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營銷畢業論文:體驗式營銷

2017 年8月21日,聯想推出了全新的商用電腦——開天系列。聯想副總裁陳紹鵬宣稱:這一產品系列體現了聯想對產業的思考和對客户的理解,是用聯想用“全面客户體驗”理念打造的“全三維品質”精品。聯想認為,在全面客户體驗時代,不僅需要對用户深入和全方位的瞭解,而且還應把對使用者的全方位體驗和尊重凝結在產品層面,讓用户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體貼。

體驗營銷畢業論文:體驗式營銷

9月4日,惠普公司與康柏公司達成250億美元的併購交易,成為it新老大。消息傳來,舉世震驚。惠普公司總裁費奧·利娜(carly fiorina) 提出了構造"全面客户服務模式"(total customer experience),帶領新惠普由傳統的產品經濟、服務經濟全面轉向體驗經濟。

10月25日,被微軟公司形容為設計最佳和性能最可靠的新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 xp全球面市,比爾·蓋茨宣稱該新操作系統為人們"重新定義了人、軟件和網絡之間的體驗關係"。"xp"來自"experience",其中文意思即是體驗。

12月2日,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來到中央電視台《對話》節目現場。這位曾經預測了“第三次浪潮”到來的托夫勒再次向大家預言:服務經濟的下一步是走向體驗經濟,人們會創造越來越多的跟體驗有關的經濟活動,商家將靠提供體驗服務取勝。

一時間,體驗這個詞在各種媒體上一下子熱了起來,不但在it領域,傳統產業的企業也紛紛一起來關注體驗。但到底何謂體驗,何謂體驗式營銷,如何執行一個體驗式營銷戰略呢?看了本文,我想你將會有一個較為深度的認識。

一、體驗式經濟的到來

經濟演進的過程隨着消費型態的改變,已從過去之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轉變至“體驗式經濟”時代之來臨,依據美國俄亥俄州的戰略地平線(strategic horizons llp)顧問公司的共同創辦人約瑟夫·派因第二(b. joseph pine ii)與詹姆斯·吉爾摩(james h. gilmore)在美國《哈佛商業評論》雙月刊1998年7-8月號“體驗式經濟時代來臨”(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中指出:體驗式經濟(experience economy)時代已來臨,其區分經濟價值演進的四個階段為貨物(commodities)、商品(goods)、服務(services)與體驗(experiences。所謂體驗經濟,是指企業以服務為重心,以商品為素材,為消費者創造出值得回憶的感受,傳統經濟主要注重產品的功能強大、外型美觀、價格優勢,現在趨勢則是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塑造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以此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改變消費行為,併為產品找到新的生存價值與空間。經濟發展與社會型態的變遷息息相關,隨着科技、信息產業日新月異的發展,人們的需求與慾望,消費者的消費型態也相應的受到了影響。

經濟發展的演進已從過去的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走向現階段的體驗經濟(experience economy),而各經濟發展階段在生產行為及消費行為上呈現不同的型態:

農業經濟:在生產行為上是以原料生產為主;消費行為則僅以自給自足為原則。

工業經濟:在生產行為上是以商品製造為主;消費行為則強調功能性與效率。

服務經濟:在生產行為上強調分工及產品功能;消費行為則以服務為導向。

體驗經濟:在生產行為上以提升服務為首,並以商品為道具;消費行為則追求感性與情境的訴求,創造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並注重與商品的互動。

下面是從衣、食、住、行、育教、娛樂等層面舉例探討上述四個經濟發展階段的演進:

經濟發展階段影響生產及消費行為

資料來源:《體驗經濟時代來臨對工業區域發展之影響》作者:張吉宏、朱琦文(台灣)

資料來源:《體驗經濟時代來臨對工業區域發展之影響》張吉宏、朱琦文(台灣)

通過上面的表格可知,隨着體驗經濟的到來,生產及消費行為已有了如下的變化:

(一)以體驗為基礎,開發新產品、新活動。

(二)強調與消費者的溝通,並觸動其內在的情感和情緒。

(三)以創造體驗吸引消費者,並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

(四)以建立品牌、商標、標語及整體意象塑造等方式,取得消費者的認同感。

台灣著名的資訊(information 信息)社會學教授羅家德先生在其《網絡網際關係行銷》一書中也曾指出,消費符號化的趨勢。消費不僅僅是買有用的東西,而是成為消費者用來訴説自己的“語言”。一件衣服面料成本很低,但因為有了新穎的設計、創意的廣告、動感的促銷,就如同給其貼上青春、活潑、典雅、開放、大方的“價值”標籤(barths),又為這些價值尋找年輕的、高知識的、國際化的、反傳統的等等“社會性”的定位。“在過度富裕的社會裏,當温飽舒適已不成問題,任何商品都‘符號化’了,人們要買的已不止是商品本身,而是附加在商品上的象徵意義。” 隨着“體驗”變成可以銷售的經濟商品,“體驗式消費”或者説是“符號化消費”的旋風開始席捲全球產業,繼“服務經濟”之後,“體驗式經濟”已開始大行其道。

二、體驗式營銷的興起

體驗式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企業影響深遠,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在於企業的營銷觀念上。就象伯德·施密特博士(bernd itt)在他所寫的《體驗式營銷》"experiential marketing"一書中指出的那樣,體驗式營銷(experiential marketing)站在消費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五個方面,重新定義、設計營銷的思考方式。此種思考方式突破傳統上“理性消費者”的假設,認為消費者消費時是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消費者在消費前、消費時、消費後的體驗,才是研究消費者行為與企業品牌經營的關鍵。

到底何謂體驗?

所謂體驗“experiences”就是人們響應某些刺激“stimulus”(例如,是由企業營銷活動為消費者在其購買前與購買後所提供的一些刺激)的個別事件“private events”。體驗通常是由於對事件的直接觀察或是參與造成的,不論事件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體驗會涉及到顧客的感官、情感、情緒等感性因素,也會包括知識、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同時也可因身體的一些活動。體驗的基本事實會清楚的反射於語言中,例如描述體驗的動詞:喜歡、讚賞、討厭、憎恨等,形容詞:可愛的、誘人的、刺激的、酷斃的等等。根據心理語言學家已經研究表明,類似這些與體驗相關的詞彙在人類的各種語言(如:漢語、英語、德語、日語等)中都是存在的。

體驗通常不是自發的而是誘發的,當然誘發並非意味顧客是被動的,而是説明營銷人員必須採取體驗媒介。最後一點,體驗是非常複雜的,沒有兩種體驗是完全相同的,人們只能通過一些標準,來將體驗分成不同的體驗形式。企業的營銷人員如其關心一些特別的個別體驗,還不如探討一下營銷戰略,考慮你要為顧客提供那一類體驗形式,並如何才能提供永久的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