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員工個人事蹟

1.王其生,男,1950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連雲港新東方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獲“江蘇省文明職工”、“江蘇省十大傑出能工巧匠”等稱號。

十佳員工個人事蹟

王其生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港口貨物裝卸工藝設計、港口大型機械維修和技術改造等方面工作,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從一個普通修理工成長為通曉多門外語,精通機、電、自動化控制等多方面專業知識的專家型人才,是連雲港港口幾乎人人皆知的“抓鬥大王”、“橋吊專家”、“液壓行家”、“機械神醫”。他先後取得了30多項技術革新成果,其中有多項發明為國內外同行業首創,已獲得6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明專利,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做出了顯著的貢獻,近年來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達1000多萬元。他還親手編寫了碼頭裝卸工藝培訓教材,把自己的經驗和技術毫無保留的奉獻出來,近年來,在他的帶領下,許多司機和技術人員都養成了學技術、鑽業務的好習慣,一批又一批“抓鬥大王”和“橋吊專家”源源不斷湧現出來。

2.王秋濤,男,1974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江蘇曙光集團有限公司檢驗科長。獲“江蘇省文明職工”等稱號。

他大學畢業後數次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自願回到家鄉姜堰的鄉鎮企業,從當工人到當科長,他堅持創新,前後參與公司技術攻關5項,技術革新27項。他將六西格瑪理論運用到質量控制中,使企業次品率降低87%,每年為公司節約成本千萬餘元;完成組建公司內部局域網、“網上安家”一體化項目;對鑽桿生產線進行工藝改造,將外國的淬火工位氣體冷卻設備改為水循環冷卻,節約了能源,受到權威部門好評;為趕工期,他曾連續奮戰二、三個月吃住在公司,被譽為“拼命三郎”;他所在的檢驗科,已連續五年檢驗鑽桿正確率達100%;作為檢驗科長,他不僅檢驗產品,還能對檢驗出的問題提出改正辦法;他知識淵博,被員工們稱為“萬事通”、“知識庫”,因此他主動承擔職工培訓的教學任務,利用節假日和班餘時間,向青工傳授知識和技術;他品德高尚,連續五年資助一位困難職工的孩子上學。

3.方岐,男,1973年1月出生,江蘇中聯風能機械公司生產部工藝員。獲“江蘇省文明職工”、“江蘇省勞動模範”、 “全國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等稱號。

方岐立足崗位,勤奮學習,勇於創新,從一名門外漢成為攻克空調機組難題的專家。他先後參與了zka蒸發式空氣處理機組、qk型組合式空調機組、地鐵用dtk智能化通風空調集成機組等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的研製,組織了100多項技術革新;在江蘇田灣核電暖通環控系統總包工程中,他解決了空調機組不同材質焊接工藝這個高難度課題,得到國際知名公司法瑪通公司專家們的好評,為公司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在公司承擔某項軍工項目中,他改革了工藝,使產品一次性驗收合格,機組整體泄漏率為0.133‰,過濾器安裝框泄漏率為其風量的0.066‰,實現了公司軍工項目技術難題“零”的突破,為公司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發展成為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做出了重大貢獻。目前他是公司最年輕的高級技師,也是新員工的兼職“培訓師”。

4.劉亞男,女,1976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徐州供電公司客户服務中心副班長。獲“江蘇省電力行業技術能手”等稱號。

劉亞男在近十年的客服崗位上,時刻強化責任意識,敬業奉獻,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她始終想着 “假如我是客户”這樣一句話,遇到客户諮詢求助或者投訴,她從不推諉,每次都耐心細緻為客户排憂解難,用真心換取客户的放心,用細心換取客户的舒心,用誠心換取客户的安心。她注重學習,勇於創新,在自己學習的同時帶領周圍同志共同進步,多次創造新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技巧在公司推廣,使客服中心整體服務水平得到了提高,“優質、方便、規範、真誠”的服務品牌得到了全社會充分認可;由她負責的“提高客户代表素質,架起服務心橋”、“光明使者”等多種以提高服務水平為主要內容的qc小組活動,先後在全國評比中獲獎,通過qc小組的活動,中心辦事效率不斷提高,為客户提供了一條暢通、方便的綠色供電通道。

5.許杏桃,男,1967年出生,中共黨員,江蘇泰州供電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獲“全國職工十大技術創新成果獎”、“中央企業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

許杏桃十七年如一日,奮戰在供電生產第一線,潛心研究電網電壓不穩、電能損耗高、電網污染嚴重等難題,他發明了“供電網無功電壓優化運行集中控制系統”,該系統在全國19個省市部分電網推廣使用後,僅XX年節電達15.4億千瓦時,節電價值8億元,該系統為我國龐大的10千伏配電網電能損耗的降低和用户端電壓質量的控制找到了新路子,用5%的錢解決了95%的問題;他成功研製了“35kv動態無功補償暨閃變治理裝置”,其中推導並應用的“360°cosφ/u”最新理論,實現了“全相角”連續控制,該裝置在鋼廠投入使用後,縮短了鍊鋼時間,降低了鍊鋼單耗,提高了鋼產品質量,消除了對電網的污染;他已申請8項發明專利,獲得授權5項,並獲得中國電力科技進步獎2項、江蘇省科技進步獎3項。

6.吳傑,男,1965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南京市自來水總公司管線管理所“吳傑”便民服務隊隊長。獲“江蘇省勞動模範”等稱號。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吳傑以“延伸為用户,服務全天候”為服務宗旨,僅XX年,就為用户上門服務6942次,其中無償服務3587次;他利用業餘時間蒐集全市範圍內的特困用户,短短几年就記了厚厚的幾十本,並視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地上門為他們服務,他曾四處聯繫溝通居委會、環衞所等有關部門,為一對盲人夫婦解決了長達8年無法解決的下水道堵塞問題;他提出“零距離、零抱怨、零投訴”的服務目標,公開向社會承諾並讓羣眾監督:急修2小時內到場、普通修理不過夜;每當遇到有用户用水困難,無論何時吳傑都盡力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解決問題,據統計因急修搶修他每天工作都在10小時以上,一年義務加班近100個工作日。在今年暴雪災害天氣裏,吳傑嚴格執行《冬季防凍預案》,帶領全班人員及時做好上門維修服務,贏得了廣大用户的信賴和讚譽。

7.汪應恆,女,1965年2月出生,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酒體設計師。獲“江蘇省白酒行業技術能手”等稱號。

汪應恆是公司主要技術骨幹,她結合本廠實際,採用盲測法和飲後舒適度試驗,運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結果統計分析,率先在國內提出“綿柔型”藍色經典酒體設計新理念,並汲取洋河大麴傳統工藝的精髓,提出“三多一長”工藝技術,使藍色經典系列酒去年銷售額達到14.27億元,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釀酒行業是“三分釀酒、七分勾兑”,傳統的人工勾兑是個人經驗的積累和感覺的結合,有很大的不固定性,為了適應市場,切實保證出廠酒的質量,她大膽開展各種不同的研究和實驗,應用計算機勾兑系統替代了傳統的人工勾兑,提高了生產效率;她通過對白酒發酵副產品黃水酯化液的應用,名酒率提高8.8個百分點,每年為企業淨增效益113.03萬元。

8.張一峯,男,1958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靖江自來水公司黨總支委員、工會副主席、生技科長。獲“江蘇省知識型職工標兵”等稱號。

張一峯1976參加工作以來,堅持學習不放鬆,他先後系統學習了管道施工安裝維修、營業收費、水廠制水工藝等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先後在營業所、水廠、計量科、生技科等部門工作。在工作中,他堅持創新,力爭在自來水生產的各個環節取得最佳的效能比;他帶領骨幹,對水廠水泵進行改造,改造後產量得到提高,節能達20%,僅此一項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30萬元;在籌劃實施區域供水工程過程中,他跑遍全市各地深入調研,繪製出《靖江市區域供水規劃》,隨後他又配合設計院繪製完成《靖江市管網規劃》,為保證全市人民正常用水、用好水作出了重要貢獻。

9.林 榮,男,1954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張家港市雙山學校校長,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稱號。

林榮30年如一日,紮根在貧瘠而又偏僻的江心小島,始終堅守在教學第一線,把他的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所有的學生。他親自在田間找到面臨輟學的貧困生小華,幫助其解決讀書費用,小華國中畢業離校後,還繼續為他籌措學費,現在小華已在東南大學深造;老家在內蒙古的範恆老師大學畢業後來到雙山學校,飲食的不習慣和超出想象的艱苦條件讓他萌生去意,林榮察覺後,想方設法為他改善生活條件,又巧牽紅線替他找到了理想的伴侶,使範老師深受感動,從而滿腔熱情地投入了工作,如今範老師已成為學校的中層領導和教學骨幹;多年來他用真心真情留住了一大批優秀教師,為學校的穩健發展提供了師資保證,使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畢業生進入重點高中的比例一直穩居張家港市前列,他輔導的學生在省、市化學競賽中也多次獲獎。他的事蹟被中央、省市10餘家新聞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

10.周乃嶽,男,1966年3月出生,常州郵政局遞送公司西新橋遞送部投遞員。獲“江蘇省勞動模範”、“全國郵政模範投遞員”、“全國郵政服務百優先進個人”等稱號。

周乃嶽以23年繞地球11圈的郵路歷程,使他從一名普通投遞員成長為郵政人的楷模,也從一名外來務工人員成長為“常州新市民代表”。工作中他精心收集整理了“拆、搬遷户註冊簿”、“段道用户名址庫”和“報刊收訂一本通”三本工作手冊,妥投“死信”、“疑難信件”11325件,是有名的“活地圖”;“周乃嶽郵政投遞工作法”也被評為“常州市職工八大操作(服務)品牌”之一;他二十餘年如一日,堅持幫扶社區託老所的孤寡老人,幫他們打掃屋子、買米曬被、送藥遞水;1997年至今他個人自費一萬餘元為託老所訂閲報刊87份,被老人們稱為“親兒子”;以他名字命名的“周乃嶽志願者服務隊”,義務為社區維修信報箱539次,粉刷樓道237次,堅持為社區居民提供個性特色服務,演驛着郵政與社會的魚水情緣。

11.周文舟,男,1969年8月出生,江蘇恆利集團有限公司織造車間電氣工程師。獲“江蘇省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

周文舟同志愛崗敬業,平凡崗位顯身手,是解決織機“疑難雜症”的“土專家”。在公司,他肩負着108台劍桿織機的電器維修任務。其中28台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比利時產gamma-4劍桿織機。這種全電腦控制的織機自動化程度非常高,全車沒有一根傳動皮帶,各系統的運轉和同步全靠各自的步進電機控制。針對這些高技術難題,他認真翻譯隨機重要資料,邊學習邊思考,把故障一一排除,確保車台正常運轉;他善於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索和解決了主電機及其控制變頻器和油泵電機、卷取電機等位置靠得太近,而造成電機發出熱量難以散發,主電機控制變頻器pb板經常損壞的問題,自我掌握了一套維修方法,僅此一項就為公司節約近50萬元,近年來,他已為公司節約500多萬元。他還經常利用工作和業餘時間,幫助其他維修人員,使運轉班的技能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