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個人學習總結範例

學習是人類認識自然和社會、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黨員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和培訓才能與時俱進,不斷進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xx年黨員個人學習總結,歡迎大家閲讀。

黨員個人學習總結範例
20xx年黨員個人學習總結一——黨員學習新黨章總結

一般來説,黨章要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但隨着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對其作必要的修改調整,也是必然的。此次黨章修改,不是全面修改,但內容很重要。

首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寫入黨章總綱,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起作為中共的指導思想。以黨規黨法的形式,確立了三個代表思想對中共全黨的指導地位,進一步明確了建黨治國的戰略思路,是xx大的靈魂。三個代表雖然明確提出來才兩年多,但概括總結了中共80多年來的歷史,反映了中共發展的進程和經驗教訓,得到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認同和擁護。三個代表對中共自身建設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將其寫入黨章,可謂順理成章,順乎黨心民意。

其次,新黨章強調中共始終是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個表述是必要和正確的。回望我黨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中國共產黨的這兩個先鋒隊性質從未割裂開,她所承擔的任務,不僅是工人階級的任務,同時也是整個中華民族和全國人民的任務,如中國人民的解放,抗擊外國侵略,建設國家,等等,都是全民族的任務,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從中國共產黨的組成來看,如果僅僅是工人可以參加,那就無法組成那麼龐大堅強的隊伍,無法完成革命任務。因此,從歷史上來説,中國共集合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先進分子。在新形勢下,黨章表示,要把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中的先進分子吸收進黨內,為中國共產黨的事業奮鬥。這既符合歷史事實,在新的條件下,用新的表達方式更加切合實際,更加準確和客觀。也有利於我黨作為全中國人民利益的代表,加強自身建設,凝聚和團結全民族的力量。

再次,黨章對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世紀,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們黨肩負的三大歷史任務。為保證這些任務的實現,在黨章總綱關於黨的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四項基本要求中增加了新的內容,明確規定,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羣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全黨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統一思想,統一行動,並且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全黨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依據黨的思想路線,積極探索,大膽試驗,開拓創新;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脱離羣眾;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幹部的監督,不斷完善黨內監督制度。在對黨的領導的基本要求中,增加了黨必須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黨必須適應形勢的發展和情況的變化,完善領導體制,改進領導方式,增強執政能力的內容。同時,為了健全黨委內部議事和決策的基本制度,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對第二章黨的組織制度第十條第五項的規定作了補充和完善,明確提出凡屬重大問題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醖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黨的委員會集體討論,作出決定。根據近幾年來我黨的設置和開展工作的實際情況,對黨組的作用和任務作了新的規定。新黨章中增加了黨組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規定,在黨組的任務中增加了做好乾部管理工作的內容。

黨章對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提出的這些新要求,貫徹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總結了近年來的實踐經驗,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有利於進一步把我們黨建設好,從而保證黨的基本路線的全面貫徹落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發展。

另外,黨章中關於中共的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一些基本政策,任務和方針,這次作了適當修改,加進了一些新提法,新表述。隨着時代發展,我黨的政策,戰略會不斷地得到充實,豐富和發展,黨章有必要把已經形成的,能夠指導實踐的一些戰略方針,政策補充進去。這也體現了以改革精神推進我黨自身建設,不斷改進我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改進我黨的工作機制的精神。要走在時代前列,

新黨章更加強調了實現社會主義將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在這一問題上的認識進一步深化。新黨章不僅對我黨的性質,我黨的指導思想以及社會發展規律等核心問題作出了符合時代要求的重大修改,對黨章中涉及到的其它重大問題也明確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原則,作出切合實際的規定。

新黨章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這就是,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120xx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120xx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新黨章補充和完善了其它重要內容包括關於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關於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的新要求等。此外,新黨章還增加了一個章節,專門對黨徽和黨旗的相關內容及使用作出規定。修改內容隨着xx大黨章的公開發行,已經為黨內外,國內外關注黨章修改的人所瞭解。 新黨章對我黨起着更加重要的指導作用。

但要把新黨章的各項要求落實到我黨的各項工作當中去,還有許多環節和工作要做,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切實有效的工作把這些東西落實到實踐當中去,為我黨的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為我國的建設出一份微薄之力。

20xx年黨員個人學習總結二——黨員學習羣眾路線總結

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中國之所以能在敵強我弱的艱難態勢下取得完勝,和共產黨始終堅持羣眾路線、堅決依靠和發動廣大羣眾有密切關係。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只要和羣眾站在一起,“任何強大的敵力是奈何我們不得的”。

黨的羣眾路線在抗戰期間日臻成熟

黨的羣眾路線的內容是:“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羣眾的自覺行動。”這深刻闡明瞭黨和羣眾的魚水關係、血肉關係。其中,“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是講黨的羣眾觀點,它關係黨的性質、宗旨的根本問題;“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是講黨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解決了黨的正確意見從哪裏來的問題。

黨的羣眾路線孕育於紅軍時期。當時敵強我弱,紅軍要生存、要打仗,就必須重視做羣眾工作、贏得羣眾支持。毛澤東同志指出:“紅軍絕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羣眾、組織羣眾、武裝羣眾、幫助羣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紅軍的主要任務是做羣眾工作,打仗與做羣眾工作是一與十之比的。這個時期,我們黨還提出了羣眾觀點,以及把羣眾路線當做工作方式方法等重要思想,羣眾路線雛形已現。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共產黨人非常注重總結和發揚紅軍時期的對敵鬥爭經驗。毛澤東同志就曾指出,紅軍“關於如何聯繫羣眾和動員羣眾反對敵人這一方面”,是對“抗日時期的最好的和最切近的參考”。孕育於紅軍時期的羣眾路線在抗戰時期被充分運用於指導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根據地建設、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各方面工作,並在實踐中不斷得到理論概括和昇華,逐漸走向成熟。

黨的羣眾路線在抗戰期間走向成熟,標誌之一是提出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必須相信羣眾、依靠羣眾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為了放手發動羣眾,壯大人民力量,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一個新中國,毛澤東同志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激勵全黨“挖山不止”,以“感動上帝”。而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標誌之二是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並視其為“黨的唯一宗旨”。這使得羣眾路線有了政治靈魂。正基於此,毛澤東同志説,與廣大人民羣眾的密切聯繫,是我們黨區別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標誌之三是提出了“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領導方法,實現了黨的領導方法與黨的羣眾觀點的統一,使黨的領導活動更具科學性、實效性。毛澤東同志指出:“羣眾有偉大的創造力。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成萬的‘諸葛亮’,每個鄉村,每個市鎮,都有那裏的‘諸葛亮’。我們應該走到羣眾中間去,向羣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然後再告訴羣眾(宣傳),並號召羣眾實行起來,解決羣眾的問題,使羣眾得到解放和幸福。”他還要求全黨必須廣泛深入地提倡這種“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領導方法”。標誌之四是深刻闡述了密切聯繫羣眾的羣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關係,使羣眾路線理論上升到哲學高度。毛澤東同志認為,羣眾路線既是領導方法,又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羣眾路線和思想路線二者的連接點就是深入實際、深入羣眾調查研究。他強調,人民羣眾的實踐活動是正確認識的來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標誌着羣眾路線在理論上的成熟。

羣眾路線是中國奪取抗戰勝利的重要法寶

成熟的、正確的理論一經付諸實踐,就會產生巨大威力。面對艱難困苦的抗戰局面,共產黨人在抗戰中堅持羣眾路線,積極聯繫羣眾、動員羣眾、團結羣眾、依靠羣眾,激發出羣眾巨大的抗戰熱情,並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羣眾路線是制定正確對敵戰略戰術的根本工作路線。正確的戰略戰術是克敵制勝的關鍵。積貧積弱的中國要想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必然要堅持羣眾路線、依靠發動廣大羣眾進行全面的人民戰爭。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之初就提出了全面抗戰路線,認為抗戰不只是哪一個黨派、哪一個人的事,也不只是政府及其軍隊的事,而是每一箇中國人的事,是全體中華兒女的事。可以説,提出這一正確主張,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羣眾路線的必然選擇。毛澤東同志曾有針對性地指出:“不要人民羣眾參加的單純政府的片面抗戰,是一定要失敗的。因為它不是完全的民族革命戰爭,因為它不是羣眾的戰爭。”並認為中國抗戰的中心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抗戰期間,共產黨人還率先提出和實施了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從全面抗戰路線的提出,到持久戰戰略方針的確立,再到人民戰爭戰術的制定,無一不展現出了羣眾路線的重要性。歷史和實踐都已證明,正是緊緊依靠廣大羣眾,中國共產黨才制定出正確的戰略戰術,從而為奪取中國抗戰勝利指明瞭方向;正是緊緊依靠廣大羣眾,才有了奪取抗戰勝利最關鍵的力量、最堅實的根基。

羣眾路線是凝聚奪取抗戰勝利最深厚偉力的重要工作路徑。人民羣眾具有最深厚的偉力。中國共產黨人在抗日根據地通過減租減息、廢除苛捐雜税,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擁護和支持,也得到了開明地主、紳士對共產黨抗日主張的支持。通過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權,共產黨凝聚了更加廣泛的力量,同時加強了和黨外人士的合作,擴大了影響力。中國共產黨還以多種形式將廣大農民羣眾組織起來,採取“滾雪球”的辦法進行“全民總動員”“實行全民武裝”,並通過整風進一步改進優化了黨的作風,密切了幹羣關係,使黨的各項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羣眾,由此贏得廣大羣眾衷心的擁護支持。中國共產黨通過統戰和羣眾工作,推動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共禦外侮,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匯聚起氣勢磅礴的力量,從而為中國奪取抗戰勝利提供了最博大的力量支持。

羣眾路線是動員廣大羣眾積極投身抗戰的重要工作方法。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抗日戰爭這一“如此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沒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動員,是不能勝利的”。抗戰期間,共產黨運用報刊、戲劇、歌曲、牆報、羣眾大會、演講、個別談話等多種宣傳方式,向羣眾揭露日軍的殘暴罪行,説明抗戰形勢和中國前途。靈活多樣的政治動員,加上現實的殘酷鬥爭,啟發了人民羣眾的民族覺悟,人民羣眾的抗日熱情很快被激發出來。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國人民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繼承和發揚羣眾路線的優良傳統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開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新的歷史征程上,今天的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過去中國取得抗戰勝利的寶貴經驗,是堅持羣眾路線的優良傳統,今後要如期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同樣需要繼承發揚這一優良傳統。

繼承發揚羣眾路線的優良傳統能夠更多地凝心聚力,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最大力量支持。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火車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最偉大的夢想,它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夢,需要全國人民共同為之努力奮鬥。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只要繼續堅持羣眾路線這一重要法寶,就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充分地瞭解羣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不斷做好羣眾工作,如此就能廣泛調動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更快地凝聚起民心民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匯聚起力量和才智。

繼承發揚羣眾路線的優良傳統能夠更快地找到問題答案,為實現中國夢克服各種矛盾困難。夢想的實現不會一帆風順,中國夢的實現更要在攻堅克難中前行。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中國前進的步伐面臨巨大壓力和諸多矛盾。羣眾中間藴藏着豐富智慧,化解改革攻堅期的矛盾和困難需要到羣眾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繼承和發揚羣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密切聯繫羣眾、認真向羣眾學習、不斷汲取羣眾靈感,我們就會有更多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困難,從而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攻關奪隘、闊步前行。

繼承發揚羣眾路線的優良傳統能夠更好地管黨治黨,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最堅強的政治保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領導核心。我們黨之所以在抗日戰爭期間成為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與嚴守黨的宗旨、始終堅持羣眾路線密切相關。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繼續發揚革命年代形成的優良傳統,堅持從嚴管黨治黨,持續加強羣眾路線教育,進一步密切了黨羣關係、幹羣關係。古語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搞好黨羣關係,做好羣眾的貼心人、引路人,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面對許多具有新的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黨只要不斷髮揚密切聯繫羣眾的優良傳統,繼續堅持羣眾路線,就能和羣眾保持“魚水關係”,就能帶領全國人民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20xx年黨員個人學習總結三——黨員學習四個全面總結

黨的以來,在治國理政中,特別注重思想的力量,尤其注重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分析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難題和問題,深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

實際上,一個民族要復興,沒有高瞻遠矚和深思熟慮的戰略佈局幾乎是不可能的。以來,立足歷史和時代的高度,科學判定當代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和世界發展形勢,精準把握時代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以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謀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提出,根本上是運用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主要是堅持歷史發展規律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

一段時期以來,西方對中國有一種誤解和誤判,認為中國的成功,對內主要靠“摸着石頭過河”,對外主要靠“搭全球化便車”,由於缺乏自身明確的“頂層設計”與“價值觀特質”,因此中國的成功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和不可持續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有力地回擊了這種誤解和誤判,它表明中國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基礎上逐漸形成“價值自覺”和“價值自信”,將有力推動從“物質中國”和“經濟中國”走向“精神中國”和“價值中國”。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問題。概括起來當前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領先下的人均落後,先富起來之後的共富挑戰,資源環境約束下的轉型壓力,創新能力與發展需求脱節,國內外安全風險疊加交織,治理現代化目標任重道遠。破解“中國問題”既要堅持歷史發展規律,科學發展,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順勢而為。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融合了“歷史視野”(過去、現在、未來)、“政治視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維護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尋求最大公約數)和“世界視野”(中國機遇與世界機遇、“一帶一路”戰略、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真正做到了反思歷史又不囿於歷史、立足當下又不陷於物化、追求夢想又不流於空想,既堅持歷史必然性,又堅持價值合理性。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貫穿着“大局思維”和“系統思維”。主要從國內、國際和黨的建設三個維度,對“大局思維”和“系統思維”作了深刻闡述:從國內看,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國際看,就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我國發展爭取良好外部條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從黨的建設看,就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根本保障。

如何實現“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關鍵就在於堅持中國道路、凝聚中國力量、深化改革創新、堅持黨的領導。這是“有原則的實踐”,必將進一步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黨的建設規律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