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有關甘肅張掖丹霞地貌的導遊詞範文

張掖丹霞地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張掖丹霞地貌在方圓五十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地帶,有造型奇特,色彩斑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紅色砂礫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孤立的山峯和陡峭的奇巖怪石。這裏的丹霞地貌發育於距今約2億年的前侏羅紀至第三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5篇有關甘肅張掖丹霞地貌的導遊詞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5篇有關甘肅張掖丹霞地貌的導遊詞範文

5篇有關甘肅張掖丹霞地貌的導遊詞範文(一)

在我國美麗遼闊的大西北,不僅僅有戈壁荒灘和那蒼茫無邊的孤煙沙場,而且還有許多如詩如畫的風景名勝,如那頗具盛名的鳴沙山。遠遠望去,晴空萬里,山體恍如一條橫卧着的黃色巨龍,綿延柔軟平滑似鏡,山脊如刃峯若削,好一派罕見的流沙景觀,讓人歎為觀止。

人要上山只有赤腳踏沙,人行沙中,頓感一種細軟滑圓,踩入沙坑,表層蒸熱裏面涼爽又是另一番微妙。登沙山雖無驚險卻很艱難,沙流軟綿綿,進一步偏又下塌半步;踩着他人腳印好像省點力氣,偶爾也小跑一陣往前衝刺。如此這般向上攀登,雖汗水淋漓,但也其樂無窮。

登上山峯,舉目遠視,天蒼蒼,沙茫茫,一覽無遺,令人心曠神怡。遠處層層疊疊的峯巒,揮灑出道道優美的曲線;近處沙浪縈迴,看似澎湃洶湧卻如波濤凝固。“鳴沙”之説更給此山抹上一層神祕色彩。陽光下掬沙細撒,指縫間倏然流下,五彩俱全,晶瑩閃亮,沙脊兩邊陰陽分割呈強烈反差。一邊是黑乎乎清涼涼,一邊呈金燦燦熱騰騰。真是東邊日出西邊涼。

再俯瞰山下,沙山環抱的荒漠中,一形似月牙之泉透露着粼粼波光;泉邊蘆葦垂柳搖曳,湖中輕波漣漪盪漾。據説,自東漢以來便有此泉記載,千百年來,不為流沙淹沒不因乾旱枯竭,創造了沙泉共存的奇蹟,無愧於天下沙漠第一泉之美稱。面對着藍天、沙海、碧泉,和諧恬謐相映成趣,人們無不讚歎着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之神奇。

下山時,不妨滑沙而下,雖有幾分驚險但也有幾分刺激、幾分好奇。只需坐上竹條板,順坡而下,兩手一伸似雙翼展翅,沙浪滾滾如山洪奔騰,耳邊風聲陣陣好似沙鳴聲聲,恍然猶如全身騰空而起,驚心動魄一剎那,即已到得山腳下,真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飛流直下之飄飄然感。

5篇有關甘肅張掖丹霞地貌的導遊詞範文(二)

各位來賓,大家好!

歡迎來到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的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觀光遊覽,我是工作人員***,非常榮幸能為各位來賓做講解服務,在這裏衷心希望大家玩的開心,遊的盡興。

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為510平方公里,分佈在臨澤、肅南、甘州三縣區,主要包括臨澤縣南台子彩色丘陵、肅南冰溝丹霞、甘州區平山湖丹霞等。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位於祁連山北麓的臨澤縣南台子彩色丘陵,這裏東距張掖市區30公里,北距臨澤縣城20公里,分佈面積約為50平方公里。這裏平均海拔高度為1800米左右,現在所處的位臵是1780米,張掖丹霞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地質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先後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中國最美的6處奇異地貌”之一;20xx年又被極具權威性和導向性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具有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和地質科考價值。

各位來賓,我們現在所處的位臵就是景區核心瀏覽區——七彩神仙台,這裏的海拔高度為1820米。映入我們眼簾的這片色彩斑斕的山體,給人一種氣勢恢宏的感覺,大家看遠處橙黃色的那一部分,看上去呢特別像一條紅棕魚的造型,它就是整個景區的標誌性景觀——七彩屏,加上眼前這片線條流暢,色帶清晰的部分,在夕陽西下、雨過天晴的時候每條色帶發出自己的光芒,色彩相鄰而不相交就呈現出七彩飛霞的景象。這片景觀也是景區宣傳畫冊和門票的封面,現在的張掖丹霞經過幾年的開發和宣傳,已享譽中外。前面的平台是拍照角度最佳的一個點,大家可以拍拍照,把美景留住以作紀念。

各位來賓往這邊走,我們前方所看到的這塊大石頭呢,是從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搬運過來的,堪稱丹霞鎮山之石,石頭上鐫刻着 “丹霞觀止”四個字,為什麼是“觀止”呢?這是有藴意的。第一就是,據考證,目前全國發現的丹霞地貌有850多處,咱們張掖丹霞是我國北方乾旱地區發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及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極具代表性;

第二是因為在張掖51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中,咱們南台子彩色丘陵以色彩之豔麗,場面之壯觀,氣勢之磅礴,舉世罕見,既具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美,又有敦煌雅丹地貌的形態美,最具旅遊觀賞價值和地質科考價值,所以呢,看完這兒,其他地方您可以不用再去了。

俗話説:“觀賞大自然的美景,三分相像,七分想象。”您再看一下石頭上方白色輪廓的這一部分,它的造型是一條龍和一頭虎的造型,老虎頭部清晰,虛爪前卧,到身後變為龍頭,龍虎幻化為一體,給人無限遐想,所以被稱為“藏龍卧虎”石或青龍白虎石。

(好了,各位咱們繼續前行。)咱們一號觀景台分為東、西兩個觀景平台,東觀景平台主要適合於日落前觀賞七彩飛霞景象,西觀景平台則適合於清晨日出時觀賞萬象奔騰景象。現在請各位來賓先隨我登上東觀景台,因為丹霞的景緻呢是移步換景,從不同的角度看造型是截然不同的。

剛才我既説到丹霞地貌,又説到彩色丘陵,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區別呢?下面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丹霞是地理學名詞,是指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丹霞地貌作為古老的地質遺蹟,它發源於侏羅紀至第三紀時期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發育形成的紅色巖系,隨着地殼的抬升,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紅色砂巖經過長期的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了孤立的奇巖怪石,所以其突出特點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

彩色丘陵屬於多種因素形成的丘陵狀彩色地貌,呈紅黃橙綠白灰等多種顏色,因為其繽紛的色彩而被稱為彩色丘陵。彩色丘陵的概念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有丘陵狀的形態;二是巖層呈現出豐富的色彩。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咱們張掖的彩色丘陵、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五彩灣和阿勒泰地區的五彩灘和五彩城。彩色丘陵以斑斕的色彩和波狀起伏的組合吸引着人們的眼球,成為頗受遊人青睞的地貌景觀。

各位來賓隨着腳步的前進,我們來到了東觀景台。大家回過頭來再看一下剛才的七彩屏,下面那些三角形塔狀、有序排列的部分,我們稱它為七彩塔,由於我們現在跟它是同一個高

度,看到的全是塔的頂端,俗話説塔是佛教的象徵,有塔就有佛,請大家看咱們身後的那一部分山體,我們看它右邊最突出部分,是一個人的五官輪廓,嘴巴微張,鼻樑,眉骨非常清晰,我們視線繼續向左,您會發現凹進去白色的那部分就是人的脖子了,繼續往左您驚喜的發現是他寬闊的胸膛,而兩手相交放在腹部,一直向左延伸至遠處的山頂就是他的腳了,繼續往下看,你發現下邊灰白色的輪廓像不像蓮花瓣呢,而蓮花瓣下方的小土丘像不像披着袈裟跪拜着的小僧人呢,所以整個景象堪稱是景區一大奇景“眾僧拜佛”。

請大家轉身看正前方山樑那處特別凸出、特別尖的部分,遠觀近看都像一隻猴子蹲在山頂上,而前方低窪處是深紅色的一片,在夕陽普照下一片火紅,被中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終身名譽會長、著名的地理學家中山大學黃進教授譽為“火海”,而那隻猴子正好就在眺望火海,所以這一景觀稱為“靈猴觀海”。

好了,咱們東觀景台的景觀就遊覽到這裏,我們原路返回。請大家注意腳下台階。

自從這片神祕絢麗的地貌景觀引起眾多人的關注以來,地質工作者對它的考察和研究從未停止過,曾有人認為這種地貌是火山噴發所形成的,也有人認為是巖石中含有眾多的礦物質,在20xx年7月,從事50多年地質教學和科研工作的蘭州大學陳致鈞教授和《地理*中國》欄目攝製組來到景區進行了考察,經過多方面的研究,彩色丘陵之謎被陳教授一一揭開,實驗表明在這些巖石中含有不同價位的鐵離子,亞鐵離子是淡黃色的,在酸性條件下它就變成是淡綠色的,在鹼性條件下它又變成墨綠色的;三價鐵離子也是一樣的,在不同的條件下它也呈現四五種顏色。據專家介紹,二價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是鐵在水環境中的基本形態。在通常情況下,自然界的鐵離子價位要發生變化必須符合一個條件,那就是鐵離子變化的環境,必須存在着大量的水源。因此,專家斷定幾百萬年前,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鄉和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銀蒙古族鄉交界的地方是一個鹽水湖,在西北地區複雜的氣候條件下,含有不同價位鐵離子的丘陵巖石遭到了強烈的風化和地表水的侵蝕,最終被裸露出來,

裸露巖層中的鐵離子價位會隨着氣候環境而發生化學反映,並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最終形成今天的彩色丘陵。

大家現在請隨我登上西觀景台,在這兒咱們既能感受到西北豪放、雄厚、蒼勁之感,又能感受到南方清秀、端莊、典雅之美。咱們眼下的這一景觀就是七彩練了,它筆直的線條,均勻的寬窄度,好似拿排筆畫出的跑道一樣,這完全是自然形成的,沒有經過人工的任何修飾。請大家轉過身,我們看看這個白色的山體,它單獨看就好象一個貝殼,我們取名為大扇貝,連片看這九個大扇貝,她彎彎曲曲的造型不就跟咱們舞龍的造型一樣嗎?因此又稱它為“九龍騰雲”。然後大家再仔細看貝殼上面有一些黑色的輪廓,您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像一頭頭的大象,後邊還跟着一羣小象,特別在朝陽升起時顯得尤為形象,又形象的稱之為“萬象奔騰”。四周都是懸崖的這一部分,大家看看,它的樣子是不是跟咱們甘肅地圖有點相似呢,當然這是人工所達不到的一種境界,這純屬大自然的造物之神奇,您看,除了個別地方被雨水沖刷外,其它地方都是比較完整的!

沿着我手指的方向大家看到的那條河叫梨園河,眼前的這片綠洲呢,是梨園新村。但就在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爭—梨園口戰役。臨澤是紅西路軍征戰河西的主戰場和總指揮部所在地,總指揮部就設在位於倪家營鄉境內的下營子繆家莊院內,這裏也是紅西路軍西征以來使用時間最長的總指揮部。紅西路軍自1936年12月底進駐臨澤,歷時70多天,經歷大小戰鬥40餘場次,消滅敵人1萬餘人,陳海松等7名軍職將領及6000多名紅軍戰士壯烈犧牲。臨澤也就成為了紅西路軍河西征戰以來,犧牲人數最多,最為悲壯,最具紀念意義的地方之一。

各位來賓現我們乘車前往下一個點,在一號觀景台的觀賞角度呢是以遠觀為主的,體現的是彩丘的壯觀氣勢,而咱們下面所去的一個點呢則是局部的景觀,但是色彩非常的豔麗,也是整個景區的靈氣所在之地。彩色丘陵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一份寶貴自然遺產,20xx年黃進教授對景區進行了全面考察,認為彩色丘陵面積博大,氣勢磅礴、場面壯觀、造型奇特、色彩豔麗,舉世罕見。黃老就曾提出“張掖丹霞冠絕華夏”、“張掖

彩色丘陵中國第一”的美譽。在20xx年1月4日,堪稱“世界十字路口”的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中國屏”上,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及敦煌莫高窟、嘉峪關關城、麥積山、崆峒山等一批甘肅最具代表性的精品旅遊景區驚豔亮相,這是甘肅省第一次以電視專題片的形式向美國及美洲旅遊市場展示、推廣精華旅遊資源。

景區經過幾年的開發,現已成為科考、探險、旅遊覽勝、休閒度假、攝影採風、寫生作畫的理想之地。繼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之後,張藝謀第一部影視作品《三搶拍案驚奇》,及姜文執導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和錢雁秋編導的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傑(第三部)》均把景區作為外景拍攝場地。現在景區已成為臨澤乃至張掖對外交流的一張亮麗名片。

各位來賓,請看車窗左邊,它是景區的二號觀景台——雲端頂觀景台(大山觀景台),它是我們整個景區的至高點,海拔為2200米左右,為遊客提供攝影及有氧鍛鍊,站到觀景台上,不僅能看到全景也能看到遠景,加上週邊的田園風光,構成一副美麗的風景名畫,如果您有足夠的耐力和體力可以登到山頂體驗一下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美景。

各位來賓,我們正前方看到的這塊色彩鮮豔,線條流暢的的局部山體是咱們景區的另一處精華所在。它像極了天空中倒泄的彩虹,夕陽西下,山與山的倒影特別像凱旋而歸的帆船,由此得名夕輝歸帆。

曾有遊客這麼讚美過彩色丘陵,説它是仙女的化身,這個話一點都不假。順着我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一處奇景——仙女醉酒,關於這個名稱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傳説,天上的一位仙女在天宮醉酒後,藉助酒興,偷偷來到人間,遊走山水,足踏平川,飽覽世間秀色,享受人間真情,竟然留戀忘返,甚至萌生凡心。誰知天上一日,人間十年,她三步兩回頭,戀戀不捨的行走在返回天宮的路上,後來酒力發作,倒頭醉卧在祁連山中,順手扯了一片五彩的雲朵當做被子蓋到身上,後來玉帝派天兵天將來尋找,看到她安詳的睡姿,不忍驚擾她,就將她幻化成一座山峯留在人間。

5篇有關甘肅張掖丹霞地貌的導遊詞範文(三)

歡迎大家來到神奇壯觀、美麗多姿的七彩丹霞谷觀光遊覽。張掖丹霞地貌景觀區是省級地質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東距張掖39—56公里,海拔高度20xx一3 800米,面積約5 l O多平方公里。景觀區主要包括七彩丹霞區和丹霞奇觀區兩大景觀區。七彩丹霞區主要分佈在臨澤縣倪家營鄉,丹霞奇觀區主要分佈在肅南縣康樂鄉、白銀鄉地段。張掖丹霞地貌被中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終身名譽會會長、著名的地理學家中山大學教授黃進教授譽為“張掖窗櫺狀宮殿式丹霞地貌中國第一”, “張掖彩色丘陵中國第一”, “張掖丹霞地貌是中國發育最好的地區之一”。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觀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極高的旅遊觀賞價值。

丹霞地貌作為古老的地質遺蹟,它發育於侏羅紀至第三紀時期,是喜馬拉雅山運動中發育形成的紅色巖系隨着地殼的抬升,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紅色砂巖經長期的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了孤立的奇巖怪石,所以其突出特點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丹霞地貌主要分佈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澳大利亞等地,在我國分佈最廣,其中以廣東省仁化縣的丹霞山最為出名。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中科院資深院士陳國達教授以發育典型的丹霞山為代表,命名了一種新的地貌類型——丹霞地貌,為學術界所接受與採用。張掖丹霞地貌集廣東丹霞山的懸崖峭壁、峯林石柱的奇、險、美於一體,還兼有新疆五彩城 的色彩斑斕、絢麗多姿,是我國乾旱地區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其氣勢之磅礴、面積之廣闊、造型之奇特、色彩之繽紛,觀賞性之強,舉世罕見,全國一流,實屬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七彩丹霞區是大自然留給我們臨澤人民的一份寶貴的自然遺產,20xx年6月,黃進先生對臨澤丹霞地貌進行了全面考察,認為臨澤丹霞地貌面積博大,氣勢磅礴,場面壯觀,形態豐富,造型奇特,色彩豔麗,是我國乾旱地區另一種丹霞地貌類型——彩丘式丹霞,色彩之繽紛、觀賞性之強、面積之大冠絕全國,舉世罕見,中國第一,黃進先生評價彩色丘陵為“天然去修飾,四季見秋山”。中國科學院尹澤生研究員的評價是“像大地噴灑炙焰烈火,似山巖披上五彩霓裳,這是一處與眾不同的丹霞地貌”。眾多專家學者均對彩色丘陵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臨澤七彩丹霞旅遊區1號觀景台,我們臨澤七彩丹霞區位於倪家營鄉南台村二社向南1·7公里處,地處祁連山北麓,東距張掖35公里,北距臨澤1 O公里,海拔高度1 800一2200米:,分佈面積約50平方公里。臨澤七彩丹霞奇觀以層理交錯、巖壁陡峭、氣勢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斕而稱奇。在陽光的照射下,丹霞奇觀遠看似朝霞升騰,近看色彩斑斕,有紅色、白色、黃色紋理,色帶隨着山勢起伏呈波浪狀.猶如豔麗的綵帶隨風蜿蜒飄動,讓觀者歎為觀止。請大家隨着我的手勢向遠處看,其經典之處依次為有七彩峽、七彩塔、七彩屏、火海、七彩練、琉璃峯、七彩瑚、七彩城、七彩峯、七彩菇、大扇貝等 l l處奇觀,這些景觀與周邊的山巒、河流、田園、村莊、炊煙相輝映,構成了一幅風景名畫,滿目山巒,是色彩的堆湧,是壯美的組合,像一幅幅壯麗的天然圖畫,呈現於天地之間,四時不同,景色迥異;晨昏之間,造型奇特。數十公里的綿延羣山,連同遠處的雪峯,堪稱天下絕景。

剛才有位遊客朋友問我,七彩丹霞的形成過程,説起它的形成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説。這段傳説跟女媧娘娘煉石補天有關。《淮南子·天文訓》説:“昔者共工與簡頊爭為帝,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意思是説,遠古時期,共工和顓頊這兩個部族的英雄之間為了爭帝,發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戰爭,直打的天昏地暗,山裂地陷,日月星辰移位,把西天的天柱撞斷了,西天開了一個窟窿,導致天傾斜而洪水漶漫。女媧娘娘補天來到西崑崙,從四面八方採集來五彩石,用神力碾成粉末,用崑崙山的玉液瓊漿調和,然後開始補天穹的窟窿。西天有個叫窫窳的妖魘,蛇身獅首,兇惡猙獰,出沒於祁連山下的弱水中,也就是今天的黑河,以吃人為生,擾得弱水兩岸的百姓不得安生,他聽到美麗善良的女媧來補天后,覬覦女媧的美色,邪念頓生,化作一個青年男子前去幫忙,女媧娘娘識破他的詭計,正色勸他用心修行,爭取早日得道成仙。窫窳惱羞成怒,想和女媧正面交鋒,法力又不及,便暗地裏破壞女媧補天,一夜之間施展妖術,把五彩石粉末吹散到滿山遍野。女媧一覺醒來,看到朝陽映照下的祁連山五彩紛呈,分外耀眼,大吃一驚,一細看,才發現五彩粉末不見了,她立刻想到是惡魔窫窳所為,女媧略施法力五彩粉又聚攏在了一起,但一部分附着在了山頭上,把山染得燦爛無比。為了防止惡魔繼續搗亂,她安排兩個侍女輪流值班,侍女一個叫朝霞,一個晚霞,按女媧娘娘的吩咐,盡職盡責,晝夜不離,幫助女媧順利補好了天上的窟窿。但朝霞和晚霞因勞累過度,香消玉殞長眠祁連。她們死後,化作霞光,早晚相映,為祁連山披上了神奇的霞光,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七彩丹霞。

其實,七彩丹霞的形成是自然界長期演化的過程。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祁連山的各類巖石經過長期風化和侵蝕,加之巖性不同和温度差異,在光線照射下,呈現不同的色澤,鐵質巖呈紅色,錳質巖呈黑色,泥質巖呈灰色,磷質巖成灰藍色,火山巖呈橙黃色,礫質巖呈青色,依次類推,山體呈現出了不同的色彩。

我的講解就到這裏,剩下的時間,大家可以到前面的2號和3號觀景台繼續參觀,也可以照照像,這裏的最佳照相時間是太陽升起和太陽落山的時候,即朝霞和晚霞。現在時間最佳,希望大家多照幾張,留住美景,並把它們介紹給你的家人和朋友。

5篇有關甘肅張掖丹霞地貌的導遊詞範文(四)

張掖大佛寺源於漢晉,創於西夏,興於元明,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座千年名剎。東晉時期,涅盤宗師曇無讖到河西走廊一帶弘法,涅盤教義在張掖廣為傳播。

西夏時期,國師嵬咩在“迦葉如來寺”故址掘得古涅盤佛像,並在原址重修寺院,建大雄寶殿,塑涅盤佛像,形成大佛寺雛形。宋元之際,宋恭宗趙顯降元后曾避禍大佛寺,元始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妥懽貼睦爾據傳都出生在大佛寺,忽必烈的生母別吉太后死後曾奉安大佛寺。

明洪武、宣德、成化和萬曆時期對大佛寺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維修。當時的大佛寺主要建築有前山門、牌樓、鐘樓、東陽樓、西陽樓、金剛天王殿、卧佛殿、大乘殿、輪藏殿、彌陀千佛塔、後山門、內外圓殿、北廡、南廡及原迦葉如來寺遺存的建築,僅東西中軸線上就有9座建築,真正體現了“xx之尊”的皇家氣魄。明正統年間,英宗朱祁鎮將《大明三藏聖教北藏》(共收經1621部,6361卷)頒賜大佛寺。時任欽差鎮守甘肅等處總兵、御馬監兼尚寶監太監、魯安公王貴以名貴紺青紙和金銀粉書寫600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一併入藏大佛寺。至此,大佛寺以大殿、大佛、大藏經名聞天下。

清康熙、雍正年間,張掖大佛寺雖屢有維修,但寺院已輝煌不再,開始走向衰敗。著名詩僧卜舟於康熙末年重遊大佛寺時感慨之餘,寫下了“那堪牲牧廠,駝馬踐苔斑”的詩句。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發和西部大開放的實施,張掖大佛寺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為切實加強大佛寺保護,從1985年開始,原張掖市在大佛寺原址先後修復牌坊一座、鐘鼓樓兩座、山門一座、金塔殿一座、南北配殿各一座、大成殿一座、藏經殿一座,並修復了因地震損壞的土塔塔頂,使張掖大佛寺這座歷經千年的西夏國寺,得以重現歷史原貌。1986年,張掖市被國務院公佈為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和20xx年,張掖大佛寺先後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AAAA 級旅遊景區。

5篇有關甘肅張掖丹霞地貌的導遊詞範文(五)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到張掖七彩丹霞景區來觀賞旅遊。景區地處祁連山北麓,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以南30千米,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也是中國彩色丹霞和窗櫺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遊觀賞價值。20xx年11月,由中國地理雜誌社與全國34家媒體聯合舉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當選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

各位朋友,張掖丹霞地貌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景觀區主要包括冰溝丹霞風景區和七彩丹霞風景區,兩景區間隔約12千米。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分佈面積約536平方千米,其中七彩丹霞景區面積約200平方千米,冰溝丹霞景區面積約300平方千米。冰溝丹霞景區主要分佈在張掖市肅南縣康樂鄉、白銀鄉地段;七彩丹霞景區主要分佈在臨澤縣倪家營鄉。中國丹霞地貌總數達790處,集中分佈在東南部、西南部以及西北部乾旱區的26個省區。其中,張掖丹霞地貌面積達536平方千米以上,是我國乾旱地區最典型和麪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錢雁秋的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傑(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該景區作為外景拍攝地。

各位朋友,甘肅張掖丹霞地貌景觀區位於方圓100平方千米的祁連山北麓丘陵地帶,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銀鄉為中心,海拔高度在20xx米至3800米,東西長約40千米,南北寬約5~10千米的地方,數以千計的懸崖山巒全部呈現出鮮豔的丹絕色和紅褐色,相互映襯各顯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奇妙風采的丹霞地貌。當地少數民族把這種奇特的山景稱為“阿蘭拉格達”(意為紅色的山)。

張掖丹霞地貌主要有兩塊帶狀分佈區,一塊東起金塔寺、馬蹄寺一帶,向西延伸至紅山村,集中分佈點為金塔、馬蹄、紅山灣、白銀、大河、紅山村;另一塊東起紅四湖一帶,向西延伸至高台合黎,集中分佈點為紅四湖、紅圈子、板橋、合黎,最為獨特的是紅山灣、白銀一帶和紅圈子一帶。

由於深處大陸腹地,張掖屬於典型的温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充足,冬寒夏暖,四季分明,這裏的年平均降水量僅130毫米左右,平均氣温為71左右,每年降雨比較集中的6�9�19月是到張掖旅遊的最佳時間,此時濕潤的空氣和涼爽的天氣會讓人們的旅程倍感舒適。

各位朋友,張掖丹霞地貌分佈廣闊,場面壯觀,造型奇特,色彩豔麗,是我國乾旱地區最典型和麪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距張掖市僅40千米處的張掖臨澤倪家營南台子村彩色丘陵地貌景區,海拔2180米,東西長約45千米,南北寬約10千米,以其層理交錯、巖壁陡峭、氣勢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斕而稱奇,有紅色、黃色、白色、綠藍色,色調有順山勢起伏的波浪狀,也有從山頂斜插山根的,猶如斜鋪的彩條布,在陽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層紅色的輕紗,熠熠泛光,色彩異常豔麗,讓人驚歎不已。同時該地貌羣與梨園河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令遊人傾倒。

在臨澤,最為獨特的丹霞地貌景觀有七彩霞峽、七彩塔、七彩屏、火海、七彩練、琉璃峯、七彩瑚、七彩菇、大扇貝11處,登上山頂,極目遠眺,但見山巒、河流、田園、村莊、炊煙,宛如一幅風景名畫,盡收眼底,人行其間,感到精神振奮、心曠神怡。

中國丹霞地貌權威黃進教授曾説:張掖彩色丹霞地貌色彩之繽紛、觀賞性之強、面積之大冠絕全國;張掖彩色丘陵中國第一。

位於白莊子一帶的窗櫺式、宮殿式丹霞地貌是全國丹霞地貌精品中的精品。站在張掖彩色丹霞地貌的觀景平台上,視野開闊,為遊客提供了極佳的觀賞空間。張掖丹霞地貌被譽為“張掖窗櫺狀宮殿式丹霞地貌中國第一”,“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

各位遊客朋友,丹霞地質構造是由巖石堆積形成的,它是指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加之特殊的地質結構、氣候變化以及風力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形成孤立的山峯和陡峭的奇巖怪石,主要發育於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的各種丹霞奇峯的總稱。

張掖祁連山丹霞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巖和泥巖組成,有明顯的乾旱、半乾旱氣候的印跡,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而新奇,它是一個以自然風光為主的自然風景區,集廣東丹霞山的雄、險、奇、幽、美和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斕於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