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鄉村醫生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女,農民,鄉村醫生,1951年出生於***鄉,1968年中學畢業,在她的簡歷上註明的就是這樣簡單。真正的轉折就是在1968這一年裏,***目睹了家鄉姐妹年級輕輕就因難產而死,立志想當一名合格的接生員,於是在大隊黨支部和羣眾的推薦下,她勇敢的走進了***衞生學校,兩年後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縣城裏的多家醫院都瞅準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信賴她的家鄉村衞生所去的選擇,她從一名普通醫生幹起,從一名鄉村接生員做起。1970年,北京醫療隊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下派***鄉,***以她年輕好學、基礎紮實贏得醫療隊的欣賞,醫療隊的同志手把手傳她接生技術,教她內科、外科、婦科知識與經驗,很快***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從此,不論白天黑夜,不論颳風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喚,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醫送藥到家,田裏埂頭,荒山野郊,到處都飄揚着她的身影,她把自己的青春、熱情都奉獻給了她的家鄉農民,她以一腔愛民之心,受到了鄉親的交口稱讚。她就像一粒能生根開花的種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獻,改變着農村缺醫少藥的現狀。經她接生的父子兩代人在***比比皆是,如今***走到鄉間,大部分人都尊稱她為劉姥姥。她在鄉村一干就是35年,三十五個春夏秋冬裏,她認真執行農村衞生工作方針政策,努力鑽研業務技術,熱情為農民服務,積極參與防疫保健工作,任勞任怨,靠她那精湛的醫術,高尚的情操,救死扶傷,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鄉村醫生的實際行動實踐着自己的信念與人生價值,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着一首新時代的奏章。

鄉鎮鄉村醫生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人不能忘本,是黨培養的我,是鄉親們推薦我當的鄉村醫生,我不能計較個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1971年,當***來到***鎮***村衞生所工作時,面對兩間低矮、破舊的危房,僅有的“老三件”診療設備,也有過失落和彷徨。但當她看到農民羣眾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睛時,她暗暗下定決心:硬件不足軟件補,要用精湛的醫術贏得病人的信任。她把在學校裏學到的理論知識、把北京醫療隊專家的經驗有機地和臨牀結合起來,開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搶救等業務,過去許多想都不敢想的外傷、急症搶救,在***的努力下開展起來了。她潛心鑽研,奮發向上,使自己由一個鄉村醫生成長為一名婦產科主治醫師。

一個醫生取得患者的信任從來不是靠廣告、靠包裝,而是靠高水平的醫療技術,高質量的服務和高尚的醫德,通過病人的體會口耳相傳的。她深深知道,做農民的好醫生,僅有良好的醫術是不夠的,還得有高尚的醫德。她常説:"醫者,先做人,後行醫"。在鄉村行醫生涯中,她始終把醫德作為鄉村醫生的靈魂。村衞生所面向的是農民羣眾,面向的是弱勢羣體,在她的村衞生所裏她就實施了減、緩、免的收費規定。對經濟困難的村民減免醫藥費10-20;一時帶錢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藥治病,下次來診時再還欠款;對於特困羣眾免費治療,每年減免費用達3000多餘元。別人問原因的時候,她是這樣説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錢眼上,何況我又是黨員。這些年我總是想,是鄉親們推薦我當的鄉村醫生,是黨培養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計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她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的羣眾可以為證。

她不僅是一位醫術精湛的好醫生,更是一位工作潑辣的好院長

作為村衞生所的負責人,村衞生所的良性發展,一直是***工作之餘思考的問題,村衞生所不能走個體化路子,於是當區衞生行政部門推行鄉村衞生組織一體化管理模式時,她就積極響應,在她的發動和帶領下,***的鄉村醫生都加入了一體化管理,村衞生所和個體診所統一整合,實現人、財、物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的醫療資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衞生所的技術力量得到了充實,農民羣眾無不為此改革拍手稱好。為了改善村衞生所的基礎設施,她又反覆奔走,在鄉鎮衞生院和村委會的支持下,通過衞生院支持一點、村委會支持一點、自己拿一點的辦法,修建了120平方米的衞生所,徹底改善了村民的就醫環境。今年,***區開始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老早就認為這是惠及農民羣眾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認識不到合作醫療的保障作用,於是***又一次發揮了鄉村醫生的模範帶頭作用,深入農民家中,比方比圓解釋,她還親自為幾家貧困户,捐助了合作醫療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讚譽。

她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醫生,在鄉村醫療這個有限的空間裏,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創業,儘管她的崗位非常平凡,儘管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一個人做了好事,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她的,自擔任***衞生院院長以來,醫院連續十年被評為***區衞生系統先進集體,她個也多次被評為市、區優秀共產黨員,先進醫務工作者,XX年她被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XX年1月她代表鄉村醫生光榮地出席了全國衞生工作會議,受到了衞生部高強部長的接見,她的先進事蹟被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