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練攤:從人云亦云到個性發展

最近,原本被稱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中掀起了一股練攤熱潮。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對於80後甚至90後的大學生而言,練攤——這項看似原始的買賣意味的是什麼

大學生練攤:從人云亦云到個性發展

創業不是適合每個學生的,在你的經驗還不豐富、心理承受能力還不強的時候,不要盲目投身創業大軍。

北京五道口城鐵成府路這短短兩百米的街道上,一到下午4、5點鐘,都會聚集着大大小小近100個地攤。在這之中,不乏周圍高校的大學生攤主。最近,原本被稱為“天之驕子”大學生中又掀起了一股練攤風潮。面對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練攤,這項看似原始的買賣能否成為80後甚至90後的大學生的致富新方法呢?

學生:“我就是單純地想體驗一下”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生意也越來越難做,我還想要不然就不再幹了。”劉曉璐是五道口周邊一所高校的大三學生,從今年5月開始,她的小買賣已經幹了5個多月了。從一開始的從動物園等服裝批發市場進貨,到現在從阿里巴巴上找到固定的買家,劉曉璐的生意越做越熟。

“我剛開始乾的時候,就是單純地想體驗一下。”劉曉璐説,那時每次到五道口坐車,都能看到路邊擺着各種各樣的小攤位,種類大多是飾品、書本、宣傳畫和服裝。有一次,劉曉璐看着一堆閃閃發光的耳釘着迷,花15元錢買回家,這次購物卻讓劉曉璐有了擺攤的念頭。“我不是喜歡上淘寶麼,回去一看,這對耳釘在淘寶上才賣2塊錢!”於是,劉曉璐用400元從這個網店進貨,買上一塊毯子,開始了練攤的業餘生活。

“剛開始的時候,買的人很多,我一週出去3天,每個月也能賺到五六百元。”劉曉璐説,曾經有一度,她還非常熱衷於練攤帶來的收益。但隨着暑假的到來,練攤的人越來越多,而買東西的人卻越來越少。“有時候週末的這條路上,賣的人比買的人還多,一天都不一定開張。”在劉曉璐看來,這段新鮮但又辛苦的擺攤生涯耽誤了她不少時間,最多賺個生活費,現在課程緊了,也得為以後的出國或工作準備了,小買賣也就打算收攤了。劉曉璐説,練攤最大的收穫是讓她“學會面對這種不同於學習的辛苦”。

家長:“上大學不是為了練攤的!”

“我並不是不贊成孩子做生意,而是不能耽誤學習,也不能把練攤、做小買賣當成以後的職業。”李女士的孩子小小今年上大三,前幾天,這個愛逛街的女孩自己跑去北京的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進了1000多塊錢的服裝和女士包。小小説,要在學校門口的街道上擺個地攤,體驗一把做老闆的感覺。

在小小的同學中,不乏躍躍欲試的“練攤者”,有的甚至已經將課餘時間都用在了進貨、賣貨上。當得知女兒也要練攤時,李女士堅決反對。“你也不想想,你上了大學,就應該好好學習。如果去擺地攤,那和國中畢業從小就做生意的人有什麼區別,有什麼優勢?如果要練攤,還有必要上這個大學麼?”

和李女士一樣擔心的家長並不在少數,在他們看來,孩子們的想法顯得過於稚嫩,練攤這項課餘工作遠不如學習、實習有意義。在家長們眼裏,學校是上課、學習的地方,學生的任務依然是學習。針對有人説練攤是一種讓學生體驗社會的方式,會對大學生創業有幫助的説法,李女士不屑一顧:“體驗社會可以去實習,去工作,如果擺個攤就叫創業,那也太對不起這張大學文憑了吧!”

校方:“讓學生體會最貼近真實的商業環境”

不管家長們怎麼想,如今,練攤已經不只是學生們的自發行為,有的高校甚至專門開設了小院裏的小市場,鼓勵學生練攤。

今年春天,在大連商務職業院校的小院裏,開設了一條300多米長的商業街,上面有大大小小几十個攤位,練攤的都是在校學生,擺攤的學生還要獲得學校頒發的“許可證”。大連商務職業學院表示,此舉是學校創業課程的一部分,目的是鍛鍊學生的創業能力。這次活動全部是免費的,不收取學生的攤位費、管理費,以後打算讓商業街常態化,可能會適當收取一些費用,這些管理費用來扶持學生創業,如成立創業基金等。

無獨有偶,在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的創業協會也曾經在主幹道上開闢出位置,讓大家來擺地攤,多是資助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江蘇無錫江南大學附近的人行道上,也聚集着很多江南大學的練攤族。對此,學校相關老師表示,學生的創業激情值得鼓勵,但創業還需要社會、學校加大引導力度。對於大學生的這股練攤熱潮,江南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薛雲建説,鼓勵的同時也要給大學生稍微潑點冷水。“創業不是適合每個學生的,在你的經驗還不豐富、心理承受能力還不強的時候,不要盲目投身創業大軍。”

創業者:我有不一樣的成功體驗

雖然在大多數人看來,把練攤當作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或是創業方式並不是一個有“錢途”的設想,但仍有少數大學生通過練攤,在不同程度上是享樂自己的創業夢想。

李曉是典型的80後女孩,關注時尚,沒事就把時尚雜誌的模特穿着剪下來,學習穿衣裝扮的技巧。4年前,還是大三學生的用自己的零花錢進了第一批貨,開始在學校旁邊的小廣場上賣起了T恤和圍巾。大學畢業後,她又和朋友一起湊了半年的房租,在北京人民大學旁邊的服裝市場租下了半年的攤位,做起了專職練攤人。

從廣州進服裝,給自己的小店做會員卡,記錄每個顧客的喜好,只要進了新衣服就給大家發圖片……李曉的“笨辦法”堅持了4個月,終於有了越來越多的回頭客。兩年過去了,她已經在北京五道口服裝批發市場盤下了另一個鋪位,還開起了淘寶店,成了收入頗豐的小老闆。

“如果可能,我以後想要有自己品牌的服裝,但是這要在不斷學習和積累之後。”李曉説,在進貨的同時接觸到不少搞服裝設計和廣州的製衣廠,發現生產服裝業並不是那麼難的事情。為了實現自己品牌服裝的想法,李曉還報名了北京服裝學院的班,學習裁減、製衣、設計等的相關知識。

在李曉看來,練攤已經成為她的一項事業,但她仍坦言,對於大學生來説,這並不是一條好走的路。“大學生社會經驗少,不如社會上的人能吃苦,對市場不敏感,常常是搭進去不少時間,又剩了一堆貨底子。”在李曉看來,如果能結合自己興趣,有一股執著的勁頭,練攤創業這條路也未嘗不可。在李曉經常瀏覽的網絡論壇中,有很多成功創業的大學生,像自己設計的首飾、服裝,手繪傢俱等等,他們大多是從小本生意做起,帶有各自個性化的色彩。李曉説,“我有長遠打算,現在正在努力,只要肯吃苦,我相信大學生的優勢是會體現出來的。”

專家:實現從天之驕子到普通勞動者的轉變

當面對“練攤過於低端”的質疑時,大連商務職業院校教師陳紹峯説,其實全世界的教育都在經過從學歷教育到職業教育再到創業教育的轉變,現在的大環境下,創業教育勢在必行。練攤只是一種方式,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體驗最貼近真實的商業環境,從中得到鍛練和提升。“大學生創業也不可能都是高端的、高科技含量的項目,不能把大學生都當成精英。”在他看來,很多學生也是大眾的一員。即使一個大學生從擺地攤開始創業,也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另外,大學生也不是為了擺地攤而擺地攤,擺地攤只是他創業的起步,只是積累的開始。

10月20日,淘寶網戰略合作副總裁路鵬介紹,據淘寶網的統計顯示,淘寶網去年的註冊用户數是8000多萬,現在已達1.63億,每天獨立訪問淘寶網的用户數是XX多萬。這其中,80後年輕人佔很大比例。在淘寶的鑽石店主中,大學生更是不在少數。不論是在網上還是現實中,練攤已經成為大學生創路的一條個性之路。

對此,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聘請的創業導師餘曉雷介紹:“美國70%的企業家,都有小時候做過報童的經歷。大學生擺地攤,不但可以低成本學習創業、很快掌握商業技巧,還能實現從天之驕子到普通勞動者身份認同的轉變。希望社會能為大學生擺地攤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這關係着我們社會的活力。”

■ 相關鏈接

大學生“練攤”,目前尚面臨一個現實問題,按照相關城市管理條例,流動設攤無法辦理執照,也就沒有合法身份。有專家認為,如果對流動設攤徹底放開,就會對城市文明衞生造成很大壓力。

去年,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衞生管理條例》,規定從XX年1月1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公共場所設攤經營,但政府應確定相應的經營場所,供農產品、日用小商品等經營者從事經營。對此,温州市首先作出了嘗試:在飛霞橋、山前街、公園路等地試點設立了4個臨時疏導點,允許流動攤販在這4個地方合法經營。

全國人大代表張育彪也建議借鑑韓國、日本、美國等國的實踐經驗,由各個城市劃定區域和時段,讓小攤販有序經營。

專家指出,有志於創業的大學生能否從攤販這個職業中獲得“第一桶金”和寶貴的經驗積累,其中既有觀念問題,也有城市管理政策方面的問題。在大學生認識到做“攤販”並不丟面子的同時,政府部門也應為之積極創造條件,這樣才能使更多大學生從中闖出一條就業創業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