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中易犯的18大錯誤!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一

大學生創業中易犯的18大錯誤!

--投資項目過於單一


近年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菜餚慢慢變成了搶手貨。一位投資者看到此景,毅然拋開了一直處在考察中的其他投資項目,一心一意搞起了特色養殖。這位自稱相信"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投資者,力排眾議,傾其所有,將全部資金都投入到他選定的特色養殖項目上,並堅信在自己的苦心經營下,一定能夠從這個項目上獲取豐厚回報。但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卻使其夢想破滅。

雖然單一投資因為資源和資金的集中,在項目選擇正確的情況下,常常會給企業帶來好的收益,但單一投資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放大的風險只要發生一次,就可能使投資者多年積累起來的財富毀於一旦。形象地講,投資過於單一,就像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一旦籃子打翻,雞蛋也就全部摔破了。而由多項目構成的組合性投資,可以大大減少單一投資所帶來的投資風險。作為一名缺乏經驗的創業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一定要儘可能拓展投資思路,培養多角化投資思維方式,保持投資項目的多元化,並注意在項目與資金之間達成平衡。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二

--投資規模過大,資產負債比率過高

王平對自己準備投資的電磁爐項目充滿自信,他認為這個項目一定能給他帶來不菲的收益,加上通過關係,他輕而易舉就從銀行"套"的大筆資金,更加信心爆棚。他很看不起同行們縮手縮腳、小打小鬧的樣子,心想自己絕不能跟他們一樣,要幹就大幹一場。這種心態使他忘記了自己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他一心只想擴大投資規模,將"攤子"鋪得越來越大,甚至提出"大就是好"的口號,連上兩條生產線。企業負債隨着他的盲目投資滾雪球般地擴大,王平卻毫不在乎,一點也不感到害怕。在他看來,等企業一運轉起來,什麼債都可以還清。但等他的企業運轉起來了,別人的錢也賺夠了,開始拼命壓價。王平的產品生產出來卻賣不出去,頓時陷入了危局之中。

一開始就喜歡把攤子鋪得很大,幾乎是一些創業投資者的共性,殊不知種種危機就蟄伏其中,一不小心就可能爆發。同時,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人們容易信心超支,對未來估計過於樂觀,藐視風險,從而形成投資泡沫,一旦有風吹草動,泡沫瞬間破滅,投資者就會陷入危局和困境。投資者應從風險與收益平衡的角度考慮企業的投資導向,選擇合適的投資項目,並且將投資規模控制在適度的範圍內。在具體投資時,應將資金分批次、分階段投入,儘量避免一次性投入,應留有餘力,以防萬一環境變化,風險發生,手中再無資金可以賙濟,以致滿盤皆輸。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三

--過度相信他人,不親自進行市場調查

一位北京白領因所服務的外資企業準備撤出中國而失業,就想尋找一個合適的項目自己投資做老闆。聽到消息後,一位朋友跑來向他竭力鼓吹××項目的美好前景,並説如果他相信自己,"只要你投資20萬元,其他一切事情全部由我來做。到時候,咱們倆xx分成。"這位朋友又一一列舉了自己的市場調查數據,分析了市場前景,結論是:××項目前景一片光明。這位白領受朋友蠱惑,不僅對20萬元投資一口應允,而且在將錢交給那位朋友之前,也沒有親自或委託他人重新對這一項目的市場前景和這位朋友的辦事能力進行任何調查。結果他的朋友拿到錢後,沒多久就將項目做垮了,這位白領的20萬元投資當然也跟着打了水漂。

通常,創業者對他人尤其是親密朋友的意見都容易過度信任,認為朋友的話即代表了市場的真相,自己無需再對市場進行調查,從而導致投資失敗。在做投資決策時,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的意見與建議,哪怕這個人是赫赫有名的專家、你的親兄弟、你的父親母親。毛主席説: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自嘗一嘗。這是萬古不渝的真理,投資者更要牢記在心。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四

--急於獲取回報

温州有傢俬營企業的小老闆,看到別人因生產某種塑料產品錢都賺瘋了,不由得也心急火燎起來,趕緊籌集了資金,決定也要儘快投資上馬這一項目。就在這時,他手下的一名技術員勸告他説:"老闆,你只要將開工時間推遲4個月,我們就能安裝調試好一種目前最先進的設備來生產這種產品,產品比現有設備生產的產品要好得多,相信也會暢銷得多。"不料,這位老闆聽了卻很不高興地説:"推遲開工4個月?你知道推遲開工4個月意味着什麼嗎?那意味着我們將白丟掉上百萬元的利潤。"並且命令馬上開工。但不出那位技術人員所料,工廠開工沒幾個月,就因為配套技術陳舊、產品科技含量太低而使產品陷入滯銷。這位老闆不得不重新投入巨資對才開工沒多久的工廠進行技術改造。

創業者在初涉投資時,易受眼前利益驅動,而忽視長遠利益,採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這樣做雖然能夠使企業一時獲利,卻喪失了長遠發展的後勁。投資是一項系統工程,創業者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可殺雞取卵、涸澤而漁。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五

--不願尋求投資合作伙伴

國內一家生產消毒液的知名企業,在去春"非典"之前,就面臨着市場需求與企業生產能力不足的矛盾。面對這種情況,有人提議找"外援",以"合資"方式彌補資金缺口和化解投資風險。但該企業老闆卻擔心無法控制合作伙伴,同時認為有那些找夥伴、談合作的工夫,不如自己慢慢滾動發展,因而將此建議束之高閣。去年春天突然出現的"非典"疫情和急劇放大的消毒液市場,終於讓這位保守的老闆吃到了苦頭,不但沒有賺到本來應該賺到的錢,而且被其他幾家同類企業藉着"非典"契機一舉超過,淪為業內的二流企業。

投資者在投資活動中,既要講獨立,也要講合作。適當的合作(包括合資)可以彌補雙方的缺陷,使弱小企業在市場中迅速站穩腳跟。如果創業者不顧實際情況,一門心思單打獨鬥,就很有可能延誤企業的發展。畢竟,分享利潤總比誰也沒有利潤好。春秋時代戰國七雄尚講合縱連橫,投資者還是需要有一定胸襟。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六

--迷戀主導權而尋求過度弱小的合作伙伴

為了在合作項目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享受説了算的痛快,兩年前,蘇北某知名造紙廠放棄了與許多大企業及頗具實力的投資機構的合作機會,而決定與一家小型企業洽談合作,共同投資一個新項目。誰料在合作項目執行接近尾聲時,突然出現一個意外情況--該工程的排污項目驗收不合格,需要再投入一筆資金進行改造。這家造紙廠向合作方提出共同承擔排污項目的改造資金,但對方卻向他們道歉,表示自己做這一項目已經是勉為其難,再拿出更多的資金已是力不從心。該造紙廠只好轉而向銀行尋求貸款,但所貸到的資金離項目所需仍有相當距離。該造紙廠於是尋求其他的合作伙伴來解決資金難題。新找到的合作伙伴希望該廠原來的合作伙伴退出該項目,而後者則堅決不肯退出。三方僵持不下,最後該造紙廠只好忍痛放棄了這一項目。

誰都想説了算,誰都想當"主人",但主人不是誰都能當的,不是誰都能夠當好的,當家作主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更大的責任。創業者在尋求合作伙伴時一心追求話語權,但軟弱的合作者卻可能在你需要時,不能給予你及時和有力的幫助,反而有可能使一些更強大的潛在合作伙伴卻步不前,棄你而去,使你喪失更多的機會。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七

--合作伙伴選擇不當

江蘇某鄉鎮的電子儀表廠是一家剛剛起步的企業,為加速企業發展速度,該廠準備開發一個環境監測儀器新項目。但因自身實力不足,便決定尋找一個合作伙伴,共同開發這一項目。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後,終於找到一家願意出資100萬元的企業。大喜過望的電子儀表廠合資心切,對該企業只作了一番膚淺的瞭解,便草率地簽下了合作合同。簽約後半年,電子儀表廠即發現合作伙伴對合同缺乏誠意。該廠為加快項目開發速度,資金總是按時到位,而合作伙伴答應的100萬元投資卻一拖再拖,最終影響到項目開發速度,喪失了搶佔市場的最好時機。

創業者因急於發展企業,對合作方的信譽、實力疏於考察,極易為企業留下隱患。在涉及到資金投入時,一定要強調資金的到位期和資金到位的比率。創業者在合作合資前,務必對合作夥伴進行全方位的調查研究,對合作夥伴的品行、經營能力、資金實力等等,都要有翔實的瞭解,以減少投資風險。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八

--未與合作伙伴達成共識就實施

某科技開發公司發明了一項專門用於檢測蔬菜水果農藥殘留量的新產品--檢測液,但因其嚴重欠缺開發資金而無法投入生產。一位投資者十分欣賞他們的研究成果,決定與其合作,投資50萬元,扶助其產品投產。新產品生產出來後,問題卻出現了,投資方對生產方的市場運行方式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自視為"救世主"的投資者,在不瞭解行情的情況下強行要求對方改正,而對方又覺得自己沒有什麼不對,執意不肯聽從,雙方僵持不下,遲遲達不成共識。拉鋸戰影響到公司生產和市場運作,更重要的是影響到公司士氣,使人心渙散。公司很快陷入面臨破產的險境,投資者的50萬元也因此而灰飛煙滅。

作為一個投資者,需要的是耐心與細心。不能認為自己是投資者,就頤指氣使,將自己當成救世主和百事通,這樣極容易引起合作者的反感,激化矛盾,導致兩敗俱傷。一個理智的投資者,應學會尊重合作方的意見,並盡力彌補對方在管理、市場等方面的不足,做到有節制、有分寸,遇到問題充分交流,必要時要能夠求同存異,克己從人,以爭取雙方利益的最大化。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九

--選擇實力遠超過自己的投資夥伴

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決定自主創業。他們看好了一個很有市場的投資項目,但因自己剛畢業,經濟基礎薄弱,不得不尋求投資合作伙伴,以求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經過多方考察,他們選擇了一家極具實力的大型企業,對方為這一項目投入了足夠的資金,同時也佔據了大部分的股權。資金問題解決了,但在經營、管理、人力等諸多問題上卻達不成共識。由於對方是大股東,根本不按這幾個大學生的思路運作,結果不僅項目失敗,還挫傷了幾個大學生的創業信心,使其在破產的邊緣徘徊。

這幾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們抱有"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想法,單純認為只要有了資金,其他問題都好解決。而事實上,由於合作伙伴過於強大,攬權、搶權意識強烈,幾個人雖然有知識有想法,卻陷入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中。尤其是對於剛出道的創業者,在以股權融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雙方力量的平衡問題。雖然不能一心想着"制住"對方,但也一定要隨時警惕被對方"制住"。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十

--進行沒有希望的"友情"投資

王、李兩位先生同為一企業下崗人員,創業時這兩位兄弟般的好友同時經營了兩家同類性質的公司。開始的時候,雙方的經營狀況還差不多。但一年之後,當王先生開始考慮如何壯大自己的企業,考慮長遠發展的時候,李先生卻資金耗盡,面臨破產境地。求貸無門的李先生着急地求上門來。面對多年的朋友和同事那羞愧落魄的樣子,王先生明知李先生根本不是搞企業的料,但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將原計劃用來擴大生產的資金資助好友。然而幾個月之後,李先生花光了借來的錢,可企業卻毫無起色,而王先生也因為這筆不小的"友情投資",使公司因資金緊張而陷入惡性循環,一蹶不振。

商場不認友情,只講事實。王先生在明知道對方能力不行的情況下,顧及友情仍勉強將自己本來不多的資金投資,結果既沒救活好友的企業,也使自己淪入困境。投資者在投資時,一定要記住,感情代替不了理智,不要被感情的温情面紗矇蔽住眼睛,迷惑了頭腦,最後為了"講感情",其實卻傷害了雙方的感情。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十一

--情緒化的投資策略

趙先生是一家集體企業的經理,幾年來,連續投資的幾個新項目均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流產了。一系列的投資悲劇使他受到周圍人的奚落和懷疑,這讓他的自尊心大受打擊,也更激起了他的"鬥志"。恰巧這時,有下屬又呈上一個據説是一本萬利的新商機,急於翻本和挽回形象的趙經理連看都沒有細看,更別説什麼科學評估該投資項目了,當即批准。用趙經理的話説就是:"一回不成,兩回不成,我就不信這回還不成!"可惜市場很快回了話:他的投資又泡湯了。為了這一次又一次的投資失敗,趙經理的精神幾乎崩潰。

不害怕失敗是好事,失敗乃成功之母。但膽大不等於魯莽。創業者因無法忍受屢屢投資失敗的壓力,激起賭徒心理,以情緒化的思維決策方式去決定投資方向、投資項目,則必敗無疑。情緒化是最可怕的投資陷阱之一。一個創業者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有清醒的頭腦,冷靜而客觀地決策,如果覺得自己把握不住,可以請專家或組織智囊團來幫助自己,不能讓情緒左右了自己的頭腦,導致投資一錯再錯。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十二

--忽視投資回報,投資陌生行業

經營剛上軌道的食品廠張廠長求財心切,馬不停蹄地打算上馬一些新項目。張廠長喜歡讀書看報,知道現在專家們都在講企業經營要多元化,也想"多元化"。他決定到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內一試身手--辦個服裝廠。由於張廠長從來沒有搞過服裝,對服裝行業兩眼一抹黑,而他在食品行業積累的經驗在服裝行業又完全用不上,結果不到一年,張廠長的服裝廠就敗下陣來,而且還拖累了主業。

一個企業經營者愛學習、有上進心是好的,但張廠長在學習時卻不善於分辨,忘記了對於一個投資新手來説,不熟不做乃是一條普遍法則。盲目進入不熟悉的新行業,既使一個經營者過去積累的經驗不容易發揮,又浪費了時間和寶貴的資金。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十三

--對投資項目認識不足

VCD機曾是一種高檔耐用消費品。幾年前市場前景非常看好時,南方某企業決定改行做這種產品。這雖然需要一筆非常大的資金,但他們經過多方籌措仍堅持了下來。可惜等該廠產品上市時,其他跟風者的產品也接踵而至。市場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潭,而該廠卻沒有足夠的資金去與別人打價格戰。在最初的一批貨賣了100萬元以後,該廠的產品便再也銷不動了,不得不乖乖地退出了VCD機市場。經此一役,該廠元氣大傷,至今未能恢復。

一個賺錢而技術水平要求又不太高的產品,肯定會吸引一大批跟風者,市場很快就會達到飽和狀態,而一旦達到飽和,必定會有大規模的價格戰。一個企業領導者必須對國內市場這一特性有充分的認識。如果企業資金實力又不足,營銷跟不上,那麼必死無疑。投資者應冷靜評估投資項目,對自身實力和目前市場狀況保持清醒認識。南方這家企業在確定上馬VCD機項目之前,就必須對VCD機目前已經達到的社會保有量、產品市場容量、自身實力、競爭者狀況等進行充分調查,並作出客觀評估,以此作為投資依據,決定該項目是上馬還是不上馬,上馬又勝算幾何,是否有別的更好的可替代項目。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十四

--不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策略

幾年前,某燃氣熱水器廠正籌措上馬一新項目時,從媒介中得到一條市場最新消息:市場風向將發生某種轉變。這種轉變將使該廠正在進行的燃氣熱水器項目變得不合時宜。廠長心裏十分矛盾,為自己已投入的數十萬元資金痛心不已。後又一想,現今市場風雲多變,一時的信息不利並不能代表未來,也許這一項目建成後,市場需求風向又會轉過來呢?他決定繼續對這一項目進行投資。結果,當他又投入了數十萬元建成了新項目後,因為市場風向一直並未如其所願地發生轉變,各種電熱水器擠佔了傳統的燃氣熱水器市場很大的份額,使這家工廠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投資者獲取有利的市場信息,不能正確地分析投資的利弊得失,並以此來調整原有的投資策略,趨利除弊,而是抱持一廂情願的心態,這是導致這家燃氣熱水器廠投資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投資者在投資項目的執行過程中,應時刻注意市場趨向的變化,努力使項目與市場趨向保持一致。一旦出現新的情況,應根據變化後的情況隨時做出調整。如果市場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原有投資決策已變得明顯不合理,就應壯士斷腕,以避免造成更大損失。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十五

--輕易放棄投資項目

江蘇一家鄉鎮企業經過嚴格調查、慎重考慮,終於選準了棉花加工這一投資項目,躊躇滿志地着手興建。一切工作都按計劃進展得十分順利,但項目進行到後期,卻遇上國家對紡織業的結構進行調整(壓錠),棉紡市場一時趨於疲軟。該廠領導因此驚慌失措,就像握着一個定時炸彈,一心急於脱手。誰知當他們剛剛以低價將該項目轉手後,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隨着國家對紡織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邁向深入,棉紡織市場發生了強烈的反彈,接手該項目的投資者迅速將項目完工,因此大賺了一筆。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投資者必須保持良好心態,冷靜分析:變化是長期的,還是暫時的?是政策性的,還是市場性的?驚慌失措只能導致決策失誤,決策失誤又必然導致投資失敗。投資者在決定上馬一個項目時,就應該對市場和政策的各種變化作出預測,並有針對性地應變。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十六

--光靠運氣進行的投資

遼寧的朱先生本來並不是優秀的弄潮兒,但良好的機遇使他一下海就連着挖到了好幾桶金,而且這幾桶金的份量都還不輕。這使他信心倍增,認為命運之神站在自己一邊,他怎麼都能贏。前不久,他又看中了一個新型鋁合金門窗項目,毫不猶豫地投入了大量資金,但這次他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改良塑鋼門窗以其良好的密封性,保温隔熱隔音的性能,使他的新型鋁合金門窗在當地斷了銷路。投資方向的錯誤使其備受打擊,經濟上也受到很大損失。

幾次好運氣就讓朱先生得意忘形,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可幸運不能永隨。以運氣為枴杖來度量財富之路,早晚要跌跟頭。這次投資失敗給了郭先生一個教訓。"好運連連,一帆風順",只不過是人們一種美好願望而已,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事。投資是一門科學,要尊重其規律,否則受到懲罰,只能算是咎由自取。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十七

--對合作缺乏真誠,頻頻違約

趙先生精明過人,人稱"小精靈"。在與一家企業合作共同開發項目時,為了讓自己佔到更大便宜,他在腦子裏把小算盤撥了又撥,極力尋找合作條款的空檔,不按合約規定辦事,屢屢推諉、延遲、壓縮投資時間和數額,尋找各種藉口讓對方替其出資、墊資。對方也並非傻瓜,他的小九九很快被察覺。因為他的失信行為,使對方對合作喪失了信心,從而在投資上與他相互扯皮,大大延長了項目的開發時間。當他們共同開發的產品上市後,競爭對手的產品早已在市場上廣泛推廣。剩給他們的只是殘羹冷炙,投資回報少得可憐。

私心太重,合作缺乏誠意,不信守承諾,是投資合作中常見的事,亦常常成為投資失敗的誘因。事實上,一個人太過聰明,總企圖在合作中佔點小便宜,把合作伙伴當作傻瓜,結果一般都會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一旦雙方反目或互相扯皮,受損失的是合作雙方。作為一個投資者,如果你打算尋找一個合作伙伴,你就一定要有與對方真誠相處的準備,1加1等於2,1減1就是零,1雖比2小,但卻大於零。所以,如果你不能做到與合作對方真誠相處,最好還是一個人單幹。

創業者易犯錯誤之十八

--迷信專家,過於相信專家的能力

山東一家啤酒廠為了在南方某市開發新市場,精心從廠裏挑選出幾位"行家"派到該市坐鎮。行家們到了那座南方城市,沿用在北方老家的成熟辦法進行操作,誰知結果卻是賣力不討好,市場反應極為冷淡。當有人向廠長彙報時,這位廠長答道:"萬事開頭難。他們都是專家,不用擔心,應該相信他們。"抱着這種思想,儘管長時間見不到投資效益,廠長卻表現得極有耐心。等來等去,等了一年,又等了一年,等到第3年,這位廠長按捺不住了,他信任的那幾個專家在南方的廠子,投出去一堆金子,抱回來的卻是一堆磚頭。職工怨氣沖天,廠長亦自感無法交待,只好打發那幾位灰溜溜的專家回家待崗。近年來,經常會有一些自稱專家的人在各種媒體發佈消息:"在未來若干年內,某某類型的產品將更符合時代的要求,成為領導消費潮流的主導力量。"總會有很多人認為機不可失,在未進行市場調查時,就趕緊投資上馬生產這一產品。面對周圍人疑惑的目光,他們總會朗朗解釋道:"這可是某某專家説的,絕對不會錯。"所以,一年到頭總會有許多這樣那樣的專家在媒體上指點江山,也總會有許多聽了專家的話而投資失敗的倒黴蛋指着專家罵娘。

專家不是萬能的。投資者對專家在投資中的作用往往不能準確定位。對專家的話偏聽偏信,當專家出現失誤時,因他們是專家而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結果往往造成投資失敗。創業者不能過分迷信專家,既要聽他們在説些什麼,又要以自己的智慧加以判斷、甄別;對專家既要大膽使用,又要合理地監督。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專家在投資中的功效,增加投資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