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情結與管理者困境大綱

自“古典管理理論”的創始人弗裏德里克·泰羅(F. Tylor)以來的近一個世紀,管理學説被認為主要是美國人的發明。幾乎毫無例外,管理理論界與管理實踐界的每一項有重大意義的進展都源自美國。因此,正如一位美國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幾乎所有的每一部美國管理方面的著作都值得一讀。而我們的管理者和學者們似乎也正在這麼做着,但為什麼我們的管理者們在西方巨匠和國內名家的諄諄教誨下,卻依然有這樣或那樣的困惑呢?總會有些公司的經理人員告訴我:“我沒有讀那麼多的名著,管理水平自然好不到哪兒去;我花了很大力氣學管理,可水平卻提升不了多少,成效並不多大。你能告訴我,那些一流的管理者是怎麼工作的嗎?”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多年觀察的直觀結果是,對有效管理者的嚮往與對基礎理論與實踐的忽視,使我們的管理者們始終處於一個困境之中。看完下面這個典故,我們或許會明白:“管理者困境”之所以出現,與這種濃厚的“劍客情結”可能分不開的。

俠客情結與管理者困境大綱

據説近代日本有兩位一流的劍客,一位是宮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義壽郎。宮本是柳生的師傅。

當年,柳生拜師學藝時,問宮本:“師傅,根據我的資質,要練多久才能成為一流的劍客?”宮本答道:“最少要10年”。柳生又問:“假如我加倍苦練呢?”宮本答道:“那就要20年。”柳生一臉狐疑,又問:“假如我晚上不睡覺,夜以繼日地苦練呢?”宮本答道:“那你必死無疑,根本不可能成為一流劍客。”

柳生非常吃驚,問:“為什麼?”宮本答道:“要當一流劍客,就必須永遠留隻眼睛注視自己,不斷反省自己。現在,你兩隻眼睛都死盯着一流劍客的招牌,哪裏還有眼睛注視自己呢?”

柳生聽了,滿頭大汗,當場開悟,苦加修行,終成一位一流劍客。

作為企業或任何一個組織的管理者,其實有時候就像柳生一樣,時刻總想着如何努力接近“一流劍客”的目標(如成為一流企業、做出名牌、成為一流企業家等),卻忘了時刻提醒自己如何提高能力,怎麼能不是死路一條呢?真正的劍客是對“一流劍客”的招牌並不以為然,是因為他們領悟了“一流劍客”的真諦所在。所以,如果您想成為“一流的管理者”卻並沒有把握管理的真諦,怎能不會是“必死無疑”呢?當我們把目標顛倒為手段時,也就是我們為自己畫地為牢之日。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的“困境”,大都是自我設置的,外人並沒有施加太多的影響。

如果您整日盯着那些層出不窮的管理新理念,不管它是來自西方的還是東方的,不管是美國的還是中國的,而忘了客觀評估自身的能力和基礎,那結局在您實施新新理念的一開始就已經產生了——必敗無疑!如果您總盯着如何“追求卓越”、“基業長青”,而沒有審視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效,那失敗的結局也是完全可以預見的。

作為一名管理者,假定您把全部的時間都用來工作,這當然是一種可貴的愛業敬業的表現,但如果沒有給自己的學習和自省留出時間,您只能處於不斷的摸索之中,而不會有登高望遠的氣魄。很顯然,前者是一種盲人摸象的狀態,即使您摸到了腿,摸到了頭,但它終究是殘缺不全的。換而言之,這是一種無效的方法,您需要在自省中悟出提升有效性的途徑。只有這樣,您才能夠“登高望遠”。

對於管理者而言,要拿出一些時間不斷地反省自己,修正自己,這樣才能儘快地接近目標。“磨刀不誤砍柴工”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對於一個願意嚴肅認真選擇自己生活道路的人來説,瞭解自己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作為一名管理者,如果他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評價,那就難免在生活和事業上做出不明智的決定,處處碰壁,以至於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認為了解自己就是管理成敗的關鍵似乎有些武斷。當然,一個有效的管理者還要掌握一套技術,並從實踐中學到知識,同時善於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廣集人才。但是,自我鑑定是這一切的起點,可惜人們在選擇前途並打算把所從事的工作幹好時,卻往往最容易忽略掉這一點。很少有人願意停下腳步,認真地想一想每天的問題,如果單純為了成功,或出於競爭心理而一味地埋頭苦幹,有時候會和你所需要達到的目標越來越遠的。

當然,這個社會是個英才主導的社會。我們的企業組織需要“一流劍客”式的管理者,但我們並非單純是為了成為“一流管理者”而刻意追求“一流”。否則,“困境”就在不遠前等着您呢!

當然,人都是會變的。但是,外部力量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只有自己認識到“好了,我要改變一下自己”的時候,才能真正讓自己發生改變。本書能做的恐怕也只是給管理者們一點信息,讓他們意識到“好了,我要改變一下自己”而已。所以,我也要和您一道,首先從一個基本問題談起了。在開始下一節之前,請您記住下面這一句話:

想成為一流的有效管理者,就要永遠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來源:中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