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提綱運用對寫作成績的影響大綱

1、引言

論文提綱運用對寫作成績的影響大綱

在日常寫作中,提綱是一種經常被用來幫助作者在總體或全局性構思階段組織觀念和文章結構的自我調控形式,包括專業作家在內的熟練寫作者在構思階段經常運用這種策略。bereiter&scadamalia發現,專家經常採用列提綱或要點的策略組織文章,並嘗試做不同的組合,以求找到一種最佳的文章結構;年幼學生則大多不能運用這種策略。

迄今為止,關於提綱效應的心理機制,西方學者主要提出了兩種理論假設:其一是由baddeley提出的關於書面提綱改善文本質量的記憶假設(memoryhypothesis),認為書面提綱的作用在於它能提供某個寫作構思的外部表徵,以便騰出記憶空間吸取寫作所需的其他信息;其二是kellogg提出的轉譯假設匯3](translationhy卯thesis),認為提綱的好處主要在於它能使作者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將觀念轉換成文本的轉譯過程。這兩種假設雖各有實驗的支持,但很不充分,至今尚無比較明確的結論。本研究旨在通過兩個分實驗,考察提綱策略對寫作質量的影響並探究提綱效應的心理機制。

2、實驗一

2.1目的

本實驗旨在考察被試在寫作不同長度文章時不同提綱形式對寫作成績的影響。

2.2、方法

2.2.1、被試

廣州市廣州師範學院附屬中學高中二年級學生60名,隨機分成長文章的書面提綱、心理提綱、無提綱和短文章的書面提綱、心理提綱、無提綱6組,每組10人。被試年齡在17一18歲之間,以漢語為母語,智力正常。

2.2.2、寫作任務

材料作文一篇,題目自擬。短文章者,要求被試把字數控制在300字左右;長文章者,要求被試的作文字數不少於750字。不同條件的被試各作文一篇。

2.2.3、實驗設計

本實驗採用3(書面提綱/,合理提綱/無提綱)x2(長文章/短文章)兩因素被試間設計。因變t為作文質量。

2.2.4、實驗程序

實驗在學生的語文課上進行。在作文開始前,主試要求學生仔細閲讀書面指導語,按指導語規定的條件進行寫作。無提綱條件的被試,被要求在閲讀完指導語後馬上動筆寫作正文;書面提綱條件的被試,被要求花不少於5分鐘的時間先列出書面提綱,然後才動筆開始正文的寫作;心理提綱條件的被試,則被要求花不少於5分鐘的時間在腦子裏運思提綱(不能在紙上寫出來)。主試認真檢查和監督學生是否按指導語進行。

我們採用被試間設計控制提綱因素,每個被試接受3種水平之一的處理;採用被試間設計控制作文長度因素,每個被試接受兩種水平之一的處理。

2.2.5、寫作成績的評定

我們以被試作文的總體質量作為量度標準,由3名有經驗的專家或教師分別在比較公認的衡量作文質量的4個維度—語言表達,立意選材,結構層次和內容陳述—上進行5點評分,5分為最高分,1分為最低分。評閲者對被試的作文單獨進行評分。3名評閲人的平均評分即為寫作成績。

上述結果表明,不管是書面提綱還是心理提綱,對於文章質量來説都有顯着的效應。上述結果還表明,書面提綱和心理提綱對文章質量的影響差異不顯着,初步表明書面提綱和心理提綱對文章質量具有同質性的意義。

3、實驗二

3.1、目的

在實驗一基礎上,我們將提出一個暫稱為“半書面提綱”的設計,以進一步探究提綱策略的效應及其機制。

3.2、方法

3.2.1、被試

廣州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國中一年級學生44名,學生被隨機分成4組,每組n人。學生的年齡在12一13歲之間,以漢語為母語,智力正常。

3.2.2、寫作任務

每人以不同題目、不同提綱方式寫4篇作文,要求被試分別按4種規定條件寫作。

3.2.3、實驗設計

本實驗採用單因素被試內設計。自變量為提綱方式,有4個水平。第一個水平:先令被試寫出書面提綱,然後再令其按照該提綱寫出正式文章。第二個水平:先令被試寫出書面提綱,但在被試開始正式寫作時由主試拿走該提綱(半書面提綱)。第三個水平:先令被試構思心理提綱,然後令其按照心理提綱寫作。第四個水平:被試被要求無任何提綱寫作。

因變量為作文質量。我們採用拉丁方格排序法平衡作文題目難度的順序效應。

3.2.4、實驗程序

實驗在學生的作業課上分兩處地方(每次接受半書面提綱處理的被試單獨一處測試)進行。實驗開始前,主試要求學生仔細閲讀書面指導語,嚴格遵循指導語寫作。第一種條件的被試,要求他們在審題後,先寫出一份書面提綱,然後開始正式作文,正文的寫作按提綱進行。第二種條件的被試,要求他們在寫出書面提綱後必須舉手向主試示意,然後由主試取走這份提綱後,再動手開始正文的寫作。第三種條件的被試,指導語僅要求他們在審題後構思心理提綱,被試在完成心理提綱的構思後,即動筆寫作正文。第四種條件的被試,則被要求在閲讀完題目後馬上開始正文的寫作。對提綱的時間要求與前述實驗一致。實驗開始後,主試認真監控被試嚴格按要求完成任務。

研究者控制好4篇文章的寫作時間的間隔,以便消除學生疲勞因素的影響。

3.3、結果與分析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提綱方式的主效應極其顯着,f(3,129)=7.345,p(、000,説明提綱的運用對文章質量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多重比較顯示,半書面提綱與書面提綱的差異顯着,p=.045;半書面提綱與心理提綱的差異不顯着,p二.252;半書面提綱與無提綱的差異極其顯着,p<.000。多重比較還顯示,心理提綱與書面提綱的差異不顯着,p=.465;心理提綱與無提綱的差異極其顯着,p<.000;書面提綱與無提綱的差異顯着,p=.040。

本實驗除了再次證實實驗一的結果,即書面提綱和心理提綱均對作文質量的提高有促進作用,但兩者之間不表現出顯着差別之外,還有一個頗有意味的發現,那就是:在所有提綱形式中,半書面提綱的運用使被試作文成績有最高的均值,並且半書面提綱與書面提綱相比還有顯着的差異。

4、討論

按照前述的記憶假説,書面提綱由於能為文章構思提供外部視覺表徵,因而可以減輕作者工作記憶的負荷,從而改善作文質量。照此推理,較長的文章由於需要從長時記憶中提取較多的信息,因而需要耗費較多的能量,較短的文章則由於所需提取的信息較少,因而所耗費的記憶能量也較少。因此,如果書面提綱對於寫作質量的積極效應主要是由於減輕了記憶負荷的話,那麼對寫長短兩種文章來説,書面提綱對前者所起的作用應該大於後者,而不借助文字等外部視覺表徵的心理提綱對兩者的意義則應該相同,合理的結果應該是提綱方式與文章長度表現出交互作用。實驗一的結果卻非如此,並且多重比較表明兩種提綱形式對文章質量的影響沒有顯着差異,因此我們只能作出這樣的推斷,即書面提綱所具有的外部視覺表徵作用對文章寫作來説不具根本性的意義,提綱之所以發揮作用的內部機制可能更主要在於它為總體構思提供了較高水平的加工。

實驗一關於提綱類型的劃分僅限於書面提綱和心理提綱,實驗二中我們增加了半書面提綱這種形式。半書面提綱是一種被試用書面提綱形式進行總體構思但在正文寫作時又不得參照的提綱形式,其實質是:對於正文寫作而言,已經寫出的書面提綱又轉換成了心理提綱而發揮作用。

那麼為什麼半書面提綱對文本質量的提高能起到最好的作用,且與書面提綱相比還有顯着的差異?對此,我們提出一種可能的解釋,即半書面提綱實際上起到了書面提綱和心理提綱的雙重作用。因為被試藉助書面提綱已經進行一次總體構思,而在開始寫作正文時,由於已經寫成的書面提綱被拿走,他們就必須在原有提綱內容的基礎上再把它們轉換成心理提綱,這種轉移過程很可能不僅僅是原有內容的重複,還包括在其間或者增加一些新的觀念,或者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觀念,或者對原有觀念進行重新組織,因此可以認為這是一次再度加工的過程。這樣的雙重加工就使其產生了超過書面提綱的效應。由此我們可以説,這一結果再度證實了實驗一的推測,即提綱作用的機制主要在於它為文章寫作的總體構思提供了較高水平的認知加工。

5、結論

作者在構思階段運用不同形式的提綱均能改善文本質量,其中半書面提綱有着最好的效應,且與書面提綱有顯着差異;提綱作用的機制主要在於它為文章寫作的總體構思提供了較高水平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