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敬親“美德少年”事蹟材料

孝老敬親讓美德傳承

孝老敬親“美德少年”事蹟材料

做人“傻一點兒”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因為如此,我的生活過得格外快樂而真實!——曹娜

該市第三中學八年級一班的曹娜懂事熱情、樂於助人。父母由於忙於生意經常不在家,照顧爺爺奶奶成為小曹娜的一種責任。奶奶生病了,她端水送藥,不離左右。每當看到左鄰右舍的長輩有了困難,她總是熱心相助。曹娜從雷鋒國小畢業,現在又就讀於以“雷鋒中學”命名的市三中,雷鋒精神深深影響着她,她希望自己能做一個雷鋒的傳人,像雷鋒叔叔那樣做一個有益於他人和社會的人。

XX年的一天,在放學路上,曹娜在十字路口看到白新恆老人扶着輪椅艱難地挪動前行。因為綠燈馬上就要變成紅燈,老人雖然着急但是兩條腿卻不聽使喚,過往的車輛不停地按着喇叭。曹娜快速跑到老人身邊,讓老人坐到輪椅上,把他推過了馬路,並送回了家。

看到老人簡陋的家,善良的曹娜心裏很不是滋味,她暗下決心,要多來陪伴白爺爺,讓他不再孤單。在她的帶動下,全班同學一起照顧白爺爺,女生打掃衞生、洗衣服,男生打掃房間、辦雜貨;颳風下雨時,他們來看爺爺的房頂是不是漏雨;節假日時,他們給爺爺包餃子,讓他享受家庭的樂趣……

鹿泉市大河鎮一中的許歡歡是XX年度“感動省城”十大人物之一,小小的她早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擔,也讓她早早地學會了自立和自強。

許歡歡的父親已經71歲了,母親癱瘓在牀,從很小的時候起她就幫父親做飯、照顧母親。在學校,許歡歡認真學習,爭取課上就學會、理解,“這樣下課後,我就可以多陪悶了一天的媽媽散心。”

上國中後,父親的身體更差了,幾乎是靠藥物維持。許歡歡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為了不影響學習,每天的早讀與午讀,許歡歡都在家裏抽時間學習,到了學校再向同學詢問有關內容。就這樣,她依然保持着優異的學習成績,多次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

像許歡歡一樣,裕華區大馬國小六年級學生張倖幸也是家裏的“頂樑柱”。“奶奶辛苦把我養大,我要孝敬奶奶!”爸爸是個盲人,照顧倖幸、照顧這個家都要靠奶奶。倖幸長大了,奶奶的身體卻越來越弱。平日裏她幫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幫爸爸洗衣做飯;奶奶生病了,她端水送藥,精心照顧。

去年春天,奶奶不幸出了車禍,年僅10歲的倖幸承擔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擔。她悉心照顧奶奶,每天端湯倒水、喂藥餵飯。為了幫奶奶練習走路,瘦弱的她常常要使出渾身的力氣才能把奶奶從輪椅上扶起來,再小心翼翼地拉着奶奶走路……倖幸孝順奶奶、照顧爸爸的行為感染着身邊的人,他們都説,小小的孩子能做到這樣真是不容易,因為這種孝心發自於內心,是中華民族傳承延續的一種高尚情感。

北重實驗國小五年三班陳曉宇

孝老愛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為新時期的國小生,要把這種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我是聽爸爸媽媽講“孔融讓梨”、“卧冰求鯉”的故事長大的。爸爸媽媽以身作則,孝敬老人,和兄弟姐妹們和睦相處。我從心底就種上了孝老愛親的“種子”,隨着我的成長這顆“種子”逐漸的發芽生根。人類的愛首先是愛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在家裏,我盡最大的努力幫爸爸媽媽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好吃的,我會像孔融一樣先讓爸爸媽媽吃;在爸爸下班回到家的時候,我會給他端上一杯熱茶,在媽媽忙完一天的家務活後,我會給她端來一盆洗腳水。有一次媽媽生病了,爸爸又出差不在家,所以我接受了照顧媽媽的任務,給媽媽端水喂藥,第一次用電飯鍋給媽媽熬粥。當媽媽端着我煮的粥時,眼淚流了下來。我看到媽媽喝着我為她煮的粥,非常開心,心裏很自豪。

在小區裏,我見到認識的叔叔阿姨我都會主動向她們問好。主動幫老爺爺、老奶奶拎東西或攙扶行動不便的人,與鄰里和睦相處。在外出的時候我會主動給老爺爺老奶奶和比我小的小朋友讓座。他們都誇我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我會以此為鼓勵繼續努力,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團結鄰里的優秀小公民。

在學校,老師教育我們做人要講道德,懂禮儀,教育我們以熱愛國家、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做為日常行為的準則。我謹記學校老師的教導,尊敬師長,和同學們團結友愛,熱心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去年軍訓的時候,我上鋪的一位同學的手不小心劃破了,我們趕緊帶她去醫務室包紮,安慰她不要害怕,在晚上洗漱時,怕她的手沾水幫她打洗臉水洗臉,看她露出了笑容,我也很開心,並體會到了幫助同學後無比快樂的心情。類似的是事情很多,這讓我和同學間的友情更加深厚了。在假期裏,我積極的參加學校組織的社區活動、慰問退休老教師,給他們送去温暖、帶去快樂。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深深地體會到,孝老愛親是温情、是動力、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座人與人之間架起的愛心橋樑。我會以此為起點,更加努力,使自己成為一位孝老愛親的美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