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課題結題報告

XX年3月,在區教育局教研室的具體指導下,我校承擔了區級課題《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課題研究。三年來,我們始終把課題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為課題研究的着眼點,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學,有效地推進了學校新課程改革,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及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將我校課題組研究的情況作出如下彙報:

口語交際課題結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1、時代發展的需要。

人類已經走進嶄新的21世紀,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社會,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實施,我國的社會形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社會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得到了高速發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靈活開放、自由競爭的態勢。人們學習文化科學知識與勞動技術,交流工作經驗與研究成果,乃至自由擇業、事業競爭、開展多樣文化生活等,都具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渠道與機會,社會交際活動空前廣泛、活躍和頻繁起來。因此口頭語言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際工具,更經常地擔負起了每個人社會交際的效率甚至成敗的重任,顯得更為重要。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成為了每個社會人適應現代社會交際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作為培養未來社會人才基礎語文素質的國小語文教學,理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XX年9月,“口語交際”以全新的面貌出現,正是順應了這種時代發展的潮流,體現了深刻的思想內涵,意味着觀念的更新,同時也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天地。開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探討口語交際教學的規律,總結教師在口語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對於突破課堂教學經驗層次和傳統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促進我校順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素質教育的要求

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促進全體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換句話説,素質教育就是要創造一種適合所有學生的教育。做到這一點,必須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而“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結構化、動態化、形象化、具體化地表達,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讓學生的聽説能力在交際實踐中協同發展。

3、課程改革的呼喚

當前,在《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導下,圍繞《基礎教育課程綱要》的要求,廣大教師正在大力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關注學生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已成為課程改革的重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課程改革強調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克服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傾向;強調學習內容要密切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要求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學生對問題允許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給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充分的空間……新課程力圖從根本上扭轉人們對教學的片面看法,倡導探究性、合作性、開放性的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在如火如荼的教改大潮中,“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應該是一項很有意義的現實任務。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研究有兩大目標:一是科研目標;二是育人目標。它是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應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口語交際課教學模式,實現對口語交際課的深層次、規律性的探索。在理論層面上,力求以時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對口語交際教學在模式使用過程中的事實、行動和經驗進行系統梳理,探索規律;在實踐層面上,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樂於表達,敢於交流,善於思考,切實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使他們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具有團隊精神的適應新課程教學的師資,從而提高學校的科研水平和辦學水平。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新課標的理念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另外,建構主義本來是源自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他認為個人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獲得相關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這就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説,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於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並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情感體驗。它在哲學上堅持馬克思的實踐論,在心理學上主張情知對稱論,在教學過程中實行樂學論,在培養目標上追求全面發展論。同時,創設情境屬於情境教學的一部分,保加利亞情境教學的倡導者洛扎諾夫認為,學生與情境之間發生種種信息交流,能極大的開發人的潛力。

2、集體動力和動機理論

根據集體動力理論和動機理論,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國教育社會學者馬和民認為:課堂教學過程就是一種人際互動的過程。現代教學論也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流發生的“教學”是微教學,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它不僅在理論上超越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而且在實踐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新課改的理念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建構主義等理論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本課題研究就是傳承優秀的教學模式,整合優秀教師的智慧,實現資源共享,營造教與學的氛圍,改善教與學的過程和方式,從而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師生的互動方式。

四、課題研究的條件

1、隊伍組建

實驗教師的選定:XX年4月,我校成立課題組,曾紅斌副校長任主持人,成員有羅漢雄、肖小堅、陳運興、古秀花、楊桂梅老師。XX年9月,由於學校內部工作的分工變動及肖小堅老師調出良井,曾紅斌副校長改任顧問,由羅漢雄主任擔任主持人,同時增加了黃菊梅、樑曉燕老師為課題組成員。

實驗學生的選定:以實驗老師擔任語文科教學的班級為實驗班,現有6個班,277名學生參加了實驗。

2、隊伍建設:採用輿論宣傳、集中培訓、交流研討、派出去請進來等方式提高課題組教師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

3、環境建設:學校建有多媒體電教室、語音室、圖書室等功能室,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較齊全的設施。

4、組織管理:學校從行政上、業務上支持本課題的研究。

5、經費投入:學校每年撥出5000元的專項經費用於課題研究。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1、研究的內容

(1)組織好教材中口語交際內容的教學,用好教材,實現口語交際課堂的最優化。

(2)結合識字、寫字、閲讀教學、寫話、習作的各項教學,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滲透到語文課堂的每一個適當時機中。

(3)探究口語交際課如何與語文學科的其他訓練或與課外活動教育及生活實際密切結合。

(4)初步構建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模式。

2、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在教學常態下進行,主要運用自然實驗法、調查法、個案分析法、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以達到“總體求善、局部求真”。

六、課題研究的過程

1、領導重視,組織有序。

根據區教育局陶新強副局長在本課題開題動員會上的指示精神,楊漢東校長率曾紅斌副校長等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旗幟鮮明地確立了本課題研究在學校常務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擬定了“機構健全、隊伍團結、程序規範、科研創新、經費確保”的工作方針。在學校管理上做到“三個確保”,即:人員確保、課時確保、經費確保。領導班子在課研指導管理上做到“三個一”,即:校長每學期參加1次階段性總結會,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每月參加1次研討會,課題主持人每週檢查1次課研活動開展情況。

在曾紅斌副校長和羅漢雄主任的具體領導下,我校課題研究實驗小組按照計劃,工作有序地開展了“五個一”的研究工作,即:每週一次小組學習(包括:理論學習、技能訓練),每月一次經驗交流(包括:聽課、評課、談經驗、談心得),每學期一次校級以上的成果彙報活動,每年舉行一次專項測試,每學年組織一次經驗總結及資料彙總活動。

2、分工明確,責任落實。

為了開展好本課題研究,我們對研究重點及內勤事務進行了明確的分工。研究重點的分工有:羅漢雄、陳運興、楊桂梅、黃菊梅老師重點研究如何在閲讀和寫作教學中提高高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樑曉燕老師重點研究如何上好中年級的口語交際專題課;古秀花老師重點研究如何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內勤事務的分工有:羅漢雄主任負責檔案的收集與整理;陳運興老師負責文本資料的整理;楊桂梅、黃菊梅(後來增加)老師負責蒐集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資料、古秀花老師負責課件製作;肖小堅(後來調離)、樑曉燕(後來增加)老師負責音像資料的製作。三年來,小組內部團結一致,既分工又合作,各位老師工作重點明確,工作態度認真,工作責任落實。

3、分步實驗,層層深入。

全期分三個階段進行,每一階段都定有研究目標和內容,彼此之間呈螺旋上升,層層深入。主要有:

第一,準備階段(XX年3月~XX年4月)

主要是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和實驗小組,確定研究對象。組織教師系統地學習了有關《語文課程標準》及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學習了區級主課題的實驗方案,組織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課件製作技術、教育分析統計理論及課題教育理論,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實施階段(XX年5月~XX年年2月)

此階段歷時較長,我們分如下三個層次進行:

第一層:(XX年5月~XX年1月)練好教師基本功,組織教師每週學習信息技術2小時,每學期參加兄弟學校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活動一次以上。在教學實踐中重點探索了在課堂中創設口語交際情境的途徑,改變了學生怕説、厭説的傾向,使學生敢於表達。

第二層:(XX年2月~XX年1月)組織實驗教師進行課件製作競賽及外出到兄弟鎮同課題組觀摩學習。在教學中探索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每個適當時機滲透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加強各學科的橫向聯繫,讓其他學科滲透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樂於表達,表達正確,讓口語交際課充滿生機。實驗教師分別在語文科組內作了專題講座,向其他語文教師介紹了自己的實踐經驗。學校對實驗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了評定,並將評定結果及時向師生反饋,調控實驗方式、方法,提高實驗成效。

第三層:(XX年2月~XX年年2月)開發課外課程資源,做到語文大課堂與小課堂相結合,探索在教學中有效引領學生進行口語實踐的途徑,讓學生在動態的口語交際實踐中反覆訓練,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悦,逐漸形成了良好的語言習慣和交際態度。

第三,鞏固總結階段(XX年年2月~XX年年3月)

全面總結口語交際教學研究情況,整理圖片資料、研討材料,把有關教學設計、案例、論文彙集成冊,分析實驗結果,形成教學模式,撰寫結題報告。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構建了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模式

1、開發資源:我們樹立大語文的觀念,充分利用網絡、圖書室及查閲各類參考書的方式進行對課文中、生活中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素材,在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專題等教學工作中靈活使用,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創設情境:在這一環節中,我們根據國小生表達慾望一般都較強的特點,遵循心理學“思維通常是由問題情境產生的,並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這一理論,分別通過用語言描述、多媒體、角色表演、模擬社會活動等形式創設口語交際情境。如:楊桂梅老師教學的《怎樣保護環境》;古秀花老師教學的《安全旅行》的口語交際專題課;羅漢雄老師教學的《草船借箭》等課例都能充分體現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成效。

3、多方互動:

(1)作好準備,讓學生有話可説。

要讓學生有話可説,在“互動”前就要做好兩方面的準備工作:一是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二是幫助學生合理地組合學習小組,便於交流。

教學中要求明確,學生思路清晰,發言有序。教師針對各種情況,對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對口頭表達能力較差的、不喜歡錶達的孩子,我們可以預先提示他們從哪些方面準備,課前就打好腹稿;對口頭表達能力較好的、愛表現自己的孩子我們在課堂上不僅要求他們把表達的意思説清楚,還可以指導他們把要表達的意思説得更引人入勝。對“説”的孩子我們要求他們大膽説、説清楚,對“聽”的孩子我們則要求他們安靜聽、聽仔細。

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生暢所欲言,交流深入。口語交際的互動很多時候都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為了讓每位學生都充分參與活動。教師在分組時,把好、中、差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並且設立主持人,有利於他們之間的相互補充、相互評價、相互啟發、相互促進。

(2)加強“互動”中的調控,讓學生會説。

葉瀾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中指出:“學生動起來了,絕不意味着老師無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老師要在收集整理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做更高水平的動,通過教師這一層面的動,形成新的、連續的興奮點和教學步驟,使教學過程真正呈現出動態生成的創生性質。”由此可見,“口語交際”課堂在重視學生交際互動的過程中,一定也需要教師的調控。

榜樣示範是基礎:國外研究發現,一位一年級的教師如果能向學生做隨時隨地的口語表達示範,那麼他的學生三個月內就會有喜人的成績,這是因為任何一種技巧的傳授,往往從示範開始。國小生雖然正處於學習運用語言的階段,生活經歷少,口語能力較弱,但他們模仿能力強,直觀形象的示範,能使他們學到甚至悟到一些交際語言、方式和態度。所以教師在課內外待人處事、談吐舉止都要注意語言規範,講究文明禮貌,堅持説普通話,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啟發引導是關鍵:在口語交際課上,學生遇到問題,教師雖然不能代辦,但可以通過語言提示、問題探究等手段,啟發學生自我解決。方法一:指導方法,仔細觀察。如教學《找春天》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弄清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在幹什麼。通過這樣的指導,學生掌握了觀察的方法,説的時候,有序可循,在進行其它訓練時,也能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避免看到什麼就説什麼的現象;方法二:以問助説,豐富內容。學生説的時候往往只能把看到的簡單地説下來,內容枯燥。如果教師能提出幾個富有提示性的問題就一定可以豐富學生説話的內容,如撥雲見日,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局面;方法三:連句成段,連段成篇。口語交際的訓練要體現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特點,先指導學生連貫完整地説一句話,再激發學生用一定的句式把每句話連起來,形成一段話,使思維與語言表達融為一體。

形式多樣是保證:上口語交際課,一定要互動,讓學生有聽有説、有評有議,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情感。互動的形式有:①師生互動。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語言交際的參與者。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是雙方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而不是學生在教師的權威下被動地做出反應。②生生互動。這是口語交際課的重頭戲,生生互動主要有競爭和合作,學生從合作的經驗中獲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會能力和自我調整的能力。沒有課堂上的合作,學生很難形成社會所要求的合作性。③羣體間互動。羣體間的互動對學生要求更高,因為每個人都是羣體的一分子。在羣體中可以培養人相互關係、相互幫助的態度及參與意識與交往能力。④擴大型互動。教師有時候可以根據口語交際課內容的需要,請來學校的領導、孩子的家長、熱心於教育事業的朋友等參加活動,以擴大學生交際的對象和範圍,使學生與陌生人交往的過程中學會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清楚,應對自如,從而紮實地發展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4、實踐運用:

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口語交際的實踐中形成的,而這種能力的獲得離不開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光靠口語交際課上的幾十分鐘來培養交際能力,只不過是一種良好的願望而已。《課程標準》在國小階段關於聽人説話、聽故事、複述、講述、轉述等方面的要求,都強調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實踐能力。我們從以下途徑引領學生進行實踐:

(1)在語文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口語交際實踐機會

機會一:讓學生在閲讀課中擁有語言實踐機會。

閲讀課在語文教學中佔的課時是最多的,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如果我們在閲讀課中也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那麼無論從實現整個語文的教學目的還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我們在閲讀教學中主要在以下幾處創造機會。

①在課文的重點處

課文的重點之處往往藴涵着豐富的內容或深刻的意義,因此,教師有效的引導學生思考和交流,不僅能使學生讀深、讀透,還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教學《匆匆》一文第三段時,作者以他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具體寫出了日子是怎樣的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教學時通過品讀,聯繫生活,回顧自己的時間又如何地過去的,將如何珍惜時間?讓學生懂得利用和珍惜時間。

②在課文的矛盾處

我們知道很多課文在文字上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其實是作者獨具匠心的點睛之筆。學生囿於認知範圍、閲歷的侷限,有時未能理解作者的用心。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交流體驗,感悟作者構思的巧妙。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中引導學生理解人們“耐心”和“焦急”的心情。

③在課文的空白處

課文的空白處指課文中某些內容有意不寫,或寫得簡略,敍述描寫留有發揮餘地的地方。教師可以把握課文的空白處,引導學生交流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窮人》一文中描寫桑娜內心活動的段落,讓學生展開想象後會填寫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生反覆讀自己填寫的語句,體會出桑娜此時的心理是十分為難和矛盾的。當學生體會出這一點後,再讓學生帶着為難的語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④在思維的求異處

求異即不同於傳統或一般的答案或方法,常提與眾不同的設想、結論。抓住求異點,讓學生展開討論,大膽想象,有利於學生思辯能力的提高。如《將相和》、《田忌賽馬》、《草船借箭》等課文中都有許多熠熠閃光的人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和自己的認識説説自己欣賞的人物及欣賞的理由,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藺相如,知錯就改的廉頗,聰慧過人的田忌,敢於認輸的齊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熱心忠厚的魯肅……由於學生性格、閲歷的不同及對課文理解的差異,勢必不會產生千篇一律的答案,所以教師應該積極鼓勵他們大膽地説出個人見解。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就能點燃他們創新的火花,產生豐富多彩的回答,出現更多的精彩,在師生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機會二:讓學生在其他課型中擁有語言實踐機會。

只要教師用心,在作文課、識字寫字課等課中也能找到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機會。比如教學生字“清”、“晴”、“睛”,教師可以採用激勵性的語言詢問:“小朋友,大家看這些字寶寶多像啊,大家有什麼辦法認清他們嗎?”學生們非常積極地觀察、思考,然後全班學生一起交流,有的説:“清水的清,和水有關,所以這個字的偏旁是‘三點水’。”有的説:“太陽也可以説是日,日出來了就説明這是個大晴天,所以晴天的‘晴’是日字旁。”有的説:“眼睛是目,目字旁的這個字讀眼睛的‘睛’,眼睛有一雙,所以大家別忘了偏旁裏有兩橫。”通過學生豐富的聯想,使這些字和生動鮮明的語言環境統一起來,從而激發學生更有興趣地探索這藴涵無窮奧祕和樂趣的文字世界。

(2)在日常生活中給學生提供口語交際實踐機會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但這還很不夠,語言的實踐,也需要大量的課外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具體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①聯歡活動:如“六一”兒童節全校的大聯歡,大至主持人的選拔,小至小品中的配角的挑選,都需要學生的努力參與與自我展現; ②競賽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類演講賽、講故事競賽,引領孩子走向更大的舞台,凡有競賽活動,學校都在第一時間告訴學生,讓學生向生活挑戰,向自己挑戰。這些活動不僅能單純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應對能力和心理素質;③班隊會活動:充分利用少先隊活動陣地,開展各種主題班會,讓學生有話可説,在看與聽的過程中積累語言,淨化心靈,陶冶情操;④各種評比:充分利用每週德育量化評比等級及學期結束的文明少年、優秀幹部等評比中,指導學生實踐運用。

(二)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1、學生的“傾聽、表達、應對”能力得到增強。

口語交際課教學的研究,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學生懂得了認真細心地傾聽他人説話,瞭解他人説話的內容;能夠比較響亮而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更喜歡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進一步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2、學生的專項測試、競賽獲得喜人成績。

我們在每學期的語文期末質量檢測中發現,參加口語交際課題研究的班級成績更加突出,比平行班級或過去的同一年級平均分都要高出3分左右;在閲讀檢測中,關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或談談自己的體會的一題時,學生談的特別深刻、全面。在每一年進行的複述、轉述、演講、講故事、經驗交流等各項口語交際水平測試的成績中,學生的優秀率達85%以上。我們派出的特長生參加省、市、區、鎮的各項競賽中,共有12人次獲得了獎勵。在學校舉行的實驗班與普通班的口語交際競賽活動中,有40人次獲得最佳表現獎勵。

(三)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課題研究激活了教師潛在的科研意識,從被動到主動,從單純模仿到開拓創新,從思路迷茫到逐漸清晰,我們站在教育改革的第一線,體驗着成功的快樂,感受着充盈與豐實。三年來,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共收集論文33篇,教學設計31篇,課堂實錄27篇,學生活動案例18篇,案例分析12篇,有13人次的教師獲得了區級以上的各項獎勵,主要有:

1、專題講座方面,曾紅斌副校長所作的《在識字教學中留給學生口語交際的空間》在鎮教研會上推介,得到了與會領導、教師的讚賞,該講稿於XX年獲惠州市優秀論文三等獎。

2、優質課方面,在我鎮語文課堂教學經驗交流活動中,羅漢雄老師“在閲讀教學中進行口語交際”課例《鏡泊湖奇觀》;陳運興老師的口語交際專題課《怎樣保護周圍的環境》;古秀花老師的“在識字教學中進行口語交際”《歸類識字6》均受到聽課老師的高度評價;在優質課的比賽中,XX年古秀花老師教學的《比一比》,獲惠陽區二等獎;XX年樑曉燕老師教學的《掌聲》分別獲惠陽區二等獎和惠州市二等獎。

3、在論文方面,XX年,羅漢雄老師所寫的《説説口語交際的“學會傾聽”》獲惠州市三等獎; XX年,羅漢雄老師所寫的《一朵紅花讓學生説起來》獲惠陽區三等獎;楊桂梅老師寫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獲惠陽區一等獎;陳運興老師所寫的論文《小議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獲惠陽區三等獎;古秀花老師所寫的論文《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榮獲惠陽區三等獎。

4、在教學設計方面,XX年,陳運興老師所寫的《怎樣保護周圍的環境》和古秀花老師所寫的《一元錢到底有多重》的教學設計均獲國家級教學設計三等獎。

5、在課件製作方面,共收集了十多個優秀課件,其中古秀花老師的課件《比一比》於XX年獲惠州市三等獎。

八、課題研究的延伸

1、幾點反思:

通過三年的實驗與研究,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過程的艱辛,意識到教改的重要意義,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遐想:

反思一:課研促發展。沒有研究,沒有創新,沒有良好的教學方式方法,就沒有教育事業的輝煌成就。科研工作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學校教育得到更好發展的必經之路。因為,我們在研究的同時,可以改變教師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進一步得到發揮,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在推進素質教育活動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反思二:課研找差距。第一,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並不單純是語文教學的問題,它也涉及到其他學科,目前本課題的研究還僅停留在語文教學的經驗操作階段,尚不能形成完整的研究體系;第二,對提升論文、案例分析與教育隨筆的深度,使其更具有典型性與指導性做得還不夠;第三,我們在各階段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測試只限於“筆試”,缺乏完整具體的測試標準,比如如何把“口試”引入測試機制呢?如果要引入的話又該制定怎樣的量化評分細則?

反思三:經費須確保。雖然現在每個學校的經濟收入非常有限,但是學校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必須抽出一部分資金搞好科研工作。因為要想開展好課題研究工作,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設備增添和維修,各種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出外觀摩學習與請名師講座,教師的獎勵等都需要一定的經費,否則,一切都變為空談。

2、今後工作設想

我們在現有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在今後的工作中主要從如下四個方面需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1)繼續探索“開發資源、創設情景、多方互動、實踐運用”口語交際課教學模式的典型課例,並加以豐富、運用,使課題實驗成功的經驗能廣泛的運用於教學實踐。

(2)進一步加強學校軟硬件建設,為課題研究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3)進一步強化師資培訓,提高實驗教師現代教育理論水平,尤其鼓勵參加此次實驗的教師也從自身教學實際出發,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並也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解決問題。

(4)向其他學科推介成功經驗,由於本課題研究是我校首例,所以,我們想借這股東風進一步擴大我校的課題研究工作,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近三年的課題研究實驗中,我們有困擾、有失落、有感觸,但更多的還是有思索、有收穫、有成長……教學研究永無止境,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一定能在課研的道路上做出更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