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與現代詩派論文

現代詩派:30年代初出現的詩流派,因《現代》雜誌而得名。代表詩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蟄存、何其芳等人。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戴望舒與現代詩派

戴望舒與現代詩派論文

他們繼承和發展了象徵派的詩主張,提倡寫作"純然的現代的詩",作品大多不講究詩形的整齊和韻腳,而以口語和自由的形式表現情緒的節奏,追求詩的散文美,以意象繁複、內涵豐富、組合奇特著稱,形成朦朧而晦澀的詩風。詩作多表現詩人. 瞬間的情緒和遐想,被稱為"意象抒情詩"。

30年代的現代派是由後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徵詩派演變而成的。戴望舒被稱為現代詩派的"詩壇的首領",他1927年所寫的《雨巷》已經顯示了由新月派向現代派過渡的趨勢,1929年創作的《我的記憶》這首詩,就成為了現代詩派的起點。1932年,施蟄存主持的《現代》雜誌創刊(1935年5月終刊),成了刊載現代派詩並使之獨立和成熟的重要園地,現代派詩也因其而得名,1934年,卞之琳在北平編輯《水星》,1935年、1936年,戴望舒等主編的《現代詩風》和《新詩》月刊先後出版,把這股現代派的詩潮推向了高峯,伴隨着這一高峯的,是1936 年到1937年大量新詩雜誌的問世,以至於作為現代派詩人.一員的路易士認為"這兩年是中國新詩自五四以來一個不再的黃金時代",達到了其創作的極盛期。抗戰爆發後,現代詩人.羣急劇分化,現代派詩潮也就越過了黃金時代而走向了衰退,其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被40年代的"九葉詩人."所繼承和發展。

現代詩派的基本特徵:《現代》主編施蟄存發表的《又關於本刊中的詩》,幾乎可以看作是現代派詩的一個宣言:《現代》中的詩是詩,而且是純然的現代詩。它們是現代人在現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現代的情緒,用現代的詞藻排列成的現代的詩形。這裏連用,七個"現代"來概括現代詩派的內容和藝術特色,歸結起來,現代詩派的基本特徵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追求"純詩"的藝術觀。

即施蟄存説的"《現代》中的詩是詩,而且是純然的現代詩"。這是一種典型的詩的"貴族化"立場,和早期的象徵詩派一脈相承。如果早期白話詩追求的是詩的散文化和明白易懂,實現詩的平民化,那麼現代詩派重視的是"現代詩是詩",仍然追求詩的朦朧美,走的還是"詩的貴族化"那一路。至於詩和時代、人民、生活等外在的、非詩本身所擁有的東西,就更不在他們的考慮和主張之內了。其理論以戴望舒的《論詩零札》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