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之抗日戰爭時期的事蹟內容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了。徐向前為“七七事變”的槍聲所震動。盧溝橋的一聲槍響,民族仇恨超越了階級對立,他積極擁護中共中央確定的國共合作、建立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抗日的方針,決定放下舊仇,共雪民族之大恥。在8月召開的洛川會議上,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徐向前任129師副師長。會後,毛澤東對徐向前説:“你是山西人,和閻錫山是同鄉,下一步,你和周恩來同志去太原,做做閻錫山的工作。”這樣,徐向前隨同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人來到了太原。徐向前和周恩來一樣,夜以繼日地工作,會見各界人士,深入羣眾,利用一切機會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在周恩來領導下,同閻錫山的談判進展順利。閻錫山同意成立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動員會,並答應為八路軍建立晉察冀抗日前線提供方便。

徐向前之抗日戰爭時期的事蹟內容

從此,徐向前與劉伯承、鄧小平一道,大刀闊斧地展開了創建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工作。在三個月的時間裏,取得了顯著成績: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迅速發展了抗日武裝,積極開展游擊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在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的領導下,129師先後取得了鳳凰山戰鬥、長生口伏擊戰、神頭嶺戰鬥、反六路圍攻、響堂鋪戰鬥和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役的勝利,累計殲敵近7000人。戰後,日寇被趕出了晉東南,以太行山區為中心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基本形成了。

1938年4月,毛澤東給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發了電報,要他們在河北平原開展游擊戰爭。徐向前接受了任務,告別了劉伯承、鄧小平,率部隊挺進冀南,來到了一馬平川的河北大平原。徐向前從戎十餘載,多在山區轉戰,對山地的作戰指揮可説已駕輕就熟。來到大平原後,沒有了大山的依託,游擊戰爭怎麼展開是擺在徐向前和戰士前面的一個新課題。徐向前並沒有被困難嚇倒。他親自調查冀南的民情、民俗,找幹部、羣眾談話,並與宋任窮、劉志堅等領導人研究如何開展平原游擊戰爭問題。最終他與幹部的思想不謀而合:人民羣眾才是最高的山,最大的森林,要堅持抗戰,要生存發展,就要依靠人民羣眾,在平原上造“人山”。徐向前寫了《開展河北的游擊戰爭》一文,闡述了建立“人山”的思想。這是一篇開展平原游擊戰爭的精闢論著,處處閃爍着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光輝。它不僅對冀南有直接的指導作用,也為全黨提供了堅持和發展平原游擊戰爭的重要經驗。

徐向前在冀南一年多的時間裏,與宋任窮、劉志堅、楊秀峯等同志親密合作,打開了冀南的抗日局面,妥善處理了許多複雜問題。根據地發展到西起平漢路、東至運河、南起豫北、北至滹沱河以南的廣大地區,人口逾800萬。

1939年6月初,徐向前奉命赴山東,任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第1縱隊司令員,統一指揮山東和蘇北、皖北八路軍各部隊,堅持抗日遊擊戰爭。在此期間,他聯合抗日民族力量,並與國民黨頑固派展開摩擦與反摩擦鬥爭,廣泛建立地方政權,有力地抗擊了日寇對山東的新“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