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遊玩導遊詞(通用8篇)

重慶遊玩導遊詞 篇1

各位貴賓大家好!

重慶遊玩導遊詞(通用8篇)

很榮幸有這樣的機會為大家擔任導遊。我是_×,這是我們的司機×師傅,在這裏我們代表重慶_旅行社,對大家的光臨表示最衷心的歡迎!同時,也希望通過我們倆的努力服務、在各位貴賓的配合下,本次行程能圓滿順利!

我們的行程是前往黔江,參觀位於武陵風光景區的小南海。途中會經過碧水澄幽的烏江,在這漫長的車程中,就聞名遐邇的烏江畫廊和武陵風光,給大家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首先,是烏江和烏江畫廊。

烏江發源於貴州省威寧縣,烏江流經渝、黔兩省市14個區縣,有8個士家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自治縣,流淌着濃郁的民族風情。流經重慶市酉陽縣、彭水縣,在涪陵區注入長江,全長1070公里。烏江是一條軍事河流,歷來被稱作天險。漢代、三國、太平天國的英雄豪傑,都在江邊演繹過金戈鐵馬的故事,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劉鄧大軍進軍西南也曾在此創造搶渡的奇蹟。

烏江流經酉陽縣境內,從萬木鄉到龔灘古鎮之間的河段,60公里的河段,為烏江的精華段,被譽為“烏江畫廊”。兩岸絕壁,灌叢密佈,水急灘險,勝似三峽,被譽為“百里畫廊”。

烏江畫廊景區有什麼特點呢?奇山、怪石、碧水、險灘、古鎮、廊橋、纖道、懸葬。雄奇險秀的河谷溝壑,鬼斧神工的懸崖絕壁,桀驁不馴的烏江、歡快奔流的阿蓬江,點綴在秀美的烏江百里畫廊,受到了無數科考、探險、攝影愛好者、電影、電視劇組的青睞。

烏江百里畫廊民族風情異彩紛呈:土家擺手舞之鄉的西大門景區,是西南卡普、蠟染的搖籃;古老的土家族背嫁哭嫁、獨特的苞谷燈戲、民間青年男女表達愛情的木葉情歌,還有眾多的民間的手工藝品,組成了當地獨具魅力的民族風情。尤其是山民依山就勢,臨水而居,形成了頗具烏江特色的石鎮建築,青石板錚亮照人,吊腳樓搖搖欲墜。用着名畫家吳冠中先生的話來説,就是“是爺爺奶奶的家”。

聽上去是不是感覺到了一種誘惑?呵呵,接下來,要跟大家説説武陵風光了。

首先是介紹一下武陵山脈:武陵山脈地處中國中南部,跨越湖南、湖北、貴州和重慶四個省直轄市,長度約420公里,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一般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武陵山脈為東西走向,主峯為貴州的梵淨山,海拔2570米。屬於武陵山系覆蓋的地區,被稱為“武陵山區”。在重慶市主要包括的有黔江區,酉陽,秀山,彭水,石柱。在這個大的範圍內,有哪些着名的景區呢?佛教聖地之一的貴州梵淨山、湖南武陵源風景區、湖南鳳凰的南長城等等。

在重慶,涵蓋了彭水的阿蓬江、阿依河,酉陽的桃花源,石柱的黃水森林公園、黔江武陵仙山風景區和我們這次將要前去的小南海。

它地處渝鄂交界之地的黔江區北部小南海鎮,距黔江城28公里,國家4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屬於地質公園類自然風景旅遊景區。小南海是一個地震堰塞湖,在清朝咸豐年間(公元1856年),當時這裏發生了強烈的地震,震級6.25級,烈度8度,因為山崩堵塞溪流而形成的一個地震堰塞湖,為重慶市第一大天然湖泊。可以説,小南海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古地震遺址,同時為地震災害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自然實體,具有極高的科考價值。景區現在為國家地震遺址保護區和全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小南海景區面積150平方公里,與湖畔的八面山和附近的土家族文化生態博物館融為一體,風光如畫,地質奇特,被譽為“人間仙境”、“渝東西湖”。

景區核心面積20平方公里,融合湖光山色、地震遺址奇觀、民俗風情為一體,同時還是早期革命的搖籃。

主要景點:地震滾石遺址區、牛背島、朝陽寺島、震紀苑廣場。

歷經150多年風吹雨打之後,今天小南海依然保持了完整的地震遺址。其地面破壞原貌、水下農舍民房以及水下“醉漢”森林都完好地保存了震時狀態。實地考察後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它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認為當屬“中國唯一、世界罕見”。清晰如初的大垮巖、小垮巖滑塌面、亂石林立的地震崩積物、氣勢恢宏的地震堰塞大壩、風光秀麗的地震堰塞湖……形成全國絕無僅有的小南海地震遺址,具有極高的科學考察價值,成為人類寶貴的自然遺產。正因為如此,小南海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列為“國家級地震遺址保護區”、“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

小南海迄今難解的諸多不解之迷,如水下莊園面貌如何、多達4000多萬立方米的陸面堆積物從何而來等,激發了眾多人的興趣,成為潛在的研究資源。

小南海不僅科考價值難得,而且自然風光極富魅力。2.87平方公里的湖面上碧波盪漾,湖水深度平均為30米,最深處47米。以板夾溪為主的五條溪流源源不斷地注入湖內。朝陽寺島、老鸛坪島、牛背島等三大島嶼林木葱鬱、環境幽適。湖區四周秀峯環列,植被蒼翠,使小南海宛若一顆鑲嵌在深山之中的“明珠”。

在朝陽寺島上曾建有朝陽寺,在辛亥革命前夕,由土家青年温朝鐘組織發動的、震驚清廷的“鐵血聯英會”武裝起義會址亦設於此島。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由賀龍、關嚮應率領的紅三軍也在小南海打響了入川的第一仗,為小南海烙上了深深的革命色彩。

好了,關於烏江畫廊、武陵風光,以及我們將要前去參觀的景點――小南海的的概況,就先介紹到這裏,等到了景區後,我再帶領大家盡情遊覽。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做做遊戲吧,好嗎?

重慶遊玩導遊詞 篇2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負責你們今天講解的.導遊人員小賴,首先感謝和歡迎大家進行本次旅遊,我會熱誠為大家服務,讓大家有一個精彩和難忘的經歷,在開始此次遊覽之前,我先為大家簡單説説天坑地縫吧。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天坑地縫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位於奉節縣城興隆鎮,屬地質公園類自然景區。北靠聞名世界的長江三峽,與瞿塘峽緊密相連,與馳名中外的大寧河、小三峽隔江相望,南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與國家著名風景名勝區張家界相通,西達利川、萬州,東接巫山大廟龍坪古人類文化遺址,整個風景名勝區處在由九盤河和迷宮河相會形成的“V”字形流域裏,轄桃源河、九盤河景區,迷宮河、神仙洞景區、天坑、地縫景區等,共由七十多個大小景點構成。

奉節天坑,因位於奉節縣荊竹鄉小寨村,因此又稱小寨天坑。“天坑”在地理學上叫“巖溶漏斗地貌”,天坑坑口直徑626米,坑深662米,坑底直徑522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容積最大和最深的喀斯特巖溶漏斗,被譽為:“天下第一坑”。坑壁四周陡峭,在東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兩級台地:位於300米深處的一級台地,寬2—10米,台地有兩間房屋,曾有人隱居;另一級台地位於400米深處,呈斜坡狀,坡地上草木叢生,坑壁有幾個懸泉飛瀉坑底。坑底下邊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個“天窗”。小寨天坑與天井峽地縫屬同一巖溶系統,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峽地縫補給,自迷宮峽排泄,從天坑至迷宮峽出口地下河道長約4公里。

天井峽地縫距小寨天坑15公里。地面有一條天然縫隙,當地稱天井峽地縫。地縫全長14公里,分上、下兩段。上段從興隆場大象山至遲谷槽,長約8公里,為隱伏於地下的暗縫。由興隆鎮大象山天井峽能進入縫底,縫兩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線天”峽谷景觀。縫底有落水洞,暴雨後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宮峽,是長約6公里的暗洞,1994年8月,由英國洞穴探險家探通。

1996年,天坑地縫風景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20__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准天坑地縫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天坑地縫無與倫比的美,吸引着海內外無數的探險家和旅遊家的目光,成為探險者的樂園、旅遊者渡假休閒的勝地。

時間如流水,我們馬上就開始正式的旅程了,大家做好準備了吧,那好,現在就隨我一起來親身經歷和見證天坑地縫的美與神奇吧。

重慶遊玩導遊詞 篇3

坐落在重慶市忠縣長江北岸,西距縣城40公里,東距萬縣52公里。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峯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據此為寨,“石寶寨”名由此而來。

玉印山是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峯。清乾隆初年,藉助架於石壁上的鐵索在山頂修建了一座寺廟,名“蘭若殿”;嘉慶年間又聘請能工巧匠研究如何取代鐵索上山,於是便依山取勢修建這座樓閣。石寶寨塔樓,依山聳勢,飛檐展翼,塔層從下至上,逐層縮小,各樓層飛閣之間,均有曲折迂迴的轉梯相通,造型十分奇異。整個建築由寨門、寨身、閣樓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結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經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原建九層,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三層為1956年修補建築時所建。寨內有三組雕塑羣像,其一為巴曼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為張飛義釋嚴顏的三國故事,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

這座精巧華麗的寨樓,原是供人們從江岸登臨山頂燒香拜佛之用,今天卻是供人憑欄遠眺長江江景的“小蓬萊”。待到三峽工程竣工之後,江水水位升高,石寶寨就是江中明珠,水上仙閣了。

重慶遊玩導遊詞 篇4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世界旅遊景區芙蓉洞。我是某旅行社的導遊郭瑤,大家可以叫我瑤瑤,今天我來做大家的導遊,帶大家一起遊覽一下芙蓉洞。我將竭盡所能的為大家服務,希望大家喜歡我。另外在遊覽時,請各位朋友要注意自身安全,有小孩的朋友請看好自己的小孩,切勿隨意攀爬玩耍,同時請自覺維護景區內的設備,保持景區的清潔衞生。

好了,下面就由瑤瑤我帶大家走進芙蓉洞的世界。芙蓉洞位於武隆縣江口鎮4千米處的'芙蓉江畔。在1993年5月26日當地的六位村民鑽到洞內開始他們的探險之旅,向世人揭開芙蓉洞的神祕面紗。在此讓我們大家以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那六位村民為我們開闢出來的如此燦爛輝煌的自然瑰寶。

武隆芙蓉洞是一個大型石灰巖洞穴,全長2700米,總面積3.7萬平方米,其中“輝煌大廳”面積1.1萬平方米,最為壯觀。洞內目前已發現的鐘乳石類有20多種類型,佔世界已知種類的絕大多數。其中有些類型在世界上極為罕見。豐富的洞穴沉積物不但征服了各國洞穴專家,更受到眾多前來觀光的遊客的青睞。經中國與澳大利亞有關溶洞科研機構兩次實地勘測,評價為:“世界奇觀,一級洞穴景點”,“一座地下藝術宮殿和洞穴科學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區稱號,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芙蓉洞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申報提名地,成為中國唯一作為“洞穴”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提名地。

芙蓉洞中生長的植物只有蕨類和苔蘚類,目前在龍宮裏發現了11種,據説,這些植物的苞子孕育於恐龍同時代的億萬年前,它們在黑暗中經歷了漫長歲月。銀絲玉縷景觀,指的是洞壁上這種纖細如發,卷如根鬚的石晶花和捲曲石。芙蓉洞的石晶花顏色潔白,形態嬌嫩。其數量之多,分佈面積之大,在全國所有洞穴中,堪稱第一。珊瑚瑤池由水腫色澤淺黃的方解石晶花和乳筍構成,整個池子面積30平方米。池水中的石晶花,看上去像漂在水面上,其實它分為上下兩層。不論是池水面積、深度,還是石晶花的數量及規模,珊瑚池都堪稱世界之最,是芙蓉洞中的瑰寶。

出了芙蓉洞之後,也是有其他許多遊覽的地方,有喜歡遊湖的朋友可千萬別錯過了我們美麗清幽的芙蓉江;喜歡刺激的朋友一定要去嘗試一下我們景區內獨有的速滑車,全長一千二百多米,並可在高空中一覽芙蓉江兩岸的山光水色。還有當地的我們苗族人們最樸實的鄉村生活和苗家姑娘為大家演繹的苗族歌舞。在這裏呢,希望大家可以玩得開心,玩得放心,玩得盡心!

重慶遊玩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被譽為“中國神曲之鄉、人類靈魂之都”的鬼城豐都參觀遊覽,我是今天的'導遊,今天就將由我陪同大家去到傳説中的“鬼國京都、陰曹地府”遊覽觀光。可能平日裏提到鬼城,您會以為這是個宣揚封建迷信的地方,那麼,希望通過今天的旅行讓大家對我們豐都鬼城、中國鬼文化能夠有一個重新的、正確的理解。

重慶豐都鬼城導遊詞

我們今天的行程是參觀兩座山——鬼國神宮、名山,基本是全程步行。其中上名山時可乘坐索道至半山腰,景點是從半山腰開始,索道沿途沒有任何景點,因此乘坐索道不會漏掉任何景點。再加上今天全程只有3個小時參觀時間,除去碼頭至景點的往返時間1小時後,今天的參觀時間其實只有2個小時,所以乘坐索道能大大節約時間和體力,讓我們能把精力放在參觀景點上,因此建議大家乘坐索道上山。

豐都鬼城悠久的歷史

豐都在公元90建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慢慢地,在這個地方,在巴渝古文明與中原優秀文化及域外宗教文化的交融中,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人類在死去後,其靈魂都要根據生前行為的善惡,經受不同發落等虛無縹緲的理念,演繹出了獨步天下的“民俗文化——鬼城文化”。

豐都鬼城的旅遊文化

豐都是長江三峽旅遊線上的一棵璀璨明珠,素以“陰曹地府、鬼國京都”聞名於世,“鬼城”豐都名揚天下。改革開放以來,豐都旅遊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1982年長江三峽被國務院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中鬼城名山被評為重點名勝古蹟點;1986年豐都縣被國務院確立為對外開放縣,此後擠身全國百強縣行列,年接待遊客近100w人次,在_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和重慶市最佳景區。

鬼城名字的由來

豐都之所以稱為鬼城,也有各種不同的説法,比較傳統的説法是古代當地有兩位知名人士分別姓陰、姓王,曾經在那裏修煉成仙,陰王陰王,傳開來便成了陰王住的地方,陰王住的地方當然是陰曹地府,於是豐都成了局部的鬼城。後來豐都鬼城寫進了《西遊記》、《聊齋志異》、三言二拍,隨着名着的傳播,豐都便成了全國的鬼城。

中國神曲之鄉

意大利詩人——但丁在他的一部名為《神曲》的着作中描寫了西方世界裏的地獄,雖然鬼城裏的地獄與他的描寫的地獄有所不同,但其宗旨都是懲罰惡人,懲惡揚善。而且有關鬼城地獄的最早記載,比他的神曲還要早300百多年,因此這裏被稱作是“中國神曲之鄉”。

牌坊

大家看面前這道牌坊。它是按原500多年的鬼城牌坊進行的原樣複製。牌坊上寫有“鬼城——天下名山”,其中“天下名山”幾個字是由我國着名書法家“李鐸”書。

牌坊上有兩幅對聯,一幅是有我國唐代着名詩人李白題“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意為;可笑世間的人,在陽世間為了爭名奪利,然而每個人百年之後無論貧富貴賤其亡魂都要到同一地方報道,那就是傳説中的陰曹地府,鬼城。因此,鬼城豐都也被稱作是“人類靈魂之都”。另一幅對聯是涪州名士“沉石——沉懋彰”提寫:試問萬千遊客訪名山尋幽,遊進游出可曾碰到閻王,但見無數行舟入三峽攬勝,行上行下豈能繞過豐都。

哼哈祠

現在我們來到了哼哈祠,內塑哼哈二將。據古典小説《封神演義》記載,傳説哼將叫鄭倫,本是商紂王的大將,官至督糧上將,曾拜度厄真人為師,學得一身絕技。碰到敵人時鼻子一哼響若洪鐘,並噴出兩道白光,吸人魂魄,鄭倫靠這個絕招戰勝了許多對手後來被周武王的大將擒獲,遂投靠了周武王,仍當督糧官。

哈將陳奇也是商紂王的大將,曾授異人祕術,煉成腹內一股黃氣,張嘴一哈,黃氣噴湧,對手魂魄自散。陳奇曾與降周的鄭倫交戰,兩人一哼一哈不分勝負。後來陳奇被周將黃飛虎刺死。武王滅紂後,姜子牙歸國封神,封鄭倫和陳奇鎮守西釋山門,宣佈教化,保護法寶,為哼哈二將之神。

財神殿

財神殿內供奉的是文財神比干和武財神趙公明。比干是《封神演繹》裏的人物。他原是商紂王的叔父,對紂王忠心耿耿,但卻因紂王被蘇妲己迷惑,整日荒淫無度、昏庸無道,有一次蘇妲己稱自己得了心口疼的怪病,要吃比干的七竅玲瓏心才能得治,於是商紂王在狐狸精的迷惑下挖出了比干的心,比干因無心而亡,後人也就因為他沒有了心,就更不會有自私和偏袒之心而把他供奉為財神。

武財神趙公明事實上是道教的一個虛構人物。傳説他是鍾馗的老鄉,陝西鍾南山人,西漢時張道陵收他為徒,令他騎黑虎守護丹爐,張道陵練就天師後,又命其守護玄壇,所以他也叫趙玄壇。後來被玉皇大帝召為神宵副帥,一身數職。傳説他神通廣大能驅雷電、呼風雨、除瘟疫、卻病災,並監管訴訟、伸張正義、平反冤案、監督買賣,使雙方生財。

相信大家更願意走入裏面去感受,那我也就不在這羅嗦了,大家現在自由參觀吧,不過別忘了我們4點鐘時的集合哦~

重慶遊玩導遊詞 篇6

大家好!歡迎來到神奇的奉節天坑地縫參觀遊覽。我是各位遊客朋友今天的景點導遊員,我姓×,大家叫我小×就好了。旅途中,大家若有什麼需要,請及時告訴小×,小×會竭盡所能去幫助大家。最後,預祝各位在天坑地縫的旅程中玩得開心,遊得順意。

現在我們正驅車前往大家心慕已久的絕世奇觀——奉節天坑地縫景區。為了大家能對景區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天坑地縫的大概情況。

在虧夔門的大山背後,有一個今年來逐漸被揭開神祕面紗的絕世奇觀——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1996年,天坑地縫風景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20__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准天坑地縫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天坑地縫位於奉節縣城南岸70多KM處,北靠聞名世界的長江三峽,與瞿塘峽緊密相連,與馳名中外的大寧河、小三峽隔江相望,南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與國家著名風景名勝區張家界相通,距209國道僅46KM,西達利川、萬州、318國道100來公里,東接巫山大廟龍坪古人類文化遺址。主要由桃源河、九盤河景區,迷宮河、旱夔門、神仙洞景區、天坑、地縫景區,茅草壩景區和龍橋河等景區,幅員面積約500平方公里。

天坑是民間對地理學上喀斯特地址中漏斗的俗稱;地縫則是“一線天”峽谷地貌,都是屬於世界上獨特的地質奇觀。奉節天坑地縫堪稱世界之最,因此這兩片景區就成了整個風景區的代表,故景區就以天坑地縫冠名。

下面為大家重點介紹一下小寨天坑的具體情況:

小寨天坑位於距奉節縣城83公里的興隆鎮小寨村,坑口地面標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徑622米,坑底直徑52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東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兩級台地:位於300米深處的一級台地,寬2—10米,台地有兩間房屋,曾有人隱居;另一級台地位於400米深處,呈斜坡狀,坡地上草木叢生,坑壁有幾個懸泉飛瀉坑底。坑底下邊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個“天窗”

小寨天坑與天井峽地縫屬同一巖溶系統,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峽地縫補給,自迷宮峽排泄,從天坑至迷宮峽出口地下河道長約4公里。各位朋友要下到坑底,千萬要手扶欄杆,沿絕壁鑿開出的石梯而下,切莫想抄小路,千萬注意安全,抽煙的朋友不要把煙頭扔到林中,以免發生火災。

那麼,小寨天坑是怎麼得名的呢?一種説法是,因過去山民為了躲避土匪的騷擾,便帶着乾糧,扶老帶幼的到天坑躲避,山民們切斷陡壁間的小路後,天坑就成了躲避的天然坑寨小寨由此得名;另一説法是天坑邊緣原有一座石切的古寨堡,相對其他地方的寨堡要小一些,因而得名。

天坑地縫無與倫比的美,吸引着海內外無數的探險家和旅遊家的目光,成為探險者的樂園、旅遊者渡假休閒的勝地。

好了,朋友們,我們就要到了,請打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注意安全,準備下車。

重慶遊玩導遊詞 篇7

各位親愛的團友們:

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等各種動物圖案及各種奇花異草等植物圖案。整個古建築羣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羣。東水門一帶,按照風水學説,河道彎曲的內側是“吉地”,外側是“凶地”。東水門一帶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風水很好,會館就選址於此。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鋭減,當時的執政者就將湖廣百姓遷往四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百年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廣會館也就應運而生。祖上或許正是那時隨移民來到重慶,所以來到湖廣會館就覺格外的親切相熟了。譬如現在我們所説的“崽兒”、“抄手”“啷個”等鄉土方言,都是源於湖廣方言。湖廣填四川前的宋代川音,現在已經無法聽見了。當年的湖廣會館是重慶“八大會館一公所”中最繁華的一個。會館的領導一般叫“當家的”,管事的是“二當家”,為人往往八面玲瓏,會館經營得異常紅火。

湖廣會館的圍牆樣式,是明清時期常見的黃色封火牆,以直線構圖而呈階梯狀疊落,又稱‘碼頭牆’,是典型的江南建築風格。這樣的設計,使整個湖廣會館呈“L”形,從山坡上直衝而下,圍牆聯綿不斷,造成異常震撼的視覺衝擊。

主體建築大體依中軸線排列,巍峨古樸。與北方磚石結構的建築不同,禹王宮是南方廟宇常見的木結構懸山式小山瓦頂,其中大量使用的是木柱。這些木料都是專門從湖廣運來。移民相信只有從家鄉運來的木材,才能使大殿得到祖先神靈的'庇佑。

無論是四川還是北京抑或重慶,但有湖廣會館就有禹王廟或禹王殿。300年前的湖廣會館在每年正月十四都要舉辦禹王廟會,祭奠禹王,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傳説大禹治水,就曾經居住重慶,連兒子生在重慶也沒有回家看看。所以現在重慶南岸還有個地方叫彈子石,意為誕子。禹王宮是由早期移民中的湖南、湖北富商、鄉紳捐資興建,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四(1759年)。禹王宮原是傳統的黑青瓦。從清順治年間早期湖廣移民入川時就開始修建,後雖經嘉慶、道光和光緒時候三次重修、擴建,青瓦的風格都保持了最初的樣子。1734年發行的清代建築手冊《工程做法則例》明確規定:黃色是帝王之色,京城皇宮就用黃色琉璃瓦;綠色是士大夫的顏色,一般百姓不能使用。黑色屬水,水能克火,所以中國民間絕大部分建築的瓦都是黑青色。山西晉商儘管富甲天下,其深宅大院也只能用黑瓦。禹王宮的黑青瓦正是如此。

禹王宮大殿通高12.5米、進深14米,大殿和戲樓飛檐下,刻着“二十四孝”、《西遊記》、《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及山水花鳥的環樓木雕,工藝精湛,精美絕倫。禹王宮斗拱的龍頭都朝着長江,寓意大龍鎖江。禹王宮保留下的三面外伸的戲樓,兩邊有廂樓,專供貴賓,台下的場地才供一般觀眾享用。戲台兩邊,供配樂人員使用的樂樓很小;檐下的額枋雕刻着各種鬼怪故事,也包括《西遊記》。禹王宮原有13座戲台,是戲台最多的會館,曾有“戲台九重,台台不見面”的説法。可惜如今只剩一樓一底。

禹王宮大殿後面依山而上就是齊安公所和廣東公所。齊安公所又名帝王宮,由湖北黃州府移民修建。因為唐代湖北黃州一帶曾設置過齊安郡,所以命名為齊安公所。廣東公所:又名南華宮,由廣東移民捐資興建。從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湖廣大移民伊始,湖廣移民就開始了會館的籌建,至康熙時正式建館。現在的會館中,還有“雲水蒼茫,異地久棲巴子國;鄉關迢遞,歸舟欲上粵王台”一副對聯,反映客家先民拓荒異鄉的創業艱辛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這兩大公所最有看頭的就是它的戲樓。會館是因為有了戲樓,才有了今天紛紜的精彩。要解讀湖廣會館的精緻,自然也離不開戲樓。齊安公所的戲樓有所改進,進深更大,專供貴賓的看廳在戲樓的對面而不是兩廂;樂樓比禹王宮的大得多,額枋雕刻的內容以從鬼怪故事變為二十四孝圖、《三國演義》、《封神演義》、《魚樵圖》等,每個故事旁邊都刻有寓意福氣的蝙蝠、花草、瑞獸等。而廣東公所的戲樓是現存四座戲樓中保存最好,最氣派精緻的。重慶戲曲在這一時期也是發展較快的。無論官商公子、富家小姐,還是袍哥大爺、青樓名媛,三教九流,每到下午戌時,看客暴滿,人聲鼎沸。這一時期也是京劇、黃梅戲、梆子、崑曲等許多劇種與川劇發展結合比較快的一個時期。重慶的戲曲得到很大發展。

會館每天下午三點必有一場摺子戲。我對傳統戲劇是很喜歡的,特別喜歡川劇摺子戲。來時正上演《珍珠衫》,於是要了一碗綠茶,聽戲品茶。這就是過往重慶人的閒情雅趣。

重慶湖廣會館不同於北京湖廣會館那種建築空間寬大,氣勢宏大的特點,卻更多繼承了徽式建築的結構特點。在園林造景上多采用江南南式園林的手法。固而會館院落之間反覆出現高大的封火牆把空間分割成若干小院落,每個小院落間有小門連接,空間上並不斷絕。這使每個院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與對應的風景,假山花草、小橋流水、圍廊雕畫,都是特有的風貌,完整空間內又包含着獨特性,這正江南園林的特點和徽式建築的結構特點的結合。同時,我們也可以看見重慶地域建築特色。整座會館依山勢而建,建築高差有別,錯落有置,梯步蜿蜒,各院落中設有天井涼台。這都是傳統徽式建築結構沒有的特點。重慶湖廣會館的建築特色的確與眾不同。

重慶湖廣會館裝飾也有很濃郁的徽式風格。木雕出自皖南木雕一系。皖南即古代徽州所在,徽州木雕是聞名全國的精品。行雲流水般的刻畫線條,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人、鬼、神、花、鳥、獸,無不一精。廣東公所戲樓斜撐上的木龍,口含龍珠,木珠竟然能自由滾動而不脱落,工藝之高妙,令人稱奇。1928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沖刷的不止是九門八碼頭,也沖垮了重慶八大會館。上世紀60年代,因為與過去的重慶袍哥堂有染,湖廣會館被戴上“拉幫結派”的帽子。在“破四舊”的大運動中,紅衞兵數番“洗禮”,湖廣會館的木雕石雕作品保持下來的已經不多。

湖廣會館封火牆是很具建築特色的。它對建築的層數、高差、進退等問題,都能起到很好的過渡作用,使單調的懸山頂人字屋面變得錯落有致,曲折流暢。湖廣會館的封火牆除了連續不斷的特點外,其造型與地形的結合也很有特色。齊安公所的封火牆造型是最獨特的。封火牆形式繁多,主要有梯形、曲線形(拉弓牆)、人字形,一字形。齊安公所的封火牆正是曲線形的拉弓牆,呈圓弧形,配以牆體結構的連續,因此視覺上很像翱翔着的巨龍的背脊,龍脊依山勢而下,自然氣勢非凡。北方的封火牆是直線的,講究中規中矩,莊重但缺乏靈氣;而南式封火牆如浙江保留的封火牆,都還能體味出靈動的趣味。湖廣會館的封火牆就是屬於南式。

湖廣會館曾經承載了重慶往昔的一段輝煌,而今天的湖廣會館將繼續承載新重慶的另一段輝煌。

重慶遊玩導遊詞 篇8

武隆喀斯特是重慶唯一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它是在07年和貴州荔波及雲南石林一起以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入的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它有三個獨立的喀斯特系統,芙蓉洞洞穴系統、天坑三橋喀斯特系統和後坪沖蝕型天坑喀斯特系統,均具有喀斯特特徵的世界性意義。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天坑三橋喀斯特系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串珠式天坑橋羣,三座喀斯特天坑橋,分佈在同一峽谷的1.5千米的範圍內,橋間是天坑,按順序分別是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

天坑一橋——天龍橋

現在請大家把目光投向對面那座山峯,像不像是一隻大象正昂首邁步前來迎接各位朋友?那座在它鼻子上的亭子就是專門接待賓客的。雖經萬年,它仍神采奕奕的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默默的守護着天龍橋。

下面我們來到了第一個景觀台,大家可以在這裏觀看天龍橋的英姿。天龍橋是天坑三橋中最像真正的橋的一座,它的橋洞呈規則的長方形,高120米,寬30米,洞長120米。整座橋的跨度有200多米,我們的停車場就建在橋面上。現在我們是在谷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觀景點,大家可以看到他真的是非常形象逼真,雄偉壯觀,堅不可摧,雖自天開,宛若人造。正如一位橋樑專家參觀考察後説的那樣:“我造了一輩子的橋,也造不出這麼好的橋來,大自然的力量太神奇偉大了!”

現在大家請看前面有一個小院子,你們應該都聽過《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電影吧,當時張藝謀拍它的時候,這裏是唯一的外景拍攝地,大家可以進去看看,這裏還可以照相的。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繼續前進。大家請看這裏,一道道綠色的屏障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層次分明。近看奇峯怪石,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遠看山色如黛,天高雲淡。有沒有生出“看庭前花開花落,任天上雲捲雲舒”的閒情逸致啊?

天坑二橋——青龍橋

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第二座橋青龍橋,它是三座橋中最雄險的一座。你們看,這橋孔就像是洞開的天門,每當雨過天晴、陽光照耀時,天門中便有七色的彩虹出現,變化萬千,猶如一條青龍,青龍的名字由此而來。青龍橋的洞高150米,洞長120多米,從洞底到山頂的高度有350多米。它洞口兩側是懸崖絕壁,猿猴不攀,飛鳥徘徊。若遇雲霧,便是“山在虛無縹緲間,雲深不知處”了。

天坑三橋——黑龍橋

穿過小橋流水,我們來到了最秀麗的第三座橋黑龍橋下。黑龍橋高210米,寬30米,橋洞長170米。它的特點是橋洞高且狹長,洞內光線昏暗,宛如一條黑龍盤旋洞頂,黑龍橋由此得名。洞中有四泉,形態各異,姿態萬千。大家看這裏,這就是三迭泉,一波三折,順壁而下;一線泉,水流一線;霧泉,宛若輕煙,似霧非霧;珍珠泉,當空高掛,入地難尋,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眼光照射下,晶瑩剔透。洞壁上的沉積物如遠古社會的圖騰雕刻,逼真傳神,堪稱洞中一絕。

走到這裏,我們已經把天坑三橋的核心景點都看的差不多了,接下來有半小時的自由時間,大家自己四處看看吧,我們半個小時之後集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