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選擇,是否要吃“回頭草”

職業選擇,是否要吃“回頭草”

經濟形勢不好,吃回頭草是明智的選擇。

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吃回頭草是最後的保留選擇;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做生不如做熟,吃回頭草是最明智的選擇。不過,要吃到回頭草並非易事。除了職場人士要自我增值,增強職場競爭力以外,當初離職時的所作所為也相當重要,畢竟老闆不喜歡過河拆橋的人。

從歡送會到歡迎會

衝動辭職

XX年畢業,jim加入了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北京辦事處的審計部。jame是個愛玩的人,喜歡生活有更多的閒暇。經過一個月的新鮮期後,jim開始厭倦自己的工作,他厭倦加班和出差。

加班是“四大”最流行的文化。雖然公司規定,加班都有加班費。但是對於每個經理而言,要按照整個項目的成本來評價業績,因此經理們往往會剋扣下屬的加班費。這當然會引起下屬的怨聲載道,但是大多敢怒不敢言。更讓jim頭疼的是出差,同學出差都是衣着光鮮地去談生意,而他出差最常做的就是清點庫存,尤其經常跑到高高的貨堆上去數鋼管,最後弄得一身鐵鏽。

去年春天的一個沙暴天,同事kate感冒了還要被經理叫來上班,趴在桌子上哭鼻子抹眼淚。jim看在眼裏,非常生氣,找到經理責怪他“沒有人性”。經理髮怒:“你可以找有人性的地方工作去。”帶着長期鬱積的情緒,jim遞上了辭職信。

隆重歡送

jim用內部郵箱向所有同事發了一封告別信。同事們還專門給他開歡送會,並且一再要求他演唱曾經表演過的《菊花台》。“清早起牀,到東方廣場。我要好好工作,天天向上。消磨時光,快被人遺忘。只能在座位上冰冷地絕望;華燈初上,明月已可賞。我還在辦公室,站在經理旁。終於解放,回家的路上,隨風飄來誰家飯香。有時閒有時忙,我的工作就這樣。春去秋又來,我慢慢在成長。人匆匆,路茫茫,我的前途在何方。夜深了,誰為我披件衣裳?”

這《菊花台》唱的是jim在“四大”的真實經歷,唱到動情處,大家都唏噓不已。

緊急召回

jim回廣州老家,還專程去江西婺源欣賞了大油菜花,樂着呢。可是,回了北京就讓他哭了,找了兩個月工作,就沒有找着一個比原來工作好的。後來,jim就後悔了,想回“四大”去,想起了跟par(“四大”對合夥人的略稱)的私交。par是香港人,辦公室裏沒有幾個人能跟他交流廣州話,jim每次見了par都講廣州話,感覺特親。可是,這次專門去找,par卻敷衍他:“jim,你能力很強,我相信你在外面會有更大的發展。”jim聽出了弦外之音,對重回“四大”也不抱期望了。

在收到一封封拒信後,jim內心很焦急,卻沒有更多的出路,只能在玉淵潭荷花池子邊發愣。突然,他收到了par打來的電話:“你回來吧,我們近期項目有點多,做不過來。”jim欣喜若狂。

請自己回來的是“仇人”

回到單位的前兩週,每天都有同事跟他打招呼:“jim,你真夠意思,回來看我們了。你現在在哪裏高就呀?”然後,jim就會怪里怪氣地説:“我回來解救你們了。”然後,同事會做出一個擁抱的動作,“哥們,歡迎你重新回到‘四大’的水深火熱。”

這次復職,jim最怕面對的是經理,因為當初與經理的口角是離開的直接原因。jim回來之後,經理對他不鹹不淡。jim慶幸經理沒有記仇,但是對自己在他手下的發展也不抱什麼期望。一次偶然的機會,kate告訴他,請他回來的不是par,而是經理。經理一連給jim寫了三封求情信。什麼也不説了,jim對於經理壓下來的工作再也沒了怨言,他成了組裏的“勞模”。

好馬如何吃到回頭草?

職場中有jim這樣被好主管“罩”着的幸運兒畢竟不多。要想吃到回頭草,除了需要主管開明大度以外,自己首先要是一匹“好馬”,其次還不能臉皮薄,要過得了自己面子這一關。

前提是“好馬”

吃回頭草最經典的案例是樑上燕,她曾經“三出三入”星河灣集團(宏宇集團)。除了老闆黃文仔識才和大度以外,樑上燕首先是一匹“好馬”。 XX年,樑上燕與香港李頌熹地產諮詢顧問公司簽約,是為了學習香港成熟的項目管理經驗,這是當時內地所缺乏的;XX年底,樑上燕加入貴州宏立城集團去打造山水黔城時,那是因為北京星河灣已經告捷,她需要去迎接中國西南部最大樓盤的挑戰。

一言以蔽之,“好馬”往往不是因為不滿意單位的條件而出走,而是單位無法為馬兒提供更大的平台。而“好馬”迴歸的原因是原單位的平台得到了新的發展,與此同時,原單位老闆偏愛“好馬”的原因是馬兒在外面取得了經驗和能力的增值。

要能過面子這一關

成功職業指導中心職業規劃師陳功認為吃回頭草難,最大的障礙還是職場人士要過自己面子這一關。記者在找尋案例時發現,大多數吃回頭草的職場人士並沒有對回原單位抱多大期望,一般都是最後被原來的主管叫回去的。他們對回到原單位一開始不抱太大期望,主要是因為過不了自己面子這一關。因而,對於被動吃回頭草的職場人士來説,他們應該慶幸的是他們有一個主動關心他們的領導。

辭職交接很重要

陳功特別提醒職場人士,吃不到回頭草的主要原因,除了領導對辭職者工作能力不太認可以外,就是辭職者沒有辦好辭職交接而留下了不良印象。

辭職者一定要有站好最後一班崗的意識。雖然去意已決,只要一日尚未離職,一日就要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小王當年從m公司跳槽的時候,與t公司有了簽約意向之後就心不在焉,工作只用五分努力,拒絕一切加班。根本不理會當時是公司的業務旺季,也不理會他休假後其他同事頂班的辛苦。小王離職的表現與他從前的專業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完全損壞了他以前在主管和同事中的印象。後來,小王在一輪跳槽後想回到m公司,原公司從上到下一致反對。

不要貶損以前的企業

小馬原來在g公司工作太閒,覺得不夠有挑戰,便辭職了。在其他企業做了幾年之後,g公司有了非常適合小馬發展的職位。g公司的老總也對小馬的才能讚賞有加,非常希望他回來,可是部門主管找了各種理由拒絕搪塞老總,拒絕接納小馬。

事後,以前同事小丁向小馬透露:部門主管早已經被小馬得罪了,罪魁禍首就是他的辭職信。當初辭職時,小馬在辭職信上寫的辭職原因是:“工作太清閒,不夠有挑戰”。小丁告訴小馬:“你這等於是全面否定了我們部門的工作,等於説我們部門都是吃閒飯的。”據説,當時老總接到小馬辭職信後找到部門主管,要求他減員增效,限期整改。小馬這才明白,原來自己的離職給前主管帶來了麻煩。

小馬的例子比較巧合和特殊,更常見的是辭職人士在公共場合痛斥他以前供職過的企業的種種弊端。職場的圈子很小,辭職人士對原單位的評價很快就能傳入前主管的耳朵。如果還想為吃回頭草留一條後路的話,就不要公開評價以前供職過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