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狂人每天工作15小時

奇瑞狂人每天工作15小時
尹同躍太忙,想找他坐下來聊聊是件很困難的事。第一次採訪尹同躍是在奇瑞發動機下線前一天的深夜。尹同躍當天中午乘飛機抵達濟南,下飛機坐車去了膠東某城市,和當地政府領導談事情,然後和奇瑞經銷商開會。晚上11點尹同躍回到濟南,接受記者的採訪,直到深夜兩點。第二次採訪是在幾天前奇瑞召開商務年會期間。記者提前一天到會議所在地北京九華山莊,但採訪還是隻能在尹同躍密集的工作日程中找第二天的會議間隙進行。對於工作忙,尹同躍調侃自己説:“廢物才忙,我是廢物。”

“肥大系”眼中的標杆人物

尹同躍被評為“CCTV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後,合肥工業大學(簡稱“肥大”)立即將該消息發佈在學校官方網站上,這樣的待遇不是每個畢業生都能享受的。

尹同躍1984年畢業於安徽工學院的汽車專業。如今,安徽工學院已經更名為合肥工業大學。從這所學校走出的校友,被業界稱作“肥大系”。“肥大系”校友中投身於汽車業的不在少數,包括東風的朱福壽、徐平等人,江淮安凱的左延安、安進,中國汽車研究中心的陳偉農,北汽福田的董長征,安凱汽車、星馬汽車、長豐集團、飛彩股份等企業高層中都不乏合肥工業大學的畢業生。

奇瑞中的“肥大系”就更多了,除了尹同躍,奇瑞銷售公司總經理李峯、副總經理金弋波等人都出身“肥大系”,並且是尹同躍的同班同學

當年輕的尹同躍1980年離家去上大學的時候,他和多數的中國人一樣還沒有坐過轎車。他曾抱怨那時頂尖的畢業生都被分配到卡車工廠上班,因為中國當時幾乎不存在轎車市場。

1984年,作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大學畢業生,平時表現並不出眾的尹同躍在東北找到了第一個工作:一汽紅旗轎車廠的工藝員,後來參與了一汽大眾的組建。

如今,尹同躍和他領軍的奇瑞已經成了“肥大系”的驕傲。江淮的董事長左延安在一次採訪中不禁把奇瑞稱為江淮學習的榜樣,“奇瑞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企業,我把其稱之為典型的知識經濟的產物。我們一直在宣揚整合全球資源,而奇瑞卻是在腳踏實地地去做,人才資源、技術資源、管理資源、產品資源、研發資源等等……所有這一切做得都非常好”。

打着吊針跟供貨商砍價

蕪湖是一座悠閒的城市。記者前往採訪時看到,每天早上10點,蕪湖小吃一條街上,飯店裏還會有很多人悠然自得地喝着早茶。“奇瑞人是這個城市的異類,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尹同躍是異類中的異類,他每天可以工作15個小時以上。”蕪湖市委宣傳部的一位工作人員這樣向記者描述。

尹同躍有一段時間臉上貼着膠布在車間裏工作,那是他因連續工作,白天走路時打瞌睡撞在了鋼架上。這樣的事情已經有點傳奇的味道了,可類似的事情不止一兩件。為奇瑞設計了QQ、東方之子和旗雲車的沈浩傑説,他原來不信奇瑞人都是工作狂的説法,但到了奇瑞以後不能不信。有一次,奇瑞向寶鋼購買汽車衝壓用的薄板,價格怎麼也談不下來,“後來尹總急了,就讓我陪他去寶鋼。當時他高燒差不多40度,在車上打着吊瓶。寶鋼的總經理謝企華看他這樣,連説:‘好,好,你這樣都跑來了,讓價’。”

在記者採訪過的汽車業、IT業以及通信業的領軍人物中,尹同躍是對工作最投入者之一。採訪尹同躍,如果不聊奇瑞,他根本不會感興趣,如果不聊汽車,那採訪基本上就可以結束了。

把利潤都投進技術研發

記者採訪過的與汽車有關的人中,對汽車技術最為着迷的有兩個人,一個叫張潛,他耗盡自己的所有家產研究水陸兩用車,最終變得一無所有;另一個就是尹同躍,奇瑞今天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與他痴迷於汽車技術有關。為了提高汽車技術,尹同躍把奇瑞2005年以前賺到的絕大多數利潤都投到了研發方面。

尹同躍身上保持着上世紀80年代工科大學生對技術的執着。奇瑞發展過程中,有兩件事最令尹同躍惱火,一是奇瑞創業初期,由於質量控制能力不強,車子經常出毛病,市場上傳出“奇瑞奇瑞,修車排隊”的説法;二是奇瑞以前用的發動機大部分是買別人的,技術落後、成本高。工程師出身的尹同躍根本無法忍受這樣的情況。尹同躍當着記者的面表示“自己脾氣不好,經常罵人”也與此有關。據奇瑞一名內部人士透露,以前奇瑞每個月的內部會議上,捱罵最多的兩個部門,一個是生產部門,一個是汽車工程研究院。隨着奇瑞的發展,情況逐漸有了變化。“尹總現在脾氣好多了,質量上去了,自己的發動機也下線了,罵人的時候也少了。”這位內部人士透露。

尹同躍自稱自己的個性、能力“不是做一把手的料”,“我就想別人把我看做一名工程師”,“我思考最多的問題還是汽車質量”。他表示,“我自己有時候很着急,想怎麼樣能變成一個非常合格的、非常強的管理者,能像張瑞敏那樣”。

長於“挖人”知人善任

尹同躍知人善任,而且很會“挖人”。據説,奇瑞是“海歸”、“引進人才”最多的國內汽車企業之一。比如:奇瑞副總經理孫國成,曾任杜邦(中國)的CFO;奇瑞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曾任美國偉世通公司高級工程師;奇瑞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辛軍,曾任本田北美公司總工程師;奇瑞國際公司總經理張林,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曾供職於戴-克公司。奇瑞還有一位來自日本的發動機廠廠長,他就是曾在三菱公司工作30年的生產現場改善專家寺田真二。這些人才帶來了汽車工業的先進製造技術和管理經驗,使奇瑞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成長。用尹同躍自己的話説,這些人都是被自己“忽悠”來的。

尹同躍“忽悠”人的能力絕不比他提升汽車技術的能力差:“來幫幫小尹吧,就3個月,項目結束了你就回去。”結果是一個項目完了,人才也留下來了。

奇瑞研究發動機的功臣胡復倒不覺得自己是被“忽悠”來的,相反覺得奇瑞給了她一個非常好的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記者今年在奇瑞發動機二廠見到她時,正值奇瑞自家的發動機馬上就要下線。提起“落户”奇瑞的經歷,她表示當初也沒想到能在奇瑞一直幹下去。她説,尹同躍在奇瑞創業最艱難的時候,為他們這些吃不慣當地口味飯菜的外地人專門找了廚師做飯,他甚至親自張羅他們的伙食問題。

去年年初,尹同躍的大學同學李峯也被他拉到奇瑞門下,出任奇瑞銷售公司總經理。李峯曾在北汽福田取得很好的銷售業績。為了説服李峯加盟,他費盡周折甚至發動安徽省省長在北京約見李峯。事實證明,李峯到奇瑞上任後推行的“分網銷售”等營銷舉措,頗有成效,去年奇瑞銷量達到創紀錄的18.9萬輛,成為尹同躍知人善任的最佳註腳之一。

■人物印象

為汽車痴狂

尹同躍不是一個低調的人。江湖上之所以傳説他低調,是因為他不願意談奇瑞或者汽車之外的話題,不願意做媒介筆下的汽車英雄,更沒有時間接受媒體的採訪。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他是一個經常用幽默的語言損人或者自嘲的人,但在內心深處是希望“閃光”的。在互聯網上搜索我們能夠發現他的名字有兩個版本,尹同躍和尹同耀。他對此的解釋只有一句話:“護照上是尹同躍。”因為在江淮方言中,“躍”與“耀”發音相同,對於誤寫的“尹同耀”,尹同躍並不“較真兒”。對此,有人按照姓名學原理分析認為,尹同躍的默認在於自己心中既有躍馬平川的渴望,也有耀眼奪目的期許,只不過這種渴望和期許融在了奇瑞汽車的發展過程中,這就是每當談到奇瑞汽車的時候尹同躍會變得張狂的原因之一,也是他為了奇瑞汽車變成工作狂的原因。

説到張狂,尹同躍在電視上談起奇瑞的未來發展,絲毫不懂謙虛。“2010年銷量要達到100萬輛,這個目標一定能實現”;“出口量不是問題,現在就有一個國外的經銷商,拿着現金要買4.1萬輛車,可我沒賣給他。出口量不是問題,關鍵是我們想不想賣。我們要一步一步來。”

尹同躍每天工作15小時以上,被稱為工作狂一點也不過分。

他也是技術創新的狂人。尹同躍本可以在企業發展和個人發展方向都更明朗的一汽大眾一步步穩妥地向前走,可一旦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抱負時,他義無反顧地南下蕪湖;本可以和國外汽車企業牽手過上舒坦日子的,他卻偏偏走上自主創新的道路。

他並不瘋狂。尹同躍清楚地瞭解奇瑞現狀:“儘管面對電視,我們不能説得太謙虛,但實際上我們還是比較差的。從內部管理,從人員素質,從領頭人的素質,比如我,這是真心話。這就跟爬山似的,剛開始大家都能夠爬上去,但是越往高走越缺氧,雖然現在還沒進入缺氧的狀態。”

換句話説,尹同躍的狂是對汽車和技術的狂熱追求,不是個人品性的狂妄,他內心渴望的閃耀不是個人的名利期許,而是對奇瑞品牌閃亮全球的盼望。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