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在世界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其包含的思想材料異常豐富,是創建當代價值體系、文化體系必不可少的資源。本文主要從發展當代素質教育、構建全民道德體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四個方面簡單分析和探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閲讀與借鑑!

黨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
【黨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一】

xx大以來,習總平xx在一系列國內外重大場合以及調研考察過程中,不僅大力提倡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在各種場合的講話中,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地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要義,並與國內國際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發展戰略緊密結合,運用於治國理政和大國外交的實踐中。從習*平一系列講話和闡述中我們可以發現,當今中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更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一、堅定全國人民的理想信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人的共同理想,我們要堅定這個理想,併為實現這個理想而奮鬥,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堅定理想首先要理解理想,要知道這種理想從何處來,其根基在哪裏?習*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合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着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這就是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的,正是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才帶領全國人民成功地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都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那麼,不認識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又怎麼能夠堅定我們的理想信念呢?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又怎麼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呢?

黑格爾在其《歷史哲學》中曾指出,“世界歷史自身本質上是民族精神或國家精神的辯證法”,一個民族或國家之所以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在於其具有獨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而一個民族或國家要想引領世界歷史,就在於其具有優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因為優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是其“凝聚劑”和“助推器”。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特徵緊密結合,更加堅定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又承繼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統。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民族復興夢想的追求。從孫中山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前仆後繼、頑強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們正在一步步接近實現夢想的目標。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起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習*平強調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延續和發展。只有很好地認識和把握中國的傳統文化,才能很好地認識和選擇當代中國的發展特色和發展道路,進而增強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所以他説,“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由此可以看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意義。

二、強化公民道德建沒,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崇尚道德的傳統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正是這種追求,滋養出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因為“道德之於個人、之於社會,都具有基礎性的意義。”一個人做人怎樣?做事如何?都與其道德修養密切相關。但道不可坐論,德不可空談,它就成就於日常化、具體化、生活化的社會實踐中,成就於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的生活過程中。習*平指出,”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藴含着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

中華傳統美德體現在個人理想追求上,主張“修齊治平”。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修身,修身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禮記·大學》),則是經典表達。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認為,上至天子,下至普通百姓,都應以修身為本。所以古人把正心誠意的修養,道德修養的至善,看成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這種積極向上的個人理想追求,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幾千年綿延不絕。中華傳統美德體現在社會理想上,追求”大道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達到“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的理想社會。中華傳統美德塑造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風範,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巨大影響,而且為中國人的文化性格和行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歷史基礎。所以中華文明在其發展過程中儘管遭受過各種曲折,但其間只有跌穴起伏,卻從沒有徹底斷裂。這是世界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

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共同的道德基礎,是維繫一個國家或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也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基因。中國人作為中國人,黃皮膚黑眼睛只是其外表,更重要的是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共同的道德基礎。其他民族也不例外。正是這種共同的文化基因和道德基礎規制着民族的認同感。民族的認同感是民族凝聚力的前提條體。如果沒有民族認同感,又哪來的民族凝聚力?

中華民族經歷了幾千年的滄桑歲月,今天,13億多中國人要緊緊地聚集在一起,離不開中華民族共同培育的道德基礎,離不開共同凝結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離不開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魯迅先生曾説過:”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先生説這話時,中國正處於積貧積弱時代。我們今天正處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時代,更要鑄造民族魂,集聚起強大的正能量,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2019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諸子百家的盛況,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通地理,廣泛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真諦,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今天,更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平為xx的黨中央周圍,上下一心,齊心協力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因此,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其中的傳統美德,夯實全國人民共同的道德基礎,在此基礎上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無疑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的今天,強化全體國民的道德基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文化建設是其中的關鍵一環。所以,繁榮發展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魂”,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處於關鍵位置。正因如此,習*平強調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它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但每個時代的價值觀都有其傳統文化的淵源和基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上。習*平強調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仁者愛人、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由此可見,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不能建設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甚至也無法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麼,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從何而來,又如何培養呢?所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大的基礎性意義。

三、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中國世界話語權的需要

現代國家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文化治理,文化軟實力建設則是文化治理的關鍵內容。軟實力,主要指一個國家的精神文化、價值觀,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認同度、影響力,還有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氣質、狀態、生活方式等等。其中,最根本的取決於這個國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在國際上有沒有影響力。軟實力是以硬實力為依託的,硬實力不強的國家,其軟實力也無法顯現出來。在中國硬實力顯著提高的過程中,軟實力肯定要增強。軟實力增強了,我們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也必然得到增強和提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習*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道路,激發凝聚起偉大的中國精神,對當今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新的貢獻。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仍然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無論思想共識形成、精神力量匯聚,還是社會風尚引領、文化繁榮發展,都需要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通過激發全民族創造活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我們要有這種自信心。

那麼,這種自信心從何而來又如何確立呢?

首先,要從中華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尋求自信。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少有的文明古國,不僅有過秦皇漢武的文治武功、唐宗宋祖的盛世雄風、鄭和七下西洋的偉大創舉、大清初期的康乾盛世,更有過改變人類文明史的四大發明,以及累積並世代傳承的浩如煙海的經典古籍。中國的經濟實力只是到18世紀才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文明。諸子百家提出的很多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地影響着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紮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我們要把這種中國特色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用自己的話語方式表達出來,並從中尋求話語自信。

其次,要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中確立自信。自19世紀中葉開始,西方列強用船堅炮利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浴血奮戰,趕走了帝國主義列強,打垮了國*黨反動派,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才開始站起來了。中國共產黨用社會主義救了中國並發展了中國,中國人民從此才真正走上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道路。對此,我們應該充滿自信。

再次,要從改革開放30多年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上確立自信。中國30多年來所取得偉大成就為世界所驚歎。短短的30多年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成為全世界關注和議論的話題。就此而言,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自信。

正因如此,習*平自豪地説:我們“站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着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藴,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習*平還特別強調地指出:“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着正確的道路奮勇前進。”

在確立民族自信心的基礎上,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各種積極元素融入話語表達過程中,並形成自己的話語系統,而且這種話語系統要能為世界各民族所接受。這種話語系統的形成,當然不能脱離世界文明大道,但最根本的,是要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説好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故事。我們在構建好自己的話語系統,並在世界舞台上擁有足夠的話語權之後,在處理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關係上,要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上善若水,同舟共濟。

【黨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二】

黨的xx大以來,習*平xx再三強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起了國內外的強烈共鳴和關注。深入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當代中國的價值和現實意義,是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之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歷經滄桑而積澱和傳承下來的部分,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貴結晶。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儒、道、佛三大家思想中的精華部分,以及融入中華民族生活的其他優秀文化遺產。當然,在春秋戰國時期,除了儒家和道家以外,還產生了一些影響相對較小的學派如墨家、法家、兵家、縱橫家等等,但構成中國古代思想主體的還是儒、道、佛三大家。在這三大家中,儒家思想構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題框架,因而是最重要的。中國進入近代社會以來,在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上存在兩個極端,不是主張全面復興傳統文化,就是主張徹底拋棄傳統文化、全盤西化。今天我們認知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擺脱這兩個極端,對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東西要大力弘揚,而對其中的糟粕東西要拋棄。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超越時代侷限,反映中華文明恆久的價值,與社會歷史發展方向貼近,與民族共同體利益和福祉相契合,能夠提供正能量。

xx大以來,習*平xx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深刻闡述了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的中國夢,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揚,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這些講話深刻地闡明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實現中國夢的關係。中國夢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既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夢想,也承接了先人們自強不息、不懈奮鬥的光榮傳統。從孔夫子到孫中山,“大同夢”一以貫之,當代“中國夢”正是“大同夢”的歷史傳承。實現中國夢,需要文化的旗幟來引領,需要文化精神的激勵,需要文化軟實力的支撐,更需要文化的認同和凝聚。因此,要充分挖掘和汲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必須高度發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與時俱進,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憂患意識,“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仁者愛人”“為政以德”的仁政文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等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必須不斷推陳出新,更加通俗易懂地詮釋和闡發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地構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體系,整合資源,創新機制,使優秀傳統文化接地氣,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使優秀傳統文化既保持鮮明的特色,又富於濃郁的時代精神,並與全人類的優秀文化相匯通,與時俱進地服務於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藴含着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儒家學派從孔子開始,歷代大儒都以“仁”或“仁愛”作為核心觀念,反映在民族意識上,就積澱為維護民族利益和民族團結的寶貴品德,表現為堅貞的民族氣節,並陶冶出眾多的仁人志士。儒家思想所倡導的“齊家治國”觀念,也是以“仁”作為原點,從家的範疇生髮,視孝悌為仁的根本,又從孝悌出發,強調 “泛愛眾”,從而把家庭內部的骨肉之愛與對國家、民族的愛融為一體。儒家文化還把對國家、民族的愛視為大義,強調忠以孝為始、孝以忠為終,當對國家、民族的忠與對父母的孝發生衝突,即忠孝不能兩全時,主張以忠於國家、忠於民族為最高價值取向。這無疑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要源泉。

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昇華。xx大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這24個字,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這一表達是在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營養基礎上的發展和完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和發揚。從國家層面看,中華文化歷來強調民本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富強”“民主”的要求正是民本思想在當代的昇華;中華文化強調“和合”理念,要求人們在與自然相處中尊重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在與人相處時應求同存異,保持人與人之間平等、民主的關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要求,正是對傳統文化中上述理念的提煉和昇華。從社會層面看,儒家以“仁”為根本之道,輔之以“義、禮、智、信、勇、廉、和、敬”諸德的基本價值觀念,引導着中國幾千年古代社會的社會風尚,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民族基因,潛移默化地影響着當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構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充滿活力、安定和諧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從公民層面看,儒家思想中 “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言必信,行必果”“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與人為善”等價值觀念,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關公民層面的表述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基因。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個整體或一個系統,從內在精神和基本範疇上系統地加以學習、研究和把握,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於增強人民羣眾的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對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大有禆益的。

【黨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心得體會三】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包容萬象、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涵蓋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方面,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它根植於封建主義的土壤,經過五千年的錘鍊,成為中華民族興國安邦、炎黃子孫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為支撐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成為推動中華文化發揚廣大、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華五千年,悠悠歷史數千載,中國傳統文化在經歷幾次全盤否定和摒棄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氾濫、道德標準闕失、心浮氣躁、功利化趨勢日益嚴重的今天,依然獨樹一幟、熠熠生輝。

初步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時,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花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時費力,跟不上時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懷着較勁找茬的心態,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國傳統文化書籍,眼球像掃描儀一樣機械地掃看着,就這樣一天、兩天、三天。。。。。。漸漸的自己也被傳統文化潛移默化了。當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語句,慢慢為自己所接受;為人原則,處世之道為自己所認可。當接觸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的倡導悟道、求道、體道、行道,無為而無不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圓滿;《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思想時,心頭更是為之一振,直歎自己才疏學淺,只瞭解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聖先賢用更多的時間總結過去,思考未來,所以他們睿智。他們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讓自己達到精神與軀體的結合,詮釋活着的內在含義。而生活在現代社會忙碌的我們,被太多世俗的東西所束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目前的障礙物遠不止“一葉”。物慾橫流、攀比嚴重、窮奢極欲、功利心強的現代風氣,矇蔽了我們的雙眼,迷醉了我們的心竅;讓我們僅侷限於自己的世界裏。梁漱溟先生認為人類面臨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一個是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二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三是解決人與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人內心的貪嗔痴,使我們的境界充其量也就僅僅侷限於第一個問題而無法達到更高。時代紛繁複雜,忙碌的人們,終要面對自己的內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更急迫。我們都需要答案。而中國傳統文化是古聖先賢拋卻世俗的慾望,經過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它就是改變現代心浮氣躁功利的社會風氣的一劑良藥。但再好的良藥也得有人願意接受,願意把自己的生命託付於它,才能發揮功效。外國人非常注重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而我們中國人卻時常有把薪火相傳幾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濟世良藥全盤否定和摒棄的衝動,豈不痛哉?

一人獨自走在街上,發現戴手串的人越來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僅僅是為了裝飾,更多的卻帶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這的手串真能夠安撫我們那份不安、焦慮、懷疑、悲觀嗎?我想只要我們能夠體悟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社會會是一個安靜祥和的社會,我們還需要藉助外來的東西增強自己的內心嗎?古人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我們能夠潛心專修傳統文化的一小部分,那麼我們心中的那份不安與焦慮將會煙消雲散;我們的心胸會開闊許多;我們的心境會開朗許多;我們的心靈也會純淨許多。當有一天我們擁有古人那般深厚傳統文化的底藴時,我們離佛家所説的無悲無喜、無慾無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情形?我很期待。

中國傳統文化承載着數千年先人的寶貴經驗和智慧,我這晚輩後生尚不具備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評論。但我始終相信人的處世之法深藏其中;幫助人類處理好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己內心三大問題之道深藏其中;中國乃至世界的救shi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歷史傳承,無數仁人義士以生命和實踐換來的寶貴財富,能夠承受的住這幾百年科學發展的考驗,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如今的中國社會,急需傳統文化匡時濟世。一個民族要強大,首先文化要強大。我們沒有理由不學習它,不傳承它,不發揚它!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揚;但它更需要我們去接受,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規範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與時代結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傳統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於不敗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輩的智慧會在日益強大的中國和富有創造力的中華兒女的傳承和發揚下,在世界文化之巔閃爍出屬於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讓世界見證中國傳統文化的神奇與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