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堅持發展創業致富先進事蹟

王叁,男,漢族,1967年12月出生,大專學歷,高級經濟師,中共黨員,**省**市**區**鎮**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村委主任堅持發展創業致富先進事蹟

為了改變家鄉的貧困落後面貌,他堅持艱苦奮鬥,創業為民,克服重重困難,按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服務城市市場需求、實現自身發展致富”的創業思路,努力壯大集體經濟,興辦基礎教育,改善羣眾生活,帶領全村羣眾走上了共同致富的康莊大道。XX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突破1.5億元人民幣,人均年收入7008元,連續六年增長率達到50%。鉅變中的**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村”。

**村地處黃河灘區,過去被稱為**的“北大荒”。如今,這裏擁有佔地300餘畝的兩層花園別墅式住宅368棟,全村1053口人全部入住綠樹成蔭、道路寬闊的新村,人均住房面積達80餘平方米。村中央寬敞的水泥廣場,全套的健身器械,掩映於綠樹和別墅間。在村北,繁忙的色拉油廠、飼料廠生產線正歡快運行,村控股企業--**北方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綠色生態園有限公司,現已成為省、市政府審定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年多的時間,**村由一個人均收入不足400元的貧窮村,發展成為財富過億的富裕村、文明村。

捨棄安逸生活,立志回鄉創業

十年前的**,由於地處黃河故道,荒灘多、良田少,農業種植模式單一,畝產不足三百斤,人均年收入不足四百元。羣眾住的是茅草屋和破瓦房,村集體經濟空白,且外欠債務20多萬元,連電費都交不上。1993年以前,村“兩委”班子五年時間換了六任,人心成了一盤散沙,賭博及治安事件時有發生。

那時,正值中國的廣大鄉村在農村改革開放進程中漸漸富裕的時刻。停滯不前的**,讓人痛心疾首。看着千名父老鄉親愁苦的面容,面對生他養他卻毫無生機的故土,已走出家鄉、在**一國營企業上班的**,於1993年春毅然返鄉,擔當起了**領頭人的重任,與村“兩委”班子一起,帶領全村百姓開始了艱苦的創業之路。

至今,安居在**別墅式新村的村民們,往往不願談論過去。**卻時常提醒村幹部和羣眾:莫要忘記過去作為“北大荒”的苦難史。那段苦難的經歷,恰恰正是村“兩委”班子立志改變**落後面貌的動力之源。

決戰千畝荒灘,誓讓百姓致富

“只有當不好的村幹部,沒有帶不好的老百姓。”這句話被**奉為名言。他深知,隨着時代的發展,羣眾需要的是既能做好基層黨政工作,又能帶領農民致富的好乾部、能幹部。

在**的血液中,融匯着硬漢子的錚錚豪情;在**的心靈中,藴含着對百姓鄉親的細膩情懷。兩者互相交融,形成了他大膽心細的性格特徵。他從團結幹部和安定民心入手,強化幹部管理制度,同時充分發揚民主,凡事均進行民主決策,重大事項都由百姓説了算,利用集體智慧和力量贏得民心、發展經濟。**根據**村實際情況和所面臨的機遇,提出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服務城市市場需求、實現自身發展致富”的創業思路。

毗鄰**市區的**,土地荒灘多,**把具體發展模式歸結為三句話:村南果套糧,村北挖魚塘,村東建暖房。

1993年冬,開挖魚塘的戰鬥在資金缺乏和少數幹部羣眾思想障礙的兩難境地中展開了。**理解祖輩沉寂於沙土地的農民的觀望態度,他決定用事實來驗證這一切。沒有資金,他帶頭捐助;沒有設備,他向親友求借。結腸炎復發,吃點藥仍堅守在工地上。村民們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紛紛解囊並投身於千畝荒灘的戰鬥中。

在**北郊,**人率先開挖出987畝的大型系列水產養殖基地。那年冬天,當**帶着浩浩蕩蕩的車隊第一次載着自己餵養的水產品去交貨時,全村人扶老攜幼,放着鞭炮,夾道為壯士送行!這一年,**村養魚收入達126萬元,1995年,產值迅速膨脹至600萬元。隨後,近百座日光温室也相繼建成。世世代代在黃河灘區掙扎的**人,第一次嚐到了成功的喜悦。久違的笑容,開始跳動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村集體有了積蓄後,**還清了所欠大量電費,架設了8000米高低壓線路,強化村內道路建設,使村裏髒、亂、差的局面得到初步治理。

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脱胎換骨

在**村民心靈深處,有這樣一個嚮往:啥時也像城裏人一樣,天天能按時上下班、月月發工資?

**理解鄉親的渴望。急劇擴容的**城市人口迅速膨脹,市民的“菜籃子”副食品供應商機無限。水產養殖成功後,**發現了菜、魚、肉等副食品生產市場的巨大需求,決定逐步發展以養魚業為大樹,帶動飼料生產、鮮魚運銷同步發展、互為依託的產業鏈經濟模式。他這一思路,村民全票通過。1996年,**村籌資148萬元,建成了北方飼料公司,當年實現產值1000萬元。1997年,又成立鮮魚運銷車隊,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漁業經濟增長鏈。

**很注意市場變化,關注順應時勢,遵循市場規律,探索出富有**特色的“分階段、鏈條式”產業發展戰略。為降低生產飼料所需原料--豆粕的調運成本,XX年9月,**又投資1900萬元,建成了年產值2.3億元的植物油廠。XX年,與西北農大聯合投資,建成泰瑞科飼料研究試驗基地,現已投入使用。

為活躍農業經濟發展,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在**的帶領下,**村又立足本村優勢,於XX年引資1000餘萬元建起**起重設備廠,XX年投資500餘萬元建起黃河熱風爐廠,XX年引進一家高新技術產業,生產手機顯示屏……村辦企業的迅速崛起,不僅圓了本村百姓的工人夢,同時安排近百名下崗工人重新上崗,還讓**走上了以工帶農、以工促農的致富路子。

每一次創業成功之後,**總是不斷強化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他組織村幹部展開討論:為什麼眾多鄉鎮企業的壽命只有五到十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深造後,**意識到:在市場經濟時代,“大魚吃小魚”的競爭規律,正被“快魚吃慢魚” 的競爭規律所取代。隨後,**對村辦企業進行了現代企業改制:將村委會全資全權管理的集體企業改由村委控股、全村村民自願入股的股份制公司,聘請高級管理專家來企業任職,加強政策分析和發展策劃。

至XX年底,**村工農業總產值已突破1.5億元,人均年收入7008元,是十年前的16倍。

物質精神同步,全村和諧富足

物質富不算富,要讓百姓真正過上好日子,精神需求必不可少。在**的帶領下,**村投入6000多萬元,建成佔地總面積達288畝、功能齊全的別墅式住宅羣,全村人户均一棟帶庭院的兩層歐式小洋房。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人投資560萬元,在新村一側建成一座佔地52畝、建築面積6000平米的現代化中學,徹底解決了周邊十多個村莊1600多名孩子的就近上學問題。

為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除民間自發組織的曲藝團、秧歌隊外,**村還成立了以民間藝人周海泉為團長的40人小劇團,每月都進行演出,義務宣傳黨的政策,倡導農村新風。

為黨為民奮鬥,坦途美景遠大

在**村民的腦海中,存有太多關於好支書**的記憶:在建魚塘、改善產業結構時期,他是捐款最多、挑泥最多的突擊隊員;在辦工廠、發展集體企業階段,他是轉變觀念、勇涉商海的探險者;在改變村貌、創建世紀新村的決定性時刻,他是捨棄自身利益、一心奉公的人民公僕;在**電視台“愛心救助萬里行”和**市“迎新春、送温暖”活動中,他是志願捐款救助失學兒童的愛心使者;在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抗“非典”的關鍵時刻,他是號召**全體村民向社會捐款的公益事業先行者……

從1993年以來,**村被省、市、區評為先進文明治安村、計生工作先進村、擁軍模範村。XX年,**村黨支部被評為**省先進“五好”黨支部,**村被國家精神文明辦評為國家級文明村。XX年被國家民政部、司法部授予“全國民主法制示範村”。

十多年艱苦創業,**碩果累累,各種榮譽稱號紛至沓來:“百名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標兵”、“**省十大傑出青年”、“**省勞動模範”、“省優秀共產黨員”、“**市雙強黨支部書記標兵”、“**市十大傑出青年”、“**市五一勞動獎章”等。XX年,**當選為**省第十屆人大代表。XX年,他又連任**村黨支部書記。

本分樸實的村民賀瑞芹説:“俺村羣眾都信任二軍,跟他幹,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