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範例

一瞭解農辦工作任務及情況

暑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範例

台江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中部,轄2鎮6鄉,158個村,總人口14.6萬人,總面積1100平方公里。其中農業區域佔了很大的比例,有大量的農村人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縣農業辦公室是農村行政管理系統中的一個重要部門,對全縣的農村工作進行統籌管理,主要表現在搞好農業區劃,為調整農業結構和農業佈局、實行科學種植和科學養殖提供依據;負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具操作規程——即監督實施進行工程管理和資金的協調工作,後期的工程驗收工作,資金的預算和決算等。例如XX年5月份縣農業辦公室的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抓好坡改梯工程的縣級驗收工作;

第二抓好“兩基”聯繫學校幫扶工作;

第三抓好幫扶村聯繫工作;

第四指導搶收搶種工作;

第五抓好農廣校的招生工作;

第六迎接州對象縣的坡改梯驗收工作。

由於台江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差,糧食均徘徊在4萬噸左右,為了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縣農委政府把以工代賑坡改梯基本農田建設作為解決全縣“三農”工作中的一項重中之重來加以落實,在省州農辦的指導下,台江縣農辦緊緊圍繞“收縮戰線,突出重點,提高質量,注重實效”的原則,合理佈局,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務。XX年州下達給我縣的任務是3600畝,經過全縣廣大幹部羣眾的努力,全縣共完成工程面積3725畝,佔州下達任務的103.5%。其中坡改梯土2338畝,中低產田改良3102畝,恢復水毀540畝,建設配套工程小水池3個560立方米,小山塘1個1050立方米,排灌溝2條1.6公里,累計投入工日7.312萬個,挖填土石方13.84萬方,投入資金204.2萬元,其中省州投入資金108萬元,縣財政配套1.2萬元,鄉自籌15萬元,農民投工投資摺合80萬元,投入水泥887.5噸,新增耕地1612畝,治理恢復保護耕地1811畝,雨季年新增糧食81萬公斤,增錢120萬元,受益達1804户9130人。

我的實習期間是在七月末和八月初,正值農閒時節,農辦沒有什麼具體的工作,一般只是辦公室領導到實施坡改梯的鄉鎮視察領導。而辦公室裏就只是學習文件精神,寫寫工作的年中總結,協同縣植保站和氣象局等搞好農村的防治病蟲害和防洪抗旱的工作。

二熟悉行政機關辦公情況

台江縣農辦是農村行政管理系統中的一個部門,由主任室、副主任室及書記室、綜合辦公室、業務辦公室這四個辦公室組成。實習期間,恰好是農閒時節,農辦也是沒有太多的工作要做,當時辦公室的黨政機關報紙很多,我便結合本專業所學知識,抓住熱點問題閲讀報刊,從中瞭解了不少時事,加深了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諸如“三農問題”的理解。

三積極參與農辦工作

由於辦公室人員對計算機操作不是很熟悉,於是本人便協助完成電子文本的處理工作。例如7月27日打印排版完成了《XX年至XX年以工代賑坡改梯項目自查報告》,8月2日協同辦公室人員順利接收來自縣氣象局的一組關於今年洪災的圖文資料等。

根據台計通(XX)44號文件精神,我們自XX年7月19日至26日,對我辦組織管理實施使用的XX至XX年度的以工代賑坡改梯項目進行了認真、詳細的自查,現將自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資金到位情況

XX年度我辦共獲撥入以工代賑坡改梯項目資金26萬元;XX年度我辦未獲以工代賑項目資金;XX年度我辦獲撥入以工代賑資金20萬元。

二資金投向

(一)XX年度以工代賑坡改梯項目資金26萬元,資金主要投向南宮鄉汪江坡改梯工程點,其中:水泥等物資支出17.15萬元;直撥工程款8萬元;管理費支出10.85萬元。

(二)XX年度以工代賑坡改梯項目資金20萬元,資金主要投向南宮鄉展平坡改梯工程點,其中:物資支出1.32萬元;直撥工程款11萬元;管理費支出0.68萬元;兑現工程款7萬元。

三項目實施效果

(一)XX年度以工代賑坡改梯項目資金與財政扶貧資金項目資金共同投向汪江坡改梯工程點。改工程點竣工面積300畝,其中良好面積300畝,良好率100%;砌築護堤1061米,石方量2734立方米,項目全部種植黃竹茶。

(二)XX年度南宮鄉展平以工代賑坡改梯項目,竣工面積848畝,其中優質工程面積360畝,優質率42%,良好面積410畝,良好率48%;合格面積78畝,合格率10%;項目配套設施小水池2個,容量50立方米,耕作便道2200米。配套設施建設資金5.44萬元,由財政扶貧資金投入;項目梯帶寬度1.8至2.5米;項目全部種植苦丁茶。

四存在問題綜合XX至XX年度以工代賑坡改梯項目資金管理使用情況,概括起來,主要存在一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由於資金有限,項目工程配套設施資金沒有同步撥付,影響了工程進度和效益的整體發揮。

(二)管理費用支付偏高,突破了國家承擔力資金3%以內的標準。

五下步工作整改

(一)我辦今後在實施坡改梯項目建設所需辦公等工作費用,要嚴格控制在國補助資金的3%以內安排解決,不得突破,爭取用有限的資金,保證任務的全面完成。

(二)加強與計劃、財政、審計的協作,全力加大提高單位的監督檢查力度,使坡改梯項目資金用在項目建設上,保證資金出效益。

(三)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領導對項目實施工作的重視,定期向項目主管部門彙報坡改梯項目的實施情況和資金的使用情況。

四以農辦為突破口全面瞭解縣況

台江縣XX年上半年產業結構調整邁出新的步伐。一是畜牧養殖產業按照“三統兩分一保”的管理模式擴大了人工牧草養殖和示範農户。二是稻田生態漁業工程完成5060畝。三是已開工建設民族文化旅遊村和示範村。四是完成苦丁茶的種植。五是繼續調整和優化優質產業的佈局。

另外,台江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中取得了以下的成就:一是國民經濟實現高速增長。二是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三是生態保護和建設取得了新的發展。四是產業機構調整邁出了新的步伐。五是城鎮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六是招商引資取得了重大突破。七是人才開、科技教育和社會事業工作力度加大。

五發現農辦問題

在農辦實習的短短兩週時間,我從中還是發現了農辦存在一些問題,如下:

第一齣現人員編制關係化。縣農辦共有工作人員11名,其中辦公室主任、副主任、書記、司機為各一名,辦公室普通職員6名,這其中有一位和我年齡相仿的女職員,她是剛從省城以大專院校畢業的學生,因暫時找不到工作而掛靠在此。究其原因,原來她是辦公室副主任的女兒。如此簡單隨便的就將一個學武警的大專生就“掛靠”在了農業辦公室。

第二工作效率比較低。一天我在辦公室裏看一個“鄉鎮各種申請”的文件夾,這是鄉鎮向縣農辦所遞交的各種申請,日期衝XX年的2月7日到XX年的5月19日,公有申請書38份,申請的目的大多是為了修路橋,修復水毀農田水利設施和民房等。而申請的一般都是水泥、資金、膠管、發動機等相關的配套設施。我注意到很多申請書都是折了又折的,帶着泛黃的泥土的顏色,打印的申請書也是塗塗改改的,那裏寄託了多少鄉鎮人民的渴盼。但是,單位規定,只有得到了辦公室主任簽字的申請才能得到資助,在這38份申請書中,能有領導批條的也只是6張,況且,從申請書上所寫的日期到領導批條的日期是隔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有的是隔了一兩個月,有的甚至是隔了一年的。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效率確實不高。

第三工作作息時間遵守不嚴格。辦公室是早上8點整開始正式上班。由於我是實習生,沒有辦公室的鑰匙,每次來早了就只有在走廊裏等待。不知是什麼原因,很少又職員準時上班。有三天我連續的觀察辦公室的人員出勤情況,8點鐘以前到的沒有,第一天最早的是8:08分到,最遲的是10:36到。第二天最早的是8:40到,還有些是無故不上班。第三天最早的是8:16分到。但是,我卻驚奇的發現,辦公室裏的那本簽到簿上每個人都是寫着8:00到,更有人才上班就把下班的時間都一起寫下了。

以上這些是我的個人意見,希望能得到關注!

農村教育和失學問題的調查報告

夏,在眉山質檢部門實習期間,有幸參加了眉山日報組織的下鄉關注農村教育和失學問題的調查。在短短的幾天時間中,在面對鄉村教育的困境,在面對社會的關懷和不屈的努力中,終有一條路是他們的希望。

我是生活在農村的,也就知道農村孩童為學習所要付出的艱辛和苦楚。我一路走過來了,當我面對現代都市的由金錢和物質所佔據的空間,當我面對大學校園裏的同樣由名牌和宴席的時空時,我回頭,看到我的前輩所指引我的路,和我的後輩還要沿着這條路走下去,我是泰然的。我為我的前輩有了一個新的詮釋,同時有為後輩在不斷的指引着新的不斷努力的方向。

一行幾人來到了石嘴鄉,這兒有一所初級中學,30多所國小。怎樣來描述?一共走了15所國小,和這唯一的一所中學,國小的基本情況都大多一樣。以河壩村為例,全學校有5個年級(沒有3年級),總的人數165人,只有教師7人,大多的老師都要帶好幾個班。有一個操場,就是所有學生的活動空間,沒有基本的體育設施,就連乒乓球桌都沒有,有幾個足球和籃球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都沒有氣,不知是壞的還是一直都沒用。這裏的老師説,大多的用於體育設施的錢都用於資助失學的學生了,大多還要加上他們的工資,只要學生都能上學,其餘的有什麼關係?我不知道怎麼回答,空談也好,卻什麼也沒有。中學還好一點,有一座教學樓,共3個年級9個班,要知道只對於“普九”來説人數是太少了,也就是説大多的學生都失學了。

他們要經過很長的路,從國小到中學,再到高中,並且還要進入重點高中才有機會升入大學,這個概率對生活在教育貧困的地方的人來説是極其渺小的。即便進入了重點高中和大學,而這些學費有是極高的,他們要面對的還是很長的。

中國貧困的西部每年都有數百萬的兒童在失學、輟學,而大多的基金是用於國小,當他們升學是又靠什麼來繼續呢?我一直在想,什麼時候西部的孩子們不再失學,而是充滿交融了温暖的理性與激情。

也遇到了一種心境:我們買了100支鉛筆,20把削筆刀準備送給一些貧困者。可當一個9歲的孩子向我走過來時,我卻遲疑了。因為我剛從她家出來,她父親40歲,母親37歲,可他們家有兄弟姐妹5人,為的只是想要一個男孩。為了逃避罰款,最後這一個沒有户口,面對這眼前的一家,我無言以對。所以當這個孩子向我走過來時望着這個不該出世的孩童,我發生了遲疑,你要筆幹什麼?你或許永遠不可能上學。可是當孩子抬頭用乞求的眼神望着我時,我的心軟了。孩子是無辜的,罪不可怒的是愚昧。

貧困,除卻經濟範疇的意義外,還應該包含精神內部,那就是創造力和意志力的缺失。

“什麼是教育?對於國家而言,是通過教育的孕育使民族獲得發展的能量;對個體而言,那就是人對命運及其發展過程的關注”一個學者這麼説。

在農村的教育,鄉下人經常發現,他們所學到的東西不僅在地理上與他們地區相隔甚遠,因此教育與生活的聯繫被割裂,這不僅僅導致了文化體驗的貧困,而且也使人們離開農業地區。事實上,學校教育很大情況下,都是鼓勵人們拋棄鄉村,加入都市人口的行列。

在家鄉,每年都有一千多人考入大學,而家鄉依舊山河破裂,就像被吸乾了乳汁,輸盡了血液而倒在了路旁的母親時,沒有人回來,我無言以對。

故鄉如慈祥的母親,並不在意兒子們學成是否歸來,依然高昂的送他們上路。

孩子們渴望知識,村裏也需要人才和技術。但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