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畢業論文範文

一 新農村建設中村民自治概述

一村一畢業論文範文

白馬村隸屬於當塗縣塘南鎮,地處塘南鎮南端,東面與吳村港村、興永村毗鄰,南面與桃元村新衞接壤,西面與邰橋村相鄰,北面與鳳凰村相連。白馬村距塘南鎮政府所在村5公里,距縣城39公里。村委會駐地趙家自然村。白馬村下轄8個自然村,轄16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656户,總人口2446人。村黨支部黨員數46名(含預備黨員4名),其中女黨員6名,2017年被列為考察對象的入黨積極分子2名。全村現有耕地面積37214.851畝,其中,內圩面積3431.551畝,南圩面積293.3畝。可放養水面1395.7畝。筆者經調查研究,就該村新農村建設中村民自治存在的問題進行考察和分析

“村民自治”的提法始見於1982年我國修訂頒佈的《憲法》第111條,規定"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羣眾自治性組織"。"四個民主"的提法始見於1993年民政部下發的關於開展村民自治示範活動的通知之中。從"村民自治"到"四個民主",我們對基層民主的認識是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的。村民自治,簡而言之就是廣大農民羣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一項基本社會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內容是“四個民主”,即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因此,全面推進村民自治,也就是全面推進村級民主選舉、村級民主決策、村級民主管理和村級民主監督。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為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統籌城鄉發展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基本途徑,是縮小城鄉差距、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為了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順利進行,我們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明確任務、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強力推進,用科學規劃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為農村建設不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會受阻。然而,如果想讓農村和諧發展,農村的管理,即村民自治是很需要改進的。新農村建設是進行村民自治改革的目的,村民自治改革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二者統一於現代化建設。

二 村民自治存在的問題

村民自治是一個有這多方面任務的制度:首先,她必須能夠維持農村的穩定與繁榮,處理好村民之間的關係,協調好村民之間的矛盾。其次,它還要最大限度的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認真勞動,發展生產,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豐厚的物質基礎。第三,他還要能夠維護農民的權益等。問題是現在農村比較穩定,各項設施正在穩定發展和建設,可使農民的權力沒有得到實現和維護,權益沒有很好的獲得,甚至出現了一些危害農民利益的事情。

(一) 村委會的選舉問題。村委會使是實現村民自治的重要機構和手段,如果這一環節處理得不好,將會影響到村民自治的實施效果,在現實中,村委會選舉這一環節的處理確實出現了許多問題:

1 有很大一批村民對村委會的選舉不夠關心。據筆者對我鎮部分村進行調查的報告顯示中,將近一半的農民對存委會的選舉不夠關心,缺乏積極性,甚至不參與。積極性不高和參與度不高的村委會選舉能夠達到預期的村民自治的效果呢?回答是否定的。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要讓大多數人的民主得到實現。如果參與度不高,就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就不能保證選舉的公正性,合理性與可行性。

2 農村留守問題的日益嚴重。“無農不穩,無工不富”,這是發展中一定要重視的。可是在追求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農村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去外出到城市打工賺錢養家餬口,為城市的建設提供充裕的勞動力,留下老幼在家,他們的文化層次和對政策的理解力,以及人數都有很大的侷限,對村委會的選舉都有很大的制約。90年代以來,我國農村大量勞動力流向城市,一方面促進了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另方面也為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找到了出路。然而,進程務工的大多是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特別是文化程度較高的農村精英,農村精英的大量流失給村民自治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農村精英的大量流失,降低了村委會選舉的質量,使村級組織後備人才空虛; 同時,進城務工的農民對村莊的公共事務逐漸缺乏興趣,加之交通往返不便等原因,也使他們難以參與鄉村本土的政治生活。據調查統計,在打工大軍中,18-45歲的青壯年佔92%,而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佔70%,他們當屬農民中的精英人才。並且,農村中外出打工人員大多是文化程度較高的男性青年,男性比例高達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