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整改報告

××市××中學是由××先生捐資興建的一所高級中學。學校於1986年創辦,原為普通完全中學,1999年轉型升格為××市教育局直屬高級中學。

高中整改報告

XX年11月,學校通過了湖北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初期督導驗收。省督導驗收組對我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教育教學活動、師生髮展情況以及在區域性基礎教育中發揮出來的示範輻射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對我校的後續發展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二是進一步充實、提升辦學特色,注重學校文化的提煉和積澱;三是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驗收結束後,我校領導班子多次召開示範性普通高中創建整改專題會議,在學校裏掀起認真學習《湖北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督導驗收意見》和專家組《初期督導驗收反饋意見》的熱潮,同時深入分析學校實際,羣策羣力,明確整改方向,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統攬,認真貫徹《湖北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綱要實施意見(XX—2011年)》{粵府〔XX〕67號}的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內涵發展為重點,按照“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總體思路,以“重點建設、整體提高”為基本策略,選準突破口,於XX年12月制定了整改方案,採取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積極開展工作,鞏固、擴大學校迎評創建的各項成果,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來,整改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學校有了新的發展與提高。

整改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教師專業化和名師工程

近幾年來,由於我校辦學規模急劇擴大,大量補充了剛畢業的新教師,目前青年教師比例較大,中高職稱比例下降,有影響的名教師數量不多,科研隊伍偏弱。顯然,培養好這支青年教師隊伍已成為我校工作的第一要務。我校根據實際,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堅持以提高教師素質為中心,切實加強師德教育和教師專業培養,努力造就一支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需要,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教師隊伍;以科研為先導,努力實現教師由“教書型”向“育人型”轉變,由“實踐型”向“專家型”轉變;強化學習,把教師羣體建設成學習型組織。為此,我校通過三大工程的建設,引領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1、師德工程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發者,也是人格塑造者和道德的體現者,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教師的師德,教師的師德決定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決定教育的質量。我校落實以德治校措施,加強師德建設。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促使教師加強學習,把自我修養和學校的生存發展,把自身利益和教育事業的興旺發達聯繫起來,切實提高師德修養的自覺性,提高師德修養水平,樹立“教書育人”的光榮感和責任感。

一是制定完善《××市潮陽黃圖盛中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並將此作為全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依據。

二是利用媒體、網絡優勢,創設師德輿論陣地。學校利用及時更新的校園網積極宣傳優秀教師事蹟,評優樹模,表彰先進,在廣大教師中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風氣。發揮教師人格力量的引導作用,利用人格激勵,典型帶動,自我主動,從教育、教學、科研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入手,把師德建設作為一項綜合工程來抓,努力把教師隊伍鍛造成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良好道德品質和開拓創新精神的優秀羣體。

三是完善教師師德評價制度,建立師德評價機制。我們採取領導評價、教師互評、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從教育事業心、教育思想、品德修養三方面進行師德評價,將師德評價作為教師考核和評聘獎懲的重要依據。通過師德工程建設,培養教師隊伍“團結奉獻的敬業精神、務實創新的科學精神、圖強圖盛的進取精神”,並使之昇華為學校精神。

四是以文藝活動為載體提高師德修養。(1)成立教工合唱團,儘量發動全員參與。在活動中大家凝心聚力,步調一致,高聲唱響《校歌》《團結就是力量》《祖國不會忘記》《愛我中華》,在歌聲中激昂情緒,從而形成團隊協作、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學生樹立榜樣。(2)精心組織健康活動,形式多樣,靈活選擇,讓教師盡情發揮所長。不定期舉辦拔河比賽、乒乓球比賽、籃球比賽,與兄弟學校開展籃球、足球賽事,在對抗競技中培養教師的集體榮譽感、團結奮進的精神。

2、校本培訓工程

學校立足校本、着眼全局,繼續確立“將學校建設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為教師提供提升理論水平、促進專業發展的平台”的工作目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習、創新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①構建教師研修平台。以湖北省 “十一五”規劃課題《新課程背景下自主和諧的數字化課堂教學模式探究》為載體,建好學校教師教學教研園地,構建促進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研修平台。建立全員參與、專家引領、團隊合作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校內校外、網上網下多種研修模式有機結合的融教學、研究、培訓為一體的教師職後教育的學習網絡。加強學科組、備課組的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明晰學科組、備課組在基礎課程建設、校本課程建設、研究性學習指導、青年教師的培養等方面的功能,充分發揮其在常規教學教研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課例研究”。研究課主要以具體的課堂教學為例進行教學研究,圍繞一節課的課前、課中、課後開展一系列討論。課前帶着問題設計,課中以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引發多方對話和自我反思。

②進一步完善教師學習制度,努力在教師隊伍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各學科組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新的大學聯考方案,教務處不定期組織教師學習研究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的方法。學校圖書館做好借書服務,為教師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學校鼓勵每位教師訂購專業雜誌,並且為每個處室、辦公室訂購相關報紙雜誌,如《教學與研究》《班主任》《廣東教育》《南方》《師道》《廣東教育·高中》《汕頭教育》《學習之友》等,讓老師們及時瞭解教育教研動態,拓展教育視野,進一步促進教師讀書學習風氣的形成;同時結合開展現代化信息教育的需要,在教師中動員開展“人人有主頁”“人人有博客”活動,拓寬了老師們學習和交流的途徑。

③加強崗位培訓,促使青年教師成才。所有年級教師均參加新課改理念的學習,參加省市區組織的各類培訓,同時校內教務處不定期對教師進行業務培訓。建立和健全新教師和青年教師幫教機制,落實“傳、幫、帶”措施。每年新教師到校,學校在暑期進行教師上崗前校本培訓,並選派本學科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與之結成“結對互幫”關係,以老帶新,以新促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同時舉辦業務練兵、業務競賽,如每年定期組織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優質課評比,為新教師的快速成長搭設起展示自己實力的平台;我們確立“一年試用合格,三年勝任教學,五年成為骨幹”的培養目標,給他們壓擔子,使一批優秀青年教師脱穎而出。

④創新骨幹培養機制。以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為突破口,形成促進教師職後教育新發展的培養機制。採用導師帶教、集中培訓、學術研討、案例交流和公開觀摩等形式,建立以優秀骨幹教師帶教、示範授課和組織研討為重點的作用發揮機制;以區、校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幹教師集中培訓、學術研討和示範授課為重點的培養和作用發揮機制;以校骨幹教師集中或外送培訓、案例交流和參與觀摩為重點的培養機制。

3、名師工程

在學校的創新與發展中,思路是魂,名師是根。骨幹教師梯隊是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是教學改革的先鋒,骨幹教師隊伍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係到素質教育的推進,決定着學校教育教學的總體水平和質量。學校制定《××市潮陽黃圖盛中學“名師工程”實施方案》《××市潮陽黃圖盛中學名師工程計劃》,在普遍提高教師素質的基礎上,對基礎較好的教師適當增加培訓內容,提高培訓要求,利用骨幹教師在教研教改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不斷壯大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隊伍,不斷髮掘新秀,通過開展賽教活動推出教學能手,使骨幹教師成為“三種能手”:整合信息開發教材的能手、高效教學的能手、課程研究的能手。在全體教師中掀起學習名師,爭做名師的良好風尚,逐步構建名師隊伍。一年來,學校的隊伍建設取得豐碩的成果,學校領導、教師多人次獲得省、市、區的表彰:××校長被評為優秀教育工作者,××副校長被評為汕頭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區優秀校長,**勛副校長被評為潮陽區優秀校長.

二、進一步充實、提升辦學特色

辦學伊始,學校確定“重信息、興科研、建隊伍、辦名校”以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辦學思路,並且完成了“班班都是多媒體教室”的建設目標,給所有處室配備辦公電腦,開通千兆校園網,形成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將信息平台、管理平台、教學平台、資源平台組合起來的網絡集成應用系統。在這基礎上,為進一步落實打造“以信息技術、教育科研為載體的現代化教育教學管理”學校特色,學校堅持“教學科研化,科研課堂化”教育科研工作思想,積極推動新課標的實施,積極探索新課程背景下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教師學習和研究方式的變革、數字化課堂模式的形成等,繼續深化教育教學科研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深化辦學特色。

1、加強培訓,提高教師信息素養。

我們認識到,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能力是高水平發展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因此,學校在這一年中有計劃的安排一些對各種不同的教學軟件製作及應用能力較強的教師開辦課件製作培訓講座,如邀請**老師做了《flash課件製作入門》的講座,**老師做了《方正奧思的運用》的講座,**老師做了《網絡課件製作》的講座。通過這些培訓,所有的專任教師都能獨立地製作課件,應用於課堂教學;他們自主製作的課件、網站也獲得一致的好評,其中**老師的教學課件《壯鄉情》獲得省級一等獎,學校被評為XX年**市最佳數字校園.

2、注重研究與反思,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作為現代化教育教學管理載體,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構建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模式是我們的終極追求。一年來,為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我們有意識地加大常規教學研討活動的力度: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寬信息渠道;運用建構主義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強化課程意識,自制信息技術教學素材;重視資源建設,共享教育資源。我們引導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1)課前反思:講授內容的難度、信息技術資源的呈現方式、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的瞭解與激發、信息技術的應用等。(2)課中反思:內容呈現的順序、難易的程度、學生的接受狀況、課堂管理、教學技能的運用、師生互動、時間安排等。(3)課後反思:對學生的表現和發展進行評估、對教學的成功和失敗進行分析——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並使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更具合理性。

依據上述理念,本學期政治科王宏海老師開了汕頭市公開課,各學科共舉行校性公開課九個課例,各學科組組織新任教師上彙報課共計十九課例。各位老師認真做教學課件的設計,加強教學課件的互動性,做出不少網絡課件,在網絡課型及理科實驗課型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對組織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滲透對現代教學技術背景下和諧自主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3、做好課題研究,落實科研興校,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學校着力創建校本研修模式,進一步實施課題研究。校本教研是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現實要求與緊迫任務,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學校建立起“學校——學科組——備課組——教師”四級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增強教師的研究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行系統的研究

,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同時學校鼓勵教師從每天的教學案例入手,加強教學案例研究,認真撰寫教學反思;學校將教師案例分析與教學反思的深度作為評價學科組教研工作和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一個指標;通過撰寫教學札記促進學校教育科研,堅持走“科研課堂化,課堂科研化”之路。

三、注重學校文化的提煉和積澱

學校繼續凝鍊校園精神,提升文化內涵,完善校園文化硬件建設,推進校園文化軟件建設,強化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營造有利於學生成人成才的文化氛圍,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學校文化。

1、建設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

學校精神文化建設包括辦學理念、學校精神、校訓、校歌、教風、學風等內容。辦學理念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統攬全局的根本指導思想,學校精神是對辦學理念的進一步昇華,與校訓等都是師生員工經過長期努力積澱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理想、信念與追求,是校園文化的精髓與靈魂。一年來,我校進一步組織師生深入討論、挖掘、實踐和提煉,形成表述規範的精神文化內容,編印成冊。在全校師生員工中加強學校辦學理念、學校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的宣傳和教育,使之深入人心,成為工作指南和自覺行動。通過校內建築以及主要宣傳陣地、宣傳品等多種形式來反映辦學理念的具體內容,力求做到學校精神文化“校園景點中有、宣傳媒介中有、師生意識中有、實際行動中有”,讓師生在日常環境中耳濡目染,自覺踐行。突出辦學理念,積極培育和大力弘揚學校精神,使廣大師生員工銘記校訓,使辦學理念、學校精神和校訓發揚光大。加強對校史資料的挖掘整理,編寫宣傳我校優良傳統和先進文化的資料;重視對反映學校發展進程的校史資料的蒐集與歸檔工作;建設校史陳列室,使校史教育制度化、經常化。規範各類重大儀式活動,使學校各種學術活動、文化活動、慶典儀式等制度化、規範化。以升旗儀式、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和表彰頒獎等儀式類活動為突破口,激勵師生奮發向上,珍視榮譽。

2、營造開放、人文、民主、創新的學校制度文化。

我們繼續倡導 “學校管理就是服務”,努力實現制度文化建設的理想境界:既抓好學校各項制度的建立完善,又重視加強領導班子和各級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學校各種組織的作用。強化領導班子建設,合理配置各類組織的工作職責和權限,賦予每個組織參與學校建設的職責,使學校的黨政工團婦以及年級組、教研組等各類組織都能找到自身位置,發揮學校主心骨作用。學校加強政治學習,重視對班子成員的宣傳教育,平時經常開展交流研討,重大問題集體商討決定。形成團結協作的良好氛圍。始終保持乾淨幹事、高效辦事的作風,學校每一項決策,每一項制度的出台都力求貫徹到位,確保政令暢通。使執行制度成為學校領導和教職員工的自覺行動,並保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每位教師每位學生都有歸屬感榮譽感,營造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今年增加了教職工讀書制度,完善了校園安全及內宿管理相關規定等。

3、繼續綠化、美化校園,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學校校容校貌等外在形象是文明程度的直觀表現,又是承載文化內涵的物質載體。學校重在創設現代化高品位的育人環境,讓它們成為無言的教科書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無聲手段,讓師生思索做人求知成材的道理,受到文化薰陶。學校繼續加強校園硬件設施建設,努力保持教育環境的文明、親和、高雅。加強校園特別是操場和主樓前的綠化和改造,將主樓閲報欄前的落葉海南蒲桃改成很具欣賞性的盆景型榕樹,每天早上學生在花下朗讀、閲覽,形成一道道亮麗的景觀;此外,學校還在教學樓以及通廊的牆壁上懸掛有關理想、道德、學習和生活的格言、名句,“潤物細無聲”。現在,學校到處鳥語花香,文化氛圍濃郁,温馨而和諧。學校還通過寢室、班級等個性化的設計建設,不僅使校園自然環境更加秀麗,而且把學校的育人理念、人文關懷滲透到校園整體環境中,構建人文化的生態校園,提升校園的文化品位,使學校師生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4、探索先進教育教學方式,形成特色,構建學校教育教學文化。

“立校興校德為先”、“堅持德育為首,強化德育意識”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針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道德風尚“滑坡”,不良文化對學生影響加劇,青少年違法犯罪逐步增多的現實,學校要進一步重視學生人格教育和法制教育,開展核心價值文化研究,努力實現“先成人後成才”的德育目標,大力改變目前做人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概念説教、輕視實踐感化的傾向,努力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整合本校資源,繼續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德育工作的整合,積極推進“人人有網頁”活動、創設圖盛聊吧、論壇,抓住教育契機,通過網絡及時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同時以網絡為媒介,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在獨具個性的交流中尋找共性的價值觀念,把這一條教育渠道辦成具有圖盛特色的文化陣地。同時,學校加大力度積極倡導營造教研實驗熱潮,引領教師開展教學創新的探索,特別在課改背景下,激發教師能動性,鼓勵骨幹教師大膽開展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在活動課程實施、校本課程開發等方面實行個性化創造。嘗試推廣探索啟發式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等成熟教學方法,豐富學校文化建設內涵。

5、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深化校園文化內涵。

學校充分利用各種主題文化活動,大力開展社團活動,全面培養學生個性特長,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首先,進一步開展校內課外小組活動,加強學生的文化、藝術、體育、學科競賽等素質和能力培養,並通過定人、定責、定地點的方式加以落實。進一步規範管理,把課外活動納入學校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讓課外活動成為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素質培養的主要方式。

其次,學校通過每學年一次的藝術節和運動周活動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定期舉辦元旦、五四、國慶文藝晚會,結合形勢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有效活躍校園氛圍,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利用各種主題文化活動切實推動學生素質發展,使素質教育更加有效的開展。上學期主要開展文明寢室設計、班級形象設計、班徽設計、班際辯論等比賽及圍繞“生活·藝術”主題的藝術節系列比賽——主題口號,校園歌手,舞蹈、小品、器樂、相聲,主持人,高二級英語演講,現場書法,生活插花,攝影,家鄉小菜烹調等。這既豐富學生生活,也有效培養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讓他們在活動中盡展青春風采。

最後,開展社團活動,激發學生創造熱情。學生社團是學生課餘活動的主要組織形式,是課堂教育教學活動有益補充。為更好地開展活動,我校加強了建設社團組織的建設和管理,特別是對文學社進行了重組,將“《圖盛學子》編輯部”併入“犁燁文學社”以增強文學社對校報編輯的智力支持。這一年中,我們深入指導,各社團生機蓬勃,經常開展活動,深受學生的熱愛。我們不定期舉辦題為《解讀魯迅<故事新編>》《如何看待大學聯考作文》等的文學社講座,“快樂答吧”“青春之聲”論壇,讓社團組織成為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陣地之一,使更多學生在社團活動中陶冶了性情,發展了個性特長,大大活躍了校園文化,為推進素質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6、創建書香校園,深化讀書文化彰顯特色。

“同讀經典,共沐書香”,自2011年4月學校舉辦首屆“圖盛讀書節”活動以後,我們根據本校師生的實際,切實加強領導,精心設計,認真組織,常抓不懈,不斷增強讀書活動的廣泛性、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努力營造一個書香校園。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人的全面發展,也就是文化的全面發展。以“書籍引領成長,閲讀豐富人生,學習創造未來”,創建“學習型學校”為導向,以新穎活潑、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為載體,創設濃郁的閲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閲讀資源,開展多彩的閲讀活動,在全體老師、同學的參與下,在與經典、名著的對話中,開闊我們的文化視野,敏感我們的心靈觸覺,淨化我們的精神家園,培養我們“以文會友、以文養性、以文怡情”的讀書習慣,使學校成為傳承優秀文化的陣地,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創建書香校園建設,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的需要,也是我校提煉和積澱學校文化,進一步充實、提升辦學特色的良好契機。由於領導重視,認識到位,措施得力,全校很快掀起讀書熱潮,取得不俗的成績:我校根據各級關工委的指示精神,認真組織開展了“朝陽讀書活動”,通過一系列的讀書活動把“與經典一起成長”的精神進一步深入到全體師生中去,因為工作細緻、高效,我校在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舉辦的“朝陽讀書活動”中被評為先進集體,並於2011年11月被評為廣東省“書香校園”。

四、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

順利通過初期督導驗收後,學校將省督導驗收組提出的後續發展建議積極向上級主管領導及行政主管部門作了彙報,爭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拓寬校園建設資金的來源渠道。市、區領導和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多次到我校具體指導落實整改工作。近一年多來,學校共籌資投入700多萬元按新課程標準要求充實完善教學及生活等設備設施。

1、完善教學設備,提高現代化教學水平。在過去一年中,學校多方設法,加大投入,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學設備,保障信息化教學的順利進行:

①繼續做好教室多媒體教學平台的維修、更新,為多媒體技術服務於教學提供了更好的物質保障。

②對電子閲覽室進行改造,對圖書軟件進一步升級,提高了電子閲覽室的使用功能。

2、努力推進校園環境建設。首先,校園圍牆東側三十畝地的徵地手續正在抓緊進行,這是關係學校發展大計的一項重大工程;其次,繼續做好校園修繕工作,對原教學區36間教室牆體、天花板重新裝修。

3、完善生活設施,提高師生生活質量。

學校後勤工作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師生的生活放在首要的位置,想方設法籌集資金,改進師生的生活水平。主要有:

①XX年建設f幢宿舍樓,暫時解決教師、學生住宿問題;2011年8月,在鳳南居委後面租賃五畝地,搭建臨時宿舍,解決宿位500個。

②重新鋪設校園排水管道,解決下雨天校園浸水問題。

③加高辦公樓後面至學生生活區地面通道並全部鋪設廣場磚,動工面積約1500㎡。

通過自評,我們認為,在一年多的過程性整改中,汕頭市潮陽黃圖盛中學嚴格按照初期督導驗收組提出的整改意見逐項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落實,學校在“凝心聚力謀發展 以評促建辦名校”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整改工作卓有成效,達到了《湖北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督導驗收方案》的標準,現請求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給予驗收、確認。

2011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