃一次而已,可隨着時間的推移,證明我的想法是錯誤的。我們一打掃就打掃了十幾天,然而我們部裏的男生和女生們,並沒有因為時間的長、任務重,而缺席,有畏難情緒,而是出勤率很高,積極完成宿舍管理科,分配的任務。

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人力資源部不僅有一個好的部長,而且有一個好的團隊。每次接受任務之後,都會盡心盡力、任勞任怨去完成每一項任務。每當我們在清理石子,清除雜草的時候,就覺得特別的快樂,因為校園有了我們的打掃就變的更加的美麗,同學們也會感覺更加的温馨。校園裏每一處需要打掃的地方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每一寸乾淨的地方都鑑定了我們的勞動成果,現在我們的校園裏那麼的生計勃勃啊!

古人云“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經過我們精心的打掃,我們的校園變得更加的優雅、美麗。我們不僅現在是明達的志願者,而且永遠是明達的志願者。

有句話説得好:“社區是我家,美麗靠大家”。要把我們社區環境變得更加美麗,單單靠我們這些人是遠遠不夠的。希望我們學校的學姐、學妹、學哥、學弟都能參加到這支隊伍裏。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5

為加快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勞動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結合海南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國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體現時代特徵、強化綜合實施、堅持因地制宜,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夯實學生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素質基礎。

(二)總體目標。到20__年,我省勞動教育結構體系和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大中國小勞動教育規劃設置全面完成,校內學習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專項教育與各科教學相融合,體現時代特徵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需要的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初步建立。到20__年,勞動教育支撐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勞動教育場地資源、師資隊伍、管理制度、社會環境等符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廣泛開展。

二、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容要求

勞動教育主要內容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中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要立足學生個人生活事務處理,強化自立自強意識。生產勞動教育要讓學生在工農業生產過程中直接經歷物質財富的創造過程,學會使用工具,掌握相關技能,體會勞動的光榮和偉大。服務性勞動教育要讓學生利用知識、技能等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在服務性崗位上見習實習,提升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生產勞動教育和服務性勞動教育要結合地方特點,培養學生適應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求的勞動技能和勞動品質。

各學段勞動教育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國小。低年級以個人生活起居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學會日常生活自理,能完成個人物品整理、清洗,進行簡單的家庭清掃和垃圾分類等,參加適當的班級集體勞動和禁塑環保活動,進行簡單的手工製作,懂得人人都要勞動,感知勞動樂趣,愛惜勞動成果。中高年級以校園勞動和家庭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每年學會1—2項生活技能,參加校園勞動和社區服務,初步體驗簡單的生產勞動,體會勞動光榮,尊重普通勞動者,學會與人合作。

(二)國中。兼顧家政學習、校內外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安排勞動教育內容,開展職業啟蒙教育,讓學生承擔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勞動,參加校園保潔美化以及社區服務性勞動,適當體驗具有海南特色的不同形態項目的勞動過程,增加勞動知識和技能,獲得初步的職業體驗,使學生初步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職業意識。

(三)普通高中。圍繞豐富職業體驗,開展服務性勞動和生產勞動,指導學生持續開展日常生活勞動,選擇合適崗位參加服務性工作,結合勞動教育和通用技術課程學習自主選擇1—2項生產勞動,經歷完整的實踐過程,使學生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增強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

(四)職業院校。組織學生持續開展日常生活勞動,定期開展校內外公益服務性勞動,依託實習實訓參與生產勞動,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提升創意物化能力,培養不斷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增強學生的職業榮譽感和勞動自豪感。

(五)普通高等學校。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專業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積累職業經驗,培育創造性勞動能力和誠實守信的合法勞動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創業觀,具有到艱苦地區和行業工作的奮鬥精神。把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勞動教育時間要求,做好學分管理。結合公益性崗位和志願者項目,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服務性勞動,強化公共服務意識和麪對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

三、全面落實勞動教育的重點任務

(一)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1.優化學校課程設置。完善大中國小課程設置,將勞動教育納入大中國小培養教育方案和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勞動教育課程教材建設,研究編寫勞動實踐指導手冊,明確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工具使用、考核評價、安全保護等勞動教育要求。

2.開足開齊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國小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設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每學年不少於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可在已有課程中專設勞動教育模塊,也可專門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3.開發完善勞動實踐類校本課程。緊扣海南自由貿易港戰略定位和產業佈局,借鑑國(境)外優秀教學案例,充分發揮海南歷史文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打造勞動教育“特色印記”。大中國小要探索開發有關科學技術、海洋文明、生態保護、紅色記憶、農耕勞作、民族文化等勞動實踐特色課程,在鄉村學校大力推進田園課程建設;依託全省11個重點園區和省內高校優質創新創業教育資源,開展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方面的創客教育;依託文昌航天發射場,開發航天科技科普和體驗課程;依託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開發熱帶生態農業示範教育課程;依託文化旅遊園區、革命歷史紀念場館、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等文化場所,開發綜合性勞動教育系列課程。

4.強化校園勞動文化建設。結合植樹節、學雷鋒紀念日、五一勞動節、農民豐收節、開漁節、志願者日等,將勞動習慣、勞動品質的養成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主題教育活動,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校園文化。大中國小要制定勞動常規、明確學期勞動任務清單,組織與勞動教育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舉辦“勞模大講堂”“大國工匠進校園”、優秀畢業生報告會等勞動榜樣人物進校園活動,組織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綜合運用講座、宣傳欄、新媒體等,廣泛宣傳勞動榜樣人物事蹟,引導學生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二)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之中,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在中國小學科教學中,堅持價值引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勞動態度;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探究與實踐”板塊,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職業體驗,推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與勞動技能訓練相結合。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動法律法規、勞動安全和敬業精神教育,促進勞動教育與專業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設計相融合,圍繞創新創業開展體現學科特點的勞動實踐活動。

(三)強化日常家庭勞動教育。重視孩子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家長要幫助孩子繫好勞動教育的“第一粒釦子”,培養孩子生活自理意識和能力,利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教會孩子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積極參與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培育優良家風;積極參加學校(家委會)、村(居)委會等組織開展的學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動,經常與孩子一起參加社會公益勞動,鼓勵孩子利用節假日參加各種社會勞動,引導孩子養成從小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四)大力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活動。注重把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深化學生對勞動價值的理解。中國小每週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勞動時間,國小1至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大中國小每學年要設立勞動周,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國小高年級和國中要適當走向社會,參與集體勞動。高中及以上學段要利用寒暑假走向社會,參加生產勞動鍛鍊。大中國小要統籌規劃學生校外勞動實踐活動,將社會實踐、創新創業、職業體驗、研學旅行、志願服務等作為校外勞動教育的主要方式,落實活動內容、時間、地點和要求。鼓勵大中國小生積極參加國際勞動教育交流,探索建設一批國際化的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五)探索構建科學的勞動素養評價體系。制定勞動教育評價標準及相關制度,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升級改造全省中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拓展平台管理範圍,突出勞動教育評價內容。完善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設立素質拓展學分,把“第二課堂成績單”作為人才培養評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參考依據。依託大數據、雲平台、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健全各學段勞動教育評價檔案管理系統,全面客觀記錄課內外勞動過程和結果,建立公示和審核制度,確保記錄真實可靠,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功能。

四、大力提升勞動教育支撐保障能力

(一)多措並舉建設師資隊伍。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保障勞動課教師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先評優、專業發展等方面與其他專任教師享受同等待遇。推動中國小、職業院校與普通高等學校建立師資交流共享機制,發揮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優勢,承擔中國小校勞動教育教學任務。高等學校要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培養,有條件的院校可開設勞動教育相關專業。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行政幹部、校長、教師、輔導員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專項培訓,提高勞動育人意識和專業化水平。鼓勵學校設立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建立勞動課教師特聘制度。健全勞動教育教師工作考核體系,分類完善評價標準,加快形成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

(二)健全經費投入機制。科學統籌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加快建設校內勞動教育場所和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立以縣為主、政府統籌規劃配置中國小(含中等職業學校)勞動教育資源的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通過社會捐贈、公益性活動等形式支持大中國小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活動。

(三)完善勞動實踐場所。完善學校建設標準,建好配齊勞動實踐教室、實訓基地。充分利用現有的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研學旅行基地、應急綜合演練基地以及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的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和實習實訓基地等場所開展校外勞動。職業院校實訓場所要向普通中國小開放,共享勞動實踐資源。有條件的市縣要建立勞動教育基地,配齊基地相關人員和設備,實踐場所和勞動基地推行開放共享機制。學校可在校園內部利用已有場地新建或改建勞動教育場所。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等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放和提供勞動實踐場所。

(四)全面提供專業支持。在全省教育科學規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支持勞動教育研究,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理論實踐研究和指導,設立專項研究課題,為教研部門開展工作提供必要條件和經費支持。創辦一批試驗學校,注重開展跟蹤研究、行動研究。舉辦論壇講座,營造良好學術氛圍。整合線上線下勞動教育專業資源,通過協同創新、校際聯動、區域推進,提高勞動教育整體實施水平。

五、切實抓好勞動教育的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各級政府要把勞動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因地制宜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切實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統籌協調、社會宣傳和資源利用等問題,建立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省直有關部門要主動發揮職能作用,全面落實勞動教育各項任務。教育行政部門要做好組織協調,提供條件保障,加強管理指導,推動勞動教育的科學實施。

(二)建立協同機制。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勞動教育的協同機制,形成共育合力。大中國小要在勞動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落實好《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各項要求。鄉鎮、社區等基層單位要為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便利和支持。行業企業、社會組織要積極參與學校勞動教育的業務指導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新聞媒體要注重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廣泛宣傳勞動教育典型做法和先進經驗,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主旋律,努力營造實施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

(三)落實安全保障。制定勞動教育安全管理辦法,探索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安全管控機制。各級政府要強化領導責任,對勞動教育安全防控工作常抓常管、抓細抓實。教育行政部門要落實監管責任,堅持常規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對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排查化解。學校要加強對師生的勞動安全教育,健全安全管理機制,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組織勞動實踐活動要科學評估安全風險,認真排查安全隱患,防患於未然。

(四)強化督導檢查。要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督導體系,完善督導辦法。加強對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保障勞動教育情況以及學校組織實施勞動教育情況的督導,督導結果向社會公開,作為衡量區域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依據。教育行政部門要對學校勞動教育開課率、學生勞動實踐組織的有序性、教學指導的針對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開展常態化評估監測和檢查指導,進行科學分析和及時反饋,推進勞動教育規範化、科學化、常態化開展。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6

本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是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大的戲頭是有效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定位於國家課程、地方管理、學校開發,其功能在於: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研究態度和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過本次對12所中國小調研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在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存在極大盲區和偏頗,實施現狀令人堪憂,部分學校形同虛設、名存實亡,課程推進舉步維艱。國中尤為突出,村小更加嚴峻。

公立學校尚且如此,民辦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問題

“難”,一是難度大,二是困難多。領導認識難,教師認同難,實施過程難,評價方式難,課題開發難,課程管理更難,最終是推進“難上難”,效果“零歸零”。體現在:

一差認識:課程認識錯位,導致定位不明,課程計劃落實不力

國家課程計劃明確規定:綜合實踐活動從國小三年級到高中每週3課時,課時安排遵從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但我縣目前實際是國小常1~2課時/周,國中0~1課時/周。同時,絕大多數學校和教師仍被以往的課程思維定勢所束縛,還未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將其視為單純的活動課程,或等同於學科課程。

1、課程內涵理解偏失

幾乎所有學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綜合實踐活動,弄不清綜合實踐活動包括指定領域(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和非指定領域(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等),把綜合實踐活動包含的四大指定領域截然分割,上綜合實踐活動課只上勞技課或信息技術課。更沒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優點在於“無本”,亮點在於“開發”。

2、勞技課等同於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經驗性的課程,它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來組織學習活動的,是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條主線幫助學生選題展開的。它注重學生的活動過程,強調指定領域和非指定領域互為補充、互為滲透,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而勞技課是一門學科課程,它主要是傳授知識與技能。勞技課僅作為非課改年級,不能作為課改年級中一門獨立課程。而絕大多數學校把勞技課作為課改年級的一門獨立課程來上,並視為綜合實踐活動課。

3、信息技術課等同於綜合實踐活動課

信息技術課是市教委指定的課程,屬地方課程,是傳授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不論是課改年級還是非課改年級都必須開設。但所有學校均將信息技術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同一化。

二差師資:教師來源單一,導致角色不清,任課教師履職不力

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差,不僅差在任教者對該課程的理解和活動方案的指導,當前更差在數量上。

1、安排的搪塞化,導致任課教師的質不高

由於認識和定位上的偏失,往往任課教師的安排多為遮眼,常是退居“二、三梯隊”的人員。然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所有課程領域中綜合程度最高、開放性最強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較之其他課程領域藴藏着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關聯性,涉及更加廣泛複雜的課程資源。因此對任課教師的要求是高不是低,特別在管理、組織、研究、指導能力上,要求任課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2、教師的專職化,導致任課教師的量不足

教育部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學校所有教師和學校管理者都應當成為學生的指導教師。……學校不應指定少數幾個教師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應專任而非專職。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點所決定。然而,絕大多數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的安排上,來源渠道窄,並有專職化的傾向。

這無形地限制了任課教師來源的面,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人人有責、優勢互補、合作提高”的選教原則。當遇到專業問題時,難以及時解決;涉及跨學科領域時,難以溝通與合作。

3、角色的錯位化,導致任課教師的導不夠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活動化,倡導學生自主選題、主動實踐,要求教師把學習和活動的權利還給學生,並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包括對學生選題的指導,對學生活動方式的指導,對學生活動過程和方法的指導。然而,所有學校均將綜合實踐活動囿於課堂內,不敢讓學生到社區調查、觀察收集材料。同時,絕大多數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時,存在一包到底的現象,沒能體現學生是活動主體的角色定位;更有甚者走向另一極端,放任學生自由活動,忽視教師的指導。

三差資源:主動實施欠缺,導致研究不實,課程資源開發不力綜合實踐活動是“無本”的課程。作為必修課,國家既沒有課程標準,也無教材,只有《指導綱要》,加之學生個體千差萬別,決定了課程內容的高度開放,實施的全身心投入。若依本上課,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因地制宜,圍繞“服務社區,走向社會,珍惜環境,關愛他人,善待自我”五方面進行課程內容開發,並對之予以有效管理。但目前大班額、缺財力、怕出事的共生,校本研究的空化,以及對該課程實施主動性的喪失,致使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仍停留於嘴上。

四差方法:教學模式僵化,導致評價不高,實施過程暢通不力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重在落實“從生活走向課程,從課程走向社會”的理念,善將問題轉化為課題,實施探究性學習。但絕大多數學校仍固守接受性學習,不能將兩種學習方式有機結合,不能認識到探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學習內容,將該課程同其他課程機械割裂,課程意識和課程觀缺失,面對綜合實踐活動無從下手,不知怎麼上,何時上。

在評價方式上,多數學校沒有這個概念。即或是個別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也仍以知識為本位,偏重於結果,完全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質。

二、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課程意識

認知的缺失,認識的錯位,特別是領導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知與同化的乏力,是我縣目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難的主要根源。為全面有效推進課改,端正領導的認知是關鍵。故須清洗頭腦,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師資水平,切實轉變觀念,增強課程意識,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課程計劃。

2、關注學生實際,重視資源開發

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特別是課題的開發,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課題來源要尊重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也特長,體現每所學校特色,反映所轄社區的特點。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探究問題與課題,或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問題並提升為課題,在學生自主選擇課題和指導教師(組)基礎上,施行小組教學。

3、加強校本研究,落實三維目標

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作用;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優勢互補、共同指導;充分發揮常規教研功能,加強校際間交流與合作。在課程實施中,應制定實效性研究方案,指導學生細化活動計劃,關注學生活動過程,注重活動過程資料積累,加強師生間、生生間交流與合作,授之以漁,教給探究方法,提供交流機會和展示自我平台,着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切實落實三維目標。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7

近幾年來,不少學校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所忽視,學生不熱愛勞動,勞動技能低、勞動知識少、生活自理能力差、鄙視勞動人民等現象比較普遍,這種狀況對於未來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勞動教育觀念普遍薄弱

在應試教育的驅使下,許多教師只重視提高學生文化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勞動及其他教育問題,一切事務由家長全權代勞。同時,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目標存在錯位,更看重的是考試成績排名。

二、勞動課程不健全

在課程方面,許多學校不單獨安排勞動教育課,即使安排很多勞動教育課還會被佔用。由此可見,在理論上,學生長時間不能系統全面地學習有關勞動教育的知識、技能;在實際中,缺乏應有的實踐和鍛鍊,這樣“有育無勞”和“有勞無育”都將導致勞動教育定義的弱化。

那怎麼改變這種現狀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改善家庭勞動教育

1.家長勞動教育觀念的改變。勞動教育即是一種生活教育,這便要求家長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及時轉變教育觀念,要秉持“以孩子的協調發展為根本”的理念,不可輕視、忽視其他教育,尤其是勞動素質教育,要引導孩子參與洗衣服、洗碗、收拾房間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同時由於家長並非專門教育人員,可能會存在教育理念及方法的陳舊化、非科學性,所以還需有關教師對家長進行觀念引導,可以通過開家長論壇、研討會等形式,有利地促進家長思想觀念的更新,以便開展多種勞動形式,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注重勞動意願的培養,積極鼓勵勞動,孩子愛勞動,才能在勞動中體會勞動的喜悦、創造的快樂。那麼作為家長,就應該多為孩子創造勞動的.機會和條件,併合理運用正強化,比如獨立打掃自己房間衞生就獎勵看動畫片一小時等。在週末及寒暑假期間,可以帶孩子多出去參加勞動實踐活動,讓孩子能夠感受到通過自身的勞動獲得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3.充分發揮家長言傳身教的作用。如何讓孩子發現勞動之美、體驗勞動樂趣、享受勞動成果,家長在其發揮着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便需要家長充分發揮好榜樣的力量,注重身教,每週可設置固定的家庭勞動日,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注重樹立崇尚勞動的家風,使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獲得勞動知識、得到切實的鍛鍊。

二、強化學校勞動教育

1.建立完善勞動教育保障體制。若要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重大作用,毋庸置疑,要切實完善勞動教育保障。勞動教育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向學生傳授有關勞動知識和技能,以提高其勞動素養的教育活動。應首先體現在課時上,我們要優化綜合課程結構,設立必修課程和勞動周,改變勞動課程形同虛設的現狀,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到勞動的價值和創造性。

2.是要循序漸進。根據低、中、高年級學生不同年齡及心理特點,在學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中按照本課題研究內容的指標體系,分層次、有梯度地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行為訓練。每學期的行為規範訓練有重點、有要求、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為了使學生形成穩定的習慣,行為訓練要反覆進行,持之以恆,訓練內容滾動進行。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8

實踐時間:

20xx年8月15日

實踐地點:

xx市鐵礦廠

實踐人:

實踐過程:

眾所周知是一個鐵礦資源非常豐富的城市,也是全國聞名的重工業基地,曾經被稱為“鋼城”。因此,暑假社會實踐我就選擇了一個能代表特色產業的地方——鐵礦廠。

8月15號一大早,我就和高中時期的一個好友一起乘車來到了鐵礦廠。現在雖然對我們來説是假期,可是對於鐵礦工人們來説,他們一年幾乎是沒有什麼假期的,工作都很辛苦。只見運礦的工人們身穿深藍色工作服,頭上戴着安全帽,脖子上掛着一條有些發黑的毛巾,他們正在用採礦機在地下開採礦石。在烈日的強曬下,汗水從他們黑黝黝的臉頰上流了下來。但是,由於工作的繁忙,他們卻又很少休息,似乎連喝一點水的時間都變得很奢侈。廠院內堆着許多已經開採出來的小山似的鐵礦石,我覺得這些鐵礦石在形狀大小上和一般的石頭沒什麼太大的區別,就是在顏色上,比一般的石頭要黑得多。我想應該是這些鐵礦石裏面含有四氧化三鐵這種化學成分吧,所以才會顯現出比較黑的顏色。當然,這些礦石只能被定義為粗礦,它們還需要被進一步加工成精礦。

我們聽廠裏的工作人員介紹了鐵礦石的組成成分。鐵礦石主要有用鐵礦物為磁鐵礦、次要為假象赤鐵礦;脈石主要為石英、次要為陽起石、鐵閃石、鎂鐵閃石、角閃石、蠕綠泥石、葉綠泥石、黑硬綠泥石、方解石、含鐵方解石、菱鐵礦。鐵礦石鐵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於假象赤鐵礦、赤鐵礦、鏡鐵礦、磁鐵礦、褐鐵礦及針鐵礦中,以其它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於菱鐵礦、鱗綠泥石、鐵閃石、鐵方解石、鐵白雲石、黃鐵礦等礦物中;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和鱗綠泥石,次要為陽起石、透閃石、方解石、含錳方解石,少量為磷灰石。看來礦石中的化學成分還真是挺複雜的。

但是工作人員還介紹説由於鐵礦石的嵌布特徵比較複雜,鐵礦物結構比較複雜等因素,鐵礦石的品味較低,必須通過完整精密的篩選等工作才可以將粗礦變為精礦,後續的精化工作是很複雜的。

看着一堆堆小山似的鐵礦石被大卡車運走,我覺得xx市將來應該多引進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通過依靠數字化礦山技術實現精確採礦,應用先進的技術提高礦石回收率。也可以充分發揮間斷—連續開拓工藝的優勢、優化選礦工藝流程及降低尾礦品位等工作,讓我市的礦山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通過這次實習,也使我明白了在大學學好專業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我們將來走向工作崗位的'基礎。我也會努力學習,爭取將來可以為化工行業做出貢獻!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9

為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規範我校辦學行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我們本着“全面落實國家課程、開全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足課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原則,努力提高我校課程實施水平和教育質量,使我校的課程實施逐步走向了規範化,取得了良好成效。現彙報如下:

1、課程理念方面。理念是工作落實的前提,我們高度重視課程理念學習,為確保學校順利且有效地實現課程實施,我校制定了新課程理念學習制度,以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每位老師做到學習有記錄,並通過理論測試、課堂實踐等形式作為檢查學習效果的主要方式。對於新的課程理念,學校通過會議進行宣傳;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由於學校正在改建,資金不足,未能使校園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盡最大努力地體現教育理念中。在新課程實施中,結合學校實際,確立了符合素質教育的辦學思想,有自己學校規劃、工作計劃和總結。

2、課程開設方面。我們將課程開設上升到政治、法律的高度來對待,按照《山東省中國小管理基本規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設置指導意見》的相關文件精神開設各類課程、開齊各類課程,開足各科課時,堅決杜絕隨意增減周課時數的現象發生發生,教師個人課程表與學校總課程表、班級課程表安全一致。學校成立監督監控領導小組,每週進行不定時巡查,對違反課程設置計劃、私自調課的現象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就地解決,使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按要求、按規定進行正常開課,從未發現任何違規現象。我們立足學校和學生實際,在實踐活動中針對不同年級開設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我校始終堅持科技為先的教學宗旨,加強師生科技探索意識,引導學生動手習慣積極,着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奠基!學生們在小發明、小製作活動中,自己動手,搜尋各種廢舊材料,創作了各種科學器材,且行之有效。我校在校刊《望之園》的基礎上,又增設了《望之園》特刊《地震來了--怎麼辦》、《禮儀.育人.安全.環保》、《行為養成教育》等,以學校周圍的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典故為題材,讓學生了解本地的文化資源,從而激發學生愛校之心。並形成了我校自身特色。

3、課程資源方面。教師隊伍建設及辦學條件,在配備上雖然沒有配足配齊音、體、美、英語等專職教師,大部分語文、數學任課教師與學歷也不對口,老齡化嚴重,但努力發揮現有教師的作用,每位老師都兼代多門課程,保證了開齊課程。教學設施(實驗室、圖書室、器材等)配置上正逐步完善。

我們在合理配置校內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其它資源。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上課,從人力、物質、時間、信息資源上開發利用家庭資源。學校對校外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到仲村集場進行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書本知識能夠得到應用,自身能力能夠得到鍛鍊,為此學校制訂了切實可行的活動實施方案、落實活動措施,使我校的課程資源得到了開發和利用。

4、課程實施方面。教學研究是學習教學工作的重點,我們高度重視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教學研究制度、研究機構;有針對性地制定操作性強、切實可行的教學研究計劃;定期開展主題明確的、形式多樣的教學研究活動。如每學期都進行聽評課活動、人人一節公開課活動、課堂教學示範研討活動、講課比賽活動、課堂教學質量測評活動和專題研究活動,並詳實記錄活動開展情況,並及時進行總結,不斷積累豐富經驗,使我校的課堂教學研究水平不斷提高。教師上課,備課上能夠把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對重難點的分析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目標;比較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上課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以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基本能力為中心,運用靈活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分層次培養,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練習安排適當,絕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學校同時開展了常規教育和專題教育活動,利用重大節日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愛家鄉、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動,有效地落實素質教育目標。學生每天早上8:00到校,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6小時,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9小時,從不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給學生補課。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家庭作業總量不超過1小時。學生集體體育鍛煉時間不少於1小時。一切教材和教輔資料,均由上級主管部門做主,學校沒有集體給學生訂買任何資料。

5、課程評價、考試及成績反饋方面。縣鎮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管理基本規範》的落實,取消了一切形式的統一考試,我們積極響應號召,取消百分制,統一使用等級制評價;平時的檢測成績反饋實行“三不”,即不公佈、不張貼、不排隊;測試題符合課標要求,密切聯繫實際,重視能力考查,;學生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核心,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進行評價,內容上分成過程評價和期末評價兩種。過程評價主要有單元考查、課堂表現、作業、寫字、學習態度等構成平時成績,期末評價用試卷進行,成績記錄以等級進行。對於地方課程的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核心,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6、學校特色教育方面。在校本開發方面,我校在堅持“教學質量是關鍵,科技創新為中堅”的思想指導下,形成特色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學校注重學生的自身潛能,根據自己的特長,全方位給學生創設發展個性平台。如我校師生在xx年蒼山縣首屆藝術節上製作的運載火箭、天文望遠鏡、潛望鏡、攝影等榮獲一等獎,製作的各種根雕作品有六人獲得二等獎、七人獲得三等獎,並且榮獲團體二等獎的好成績。又在今年(xx年)小發明、小製作活動中,我校師生創作了綠色能源綜合發電裝置、地震報警系統榮獲一等獎。我校始終堅持“富民強國”應以“科技為先”的教學理念,加強了師生科技探索意識,全面引導學生的動手習慣,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努力奮鬥!

總之,新課程的改革,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探究;新世紀的教育,需要我們兢兢業業地奮鬥!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改進教學管理,分析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使課程改革之路越走越穩!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10

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一股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每一所中國小。我校也積極組織了一系列的新課標培訓學習。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認真研讀了《英語課程標準》,深有體會。

一、我對新課標的理解

《英語課程標準》由“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附錄”等五個部分組成。在“前言”部分,它根據《綱要》的精神,結合我國英語課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六條基本理念。它們是:①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②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③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④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⑤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⑥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這是全新的教學理念,它們既是我們制定課程標準的理論依據,也是指導我們實施英語課程標準的準則。具體來説英語教學中,要滲透新理念,使用新策略,使英語課堂呈現新的活力,使英語教育呈現新的生機。

1、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中、國小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祖國意識,開拓國際視野,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將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整合發展的基礎之上的。這一目標的確定,將英語課程從僅僅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提高到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既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格,從而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分級課程體系,保證課程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英語課程標準》從國小三年級至高中畢業整體設計英語課程,將英語課程的目標按能力水平設計為九個級別。級別的設定既與年級有一定的聯繫,又不完全等同於各個年級。同時,《英語課程標準》還指出,考慮到我國各地區教育的條件和發展的不平衡,根據國家課程三級管理的有關政策的規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或降低相應學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要求。分級的設定,對中國小各年級的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和教材編寫提供了指導,也為課程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提供了依據和條件。

3、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英語課程標準》以描述學生“能做什麼”為主線,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從語法講解中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中解脱出來,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思想,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為落實各項能力目標,《英語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帶着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任務型”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合作精神,增進對文化的理解;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繫。

5、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建立了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心得體會《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新課標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為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

6、強調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英語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於英語課程來説,語言環境的創設,語言運用的真實性和語言材料是否豐富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力保證。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技術的開發為英語學習創造了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間。

二、我對新課標的實踐

我是長期從事語文學科教學的青年教師,為了適應新形勢,當了一名英語兼職教師。我的主要實踐有:

1、樹立新的學生觀。素質教育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2、熱門思想彙報重視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轉變過去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特點,以突出教材的交際功能為主線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為他們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感情,克服消極情感,因為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憤怒、沮喪、懷疑、厭惡等,都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而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動機、愉快、驚喜等,則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有利於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課堂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感到英語很好學,也很樂學,幫助他們建立起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與時俱進,創建新的教學模式。我堅持實施任務型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力求採用聽,説,讀,寫,唱,演、玩等多種方式,將英語知識先輸入學生的大腦,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大膽表達,將英語知識大量輸出,應用於交際實踐。另外我還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智能手機等新技術新工具,進行遊戲性學習、移動性學習,不斷尋求英語學習新途徑,不斷拓寬英語教學新空間。例如開始引導學生使用“盒子魚”學習英語,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學習效果很好。

4、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為了迎接新課程的挑戰,我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我主動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創造真實有趣的環境讓學生樂於學習,用淺易的英語來表達,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允許學生有錯誤,鼓勵學生開口。教學是一門藝術,作為不太年輕的兼職老師,我們應保持心態的年輕,活到老,學到老。我們應靜心學習,潛心鑽研,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英語課堂來,用自己的教學熱情去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進一步豐富了教育教學理論,在以後的英語教學中我要充分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滲透新的教育理念,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為我們鄉村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不懈的努力,為國家新時期綜合型人才的培養作出更大的貢獻。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11

本學期我校根據“國小勞動教育實施綱要”結合我區責任教育,立足於培養學生勞動的意識,樂於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和社會實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着做的好習慣,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1、組織一至五年級學生到勞動實踐基地(大柳灘村社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們通過參觀學習看到了太空蔬菜的成長過程,瞭解了蔬菜的種類。更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

2、四、五年級各班組建好為民服務小隊,定員、定時、定崗,每週為社服務一次。他們定期到村街道、市場、老年活動室等地勞動。他們的勞動得到了地區村民的稱讚。

3、五年級少先隊幹部擔任一年級的小輔導員,到對口班級帶領指導小弟弟妹妹進行衞生勞動。他們每個班與自己對應的班級結成手拉手關係,每到衞生打掃除他們就主動幫助低年級的班級去做衞生,其中在體驗了勞動的快樂,同時更感到了助人的快樂。

4、一、二年級的小朋友,着眼於“自理能力”的培養,自己的事情學着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展自理能力的競賽,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

5、結合每月一次的學校大掃除活動,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對學生進行勞動技巧的指導。

6、三一五年級的學生以“家務勞動”為主,幫父母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爭做父母的小幫手。

7、班級衞生勞動每日檢查,每月評比由衞生室負責。本學期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孩子們增強了勞動意識,學習了一勞動技能。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會不斷創新,力爭取得新的成績。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12

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現就加強新時代我省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體現時代特徵、強化綜合實施、堅持因地制宜為基本原則,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國小各學段,積極探索具有先行示範作用和浙江辨識度的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模式,全面構建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為依託的開放協同的新時代浙江勞動教育體系,大力傳承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浙江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必要的勞動能力、發展基本的勞動思維、塑造優秀的勞動品質,全面提高學生勞動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二)教育重點。根據教育目標,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結合勞動新形態、產業新業態,有目的、有計劃、項目化地組織不同學段的全體學生參加以體力勞動為主的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身心參與、手腦並用、知行合一,親歷勞動過程,在勞動實踐中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實現價值體認,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良好的勞動品質和基本公民素養,發揮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國小:注重學習參與日常生活勞動,主動分擔家務,學會日常生活自理,適當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使學生養成衞生、勞動習慣,感知勞動樂趣,愛惜勞動成果,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

——國中:注重增加勞動技能,以家政學習、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等為主要內容,兼顧校內外勞動教育,使學生初步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品質,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和擔當精神。

——普通高中:注重豐富職業體驗,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使學生熟練掌握一定勞動技能,增強職業規劃意識,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

——職業院校:注重結合專業人才培養,依託實習實訓和社會實踐,參與真實的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使學生增強職業認同感和勞動自豪感,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

——普通高等學校:注重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和專業開展實習實訓、專業服務、社會實踐和大學生創業,重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應用,使學生積累職業經驗,提高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創造有價值的物化勞動成果,培育創造性勞動能力和建功立業的勞動情懷。

二、實施路徑

(一)推進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

1.推行日常生活勞動清單。各地應圍繞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生活自理和家務勞動,推出中國小生日常生活勞動必會項目清單,其中國小、國中生每學年必會項目1—2項,實行家校聯動評價,做到人人過關。鼓勵探索推出日常生活勞動引導項目清單。各地要在20xx年秋季開學前推出日常生活勞動清單。

2.落實家庭勞動教育要求。家長要言傳身教,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地進行勞動,掌握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每年學會1—2項生活技能;鼓勵孩子利用節假日參加各種社會勞動,讓孩子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二)推進學校勞動教育規範化

3.開好勞動教育必修課程。20xx年秋季學期開始,全省大中國小全面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國小每週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不少於1課時。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專題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結合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開設實踐體驗性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4.用好學校勞動教育教材。將勞動教育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建設實踐導向、理論支撐、五育融合的大中國小勞動教育課程,構建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使用經省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核通過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教材,落實好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國家教材。鼓勵普通高等學校加強勞動教育類教材建設。

5.辦好大中國小勞動周。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特點,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周宣傳教育。每學年的中國小勞動周由各地教育部門確定公佈;普通高等學校可以勞動月形式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周要求。勞動周可安排在學年內或寒暑假,以集體勞動為主,國小以校內及學校周邊為主,中學、高等學校以校外為主併兼顧校內外。

6.落實好校園內日常勞動。大中國小生要做好教室、寢室的值日值勤、清掃保潔、收納整理等日常勞動,自覺參與校園公共設施場所的衞生包乾、綠化美化、垃圾分類等義務勞動和管理服務,讓學生逐漸成為校園勞動的重要主體。

7.推進勞模工匠進校園。舉辦勞模工匠宣講、各行各業技能講授展示等進校園活動。用好社會勞動教育資源,結合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勞動節、豐收節、志願者日等節假日開展勞動主題教育活動,豐富校園勞動文化。

(三)推進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

8.組織學生參與生產勞動。組織大中學生深入工廠、田間等勞動場所,參加力所能及的學工、學農生產勞動,與普通勞動者一起經歷勞動過程,體認勞動創造價值。深入高新企業、科研院所等技術與工程領域,讓學生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勞動實踐新形態、新方式等,在生產過程中體驗從簡單勞動、原始勞動向複雜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發展過程,學會使用工具,掌握相關技術,感受勞動的光榮和偉大。

9.組織學生參與服務性勞動。組織學生參加現代物流、文化創意等新型服務性勞動,參加公益勞動和志願服務,利用知識和技能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樹立服務意識,實踐服務技能,強化社會責任感。

三、支撐保障

(一)勞動實踐場所建設

1.多樣化建設勞動實踐教室。編制省普通中國小勞動實踐教室裝備指導意見,重點研究制定勞動綜合實踐、家政等通用性勞動實踐教室及木工、金工、電子電工、建築模型、傳統工藝等主題勞動實踐教室的裝備指導意見。完善學校建設標準,至20xx年,普通中國小均配建勞動實踐教室。鼓勵建設流動的勞動實踐教室。因地制宜利用校內及學校周邊場所建設開放式的勞動實踐教室。

2.多形式開闢勞動實踐基地。構建涵蓋考察研習、操作訓練、項目實踐、榜樣激勵等功能的校外勞動實踐場所,豐富與產業發展相契合的勞動教育實踐資源。建立以縣為主、政府統籌規劃配置中國小(含中等職業學校)勞動教育資源的機制。各地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分類公佈中國小勞動實踐基地,每個縣(市、區)均建有綜合性中國小勞動實踐基地。到20xx年,公佈省中國小勞動實踐基地300個,滿足中國小多樣化勞動實踐和職業體驗需求。普通高等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服務社會功能,公佈一批省級生產性實訓基地、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爭創一批國家級基地,滿足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實訓、實習和開展創新性勞動實踐的需求。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改革,促進勞動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二)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3.配備勞動教育專兼職教師。建立滿足需求、專兼結合並具備理論講授、訓練帶教、實踐指導能力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普通中國小在教師編制總量內按需要統籌安排一定數量的專兼職教師。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根據專業設置和實際需要配備勞動教育師資。建立勞動課教師特聘制度,鼓勵聘請當地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勞動模範、企業技術精湛員工等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設置榮譽教師崗、實踐導師崗,多渠道配備兼職教師。探索建立中職學校與普通中國小師資交流共享機制。發揮班主任、輔導員、教職員工作用,合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4.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研究制定不同學段勞動教育標準。把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實施勞動教育課程教師專項培訓。將勞動教育納入青年教師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內容。省、市和有條件的縣(市、區)配備勞動教育教研員。支持普通高等學校設立勞動教育研究機構。

5.建立勞動教育教師激勵機制。將勞動教育履職情況納入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教育教學考核內容。建立符合勞動教育專任教師特點的考核體系,完善工作績效評價標準、職稱評定辦法,勞動課教師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專業發展等方面與其他專任教師享受同等待遇。

(三)勞動教育工作機制建設

6.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各地要加強經費統籌,支持勞動教育,推進學校勞動教育設施標準化建設,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提高中國小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完善勞動教育器材、耗材補充經費保障機制。學校按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確保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實施、師資聘請等需要。多形式籌措資金,建設校外勞動實踐基地,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

7.健全勞動安全管控機制。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大中國小勞動安全管控機制。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勞動教育風險分散機制,統一為中國小校購買校方責任險,鼓勵購買勞動教育相關保險。各學校要加強對師生的勞動安全教育,強化勞動風險意識,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與管理並重的勞動安全保障體系。以安全、適度為原則,合理安排勞動任務、強度、時長,在場所設施選擇、材料選用、工具設備和防護用品使用、活動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學的操作規範,強化對勞動過程每個崗位的管理,明確各方責任,防患於未然。科學評估勞動實踐活動的安全風險,制定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

8.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健全和完善學生勞動素養評價標準、程序和方法。以學生掌握實際勞動技能和價值體認情況為重點,通過平時表現評價、學期評價、學段綜合評價,客觀記錄學生日常生活勞動清單項目達成情況、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完成情況、參與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情況等,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用好評價結果,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要在學校招生自主測試環節強化實踐操作能力評價。

9.建立以展促育、以賽促勞示範機制。在大中國小普遍開展學生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活動,在高中和大學開展志願者星級認證。大力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大賽,探索開展區域性中國小生勞動競賽。

四、組織協同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要切實加強領導,定期研究勞動教育工作,明確各階段目標任務和部門職責,建立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各級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教育部門要制定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綱要和行動方案,具體推動學校落實勞動教育主體責任。

(二)加強各方協同。發展改革部門將勞動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機構編制、人力社保、財政部門做好勞動教育師資、經費保障。經信、科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商務、文化和旅遊、國資監管、體育等部門要積極協調企業公司、農場場館等履行社會責任,開放實踐場所。工會及行業組織要積極推動勞模工匠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民政、共青團、婦聯及公益基金會、社會福利組織等部門和單位要組織動員相關力量搭建活動平台,支持學生參加志願服務、公益勞動。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要加強勞動安全的監管和指導。

(三)加強督導評估。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督導體系,對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保障情況及學校實施情況進行督導,督導結果向社會公開,同時作為衡量區域教育質量和普通高等學校分類評價的重要指標,作為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重要依據。將支持學生勞動教育情況納入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報告事項。

(四)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典型人物和事蹟,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主旋律。總結推廣各級各類學校勞動教育典型經驗和優秀案例,組織開展勞動教育經驗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動,將勞動教育教學成果納入省級教學成果獎評選範圍。按有關規定褒揚激勵勞動教育工作成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勞動教育的濃厚氛圍。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13

在音樂教學迅速發展的今天,對音樂教學的改革突飛猛進,我國教育尤其是美育,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重視。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匈牙利教育家柯達伊曾提出:“音樂是人的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修養,教育就不完整,離開了音樂就談不上是個全面發展的人。”但是在音樂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國一些地區,一些學校依然不重視音樂這門藝術學科,尤其是引導和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琴法技能成為初等教育音樂課亟待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一、導致初等教育琴法課教學困難的現狀和原因

在我們耳邊總能聽到這樣的話語“琴法課多舒服,多好教,彈個曲兒就完了”。 但實際上,用心教學的教師都知道琴法課是最難教的課程之一,因為它涵蓋的知識面非常廣,在教師個人素質、教師現代化技術操作和教學方法上都有很高的要求。

現階段,在初等教育尤其是農村的琴法課教學中,歷來在“教”與“學”兩個方面都不曾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由於重視程度不夠,加之學校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考試而進行的,所以整個學校就沒有教音樂與學音樂的氛圍。即使是在琴法方面有所天賦的學生也被這種教學制度扼殺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管理部門特別重視文化課的教育極重視學生的升學率,忽略了音、體、美等藝術學科的教育,而且這種思想還相當嚴重;

2、城市地區中國小與農村及邊遠地區的中國小在音樂教育及發展上極不平衡;

3、音樂師資缺乏且教學設施嚴重不足;

4、多數農村及邊遠地區根本沒有專職音樂教師,即使有專職音樂教師其專業基本功也十分薄弱,甚至專職的音樂教師因為學校師資力量的不足或謀生的困難轉而改教其他文化課,並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可以説,是農村及邊遠地區音樂教學的一種“怪現狀”。

5、絕大多數音樂老師缺乏系統的音樂知識,有的對音樂的教學大綱和教材不甚理解,教學方法呆板、僵化且單調。

導致初等教育琴法課這種教學現狀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琴法認知上的差距

由於接受初等教育琴法課專業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經濟的落後和教學觀念的滯後使得其學習琴法的條件比較落後。學生對音高、節奏、時值等沒有一點感覺。另外由於審美觀念的落後,使得農村學生難以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其次,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琴法課專業教材內的制定

《音樂教學大綱》是音樂教學的依據,是學生獲得良好審美觀的條件。因此,選擇合適的琴法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但現行的初等琴法音樂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脱離。這必然會影響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這就要求初等教育琴法專業的老師要重組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三)學校設備不足,音樂氛圍差

長期以來,我國中國小課堂音樂教學基本上按前蘇聯凱洛夫的教學實施的,課堂上五環節已成為僵化的模式。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為學生提供開放式的活動,加強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促進各個水平及層次學生的發展。

二、加強和改進初等琴法專業教學的方式和具體措施

(一)改進方式:在教學中,加強和訓練學生的基本音樂技能,加強琴法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聽覺和形象思維。課堂教學採取多種形式

此外,琴法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也不可輕視,這樣他們彈奏的曲調才有表現能力。欣賞教學也尤為重要。欣賞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可分為課內欣賞和課外欣賞。教師應充分利用電化教學設備讓學生經常欣賞音樂,培養其對曲譜的感受力和“音樂細胞”。

(二)改進措施:

第一、要全面提高對中國小琴法教育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認識。各地教育部門應當把音樂教育放到較為主要的位置上來研究,充分認識音樂教育在中國小不是可有可無的附屬品,而是開啟學生智力,增強道德觀念,提高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第二、抓好音樂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根據我國農村中國小面廣量大,藝術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現狀,各級師範學校應結合社會需要,體現靈活而有針對性的辦學原則。

第三、加強琴法教學的改革。琴法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業務水平,要經常組織一些音樂課評優活動,多聽有關教師的示範課、研究課、觀摩課,從而推動面上的教改。

三、小結

“沒有藝術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藝術素養的人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不合格的人”。但在應試教育的傳統思想束縛下,琴法教育往往被嚴重輕視,音樂課也被看成“副科”、“小科”,課時經常被所謂的“主科”、“大科”擠掉。這種嚴重的短視行為,造成了人們對音樂教育的功能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對於當前我國農村及偏遠地區在音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情況,隨着社會的不斷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將會進一步地提高和進一步的改善。同時,教育管理部門和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也應該大力多對農村及偏遠地區的中國小音樂教育給予積極的支持、執行和研究。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14

為全面推進新時代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決策部署,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國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全面構建各年齡段循序漸進、各學段螺旋上升、體現新時代特徵和湖南特點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統籌推進、家庭學校共育、社會積極支持的勞動樹人、協同育人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着力培養學生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提供更加有力支撐。

二、科學構建勞動教育體系

(一)分學段優化課程設置

1.中國小校。勞動教育必修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國小低年級注重勞動意識啟蒙教育,以日常生活自理、班級集體勞動、簡單手工製作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國小中高年級注重衞生、勞動習慣養成,以校園勞動和家庭勞動為主要內容,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國中注重增加勞動知識與技能,兼顧家政學習、校內外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普通高中注重豐富職業體驗,開展服務性勞動,參加生產勞動與創新實踐。

2.職業院校。要將勞動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礎課程,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圍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開設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注重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校內外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強化職業勞動知識技能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增強學生職業認同感和勞動自豪感,培育不斷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不斷提升職業技能水平。嚴格遵守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有關規定,不得借勞動名義違規組織學生實習實訓。

3.普通高等學校。可專門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也可明確主要依託的課程,在已有課程中專設勞動教育模塊,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注重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和專業開展實習實訓、專業服務、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等,加強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普及與學生職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通用勞動科學知識。重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應用,幫助學生積累職業經驗,不斷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創造性勞動能力,樹立正確擇業觀,培育公共服務意識。

(二)健全協同育人機制

1.突出學校主導作用。學校要切實承擔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開足開好勞動課程,不得擠佔、挪用勞動實踐時間。着重引導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幫助系統學習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根據學生身體發育情況,科學設計課內外勞動項目,以體力勞動為主,課外勞動時間佔勞動課程的比例不低於三分之二。要注重手腦並用、形式靈活,激發學生勞動的內在需求和動力。積極整合傳統勞動和新型勞動教育內容,通過必修課程開設、學科(專業)滲透融合、課外校外活動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等途徑實施勞動教育。堅持落實學生值日、大掃除等制度,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高等學校也可安排勞動月,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周要求。定期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活動。各中國小校(含中等職業學校)應分級分類建立勞動教育清單制度,根據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要求和審查意見,編寫勞動實踐指導手冊。鼓勵中國小校(含中等職業學校)開發“勞動+”農業、工業、文化體驗、生態、科技、信息等特色課程。高等學校應將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與勞動教育有機結合,組織學生結合“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青年紅色築夢之旅”、“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服務性勞動。

2.夯實家庭基礎作用。家庭要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家長要加強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利用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強化孩子的勞動意識,幫助孩子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支持孩子利用節假日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勞動。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況要按年度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3.發揮社會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支持勞動教育開展。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協調引導企業公司、工廠農場等共同參與勞動教育資源開發,開放實踐場所,為學生勞動實踐提供條件。鼓勵高新企業為學生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勞動實踐新形態、新方式提供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以及各類公益基金會、社會福利組織要創造條件支持學生參加志願服務,通過主題黨(團、隊)日、少先隊活動等形式開展公益勞動,參與社區治理。鼓勵各地結合鄉村振興、文明創建、文旅融合等工作,以多元多樣的方式豐富勞動實踐。

(三)建立健全評價機制

1.推進綜合評價。構建大中國小勞動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明確不同學段、不同年級勞動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學生勞動素養評價標準、程序和方法。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開展平時表現評價和學段綜合評價,加強對實際勞動技能和價值體認情況的綜合考評。鼓勵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參與制定學生勞動清單和掌握生活技能情況的評價辦法。

2.注重記錄寫實與結果運用。全面客觀記錄學生各階段課內外勞動過程和結果,建立公示、審核制度,確保記錄真實完整有效。指導學生如實記錄勞動教育活動情況,選擇代表性的寫實記錄,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3.加強勞動素養監測。將學生勞動素養監測納入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職業院校教學質量評估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評估。定期組織開展關於學生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品質等調查,發佈監測報告,併發揮監測結果的示範引導、反饋改進等功能。

三、切實強化勞動教育支撐保障

(一)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各市州、縣市區要統籌中央補助資金、省級相關專項資金和自有財力,以及通過接受社會捐贈等多渠道增加勞動教育投入,加快建設校內外勞動教育場所(基地),推進學校勞動教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建立學校勞動教育器材、耗材補充機制。學校可按照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有條件的地區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

(二)拓展勞動實踐場所。各地要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因地因校制宜,逐步建好配齊勞動實踐教室、活動場所、實訓基地。農村地區可安排相應土地、山林、草場等作為學農實踐基地;城鎮地區可確認一批企事業單位和社會機構,作為學生參加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的實踐場所。建立健全開放共享機制,充分整合利用現有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勞動實踐場所,滿足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建立以縣為主、政府統籌規劃配置中國小(含中等職業學校)勞動教育資源的機制。高等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服務社會功能,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和勞動實踐基地,探索建設智慧型和創造性勞動實踐基地。各有關部門應鼓勵高等學校與行業企業加強合作交流,支持參與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且符合有關認定條件的企業,按程序申報省產教融合型企業,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遴選建設一批具有典型引領作用的省級勞動教育實驗縣市區、實驗校,打造一批省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學校根據勞動教育需要,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明確勞動教育責任人,配齊勞動教育必修課教師,其他各學科教師要全員參與,分工協作,保持勞動教育教師隊伍的相對穩定性。建立勞動課教師特聘制度,聘請勞動模範、工匠人才、生產技術能手、非遺傳承人和有一技之長的學校優秀教職工、社會人才等擔任勞動實踐特聘教師或指導教師。把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和專項培訓,組織經常性教研活動和教學競賽。在各級教研機構配備勞動教育教研員,加強勞動教育研究與指導。建立健全勞動教育教師工作考核體系,保障勞動課教師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先評優、專業發展等方面與其他專任教師享受同等待遇。高等學校要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培養,有條件的師範院校開設勞動教育相關專業。

(四)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各地要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安全管控機制,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勞動教育風險分散機制。學校要強化勞動安全教育,通過教學演示、預防演習、開設講座等形式普及勞動安全知識和技能,認真排查、清除學生勞動實踐中的各種隱患和安全風險,在場所選擇、材料選用、設備使用、活動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學的操作規範。強化崗位管理,明確各方責任,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銀保監部門要豐富和完善學生勞動安全相關保險產品,鼓勵購買勞動教育相關保險。

四、着力抓好勞動教育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各級政府要把勞動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加強統籌規劃,確保勞動教育的經費、場地、設備、時間、師資、課程等落實到位。建立健全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各市州、縣市區黨委和政府每年至少聽取一次勞動教育工作彙報,切實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和實際困難。

(二)加強分工協作。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形成抓責任落實的工作合力。教育部門負責制定勞動教育工作規劃和基本規範,抓好勞動教育組織實施,開展勞動教育課題和項目研究;財政部門負責保障勞動教育相關經費;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在產教融合企業建設培育工作中推進勞動教育;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林業、水利、工業和信息化、國資監管、民政、體育等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負責提供勞動機會和場所,支持勞動教育資源建設與開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規範崗位設置,落實相關待遇保障;宣傳部門負責宣傳典型經驗、營造輿論氛圍。

(三)加強督導檢查。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督導體系,將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履行勞動教育職責、保障勞動教育情況,以及學校勞動教育開課率、勞動實踐活動組織、教學指導等實施勞動教育情況納入教育督導範圍,作為衡量區域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依據,督導結果向社會公開。

(四)加強宣傳引導。大力發掘各地各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優秀案例,向全省進行廣泛推介。積極推廣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提供勞動教育服務的先進經驗。大力宣傳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典型人物。充分利用學雷鋒紀念日、五一勞動節、地方豐收節等開展宣傳活動,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及一系列優秀的勞動文化。鼓勵和支持創作更多更好以歌頌普通勞動者為主題的優秀作品,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15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中國小勞動教育的主要載體。在中國小,加強勞動教育,必須認真研究和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勞動教育的關係,避免只講實踐育人不要勞動教育或者用勞動教育取代實踐育人的片面做法。

實踐與勞動互為補充,共同承擔立德樹人的任務

很長一段時間,我國中國小教學計劃之中勞動課單獨設立,並且對各學段學生勞動時間做了明確規定。如1955年教育部頒發的《國小教學計劃及關於國小課外活動的規定》,在一至六年級設手工勞動課,每週一節。同時,將“生產勞動”作為課外活動的重要內容,要求分組進行栽培活動等,“每週活動一次或兩次”。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了勞動課與實踐活動並列設置的情況。如1996年教育部印發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計劃》,設“勞動技術”課,高一、高二年級各一週;同時設立“社會實踐活動”,每學年二週,三年共六週。本世紀初啟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出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等整合為“綜合實踐活動”(普通高中技術課程單列)。這樣一個從“勞動”走向“實踐”的過程,並不是取消“勞動”,而是試圖用“實踐”整合包括“勞動”在內的各類活動。這些年來出現的勞動教育弱化、虛化現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簡單地歸結到學校課程層面上。

從理論看,實踐作為重要的哲學範疇,側重指改造世界的活動,包括改造自然的物質活動和改造社會關係的交往活動;而勞動則被視為人類實踐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側重指改造自然的活動,勞動的結果滿足人的物質需要,同時也滿足人的精神需求。但實際上兩者之間的關係遠不是這麼簡單,一方面人類的勞動有着顯著的社會性特徵,離不開勞動者彼此之間的分工協作,受制於市場供求關係,不是個體的孤立行為,故有所謂的“社會勞動”一詞;另一方面人類的實踐活動是以勞動為根基的,是從勞動中拓展開來的,兩者之間有着內在的關聯,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仔細加以辨析。注重生產生活必需品的“勞動”與注重創造精神價值的“實踐”之間存在着固有的內在關聯,兩者在人類社會活動中互為補充。

勞動教育是面向所有教育對象的普通教育(不同於職業技術教育),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提升基本勞動能力,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良好的勞動品質。針對當代部分青少年中出現的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加強勞動教育,對於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勤勞、奉獻的優良傳統具有重要意義。勞動教育作為“五育”體系中的一部分,有它自己獨特的目標內容,是德智體美不能替代的。實踐育人是側重從教育的途徑方面強調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教育都不能紙上談兵,而應實現知行合一,離開了實踐,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培養目標都可能落空。當然,勞動教育在實施途徑方面有自己的特點,它主要不是在課堂裏“講”出來的,而是組織學生在真實的勞動中“幹”出來的,在這一點上又是與實踐育人相通的。無論是學工學農、勤工儉學,還是義務勞動、志願服務,都既是勞動,也是實踐活動,但不是所有的教學實踐都是勞動教育,如學生做理化生實驗、進行社會考察、軍事訓練等,就不能視為勞動教育。不能用勞動教育替代實踐育人,兩者互為補充,共同育人。

勞動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組織研製了《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簡稱《指導綱要》),於20xx年9月印發。《指導綱要》將勞動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勞動教育目標、內容、方式等做了比較系統的規劃設計。

第一,在教育目標上,突出了勞動觀念和勞動能力兩個方面的要求。注重讓學生“圍繞日常生活開展服務活動,能處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務,初步養成自理能力、自理精神”“形成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能“運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將一定的想法或創意付諸實踐,通過設計、製作或裝配等,製作和不斷改進較為複雜的製品或用品”等,提升創造性勞動的能力。

第二,在教育內容上,向學校推薦了152個主題內容,其中至少有一半與勞動教育有關。具體如“家務勞動我能行”“我是校園志願者”“農事季節我幫忙”“創意木藝坊”等。這些主題既包括手工、陶藝、園藝等傳統勞動教育內容,也納入3D設計與打印、創客等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智能勞動項目和新技術的實踐應用;既有家務勞動、校園勞動,也有社區服務、勤工儉學、學工學農等生產勞動,涉及勞動教育的各個方面。

第三,在教育方式上,強調基於探究、有創意的設計與製作,注重責任擔當的服務性勞動。如在“社會服務”活動中學生要“以自己的勞動滿足社會組織或他人的需要”,要“在滿足被服務者需要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發展,促進相關知識技能的學習,提升實踐能力,成為履職盡責、敢於擔當的人”。再如在“設計製作”活動中,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創意、方案付諸現實”,鼓勵學生“手腦並用,靈活掌握、融會貫通各類知識和技巧,提高學生的技術操作水平、知識遷移水平,體驗工匠精神等”。《指導綱要》更多地關注到現代科技背景下勞動實踐的新形態、新方式。

第四,在保障條件上,《指導綱要》要求各地和學校“提供配套硬件資源與耗材,為學校爭取校外活動場所支持”“建立規範化的安全制度及管理措施”等,這些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保障。可以説,《指導綱要》對中國小勞動教育做了比較具體切實的規劃和指導。

當然,《指導綱要》主要是將勞動作為重要的育人途徑對待,這與把勞動教育作為“五育”並舉中一育的要求和高度還是有差距的;同時,全面加強新時代的勞動教育需要對整個教育目標內容體系、實施體系、保障體系等,進行全面設計,它不能單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落實。

從三個方面強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勞動教育功能

現行中國小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無疑是勞動教育最主要的載體。以《指導綱要》為依據,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勞動教育功能,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聚焦培養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指導綱要》對勞動觀念和態度的培養有一個初步的進階設計:國小強調“初步養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熱愛生活的態度”;國中要求“發展興趣專長,形成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增強服務意識,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等;高中要求“熱心參與志願者活動和公益活動”“形成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和實施中,要將培養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的要求進一步細化為可操作、可觀測、可評價的目標。如在勞動觀念方面,國小生要初步認識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勞動成果來之不易,進而尊重勞動;國中生應體認到美好生活必須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勞動去創造,進而熱愛勞動;高中生必須懂得勞動創造人、勞動創造歷史、勞動創造未來的深刻道理,進而崇尚勞動。在勞動習慣方面,國小生要做到自己能做的事兒自己做,有良好的日常生活勞動習慣;國中生要能夠自覺地、隨時隨地、持之以恆地完成日常生活勞動,積極參加服務性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高中生能熱心公益活動和生產勞動,在勞動中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等。要以目標來統領學生勞動實踐活動的設計、實施,強化勞動觀念與態度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和不斷改進,努力克服有勞動無教育的現象。

第二,對不同年級學生勞動實踐項目內容進行系統設計、統籌安排。要以學校為單位,依據學生髮展狀況、辦學理念、特色、可利用的社區資源,結合《指導綱要》推薦的有關活動主題,對學生勞動實踐項目內容進行整體規劃,避免完全由班級自行其是、各年級錯位脱節的現象。一方面對各學段、各年級學生的家務勞動、校園勞動、社區勞動等進行系統安排,使具體內容、要求隨年齡增長而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對勞動實踐與學科學習、跨學科考察探究、各類主題教育等方面進行綜合設計,以整合方式實施,使不同活動要素彼此滲透、融合貫通。

第三,把握不同類型勞動實踐活動的關鍵要素。要認真研究和分析不同類型的勞動實踐,明確其關鍵要素,通過突出關鍵要素和關鍵環節,有效落實育人目標要求。《指導綱要》對“社會服務”“設計製作”“職業體驗”等活動的關鍵要素都做了具體分析。如“社會服務”要“明確服務對象與需要,制訂服務活動計劃,開展服務行動,反思服務經歷,分享活動經驗”。促進學生“熱心參與志願者活動和公益活動”,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他人或公共需要,把別人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而不只是讓學生按照成人的要求去執行;指導學生運用相關專業知識,制訂切實可行的服務行動計劃,避免停留在單純的簡單機械勞動水平上;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持之以恆地開展服務活動,克服半途而廢;組織學生進行服務經歷及體會的交流,對學生在服務行動中的價值體認、責任擔當情況進行必要的分析和引導。抓住上述關鍵要素開展服務活動,才能把服務性勞動的有關育人要求落到實處。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16

隨着學校課程資源的多元化,讓勞動教育進課堂是學校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措施。文章從勞動教育與藝術、勞動教育與生活教學、勞動教育與實踐活動、勞動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融合等四個方面進行深入思考,深刻領會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隨着教育的不斷改革,教育部《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勞動教育在國小階段發揮重要的育人功能,當前形勢下,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關鍵,讓學生動手實踐、親力親為、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因此,學校應把勞動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一)有助於促進學生身體健康

國小階段是學生身體快速成長和發育期,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勞動,一方面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也能鍛鍊學生面對困難的意志,此外,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學生的思想境界及道德品質的培養與學校勞動教育密不可分,學校及家庭是引導孩子參與勞動教育的主體。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適當、適時地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在飯前擺放和分發碗筷、飯後收拾衞生等活動。通過參與這一系列的活動,孩子將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優良的傳統美德,同時也鍛鍊了動手能力。

(三)有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

頻繁而高效的動手操作能力能幫助孩子開發智力,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孩子會獨立地思考,為完成任務,孩子會主動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而且會努力解決。目前市場上有很多開發孩子智力的玩具,譬如樂高、托馬斯等,這些玩具能夠培養孩子的邏輯和發散思維,通過讓孩子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作品,讓孩子產生獲得感、成就感。

二、勞動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勞動教育在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走入國小課堂。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我校勞動教育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生源差異性明顯

我校目前的生源現狀,大致分為三部分,一部分學生來源於農村地區,一部分學生是本地城區長住居民子女,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是從外地隨父母搬遷而來的。不同的地域、經濟文化導致學生的家庭背景存在客觀的複雜性,勞動意識及觀念也存在較大差異,勞動體驗性水平參差不齊。

(二)家長教育觀念良莠不齊

一是獨生子女家庭。由於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通常會由幾個長輩照顧一個孩子的生活起居,長輩的事無鉅細、溺愛,會導致學生的勞動能力、自理能力差。二是農村或多孩家庭。因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有限,部分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夠重視,對於孩子的教育只是注重看得見的關愛,沒有意識到應重視孩子的勞動教育。三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庭。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利用課餘時間將孩子送去“補課”已成為常態。大量的補課時間擠佔了孩子的業餘勞動時間,即使家長有讓孩子勞動鍛鍊的意識,孩子也無參加勞動體驗的時間。

(三)學生缺乏自主性

部分國小生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王子”,在勞動方面缺乏相應的基本常識,導致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安排的個別勞動任務未能有效完成。生活在農村家庭的孩子,在節假日會有一些機會幫助父母、爺爺奶奶幹農活的經歷。但生活在城市中的大多數孩子,缺乏適合開展勞動教育的崗位和機會,部分城市中的街道或社區由於現實環境的侷限性,也未能為社區生活的孩子提供合適的勞動教學場地以及勞動技能的鍛鍊機會,這些造成個別學生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安逸生活,不願意、不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乃至不具備或者喪失了基本的勞動技能,勞動意識淡薄。

(四)學校對勞動教育不夠重視

一是在全社會提倡素質教育和減負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存在重教育輕勞動的功利性教育理念,以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評價學生忽視了學生的全方位發展。二是在教育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沒有及時結合勞動教育實際全面進行勞動教學設計,甚至勞動教學計劃的制訂還不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小生勞動教育缺失。三是勞動課程未能走出去。因為主客觀原因,勞動課程大都拘泥於課堂,進行形式上的勞動教育,不能讓孩子們走出去,孩子們無法體會勞動帶給的快樂和滿足。

三、普及和推廣勞動教育的建議

要提高國小生綜合素質,勞動教育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必定不能缺失。結合我們學校現如今開展的勞動教育教學及實際存在的突出問題,學校、社會、家長及學生都應該進行自我反省,盡最大努力改善目前的勞動教育現狀,讓青少年學生幸福快樂地成長。

(一)推進勞動教育與藝術融合

勞動產生藝術、藝術寓於勞動,二者緊密聯繫。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髮散性思維的啟發和引導,可以通過模型、視頻、道具等一些實物課件進行系統的講解,讓學生領會其創造的美學意義及實用價值。學校要結合孩子全面發展的教育需求,爭取建設完善的勞動教育教學實驗基地,例如布製品創作、木製品創作等手工製作室、3D打印實驗室等。靠近郊區、有場地條件的學校可以根據教學實踐建設學校農場,讓孩子在生活中體會勞動教學的意義和樂趣。勞動教育與生活中的藝術是緊密結合、不可分割的,可以讓孩子通過繪畫、剪紙、拼圖等藝術表現形式,明白其中的勞動價值和藝術價值。

(二)推進勞動教育與生活教學融合

勞動教育作為教育教學過程中一門獨特的教育學科,與其他學科有相同的教學體驗和認知過程,但也有自身獨特的教育教學特點。我校結合教學工作實際,合理編制了符合學校實際的勞動教育教學大綱。首先,大綱涉及的主要內容有師資力量、學生自身素質、教學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其次,大綱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分年齡段進行勞動課程大綱的編排,高年級與低年級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課程計劃,課程內容要詳略得當。例如國小低年級的學生因年齡、體力等原因不適合力量強的課程內容,應當選擇室內娛樂性較強的勞動課程,而國小高年級的學生體力相對較好,可以開展一些植樹、種花之類的教學課程,這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意義,而且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種植的過程,對開拓學生思維有很好的教學意義。

(三)推進勞動教育與實踐活動融合

勞動教育教學是一種具體的實踐教育,是教育實踐探索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進行深入探索,主動思考教育方式,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體驗勞動過程,珍惜勞動成果,在勞動過程中獲得知識、鍛鍊品質、磨鍊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國小階段的學生正處於對事物的認知階段,處於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教師要引導每個學生主動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讓馬克思主義勞動教育觀深植於學生的`思想意識中。通過勞動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滿足感、幸福感,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們思考、發明和創新的潛在能力,形成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學習及認知習慣,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四)推進勞動教育與家庭教育融合

一是要讓勞動教育成為每個家庭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通過調查報告和參考文獻,家長比較偏向重智輕德、重成績輕素質,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諸多不利。為避免這種教育觀念的惡性循環,關鍵是要豐富家庭教育的內容,加大勞動教育的教育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喜愛。

二是勞動教育作為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與每個家庭、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生活密不可分,教孩子做事情的過程就是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要從小引導和啟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步學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家長與孩子一起參加勞動,以邊勞動邊學習的方式增進親子關係,形成良好的親子教育溝通方式,從而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互相融合,最大程度的發揮勞動的教育魅力。

三是要正確理解勞動教育的教學意義。勞動教育作為當前家庭德育的有效方式,勞動過程也是學習、理解、體驗的過程,通過勞動孩子可以學會尊重勞動和尊重他人。勞動教育對每個學生成長成才都十分重要,學校要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大力宣揚勞動精神,健全和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教學體系,堅持五育並舉,強化勞動教育教學,培養一代又一代青年學生形成面對困難不退縮、勇於擔當向前看的優秀品格。學校要牢牢抓住勞動教育教學的魂,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勞動的快樂,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認知理念。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17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現就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傳承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國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主動適應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江蘇特點的勞動教育新模式、新方法,增強勞動教育的實踐性、時代性,健全勞動教育協同機制,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發揮勞動的獨特育人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提供更有力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健全勞動教育協同落實機制

1.強化黨委政府的統籌責任。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勞動教育工作的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協作。教育部門負責指導大中國小開展勞動教育,宣傳部門負責宣傳典型經驗、營造輿論氛圍,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在產教融合工作中推進勞動教育,科技、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等部門負責支持勞動教育資源建設,民政部門負責配合教育部門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勞動教育,財政部門負責落實勞動教育相關經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和技工院校勞動教育指導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等負責組織志願服務、公益勞動等勞動教育活動。

2.發揮家庭的基礎作用。根據年齡段特點,引導孩子儘可能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鼓勵孩子利用雙休日或節假日參與勞動,確保中國小生每週家庭勞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依託城鄉社區教育機構、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家長學校、家風家教實踐基地等,建立家庭勞動教育指導服務站點,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家長掌握開展家庭勞動教育的方式方法。鼓勵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合作開發家庭勞動教育清單等方式,落實家庭勞動教育基本責任。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教育引導孩子積極參與家務勞動,讓孩子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在勞動中接受鍛鍊、磨鍊意志、收穫快樂。

3.落實學校的主導作用。學校要切實承擔勞動教育主體責任,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統籌優化課程設置,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結合不同學段特點,積極整合傳統勞動和新型勞動教育內容,科學設置課程體系,抓住關鍵環節,通過開設必修課程、學科(專業)滲透、課外校外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等途徑實施勞動教育,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組織實施好勞動周或勞動月。

(二)分段實施大中國小勞動教育

1.國小。國小勞動教育課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國小低年級要圍繞勞動意識的啟蒙,以個人生活起居為主要內容,指導學生學會日常生活自理、參與班級集體勞動、開展簡單手工製作,使學生懂得人人都要勞動,感知勞動樂趣,愛惜勞動成果。國小中高年級要圍繞勞動習慣的養成,以校園勞動和家庭勞動為主要內容,指導學生參與家居清潔、校園保潔、社區環保、手工製作等勞動,學會和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勞動光榮。

2.中學。國中勞動教育課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普通高中不少於6個必修學分。國中階段要圍繞職業啟蒙,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家政學習、社區服務、職業體驗、適當的校內外生產勞動等為主要內容,使學生養成認真負責、勤勞儉樸的品質和職業意識,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和擔當精神。普通高中要圍繞職業體驗,以日常生活勞動、大型賽事服務、真實生產勞動體驗、公益活動和志願服務等為主要內容,提高創意物化能力,養成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品質,增強職業規劃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

3.職業院校。職業院校要將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圍繞增強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以日常生活勞動、校內外公益服務勞動、真實的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結合專業特點、運用專業技能、依託實習實訓,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勞模工匠進校園”等活動,發揮勞模先進示範引領作用,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堅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職業信念和“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價值觀。

4.普通高等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重點結合學科專業開展勞動活動,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主要依託課程,其中本科階段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32學時。圍繞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創業觀,以實習實訓、專業服務、義務勞動、公益志願活動、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為主要內容,結合“三下鄉”、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行走課堂育人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以及參與應對重大疫情、災害等活動,注重運用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積累勞動技能和職業經驗,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培育勇擔時代使命、勇於迎難而上的奮鬥精神。

(三)統籌配置勞動教育資源

1.豐富校內資源。進一步完善學校建設標準,逐步建好配齊勞動實踐實訓基地。中國小要進一步挖掘校內日常學習、生活等場所的勞動教育價值,充分利用勞技室、實驗室、課程基地、綜合實踐基地等條件,豐富校內勞動教育資源。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內實習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創業孵化平台等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同時依託實習實訓場所建立職業體驗中心,為中國小生提供服務。普通高等學校要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和社會服務功能,利用工程訓練中心、眾創空間、創新實驗室等平台,積極建設智慧型和創造性勞動實踐基地。全省每年認定省級職業體驗中心100個、省級創造性勞動實踐基地30個。各級各類學校要將勞動教育根植於學生的日常校園活動,設置學生可以勝任的校內勞動崗位,增設勤工助學崗位,加大勤工儉學經費投入。

2.拓展校外資源。充分利用現有校外綜合實踐實訓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中國小研學教育實踐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匠學院、勞模創新工作室等,搭建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和公益勞動平台,擴大校外勞動教育資源。鼓勵有條件企業安排崗位接納學生實習實訓。鼓勵支持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建設具有現代科技水平的勞動實踐基地。支持各地結合文化傳承、文旅融創、特色小鎮、智慧農業、美麗鄉村、文明實踐等項目載體,以靈活多元的方式開展勞動實踐,形成行業特點、地域特色。省、市兩級每年認定一批學工、學農和服務性勞動實踐基地。支持參與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相關企業申報省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符合條件的享受相應財政、金融、税收和用地等優惠政策。

3.完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建立以縣為主統籌規劃配置中國小勞動教育資源機制。落實中國小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百千萬”工程。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建立不同專業特色高校勞動教育資源互補共享機制。依託“名師空中課堂”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立“勞模工匠進校園”常態化工作機制,組織研發優質課程,充實勞動教學資源,促進線上線下、校內校外勞動教育信息共享和資源對接。

(四)加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1.配齊配足勞動教育教師。建立滿足需求、專兼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和教研員隊伍。建立勞動課教師特聘制度,鼓勵聘請當地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相關行業專業人士、勞動模範、企業師傅等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設置榮譽教師崗、實踐導師崗,多渠道配備兼職教師。充分發揮教職員工特別是班主任、輔導員的作用,動員少先隊、共青團、黨支部以及學生社團等力量,合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2.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研究制定不同學段勞動教育教師的.崗位職責和專業標準。強化每一位教師參與勞動教育責任,增強意識、明確任務,與所教課程融合實施。支持高等學校特別是師範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將勞動安全教育等納入培養培訓課程,建立20個左右省級勞動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實施勞動教育課程教師專項培訓。將勞動教育納入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教學大賽內容。探索建立德育、體育藝術、心理健康教師與勞動教育教師融合培養培訓新機制。

3.建立勞動教育教師激勵機制。將勞動教育履職情況納入教師職務評聘和教育教學考核內容。建立健全勞動教育專任教師工作考核體系,完善工作績效評價標準、職稱評定辦法,保障勞動課教師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專業發展等方面與其他專任教師享受同等待遇。開展勞動教育學科的教師職稱評審,保障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和晉升權利。

(五)全面開展督導評價

1.實施勞動教育督導制度。各級政府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督導體系,把勞動教育實施情況作為衡量區域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對學校勞動教育開課率、學生勞動實踐組織的規範性、教學指導的針對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進行督查和指導。

2.開展勞動教育監測和評價。制定勞動教育監測評價標準,支持各地建設數字化監測平台,開展過程監測與評價,定期發佈學生勞動素養監測報告。探索實施勞動教育學分制,研究制定勞動教育學分認定、積累和轉換相關辦法。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畢業升學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勞動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因地制宜出台推進勞動教育的實施辦法,明確實施勞動教育的機構和人員,統籌規劃勞動教育的內容、途徑、方式以及實踐基地的建設與使用等。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督促指導各地規劃和配置勞動教育實踐資源,滿足學校多樣化勞動實踐需要。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每年至少向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彙報一次勞動教育情況,研究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

(二)健全投入機制

以縣為主加大政府對中國小勞動教育經費投入的統籌力度,通過多種形式籌措資金,加強學校勞動教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健全器材、耗材補充機制。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高校要將勞動教育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學校可按照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

(三)注重安全管理

各地要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安全管控機制。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師生勞動安全教育,科學評估勞動實踐活動的安全風險,及時排除勞動實踐中的各種隱患。鼓勵購買勞動教育相關保險。加強勞動教育安全技能培訓,建立勞動實踐場地安全應急制度,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切實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四)強化宣傳引導

廣泛深入宣傳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典型人物和事蹟,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主旋律。創建一批勞動教育示範學校。加強勞動教育科學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各級各類學校勞動教育典型經驗和優秀案例,將勞動教育教學成果納入省級教學成果獎評選範圍。組織開展勞動教育經驗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動,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勞動教育的濃厚氛圍。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18

學校把社會作為實踐的場所,讓參與社會,在公益勞動的實踐中有所啟示。通過小組為單位的社區志願服務,啟發了我們在公益勞動中尋找能使我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點,引導我們去了解社會、感受社會。在敬老院中,我們小組的同學毫不嫌髒。耐心、仔細地幫助老人們洗腳、剪指甲。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了老一輩的孤獨、我們的幸福和自私。我們在那裏儘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談心,竭盡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們還幫助敬老院的職工一起敬老院。雖然我們滿頭大汗,但我們很高興,因為我們心裏都有一股自豪感。而這種自豪感不是在學校裏能夠體會到的。

公益勞動是不記報酬、不謀私利、不斤斤計較的;公益勞動是忘我的勞動,也是培養我們關心公共事業熱情的。參加公益勞動的光榮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

上大學的第一次勞動課已經就要過去了,留下很多很多的思考。勞動是光榮的,的確勞動很光榮。那麼不尊敬勞動者的人是什麼?是的是可恥的。在大學裏上勞動課是上一個星期的。我抽籤抽到了打掃5號樓而且還要負責5號樓的安全值班。而我要抽到了5號樓勞動組的組長,第一天帶着5個人浩浩蕩蕩的開始為期一個星期的勞動課,本以為以我們5個人打掃只有5層的5號樓應該綽綽有餘了。但是真真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第一天因為是星期六很早差不多是8點鐘去的,那些(人)還睡醒。還沒有倒出來所以樓層裏的垃圾還是很少,差不多幹了半個小時就搞好了。第一天也是我值班,一天都要待在值班室登記來往人員,收收電費空餘時間到外面轉轉打掃一下衞生。再就沒事情做了。實際值班也很空就是坐在那裏看看書聽聽歌。就這樣到中午。

下午2點半又要開始掃地可這次,就是很差表現的是大學生的素質問題。開始掃了。從5號樓的後面開始掃起到後面大家就傻了眼了。早上剛剛掃的非常乾淨的空地髒的就象是垃圾場。遠遠的看上去白茫茫的一片很是壯觀,沒有辦法只好老老實實的掃。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終於打掃好後面的空地。但還沒有等到我們走,突然間看到天空飄着好及片白白的袋子。一片一片~素質問題大家一口同聲的説。沒有辦法。重新掃吧。終於乾淨了趕快離開。掃樓道了。還好垃圾不象垃圾場那麼多。大家分開掃。我掃2樓是大2住的樓層。大2了都是成年人了我想應該都很愛乾淨。當我爬上2樓。天那那還看的見樓道呀,簡直是垃圾過道。好不容易打掃好。辛辛苦苦的倒完垃圾上樓檢查一下。我真的想大聲的罵大2的做為學哥盡然給我們表現了這麼沒素質的行為。一個寢室打開大門認真的仔細的把寢室掃好的垃圾掃到過道上了。瞬間又白茫茫的的一片。素質問題我只好這麼説。我無話可説了。

明天就是最後一天了。一星期給我的感受就是大家都是大學生了還是這麼沒有修養這麼沒素質。

關於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意見報告範文 篇19

一、勞動教育開展基本情況

1.課程開課情況。濟南市濟陽區仁風鎮中心國小一至六個年級都能將勞動課納入課表,落實每個班級每週不少於1課時、全學段勞動專題教育不少於2課時的課程設置要求,開課率達到100%。

2.課程內容。在實際開課當中,基本以課堂教育為主,偶爾安排為打掃衞生、整理內務等。每個年級都能將學生勞動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

3.基地建立情況。由於場地限制等條件,無專門建設場地。

4.師資培訓情況。每個年級都能對應一位勞動老師,參加教育局統一組織的教育培訓,平時主要以老師集體教研為主。

5.經費投入情況。經費投入主要是工具(包括剪刀等)、材料(彩紙、中國結綵繩等)

6.選用教材情況。教材參考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綜合實踐活動》。

二、勞動教育工作計劃

勞動教育缺失,勞動意識淡薄,勞動機會減少,造成當前中國小生不愛勞動,不會勞動,鄙視勞動,也不珍惜勞動成果。為此,我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是充分認識勞動教育的教育價值與時代意義。勞動教育是以勞動為載體的教育形式,重在找準勞動和教育的結合點,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培育學生的勞動觀念,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為成就青少年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準確把握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的和諧統一關係。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勞動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勤儉節約、踏實肯幹、意志堅定、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產勞動技能、初步的職業意識、創新創業意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可以促進學生強健體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進學生在勞動創造中形成發現美、體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提高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為此,要基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進一步明晰學校的.辦學目標與特色發展,推進立樹人根本任務落實。

三是構建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把勞動教育融入勞動課程、校內外勞動實踐、家務勞動等各環節,促進理論學習與應用實踐貫通,實現學以致用。

四是創新勞動教育的途徑及方式方法。要堅持思想引領,不僅讓學生學習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更要通過勞動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要堅持有機融入,有效發揮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勞動教育功能,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正確觀念。要堅持實際體驗,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悦,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要互相配合,保持一致。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必須互相配合,思想認識上必須保持一致。因為家庭教育是培養人、教育人的系統工程中的主要環節,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只有相互協調,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多渠道一致影響的疊加效應,才能取得最佳的整體教育效果,對於一個特定的教育目標,有時通過學校教育途徑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通過家庭教育則能實現。

1.教學方案。一是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逐步形成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二是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三是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任的生活態度。四是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地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2.場地保障。本校勞動一般以課堂為主,對場地要求不大

3.師資投入。本校有專門老師負責勞動教育課程,學校會定期安排老師去校外教研或在校內老師之間進行教研。

4.計劃經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