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精選21篇)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1

失戀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向本案工作員求助,工作員通過與案主長時間溝通,對案主情況有了全面的瞭解。在對案主進行診斷過程中,工作員運用一系列個案工作的專業方法和技巧,多方面收集資料,對案主的行為、心理進行分析,並最終確定治療方案。通過分析,案主的問題在於認知上產生了偏差,進行了錯誤的行為歸因,這是導致案主自卑的主要原因。為了幫助案主糾正認知偏差,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這裏工作員採用的是認知治療模式,幫助案主走出困境。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精選21篇)

正文:

一、接案

對案主情況的瞭解始於大二上學期,由於沒有專業理論的指導,所以,一直未能很好的幫其認識自己的問題。正式接案開始於這學期學習《個案工作》這門課程後,真正以工作員和案主的身份對話。

(一)初步關係建立

案主一開始對自己的問題表現得較為敏感,不願意過多的涉入,時常靜默不語,似乎不想再一次揭開傷疤。工作員出於對案主的體諒,對案主表現出自己的尊重、接納和關心,並表現同理心,以此獲得案主的信任和認同。通過工作員的努力,案主對工作員取得了一定的信任,工作員與案主間的隔閡漸漸消除,案主開始能夠敞開心扉,這樣,工作員與案主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專業關係,為進一步溝通打下了基礎。

(二)案主基本資料

王,女,22歲,現就讀於安徽蕪湖皖南醫學院,大二學生。

(三)案例背景

案主於20xx年進入大學,在高中階段,案主學習刻苦,復讀了兩年,平時成績都還不錯,但大學聯考只考了一個一般的二本學校。在大學聯考結束的那個暑假,祝結識了一個男生(劉某),劉某是她的國中同學,兩人關係由此發展,並相互喜歡上了對方。劉某當時正在安徽合肥的一所大學讀大二,王才剛進大學,經過一年的異地戀情,相隔兩地兩人不免有些小矛盾,彼此怪對方照顧不周,又由於一些原因,兩人關係在王Xx大一的下學期開始破裂,並且分手了,案主由此陷入分手的陰影,自暴自棄。

(四)案主問題的初步瞭解

行為特點:案主從始到終都表現出傷心、委屈的情緒狀態,言語中透露出對這份戀情的不捨,顯得有些傷感。案主也曾嘗試過去忘記這一切,但案主越想越發的傷心,併產生了自卑感,自暴自棄。案主本來是一個很開朗的人,現在也變得很落魄,雖然得到過同學、朋友的幫助和心理輔導,但案主還是感覺不到一絲一毫的安慰。

心理特徵:從案主的行為分析,案主其實是不想分手的,而且希望兩人關係能夠繼續。案主分手後就一直情緒低落,心裏還是對這份感情充滿幻想的,她覺得自己不應該被別人拋棄,還是忘不掉劉某。案主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她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朋友的關心,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夠讓案主在這個問題上有正確的認識。她的根本性問題不是失戀本身,而是失戀所引起的心理問題。

二、資料收集

(一)通過多次與案主的電話和QQ交談,對案主的情況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王和劉某是國中同學,並且都是同一個地方的,兩人以前曾經心裏暗暗喜歡過對方,但沒有表白。大學聯考結束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又開始聯繫上了,並互相透露了真情,這段感情由此開始。劉某由於沒有復讀,當時就已經在讀大二。暑假過後,王和劉某分開在異地讀書,一開始兩人的感情都還好,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漸漸有了點小矛盾。劉某平時總是什麼事情都管着她,最讓她難以忍受的是劉某不許她和別的男生在網上聊天,以至於她因為他而失去了很多朋友。另外,兩人相隔異地,彼此都怪對方照顧不周。王xx大一下學期的時候,劉某已經在讀大三了,而且在準備考研,王有時打電話給他,他也不接,並且王發短信給他他也不回,劉某總是説很忙,沒時間接電話、回短信,王到很委屈,她説不管怎麼忙,不會連回短信的時間都沒有的。最後,王一個人坐火車到劉某的學校去找他,但劉某卻躲着不見她,她只好傷心的返回學校,兩人關係真正破裂了。分手之後,王一直悶悶不樂,自暴自棄,回想自己大學聯考的屢屢失敗,感情上的受挫,就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覺得人生很失敗,甚至想到了死。

(二)與案主建立穩定的聯繫,保持相互之間的持續溝通,防止診斷過程中斷。認真記下每一次的聊天記錄,從案主的言詞中分析案主的心理特點,以便更好的瞭解案主現在的狀況。

(三)通過與以前的一些同學來了解案主現在的情況,以及他們對案主的認識,從多方面收集資料,保證能夠對案主的現狀有更全面的認識。

三、評估和診斷

從與案主的交談中,以及對情況的深入瞭解,案主的問題可以從以下這些方

面入手:

(一)性格特點:案主雖是一個性格開朗、外向的女生,但有時又很多愁善感。另外,案主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很難容忍別人拋棄自己,感覺很沒面子。

(二)人際交往:案主性格外向,善於交往,身邊的朋友還比較多,但由於劉某的原因,她失去了很多朋友,這也造成了她現在自卑、自暴自棄的一方面原因。

(三)家庭環境:王在家裏是獨生女,但並沒有得到更多的關愛,王曾説過她的爸爸、媽媽對她不好,可她爸、媽之間的感情卻很好,有時什麼好東西也只是她爸爸給她媽媽享用,她説她很不喜歡這樣。

(四)案主的經歷:案主高中復讀兩年,平時成績也還好,曾經考過班級第二,而且經常是前十名,但最後一次大學聯考還是沒有考入理想的大學,只是考了一個一般的二本學校,幾次大學聯考的失利,對王來説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四、問題分析、診斷

從對案主初步評估的四個方面問題中,可以對案主的根本性問題有一個大致瞭解,案主在認知方面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當遇到與自己願望不一致的事情,就認為很糟糕,這是一種非理性的信念。案主在遭遇感情上的失戀後,把一切都歸結為自己的失敗,把大學聯考也歸結為失敗的表現。她並沒有看到煩惱和不安不能使境況發生任何改變,相反,糾纏在情緒的困擾中,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一個理性的人會盡力面對自己的困境,並設法改變它,如果改變不了,也會平靜的接納現實。

五、目標制定和服務計劃

在遵循個案工作目標制定原則的基礎上制定目標計劃。首先,目標應與案主的問題有直接關係;其次,目標是可行的;再次,目標與工作員的能力和技巧相當;再次,避免將自己的價值判斷強加給案主。

(一)初期目標

協助案主認識與問題相關的其他問題,因為問題的產生往往有多種因素,因此必須多方面加以考慮,找出各種因素之間的關係並系統加以考察。王此時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失戀的問題,而且還包含非理性的錯誤認識問題,無意中把痛苦放大化,使自己處於一種更加痛苦、自卑的狀態之中。因此,初期目標就要讓案主認識自己現在的處境,以便從困境中走出來。

(二)中期目標

協助案主定出解決問題的先後次序。先後次序的確定主要依據問題的輕重緩急、解決起來的難易程度以及案主的具體情況。直接去解決最主要的問題,雖然效率比較高,但是由於沒有基礎,容易挫傷案主的自信心,成功率不高。王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對於自己的錯誤認識,要樹立積極的心態,糾正錯誤的認知。

(三)後期目標

協助案主明確她所想要的結果。案主的目標明確,才會增強前進的動力,對自己的進步有充分的準備。王最終的目標就是要走出失戀的陰影,但這期間案主要一步步解決一些由失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從解決問題中增強信心,相信自己能夠走出困境,對生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再自暴自棄。

六、持續服務與治療

(一)理論基礎與治療模式

治療模式:認知治療模式

理論基礎:認知心理學認為,認知是指一個人對某一件事的認識和看法,包括對過去事情的評價,對當前事件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發生事件的預期。認知是行為和情感的基礎,錯誤的認知和觀念是導致情緒與行為問題的根源,而一旦對這種觀念和認知過程加以糾正,就可以改變不適應的情緒與行為。認知行為治療就是通過改變求助者關於自身的錯誤的思維方式和觀念,並教會求助者一些適應環境的技能,以幫助他們改善不良的情緒和行為,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的心理治療方法。因此,治療的着眼點是探尋並糾正導致不良行為和情緒的觀念的認知過程。王正是基於這樣一種錯誤的認知,把一切都歸結為自己的失敗,過分誇大了負面後果的嚴重性。

(二)治療的基本過程

對案主的問題,這裏採用認知治療模式中的理性情緒治療法。

(1)心理診斷:首先,瞭解案主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維方式是什麼,並向案主指出這種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維方式。其次,對案主的問題予以深刻理解,並對他給予關注和尊重。通過與王交談,瞭解到案主把失戀的陰影擴大化,片面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不能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且認為大學聯考也是失敗的。在本階段,告訴案主這種想法是一種非理性的認識,正是這種錯誤認識導致她的情緒一直受到困擾。如:我在分析過程中對案主説過:“你真的認為你什麼都不行麼?失戀是多數人都會經歷的事情,這和大學聯考又有什麼關係,如果你真這樣想,那還有那麼多連大學都上不了的人怎麼辦?他們難道也一無是處麼?”、“你認為你被他拋棄,是很丟面子的事情,説明自己沒有一點優點,所以,才會自暴自棄,以此來推及其他事情,認為自己也很失敗”。“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你認為自己什麼都失敗卻是錯誤的,你要積極面對現實,換一個角度你的生活會更好”。

(2)領悟:首先,向案主指出他的情緒困擾之所以延續至今,不是由於早年生活引起的,而是由於現在他自身存在不合理信念導致的。其次,使案主承認自己的症狀,幫組他認識造成各種情緒障礙的不合理信念。

(3)修通:採用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幫助案主認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進而放棄這些不合理的信念。

(4)再教育:從改變案主常見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幫助他學會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

(5)完成家庭作業:讓案主繼續學習理性情緒治療的理論和方法,不斷對自己的非理性信念進行分析理解和質疑,以此來鞏固治療效果。在這一點上,工作員通過讓案主王對一些非理性的行為進行判斷、分析,並適時對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及時調整,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七、結案與評估

一、結案

1、目標達成:通過與案主的溝通,案主的狀況有所好轉,能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這種錯誤認識,並表示在以後的生活中運用這種方法來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案主開始能夠積極一點正視生活,認識到自己一直被錯誤的情緒所困擾。

2、由於與案主的溝通時間較長,對案主的情況已基本瞭解,並且案主也開始能夠反思自己的錯誤思維,接下來的時間由案主自己來學會用認知理論模式的技巧與方法來解決問題,所以就不再幹預。

二、評估

1、投入評估

由於與案主的交談基本是通過QQ聊天的形式,所以就沒有耗費什麼人力、物力、財力,頂多耗費的也就是一些時間,但這些都不足以計入投入。

2、效果評估

通過與案主這麼長時間的溝通,終於看到了案主的進步,案主的情況有了根本改觀,並且能夠接納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思維方式,不再一味的自暴自棄,看輕自己。對失戀的問題,案主開始能夠積極面對,不再逃避,而且,也學會了自己給自己糾正錯誤認識。

3、工作員自我評估

(1)由於對個案工作的專業方法還只是處於開始學習階段,所以,在與案主溝通過程中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往往導致尷尬的場面,不知道用哪些理論進行分析,不能給案主一個確切的理論指導。但工作員本身還是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能夠嘗試着將理論聯繫實際,努力運用專業的治療理論和模式,既是對案主的負責又是對自己的一種鍛鍊。工作員始終以接納、尊重與積極、真誠的專業態度對待案主,遵守個案工作的相關原則,合理運用了個案工作的相關技巧。

(2)工作員在給個案分析診斷的過程中,由於初次嘗試,所以,往往在許多時候急於求成,沒有耐心,導致工作疏忽,不仔細。這都是工作員以後需要改進的地方。

4、理論模式評估

針對本個案的特點,以及在對案主行為、心理分析的基礎之上,對症下藥,採取認知治療的模式。認知偏差是求助者經常會犯的一個錯誤,案主在遇到困難時,對自己面臨的困境進行錯誤的歸因,這是案主對自己自暴自棄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認知治療模式也有自身的缺陷,畢竟案主的問題受到環境、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綜合因素的影響,在分析案主問題時難免有不足和偏差的地方。另外,理性情緒治療模式不注重對求助者內心感受進行分析和理解,也不關注過去經驗的影響,把主要精力放在幫助求助者檢查和辯駁各種非理性信念上,從而促使案主消除其情緒和行為困擾。事實上,案主的各種非理性信念以其感受為基礎,並受個人成長經歷的影響,如果不對案主的內部感受和問題根源進行分析,也就無法理解案主相互矛盾和衝突的情緒和行為表現,這也是該理論治療模式的侷限性。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2

作者:中華心理教育網

一、案主資料

姓名:wjk(本人)性別:男年齡:22

生理特徵:身材矮、青春期意識萌動

性格特質:多愁善感,言行猶豫徘徊、瞻前顧後,性格內傾、封閉自保,自我觀念差

家庭職業背景:農村農民

家庭感情:所謂“代溝”嚴重、少有交感互動

受教育經歷:從國中到高中,是應試教育下十足的考試狂,在種種壓力環境下,唯分數是從,忽視壓抑其他一切方面的學習、鍛鍊、培養、體驗。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本科三年級學生。

二、案例陳述

[內容提要]案主在大學裏偷偷喜歡同班的女生M,一年多後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表白了,被拒絕後內心茫然失措,情緒多變,心情矛盾痛苦,影響了案主的日常學習生活。

[案主自述]大一時,我和許多新生一樣盲目茫然、鬱悶空虛。有一種聲音告訴我:快點找個女朋友吧!由於平常上課總喜歡窩在最後幾排,於是,一位不幸的女孩即M落入了我的視線。我看她越看越美啊,好像似曾相識啊,她給我的感覺太好了,特別是她很有氣質。我開始瘋狂的想她,但從不外露,沒有人知道。我不敢表白,甚至連正面看她的勇氣都沒有,很害羞很害怕啊。我的“硬件”和“軟件”都不如她啊,我怕表白,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啊?沒門!加上她又是我班的,抬頭不見低頭見,要是失敗了,我以後怎麼在班上混啊,俗話説得好,“兔子不吃窩邊草”。儘管有一對成功的同班情侶向我作了“示範”,儘管我真的一天到晚想戀着她,我一直不敢捅破這層紙。後來聽人説她有男朋友,我本不自信,這樣一來,我就更不敢表白了,好像有了藉口啊,自我安慰着。你知道我是一個靦腆的男孩子。

後來,身邊一些人知道後,“慫恿”我大膽往前走。我仍舊疑慮重重,徘徊不前。一次生日聚會上,有一人説M現在沒有男朋友。我忽然有了越雷池的勇氣和決心。偶然地,在QQ上認識了無話不談的莎,江漢大學的,靈感來了:叫她替我寫和寄情書——我隨便她怎麼寫,不過問不指導不干涉。莎寄出信後,最初幾天我都不敢去上課了。我豹着膽打了電話到她寢室,問她態度,她拒絕了。我掛了。那段痛苦啊我不想再複述一遍了,好嗎?

但我並未死心啊。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從不和她搭話,路上見了遠遠的躲之不及,或當作沒看見、不認識:“冷酷到底”!我是個沒用的人,膽怯懦弱的人。不是沒有機會的,比如有一次搞調查,但是,我始終無法邁出當面和她表白的勇敢一步,因為我感覺自己太爛了,感覺她對我一點好感都沒有,配不上啊。可是我真的好喜歡她啊。矛盾啊痛苦啊那種滋味真叫折磨人!我知道了什麼叫刻骨銘心。

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道理我也懂的,可我總會鑽牛角尖,自怨自艾,吊死在一棵樹上。迷茫啊!

三、分析治療

理論模式:人本心理治療法(Rogers)

案例分析庫:一個社會工作者的個案案例分析報告

基本概念:自我觀念(自我概念)(self-concept)——人在內心深處關於自己的形象,是個人在其成長生活的環境中對人、對己、對事物交感互動時由所得經驗逐漸形成的'綜合性觀念,是有組織的連貫的一整套自我看法和評價體系。

理論假設:

1)人的本性是善良、理智、仁慈的。

2)人有與他人和諧相處的願望與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長、自我實現的內在動力(動機、需求)和潛能。

3)所以,要對人的本性、潛能抱有樂觀的態度、十足的信心。深信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挖掘、發展自己的潛質,要以當事人為中心,使案主獨立自決,達到自我實現。

4)案主的問題(困境)產生的原因是因為他(她)擁有一個偏低的自我觀念。不能接納自我、袒露自我、自尊自愛、自信自主,自我形象感拙劣,自我評價較低;“理想我”與“真實我”、自我感覺到的我與別人眼中的我之間不一致而內心衝突矛盾、焦慮困苦,而自我否認、掩飾、逃避、防衞,形成惡性循環,陷入囚徒困境。6)因為,自我概念決定人的心理(思想、知覺、意識、動機、需求、心情、情緒、態度、觀念等)和行為(記憶、學習、社交、活動、適應、習慣等)。

治療目標:協助案主去偽、存真、自我認識、自我重建(此乃治療必經程序),以自我實現。使其獨立自主、自愛自信,悦納自我、他人、世界,使人格更為統合,提高生活耐挫力和環境適應力,培養自我成長、實現的能力。

——對案例的剖析治療:

開始,我(假象的我)以傾聽為主,讓案主盡情放縱宣泄,我儘量表現出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懷,並表達同理心。基本上案主放開了自我,很坦白,這很不容易,敢於面對的勇氣和坦然令人佩服。

案主淋漓盡致地泄情訴苦,表面上是在説他因為膽小怯弱、害怕不自信而不敢向暗戀對象表白,用間接的方式表白被拒後自我壓抑鬱悶,茫茫然無所措,陷入痛苦困惑、無法自拔的困境,實質上,根本性的問題是:案主不敢接納面對自己,總在逃避,竭力掩飾,有意無意地自我防禦和自我保護,對人對事缺乏主見(獨立人格),自卑自賤、自怨自艾、自我想象。很明顯,案主的自我觀念有問題,從而導致了他內心和行為上的異常。在生活中,案主性格內向,自我封閉,不敢坦然面對真實的自我,不願積極主動與人交往,自信心不足,多愁善感,內心敏感,感情細膩豐富,情緒易波動,容易受別人及環境的影響。於是,待人處事上採取防衞方式,這是不能應付、解決內心困境的,只會使自己更加焦躁不安、憂鬱悲觀。案主對自己的形象認知未免太過悲觀和低賤了吧?他已經沒有了對自己獨立的價值判斷標準,很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別人眼中反照的自我,而不相信自己的認知、判斷。

暗戀同班一個女孩,卻遲遲不敢表白,其實不是他自己所謂的害羞或膽怯或害怕被拒或她有女朋友或她是自己班上的原因,而是因為他自我評價很低,自認為自己很垃圾、不會有人喜歡,毫無自信可言。連自己都不愛,怎麼敢去愛別人?不表白算了,可案主也沒有積極主動地與她交談交往,以增進彼此瞭解,相愛總得先從相知相處交感互動開始吧?可案主採取“無為”策略,只有逃避,不敢面對她和她直接交流想法。事實上,從中學以來,案主與所有人的交往本來就很少,雖然説不上青春期自閉症。因為自我感覺不好,怕一旦和人交往相熟,看到自己的缺點(當然還有優點)、醜陋陰暗的一面和內心真實的情感世界而被人否定、冷漠、鄙視、拋棄,總是覺得自己很差勁,不如別人,不會被人喜歡,乾脆以沉默、封閉、低調、逃避、壓抑、幻想、轉移、反向、補償等防衞方式待人處事,以尋求內心的暫時的平衡和和解。案主説自己“硬件和軟件都不如她”,真的如此嗎?他的評判標準科學合理嗎?還有,有可比性嗎?人都是世間唯一的靈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閃光點,當然也有缺點和不足,可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缺點並放大而產生“暈輪效應”,否則,久而久之,逐漸對自己形成不良的偏見和刻板印象,形成偏低的自我觀念。戀愛可以使人加快社會化、成熟化,增強自我認知能力。戀愛的前提是愛自己,相信自己,悦納別人,袒露心聲(讓心靈的天空不設防(相對)),與人互動。案主的行為讓人失望,想想看,一個沒有自知力、自信心的人,誰會喜歡呢?

案主的困惑其實就是認識自我的問題。因此,引導他大膽地面對自己,看清自己,還原自己,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和評價。讓他看到一個真實客觀、可愛不錯的自我,開始自尊自愛自信起來,讓案主自主自決、重建自我。

打開心扉,讓心靈的天空不設防(相對),與自己、他人、外面的世界積極主動地互動,讓案主感覺到,其實,生活很精彩!

四、療效評估

由於採用的是人本治療法,不像行為治療法那麼易測量易評估,但是大致來説,還是可以試着觀測評鑑的。

這裏僅從治療的工作目標實現的程度上加以分析。

經過人本心理治療,按主明顯自信、開朗、快樂多了,開始重新體認以往的經驗,重新審視周圍的人事,開始悦納自己、別人、環境,行為表現上較成熟、較社會化、適應調諧能力增強,性格試着外傾,與人交往更開放更主動更自信更自然更開心更頻繁了,獨立、統合、健康的人格初具雛形,自我成長能力增強,逐步走向自我實現。

當然,有很多不確定的複雜易變的因素,以及含糊而彈性的評價指標(概念的可操作性不強),始終讓人不能對本案的療效抱有過分樂觀的態度和期望。另外,也很難確定當事人取得的療效一定都是由於工作者的人本治療貢獻的。有些心理問題和疾病,可以自然痊癒,也就是不治而愈。可能,是多種環境、條件、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這點,真的很難鑑定,至少當前的心理學研究還無法“搞定”。

五、工作感受

限於篇幅,我只談遺憾、缺點、不足、侷限性。

由於是自我治療,帶來很多問題,一些正規的治療程序和方法無法嘗試、訓練、應用、實踐和體味昇華,不利於專業知識的有效內化。深為遺憾!

(一)由於採用單一的人本治療模式,導致以下一些問題不等:

i.只籠統解決了內心(主觀世界)的根本的問題,懷疑在實際生活中,在與人互動的行為中,缺少相關環境要素的系統配合(配套機制)而療效甚微。

ii.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知道、懂道理是一回事,實際行動表現又是另一回事。似乎可以懷疑人本治療的療效。

iii.人本治療模式對案主本身的勇氣毅力、理性理智、認知思維能力、哲學氣質等綜合素質要求相當高,這就帶來了哪些人適合人本治療的模式選擇上的困難,以及進行人本治療究竟有多大的全面持久徹底有效的療效?

iv.如果採用多種治療模式綜合治療,似乎更合乎生活實際,更能收到療效,但是,這樣子就沒有自己的專業權威和體系特色了。這是一個悖論。

(二)個案社會工作的倫理要求尊重案主的隱私權,強調保密性,但這在實際操作中與目標任務在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衝突、矛盾,此乃社會工作的倫理難題。

(三)在做個案社會工作時感覺有時有些地方太過於程式化,(技術化、程序化、模式化),難免顯得僵硬、做作、宂贅,讓人感覺不自然。而心理學上的心理治療看上去更單純、間接、乾脆、直接。老實説,心理異常及問題的治療,個人認為只要運用常人的心理常識、生活常理適當加以開導開化就行了。當然,這對開導者的綜合能力有一定要求。

(四)在寫作第一部分的“案主資料”和第二部分的“案例陳述”時,我有意無意地根據接下來的分析治療之需要,對事件本身進行增刪、強調、潤色,這在實際的社會個案工作過程中是不可能的。這是作業,根據理論需要提取案例,可以理解。

[導師評論]:……(略)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3

一、案例簡介

本案例的研究對象是我校五年級的學生小濤,男孩,13歲。在校表現一般,平時上課開小差,有時不完成作業,學習成績較差。情緒偏激,經常頂撞父母和老師。

二、案例分析

1、觀察和他人反映:

看上去很正常,可是詢問他問題時,總表現出一種不配合的態度,有時甚至表露出敵視的神情。

據小濤爺爺説:小濤同學在家只與母親有極少的語言交流,與父親基本無話可説,對父親的態度“就像對待仇敵一樣”。在家不聽話,不學習,總是看電視打發時日。父母越是管得嚴,他越是對着幹。我從與小濤爺爺的幾次談話中得知,他對父親的反感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父親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體不舒服,卻強迫他去鍛鍊;成績不好就經常當着親友的面數落他,讓他感到無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

第二、父親的期望值太高,切望子成龍心切,給他帶來巨大的壓力。第三、,父親在生活上要求太嚴,也較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頭、洗澡等,讓他感到有點不可理喻。

2、心理社會發展歷史

主要因素:父親太不近人情,讓他無法忍受。

促使因素:父母的高期望和高要求。

附加因素:母親則沒有主見,無論什麼事都對父親言聽計從,一點也不懂得為他着想。

社會文化因素:父母教子方法及學生自身成長中的個性修養存在問題。

3、評估與診斷

經過多方瞭解,細心觀察,查閲書籍,認真揣摩。我認為這是一例較為典型的由於家庭教育方法不當而引發逆反心理問題的個案。

逆反是指孩子對父母的意願做出相反反應的行為和態度。父母讓做什麼就不做什麼。追其緣由,往往是由於孩子看待事物較為極端和片面,對父母的很多行為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父母的教育方式跟不上青少年心理髮展的要求,親子間缺乏溝通造成的。

案例中父親的專橫、不尊重、期望值過高等都引起小濤的極大不滿,進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澱,但又找不到渠道排解時,便在感情上對父母的教育產生牴觸情緒。但是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反而認為這是孩子不聽話的表現,因此對他更加嚴格要求。隨着時間的推移,類似的生活事件一再重複出現,終於使得小濤的不滿情緒逐漸外化為敵對行動,最終造成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不論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確,他都只有一種態度——與之對着幹。因此,要做好小濤的心理輔導工作,必須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第一,改變小濤不合理的認知和思維方式。

第二,幫助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習慣和教育方式。

三、輔導過程

1、方案設計

目標:希望通過輔導,能改變小濤對家庭的逆反心理,從而改善他與家庭的關係,進而幫助他提高學習成績。

步驟:幫助小濤分析自己不良行為的現狀及可能引發的不良後果;幫助家長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習慣;自我檢討並提出各自的期望;為小濤創造良好、民主的家庭教育環境;為小濤提供學習幫助。

輔導方法:情感溝通、就事論事、用技巧説話、眾志成城、激勵機制。治療時間:整個過程約九周,分三個階段進行。

2、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創設條件,向雙方滲透輔導理念。(約1周)

(1)瞭解小濤與家庭關係的現狀,幫助他認識自己的錯誤。

幾次的接觸,我已經取得了他的信任,基本上成長無話不説的朋友。他坦然承認自己對父母尤其是父親極為不滿,自己的.所作所為,目的就是為了激怒父母。有時甚至把成績差作

為一種報復的手段。面對他的坦言,我又以一個爺爺的身份向他説明父母的良苦用心。告訴他從客觀上説,父母的教育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但自己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確。引導他正確地看待父母的教育,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他意識到自己行為和態度的錯誤之處。

(2)幫助家長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習慣

在對家長的幾次家訪中,我告知小濤已經表示願意改善與他們的關係,

並婉轉地指出他們教育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建議他們找時間與小濤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家長認同我的看法,覺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表示願意接受我的建議,向小濤檢討自己的錯誤,並請求我協助共同教育。

第二階段:家校合作,實施行為輔導措施。(約6周)

本階段為整個輔導過程的關鍵所在,共分為三步進行。

第一步、家庭會談。

會談有我、小濤及其父母參加。我安排小濤首先發言。他談到了對父母反感的原因和一些具體的生活片段,還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時,我也要求他做了自我檢討。然後我安排其父母向小濤檢討了自己的錯誤,並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儘管小濤一時間未能接受,但他表示可以嘗試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態度。整個過程氣氛較好,雙方都表現出積極的合作態度。

第二步、佈置家庭作業。

事後,我分別對雙方提出如下建議:

給父母的建議:

給孩子的建議:

第三步、為小濤提供學習幫助。

測驗、考試成績不理想、不完成作業等問題是父子倆衝突的導火線,所以我幫他制訂了學習計劃,並特意安排兩個品學兼優的男生專門幫助小濤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其中一個與他同桌,並叮囑兩人平時多與小濤談心,瞭解他的思想動態,同時適當開導他。

剛開始的時候小濤並不合作。但是經過大約差不多四周的時間,家長來電告知小濤與家庭的關係開始出現轉機,願意由父母陪同去買衣服,書籍等東西,在家會完成作業,與父親的關係沒有那麼緊張了。

第三階段:鞏固輔導效果。(約2周)

為了鞏固取得的成果,我決定採用激勵機制。在與小濤的閒聊中要求他説出自己的兩個願望。他説希望能有一台MP4學習英語。我把此事告知其父母,他們表示完全能夠滿足。我和他們商量後對小濤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想辦法進一步改善與父母的關係。第二,努力學習,爭取提高成績。他表示同意。事後我幫他制訂了複習計劃,並監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後,小濤在學習方面表現出來的積極性比以前有較大的提高。

四、輔導效果

學期快結束時,對小濤的心理和行為輔導已經進行十週了。據父母反映,小濤頂撞父母的情況基本消失,與父親也有了一定的交流。由於家庭關係的改善,他的學習成績雖然仍不太理想,但是有了較大進步,所有的課程都由原來的不及格變為及格,基本上符合預定的目標。父母也兑現承諾,買了MP4。家庭關係進一步改善,小濤也終於走出了逆反心理的誤區。

點滴的進步讓我欣喜,但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形成不是朝夕之事。小濤短期的良好表現能否持久並伴隨一生,仍需觀察、追蹤、指導。我堅信在持之以恆的正確引導幫助下小濤同學一定會成為品行皆優的好少年。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4

剛開學的一天,焦點小朋友站在那大聲的哭了起來,我們連忙跑過去,問焦點怎麼了,邊哭邊指着手説:““鄺憶冰咬我”,只見焦點手上一個深深的齒痕,別的小朋友見焦點哭了,也都跑來看樂鬧。這時李家齊也跑來告訴我“鄺憶冰打我,還搶積木”。但見鄺憶冰小朋友卻若無其事,正在玩剛搶來的積木。

分析:

鄺憶冰小朋友是個她聰明伶俐,長相可愛。但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她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把什麼玩具都歸為己有,人家要玩,她就打,就咬,嚇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經常與家長溝通,才發現原來該幼兒她要什麼總是事事依着她,使她養成了自私,好攻擊的心理。這樣的孩子我們該採取怎樣的教育呢?

首先,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講座、家長會、家園聯繫欄地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幼教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其次,我們通過填寫“家完聯繫冊”、家訪,半日開放活動,以及入園、離園時與家長交流等方式幫助家長更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有正確的認識。第三,我們指導家長用恰當的語言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找出孩子的不足之處,給予指導幫助,使孩子全面發展。

反思: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在幼兒園裏應該多培養該幼兒的自控能力,比如説在體育活動中為達到遊戲目的,幼兒必須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團結互助,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他們感興趣的體育遊戲,來促進自控能力的發展,如設計遊戲“木頭人”,目的是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發展自控能力,方法為:教師背對幼兒念兒歌邊向前走,幼兒跟隨其後,唸完兒歌后教師回頭,幼兒迅速停止正在做的'動作,並保持身體姿態不變,遊戲中教師鼓勵幼兒要儘量把堅持不動的時間拉大一些,對於自控較好的幼兒給予充分的肯定。再加“過小橋”,讓幼兒走過高25釐米的平衡木,剛開始時,幼兒走得很慢,有1/3的幼兒不敢過,我們鼓勵“勇敢點”,並牽頭他們的手,經過多次練習,幼兒基本都能獨立、快速、順利的走過平衡木,變得更能力,不怕困難了。通過遊戲孩子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了。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5

一、一般資料

(一)一般情況

小劉,男,19歲,未婚,大一學生,排行老二,上有一姐(已上大學),出生於江西省一個小農村,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父母為其監護人。

(二)個人成長史

1、童年期生活:經來訪者母親陳述得知,來訪者的母親圍產期、生產時情況良好,順產;來訪者童年時期走路、開始説話的時間與正常兒童一致,無重大特殊事件發生;童年時未患重大疾病,童年時與母親感情融洽,無退縮或攻擊行為,父親在外打工,與來訪者接觸較少。

2、青少年期生活:來訪者上國小時學習成績好,性格開朗,很活躍,與同伴關係融洽。在家和母親關係很好,很聽話,母親眼睛不好,他很孝順,很關心照顧母親;而父親一直在外工作,很少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大學之前,來訪者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3、來訪者的精神狀態:自我評價極高,自我感覺極好,否認自己有心理問題,易怒,情緒很不穩定。

4、來訪者的社會功能:上網過多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三)個人主訴

我是從農村考上大學,以前的主要生活就是學習,也沒有什麼機會接觸網絡,到了大學後宿舍的同學經常在一起大談時下流行的網絡遊戲,感覺自己對此知之甚少,好像跟同學脱軌了似的,於是便開始接觸各類遊戲,以證明自己的全面發展。最初上網有節制,只是週末玩1-2小時,學習、生活正常。兩個月以後,上網逐漸失去節制,每天都要去一趟網吧,並開始間歇性地逃課,生活開始變得無規律,打籃球的愛好也放棄了。臨近期末時,每天玩通宵,白天回寢室睡覺,基本放棄了學習。期末考試有五科亮紅燈。寒假返校,仍然止不住泡網吧。現在一離開網吧就煩躁不安,心裏空蕩蕩的,沒有精神,什麼事也不想幹。吃飯沒有胃口,腸胃不舒服,見人也不想搭理。看不進去書,記憶力明顯下降,思維和反應速度明顯減慢。內心痛苦,想盡快改變現狀,可一次次努力都以失敗告終。其實上網也沒有特別的偏好,打遊戲、聊QQ、瀏覽網頁等,可就是離不開網絡。

(四)觀察和收集到的材料

求助者衣着整齊,説話有禮貌,表情不自然,情緒較低沉,不敢與諮詢師有目光接觸。據來訪者的舍友反映,來訪者之前生活習慣很好,也很勤快,經常會幫在宿舍做清潔,也很樂意幫助同學,跟同學相處融洽,但是至從上網後生活習慣就不太好,鞋子襪子亂放;經常不做寢室衞生,而且也很少跟宿舍的同學交流,通常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了,幾乎都不參加班級集體活動的。輔導員的反映:求助者性格內向。上學期的前半期表現還好,按時上課,按時就寢。後半期,則開始逃課。有時去教室,也總是坐在最後一排,很少聽講,精神狀態很差。很少參加班會等集體活動,很少跟同學説話

二、評估與診斷

1、心理狀況的評估:上網過多,影響到正常學習和生活2、診斷:嚴重網絡成癮,屬於眼中心理問題

3、診斷依據:

1)根據確定心理正常與特別的三條原則,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強烈的求治動機和主動的求醫行為,無幻覺、妄想症狀,無邏輯思維錯亂。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據許又新的神經症評分三標準:病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會功能受損程度,求助者得分不足六分。可以排除神經症。

3)根據求助者的症狀表現:每天都必須上網,一接觸電腦便"有勁兒",一旦離開則煩躁不安,沒有精神,現實興趣減退。可以斷定求助者的這些表現皆源於網絡成癮。

4)心理測驗結果:選擇Yong的網絡成癮測查量表,求助者的總分達到85分,屬於重度網絡成癮.

三、諮詢目標

1.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改善網絡成癮狀態,恢復正常的學習和人際交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最終目標與長遠目標:提高學習動機和自信心,增強自我調控能力,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發展,達到人格的成熟與完善。

四、諮詢方案

(一)諮詢方法和原理

1、方法:認知行為療法

2、原理:認知行為療法認為錯誤的認知和觀念是導致情緒和行為問題的根源。因此,諮詢的根本目標就是要發現並糾正錯誤觀念及其賴以形成的認知過程,使之改變到正確的認知方式上來。諮詢師可以通過提問和自我審查的技術來幫助求助者確定問題,使用語義分析技術來糾正核心錯誤觀念,並運用行為矯正技術來改變求助者不合理的認知觀念,經過認知複習鞏固剛建立起來的認知過程和正確的認知觀念,使求助者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做到完全依靠自己來調節認知、情緒和行為。

3、諮詢過程

3.1諮詢階段的劃分諮詢及矯正方案擬分三期進行(分六次諮詢,一次50分鐘),前期的認知矯正,中期的行為矯正,後期學習動機激勵法

第一步,糾正負性認知。糾正小劉關於遊戲試玩職業的片面認知,以及對父母偏激的認知態度,樹立正確的上網態度

第二步,網癮行為矯正。堅持每天進行網絡使用行為日記記錄,同時記錄其他活動情況,並進行自我評價:獎勵強化與懲罰抑制:警示鈴或電子提醒、轉移注意法等

第三步,學習動機激勵。以優秀人物傳記作為榜樣激勵,以格言警句勵志,對自我形象進行積極心理暗示,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在學習方面提供必要幫助,培養學習動機等。

3.2具體諮詢過程

第一次諮詢(20xx年5月9日)

目的:瞭解基本情況,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

方法:運用傾聽技術對來訪者的情緒、行為等表示理解;運用開放式提問技術,確定來訪者的主要問題,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運用解釋技術,向來訪者解説心理治療的相關內容,使來訪者願意接受心理治療及對自己問題的解決

過程:填寫治療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治療的有關事項和規劃。通過平等、真誠的交流與來訪者建立合作、平等的良好的治療關係,獲得來訪者的信任,較全面、真實地瞭解了來訪者的基本情況。

第二次諮詢:(20xx年5月16日)

目的:加深諮詢關係,進行心理診斷,確定諮詢目標。

過程:在前一次所建立較好諮詢關係基礎上,對其進行心理測評,然後將事先整理好的有關資料交給小劉,資料內容包括:怎樣正確使用互聯網,上網過度對個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等,希望他回家能認真閲讀一下;每天堅持寫日記,記錄自己每天玩遊戲的時間、頻率以及對自己的影響等。同時,給其父母佈置作業:每一週由母或父給兒子寫一封信,説出最想對孩子説的話,寫出對孩子的愛和擔憂。目的是通過文字傳遞真實的感情,緩解緊張的親子關係,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

第三次諮詢:(20xx年5月24日)

目標:糾正負性認知。改變來訪者對自己的消極信念,充分認知網絡成癮的危害性,強化其願意改變的意願。

過程:通過團體治療讓來訪者深入地探討與學習如何提高自信、培養責任感、增強抗挫折能力、增強情緒管理能力、改善人際關係等等具體問題的解決,讓來訪者在與其他學員的互動過程中練習習得的新能力和方法。向他出示了一些關於過度使用網絡的診斷標準,來訪者表示可以接受,通過對照自己記錄的時間表,他承認上網時間是多了一點。其母親非常配合,將她寫給兒子的信,拿了出來,我讓小劉儘可能帶着感情讀一遍,信中內容包含關切之意,小劉臉上出現受感動的表情。低着頭説"自己讓父母操心了"。

第四次諮詢:(5月30日)

目標:鞏固之前取得的效果,使來訪者徹底擺脱原有的不合理的信念及思維方式,認識到網絡對自己的危害;使來訪者學會理性的思維方式,學會與環境相適應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模式,從根本上清除病因,學會和家長交流、溝通;對於來訪者的父母,讓他們認識到孩子的年齡階段的需求,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與孩子溝通、交流。

過程:通過個體治療的會談,就其家庭作業做進一步的分析,通過蘇格拉底式辯論使來訪者徹底擺脱其不合理的信念,使其明白"每個人沒有權利必須得到周圍人士的讚賞",教會來訪者使用"黃金規則"去處理人際關係,幫助來訪者進一步擺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維方式,學會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須"、"應該"等,從而使來訪者在治療結束之後仍能用學到的東西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對出現新的、合理思維和行為進行及時的陽性強化,讓來訪者體驗到自己掌握命運的能力,提高自信心,減少他以後生活中出現情緒困擾和不良行為的傾向,以使其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現實生活。通過來訪者和其母親的家庭治療,讓親子間的關係得以緩解,相互瞭解彼此的內心真實想法,明確溝通的重要性,尋找適合於自身家庭的交流模式,並不斷練習使用該交流方式,使之成為一種自然的溝通。

佈置治療作業:讓來訪者收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其他事情的看法,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對不合理信念進行分析,找出新的合理的信念,寫出自己獲得的新的情緒和行為,以及治療的收穫等,從而加深、鞏固新的合理的信念。

第五次諮詢:(6月6號)

目標:網絡行為矯正。與求助者共同討論和商定具體、可行的行為矯正方法過程:1、檢查家庭作業,通過前幾次的諮詢來訪者對自己的網癮情況有了一定的認識,自責自己太不自覺,逃了很多課,對之前的一些消極的信念也有些改變。順勢向他介紹了一些學習奮鬥—成功的知識和榜樣,説明學習對人是多麼的重要。他也很高興地給我講述自己當年會考時多麼用功。2、討論行為矯正方法:1)避免去校外網吧,遠離無節制上網的環境。倘若實在有需要,如查閲學習資料、上交課程作業等,則直接到學校電子閲覽室。2)每次上網不得超過一個半小時。隨身攜帶小鬧鐘,並將鬧鐘的定時器調至一個半小時。如果超過規定的上網時間,耳邊則會響起刺耳的警示鈴聲和催促錄音。

3)每天堅持約上幾個同學打籃球40分鐘。這種轉移能量法,不僅能減少求助者對網絡的依賴,改善與同學的關係,恢復正常社會功能,而且還有助於其逐漸克服自卑,提升自我效能感。4)早晚盥洗,每天堅持疊被子、收拾課桌,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5)每天堅持寫日記,記錄網絡使用行為,以及學習、身體鍛鍊等其他活動,並進行自我評價。

第六次諮詢:(6月12號)

目標:鞏固提高來訪者的理性信念和行為模式,激勵學習動機。啟發來訪者發現自身優勢,挖掘內在潛能。

過程(1)詢問行為矯正方法執行情況:求助者説,這星期以來,沒有去過網吧,只是週末到電子閲覽室,給高中朋友發了一封郵件。

(2)引導求助者回憶上大學以來的成功經驗,越多越好,哪怕是很小的一次成功,以進一步喚起求助者對成功情緒的積極體驗。(3)對求助者的成功經歷和完成諮詢作業的情況給予熱情洋溢的肯定,並啟發和幫助求助者充分挖掘自身的優點,建議其將這些優點一一列舉出來,寫在便攜筆記本上,以便於隨時提醒自己,激勵自己。諮詢師還重點就求助者"不甘落後"的優點,作了深入翔實的闡析,並對其進行積極的暗示,"其實你的心裏一直有一股很強大的、向上的勁兒,只是被某個蓋子壓着了。只要掀開這一蓋子,你那股巨大的力量就發揮出來了",真誠、熱情地鼓勵求助者深入發掘自己的內在潛能,爭取最大限度的進步。

4、諮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症狀的改善:不再沉迷於網絡,能夠按時上課、就寢。

(2)輔導員的評價:人變精神了,很少逃課了。上課狀態有所改善,參加班集體活動的次數增多。聽室友反映,求助者愛乾淨了很多,與同學之間的交往也增加了許多。

(3)諮詢師的評估:諮詢結束後,求助者表情愉快,眼睛裏閃爍着青春的光彩。一臉的微笑,儘管有些靦腆,但輕鬆、自信清晰可見,話語也多了,能夠與諮詢師對視了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6

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與社會、與生活的距離。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變化,音樂教師也要在課堂上儘可能地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方式,在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

主題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紀律難控制及發生意外事件等一些問題。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曾遇到過,不知道各同行是否遇到過。

案例描述一:

有的同學在大家聽音樂的時候竊竊私語,還有的寫別學科的作業等。我都會採用“目光暗示”的方法提醒他們,效果往往也很好,孩子們有時會不好意思,有時會和我開心的一笑,趕緊收起自己的“作業”,專心聽課。我還時常會為自己的這種方法暗自得意。可是今天……

當我走進這個教室,學生就沸騰了。“音樂課是我們放鬆的一節課。”學生是這麼想的。我站在講台上默不做聲的看着他們,直到5分鐘後,才有少部分同學知道發生什麼事情,都端正的坐好;可是大部分還是自顧自的翻看着音樂書,唱着“自創”的歌曲。我有些急了,怎樣才能讓處在興奮狀態的孩子們安靜下來呢我知道這是一個紀律有些“活“的班級,便在心裏叮囑自己要注意學生的情況。我打開了錄音機,把上節課學習過的歌曲用最大的音量播放出來,學生們也自覺的跟唱起來,一曲唱罷,我抓住這個時機,説:“今天我們的音樂課要進行一個比賽!”學生們都安靜的看着我,等着我説下去,我心中有些得意,總算是安靜下來了。我繼續到:“每個小組為一組,回答對一個問題或者坐得比其他組好的就獎勵一個五角星,課後那組獲得星星多就是冠軍組,反之紀律等不好的就要扣除你組得來的星星。”很快,學生們都非常認真的回答着問題,有次序的進行着律動,如果真有不守課堂紀律的同學出現的話,同組的同學馬上就警告他。我根本不需要多説什麼,只要給他們加上象徵他們勞動成果的星星即可。一節課相當順利的結束。

案例分析:

這個班級是學校有名的'調皮搗蛋的班級,學生的自覺性都相當差,然而讓他們在課堂上井然有序的良藥竟是一顆小小的五角星,竟是我這節課要比其他組的小朋友坐得要好,不讓自己組輸給他們組的集體榮譽感。看來競賽的力量不可小窺。

我意識到,這樣組織課堂教學,不但教師本身能省下許多組織紀律等閒雜的時間,學生也能在這種氛圍中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養成自覺的行為規範。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7

嘉禾縣珠泉完小:李志娟

摘要:15年3月,我校四年級的李國富同學走進了我的視線。根據他的症狀及班主任的介紹,我發現在他身上的問題不是智商低,成績差。通過觀察交談,發現該生突出表現為偏執、孤僻、自卑等心理問題。經過科學的診斷,我制定了相應的輔導目標及方案,通過一個階段的實施,他的心理狀態得到了較好的調整,收到了可佳的效果,最終基本上克服了以上心理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輔導、自卑、偏執、孤僻。

一、個例資料

李國富,男,10歲。父親因偷盜而屢次關進看守所,母親在外打工常年不着家,平時的生活學習都是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

二、個例表現

我發現在李國富身上出現了一些問題,通過觀察交談發現該生突出表現為在課堂上和各種活動中,表現冷淡,從來都不參與,從來不和同學、老師交談!如有同學主動邀請他出去玩耍,他會拳腳相加回應。性格偏執,合羣困難,沉默寡言,不自覺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歡讀書,自己玩自己的!經常趴在桌子上睡覺、看窗外。

三、觀察分析

通過我的觀察、家訪、交談,我發現他身上的這些心理問題主要來源於害怕、畏懼!父親因偷盜而屢次關進看守所,從此他也背上了“犯罪”兒子的臭名,母親常年不回家,自我感覺是個“野孩子”時常莫名幻覺同學們歧視,嘲諷他。造成了他孤僻自卑!加上從小缺乏父母親的關愛和爺爺奶奶缺乏溝通交流的隔代教育,使得他性格十分偏執攻擊!

四、對問題行為的評估

“自卑”是指對自己有着不良的觀念、不適宜的評價以及賦予過低的自我價值”,包括軟弱無能、自我懷疑和低人一等。李國富同學表現為對同學交往排斥,不喜歡學習,不樂於參加各項活動,它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該生對生活越來越無望。

在本案例中,李國富同學即使知道攻擊他人是錯誤的,但是他仍然不能友好的和同學們老師們正常交往,在課堂睡覺,下課後自己玩自己的,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這些行為的直接結果就是導致他的性格自卑。從他的表現中可以判斷他存在着極度的自卑,而且在這種自卑思想的影響下,他不敢和同學們交流,不敢和老師們説話。

“孤僻”是指青少年在與同伴相處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利於與羣體和個體建立和維持良好持久關係的心理行為問題”。 “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為特點常常表現為:極度的感覺過敏,

對侮辱和傷害耿耿於懷;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後説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

五、幫助制定近期目標

共同制定計劃,對她作出一些具體要求。

1 、要求他在校要友好的對待同學,不準挑釁罵人,動手打人。 2 、給一個月作為適應期。在這一個月裏,儘量減少與同學們的衝突,允許他在心情不佳時發泄,但一定不能打人。

3、給兩個星期作為過渡期。在這兩個星期裏,要求他和同學們一樣,每天認真學習,和同學們友好相處,積極交流,互幫互助。考慮到他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我每天給他留了一個小時與我談心,溝通的時間。

4、 鞏固期。要求他不僅要和同學主動溝通,樹立自信,盡力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5 、定期幫助他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確定訓練內容,養成豁達、開朗、友善的性格。

六、輔導方案和過程

1、與家長多聯繫、溝通,希望他們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走出愛的誤區並和他的父母親溝通,讓他們明白要做孩子學習效仿的榜樣,而不是做孩子的反面教材。在和爺爺奶奶交流時,首先我肯定了老人們帶孩子的辛勞,但同時我也指出了隔代交流的誤區,讓他們意識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嚴重性,在孩子

犯錯的時候,應當對他進行適當合理的批評與教育,讓他認識到錯誤,鼓勵他改正。使他們明白:孩子應樹立自信,剔除消極。勇於承擔,自我接納!積極上進,友善待人!多給孩子一些心靈上的關心,關懷,特別是他的學習生活,心理動態!並對孩子取得的每一點微小進步及時肯定與讚美。這樣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關心,要讓孩子知道你們是愛他的。他並不孤單,他不是沒人要的孩子。

2、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找到和同伴交往的樂趣。 在與班委開會的時機,與班委約定,要用愛心感染他,耐心幫助他,他的缺點要包容,幫助他克服;對於他的任何進步我和班委們都不要吝嗇我們的讚美。作為輔導員的我去除居高臨下的態度,儘量與他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和他交談,用語重心長的、幽默的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適時引導他。班委們接納她,理解他,更加關心愛護他,和他做知心朋友;我建立個別和小組輔導形式,讓他在和諧、輕鬆、安全的氛圍中和大家交流。另外把他座位調到一些性格開朗的同學旁邊,使其“近朱者赤”,減少了自卑感。在每週的隊會活動上表揚他一點一滴的進步,樹立他的自信。經常在課間對他説“你真棒!你進步了!”等鼓勵性語言。

七、效果評估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心理表現,其產生的原因與過程相對比較複雜,所以輔導員一定要耐心地與輔導對象進行溝通,在溝通時要

瞭解輔導對象的家庭出生,父母職業,父母的教養方式,兒時的成長曆程等。並採用“層層剝筍法”對輔導對象的回答不斷深入追究,挖掘其消極的核心觀念,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這個個案中,很明顯,李國富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家庭出生,父母的職業、教養方式,兒時特殊經歷等以及爺爺奶奶所採取的並不恰當的教育方式而導致的,父母親的教育以行為示範造成了李國富的不健康性格。因而在對李國富進行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就要特別注重家庭的作用,讓家長參與諮詢過程,促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與心靈的互動。利用合理情緒療法可以使李國富對健康心理及積極行有更為客觀的理解,從而調整心理狀態及主觀動機水平,促進其從思想上改變對周圍事及人有個正確的認識,從一個更為積極的角度看待學習生活;強化法可以對李國富同學的積極學習予以強化,從而保證其學習過程的持續性;利用認知療法可以幫助李國富同學認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於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鼓勵他要振作起來,積極自信的面對未來。我深知改變偏執自卑心理是一個漫長及反覆的過程,我應給予他足夠的時間、耐心、寬容。李國富孩提時代經歷了很多挫折及失敗,我要求班上其他的孩子給他足夠的理解及温暖。融化他那顆傷痕累累的心。在我的鼓勵、同學們的尊重中他找回了自信,丟掉了自卑,遺忘父親進看守所帶給他的陰影,他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與別人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8

一、個例資料

李國富,男,10歲。父親因偷盜而屢次關進看守所,母親在外打工常年不着家,平時的生活學習都是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

二、個例表現

我發現在李國富身上出現了一些問題,通過觀察交談發現該生突出表現為在課堂上和各種活動中,表現冷淡,從來都不參與,從來不和同學、老師交談!如有同學主動邀請他出去玩耍,他會拳腳相加回應。性格偏執,合羣困難,沉默寡言,不自覺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歡讀書,自己玩自己的!經常趴在桌子上睡覺、看窗外。

三、觀察分析

通過我的觀察、家訪、交談,我發現他身上的這些心理問題主要來源於害怕、畏懼!父親因偷盜而屢次關進看守所,從此他也背上了“犯罪”兒子的臭名,母親常年不回家,自我感覺是個“野孩子”時常莫名幻覺同學們歧視,嘲諷他。造成了他孤僻自卑!加上從小缺乏父母親的關愛和爺爺奶奶缺乏溝通交流的隔代教育,使得他性格十分偏執攻擊!

四、對問題行為的評估

“自卑”是指對自己有着不良的觀念、不適宜的評價以及賦予過低的自我價值”,包括軟弱無能、自我懷疑和低人一等。李國富同學表現為對同學交往排斥,不喜歡學習,不樂於參加各項活動,它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該生對生活越來越無望。

在本案例中,李國富同學即使知道攻擊他人是錯誤的,但是他仍然不能友好的和同學們老師們正常交往,在課堂睡覺,下課後自己玩自己的,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這些行為的直接結果就是導致他的性格自卑。從他的表現中可以判斷他存在着極度的自卑,而且在這種自卑思想的影響下,他不敢和同學們交流,不敢和老師們説話。

“孤僻”是指青少年在與同伴相處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利於與羣體和個體建立和維持良好持久關係的心理行為問題”。 “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為特點常常表現為:極度的感覺過敏,

對侮辱和傷害耿耿於懷;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後説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

五、幫助制定近期目標

共同制定計劃,對她作出一些具體要求。

1 、要求他在校要友好的對待同學,不準挑釁罵人,動手打人。 2 、給一個月作為適應期。在這一個月裏,儘量減少與同學們的衝突,允許他在心情不佳時發泄,但一定不能打人。

3、給兩個星期作為過渡期。在這兩個星期裏,要求他和同學們一樣,每天認真學習,和同學們友好相處,積極交流,互幫互助。考慮到他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我每天給他留了一個小時與我談心,溝通的時間。

4、鞏固期。要求他不僅要和同學主動溝通,樹立自信,盡力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5 、定期幫助他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確定訓練內容,養成豁達、開朗、友善的性格。

六、輔導方案和過程

1、與家長多聯繫、溝通,希望他們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走出愛的誤區並和他的父母親溝通,讓他們明白要做孩子學習效仿的榜樣,而不是做孩子的反面教材。在和爺爺奶奶交流時,首先我肯定了老人們帶孩子的辛勞,但同時我也指出了隔代交流的誤區,讓他們意識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嚴重性,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應當對他進行適當合理的批評與教育,讓他認識到錯誤,鼓勵他改正。使他們明白:孩子應樹立自信,剔除消極。勇於承擔,自我接納!積極上進,友善待人!多給孩子一些心靈上的關心,關懷,特別是他的學習生活,心理動態!並對孩子取得的每一點微小進步及時肯定與讚美。這樣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關心,要讓孩子知道你們是愛他的。他並不孤單,他不是沒人要的孩子。

2、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找到和同伴交往的樂趣。在與班委開會的時機,與班委約定,要用愛心感染他,耐心幫助他,他的缺點要包容,幫助他克服;對於他的任何進步我和班委們都不要吝嗇我們的讚美。作為輔導員的我去除居高臨下的態度,儘量與他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和他交談,用語重心長的`、幽默的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適時引導他。班委們接納她,理解他,更加關心愛護他,和他做知心朋友;我建立個別和小組輔導形式,讓他在和諧、輕鬆、安全的氛圍中和大家交流。另外把他座位調到一些性格開朗的同學旁邊,使其“近朱者赤”,減少了自卑感。在每週的隊會活動上表揚他一點一滴的進步,樹立他的自信。經常在課間對他説“你真棒!你進步了!”等鼓勵性語言。

七、效果評估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心理表現,其產生的原因與過程相對比較複雜,所以輔導員一定要耐心地與輔導對象進行溝通,在溝通時要了解輔導對象的家庭出生,父母職業,父母的教養方式,兒時的成長曆程等。並採用“層層剝筍法”對輔導對象的回答不斷深入追究,挖掘其消極的核心觀念,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在這個個案中,很明顯,李國富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家庭出生,父母的職業、教養方式,兒時特殊經歷等以及爺爺奶奶所採取的並不恰當的教育方式而導致的,父母親的教育以行為示範造成了李國富的不健康性格。因而在對李國富進行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就要特別注重家庭的作用,讓家長參與諮詢過程,促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與心靈的互動。利用合理情緒療法可以使李國富對健康心理及積極行有更為客觀的理解,從而調整心理狀態及主觀動機水平,促進其從思想上改變對周圍事及人有個正確的認識,從一個更為積極的角度看待學習生活;強化法可以對李國富同學的積極學習予以強化,從而保證其學習過程的持續性;利用認知療法可以幫助李國富同學認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於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鼓勵他要振作起來,積極自信的面對未來。我深知改變偏執自卑心理是一個漫長及反覆的過程,我應給予他足夠的時間、耐心、寬容。李國富孩提時代經歷了很多挫折及失敗,我要求班上其他的孩子給他足夠的理解及温暖。融化他那顆傷痕累累的心。在我的鼓勵、同學們的尊重中他找回了自信,丟掉了自卑,遺忘父親進看守所帶給他的陰影,他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與別人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9

一、案例現象:

小潘是我班的一位小朋友,他有一雙大大的眼睛,一身黝黑的健康膚色,教師和小朋友們都説他長得像個小運動選手,尤其是他的嘴特別甜,我們都特別喜歡他,但接下來他的表現讓我感到很為難:

觀察一:早上進班級時,他會以衝刺的速度闖進教室,熱情的和教師打招呼問好,早餐時間到了,他會先看看是什麼飯,如果是他不喜歡吃的他會很生氣的撅起小嘴搬上自己的小板凳坐在最終面説:我不想吃飯,我不吃飯這樣的話,誰要是勸他吃飯他就特別的不情願,這時候,教師就會苦口婆心的勸他哄他他才會吃一點,看到他最終吃了我們就安心一點了。

觀察二:中午的午飯時間開始了,小潘趁教師不注意,偷偷的看看今日的午飯時什麼之後看他的表情就明白愛吃還是不愛吃午飯,比方是菜比擬多的炒麪、拉麪、米飯菜之類的飯他就又搬起小板凳走了坐在最終面,但如果是好吃的沒有放菜的肉抓飯他就會特別快樂的搬上小板凳第一個坐在桌子前面等着教師開飯,每次遇到他不愛吃不想吃的飯時我們就會説:小潘,如果你不好好吃飯、吃菜,以後的肉抓飯你都別想吃了!剛開始,這招對他還挺有用的,但時間長了他就還是不願意吃了!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好勝很強。這時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強,不管對什麼東西都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沒有的一些東西。他們總想弄個明白,想個究竟,所以他們會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壞。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的惡作劇、小破壞有時並非真的壞行為,但卻是一種不利於他人的行為。

2、父母對孩子管束較鬆,並且缺少溝通。由於小潘的父母都是工作比擬忙,很少照顧他,更別説和他交流了,平時都是老人在照顧他,並且十分寵他。家庭是孩子成長最自然的生態環境,是他的第一個學校,沒有良好的環境和教育,孩子自然會有些嬌寵。而這種情緒是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的重要因素。

這樣的.孩子,太需要有人去關愛他、寬容他,需要有人去真誠地對待他了。

  三、措施與效果:

針對小潘平時的表現,我讓本領較強、愛吃菜的幼兒坐在他的身邊,時常關心他,照顧他。吃飯的時候,先讓他和其他幼兒交流,之後教師進行鼓勵、表揚、獎勵等多種方式。並與家長取得聯繫,在家多為孩子不愛吃菜的問題上多給予幫助和支持,讓幼兒從小就懂得吃菜的重要性和益處。讓他在家裏時也學會多吃菜,培養他吃菜的興趣和好處。在日常活動中,多加強幼兒的鍛鍊以增強幼兒的體質,並多開展幼兒的興趣愛好。根據他的特點,在區角活動時我為他準備了許多有關我愛吃菜這樣的活動,讓他也學着感受,他十分感興趣。每次我都將他的心得體會展示給大家看,表揚他畫得越來越好了。另外,自由活動時,與他多交流,多講道理,他慢慢改掉了這些不良習慣。

針對孩子不愛吃菜這一問題,我在平時注意與孩子多交談,讓他重複其他幼兒的答覆,並時常找時機讓小潘在團體面前講述愛吃菜後有哪些好處。另外,請家長平時多與孩子交談,讓孩子在家多聽有關不要挑食故事,多接觸外面的環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動中,陪伴在他身邊,引導他一步一步接近做到不挑食的好習慣,漸漸地孩子不愛吃菜的壞習慣有了較大的改善。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10

最近一位普通創業者在Venturebeat上分享了他自己的一段創業經歷,文章如下:

今年初我和我的合夥人開始了一次創業過程,我們的業務是為中小型企業解決商務旅行問題。但是在經歷了3個月的時間投入以及20xx美元的金錢投入的基礎上,宣告放棄,原因是我們的幾個基本假設錯誤了。

我個人認為如果能在創業之初的6個月中,驗證自己的假設,哪怕最終失敗了,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成功的。

我的創業公司叫做TravelCarrots,創業的靈感來源於我和朋友之間的一次談話。他是IT行業的一名顧問,因此需要大量的出差,他自己負責訂旅店經常要住在一些很貴的旅店,他想找到便宜的住處,這樣可以省下一些額外的差旅費。

但是對於這種工作有一個問題,就是公司財務利益和出差員工個人利益之間的衝突。TravelCarrots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會提供機票和酒店的標準價格,如果出差員工定的酒店低於標準價格,那麼公司會將節省下的部分金額分給員工。

之後我們製作了一個不到兩分鐘的視頻,通過這個視頻向商務人士解釋我們的創業想法,結果發現我們的假設有問題。

我們的假設是公司的老闆和經理希望和員工分享節省下的出差成本。但是實際得到的反饋是:

(1)我感覺我的員工會操縱這個系統的,這樣不但沒有省錢反而浪費了很多錢。

(2)我不想讓我的員工乘坐低價的飛機和住便宜的酒店,這樣會影響他們的工作效率。

儘管反饋不好,但是我們發現小公司對於減低出行成本還是很有興趣的,於是我們修改了我們的想法,我們改做推薦。根據員工的輸入信息,做機票和酒店的推薦。

之後我們又一次進行了市場驗證,儘管有幾家公司表示願意嘗試,但是其他的反饋並不理想:

這個業務沒有解決我最大的問題,我真正需要的是能夠提前預定的'業務。

我使用的是公司的消費卡,你們的業務會增加報銷的麻煩程度。

排斥我們業務的具體理由多種多樣,但是基本上是因為不能接受我們的產品理念。綜合考慮之後,我和我的合夥人決定放棄這個計劃。

儘管失敗了,但是我們沒有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經歷,因為在幾個月的時間裏,我們就驗證了自己業務的合理性是否成立。對於創業者來説,能夠明白偉大的創業想法是否可行,是很重要的素質。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11

一、一般資料

小麗,女,18 歲,高三學生,成績優異,休學一年,未參加大學聯考,現已返校,心理學案例分析報告。

諮詢已有五次,陸續一年,主要解決情緒爆發問題和與母親的親子關係問題,成效顯著。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近一個月沒有辦法睡覺,每天晚上躺下看着天花板,凌晨三四點會準時醒來,沒有辦法擁有完整的睡眠,所有的生活都被這混亂打亂,也不能學習,食慾也不佳。有時候會出現思維雲集,尤其是上課看着窗外發呆的時候,會各種的雜念在頭腦閃現。討厭為了別人設置好的軌道前行,但又明白不能再一個人獨處,應該去學校。現在是自身的狀態還未調整到能夠很好地投入到學習這個中心任務中去。

和父母的關係有所改善,尤其是看到父母的關係融洽,有種成就感。在改善親子關係和緩解情緒衝突方面有很大的進步。

三、諮詢師觀察、瞭解到的情況

求助者意識清楚,自知力完整,思維敏捷,表述條理清晰。求助者的睡眠問題是情緒影響所致,而情緒的波動終究是事件引發。最近求助者面臨着大學聯考的壓力,下載大學聯考倒計時軟件,大學聯考動機過強,隨之焦慮抑鬱情緒引發了軀體的某些症狀。

四、評估與診斷

診斷:一般心理問題

五、主要諮詢方法

認知- 行為療法。

六、諮詢的過程

1、針對求助者動機過強問題,用故事、案例來予以引導。首先,德國曼聯隊,球星雲集,幾乎都是最好的運動員,但是經過艱苦訓練卻總是拿不到冠軍。易主後,新教練只讓球員讀哲學書,閒暇之餘快樂地玩足球 ,結果卻輕而易舉奪冠。有的時候,心理動機過強,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古語説,無心插柳柳成蔭也是這個道理。另一個森田療法治療睡眠案例,睡不着,強迫自己不睡,結果失去睡眠動機,反而睡着了。大學聯考倒計時軟件是對人生迷茫的人有作用,需要激勵、督促。但,對於求助者而言,不適用,不用揚鞭自奮蹄。大學聯考固然重要,在目標鎖定後,順其自然,進步自如,能接受失敗,坦然面對。平常心乃道。人生的競爭是漫長的,未必只有大學聯考一次競技。

2、找到引發事件後,知道自己心裏緊張擔心什麼,接下來的主要任務便是調整焦慮抑鬱情緒。對求助者而言,調節情緒的關鍵是積極的心理暗示。

暗示療法,即接受一種信念,不加批判的接受服從。一般年輕、女性、無知的人相對更容易受到暗示。

舉例:一個求助者,參加駕駛證培訓考試,路考了七次都沒有過,在做了諮詢後,約定再次路考時,戴上耳機,撥通諮詢師電話。諮詢師也沒聊什麼,但是這個求助者因為注意力轉移了,沒有放在考試緊張上,路考順利通過。

另一個求助者,每次坐車就緊張,暈車,前來求助。諮詢師給求助者開了藥,但要求求助者平時不吃,可以把藥放在包裏。坐車的.時候,如果感覺緊張,暈車就吃藥。結果求助者藥也沒吃,從未再暈車了。

這些都是心理暗示的效果。有的人,覺得找心理醫生談話,她就心安了。所以,生活中要多給自己積極正面的暗示。甚至可以藉助於某些信物給自己力量支撐。

3、動機是觀念,現在用行為來解決。情緒改善了,睡眠便會隨之改善。人是有節律動物,睡眠節律很重要,不能亂。一個人除了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外,就是得管理好時間。什麼時候吃飯、睡覺這樣最為簡單的事情是需要固化下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永遠不要讓最簡單的事情來干擾我們的生活。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生活肯定是嚴謹,規律的。那些總是在找各種東西的人,肯定沒出息。求助者是因為休學期間,白天睡覺,晚上清醒,生活節律被打亂了。所以現在需要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先堅持一段時間,再按照自己的狀態進行適當調整。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12

一、案例現象

小帆小朋友胖嘟嘟的,十分可愛,可是他有一些習慣很不好.

觀察一:晨間自由活動時他會帶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兒園竄來竄去,追逐打鬧;玩積木時, 他會把所有的積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會神地聽講,他卻和周圍的小朋友頭碰頭講得熱火朝天,手舞足蹈觀察二:繪畫活動開始了,他趁教師不注意,拿着記號筆在畫紙上、桌布上亂塗亂畫,要不,就拍着桌子大聲叫我畫不來,當教師走近他時,他就對你笑嘻嘻的,讓你又好氣又好笑.

觀察三:他的口語表達本領較差,一緊張就小臉漲得通紅,讓他答覆一些簡單的問題有時也會結結巴巴説不清楚,有時直接説我不會.

觀察四:自理本領特差,能夠説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他媽媽對他是一點方法都沒有.

  二、案例分析

㈠好奇心很強.這時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強,不管對什麼東西都很感興趣,並且,我們那裏的積木他以前根本沒玩過,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我沒有的一些東西他們總想弄個明白,想個究竟,所以他們會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壞.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的惡作劇、小破壞有時並非真的壞行為,但卻是一種不利於他人的行為.

㈡家庭環境的影響,在家裏,他是小皇帝,上頭還有一個姐姐,長他6歲,他提出的條件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人人都會容許,使他養成了唯他獨尊的性格,以致,什麼都不會,因為有人包辦了.

  三、措施與效果:

不良的習慣,不是説一時就能改正的,我軟硬皆施,表揚和批評相結合,每一天對他吹耳邊風,睡午覺時,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會反思的,逐漸,他慢慢改掉了這些不良習慣.針對小帆畫畫時的表現,我讓本領較強的幼兒坐在他的身邊,時常關心他,照顧他,還手把手的教他勾線,教他塗色.並與家長取得聯繫,在家多為孩子添置一些繪畫工具,讓他在家裏塗塗畫畫,培養他的興趣.針對孩子口齒不清、説話結結巴巴這一問題,我在平時注意與孩子多交談,讓他重複其他幼兒的答覆,並時常找時機讓他在團體面前講述.另外,請家長平時用普通話與孩子交談,讓孩子在家多聽故事,多接觸語言環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動中,陪伴在他身邊,引導他描述周圍的景色、人們的活動,讓他複述別人的話,漸漸地孩子的語言有了較大的提高.還有,午睡起牀,讓他自我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滿頭大漢,我用鼓勵的眼光看着他,向他豎起大拇指,此刻,穿衣服對他來説,已經很拿手了.

此刻小帆已有了可喜的提高.早上來園時很有禮貌地向教師問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處;繪畫時不但能根據教師的範畫進行勾線,還能經過想象進行添畫;有時還主動幫助清潔教室、給小朋友講故事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13

一、基本情況:

小尚,男,六(3)班的學生,自制力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心聽講,經常嚴重干擾上課秩序,行為上表現出多動的傾向。

個性特徵︰

1)學習、做事不注意細節、粗心大意。

2)做事時難以集中精力。

3)經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二、瞭解背景:

1、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時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嚴重偏差。父親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採用棍棒式教育。

三、具體措施:

我及時與其家長聯繫,相互配合,共同商討干預方案。

1、調整座位。由於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視覺或聽覺的信號都會轉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選擇了上課比較遵守紀律的同學坐在他的旁邊和前後。

2、鼓勵家長避免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棍棒式教育,多鼓勵和欣賞孩子。

3、行為矯正。通過獎賞、鼓勵等方式使某種行為得以持續,其適用於治療多動、學習困難等。例如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他,讓他感到了愉快和滿足,每次上課他都會有所期待,儘量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揚。

4、追蹤輔導。每兩週作一次個別談話,鼓勵他友愛同學、尊重老師、專心讀書,協助其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初步效果:

主要的變化是他動注意力改善,在上課時能安靜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活動量和小動作減少,原來在課堂上進行的無關活動消失了,有效的聽課時間增多了。

五、從案例中引發的幾點思考:

1、問題孩子多來自問題家庭。

2、學生心理問題需要家長和老師雙邊配合,不可操之過急,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14

一、學生情況簡單介紹

姓名:胡習文性別:男年齡:11歲五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主動性不夠,經常拖欠作業。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特別受不了別人説它,哪怕是一點點小小的冤枉。

4、心靈脆弱,心理方面承受能力差。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這位同學今年11歲了,媽媽在他小時候因病去世,對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陰影。從小就失去喟了母愛。家裏人教育一向都是用打罵的方式,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説,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他的性心理特點,經調查瞭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鑑於他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長大,種種情況都情有可原,還是得用愛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澆灌。

2、在班級裏,學習成績一般,但是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有時還比較懶惰與叛逆,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學習不紮實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

2.他犯錯誤,他不能冷靜,教師應該絕對地冷靜。每次對於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讓它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

3.以強項來淡化弱項,早就發現,他對於勞動還是能實實在在地幹好,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

4、他對於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無,這一點也需要老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以給他講一些寬容的小故事,讀讀關於寬容的名言,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結合他本人的事例來感受風平浪靜,海闊天空的美好感覺。講講生氣對於身體,心理的傷害。

5、讓它感受到同學們對他的愛,感受到集體成員就像家人一樣,有些小摩擦很正常,但是不能讓小摩擦影響了感情。

六、教育效果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一學期的瞭解及教育,這位同學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他對老師信任了,與同學之間也能友好的相處,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15

處於創業時期的高技術企業從事創新活動承擔着更大的風險。通常,他們的創新風險主要來源於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等三個方面。但不少企業卻能夠逆水行舟、越戰越勇,甚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據對若干企業進行調查,發現“奧祕”正在於他們把握了高技術創業企業創新成功的若干關鍵因素。其中主要是:

一、企業要有富有創業精神的企業家領航帶路

創新尤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商海中,惟有富有創業精神的企業家敢於和善於逆水行舟。熊比特講,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就是這個道理。富有創業精神的企業家能夠把握機會,審時度勢,屢敗屢戰。即便企業規模已經很大了,市場佔有率已經很高了,他們也不會忘記自己企業還處在創業階段。近年來,我國不少高技術創業企業能佳績連冠,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有富有創業精神的企業家領航帶路。

二、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和“根部技術”

企業是否掌握創新需要的“核心技術”,是否擁有技術的所有權,決定着創新的成本與效率,進而決定着在市場中能否取得成功。國外軟件能在中國很快漢化,關鍵就在於不少企業掌握了軟件漢化的核心技術。如將企業創新需要的技術分之為根部技術、樹幹技術、樹枝技術、樹葉技術,在技術鏈中,企業掌握的是否是“根部技術”,決定着企業產品的市場覆蓋面,進而決定着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和利潤率。Intel公司之所以能橫行全球市場,就在於他掌握着最先進的芯片技術,而芯片技術是製造計算機的根部技術。

三、要擁有掌握核心技術及根部技術的人

高技術創業企業創新需要持續的技術支持。技術最終是由人掌握的。因此,是否擁有掌握核心技術及根部技術的人,就顯得十分重要。聯想個人電腦、方正排版系統能風靡中國市場,與他們擁有掌握本產品領域核心技術及根部技術的人有着重要的關係。相反,一些企業上得快,垮得也快,缺乏掌握核心技術及根部技術的.人,往往是一個重要原因。

四、企業內部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在相同的外部環境下,某個企業能否持續創新,首先取決於該企業能否構造一套誘發員工創新的激勵機制。不同員工的個人需求、在企業內部的地位和作用等是有差異的,因此需要對各級各類員工採取分類激勵辦法。創新首先要靠企業家的推動和組織,創業企業的創新風險首先是由企業家承擔的。對企業家採取“產權激勵”是最為有效的,採取“廣義報酬”激勵制度或辦法的效果次之。所謂廣義報酬,就是將物質報酬與精神報酬兩者有機結合。對企業家的激勵如不到位,片面強調“約束”是沒用的。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16

一、案例現象

小豪小朋友胖嘟嘟的,非常可愛,可是他有一些習慣很不好。

觀察一:晨間自由活動時他會帶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兒園竄來竄去,追逐打鬧;玩積木時,他會把所有的積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會神地聽講,他卻和周圍的小朋友頭碰頭講得熱火朝天,手舞足蹈……

觀察二:繪畫活動開始了,他趁老師不注意,拿着記號筆在畫紙上、桌布上亂塗亂畫,要不,就拍着桌子大聲叫“我畫不來”,當老師走近他時,他就對你笑嘻嘻的,讓你又好氣又好笑。

觀察三:他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差,一緊張就小臉漲得通紅,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有時也會結結巴巴説不清楚,有時直接説“我不會”。

觀察四:自理能力特差,可以説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他媽媽對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很強。這時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強,不管對什麼東西都很感興趣,而且,我們這裏的積木他以前根本沒玩過,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沒有的一些東西他們總想弄個明白,想個究竟,因此他們會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壞。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的惡作劇、小破壞有時並非真的壞行為,但卻是一種不利於他人的行為。

2、家庭環境的影響,在家裏,他是小皇帝,上面還有一個姐姐,長他6歲,他提出的'條件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人人都會答應,使他養成了唯他獨尊的性格,以致,什麼都不會,因為有人包辦了。

三、措施與效果:

不良的習慣,不是説一時就能改正的,我軟硬皆施,表揚和批評相結合,每天對他吹耳邊風,睡午覺時,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會反思的,逐漸,他慢慢改掉了這些不良習慣。針對小豪畫畫時的表現,我讓能力較強的幼兒坐在他的身邊,時常關心他,照顧他,還手把手的教他勾線,教他塗色。並與家長取得聯繫,在家多為孩子添置一些繪畫工具,讓他在家裏塗塗畫畫,培養他的興趣。針對孩子口齒不清、説話結結巴巴這一問題,我在平時注意與孩子多交談,讓他重複其他幼兒的回答,並時常找機會讓他在集體面前講述。另外,請家長平時用普通話與孩子交談,讓孩子在家多聽故事,多接觸語言環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動中,陪伴在他身邊,引導他描述周圍的景色、人們的活動,讓他複述別人的話,漸漸地孩子的語言有了較大的進步。還有,午睡起牀,讓他自己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滿頭大漢,我用鼓勵的眼光看着他,向他豎起大拇指,現在,穿衣服對他來説,已經很拿手了。

現在小豪已有了可喜的進步。早上來園時很有禮貌地向老師問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處;繪畫時不但能根據老師的範畫進行勾線,還能通過想象進行添畫;有時還主動幫忙清潔教室、給小朋友講故事。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17

一、基本情況介紹:

小李,男孩,國小五年級3)班學生。他人很聰明,但本期來學習態度明顯下滑,經常不完成作業,上課時經常開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手裏隨便弄個什麼東西都能掰半天,因違反課堂紀律,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行為規範能力差,他的行為引起了班上同學的極大反感。家庭方面,父母打成習慣了,也不怕了,道理、好話也講了,過後又恢復原樣了,頗感束手無策。

二、個案分析

根據李宇軒同學的種種表現,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行為習慣不良;學習習慣不良,沒有責任心和愛心。這一切導致其成績下降,對學習沒有興趣,學習的好與壞漠不關心,而這又使上述種種表現日趨加劇。

三、輔導策略和效果:

1、消除敵意,建立信任感。愛引人注意的孩子,多半是因為“情感飢渴”,教師要多給他們愛撫。

2、幫助提高,增強自信心。

(1)心理引導。在上課時只要李宇軒聽課,讀書,我就不斷激勵、表揚,使他的學習積極、主動意識增強。一點做得好,通過表揚,樹立他的自信心,使他有追求更高目標的意願。平時看到李宇軒因為我的叮囑偶爾寫好了一次作業,我會真誠地説:“如果你的作業每次都寫得這樣認真,那該多好啊!”這樣的'表揚既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孩子有目標可尋,孩子自然不會產生滿足感。

(2)與家長溝通。我經常與他的媽媽溝通,委婉地建議,希望她多抽些時間陪陪孩子。現在李宇軒的父親能常和孩子溝通,從家庭作業習慣上對孩子的行為予以督促。

(3)營造温暖的集體環境。只要李宇軒上課想發言,我就給他機會,在全班極力表揚,讓全班同學知道。

總之,日常教育教學中,班主任是孩子美好心靈的引導者,只有通過不同的方式,給孩子的心靈插上飛翔的翅膀,讓孩子克服“孤獨心靈”,體會到生活的快樂,在幸福和諧的大家園中健康茁壯快樂地成長。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18

一、課堂教學分析

1、課堂優勢分析:

(1)教師上課精神飽滿,教態親切自然,在師生平等互動的氛圍中教學。

(2)在教學中教師能不斷的鼓勵學生,用激勵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用獎勵分值的手段來鼓舞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在教學中,教師能與學生平等對話,認真傾聽學生的解題思想,及時發現學生獨到的見解給予肯定與表揚,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環節,啟發引導學生修正解題思路。也能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尊重同學的發言。

(4)教師能合理使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雖然有的教師用簡單的ppt幻燈製作,但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

(5)教師都能以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了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

(6)教師能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與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別採用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分層教學等教學方法。如:付主任的這節課中整個新授教學環節為學生展示了一個較完整的數的認識與表達的過程,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足夠的空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建模,能用小正方體、貨幣等新的模型來表達數。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7)低年級教師較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一擺、搭一搭、剪一剪等,親身體驗獲得結果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解題的思路。

(8)在鞏固練習的環節設計中,較能體現層次分明,由基本練習及拓展練習。有些教師的練習設計來自於學生平時作業容易出錯的現象;有些教師能針對本節課的內容設計相應的思維訓練題,比較注重開拓學生的思維。

2、課堂不足分析:

(1)板書是本堂課知識點的精華,要設計好板書也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新授知識的有利途徑,教師的板書要針對本課的重點以簡潔明瞭的詞、句、圖、標識性圖標等設計。

(2)教師的提問有些單一,甚至有明顯的針對性、導向性,有些抑制學生的思考空間,我們應為學生創設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覺得獨立思考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合作討論,實驗操作等進行體驗總結。

(3)在講評反饋中,一定要及時,除了巡視,還要積極讓學生自主勇敢地説出錯誤,有利於及時糾正。

(4)教師有意識設計拓展題,但拓展題的量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學力控制,並能緊扣教學目標。

二、課堂教學評價

這次聽課活動我安排了一個評價:我根據聽課內容出了1張練習卷,想通過這張練習卷掌握學生的掌握程度及薄弱之處,找一找失分的原因以便教師改進,從這幾張練習捲來看,學生對本節課內容掌握的還是比較紮實的,當然有些班級個別學生錯誤率較高,我們將找準原因“對症下藥”。

“教學評價”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而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更是教學活動中過程性評價的重要體現。能否使學校的課堂教學評價具有科學性、目的性和多樣性,以便激勵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直接影響到教師工作潛能的提升和發展。

三、課堂教學改進措施

1、板書是一節課主要內容的濃縮,是對一節課的內容進行“簡筆畫”式的勾勒。其作用主要是使學生通過對板書的觀察和回顧,能對本節課的內容有整體的把握,從而對所學內容進行更好地梳理。因而教師必須重視板書的設計和書寫。其基本要求是簡要工整、佈局合理,脈絡清楚。板書的版式很多,但不管是什麼樣的,關鍵是看板書是否能給人以最大的實效,是否能給人一種簡潔的美。

2、一直以來,課堂提問彷彿是教師的專利品,學生只是這些專利品的代言人。雖然我們也注意在課上給學生質疑的機會,但大部分都是優生的活動。因此,我們將首先讓學生心中有一種“説錯了教師也不會批評”的安全感,再通過“能問”就有獎勵的激勵機制和逐步引導學生會問的指導方法相結合,使得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來,能“敢問、會問、善問”。我想,學生能提出問題,並不亞於解決問題。

3、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表明在使所有學生獲得共同的數學教育的同時,還要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觸、瞭解或是鑽研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所以我們所有的練習設計都應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層施教的原則,應該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存在,在練習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機動,使練習具有層次性,可以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要。練習設計中的層次性,就是指練習有坡度,由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從基本練習到變式練習到綜合練習,再到實踐練習、開放練習,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

設計開放練習時,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不同解決問題策略的,或者設計一些條件多餘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開放題。有利於不同水平學生展開發散思維,有利於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創新,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教學時,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時空,激發並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4、開展教師間的研討活動,聽課、評課,坐在一起幫助尋找各自的教學優勢與不足,針對教學不足提些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大家一起關注教學不足改進的達成度,制定的改進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繼續完善與改進,通過年級組之間的互幫互助逐逐步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19

陳歐就一直受到父母的阻止。遠在四川的父母得知陳歐在新加坡創業,而且做的這個事只有用户沒有賺錢,父母開始電話規勸,後來乾脆遠涉重洋勸告,願望陳歐能回心轉意。他們都是公務員,對陳歐的期望是當一名博士。“父母認為創業很丟人,不務正業,創業是找不到工作的表現。”直到後來陳歐從Garena退出,把股份換成真金白銀,他們才開始支持兒子的抉擇。

在新加坡大學畢業後,陳歐抉擇申請斯坦福MBA。

“當時看到很多很糟糕的項目都能融到資。一看,開創人是斯坦福、哈佛的MBA,後來總結一下,這兩個學校的MBA融資對比容易,自己做得這麼好卻拿不到錢,是因為沒有斯坦福的MBA。”陳歐這個抉擇,完全是為創業做準備。

斯坦福申請上了,陳歐最開始是想讀着MBA,同時遠程管理在新加坡的Garena,當時劉輝仍然留在公司。

但遠程遙控沒有想得那麼簡單。Garena引進了職業經理人,同時因為距離太遠,陳歐已經無法掌控公司,20xx年中旬,他賣掉股份,拿到千萬級別的現金。“對於24歲的年輕仁攀來説,這筆錢足夠了,未來10年不用工作也能養活自己,可以更好地去追逐自己的幻想。”陳歐説。僅僅一年之後,Garena接受了騰訊千萬美元級別的投資。

在斯坦福,陳歐認識了戴雨森。後者在斯坦福待了三個學期,就被陳歐拉回國內創業。劉輝也在20xx年賣掉股份,同時放棄未到手的價值100萬美元期權,追隨陳歐回國創業。

這是為數不多的一開始就具備相對健康的開創團隊的企業之一。陳歐有技巧經驗,擅長融資、戰略、市場;劉輝在兩個創業項目中都是技巧負責人;戴雨森是很好的視覺設計師。“從產品、視覺設計、技巧實現到推廣,我們完全都可以做,是一個非常互補的團隊。”劉輝説。

在美國期間,陳歐就開始籌辦回國創業企圖,最後選擇了遊戲內置廣告商業模式,他開始不斷回國,和投資人進行接觸,最後拿到了徐小平18萬美元的投資。

早在20xx年底,陳歐為Garena在國內尋找投資人的時候,經蘭亭集勢開創人郭去疾的介紹,就認識了徐小平。當陳歐為國內這個創業項目找到徐小平的時候,已經過去兩年。

“天使投資人投筆錢會顯得更加光鮮,用自己的錢創業,別人會認為你可能是找不到工作,也沒啥家底,拿天使投資人的錢是一個放大器,後面找A輪會容易一點。”找徐小平,陳歐考慮的是對方的名氣。

一邊喝茶,陳歐一邊給徐小平講商業企圖。“説實話,那個項目很難講清楚。我講了很久,有廣告商、遊戲公司、遊戲玩家,搞的是一個鏈條,是一個系統工程。徐老師也是聞名投資人,假裝很懂地就把18萬美金給我了。”

得雷軍真傳

這家名為Reemake的遊戲廣告公司在中國誕生後,迅速蒙受了水土不服,幾個月的光陰,公司賬面上只剩下30萬元了。

陳、劉、戴三人整天窩在海淀黃莊左近的一間民居里思考前途。他們沒有勇氣完全放棄原有業務,陳歐擔心完全停掉,風險太大,不如先去投石問路,嘗試化粧品團購的業務。當時,他們嘗試過很多事情,唯一的目標就是能讓公司活下來,找到下一個方向。

化粧品團購被他們覺得是離錢對比近的一件事,可以讓公司活下來,但是能不能做大,當時三人並不知道。他們花了兩天的光陰搭建起團美網,在線上做一些簡單的推廣,觀察有沒有去點擊。如果有人購買,再把單子加上去。結果效果很好,真的有消耗者願意來買。隨着團美網越來越消費人力,掙錢的可能性也比原有項目高出很多,他們抉擇集中全公司之力,轉型做化粧品。

“剛開始轉型的時候,認為幾個大老爺們兒賣化粧品,我們還有點不好意思。後來一想,如果我們不好意思,別人也不好意思,所以更有時機。後來發現,做化粧品團購的全是男人。”陳歐説。

20xx年2月,抱着擴展人脈、便於融資的想法,陳歐申請了亞傑商會的搖籃企圖。面試他的正是雷軍,陳歐通過了,成潦攀雷軍的學生。

“雷軍後來奉告我,當時看到我的創業項目認為超級不靠譜,但是看我簡歷認為人還挺靠譜,最後勉為其難把我留下的。”陳歐説。

雷軍曾經奉告過陳歐三點,讓他認為受益匪淺:要做一個市場足夠大的東西,而不是自己喜愛的東西;正確的光陰做正確的事;早期低成本高速擴大。

團購符合這三點,陳歐一度覺得,這是最好的商業模式——預付款,30天以後再打款給商家,現金流非常好。但是此時,市場上已經有了36團、VC團這些團購公司,市場已是一片紅海,憑藉着早期就開始做的倉儲物流這些B2C基因,陳歐再次轉型,團美網從“千團大戰”中抽離出來,變身化粧品B2C聚美優品。20xx年,聚美優品拿到潦攀來自紅杉資本的650萬美金的A輪投資。

像重視自己的個人品牌一樣,陳歐一直非常在乎聚美優品的品牌。在購物體驗、進貨渠道等方面,嚴峻把控。

陳歐致力於提高顧客的購物體驗,聚美允諾消耗者30天內無條件退貨,哪怕是在已經拆封的條件下。“這在中國全部化粧品電子商務領域從來沒有過,我們就想打破這個傳統,因為在美國,即使消耗者用完產品之後依然可以退貨。只要不滿意就可以退貨。”

這個猖狂的想法是陳歐提出來的。戴雨森第一反應是“很酷”,同時也擔心在實際操作歷程中會存在風險。最後,為了在用户體驗方面贏得口碑,這個風險很大的政策被施行起來,“事實證明,它對用户體驗提升贊助很大”。

規模的增大,讓聚美在供應商面前的話語權產生了變更。從一開始的“不好拿貨”,轉變為有一定的賬期。他們還延伸了業務鏈條,研發、生產自有品牌,比如化粧棉、化粧刷等消費類產品。這些打着“聚美優品”標籤的產品不僅強化了品牌形象,還讓他們意外發現——銷量大大超過其他品牌。

在陳歐看來,自有品牌的發掘是電商未來的趨勢所在。“因為你不能一直在賣別人的東西,有自己的東西會讓你活得更好。一是利潤率更高,二是供應鏈可控。”

目前,聚美優品正在籌建上海和廣州地區的倉儲。因為化粧品不能走空運,導致貨物從北京倉發往上海、廣州地區的光陰很長,這嚴重影響了用户體驗。分倉以後,上海、廣州地區也能實現當天或次日到貨。

前不久,陳歐剛剛過完29歲生日,他感慨,這次過生日跟以前不一樣了,“感到到更大的責任和壓力”。

“相比馬化騰創造了即時通訊時代,馬雲締造了電商神話,我們不可能有當時的機遇再做一個非常大的東西了。但也許聚美有可能把握住時尚標緻的時代,這個時機,我認為還是有的。”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20

一、學生情況簡單介紹

姓名:小文,性別:男,年齡:11歲,五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主動性不夠,經常拖欠作業。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特別受不了別人説它,哪怕是一點點小小的冤枉。

4、心靈脆弱,心理方面承受能力差。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這位同學今年11歲了,媽媽在他小時候因病去世,對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陰影。從小就失去喟了母愛。家裏人教育一向都是用打罵的方式,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説,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他的性心理特點,經調查瞭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鑑於他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長大,種種情況都情有可原,還是得用愛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澆灌。

2、在班級裏,學習成績一般,但是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有時還比較懶惰與叛逆,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學習不紮實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

2.他犯錯誤,他不能冷靜,教師應該絕對地冷靜。每次對於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讓它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

3.以強項來淡化弱項,早就發現,他對於勞動還是能實實在在地幹好,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

4、他對於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無,這一點也需要老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以給他講一些寬容的小故事,讀讀關於寬容的名言,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結合他本人的事例來感受風平浪靜,海闊天空的美好感覺。講講生氣對於身體,心理的傷害。

5、讓它感受到同學們對他的愛,感受到集體成員就像家人一樣,有些小摩擦很正常,但是不能讓小摩擦影響了感情。

六、教育效果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一學期的瞭解及教育,這位同學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他對老師信任了,與同學之間也能友好的相處,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

個案工作案例分析報告 篇21

進入大班第二學期,孩子們隨着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我的內在價值觀,社會性發展也有顯著性提高了。在同伴之間的關係上,產生更多的情緒等,也因此更容易出現爭執、吵鬧等情況。於是處理孩子們接二連三的告狀便成了我額外的“負擔”。不僅要“洗耳恭聽”,而且要“及時處理”。所以我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多了一種“調節員”的身份。當我發現這一現象時,我對此進行了特別的關注。在一個上午的帶班中,我粗粗記錄了幼兒的告狀。從晨間活動到餐前的這一段時間內,歸類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看熱鬧型:“陳老師,樂樂摔倒了”、“陳老師,謝依娜又遲到了”……

2、求助型:“陳老師,我的椅子找不到了”、“陳老師,他不跟我拉手”……

3、揭發型:“陳老師,她洗好手沒擦毛巾”、“丁盛又在插嘴了”……

4、辯解型:“是他叫我多拿一塊餅乾的”、“陳老師,《成長快樂》媽媽沒寫好,所以沒帶來”。……

情況分析:

上面的幾種情況

1、可以發現很多的告狀其實都源於幼兒生活與交往間對規則執行的一種衝突。

2、對於大班孩子而言,他們的思維能力,獨立性等還很差,依賴性較強。他們還不能應付和處理髮生在他們身上的問題。

3、同伴間的矛盾、摩擦等都會引發幼兒的告狀行為。面對孩子們的告狀,不應該以簡單的呵斥或回絕來維持所謂的正常的教學秩序。因為對幼兒來説,生活即教育,問題即教學。既然幼兒已經能發現問題而尚未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那我們就應該引導幼兒學習自己去解決,對大班幼兒來説更有助於其社會性的發展。

我的措施:

1、問題討論

在一個下午,我組織幼兒進行了一次討論。首先,我例舉了發生在孩子們身上的一些“告狀”案例,引導他們針對這樣的“告狀”進行討論:在這樣的情況下,需不需要告訴老師?可以怎麼做?

如:繪畫活動中多多與小小蘇為了一支藍色的油畫棒而鬧起了意見,多多忍不住把小小蘇推倒在地上,小小蘇將這事報告了老師。老師批評了多多,可多多告訴老師是樂樂讓他推的。過了幾分鐘後多多又告訴老師:“小小蘇昨天還打小多了!”

KK:需要告訴老師的,打人是不對的。

賢賢:要告訴老師,這樣他們就不會打架了。

毛毛:不用告訴老師的,我們自己先解決,解決不了再找老師。

……

利用同伴間的積極討論、交流看法,我們大致統一了意見:如果有發生小朋友受到傷害的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讓老師來處理。如果你發現其他小朋友沒有遵守規則的你可以直接去提醒他改正。如果別人搶了你的玩具或打了你,可以嘗試自己和他交涉,不行的話可以請別的小朋友幫忙,再不行可以請老師幫忙,等等。

2、角色模擬

我請事先安排好的幼兒進行真實案例的模擬,然後請個別幼兒嘗試解決。最後集體評價並討論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如果這個方法行不通還可以怎麼做等等。利用同伴間的相互學習,共享彼此不成熟的觀點,最終在分析彼此想法的基礎上找到一個最好的方法。

經過引導幼兒發現問題的討論和移情訓練很好地使幼兒解決問題特別是在處理同伴關係中的能力得以提升。以後在遇到類似的問題還是會有幼兒在第一反應下來告狀,但只要我一提醒:這個需要告訴老師嗎?能自己先來解決嗎?幼兒就會馬上意會然後自己去做。現在,班上的告狀聲逐漸減少但還是會有,我想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教育方法,隨着孩子自制力和自主性的逐步發展,這樣的告狀聲會越來越少,而幼兒間的相處也必將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