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工作檢查自查報告

為進一步深化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規範我校辦學行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我們本着全面落實國家課程、開齊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足課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原則,努力提高我校課程實施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使我校的課程建設逐步規範,課堂教學改革逐步推進,取得了良好成效。現彙報如下:

課程教學工作檢查自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我校現有15個教學班,在校生550人。教職工51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18人,佔本科學歷有15人,大專學歷28人,市級骨幹教師1名,區級骨幹教師1名,培養對象4名。

目前學校教學設備在逐步完善中,擁有微機室、自然實驗室和儀器室、美術室、音樂室、圖書室、閲覽室、多功能教室和少先隊室等專用教室,本期已建成班班通工程。

學校堅持“三個面向”,秉承 “為學生的終生幸福和發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快課程建設,推進課堂改革,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二、課改措施與成效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認識到位

領導重視是推進 “兩課”順利進行的首要因素。每學期伊始,學校領導就召開教研工作會議,商議本學期的教研思路。指出學校發展一定要讓教研先行,要放開手腳大膽實踐,力求闖出一條既省力又有效的路子。學校成立了以校長饒東南為組長,由學校分管教學業務的副校長徐德剛任副組長的課改實驗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改實驗的組織、管理和實施工作。並結合本校實際,建立了與課程改革相配套的規章制度,成立了文理科、藝體科共計5個課改實驗組,組織教師開展課標培訓、課程建設、課堂改革等活動。

(二)全員培訓,全體參與,着力抓好隊伍建設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我們根據新課程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紮紮實實 、一步一個腳印地抓好教師業務學習,利用多渠道、多種方式組織教師學習、培訓,給教師“洗腦”、“充電”,徹底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學習培訓方式注重四個結合:一是集中引導和分散自學相結合;二是讀書活動與網絡教研相結合;三是專家引領與同伴互助相結合;四是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

(三)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嚴格執行課程計劃

我們將課程開設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來對待,按照市區的相關文件精神開設各類課程、開齊各類課程,開足各科課時,堅決杜絕隨意增減周課時數的現象發生,教師個人課程表與學校總課程表、班級課程表安全一致。學校每週進行不定時巡查,對違反課程設置計劃、私自調課的現象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就地解決,使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按要求、按規定進行正常開課,從未發現任何違規現象。

(四)認真落實地方課程,積極研發校本課程

按照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要求,認真落實地方課程,將環境教育,法制教育、信息技術等學科開齊上好,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教師工作考核。我們立足學校和學生實際,在實踐活動中針對不同年級開設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近三年來主要開設了乒乓球、小製作、《一日常規歌》、《美麗南川我的家》等校本課程,學生們在小發明、小製作活動中,自己動手,搜尋各種廢舊材料,創作了各種器材,且行之有效。學校乒乓球隊在區十屆乒乓球運動會獲國小男子團體第四名,單打第二名的歷史性好成績。在片區、區才藝展示中十幾人次獲獎,小製作與小論文也有2人在區獲獎。按規劃,來期將開設羣文閲讀指導課這一校本課程。

(五)善思善研,積極開展教科研工作

1.模式引領課堂教學改革。在課改小組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前提下,探索適合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教科室根據建設“生長式卓越課堂”要求,結合各組研究情況,總結構建了“導、探、撥、練、思”五字課堂教學模式,作為全校模式推廣。模式要領為:導,即激趣導入。高速度、強有力,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和同化。探,即探究新知。大密度,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指導學法。探的步驟:①明確研究探討的問題、目的,創設探討的條件。②提出引導探討研究的具體指引和要求。③讓學生循序漸進開展探討活動。④讓學生有序有據地發表自己研究問題的結果和意見。撥,即點撥釋疑。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適時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練,即鞏固運用。設計要精,既有針對性,又有充分的練習量、多層次、大容量。既鞏固新知識又發展能力。既抓重點又有梯度。思,即反思評價。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歸納知識,自我評價,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2.教科研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學校領導親自抓教科研工作,從分析教學現狀入手,找出教學工作中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確立研討課題,學校領導幹部帶頭上課,經常深入一線聽課、評課,學校各部門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目標開展工作認真履行課改職能。

建立了完善的教學研究制度、研究機構;有針對性地制定操作性強、切實可行的教學研究計劃;定期開展主題明確的、形式多樣的教學研究活動。如每學期都進行聽評課活動、人人一節公開課活動、課堂教學示範研討活動、講課比賽活動、課堂教學質量考評活動,並詳實記錄活動開展情況,並及時進行總結,不斷積累豐富經驗,使我校的課堂教學研究水平不斷提高。教師上課,備課上能夠把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對重難點的分析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目標;比較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練習安排適當,絕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

我校先後承擔了國家、市級規劃課題子課題。其中重慶市xx規劃課題子課題已結題。僅XX年下期,教師論文獲重慶市級獎2篇,獲南川區級獎12篇;陳紅參加區“中國小公共安全健康教育賽課”獲二等獎。徐德剛撰寫的論文《淺談如何培養國小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國家級刊物《課外閲讀》XX年第二期發表。

三、加大經費投入,為課程改革提供保障

教學手段的變革,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也對教育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課改實驗更需要現代化教育技術力量的支持。幾年來,學校爭取上級投入建成多媒體教室、班班通工程、六大功能室。

同進,擠出資金鼓勵教師開展教研科研活動,近三年來每期投入人平120元的科研經費進行專項表彰獎勵。

雖然我們在課程改革示範學校創建活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面對所取得的成績,我們充滿自豪,洋溢驕傲。當然,我們也清醒的意識到,目前也存在教師年齡偏大,流動較大等制約推進兩課深入改革的不利因素。但我們更堅信,只要繼續本着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紮實行動,使課程改革之路越走越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