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主創業 多種選擇多條路

212萬人、280萬人、338萬人:這三個數字分別為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總人口數、丹麥就業人口總數和新西蘭全國總人口數。無獨有偶,這組數字恰是中國XX—XX年,每年的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總數。如何讓如此龐大的大學畢業生在短時期內擁有工作崗位,絕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大學生自主創業 多種選擇多條路

教育部應對這一難題的原則是:“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雙向選擇”。而不少畢業生都選擇到收入穩定、三證齊全的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大公司工作。無疑,都往這些單位擠,就是擠破頭也不能解決好問題。就拿我省高校畢業生來説吧,XX年為13萬人,今年達到近15萬人。而根據福建省人事廳調配處提供的數據,當前企事業單位人才需求僅佔人才總需求的20%。

那麼,高校畢業生就業,除了企盼用人單位的青睞外,還有沒有其他道路可走?有!自主創業就是其中的一條路。隨着近年來國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一些大學生在自主創業上闖出了新天地。

陳文彬:申請基金開粥店

“我剛從北京加盟店總部學習回來。”電話另一端的陳文彬信心十足,“希望粥店8月10日能夠開張。”

陳文彬是福州大學陽光學院工商管理系XX屆畢業生。7月8日,他成為福州大學陽光學院第一個獲得畢業生創業基金的人。根據他的創業計劃,他將在家鄉泉州開一家加盟特色粥店。最近他都在籌備開店事宜:選址、裝修、職員培訓、申請執照……

福州大學陽光學院去年設立了畢業生創業基金,每年從學院學費收入中提取100萬元人民幣,用以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今年3月,學院出台基金管理辦法,原則上每年扶持10個創業項目,每個項目最高可獲10萬元創業基金的資助,基金不計取利息,畢業生所借款項4年內還清。在今年畢業的學生中有4人向學院提出申請,只有陳文彬的創業項目通過了審核,獲得3。5萬元的資助。他的創業舉動,成為一同走出校門畢業生的亮點。

林思近:5年老闆不白當

“我正籌劃在福州成立一家正品折扣連鎖書店,迎接新挑戰!”林思近,這個已在商海奮鬥5年的年輕人又有了新的創業目標。

XX年從福建師大畢業後他沒有像大多同學那樣找份穩定的工作進企事業單位。他回到家鄉漳州,與人合夥承包了一家百貨站,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老闆一當就是5年。“我是個不喜歡太多約束的人,國有企事業單位不適合我。”林思近談起創業的初衷,“而當時家鄉的百貨站正好處在改制期,這給了我自主創業的機遇。”經過痛苦的磨合期,他很快適應了商海的風浪。“跟當時相比,現在信息渠道先進了很多,我的新想法就是從網絡上得到啟發的。”林思近説起自己的新計劃很有信心,“而且社會對自主創業的關注扶持度也在提高。我已申請了一項創業基金。”

鄭欣健:車子跟着你飛奔

鄭欣健,廈門大學XX級材料科學系研究生,以自己的噴墨碼技術爭取到了50萬元的風險投資,XX年9月成立了廈門印佳科技有限公司。

説起創業的初衷,鄭欣健説,在實驗室中作出了成果就想將它應用起來,加上朋友的幫助,公司也就運作起來了。

創業是艱辛的,鄭欣健深有體會。廈大的創業孵化園免費提供半年的辦公場地,但是生產設備以及廠房一無所有。在考上研究生前,鄭欣健有過工作經驗,為了公司的運轉,他動用了所有的社會關係:沒有原材料,就向原料供應商賒購;沒有廠房,就向熟識的廠家借設備生產;沒有銷售渠道,不辭辛苦跑市場。而今,鄭欣健獲得了成功。他深有感觸地説:“你為別人幹活,那就是一個螺絲釘,體會不到機器的變化;如果是自己創業,那麼就是輪子,你跑,車子跟着你飛奔”。

張偉武:創業要揚長避短

XX年從廈大計算機本科畢業的張偉武成為該系第一個自主創業的畢業生。

張偉武,男,22歲,蘭州人,XX年考入廈大計算機系,XX年4月,他在廈門獨資創辦了國內第一家為IT市場專營提供軟件服務的公司——鋭業軟服。此後不久,他聘任德國商會首席信息長官紹英先生,前往北京開設國際業務分理機構。目前,鋭業軟服已經成功與德國幾家大軟件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運營狀況順利。

張偉武早在上大一、大二時就小試過創業,那時成立的是一家設計工作室,專門做委託設計出版物。但是從大二那年起,他才真正有了創業的念頭,不過由於資金不足等原因,一直等到大四,他才註冊成立自己的公司。他認為真正創業成功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很多人眼裏,要進行一番創業,非得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行。但張偉武覺得各行各業所需要的素質都不一樣,“創業者要揚長避短,善於利用資源,做自己條件適合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