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成功的12條原則

斯庫利表示:“在早年與喬布斯的共事中,我獲得了許多產品開發和營銷的經驗。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此後的工作中,喬布斯也堅持了他最初的原則。”

喬布斯成功的12條原則

以下為斯庫利談論的喬布斯成功的12條原則:

斯庫利:

1.熱愛設計

我和喬布斯一樣,都喜歡漂亮的設計。設計是很重要的,要從用户體驗的角度去開始設計。我們曾學習意大利設計師,也跟隨汽車設計師學習過汽車各方面的設計,比如舒適性、材料和顏色等——當時在硅谷沒有人這樣做。不過喬布斯他很早就想到了。現在,蘋果所做的並不僅僅是計算機,還包括產品設計和營銷設計。設計其實是一個有關公司定位的問題。

2.重視用户體驗

他(喬布斯)常常會考慮到用户體驗是什麼樣的。這對蘋果來説也很重要,因為用户體驗是產品從端到端的系統,也與產品製造、供應鏈、營銷和零售有關。

3.不願小組討論

喬布斯曾説,“我怎麼能夠跟一個從沒見過基於圖形的計算機(graphics-based computer)的人談論它呢?這就好比你拿給別人看計算機但他看不到計算機的工作方式。(如果這麼跟別人討論溝通的話)這樣實在是有太大的障礙了”。

4.追求完美

喬布斯實際上一直是完美主義者。他覺得,每一步都必須做好,他對一切事都講究方法,並且非常謹慎。

5.對計算機市場具備前瞻性

喬布斯很早就提出,計算機將成為消費類產品。在80年代早期,這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想法,因為當時人們認為,個人電腦只是體積小一點的大型機。 IBM也這麼看。還有人認為,個人電腦可能類似遊戲機,但喬布斯的看法完全不同,他認為電腦將改變世界,幫助人們獲得此前不敢想象的能力

6.讓一切最小化

喬布斯的方法與眾不同的一點在於,他認為最重要的決定不是你應當做哪些事,而是你不應當做哪些事。他是一個最小化主義者。喬布斯總是在削減一些元素,使產品達到最簡的水平。當然,喬布斯並不是讓產品過分簡單化,他只是使複雜的系統簡化。

7.親自招聘最優秀的人才

喬布斯總能找到最優秀、最聰明的人。他有領袖氣質,能吸引他人加入他的團隊。當然,他也能在沒有實際產品的情況下使人們接受他的看法。喬布斯總是去接觸那些他認為在某一領域最優秀的人才。他總是親自負責自己團隊的招聘,而不是將招聘工作交給其他人去做。

8.完善細節

喬布斯的一個理念是“改變世界”,另一方面喬布斯也非常關注細節,例如如何開發產品,如何設計軟件、硬件和系統,以及產品應當有什麼周邊設備。他總是親自參與廣告、設計和一切事情。

9.保持較小的規模

喬布斯他自己不喜歡大公司,在他眼裏,大公司充滿官僚主義,缺乏效率,他覺得這些都是“笨蛋”。他認為,Mac團隊的成員不應該超過100人,如果規模超過100個人,那麼Mac必須改變組織架構,“我無法以那樣的方式工作。我喜歡的工作方式是我能接觸到所有事。”

10.拒絕員工糟糕的工作

在我眼中,蘋果就像一間藝術家的工作室,喬布斯是一名熟練的工匠。一名工程師曾經向喬布斯展示剛剛寫好的軟件代碼,而喬布斯在瀏覽了之後就表示:“還不夠好。”喬布斯總是迫使他人做到他們能達到的最好水平,因此蘋果的員工總是能完成一些他們原本認為無法完成的工作。

11.追求優質

喬布斯與比爾。蓋茨(Bill Gates)等人的一個主要區別在於,喬布斯有良好的品味。蓋茨等人總是關注那些能佔領市場的產品,推出的產品總是為了搶佔市場。但喬布斯從不這樣做,他認為應當做到完美。

12.系統考慮問題

我認為,iPod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反映了喬布斯對用户體驗、整個端到端系統的關注。喬布斯總是關注端到端系統,他並不是一名設計師,而是出色的系統思考者。這在其他公司不多見,他們只希望做自己需要做的那一部分,並將其他部分外包出去。

資料:

1983年,喬布斯從百事公司挖來了打響百事可樂品牌的斯庫利,二人作為聯席CEO共同運營蘋果。斯庫利為蘋果帶來了世界級的技術、世界級的廣告以及世界級的設計。

然而雙方的合作關係並未持續太長時間。喬布斯和斯庫利之爭持續了一年多,董事會最後站在了斯庫利的一邊。1985 年,喬布斯被踢出他自己創辦的蘋果公司。

1998 年,在IBM 和太陽公司等競爭對手打壓下,走投無路的蘋果董事會把XX年前趕走的喬布斯請回來。喬布斯稱當時的蘋果是“底下有個大洞的船”。喬布斯成為美國第一個被董事會趕走又請回的公司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