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 中山 佛山 麗江 成都等地考察報告大綱

珠海 中山 佛山 麗江 成都等地考察報告

珠海 中山 佛山 麗江 成都等地考察報告大綱

為學習借鑑珠海、中山、佛山、麗江、成都等地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進一步理清加快路橋發展的工作思,XX年10月12日,由區委書記**帶隊,區四套班子部分領導、經濟和城建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各鎮(街道)黨委書記(主任)組成的路橋區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考察團一行35人赴珠海市香洲區、中山市小欖鎮、佛山市順德區、麗江市古城區和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府南河等地進行了為期8天的考察,重點學習考察各地的經濟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城市規劃和管理、舊城保護和河道整治等方面的成功經驗。此次考察日程安排緊湊有序,考察內容精廣相濟,珠江三角洲和西南部兩大經濟帶發展理念的差異,以及各地殊途同歸的發展建設成就,都給考察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引發了深深的思索,獲益匪淺,啟示良多。

一、考察地概況

(一)珠海市香洲區:香洲區是珠海市中心城區,珠海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位於南海之濱、珠江口西岸,東水連香港,南接壤澳門,背倚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聯繫內地與港澳台,以及對外貿易、國際交往的重要口岸。1984年建區,全區總面積400多平方公里,下轄8個街道3個鎮,常住人口73.86萬人,流動人口33萬人。XX年全區實現gdp68.0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31億美元,財政預算總收入6.26億元,税收總額8.2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20元,職工年平均工資17544元,原農漁村人均收入6248元。該區強化城市管理,環境品牌已經形成,1999年起實施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主要城管職能從市向區、街道下移,建立起“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新型城市管理體制。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4.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2.7平方米。擁有國際賽車場、高爾夫球場,人均擁有體育場館的面積居國內之冠。以香洲為中心城區的珠海市是全國環保模範城、全國園林城市、全國衞生城市、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1998年榮獲聯合國“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

(二)中山市小欖鎮:小欖鎮是中山市的工業強鎮,區域商業中心,位於珠江三角洲中部,鎮域總面積75.4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萬人,另有長期的外來人口10多萬人。轄有3個社區居委會,13個村委會。小欖的經濟以工業為主體。全鎮有工業企業4000多家,至XX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3家,形成了五金電器、電子音響、食品飲料、製衣製鞋、化工塑料、印刷包裝六大支柱產業。農業生產結構逐步調整、優化,形成了花卉苗木、蔬菜、塘魚和觀賞魚三大具特色、高效益的產業。投入50億元建設了10平方公里的新城區,建有吞吐量12萬噸的小欖港,日供水量達25萬噸。XX年,全鎮經濟總收入180億元,其中工業銷售收入157.8億元;國內生產總值59.2億元;税收總額10.6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2億元。小欖鎮先後被有關部委授予10多個國家級榮譽稱號,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確定為“中國可持續發展小城鎮試點”。 小欖工業區是全國企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2萬畝,至XX年底已開發土地9300畝,正投入使用3200畝,建成廠房面積50多萬平方米。區內道路、市政給排水、電力、電信設備完善,配套設施齊全。至XX年底,小欖工業區有149家企業落户,其中上規模企業60家,已投產項目103個。XX年工業區銷售收入12億元,預計XX年可增10億元,成為全鎮經濟主要增長點。

(三)中山市順德區: 佛山市順德區是新興的工業城市,位於珠江三角洲中部,靠近廣州、江門等大中城市,毗鄰港澳,面積806平方公里,1992年3月撤縣建市,XX年1月撤市建區。全區現有10個鎮(街道),109個行政村,88個居民區,常住人口110.96萬人,流動人口60萬人,旅居港澳台的鄉親及國外華僑40多萬人。目前順德城鎮建成區面積達74.5平方公里,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36.2和60.8平方米,城市化水平55.8%。近年來,順利實現了行政中心南移,規劃中的新城區面積達31.8平方公里,現已基本定型。至XX年底,全區公路總里程達1526.1公里,公路密度每100平方公里達189公里。有進出境的港口3個,全年出入境旅客60.37萬人次,貨物進出口量311萬噸。目前全區生產和生活用電、用水敞開供應,除省網供電外,還自辦發電廠裝機總容量達56.5萬千瓦;日供水能力145.3萬噸。XX年該區實現gdp437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050億元,全部財政收入78.5億元,其中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30.63億元;職工人均工資1491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46元;城鄉居民儲蓄餘額509.25億元。

(四)麗江市古城區: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向雲貴高原過渡地帶,面積1255.4平方公里,下轄6個鄉鎮53個村(居)委會。總人口14.2萬人,有納西、漢、白、藏、彝、普米等10餘個民族。古城區地處滇、川、藏交通要衝,自古以來是漢、藏、白、納西等民族文化、經濟交往的樞紐,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鎮及軍事戰略要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以納西文化為代表的民族文化。境內擁有三項世界遺產,名勝古蹟隨處可見,自然景觀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燦奪目。XX年實現gdp10.5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1.14億元,第二產業3.02億元,第三產業6.3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867.1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00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25元;城鎮化率達44.2%。 具有800多年曆史的麗江古城,座落在麗江壩子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里,始建於南宋末年。麗江古城選址獨特,佈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圍自然環境,形成坐靠西北,放眼東南的整體格局。發源於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後,又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佈全城,形成了“家家門前流水,户户屋後垂楊”的詩畫圖。街道不拘於工整而自由分佈,主街傍水,小巷臨渠,300多座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極具高原水鄉古樹、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學意韻,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則呈現出一派“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築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佈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精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居民博物館”。麗江古城文物古蹟眾多,文化藴含豐厚獨特,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風格的古鎮。1986年國務院公佈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單,XX年榮登“中國最令人嚮往的10個城市”行列。

(五)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始建於1988年,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XX年批准為中國亞太經合組織(apec)科技工業園區。XX年,經國家科技部批准成立成都高新區西區。同年成為西部首家獲得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中國認證和英國皇家ukas國際認證的區域。成都高新區包括兩部分:南區位於成都市南,規劃面積47平方公里,作為成都市規劃的城市副中心,重點建設現代化的科技商務區和全國最大的科技孵化基地;西區位於成都市西,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作為成都高新區國際化的製造基地,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和現代中藥產業。其中包括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首期開發面積0.6平方公里,是西部發展先進機械製造和出口加工產業的重要基地。成都高新區是中國西部投資環境最好、投資回報最豐厚、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吸引了近5400家企業進區發展,其中世界500強投資的企業有16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6家,過億元的企業5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共計43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共計520餘家,形成以電子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工程產業為龍頭,以其他的技術產業為補充的產業體系。XX年實現gdp168億元,技工貿總收入472億元,工業總產值388億元,到位外資8308萬美元,出口創匯19630萬美元。

二、幾點啟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短短的8天學習考察中,考察團一行不僅親眼目睹了各地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中的高品位發展、大手筆規劃、 創特色建設以及重實效管理,而且切身感受到各地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勇於開拓、大膽實踐的濃厚氛圍,每一天的學習考察都是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給予考察團深切的感受和豐富的啟發。概括起來,啟示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啟示之一: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為經濟建設服務 置身於日新月異的現代化城市之中,領略了珠海香洲、中山小欖、佛山順德等地超常規的發展速度,考察團成員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憾。順德區XX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37億元,全部財政收入78.5億元,相當於我們台州市的經濟發展水平。順德區容桂鎮和中山市小欖鎮的財政收入都超過10億元,相當於路橋區水平,其居民的富裕程度,社會保障和城市化的水平都是路橋遠遠不及的。這使考察團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發展是硬道理”,更加明瞭經濟是一切事業的基礎,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出路。順德區和小欖鎮的經濟發展關健在於工業的拉動,為此我區在經濟發展中要切實學習順德區和小欖鎮的成功經驗,務必重視以下四方面問題。 一是要處理好工業與商貿的關係,擺正“製造路橋”和“商貿路橋”的位置。路橋是千年商埠,商風源遠流長,羣眾心中有着較深的“商貿情結”,導致在建區初期一度走重商貿輕工業之路,沒有很好地建立起工業市場橋。從近幾年的gdp來看,三個產業增加值的比重一直是第二第產業占主導地位。這説明,我區還遠未進入後工業時期,並將在較長一段時期內都將處於工業主導階段。就現階段而言,不論是我區的經濟總量、增量還是財政收入,其主體都是工業,尤其是工業中的製造業。因此,我區在區委二屆八次全會中提出要構建“製造路橋”的思路是非常正確的。“商貿路橋”和“製造路橋”一樣,只是我區的特色之一,但佔主導和中心地位的不是商貿,而是製造業。我區在構建“製造路橋”中,要整合工業園區,提升園區檔次,想方設法招商引資,不遺餘力大辦工業,尤其要重視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的新型工業的發展,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以迅速擴張經濟總量,壯大經濟實力,形成較大規模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積聚人氣和商機,為打造“商貿路橋”創造良好條件。 二是要正確處理好外源性經濟和內源性經濟的關係。一個區域經濟的發展,依靠新資本的注入,以資本的增量保持區域經濟的增量,從而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借鑑香洲、順德、成都的經驗,他們的外源性經濟都較為發達,如珠海香洲區XX年實際利用外資3.31億美元,世界500強有16家落户該區;佛山市順德區引進香港、台灣、澳門、新加坡、日本、美國、加拿大、維爾京等國家(地區)企業1137家,投資總額達40.58億美元;成都高新技術產業區吸引了近5400家企業進區發展,其中世界500強投資的企業有16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6家,過億元的企業50家。近年來,他們開始重視內源性經濟的發展,出台系列政策,營造公平的發展環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而我區剛剛相反,民營經濟發達,外向型經濟較弱,工業企業總體還存在低小散現象,規模企業不多,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競爭力不強。為此,我區要繼續將招商引資作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在鞏固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提升外源性經濟的比重。在內源性經濟發展上,要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營造公平的發展環境,重視抓好國內上市公司、國家部委所屬國有大公司的招商工作。在外源性經濟發展上,要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支柱產業、產業關聯度大的企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利用外資的力度,大力引進跨國公司、世界500強等企業。同時要提高引資門檻,拒絕一些科技含量不高、資金不大的外資項目,更要甄別一些“假外資”。 三是要重視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的培育,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注重規模和品牌效應。縱觀考察的地方,其經濟發展快速、發展潛力強勁的原因在於擁有一些主導產業、一批龍頭企業,更在於對規模經濟的培育和品牌的重視。如順德的農業已走上高效農業之路,其中鰻魚、花卉等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基地。建成全國最大的辦公、傢俱銷售中心。工業有惠而浦、東芝、松下、三洋、三星等40多家國外大企業在這裏投資,全區銷售額超億元的企業有82家,有萬家樂、格蘭仕、美的、科龍、容聲等10多種產品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達15~65%;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已佔工業總產值的25%。如小欖鎮在工業方面,一方面建設中國五金製品產業基地;另一方面努力引進電子音響、生物工程、醫藥醫療器械等高新技術企業,全力打造中國電子音響產業基地。催生了一批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華帝燃氣具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樂百氏被評為“國家免檢產品”。在農業方面,建起了長達10公里的聯豐路花木生產銷售基地,於XX年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授予“中國花木之鄉”稱號。又如成都高新技術產業區,形成以電子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工程產業為龍頭,以其他高新技術產業為補充的產業體系,其中電子信息產業XX年度實現產值130億元,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33.5%。因此,我區應強化對區內主導行業和龍頭企業的培育,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注重經濟規模和品牌效應。在工業方面,要進一步培育以汽車、摩托車及配件、模具及塑料製品、空調及製冷配件和農業機械等幾大主導行業,大力發展節日燈、電線電纜、五金、機電、印刷、衞生潔具等優勢行業,不斷引進和開發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在農業方面,要使洋香瓜、西瓜等優勢農業和花卉種植形成規模,打響“蓬蜜”、“黃蜜”等品牌;在商貿方面,要通過整合,做大中國日用品商城為龍頭的市場規模,走集團化產業發展之路。繼續實施名牌戰略,通過激勵機制,努力培育國家級、世界級的品牌。 四是要強化服務意識,突破要素制約,提高辦事效率。環境是生產力,更是競爭力。此次考察,我們深切感受到各地黨委、政府和廣大幹部都有着強烈的發展願望和良好的精神狀態,齊心協力思發展、促發展的氛圍極為濃厚,真正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搶抓機遇,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和適應國際規則、市場經濟規則、應對入世挑戰的重要抓手。各地都全面開展了政府審批制度改革,籌建了辦事中心,進行了機構改革,真正把服務經濟和提高辦事效率作為衡量改革成功與否的標準。香洲區、順德區以建設服務型、創新型、學習型、實幹型、誠信型政府為目標,改革傳統的審批流程和方式,實行並聯審批和告知承諾制,即各部門的審批沒有先後之分,不設前置條件,可以任意由某個部門先批;對來辦事的人“不説不行,告知怎麼才行”。審批信息系統實行網上受理和審批。壓縮會議,精簡文件,推進服務平台前移,把能夠下放的權力下放到鎮(街道)、社區以及社會中介,完善窗口服務和現場服務機制。強化政府辦事透明度,精簡機構,其區委辦、區府辦都合併成一個區委區府辦。小欖鎮注重投資環境的“軟件”建設,政府和公共服務部門為企業提供文明、友善、優質、高效的服務,全力支持和扶持企業發展。小欖工業區成立了工業區管理辦公室,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配套服務。據介紹,因為其良好的投資環境,許多企業不顧這裏地價相對高昂,而樂意在此落户投資。近年來,我區十分重視經濟發展環境的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比之香洲區、順德區和小欖鎮,我們在服務經濟方面還存在諸多的不足,需進一步優化。同時,要加快硬環境建設,尤其要打破當前嚴重製約企業發展的土地、水電、人才等要素供給。要內挖潛力,通過土地整理和灘塗圍墾,獲得土地建設指標,節約用地。積極配合市裏做好台州二期供水項目,解決用水不足問題。可償試通過政府引導、民間投資建設小型電廠來解決今後一段時期用電不足的問題。在人力資源問題上,要通過引進高等院校和高素質人才,加強對區內企業家的培訓,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以提高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啟示之二:必須堅持城市建設和管理緊密接合,加強對城市形態、產業、文化等特色的研究 每個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軌跡。珠海市以其獨特的經濟特區政策、優越的區位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着力打造亞熱帶海濱花園城市和具有國際影響的濱海風景旅遊勝地;順德區的城市建設一直走城鄉一體化道路,城鎮化水平很高,現在為適應佛山區域調整的新形勢,以建設現代化花園式河濱城市為目標,憑藉雄厚的財力,推進新城區建設。小欖鎮被國家建設部定為小城鎮建設試點和村鎮建設示範鎮,近年來,按生態城鎮和可持續發展的標準,重新編制了新的總體規劃,投入50億元建設了10平方公里,功能齊全、分區明確、交通方便、居住舒適、環境優美的新城區。還投入了大量資金對3平方公里的老城區進行了全面的改造。麗江古城區早在80年代,就開始了對麗江古城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在獅子山以西區塊另建新城,通過對麗江古城的保護改造,以其與自然完美結合的城市空間,獨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建設中國投資環境、創業環境和人居環境最好的城市,地球上環境最美的地方。這些城市都以其自身的特點、優勢,準確發展定位,加快城市發展。路橋是個新區,通過9年的發展,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認,這些成就過多地表現在量的擴張上,城市建設基礎不強、配套不全、品位不高、精品不多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路橋的城市形象與經濟的發展水平極不相稱,與廣大市民的要求與期望相去甚遠。城市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其形象如何,對於營造優良的投資環境,促進各種生產要素集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打造“都市路橋”,塑造路橋城市新形象實是當務之急,其中要注意把握好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強化對城市的文化、產業、形態等特色的研究。通過對這些城市元素的梳理、研究,提煉城市個性,明確城市發展優勢和潛力,從而準確定位城市的發展方向。我區把路橋城市發展定位為“古今商城,生態都市”,這包含了路橋源遠流長的商風、現今發達的商貿和未來城市的生態性發展,提煉了路橋城市的個性,體現了城市的優勢,描繪了未來的藍圖。應該説定位非常準確。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分析路橋的產業優勢,挖掘路橋的商貿文化底藴,整合路橋的城市空間形態,做好路橋的城市發展規劃。從順德區和小欖鎮的城市發展軌跡來看,各鎮(街道)也要加強對本地城鎮特色的研究,要突破小農觀念束縛,高瞻遠矚,佈局謀篇,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嚴要求管理,強勢推進本區域的城市化發展水平。 二是要城市規劃與管理並重。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和靈魂,要體現超前性、科學性、綜合性和權威性。香洲、順德、小欖的一些主要街道基本上是雙向六車道或八車道,道路兩邊綠化留地較多,房屋基本上建在綠化後面,城區綠化率高,街道寬敞整潔,城市形態非常優美。其原因在於規劃超前,且控制有力。順德區禁止村民建房在原地拆建,打破村界,統一規劃到“中心鎮”,使每個鎮的城區建設都頗具規模,檔次較高,這很值得路橋借鑑。當前我區274平方公里的一體化規劃、分區規劃和一些專門規劃已基本修編完成或正在修編,因此我們要重視規劃的超前性,確保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同時,要加強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城區政府的基本職能,城市管理要為人民羣眾提供優良的生活環境,為經濟建設提供優良的發展環境。香洲區創新城管思路,探索特色城管模式,實施依法管理、市場化運作、社會全民參與、科技創新、信息管理等機制,實現了城市管理與經濟建設的互動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其引入市場機制管理城市,市政維護、環衞保潔、綠化養護等工作實行內部招標和內部競爭,新增養護工作全部推向市場,面向社會招標,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鑑。我區由於市場發達,流動人口多,加上城市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後,管理部門多、協調難,往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導致城市管理壓力很大,投入多、收效少。因此,我區要理順管理體制,加強依法管理,加大執法力度,使城市管理由行政手段為主向法律手段為主,由突擊式管理轉向長效管理,由事務型管理轉向環境型管理。按照管養分離的原則,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運作。廣泛動員社會參與城市管理,形成全民人人蔘與、各行各業齊抓共管的局面。 三是要實施土地和房產的綜合開發。城市的發展應以房產綜合開發為依託。長期以來,路橋的城市建設是線條式發展,城市框架的拉大主要靠道路建設和羣眾建房來實現。羣眾建房多以5-6層的立地房為主,且房前屋後多亂搭建,這造成了城市景觀零亂,立面單一,功能不全,缺乏品位。同時,我區以前在城市土地出讓上走的是成熟一塊出讓一塊建設一塊的單項出讓的路子,這不僅降低了單位土地的收益而且導致城市建築缺乏整體感和協調性。香洲、順德等地的城市建築各具特色、整體協調、錯落有致,其主要途徑就是實施了土地和房產的綜合開發。香洲區早在建區初期就超前性地徵用了所有25°坡度以下的土地,只留少量土地作為村居留地,因此城市建設的成本相對較輕。最近幾年,路橋在這方面有了較大的轉變,在土地出讓上,基本實行宗地出讓,開發了一些高檔次的居住小區和高層建築;在工業區等新區開發建設上,全面實施“立改套”,對村民拆遷安置小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或委託房產公司開發。這種做法很好。我區應堅定“立改套”政策的決心,嚴格土地管理,加快住宅開發,提高物業管理水平,改善居住質量,促進人口與產業的集聚。 四是要重視塑造城市品牌。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固有的特色和優勢,在發展中加以培育和提煉,並塑造成品牌。珠海擁有城市環境品牌,順德擁有城市經濟品牌,小欖擁有全國明星鎮品牌,麗江擁有古城品牌,成都擁有高新技術產業品牌。各城市都通過品牌的塑造,大大增強了城市的美譽度和吸引力。因此,我們在打造“都市路橋”中也要重視對路橋城市品牌的塑造。路橋自古商貿繁華,“無街不市、無巷不販、無户不商”,商風源遠流長,目前市場體系較為發達,吉利汽車已成為最具衝擊力的優勢產業,“十里長街”藴含了路橋深厚的商貿文化。因此,我們可在市場、古街、汽車方面深化提煉路橋的城市品牌。通過城市品牌的塑造宣傳,提高路橋的美譽度,增強路橋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 啟示之三: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發展是永恆的主題,沒有發展就沒有進步。所考察的幾個地方有發展快的也有發展慢的,但他們有個共同之處就是重生態的理念,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正如珠海市香洲區委書記黃曉東所説“發展快不一定好,有時發展慢是為了更好的發展”,這種新的發展觀説明發展不只是經濟發展,而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全方位發展,經濟發展要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戰略目標,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是經濟發展與保護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協調一致,是為了讓子孫後代能夠享有充分的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珠海市在城市發展中實行了區域協調發展、可居住城市發展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發展策略,堅持高起點規劃,追求山青水秀,碧海藍天,注重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城市的未來走向成功奠定了正確的方向。其核心是注重培育和利用區域比較優勢,發展面向區域性市場的城市產業;建設最適宜居住的海濱花園城市住區;在改善居民當前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的同時,按照能夠維持人類世代生存和幸福生活的標準,合理地使用自然資源,保持自然生態的質量。通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路橋已具備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但同時環境污染也比較嚴重。因此,路橋今後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強化生態環境建設,重視城市綠化,努力打造“生態都市”,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和諧。 一要提高環境意識。環境意識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環境意識越高,人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越強烈,對保護環境的活動越主動;反之,如果人們的環境意識較低,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就往往只顧眼前、局部的經濟利益,忽視長期、全局的整體利益,結果造成資源耗竭、生態破壞和環境惡化,進而限制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區幹部羣眾總體環境意識不強,還經常出現破壞環境的事件,為此,路橋要發展生態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關健是首先要提高全

民的環境意識。 二要重視環境建設。珠海香洲區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