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轉幹部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一個在大型企業工作的軍轉幹部,傾其大半生積蓄,辭職回到生他養他的黃橋老區辦農場,為鄉親們探索結構調整之路,又把農場無償捐給當地政府———

軍轉幹部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在11月16日公佈的第五屆江蘇省精神文明新人新事候選人名單裏,人們看到這樣一個名字——葉留玉。就是他,放棄舒適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到生他養他的農村老家;就是他,為了給鄉親們調整農業結構趟出條新路,投入大半生積蓄,吃盡千辛萬苦辦起一個農場;就是他,在事業蒸蒸日上、效益節節上升時,將農場無償捐贈給當地政府。

採訪葉留玉時,他平靜地説:“樹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實現人生價值,是我畢生追求的目標。”

決策:辭職返鄉

宣堡,地處黃橋老區,是泰興有名的銀杏之鄉。33年前,葉留玉從這裏走入軍營,當上了一名工程技術兵。1988年,正營級的他軍轉業到儀徵化纖公司,先後任基建設備科科長、木製品廠廠長等職。就在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1999年,年屆半百的葉留玉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辭職返鄉,為鄉親們做點事情。

對此,不論是單位領導還是親朋好友一時都很難理解:老兩口在儀徵有着良好的待遇和生活條件,兩個女兒一個已大學畢業在南京工作,一個正上大學四年級,“養養老、忙忙好”,過現成日子多好,為何偏要回老家找罪受?

然而,老葉不這樣認為。老區淳樸的民風培育了他敦厚善良的性格,20年軍旅生涯養成了他腳踏實地的作風。此前每次返鄉,他都通過探親訪友、走村串户瞭解家鄉的點滴變化。1999年初,葉留玉和老伴一起回鄉探親,發現莊上不少土地拋荒。一問才知道,當地農民習慣了稻麥兩熟的傳統種植模式,由於近年來糧價下跌,辛辛苦苦種一年田賺不到幾個錢,想搞農業結構調整,又苦於心裏沒底,不知該如何着手。對故土有着深厚感情的葉留玉,看到這種狀況心疼不已。難道種田真的沒賺頭了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老葉決定發揮自己信息渠道廣泛的優勢,回鄉搞種植養殖業,為鄉親們調整農業結構引條路子。

和老伴統一思想後,老葉召開了家庭會議。他對兩個女兒説:“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回家鄉不圖名不圖利,就想實實在在為父老鄉親們幹一點事情。你們都已長大,該自己努力奮鬥。我覺得,給子女留思想、留形象比留錢物更有價值。”熟知父親品行的女兒們表態,堅決支持父親,傾全家之力為家鄉作貢獻。

苦幹:建起農場

辭職內退之前,葉留玉就十分關注農業發展。他先後訂閲了800多元的報紙雜誌,蒐集整理了幾大本農科資料,電視上的農技節目他更是常看常思。

為確定項目,他先後十幾次下蘇南、去安徽、跑浙江,最終確定了立體規模種養模式。

在宣堡鎮政府的扶持下,1999年10月,葉留玉接手鎮西北一片偏遠的林場,開始了他的再創業之路。

這是怎樣的一片林場呵!60多畝的土地除了四周有一些水杉樹、圍溝與其他田塊隔開外,只有幾間上可洞天、下無片席的破爛平房。沒有水沒有電,有的只是雜草叢生、地勢高低不平的大片荒地。300米開外還有一個殯儀館。

簽訂租賃協議的當晚,葉留玉獨自一人宿在了農場。在這個與城裏家中三室一廳有着天壤之別的破屋子裏,他怎麼也睡不着。凌晨1點多正當他迷迷糊糊進入夢鄉時,卻突然被一陣隨風吹來的送葬聲驚醒。漆黑的夜晚,淒厲的聲音讓人毛骨悚然,葉留玉索性起身到田裏割來雜草,聚攏點燃。

經過一個冬天的苦幹,葉留玉的小農場接上水電,建起了大小45間房屋,其中養殖用棚舍35間。開挖魚塘3個,填塞廢溝3條,復墾土地5畝。他陸續引種魯梅克斯牧草、菊苣16畝,捉養龍昌鵝600只、美國落地王鴿104對、波爾山羊30多頭、良種豬近90頭,放養魚苗2萬尾,形成了牧草喂鴿、鵝,鴿鵝糞餵豬,豬糞餵魚的立體種養模式。他購置了粉碎機、飼料機、泥漿泵等設備,還搞了些小改革,如打了3眼井,自己設計讓畜禽喝上了土自來水。

其間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只有葉留玉自己曉得。他的老伴只知道,經常半夜醒來不見了老葉蹤影,原來他又蹲在了鴿舍旁、羊圈裏;他的女兒只知道,一兩個月不見,爸爸又黑了幾分、瘦了一圈;他的戰友們只知道,現在要和老葉聚會一次很難,他實在無法分身。

有一次,往地裏送糞肥,請來的臨時工只顧方便,把池內上面稀的撈光了,乾的結在坑底撈不上來。葉留玉二話不説,脱下鞋子跳進糞坑,一桶桶刮上來。

今年6月的一天,暴雨如注,雨水從降漬溝及農田四周往魚塘裏直倒,魚塘出現了缺口。葉留玉冒着大雨站在齊腰深的水裏,一面用門板擋着往裏直灌的雨水,一面大聲招呼僱工趕緊打壩。正在排放秧田積水的一位婦女見此情景,忍不住説:“放着好日子不過,偏要來挨這個杲(挨杲,方言,受罪的意思)。有錢借點出來,別人會念你的好。你這樣吃苦不算,弄不好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葉留玉回鄉辦農場的動機,猜測的人不少,有人説他傻,有人説他愛出風頭,還有的説他財迷心竅。面對這些,葉留玉很坦然。他認為,自己對生他養他的老區土地有一種抹不開的情結,就是想在農業結構調整上摸索出一條新路,給鄉親們帶個頭。他不僅把家安在農場自己幹得起勁,還動員女兒們放假回來幫着幹活。

捐贈:真情永駐

農場的經濟效益節節上升,葉留玉妻子的病情卻越來越重了。

葉留玉的老伴身體一直不好,近年來又兩次中風,一次胃穿孔。他的兩個孩子又都在外地。妻子的唯一依靠就是他。分身乏術,怎麼辦?

左思右想,他最終作出決定:將投入大半生積蓄近40萬元的農場無償捐贈給當地政府,好讓鎮上安排專人繼續經營完善,發揮農場試驗田、示範田的作用!今年8月3日,他在捐贈協議上鄭重簽下了名字。

近40萬元啊!熟悉葉留玉的人都知道他是非常節儉的人。宣堡鎮黨委副書記林桂銀給記者講了這樣幾個細節:葉留玉平時抽的是3塊多錢一包的“三塔”牌香煙,喝的是2元錢一瓶的種子酒;他規定,家裏一人一條毛巾,必須至少用上一年,其間壞了也不準換;襪子前面大腳趾穿破了,左腳換右腳接着穿;農場從不設招待宴,鄉村領導來了也是隨茶便飯;在農場,你永遠看不到喝酒的、打牌的、吹牛的……

葉留玉説,辦這個農場就是為了造福老區。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也辦不起來;農場交給政府,我放心!

農場捐出去了,長期在場裏幫工的大舅子收拾東西準備回家。他對葉留玉的老伴招呼説,家裏耕地缺張犁,農場犁多,就帶一張回去吧。就在他將犁裝車準備運走時,葉留玉發現了,上前攔住説:“農場已捐給政府,一草一木都不能拿走。你缺犁,我另外買了送給你。”

目前,這個農場已由鎮政府租賃給一個專業户經營,葉留玉有空常去看看。他説,如果經營得好,他考慮從退休金中拿出些錢來再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