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怎麼總髮不了光?

前幾天,素有“萬金油”之稱、年已滿45歲的王正明師傅經過職工推薦,在被隊委會“破格”確定為中石化山東勝利油田下屬企業的一名管工班班長。説到“破格”,是因為他的年齡早已超了當班組長的年齡,但確有技術特長,管理上也很有一手,而現在一線班組40歲以上的班組長已很少見了。就是這樣一件好事,對王師傅來説卻有點啼笑皆非進而滿腹牢騷:“早幹什麼去了,到現在才想到用我,老了老了還要我去衝鋒陷陣。唉,説起來我錯過了多少進步的機會,可我到底還是自身不硬,到現在即使幹也沒有多少意思了。可話説回來,既然領導信任我,我還是得好好當啊。”

“金子”怎麼總髮不了光?

原來,王師傅1982年從技校畢業後,分配到維修服務隊當了一名維修工。沒有幾年功夫,他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進步,在現場已完全能獨當一面。此時的老班長已提拔為副隊長,正好給年輕的小王留下了機會,可事情偏偏不巧,上級要抽調部分學習尖子去外出培訓,他被榮幸地抽去學習了。可等兩個月學成歸來,班長崗位已有人了。他只好還幹他的班員。

就這樣混了五年多,王師傅自己也沒有刻意地學技術,而是按部就班地工作,乏善可陳,雖然應付工作綽綽有餘,成為隊裏獨一無二的多面手,人稱“萬金油”,但畢竟沒有很好的機會展示身手。讓他感到很鬱悶的是,與他一同畢業的老同學有的當上了隊長,有的當上了礦長,可他依然是普遍班員一個,原先的激情卻慢慢的消磨了,原來那股鑽勁也沒有了,代之以混日子過關。

就這樣時間到了1997年,35歲的他又趕上了一個機會,老班組長調離了,按説班長該王師傅莫屬。可半路里又殺出一個程咬金,從別的班組調來一老師傅擔任班長,領導看他明顯有情緒,就勸他説:“你還年輕,以後還有機會,先把機會讓人家,下次再考慮你,再説你也沒有特別過人之處”。面對這樣的窘境,他還自我安慰地想,別急,我還年輕,是金子,總會有發光的那一天,真金不怕火煉嘛。就在領導和自己的安慰中,又熬過了幾年,待到40多歲後,他的同學又有的當上了科長、副處長。這時候雖然也有幾次晉升的機會,可隊裏的領導又覺得他年齡大了,要讓位給年輕人,最終他一次次與進步擦肩而過。

一年前,當他碰到與他一同參加工作的同學時,老同學知道他還是連班組長都不是,就問“你怎麼還是一個普通班員?”。王師傅摸了摸滿頭斑白的頭髮很無奈地説:“開始是我技術還不行,技術不很出眾,錯過了機會。後來領導讓我把機會先讓給別人,又失去了一次機會,再後來我自己的衝勁下降,學習又跟不上了。走到這一步,也不光是我個人的原因,一言難盡啊。”

王師傅因為各種原因,在青春勃發、正當時的時候沒有用當其時,造成慢慢地消磨了意志,使個人的職業發展一次次遭受挫折而停滯不前,不禁讓人扼腕、令人唏噓。王師傅的遭遇就是典型的人才老化和無形損耗。在企業裏,類似於王師傅這樣的人是何其多啊!因為人才在不使用時會因時間的推移而貶值,這已成不爭的事實。

損耗是技術經濟學上的一個概念,包括兩類:其一叫有形損耗,其二叫無形損耗。有形損耗是指設備在使用或閒置中受自然力的作用而產生的損耗;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質量、功能更好的設備出現,而導致舊設備的貶值,稱為無形損耗。

當前,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人才貶值速度更是快得驚人。有不少企業曾經“紅極一時”的各類人才由於沒有得到適時使用、學習速度沒有跟上發展的變化,大大的落伍了、掉隊了,用他們自己的話説就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老了,跟不上趟了”,致使人才損耗,給企業帶來損失。

人才如同物品一樣也存在無形損耗。人才無形損耗是指人才在使用過程中,一方面由於科學、技術、知識日新月異的變化,導致人才知識老化、技能、觀念滯後,人才貶值。隨着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特別是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今天學到的知識興許明天就會被“刷新”,這個過程就伴隨着人才的無形損耗。

現在,人才的淘汰率、折舊率越來越高,一個人在正當時如果不能及時得用任用,過了時,人才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甚至過時,明珠投暗終究會黯然失色,是金子,但如果不挖掘出來,終究與一塊土渣無異,永遠不能發出其耀眼的光芒。如果得不到及時使用,學習沒有跟上發展的變化,到那時就會事過境遷,今天的人才就可能變成明天的庸才,與時間pk,人才註定全失敗。

筆者認為,給人才“保鮮”,使用是最好的培養,使用是最好的保鮮,防止人才損耗最好的辦法不外乎雙輪驅動:

一方面就是人盡其才,用當其時。只要認準了他是人才,無論其年長還是年少,就要儘快讓他在重要崗位上挑大樑、擔大任,在實踐中長知識、增才幹。企業要在員工成長內心需求調查的基礎上,為員工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為員工進修提供機會,為員工晉升提供機會,真正為他們的長遠發展着想,讓其與企業共同成長,讓他們在為企業發展壯大作出貢獻的同時,自己的素養和才能也得到同步的增長。就是要在人才很有朝氣、鋭氣時使用他們,而不要等到有暮氣、怨氣時才想起他們。

另一方面要靠人才給自己“保鮮”,那麼如何給自己保鮮呢?答案很簡單:選擇學習創新就是選擇保鮮保顏。人才無形損耗的客觀存在,需要我們提高學習的速度,確立終生學習理念,即把學習創新貫穿到每個人的一生,努力將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創新型人才。為了降低人才的無形損耗,就要給自己的知識“保鮮”,不斷培養自己的學習創新能力。管理大師熊彼得認為:“創新”是指新技術、新發明在生產中的首次應用;是指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供應函數;是在生產體系中引進一種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創新人才的獨特形成過程,使其成為未來社會中最稀缺的資源,對於能夠不斷創新的人才來説,只會增值再增值。因此,要成為創新型人才,必須不斷補充知識、汲取營養,使自己“永不過時”。

出處: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