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

我們實踐組一行九人,於XX年7月1日 ,前往青島各高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看法與認識”實地問卷調查活動。我們共邀請到就讀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近1000名學生參與調查,逾半數(53.6%)參與者支持自主創業,對於創業方向的選擇,63.7%會根據興趣,52.1%會根據專業,但絕大多數(95.7%,92.8%)均表示不充分了解創業優惠政策、不能充分掌握創業技巧。

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

一、大學生創業現狀及所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還僅僅處於起步階段,自主創業的實際人數不多,佔大學生總數的比例不大。一部分畢業生由於自主創業需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雖然有相對比較好的創業環境,但是選擇自主創業的人並不多。

首先,當代大學生對創業有着很高的熱情,但是很少有人把創業作為一種理想的職業選擇。許多大學生自主創業,往往是就業壓力下的被動選擇,這種消極的選擇動機也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一份有關的創業調查報告分析指出,我國大學生創業普遍表現為“生存型”,而不是“機會型”。“機會型”創業者把創業作為其職業生涯中的一種選擇,體現為抓住市場機遇,主動佔領市場而我國大學生創業在這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另外,因為專業課程學習與創業在時間上的矛盾,使很多學生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同時因為懼怕創業的艱難,實際進行創業的大學生極少,只佔4.3%,而且多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西部地區相對較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制約了大學生創業的客觀條件。

其次,大學生創業在現實條件方面也存在着諸多束縛。因為從小就接受應試教育,更多的精力花在學習上,對社會和市場都少有了解,沒有實踐經驗,創業項目的選擇成為大學生創業的第一道門檻。一旦因為項目選擇的方向有問題而經受了挫折,很容易令他們灰心喪氣,打擊他們創業的熱情。創業啟動資金是大學生創業的第二道門檻。大學生要創業,沒有資金來源,通過做兼職或勤工助學也很難積累創業資金,即使一部分同學通過家裏的扶持或貸款等其他渠道獲得了啟動資金,也可能會因為資金週轉和所要承擔的投資風險而使創業變得困難重重、壓力重重。因此,通過淘寶網等進行網上創業因為所需的啟動資金少而成為大學生創業的首選,但畢竟大學生創業的形式並不能僅僅侷限於淘寶網。

第三,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創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單純重視就業教育、就業指導,教育內容大多侷限於階段性的創業計劃競賽,而對學生自我創業意識和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對投資項目論證、資金籌措、產品技術、質量管理、市場開發、人際關係、商業法規及政府相關政策等方面的內容涉及較少。其次缺乏為企業培養和提供創新型人才的環境。大多數企業認為,我國高校培養的大學生缺乏創新能力、責任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大學生承認,自己最缺乏的是:創造力、組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而這些素質,恰恰是創業所必須的。雖然大學生創業面臨着多重問題,但是大學生創業不僅僅是解決當前就業困難的臨時舉措,而是對學生個人、高校和社會發展都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工程,因此我們應該深入研究如何發展好大學生創業教育。

二、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對策和建議

(一)要想真正實現創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將創業理論知識轉化成創業能力。創業教育重在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以在教育體系上應包括課堂講授、案例教學、實習模擬、實地調研四個部分。要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對教師在創業方面的培養也必不可少,學校可以安排一些培訓課程,供教師充電,瞭解相關的創業知識,也可以為教師提供或者由教師自己安排到企業進行實踐。更重要的是,學校應該加強校企合作,定期邀請一些商界人士來給學生講解最新的市場動態,最真實的創業經歷等等。

學校還可以組織創業設計大賽,開設創業講座等形式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興趣。儘可能的利用校內資源,為學生提供一些可以進行創業實踐的機會。高校的後勤管理工作可以適當的將一部分管理內容讓學生來參與,比如食堂,商店,環境衞生,校內便民服務等等一些崗位,在後勤管理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讓學生自主投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使學生在這些項目中學習一些管理技能,從而豐富創業經驗。

另外,學校可以儘可能的聯繫企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實踐機會,讓同學有機會真正的接觸企業,明白企業運作的道理和流程,學習企業管理的知識和方法。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各地高校和政府也相繼出台了很多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政策,如項目申請、創業資金貸款、創業培訓,開業指導以及税收方面等。

在管理上,對內要通過鼓勵和優惠政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外要與當地政府、區域社會廣泛合作,大學要把自己創造的知識產權帶給社會,為企業服務,而社會的創新型企業也是大學創業教育中活生生的教材。因此,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喚醒、啟發、誘導、挖掘大學生的創業潛能,鼓勵大學生開拓創新,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多作貢獻。同時,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與能力擺在中心地位,教學活動始終圍繞培養學生創業精神、能力展開,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創業意識,幫助其樹立全新的就業觀念,把學生培養成視野開闊、主動創新、勇於實踐的複合型人才。

(二)樹立大學生創業典型,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

顯而易見,身邊的成功案例對大學生的激勵作用尤為明顯。

(三)制定和落實支持政策,提供必要資金,營造創業輿論氛圍

各級政府要努力建立真正能夠促進創業的、負責任的、高效率的學生創業管理和服務系統,制定能夠快速推動學生創業工作的管理和服務機制。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各級政府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税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比如青島針對大學生創業最多可得20萬貸款;廣州市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今年起享受42項收費優惠政策,包括免交26項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免交或按最低標準收取16項經營服務性收費等。社會各界要努力營造“創業是高水平的就業”的整體氛圍,為大學生創業掃清思想障礙。

很多大學生創業初期都信心百倍,創業也進行的比較順利,但是當企業需要再進一步發展的時候,便遇到了種種不可預測的困難,這時候缺乏社會經驗和創業經驗的大學生老闆變得束手無策,使企業發展受到遏制甚至是停止。因此,無論是高校還是社會各方面都應該想想辦法,怎麼樣能夠對創業的大學生多提供一些後續的扶持工作。

三、大學生創業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

創業,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千百萬的大學生有着千百萬種不同的性格特點和人生追求。高校和社會在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同時,要注意避免盲目性,不能一刀切。高等教育本身就有精英教育、大眾教育、職業教育等幾個層次,因此也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但是,在現代商品經濟社會的衝擊下,在周圍創業的同學的影響下,很多同學可能會受到短期經濟利益的刺激,認為無論創業成功與否,能夠先賺點錢,彌補自己的經濟空缺,滿足一下自己更高層次的物質追求也好。但是抱着這種心理狀態的同學,不但不能踏實創業,反而也耽誤了專業課的學習。因此,學校在鼓勵同學創業的同時,不能忽視同學們浮躁心理,一定要針對同學的不同情況在思想上給予必要的指導,要能夠達到學習的同學努力學習,創業的同學積極創業的理想效果。

總之,創業教育不僅為學生個人的發展提供了墊腳石,也更為社會的經濟發展提供立刻大批的新生力量。因此,我們更應該繼續將強對創業教育理論的研究,是創業教育理論能夠真正服務於高校教育。最大程度的減少創業的不利影響,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