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設科科長優秀述職報告

述職報告這種帶有藝術性的論説文,正如所有科學文章如議論文、説明文一樣,下面是本站整理的特設科科長優秀述職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特設科科長優秀述職報告

2019年,信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緊緊圍繞省、市質監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監”的工作方針,以省局“九大工程”和市委、市政府開展的“安全生產天天行”活動為載體,以現場監督檢查為手段,以使用環節為重點,紮實開展事故隱患排查和治理,落實氣瓶充裝站和檢驗站“兩站”專項治理工作任務,開展電梯維保專項整治、打擊“三非”(非法制造、非法安裝、非法使用)執法行動,不斷加大法制宣傳工作力度,狠抓企業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進一步強化責任、嚴格監管,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責任目標運行良好,全市未發生特種設備一般以上事故,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況及做法

(一)基礎工作持續加強。

1、加強組織領導,有效落實特種設備安全責任制。

認真落實市、縣(區)局領導及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的監管責任,落實了檢驗檢測機構的技術把關責任,進一步突出了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同時,市局每季度召開一次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例會,研究分析全市特種設備安全運行現狀,制定相應措施切實消除安全隱患,並及時向市委政府和省局上報全市特種設備質量安全運行狀況分析報告,在為上級主管部門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的同時,也獲得了上級在工作上的大力支持和指導,為安全監察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完善工作機制,有效控制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的發生。

市局努力在“防”與“控”上下功夫,構築了“三化一體”的長效工作機制。

(1)工作制度“網絡化”。一方面,通過簽訂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與分工,量化目標與任務,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另一方面,採取“回頭看”的安全檢查制度,一抓到底,聯合安監、公安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形成合力,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再一方面,不斷深化行風建設,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通過加強系統內部安全監察工作人員的政治理論和業務技能學習,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監管效能,杜絕因監管不到位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2)培訓制度“多樣化”。一抓安全監察工作人員執證培訓。今年以來,全市系統安全監察員分二批到省局參加了培訓和取證學習,參訓率達到100%。同時,對於調整後的協管員,經上崗培訓考核合格後,核發《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協管員證書》,現持證上崗率、定期輪訓率均達到100%。二抓生產使用單位安全管理培訓教育。聘請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主講人,於6月28日和9月6日,分別在平橋和溮河舉辦了兩期電梯安全管理人員培訓班,xx0餘家使用單位派員參加,10月份,市局還舉辦了一期全市電梯維保單位負責人培訓班,通過培訓學習,廣大企業主和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法規知識水平得到明顯增強。三抓工作例會教育。通過定期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及時分析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堅持做到總結工作與分析原因相結合,研究對策與部署任務相結合,傳達上級要求與提高認識相結合,確保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有效、高效、長效。

(3)應急救援演練制度“常態化”。督促和指導轄區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和維保單位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積極開展經常性的、針對性的應急演練,努力把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發生機率控制在最小範圍內。今年以來,全市共開展電梯困人、停電等狀態下應急救援演練30餘次,聯合消防部門開展氣瓶充裝單位消防演練20餘次,通過常態化的演練,極大地提高了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和維保單位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3、做好網絡的維護和管理,有效掌握掌控轄區在用特種設備動態情況。

及時登錄和更新特種設備動態信息和數據,截止目前,全市登記的各類在用特種設備8003台(件),其中鍋爐1016台、壓力容器3693台、壓力管道847千米、電梯1597台、起重機械1497台、廠內專用機動車輛109輛、大型遊樂設施90台、客運索道1條。全市在用特種設備註冊登記率100%,到期定檢率100%,持證上崗率97%,事故結案率100%。

4、加大監督檢驗力度,確保設備應檢必檢。

今年以來,全市已經檢驗檢定的特種設備1450台(件),其中鍋爐132台、壓力容器171台、壓力管道12千米、電梯755台、起重機械295台、廠內專用機動車輛7輛、大型遊樂設施90台、客運索道1條,到期設備定檢率和重點監控設備四率達100%。

(二)安全監管持續強化。

1、認真做好行政許可,嚴把准入關口。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格特種設備的註冊登記和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培訓、考核,加強對特種設備考試機構的管理,自7月份以來,全市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實現了理論考試機考化,實際操作考核實物或模擬化。

2、不斷加強許可後續監管,確保企業安全生產條件持續滿足。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上級有關規定,結合實際對轄區獲證企業加強證後監管,通過不定期抽查、年檢、日常監督檢查等形式,規範和督促企業認真落實質量安全保證體系,把執法檢查的重點放在跟蹤複查上,一方面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另一方面也有效防止因各種原因不能滿足許可條件。今年以來,對全市1家壓力容器製造、3家氣瓶檢驗檢測和全市所有的氣體充裝單位開展了證後監督檢查。

3、努力加大現場監察力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一是紮實開展重大節假日、會議期間的特種設備安全大檢查。結合特種設備安全“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活動,認真組織開展了春節前後、人大政協“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期間、“五一”、“茶文化節”、“六一”期間的特種設備安全大檢查。針對節假日特種設備使用特點,下發文件制定方案,明確檢查的重點和內容,務求實效,確保安全。全市共檢查各類特種設備850台(次),涉及使用單位350家(次),發現事故隱患180處,下發“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意見書”54份,要求使用單位立即或限期整改。

二是按照市政府、安委會的統一安排,結合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的實際,以法制宣傳、隱患排查和治理、專項整治等為主要內容,認真組織開展了“安全生產天天行”活動。

三是開展電梯維保環節專項整治。制定電梯維護保養專項治理工作方案,開展電梯維保專項檢查,督促使用單位落實維保工作制度,查處無證維保和使用單位擅自維保行為,確保電梯安全使用。截止目前,全市共檢查電梯1320台,佔電梯總數的85.9%,其中檢查自動扶梯173台(奧的斯品牌電梯96台),佔自動扶梯總數的100%,沒有發現使用奧的斯品牌513MPE型自動扶梯。對存在的部分電梯維保不到位等情況,當場下達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15份,責令限期整改,目前,存在隱患的15台電梯已全部整改到位。

四是紮實開展氣瓶充裝站和檢驗站“兩站”治理工作。按照省局《關於轉發國家質檢總局〈關於深化氣瓶充裝站和檢驗站治理工作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和市局《信陽市氣瓶充裝站和檢驗站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穩步推進“兩站”治理工作順利進行,規範充裝站和檢驗站充裝和檢驗行為,提升兩站安全工作質量水平,提高氣瓶定期檢驗率,逐步淘汰“螺絲瓶”,截止10月1日,全市共檢驗氣瓶73935只,報廢氣瓶21432只。新縣局通過採取積極協調、加大宣傳、全程駐站監督、部門聯合查處等強有力措施,基本完成了淘汰“螺絲瓶”的工作任務,成效較為顯著。目前,全市系統已全面展開對充裝、使用和檢驗“螺絲瓶”違法活動的執法檢查,進一步鞏固兩站治理成果,確保轄區氣瓶安全使用。

(三)法制宣傳持續深入。

利用“3.15”、“安全生產月”、“質量月”、“三進活動”(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等宣傳陣地和“六一兒童節”、“五一”、“十一”黃金週等集中宣傳日,散發宣傳單3000餘份,向社會普及遊樂設施、電梯、氣瓶等設備安全乘坐和使用常識。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採取電視滾動字幕、發表專欄文章、專題講座、現場展板、張貼標語和招貼畫、發放傳單、手機短信等多種形式,宣傳電梯安全使用常識和特種設備相關法律法規。針對今年下半年全國各地電梯事故頻發的實際情況,9月份,在開展以“建設質量強國、創造美好生活”為主題的“質量月”活動中,專門設立電梯質量安全諮詢台,製作電梯安全知識宣傳展版,印發了以“電梯事故頻發,孩子如何安全乘電梯”、“乘坐電梯常見不良習慣”、“孩子乘電梯十不要”等為內容的宣傳招貼畫2019份,現場解答近百人次特種設備相關法律法規、辦事程序、安全知識的諮詢,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同時,今年分別在中國質量報和信陽晚報刊載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信息1篇和4篇,在信陽電視台播報一期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動態,廣泛開展特種設備法規宣傳教育,進一步擴大了社會影響,營造了以人為本、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良好氛圍。

二、存在的差距

一是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隊伍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是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需要上級的支持進一步提高經費投入保障;

三是協調聯合執法監察工作有待進一步增強。

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採取過硬措施予以解決。

三、2019年工作打算

1、繼續以法制宣傳為主線,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優勢,不斷加大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法制和輿論環境。

2、繼續以現場監督檢查為手段,結合“安全生產年”活動,深入開展節假日、重大活動期間的安全大檢查,堅決打擊非法生產、使用特種設備的違法行為,確保轄區安全。

3、繼續以專項整治為抓手,嚴格落實上級安排部署的各項治理方案和要求,強化安全監察,加大執法查處力度,嚴厲打擊“三非”。

4、繼續嚴格實施行政許可制度,把好准入關,進一步提高特種設備註冊登記率和人員持證上崗率。

5、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特種設備安全責任追究,不斷夯實管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