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精選15篇)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

金刀峽自然風景區位於重慶直轄市北碚區華鎣山西南麓。海拔825米,距重慶市中心九十公里。是一處新進發現的保持着原始風貌的神奇峽谷。以上億年的峽谷幽壑景觀為主;以巖溶景觀為輔;兼有大量地質上稱作壺穴的碧玉串珠的深潭絕景。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精選15篇)

金刀峽地勢雄偉,以峽著險、以林見秀、以巖稱奇、以水顯幽。金刀峽長約6.2公里,分上下兩段。上段由於喀斯特地質作用,地面切割強烈,金刀神工般形成了獨特的峽谷溝壑。石壁如削、兩山岈合,垂直高度超過百米。上有古藤倒掛、下有潺潺流水。下段由於流水侵蝕力的作用,有洞穴羣生,潭潭相 連,飛泉瀑布層層疊疊,石鐘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堪 稱全國之最的十里峽谷棧道,讓人驚讚不已。憑棧探幽,您將感悟那藴藏於大自然山水之間的天地靈氣。被遊客譽為“中國第一險峽”,“金刀歸來不看 峽”。

傳説峽中有一把金刀,每當夜晚時分,金光閃閃照耀峽谷,金刀峽因此而得名。

元朝末年,華鎣山下有一壯士--張昆,其人勇武過人,好打抱不平,頗有俠士風範。

此人早年靠採薪伐木為生,時常出沒於華鶯山的深山老林之中。一日,張昆進山砍柴,迷失於一峽谷之中。當夜正值月圓,一輪滿月徐徐升起,柔柔的月光輕輕地瀉進峽中。張昆正陶醉於此情此景,只見峽中深處有一事物在月光映照之下發出金燦燦的光輝。張昆藝高膽大,見此異象,更是要探個究竟。走近一看,原來是一把插入峽壁巖石的金刀。張昆暗自思量:今日迷路於此,原來是同此刀有緣。遂上前拔刀,不想紋絲不動嵌在石縫中的金刀竟被輕輕抽 出。張昆大喜:天賜金刀,定是將大任於我也!天明之後,張昆憑此刀披荊斬棘,終得以出峽。

自此,張昆胸懷大志,勤讀詩書,苦練武藝。時值元末,天下大亂,張昆加入一山賊組織,該組織專幹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的勾當。張昆對此深為不滿,常表露於言語之中,而山大王朱五貪圖張昆所攜金刀,正欲藉機將之除去,將金刀佔為己有,不想山大王及其心腹技不如人,反被張昆所殺,眾嘍羅便推張昆為首 領。張昆帶領眾山賊從此洗心革面,劫富濟貧,在華鎣山一帶威振一方。

時值明玉珍在重慶建夏反元,夏王明玉珍久慕張昆的勇名,便授以都尉之銜將壯志未籌的張昆招入帳 下。張昆智勇雙全,加之吹毛斷髮的金刀在手更是如虎添翼,在戰陣之上躍馬揚刀,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戰功,很快成為夏王戰下頭號猛將,被夏王賜與別號“張金刀”。當時,夏國初立,元將阿那赤屯重兵於涪 洲,對重慶虎視眈眈,夏王為改變此被動局面,便先發制人,揮師東下,決心一戰定江山。兩軍在今涪陵藺市陷入膠着狀態,僅隔一橋相持,夏國勞師遠襲,相持日久,士氣日漸低靡,情況笈笈可危,夏王明玉珍愁白了頭。一日,張昆騎馬上高坡觀察敵情,見敵軍陣營之中皆是馬已上鞍,即將發動馬隊的衝擊,蒙古鐵騎素以來去如風,驟如山丘,散如秋雨,衝擊之時勢如破竹聞名天下。張昆見此危急狀況,立刻組織了三百勇士,俱是頭頂鐵盔,身披銅甲,手持狼牙棒,伏於橋頭兩側。只見元軍鐵騎呼嘯而來三百猛士突然湧 出,在橋頭處,猛揮狼牙棒力劈馬腿,只見馬腿血肉橫飛橋頭,騎兵紛紛,整齊的馬陣立時大亂,在橋頭互相踐踏,擁作一團。

張昆見勢,催動大隊人馬趁機掩殺,大獲全勝。斬獲敵軍首領阿那刺,並順勢攻陷了涪洲。此戰一舉穩定了夏國疆土,張昆功勛卓著,明玉珍取“安得猛士守四方”之意,封其為“安得猛士將軍”。自此,“張金刀”--張將軍的威名名揚海內,張昆家鄉的人們為紀念張將軍就把當年張昆得寶峽谷稱作了金刀峽。

驚魂台  進了山門,步行約五分鐘便可看到一平台,長約5米,寬3米,站在台上往山崖下望去,確有觸目驚魂之感,有恐高症的遊客萬不要走過去。相傳解放戰爭時期,雙老太婆派她隊下十餘人去解救被捕的共產黨人,結果失敗,被敵人圍追至此,彈盡糧絕,他們一行十餘人手挽手肩並肩跳下山崖,英勇救義,嚇得敵人魂飛魄散,由此得名驚魂台。

神鷹沐浴  金刀峽上段入口處,右側峽巖雄屹突兀,如一巨大鷹嘴頭突入峽空,清澈泉水從鷹嘴灑淌而 下,使峽口顯得特別蔭涼滋潤,森嚴壁壘,這就是金刀峽內第一勝景--神鷹峽。站在本道上,遠觀神鷹其鷹爪又幻化為一隻俯視清潭的小鷹頭,從它張開的嘴中流出晶瑩剔透的珠串。這一大一小兩個鷹嘴泉集於一 身,使得神鷹峽更加神奇壯麗。

懸天飛瀑  位天金刀峽上峽口右側日照壁,山崖崴峨,筆直衝天。一股銀白色的飛泉傍着雄偉的山勢從天而降,瀑高約150米,寬10米左右。瀑口左面有一方形石洞,何人何時何因鑿之無從考證。據當地一百歲老翁講,曾有一遠方老道在此修煉多年,後得道成仙,在某個久雨初晴的正午,駕一道彩虹而去。並説當年白蓮教亦在此活動。

乾旱時節,飛泉如銀絲鏈串飄灑於天地之間;涼風拂過,泉水隨風飄散,五光十色,如仙女散花一般,點點滴滴甚似好看;山雨過後,山洪入峽,泉如潮湧飛演直下,瀑布猛增達十餘丈,瀑聲震聲天動地,如百鼓齊鳴,其勢如虹,十分壯觀廳特。因此瀑布隨雨旱時節變化顯著所以人們又稱它為雙面飛瀑。

崖半有一橫穿日壁的天然便道,瀑聲如雷,震耳聾;水花飛油,空翠濕人衣;隔簾遙望,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遠硯飛瀑,氣勢磅礴,使人不禁想起李白的千古絕名:“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獅頭峽  距神鷹峽不到200米就是金刀峽上段第二勝景獅頭峽。此處峽巖突峙,形成幽窄深澗,棧道下溪流時而潺潺娓唱,時而如鼓咚響,棧道隨峽崖急轉彎處右岸,一巨大巖石突入峽空獅頭下有一綠色深潭,潭水如玉翠般閃光。

此峽又蒼老的面容,猶如飽經滄桑 的老人的臉,而其身上兩層光滑柔順的獅毛,又不可懷疑其獅王的身份。此峽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在冥冥之中,與古埃及人工琢成的獅身人面遙相呼應。 走進幹回谷,為何右有神鷹左有雄獅鎮守峽口呢?鎮守幹回谷的兩獸乃是兩神仙的坐騎,久居天庭二神仙多飲了幾杯瑤池美酒,昏昏大睡。於是兩獸便私入凡間,又為金刀峽美景所吸引,就留居此地,做了恩愛夫妻,過着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不料兩神仙酒醒後發現坐騎不在身邊,便告知玉皇大帝,玉帝下旨召回天庭,兩獸不從,玉帝大恕,便派天兵前來捉拿。夫妻二人與天兵大戰千餘回合,王母為二人的深情所感動,便向玉帝求情,玉帝乃命二人永鎮幹回谷,保此地平安。

彌勒佛  位於金刀峽下段中部右側,憑棧觀佛,其袒胸露肚,笑容可掬,好象正在重複他的名言:“笑 口常開、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大肚難容、容天下一切難容之事。”逢陽光直射,則有一道七色彩虹橫跨佛身,此謂佛光顯現。佛經上講,若遇佛光,必有好運。

老君醉酒  經過幽深曲折、串珠般的深潭,在下段區中部有一50餘米的石龕。壁龕上小下大,上淺下深,龕底可容納百餘人。從龕頂墜落而下的一幅銀簾,散珠濺玉,飄灑空際,好似天上的,醉倒了天上的神仙,這才有神仙坐騎私下凡間,享受人間天倫的故事。

景區內為峽谷地貌,四季涼爽。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2

重慶市萬盛石林風景區位於重慶市南部的萬盛區,距重慶市區89公里(全高速),景區總面積10餘平方公里,其成巖年代距今約4.6 億年,比雲南路南石林成巖期早2億年,是中國最古老的石林。其主要景觀有蘆花湖、情侶石、萬成奔騰、蓮花爭妍、香爐勝景、千塔雄矗、化石長廊、水上石林、天下第一石扇、地縫一線天等。還有多姿多彩、秀麗壯觀的天門溶洞與地表石林交相輝映。濃郁、純樸的苗家風情及婀娜多姿的民族歌舞使石林更添情趣。經過多年系統的開發建設,萬盛石林全面實現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高度統一,顯示出巨大的綜合旅遊觀光價值和科考價值,連續兩屆被評為“重慶十佳旅遊景區”。

漫步石林,可以在許多石頭上發現一個個形似蝦類、通體呈黃褐色的彩色化石——珠角石,它由6億年前的海洋生物演變而成。其鮮豔的顏色來源於演變過程中體外外含鐵物質的置換作用。據考證,世界上化石的顏色多呈灰白色或沒有顏色,象這樣顏色鮮豔、保存完好的化石實屬珍寶。

神奇的地下藝術宮殿天門洞,全長726米,因溶洞頂部有一“天窗之門”而得名。該溶洞內有各種石筍、石幕、石鐘乳、石瀑布及蓮台水池等,造型精巧、千姿百態、其“寶蓮燈”及“天山雪源”堪稱洞景一絕。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3

山谷景區位於重慶市萬盛區黑山鎮境內,距萬盛城區20公里,距離重慶主城區110公里。 被專家譽為“渝黔生物基因庫”,是目前重慶地區最大的、原始生態保護最為完好的自然生態風景區。 黑山谷風景區原始生態風景由峻嶺、峯林、幽峽、峭壁、森林、竹海、飛瀑、碧水、溶洞、仿古棧道、浮橋、雲海、田園、原始植被、珍稀動植物等各具特色的景觀組成。

從景區大門進入,沿河而下至響水村一段,河谷寬約40--50米,沿河有平緩地,上面是森林和山地,呈階梯狀地形河谷斷面呈“V”字形,河面狹窄。以下河段寬度一般約20米,有的河段僅幾米,其中,魚跳峽、野豬峽、猴跳峽,最寬不足10米,最窄處僅兩米,採取浮橋、吊橋方式通行,極負挑戰性。黑山谷頂底高度在400-600米之間,河谷兩岸谷坡陡直,坡度一般在70-80度,部分坡岸直立在90度以上,高在1200米左右,其形象奇妙無比。

漫步景區,黑山大佛、夜郎公主峯、九曲畫屏、白玉觀音、石劍峯,石皇傘、隱佛崖、駱駝西行、黑猴迎賓、飛雲瀑、神龍瀑等數十個迷人的景點景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黑山谷風景區隨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而各顯奇妙佳景。春天,高山杜鵑、野生大茶花、珙桐花競相綻放,百鳥爭鳴,使景區充滿無限生機,如詩如畫,是迴歸自然,探奇攬勝的良好去處;夏天,萬山疊翠,山靜水幽,是遠離喧囂,休閒避暑的勝地;秋天,這裏山色如黛,層林盡染;冬天,雲霧迷漫,素湍綠潭,一如嫻靜羞澀的神女。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4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境內。大足石刻始於晚唐,歷經五代而盛於兩宋,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憂秀代表。石窟多達76處,共有造像6萬餘軀,石刻銘文10萬餘字,總稱大足石刻。其中,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寶頂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北山,即古龍崗山,共290龕窟。著名龕窟,如心神車窟,窟正中之皤龍“心神車”尤為奇偉。其間淨寶瓶觀音、多羅、文殊、玉印觀音、如意珠觀音、普賢、日月觀音、數珠手觀音等,雕刻對稱,嚴謹有序,渾然一體。八軀菩薩像,豐腴圓潤,典雅大方,為此間石刻之精華。北宋著名書家蔡京所書《趙懿簡公神道碑》,碑高3.7米,寬1.37米,書法藝術價值較高。

寶頂山,風景幽麗,共13處石刻,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最大。大佛灣為幽深的馬蹄形山灣,雕刻分佈在東、南、北三面,先以小佛灣為藍圖,後在此雕造。由19組佛經故事組成的大型羣雕,各種雕像達15O00多軀,設計之精巧,竟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説。寶頂圓覺洞,為整石開鑿,寬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薩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誠,左右壁為十二圓覺菩薩,跌坐蓮台,妙麗莊嚴,姿態不一,衣服、肌肉質感真實,似薄紗突身,衣裙流暢自如。壁間刻樓台亭閣,人物鳥獸,花草樹木,幽泉怪石,近似寫實作品,是大佛灣雕刻的精華。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載,無不備列”,在藝術上“神的人化與人的神化”達到高度統一。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5

縉雲山雄峙北碚區嘉陵江温塘峽畔,是七千萬年前“燕山運動”造就的“背斜”山嶺,古名巴山。山間白雲繚繞,似霧非霧,似煙非煙,磅礴鬱積,氣象萬千。早晚霞雲,奼紫嫣紅,五彩繽紛。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雲山。

佛教淵源:

縉雲山是四川境內的佛教勝地之一,原有寺廟十多座,現存縉雲寺、温泉寺。縉雲寺坐落在“獅子”、“聚雲”兩峯之前,背依峻嶺,前臨幽谷,四周古木參天,翠竹成林,是一座雄偉壯觀的深山古寺。它始建於南朝宋景平元年(420xx年),歷代修葺擴建;盛極於宋,明末毀於兵火。現存廟宇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山上還有很多六朝和宋、明、清時代的古建築和歷史文物。1930年,佛門長者太虛上人得到川督劉湘的支持,在縉雲寺內創辦了“漢藏教理院”。次年正式定名為“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由大虛上人任院長,並從拉薩、康定等延請羅桑呼克圖、滿智、超一等來此主教。一時“喇嘛來渝者,前後絡繹不絕……”縉雲山因此成為當時宏揚佛學的淨土,而獲得“小峨眉”美稱。

名勝古蹟:

"山如碧玉水如黛,雲在青大月在鬆",它雄峙於嘉陵江小三峽之温湯峽之西岸,與北温泉相鄰,山上奇峯聳翠、林海蒼茫、古木參大、古剎林立,集雄、險、奇、幽於一身,素有川東小峨嵋之稱,為全國首批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緒雲山風景秀麗、名勝古蹟眾多。縉雲山從北到南有朝日峯、香爐峯、獅子峯、聚雲峯、猿嘯峯、蓮花峯、寶塔峯、玉尖峯和夕照峯等九峯。其中玉尖峯最高,海拔1050米;獅子峯最險峻壯觀,其餘各峯亦各具風姿。

避暑勝地:

重慶與武漢、南京齊名,並稱長江邊的三座火城,每年夏季酷暑難當。令人望而生畏。位於重慶市北的縉雲山,九峯挺立,雄秀不凡,因山高林密,雲濃霧重,常温比市區約低5-7度,滿山蒼翠,清雅怡人,是重慶著名的避暑勝地。此外,這裏還特產極具地方特色的縉雲甜茶。

概述:

與嘉陵江小三峽、合川釣魚城一併被定為國家級自然風景名勝區,位於北碚境內,距渝中區約60公里。是七千萬年前“燕山運動”造就的“背斜”山嶺,古名巴山。海拔900多米,最高處1030米。景區之內現有獅子、香爐、日照、猿嘯、夕照、蓮花、玉尖、寶塔、聚雲九峯。其中玉尖峯最高,海拔1050米;獅子峯最險峻壯觀,其餘各峯亦各具丰姿。獅子峯是縉雲山的主峯,峯頂狹窄,在一塊比較平坦的巖石上,用鐵欄杆圍起一個覽勝台。在這裏往下看,是懸崖峭壁;往遠處看,是峯巒起伏;山腳下,嘉陵江在緩緩流過。在獅子峯觀日出、賞雲海,其壯麗不讓東嶽泰山。縉雲山有兩萬多畝森林,生長着1700多種亞熱帶植物,是四川著名的植物寶庫和森林公園。其中有猴歡喜、無刺冠梨、縉雲瓊楠、伯樂樹、銀杏、紅豆和飛蛾樹等珍稀植物。山中還有世界罕見的活化石樹——水杉,此樹是1.6億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種。

雄峙北碚區嘉陵江温塘峽畔,是七千萬年前“燕山運動”造就的“背斜”山嶺,古名巴山。山間白雲繚繞,似霧非霧,似煙非煙,磅礴鬱積,氣象萬千。早晚霞雲,奼紫嫣紅,五彩繽紛。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雲山。縉雲山與嘉陵江小三峽、合川釣魚城一併被定為國家級自然風景名勝區。

縉雲山從北到南有朝日峯、香爐峯、獅子峯、聚雲峯、猿嘯峯、蓮花峯、寶塔峯、玉尖峯和夕照峯等九峯。其中玉尖峯最高,海拔1050米;獅子峯最險峻壯觀,其餘各峯亦各具風姿。

縉雲山系全國自然保護區。該山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餘公頃,生長着1700多種亞熱帶植物。其中有猴歡喜、無刺冠梨、縉雲瓊楠、伯樂樹、銀杏、紅豆和果上長有兩翅的飛蛾樹等珍稀植物。山中還有世界罕見的活化石樹—水杉,此樹是1.6億萬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種。

素有“小峨嵋”之稱的縉雲山,堪稱觀日出,覽雲海,夏避暑,冬賞霧,以及觀賞常綠闊葉林自然景觀的絕佳去處。

縉雲山又是具有1500多年曆史的佛教勝地。山中縉雲寺,始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420xx年),後曾稱“相思寺”、“崇勝寺”、“崇教寺”,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寺中自古辦學,名為“縉雲書院”。寺內現存有宋太宗誦讀過的24部梵經。寺外石照壁上“豬化龍”浮雕,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殘像,據傳是樑或北周作品.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6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君山,古稱洞庭山,洞庭湖由此而得名。唐代詩人劉禹錫用“白銀盤裏一青螺”來形容君山。君山上有舜帝的二妃墓,秦始皇的封山印,柳毅傳書的傳書亭和柳毅井,呂洞賓的朗吟亭,漢武帝的酒香亭等。

君山在岳陽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積不足100公頃的小島。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傳説這座“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砌于山頂”。這浪漫神話傳説,不足為信。後因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葬於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後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

君山,由七十二峯組成,峯峯靈秀,“煙波不動景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這靈景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那神奇美妙的傳説,更引人遐想。棄舟登山,可先謁“舜帝二妃之墓。”墓兩邊的石刻對聯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這“淚一人”典出:虞舜南巡,崩於蒼梧,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和女尋夫來到洞府山,忽聞噩耗,悲痛萬分,遂攀竹痛哭,淚血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二妃因悲慟而死於君山並葬此。

從二妃墓翻過一道山樑,走不遠。就到了“柳毅井”。唐代李朝威寫的《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西山有楊麼寨,相傳是南宋初年洞庭湖農民起義軍領袖楊麼兵營的遺址。從此出走,便到酒香山。傳説山上有美酒,喝了能成仙。想長生不老的漢武帝聽説後,便派文士欒巴到君山求酒。酒求回後,便被東方朔俞喝了,後來鬧出一場笑話。

君山地形獨特,為洞庭湖中最大島嶼,島上歷有36亭,48廟、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台”等珍貴文物遺址。君山銀針荼葉譽滿中外,唐代以來就列為貢品。汨羅江畔有屈子祠、杜甫墓等。此外,景區還有慈氏塔、襟代文廟、魯錄墓、黃蓋湖、三國古戰場等名勝古蹟。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7

金刀峽位於重慶直轄市北碚區華鎣山西南麓,海拔880米,距重慶市中心九十公里,系首批“國家AAA級旅遊區”。金刀峽是一處新近發現的保持着原始古老神奇的峽谷自然風景區,約上億年的峽谷幽壑景觀為主,以巖溶地貌為輔,兼有大量的地質上稱壺穴碧玉串珠的深潭絕景。

金刀峽地勢雄偉,以峽著險,以林見秀,以巖稱奇,以水顯幽。金刀峽長約9公里,分上下兩段,上段由於喀斯特地質作用。地面切過強烈,金刀神功般形成了獨特的峽谷幽壑,石壁如削,兩山岈合,垂直高度超過百米,上有古藤倒掛,下有潺潺流水,下段由於流水侵蝕的作用,有洞穴羣提高潭檀相連,飛泉瀑布層層疊疊,古鐘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堪稱全國最長的峽谷十里仿古棧道,讓人驚歎不已,憑棧探幽,將感悟那藴藏於大自然山水的天地靈氣,已開發的七公里風景線以雄、險、奇、幽著稱。集瀑、泉、洞、峽於一體,主要景點有藏刀洞、中峽天然浴場、懸天飛瀑、神鷹峽、彌樂佛等四十多個景點可供遊客探險,攀登和水上游樂,是人們度假避暑、踏青、迴歸自然的旅遊佳境。被遊客譽為“夢中的香格里拉”、“中國第一險峽” .

進入金刀峽,你會發現這裏的風光奇異獨特,碗口粗的樹木在絕無泥土的巨石縫中挺拔偉岸,崢嶸的石巖與葱鬱的林木有機的揉合在一起,幽靜的碧湖與竄急的溪流同譜水的樂章,各具形態的石鐘乳一簇簇斜掛巖壁――喀斯特地質特徵造成的原始風貌使這裏的一切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大大小小的泉水順着苔鮮爭相跳躍而下,在陽光的投射下褶轍生輝,讓你想起古人所云:“大珠小珠落玉盤”,人在峽中走,水在峽中飛,時隱時現的陽光,飛泉流瀑所濺起的水霧,奇形怪狀的石乳形成一片如夢如幻的世界,這浪漫之旅,讓你留戀往返,不已忍離去。

留戀於峽中的山水風情,你一定不捨得就此別過,那麼徒步探幽則讓你的遊興向着更高層次沿伸下去,在這清水綠水的懷抱中,沿着清清的溪流,去尋找你夢中最瑰麗的色彩。而且,在峽谷實行的谷底探幽――溪降活動已成為金刀峽最具特色的精品旅遊熱線。

這裏除了山奇水秀,更有民俗風情增添更多的人文品味。入夜,到風情寨小憩,觀民族歌舞,品風味燒烤,嘗香醇美酒,體驗“瘋狂一夜、回味一生”的感覺。

沿線有“川東第一牌坊”這美譽的灘口清代御賜節孝牌坊;“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的萬畝花圃;融“寺”、“塔”景為一體的宋代古剎塔坪寺;頗具“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韻的偏巖古鎮,構成了一道人文與自然交相輝映的靚麗風景.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8

磁器口始建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年),傳説明朝初年朱允炆被迫削髮為僧來渝,隱避於寶輪寺,故將原“白巖鎮”改名為“龍隱鎮”。清朝初年,因盛產和轉運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那經歷千年不變的濃郁純樸的古風,令其成為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徵, “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一時的磁器口,被美譽為“小重慶”。素有巴渝第一古鎮之稱的磁器口,已有1820xx年,孕育了古鎮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其美食三絕中,首數的便逝鎮麻花。因其選料上乘,手工精製,具有香甜酥脆、入口化渣的特點,深受人們喜愛,其與眾不同的品質,早已備受好評。其中以古鎮陳麻花最有名,早在清朝末年,古鎮陳麻花憑藉其獨特的口味從此在巴渝大地流傳開來;因其選料上乘,採用全手工製作,具有香、酥、脆、爽,久放不綿等特點,深受廣大人民羣眾的喜愛。 [編輯本段]瓷器口文化 磁器口文化底藴豐厚,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紅巖文化、宗教文化、各具神采,被譽為“古鎮三寶”的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等特色飲食享譽四方。“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濃郁的民俗風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磁器口古鎮 [編輯本段]瓷器口發展 中共沙坪壩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磁器口古鎮歷史傳統街區的保護開發工作。按照“雲南有麗江、江蘇有周莊、重慶有磁器口”的定位,努力將磁器口打造成世界級旅遊品牌,吸引海內外遊客觀光旅遊。 [編輯本段]瓷器口榮譽 1998年瓷器口被國務院確定為重慶市重點保護傳統街。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9

西安碑林建設於公元1087年,是保藏我國古代碑石時刻最早、數量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誌共一千多塊。這裏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內容富厚,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蒐集了古代的文獻文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成長的部門成績,反應了中外文化交換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

西安碑林是在生涯唐代石經的基本上成長起來的。唐代人所稱的石經,包羅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謄寫的《石台孝經》和公元837年刻成的《開成石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前是專為陳列《石台孝經》修蓋的碑亭。《石台孝經》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於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身謄寫的。孝經是孔子的門生曾參編篡,專門講孝道的。前面一部門是李隆基為孝經作的序。玄宗為孝經寫序的目標是暗示本身要以“孝”管理全國。後頭是孝經原文,小字是玄宗為孝經作的註釋。底座由3層石台構成,上刻有活躍的線刻畫,有蔓草、獅子花等,是唐中期較量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捲雲瑞獸。此碑由4塊石頭構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稱“石台孝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首要陳列《開成石經》,內容包羅《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經書,計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清代補刻的《孟子》17面3萬餘字也陳列於此,合稱《十三經》。12部經書是封建社會常識分子必讀之書。由於其時印刷術不很發家,為了停止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呈現錯誤,並能永世生涯,就把這12部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範本,立於長安城國子監內,供人們校對。我國自東漢開始,曾先後7次刻經。《開成石經》是今朝僅存的一套完備的石刻經書。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0

廣州陳家祠是中國清代宗祠建築。原稱陳氏書院。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葉以後,廣東各縣多在廣州建書院,以供同宗子弟讀書或參加科舉考試,又是祭祖的宗祠。該祠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它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宗親合資興建的族祠。陳氏書院以其精湛的裝飾工藝著稱於世,在它的建築中廣泛採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彩繪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做裝飾。雕刻技既有簡練粗放,又有精雕細琢、相互映託,使書院在莊重淡雅中透出富麗堂皇。

陳家祠堂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聯合建造的,是廣東省著名的宗祠建築。陳家祠堂的建築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進之間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廡巧妙地聯接起來,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祠堂的整體佈局上下對稱,殿堂樓閣,虛實相間,氣勢雄偉。"聚賢堂"是陳家祠堂中軸線的主殿堂,也是陳家祠整個建築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寬闊的石露台,周圍用嵌有鐵花的石欄板環繞。祠堂建成之初時的聚賢堂是供族人集會之用,後來改作宗祠,兩邊的側房供書院使用。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1

吉林市是滿族的發源地之一,又是朝鮮族集居的地方。滿族有14萬多人,約佔全市人口的4%。全市有34個滿族鄉鎮,1個滿族朝鮮族鄉,其中以永吉縣烏拉街滿族鎮居住的滿族人口為最多。

吉林省是滿族的發源地,吉林市在省裏地位僅次於長春,而在這兩者都沒有出現前,就已經有了烏拉街。

據當地史籍記載,烏拉街古稱“洪泥羅”城,遠在5020_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滿族的祖先肅慎人就在此生息。1620_年,努爾哈赤率重兵破城,滅烏拉國,憑此地而兵強馬壯,為此後揮師南下,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烏拉街因此被清王朝尊為“龍興之地”,方圓500裏不得擅入。據地方誌記載,清代12任皇帝,有5任蒞臨過這裏。

烏拉街滿族鎮距市中心30公里,仍然保留著傳統的滿族風俗和多處名勝古蹟。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府、候府、魁府、白花點將台、古城牆及千年古樹等現保存完好。

烏拉街滿族鎮北約250米處,是明代女真扈倫四部(葉赫、哈達、輝發和烏拉)之一的所在地。烏拉部至明萬曆年間逐漸強大,稱霸于吉林地區,屢與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爭鬥。萬曆四十一年(1620_年)烏拉部與努爾哈赤決戰大敗,烏拉部便告滅亡。這裏的烏拉古城遺址便是當年烏拉部的所在地,現存還有古城牆和百花點將台。古城四面環山,一面臨水;百花點將台是城中一處用土壘起的高台。烏拉鎮現還有打牲烏拉總管衙門、侯府、魁府等處遺址。在霧凇出現的期間,這附近的烏拉街珍珠島霧微觀賞區是一個攝影愛好者聚集的地方。

在烏拉街滿族鎮,許多建築帶有滿清特色,生活習俗也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其中以薩滿教儀式和婚禮最具代表性。

隆重的薩滿教儀式以祭祖為大宗,慣於龍虎年或虎年春秋二季操理,分家祭和族祭。家祭時要選擇本家取妻生子、就職榮升、修宅遷居、壽老病故或兒女久病初愈等紅白喜事的時候。全族團結、喜慶豐收可操辦族祭。無論是那種祭祀都得請全族老幼參加。在整個祭祀活動中,可分祭神樹、殺豬祭神杆、領姓、擺件子、蒸糯米、打打糕等一整套習俗。

滿族的婚禮也很別緻。結婚前幾天,女方要將粧奩及新娘所用衣物用車送到男方家,次日男青年要到女方家拜謝。新娘不分什麼季節都要穿棉服,到婆家門前時新郎拿起特製的弓箭,向新娘的車轎射三箭,以示吉利。

滿族風味飲食主要有哈依瑪(水團子)、打打糕、菠蘿葉餅、粘豆包、大小黃米;“火勺”有煎、炸、蒸、煮4種做法。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2

大家好!很高興做你們的導遊,下面就跟着我一起去參觀,希望我們有一個快樂的旅程。

西安兵馬俑,它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總面積是二萬零七百八十平方米。第一號兵馬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農民伯伯打井時發現的,後來經過考古學家認真的工作,我們才知道兵馬俑是地下式土木結構,東西長二百三十米,南北寬六十二米,內有陶俑陶馬六千多件。堪稱是一顆異彩獨放的明珠。

兵馬俑博物館每年接待一百多萬中外遊客,許多名人都曾來這裏參觀,整個博物館佔地二百萬平方米,館區內樹林、花、草清香,環境幽雅。

為了揭開秦始皇陵墓的奧祕,考古學家從六十年代初開始對陵園進行科學的鑽探的調查,最後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擁有一支雄兵千萬,由七千件兵馬俑組成的氣勢磅礴的地下軍陣,他們令全球矚目,舉世震驚,但由於我們現代世界技術達不到保護兵馬俑的要求,目前只有一號坑、二號坑出土,有幾個坑的輪廓已經出現,但停止挖掘的鑽探,其它的地下文物都被保護起來,以免遭到破壞。

西安兵馬俑,壯麗的景觀,世界獨有人土的美觀!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3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立於1920_年,現為國家“985工程”大學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同時也是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

在20_年英國《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排在171位(大陸第五名),國際聲譽和影響明顯擴大。學校的一批學科在國內和國際學術領域有更大的影響,中山大學在15個學科領域的論文總被引次數進入全球前1%,僅次於北京大學,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並列國內高校第2位。這15個學科領域分別是化學、臨牀醫學、物理學、生物與生物化學、材料科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工程學、植物與動物學、環境/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與行為科學、數學、微生物學、農業科學和社會科學總論。ESI數據庫共22個學科領域,15個學科領域進入全球前1%,已超過ESI數據庫學科領域三分之二。論文總影響力(總被引次數)達126276篇次,世界排名399位,處於前0.08%的位置;十年間我校ESI論文的篇平均被引次數為7.65,在國內高校排第4。

1835年,美國的伯駕醫生在廣州設立醫局,培養了中國最早的西醫醫生。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博濟醫院,於1866年設立醫學堂,這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專科教育機構。1888年,由美國人開設的格致書院在廣州開學。

1920_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清末以來在廣州地區建立地實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學校,包括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科大學以及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等整合為一體,創立國立廣東大學,並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學校於1920_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至上世紀三十年代,國立中山大學設有文、理、法、工、農、醫、師範等7個學院。1935年設立研究院,開始招研究生。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4

新年期間,我外婆 帶我、表哥、表哥的外婆、外公 一起去華僑城的錦繡中華民族村去玩。

我們來到了錦繡中華的大門前,我和哥哥跑到門口旁邊的一家小店裏。我和哥哥一起看店裏的東西,我和哥哥都想要一架縮小型望遠鏡。因為價格太貴,我們就一起用一架望遠鏡。

我們進去以後,有一片巨大的廣場,我們玩着玩着,最後連表演都忘了,是爺爺提醒我們的。然後我們就去看藏族的表演。一路上有許多的美食小鋪。我和哥哥都忍不住了,我要了一串雞蛋燒烤和一串棉花糖,哥哥要了兩串烤魷魚,我們就開開心心的過了美食街。

到了藏族的表演場地時,表演已經開始了。我們一邊看錶演,一邊鼓掌。演出結束了,觀眾們有的叫、有的喊、有的鼓掌。

我們接下來去了吊橋,我們看見好多人都提心吊膽的,深怕自己掉了下去。哥哥明明知道我很害怕,還故意讓橋動。整個橋上的人都緊張地抓住橋繩,包括我。突然我看見有一個人從橋上飛了過去,我還以為我眼花了。我去問外公,外公説那是有人在玩溜索。

精選重慶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5

南海之窗――東方銀灘坐落在陽江市海陵島,位於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的“十里銀灘”邊,與十里銀灘連為一體,由陽江市東方銀灘歡樂廣場服務有限公司投資開發,20_年底開始修建,於20_年8月1號正式投入市場向遊客開放。它位於閘坡鎮海濱大道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北隅大角山,南面浩瀚的南海,西臨鷹嘴角,東面是一望無際的“十里銀灘”,項目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已辦理手續為8萬平方米。海岸線1100平方米,海濱浴場沙灘長7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兩萬多遊客遊樂,水清沙潔,環境優美。

景區風格獨具特色,是一個集大型生態海濱浴場、觀海聽濤、賓館住宿、海鮮餐飲、茶藝廳、演藝吧等於一體的多功能旅遊風景區。交通便捷,距離廣州只需三個小時車程,距珠海、香港等地僅需一個半小時車程。有別於海陵島其它的海灘景區,南海之窗――東方銀灘保留了更原始的自然氣息,而又匯聚了人性化構思,更是綻放出吸引極強的魅力。它位於海陵島之東,是旭日初昇的南海所在,風光美不勝收,亞熱帶季風海洋氣候,常年氣温大約28度,是盛夏度假勝地,此為天時。環繞整個東方銀灘是葱葱郁郁的樹林,而且三面環山一面向海,風平浪靜,是游泳的最佳浴場,此為地利。

早在東方銀灘未開發之前,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只能在簡陋的望海亭上遙觀海景,欣賞這片美麗的海灘,見識到這片處女地併為它的迤儷而折倒,此為人和。在大家的期待和等待中,南海之窗――東方銀灘終於向世界展開它的驚世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