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實踐報告

尊老敬老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朝歷代都有這方面的楷模,如《二十四孝》裏孝感動天的虞舜,卧冰求鯉的王祥,嘗糞憂心的庚黔婁等。然而,在今天這個物質愈加豐富的時代裏,中年一代的人們卻工作日益繁忙,無暇顧及到身邊的父母。所以,現在的社會有了很多內心孤獨無依的老人。而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形成時期,肩負成為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需要加強對自身的思想培養,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品格和行為習慣。所以作為新時代大學生的我們就非常有義務來擔起這個社會責任,繼續發揚這個延綿千年的傳統美德。

“三下鄉”實踐報告

-----引論

7月8日—9日,我們皖南醫學院“三下鄉”合肥市實踐團來到合肥市老年公寓,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志願服務活動。剛進公寓的大門,我們就受到了爺爺奶奶們,公寓負責人以及護理人員的親切歡迎。護理人員給我們準備了水,讓我們在炎熱的天氣裏感受到了一些涼爽。

上午,同學們給老人們買了水果,並開始合理分配人員幫助老人打掃房間,洗衣服,打飯,搬移物品和老人們談談心。而爺爺奶奶們看到了我們如此積極用心的幫助他們,他們既開心又很心疼。在休息的時候,老人們將自己買的西瓜切開與我們分享,將他們的照片拿出來給我們看,開心地講述着他們和家人,朋友間的故事。午飯時間,公寓負責人阿姨們熱情的招待我們和老人一起吃飯,讓我們感覺很開心和温暖。經過一段午休時間後,下午,精神飽滿的我們通過協調配合,互幫互助的精神完成了活動剩下的任務,得到了公寓所有人員一致認可和讚賞。

可想而知,這些經過了歲月滄桑的老人們,毫無疑問的面臨着工作能力喪失、自理能力下降、精神生活貧乏等一系列問題,從而成為了弱勢羣體。從一個社會對弱勢羣體的態度中,也可以瞥見其文明程度。一個健全的社會,該為一切成員提供健全的空間,提供維護。作為一名皖南醫學院的醫學生,傳達社會對老年弱勢羣體進行身心呵護的意識,人文關懷的理念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本着“關愛弱勢羣體,弘揚志願精神”的活動主題,我們主動和公寓的負責人分角度的交流以此瞭解到公寓內老人的生活環境和醫療保障,從而達到對弱勢羣體的關懷,這是我們實踐的主旨。並且,我們還通過和護理人員分層次的溝通對老人進行了瞭解,一定程度瞭解了老人的生存現狀和心理情況,甚至還和老人進行溝通了解到一些他們的具體情況:

例如:

一,老人進敬老院的主要原因:

1、子女方面:無法照顧老人,請保姆又不放心

2、老人自己:(1)孤單寂寞

(2)五保户老人

(3)不喜歡做家務

(4)現有居住條件差

(5)養老院管理規範

(6)不喜歡與子女同住

(7) 身體不好,不想給子女增加壓力

(8)家裏無醫療設施和無緊急醫療措施

二,瞭解到老人們的心理情況:

(1)個別老人缺乏精神動力和生活積極性,精神狀態不佳,過一天算一天,生活沒目標沒追求。

(2)院內可供老人娛樂的活動和設施貧乏,部分老人感到精神空虛。

(3)老人之間關係不夠融洽,個別老人之間會經常吵架甚至打架,破壞了院內老人的和諧氛圍。

(4)個別老人對敬老院沒有很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希望回家居住。

根據這些情況,公寓負責人則表示她們的護理方案都是以“温暖”這個詞為根本來調整,細化,完善公寓養老管理方針。為的就是能讓老人們在公寓也能感受到家一樣的温馨。

實踐結果:

老人,他們是社會的弱者,可曾經他們也是社會的創造者,社會的付出者。沒有他們過去的崢嶸歲月,怎能換來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老人,是需要我們關心的一個弱羣體,我們應該不懈努力的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起初,在開始服務活動的時候,同學們在有些老人面前還顯得很拘謹,但個別性格開朗外向的學生十分熱情的帶動了大家。我想在養老院服務有一種“熱情”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些老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或者聽力有些障礙,語言表達障礙。可能在他們心理有一種長久的“被排斥”的情愫,對象可能是家人,公寓的朋友,室友。而對我們這些陌生的孩子,他們更可能有種主動想要遠離我們的意願。如果我們能及時的與他們聊天,分享生活上的趣事。同時讓“聽他們”和“説我們”結合一起。讓他們感受我們的生活,快樂,幸福。讓他們內心有種“被在乎,被尊重,被温暖”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愛心送進敬老院,温暖送進老人心”志願服務的主旨意義和精神價值,如果只是一味的做着事先安排分配好的事宜,那算不上什麼“志願”,可能只是勉強算是“服務”。所以,帶着“熱情”“微笑”“温暖”這些心情去和老人交流,我們會分享到老人們感受的快樂,也才能明白到“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真正藴含。

例如,同學們耐心和他們聊天,聽老人講自己的過去,也與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平時嬌生慣養的我們,走出校園來到社會,走進老人,把老人當作朋友一樣聊天,聽老人們的事蹟是如此的着迷,老人們和家人們平常的關愛,和朋友 ,室友們的互幫互助讓我們倍感到温暖。見到老人的笑臉大家就笑的很開心,感覺像一家人似的其樂融融。通過跟老人家的聊天,使我們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們過去的經歷,明白他們的辛勞,明白他們對他們兒女的記盼,更明白他們對我們的希望…。他們面對坎坷的人生總是一笑而過,但從他們的言語中,我真正體會到了他們的艱辛,一路走來有着太多的悲歡離合,有着太多的辛酸,老人們其實不需要多麼豐富的物質生活,他們最需要的是晚輩對他們的孝敬,是社會對他們的關心。我們現在追求的和諧社會,最重要的是人的和諧。其實,基層政府也已經越來越重視民生,開始逐年提高老人們的生活待遇,我們從公寓的爺爺奶奶那裏瞭解到,這幾年他們可以領到更多的政府補助。老人,特別是敬老院的那些無兒無女的老人們,作為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會應該有責任承當孝敬那些老人的義務,使他們有一個温馨祥和的晚年。那些老人的微笑就是和諧,那些老人的幸福就是和諧!作為大學生,我覺得我們更有必要關注並最大限度地幫助老人們!而在活動之後,很多同學都流露出自己的心聲。有的同學説,這次活動感受到了一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惋惜,更從老人眼中讀到了一種對子女關懷的渴望。還有的同學説,老吾老及人之老,希望我們在關懷自己的老人的基礎上,也將愛心傳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關注社會上更多的孤寡老人。

另一方面,在響應校團委“三下鄉”的志願活動中,我充分體會到校訓“精醫尚德,求實自強”的職業神聖性,也深刻認識到大學生“深入羣眾,走向基層”的時代重要性!

實踐心得:

記得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在某個敬老院的牆壁上有這樣一段話:“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係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擰鼻涕。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一想……極可能最後連要説什麼,我也一併忘記。孩子!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是否還記得每天總要我絞盡腦汁,去回答不知道你從哪裏冒出來的嗎?所以,當我重複又重複説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體諒我。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盼望你,也能陪着我閒話家常吧!孩子,現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繫鞋帶。吃飯時,會弄髒衣服,梳頭髮時手還會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會有很多的温暖湧上心頭。孩子!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當年一樣,我帶着你一步一步地走。”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實作父母的他們,並沒有什麼大的希望、高的要求,也不在乎什麼金山銀山,他們只希望兒女生活美滿,能常伴在他們左右,一家人有説有笑,和和睦睦的,這樣,他們就滿足了。敬老院的老人們雖然沒有兒女,但社會沒有拋棄他們,而是給與了他們極大的關懷。這是非常温暖的話語,也是極其真實的“敬老”方式。

在此次活動中,我們同學都有很大的感慨。在接觸到的老人們,他們少數也有子女,可他們不願去和子女們居住。原因大多數是他們身上都有一些常見的病,高血壓,心臟病,行動不適等等,他們害怕去拖累子女們。可是,在瞭解的過程中,不難看出他們內心的渴望,渴望子女們能時常來看他們,渴望公寓外的朋友能來經常看望,面對四周的院牆,他們的生活或許單一,乏味。儘管,在公寓裏他們也會認識到年紀相仿的人,爺爺們在一起下下棋,奶奶們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但他們更是希望有家人的呵護,哪怕一條短信,一句問候!這也是我想要對那些老人的子女們所想要説的,你們應該要多抽出點時間來陪陪父母,並不需要你們花很多的錢,花很多的心思,長輩們只是需要你們的在乎和陪伴。讓他們能度過一個幸福,温馨的晚年。

從公寓的環境和設備來看,總體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在人性化方面我想提幾條建議:

1) 建造一個合適的水池,可以在裏面放養一些可供觀賞的魚類,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睡蓮等等。

2) 在空閒草坪上安裝一些運動器材,讓老人們在清晨的時候活動經絡,鍛鍊身體。

3) 在公寓內,開幾家理髮店,食品超市等等,讓老人們可以享受到近距離的生活服務。

4) 可以申請讓一些文化團,京劇班等等來公寓進行義演,豐富老人們的文化生活。

這次活動的成功開展,培養了我敢於接近社會,感恩社會的心態,鍛鍊了自己的意志,增強了幫助別人的生活習慣,認識到了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也和合肥市老年公寓裏的老人們建立了良好的情誼,使自己這個XX年的暑期變的更加充實,更有意義。

奉獻一份“愛”的温暖,收穫一種“美”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