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黨課學習思想彙報:參觀革命遺址有感(2篇)

敬愛的黨組織:

4月黨課學習思想彙報:參觀革命遺址有感(2篇)

為積響應黨組織和黨課學習的班的號召,同時也增強我們對理論知識的應用,昨天下午,我們文學院第47期分黨校班第七組來到曇華林,緬懷革命先烈,參觀革命遺址。這次的活動,使我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對黨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讓我樹立了早日入黨的堅定信念。

下午3點整,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倡議創辦的一所培養全國農民運動幹部的學校。為培育農民革命火種,毛澤東於1926年11月提出了在武昌開辦湘贛三省農民運動講習所,得到三省共產黨省黨部中的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的支持,並於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課,學員來自全國湖南、湖北、江西等17個省共8000多人。走進大門,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棟灰色瓦房,房子的兩邊擺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蒼翠的數木傲然挺立,一種莊嚴肅穆,但又不失寧靜的感覺湧上心間。我們順着路往裏走,首先到達的是教務處。不大的房間裏,整齊地擺着桌椅,這就是教員們辦公的地方。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大教室,這裏是給學生們講課的地方。想當年,毛澤東,瞿秋白,、李立三、惲代英、彭湃、方誌敏、陳蔭林、於樹德、李漢俊、何翼人、李達等一大批傑出的共產黨員就在這裏給農民講述革命知識,啟蒙民智。尤其是毛澤東在講課時,常用通俗生動的語言來闡述深刻的道理,很受學員歡迎,學員們“往往覺得沒有聽夠就下課了”。曾經的歷史畫面彷彿就在眼前,這些傑出的共產主義者沒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是相應革命的號召,走到羣眾中去,把理論和實際的中國國情相結合,為中國日後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奠定了基礎。我們懷着敬仰的心情在講台處合了影,不僅是因為他們不辭勞苦,在這裏把知識教給了中國最底層的人民,更因為他們胸懷祖國,不斷尋找着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富強的道路。

緊挨着大教室的是這些學員的訓練場和學生寢室。現在的操場上滿是鬱鬱葱葱的草,給人一種勃勃的生命力;學生宿舍的被褥都有些舊,但疊得整整齊齊。講習所實行全軍事化管理,這裏的學員每天早上5點鐘必須起牀,然後是兩小時的軍事訓練,還有理論知識的學習,紀律十分嚴格。食堂雖小,但是給人一種温馨的感覺,毛澤東等一大批教員優勢在這裏和學生們共同進餐。在種種先進因素的影響下,這裏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參觀完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我們又來到了毛澤東舊居紀念館。這是一棟平常的民居,是毛澤東1927年上半年在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時攜夫人楊開慧及三個兒子居住的地方,也是1927年5月前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所在地。在毛澤東舊居的前廳,擺放了一張八仙桌和四個椅子,陳設極其簡單。在毛澤東和夫人楊開慧的卧室的牆上,是楊開慧及毛岸英,毛岸青的照片。照片中的楊開慧是那樣的堅毅,果敢;在後來被捕後,她寧死不屈,最終死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下。後來毛澤東在詩中寫道:“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表現了他對楊的思念之情。這所房子裏還曾經住過蔡和森和郭亮。尤其是蔡和森,作為黨的早期領導人,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後遭叛徒出賣,他和妻子向警予先後遇難。在參觀這裏的時候,我的心情無比沉重,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中國的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失去了親人,忍受了常人無比想象的痛苦。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充滿艱辛和曲折的,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該更加珍惜。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優秀的黨,他始終堅持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最根本的宗旨。所以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

接下來我們去了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194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這裏舉行了開幕式,此次大會還選舉了中央監察委員會,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設立的黨內紀律檢查機關。同時,黨的五大在《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中,首次把民主集中制寫入黨章。館內最具特色的是中共五大會議展覽館。裏面對中共五大的詳細情況作了具體而生動的展示,圖文並茂,加深了我們對**會議的理解。

兩個多小時的參觀,並不能讓我們對黨的歷史有全面深入地全部瞭解,但是卻擴大了我們的知識面。社會實踐活動是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用事實説話。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就是對理論的最好闡釋。

社會實踐活動結束了,但實踐活動帶給我的思考卻沒有結束,那就是“思考與責任”。中國的知識分子不斷思考着救國之路,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走與工農羣眾相結合的道路,走與人民羣眾相結合的道路,而不是坐在屋子裏空想。這是一種理性地思考。入黨是一種信仰問題,黨員的先進就在於思想進步。而如何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關鍵就在於思考。平時,對社會最新動態和現象,多進行分析、思考、總結,及時為自己的大腦注入新的營養,多對思想進行過濾和提純。同時,我們更要勇敢的擔負起知識分子肩頭的責任。責任並不是一種重荷,壓在我們身上讓我們喘不過氣,而是一種動力,一種支撐。我們必須要多思考,多總結,要勇於擔起我們的責任,用心去經營每一件事,用心去服務,去奉獻,理性的看待問題。通過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帶動身邊的人一起進步。作為一門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的一名成員,我們更要勇敢擔負起肩上的責任,積極學習黨的先進理論,不斷加強自身的先進性建設,對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

彙報人:xx

2012年4月22日

敬愛的黨組織:

在4月20日,我們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第七小組的的成員們在組長的帶領下,參觀了位於武昌區的曇華林。武漢曇華林有古老建築、文化舊址35處,集中展現了近代武昌的舊城風貌和100多年的歷史變遷,是一部活的近代史。

從鴉片戰爭片戰爭之後的歷史來看,曇華林在這一階段對中國近代歷史的記載主要集中在西方文化開始在武漢滲透上。1861年漢口開埠後,曇華林一代逐漸形成華洋雜處、比鄰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後有意大利、英國、美國和瑞士的傳教士在此傳教、辦學、施醫。1865年興建的基督教教堂——祟真堂是武昌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

之後,反清革命團體與武昌首義 庚子革命以後,武昌革命黨人接過同盟會旗幟,以曇華林為起點,在曇華林 及其周邊地區,組織革命團體,傳播革命思想,積聚革命力量,拉開了湖北反清 革命的序幕。湖北革命組織發軔於武昌花園山聚會,再接於科學補習所、日知會 等團體,而由文學社、共進會總收其成。居正在紀念武昌首義的《齊天樂》詞序 中寫道:“繼科學補習所而起之日知會,在曇華林聖公會,祕密結社,有聲有色 ,自我犧牲,志趣純潔,革命種子之最可歌可泣者也。故首曇華林,凡以前策動 團體皆屬焉。”之後,這些組織遵循孫中山的民族民主革命綱領,基本遵從全國性革 命組織的指導。在長達8年的時間裏,歷盡艱難險阻,前赴後繼,開展宣傳和組織 活動,逐漸將革命影響擴大到新軍、知識階層和會黨羣中,為辛亥武昌首義的爆 發,作了紮實的準備工作。這些都直白地揭示出了曇華林在辛亥革命期間所具有的歷史厚重感。

最後,我想説説曇華林對中共發崛起之後的這段革命歷史的見證與參與。1920年2月,陳獨秀應邀來曇華林演講,標誌着共產主義學説正式登陸湖北。曇華林的文華老校園還是陳獨秀在武漢最早傳播共產主義革命火種的地方。1920年2月4日,陳獨秀應文華大學聘請,從南京到武漢,下榻在文華大學文學院,第二天他在公書林禮堂發表演講,題目是《社會改造的方法與信仰》。第三天,陳獨秀又在同一地點作了《知識教育和感情教育問題》的演講。值得慶幸的是,文華大學文學院的兩棟老房子至今保存完好。1921年,在街區的私立武漢中學,走出了董必武、陳潭秋和李漢俊3位中共“一大代表。南昌起義前夕,賀龍的軍部曾設於此,周恩來代表共產黨與賀龍在這裏進行了歷史性會談後,賀龍遂率部到南昌,與周恩來一起發動了南昌起義。再後來,到1938年,國共合作,民國政府遷入武漢,抗戰史上大名鼎鼎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便設於此。郭沫若任廳長,一時風雲際會,傅抱石、徐悲鴻在這裏繪畫,冼星海、田漢在這裏作歌,洪深、陽翰笙在這裏寫劇。而最值得稱道的是故居在曇華林的夏鬥寅前輩在武漢解放前夕,一度參加湖北和平運動,歡迎解放軍進城。

曇華林歷經了中國近代史上最驚心動魄的百年滄桑,見證了中華民族堅強勇毅奮鬥不懈走向新生恢弘歲月。在這個歷史厚重感及其強烈的地方,中國革命的先驅人物在此留下了他們革命的足跡,他們的思想影響着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在這個湖北共產主義誕生的地方,我接受到了那些共產主義先驅們革命精神的洗禮與薰陶,激發我們崇敬和學習民族英雄“興我中華,歷史的悲劇不能重演”的思想感情,更讓我對我們的共產主義事業的最終成功有了更多的信心和一定要實現的堅定的信念

在曇華林,我們 思念歷史,緬懷先輩。這次曇華林實踐活動,對於我們這些正在學習怎樣成為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大學生來説,不僅僅只是一次用眼睛去看的參觀,更是是一堂需要用心去感受用靈魂去傾聽的鮮活生動的黨課,它用真實的歷史實物對我們進行了一次深刻地愛國主義、愛黨主義教育,切實充分地提高我們這些入黨積極分子的黨員素質修養、政治覺悟和愛國主義情操。讓我們與黨更近了一步。

彙報人:xx

2012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