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辦主任個人事蹟材料

徐鬱文,1955年出生,1973年12月入伍,1973年至1992年在部隊工作,曾十多次立功受獎,獲得過軍“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1992年轉業到市房管局工作以來,在年度考核中10次評定為“優秀”,4次榮立三等功,並曾獲得省“清房工作先進個人”、省建設廳“房改與住房保障工作先進個人”、市“城建工作先進個人”、市級機關“ 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這是人事檔案上記載的徐鬱文的簡歷與獲得的榮譽。在實際工作與生活中,徐鬱文以他務實、高效、勤政、廉潔的作風贏得了羣眾的尊重與信任。並因此在XX年的換屆選舉中當選為滄浪區的人大代表。

房改辦主任個人事蹟材料

自1988年國家開始試點住房制度改革以來,關於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與文件數量眾多。XX年蘇州市政府部門職能合併,將原市政府住房制度改革辦公室的職能併入市房產管理局,成為一個內設科室,徐鬱文從法規處處長接受新業務,成為房改辦主任。當時房改辦僅有三人,但卻承擔着原來20多人的單位所承擔的房改業務,壓力可想而知。徐鬱文不畏艱難,虛心學習,短短時間內就掌握了房改的原則與精髓,並在以後的工作中積極地調整政策、爭取政策,推動了房改與住房保障工作深入開展。

同事們常開玩笑説,徐鬱文是老中醫,每天排隊門診,望聞問切探原因,對症下藥開處方。的確如此。蘇州的房改始於1993年,10多年來積累的問題也有不少。如當時為迅速推進出售公房,統一系數折算建築面積,若干年後,發現登記剩餘面積與實際面積相差懸殊,如不做變更,則一棟房屋的最後幾套可能就無法出售。本着實事求是與合法合情原則,徐鬱文設計了一套特別變更程序,使得最後幾套的住户也能以優惠政策購買所租公房。在上任房改辦主任的幾年時間裏,徐鬱文調整解決了數以千計的房改遺留問題,也交了不少老百姓朋友。有的人本來是氣呼呼來,幾番解釋,幾番安撫,雖然並沒有解決問題,但也討了個説法。

隨着房改工作的逐漸減少,房改辦的工作職責也逐漸轉移到住房保障上來。XX年,蘇州針對特定住房困難的中低收入家庭,推出了1000套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以優惠的價格出售。第一次操作針對特定人羣的住房供應工作,關鍵就是要保證整個程序的公開、公正、公平,為此徐鬱文沒少加班加點。在多次的討論後,市房產管理局確定了“三審兩公示、搖號定房號”的供應程序。經過3年多的實踐,沒有對工作人員公正性方面的投訴,實踐證明了這套程序的合理性。3年多來,蘇州市已供應2900套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千多年前貧寒的詩聖杜甫的祝願將成為蘇州住房困難家庭的現實。

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供應以來,有一個問題常常縈繞在徐鬱文心頭,那就是“夾心層”的住房保障問題。他們儘管符合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申購條件,卻無力支付已經非常優惠的房款,但申請廉租住房卻又不符合特困户的條件。這樣一個尷尬的羣體,如何切實解決他們的住房困難呢?經過多次研究,徐鬱文提出了共有產權型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供應形式,簡單的説,就是半賣半租的形式。XX年探索供應了200套共有產權型住房,至2011年2月底,200户搖中住房號的家庭已有179户辦理了購房手續,放棄購買的21户,也已被候選號家庭選中,購房率近100%,政策效果明顯。在住房保障工作上,徐鬱文常常是鋭意進取、積極創新探索,不僅受到上級部門的肯定,而且受到老百姓的歡迎,更贏得了老百姓的尊敬。

徐鬱文有一句常説的話,“為老百姓辦事,只要不違反原則,能辦的儘快辦,政策不明確的承擔責任辦,規定不合理的調整政策辦”。他就是這樣在工作中為百姓着想,為百姓解決實際問題的。他是名副其實的人民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