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級機關優秀共青團員事蹟材料

大家好,我進閔行報社工作只有短短的兩年時間,在黨組織和領導的培養教育關心下,通過自身不懈努力,年紀輕輕、資歷淺薄的我,所採寫的《九幢樓裏的船民故事》獲得XX年閔行“優秀新聞作品”,《韋帕颱風來襲,閔行區眾志成城徹夜嚴防》獲得XX年閔行“優秀新聞作品”,《城中村走出平安路》同年獲得“七寶杯”黨建好新聞競賽三等獎,《可不可以讓奇蹟出現》獲得上海區縣報XX年度好新聞通訊類三等獎。而我所編輯組稿的“社會廣角”欄目還獲得了XX年閔行“優秀新聞品牌”的榮譽。很榮幸今天又拿到了優秀團員的這個稱號。我要感謝為我提供了舞台的閔行報社,更要感謝為我們提供了新聞來源的閔行區的普通居民。

區級機關優秀共青團員事蹟材料

我忘不了身邊的前輩和領導的期望,更忘不了老記者、老編輯一次次真誠的扶助和指導。面對閔行區飛速發展的新形勢大背景對新聞媒體提出的新要求,我深深感到一種時代的緊迫感、一種歷史的責任感。

記者與編輯的工作是普普通通的,但責任很大,要求很高。在此,我向在座領導和朋友們彙報一下我作為一個普通記者的成長曆程。

XX年走出校門後,我選擇了閔行報社,最初擔任的是記者。現在回頭看看,從學校人轉為社會人,其實核心就是視野的轉換,而記者這個職業契機,讓我在轉換時獲得了一個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視野。我還清晰地記得,來到閔行後,一次去浦江鎮的採訪讓我第一次感到了記者的價值。那次採訪的主題是農村養老補貼提高後老年村民的生活情況。到了浦江鎮,真真切切的農田已讓我這個在城市長大的人興奮,和老年村民對談後,他們那種樸實的話語方式與生活方式,更讓我意識到了這幾百元的補貼對他們生活的意義。

可我在大學裏所學的並不是新聞專業,進入報社後正遇閔行報改版,對新聞採寫的要求大大提高,這對我絕對是個不小的挑戰。為了儘快“上手”,我自學了《基礎新聞教程》、《華爾街特稿寫作教程》,將學到的原理馬上用在實踐中;在實踐中遇到不懂之處,再回頭翻看教材,兩相印證。

在掌握了基本的寫作方法後,我還堅持每天的“閲讀量”——比照閲讀市級新聞媒體的優秀新聞,研究這些優秀新聞具體是怎樣選取角度、採訪、展開、結構的,並做好分類剪報,將自己的心得記錄下來,常常回看,注意把這些經驗用在自己的新聞採寫中,不斷拓展思路,修正自己對新聞的“成見”。還經常向有經驗的前輩老師請教,採訪前探討如何確定採訪重點,交稿後注意修改過程,在稿件被修改中不斷理解新聞的本質。

幾個月後,我已能初步適應記者的崗位。這時,報社領導又將一個版面的編輯組稿任務交給了我。編輯版面需要有編輯主導的意識,需要對版面的性質有很深的理解,並對區內發生的、與版面性質相符的新聞有一定預判能力。我在接手之後,首先在版面上開設了“社會廣角”欄目,調查居民生活中的急、愁、難事,並在報社形成討論,讓事件上升為現象,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與警醒。

在這個欄目的編輯與撰稿方面,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新聞源不夠,我每天會花上大量時間閲讀網上居民論壇,關注居民所談論的事情。採訪時,我清楚地知道客觀公正是新聞的底線,不僅得多聽各方意見,儘量讓相關的人都能在新聞中“發言”;還得分辨當事人的情感因素,因為在這類矛盾中雙方當事人都容易陷入自己的“話語迷陣”,把問題放大誇張。這為“社會廣角”類新聞的採寫增添了不少難度,許多當事方不願接受採訪,這就需要反覆溝通,又因為要採訪多方,有時就要多次趕赴新聞發生地。像《移動機站為何殘留小區?》、《夏朵小城為何臭味依舊?》《這5%獎勵費該不該給?》等報道在採寫中都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

“社會廣角”推出後反響很好,每一期都有不少居民來電參與討論,還有不少居民主動提供新聞線索。漸漸的,該欄目就成了閔行報為民直言的重要窗口。上了該欄目的稿件大多會被市級媒體轉載,有時甚至是多家媒體一起轉載。

而“新聞是用腿跑出來的”,作為報社的年輕記者,更要在區裏的大事、急事中發揮作用。去年“韋帕”颱風侵襲上海之際,我在水務局的區級指揮總部連續採訪十餘小時,凌晨四點才回到家,第二天是出報日,我又在八點半準時上班,並在幾小時後交出了新聞稿,用在了當期的頭版上,該報道還獲得了XX年閔行“優秀新聞作品”。

今年年初,閔行報再次改版,新聞量增加了不少。我被委任為頭版與二板的責任編輯,與新聞部主任一起編輯。在新的崗位上,我也在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特別是在區內重大新聞的挖掘與寫作上,他更加留心區級層面的重要工作與基層中的工作創新,所寫的幾篇頭版報道都獲得了好評。

而在編輯業務上,我深知一個稱職的編輯,不僅要有很高的政治素質,熟悉和善於把握編輯方針,而且要理解和吃透報道思想,善於通過版面內容來體現一個時期的報道重點。不僅僅要把好關,同時要有着廣闊的創造餘地,在這個崗位上,可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才華。編輯的修改、潤色、作題、編排的功夫是否到家,對稿件和見報後的效果也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每一次飛躍,都要付出艱苦的代價。每突破一次困難,必然會躍進一步。然而又會遇到新的困難,再一次次突破,不過,那便進入更高層次了。

滴水石穿。我在付出的同時,也在收穫。這樣既平凡又富有挑戰性的崗位,工作着是美麗的!我對我的崗位,充滿着深深的愛,濃濃的情。

我要繼續把我成長與進步的三字經作為我的人生座右銘,繼續保持青春的活力,繼續保持旺盛的幹勁,繼續保持百折不撓的意志。我要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熱情關注閔行的每一個可喜的現象和進展,熱情關注閔行大量湧現的先進典型,不失時機地加以報道,交上一份份更出色的答卷。因為我是光榮的新聞工作者,我要無愧於共青團員和共產黨員的稱號。

如何做好記者,如何讓這個優秀團員的稱號更名副其實,我想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一定會記得自己最初的感到與堅守,在記者這個崗位上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