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導遊詞(精選15篇)

導遊詞 篇1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八達嶺景區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能在八達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嶺導遊詞(精選15篇)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您向遠處看,可以發現這裏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峯,蜿蜒于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往下面看是有兩個門洞和U字形的城牆緞怕讞甕城。在甕城牆上內外兩面都有垛口牆,四面拒敵。倘若敵人攻破關門湧入城內,將受到四面守城將圍殲,敵人如落甕中。甕城是長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八達嶺的甕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勢,東低西高,東窄西寬,僅有5000平方米。甕城內無井,水源缺乏,平常駐兵不多,守城部隊駐在西北三裏的岔道城。甕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館”,是供皇帝路過駐蹕或官員停留住宿的。甕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楣題額“北門鎖鑰”,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經講過。城門洞上,古進安裝有巨大的雙扇木門,門內安裝有木頂柱和鎖閂。平時,大門敞開,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戰時城門緊閉,嚴實堅固;一旦發出反擊號令,城門洞又是千軍萬馬發起衝鋒的出口。甕城的東門楣題額為“居庸外填”,修建於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鎮”關城的城台上,原來嵌有一塊石碑,為明朝萬曆年間刻制。從碑文可以看一帶長城,先後經80多年時間才完成。這碑中還記錄着修築長城的時間、長度、主持官和管工頭、燒頭、窯匠頭、泥瓦匠頭和名字,以明確責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們中以看到來往不斷的車輛和從門洞穿過的遊人。這裏不僅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關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從這裏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慶,西北往宣化、張家口,“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八達嶺也因此得名。

我們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着一門大炮,名為“這時威大將軍”。這門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由於中炮身上鑄有“敕賜神威大將”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見當時的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

北8樓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築也很有特色。原來還可登上敵樓觀山望 景,但目前為了保護文物封了樓門。

從關城城台到南峯的最高處南4樓,城牆長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別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長城逶迤400多米。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為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南1樓和南2樓,都沒有修復二層,從南3樓遺存的柱礎看,原來也有鋪房。

南峯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蒼龍,宏偉壯觀。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國著名的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時詠的詩;千峯疊翠擁居庸,山北山南處處峯。鎖鑰北門天設險,半哉峻嶺 走長龍。從南4樓到南7樓,高度逐漸下降。南5樓與南6樓之間在長城的內側距城牆30米的山脊上,聳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貴州省修復長城紀念碑亭”。南6樓是一座鋪房,鋪房建在上層的頂上,面闊三間,硬山頂,紅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瓏。這大概是當年“千總”的指揮所。

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廣大中外遊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隨着旅遊業的發展,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會煥發出新的生機。以更優質的旅遊服務、更優美的旅遊環境迎接着大家的到來!

嶺導遊詞 篇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湖南著名風景名勝區——郴州蘇仙嶺旅遊觀光。

郴州號稱“湘南門户”,是湖南省14個市州中最靠南的一個地級市。郴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自西漢設置桂陽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佔。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漢時便有了蘇仙的神話故事流傳於世,後來《蘇耽歌》被收人《古詩源》,成為現存最早的民間古詩之一。三國時期,魏人楊元鳳編纂《桂陽記》,成為湖南第一部地方誌。秀麗的山水風光和浪漫的神話故事,吸引了無數遷客騷人到郴州旅遊,如宋之問、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王昌齡、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詞人秦觀在《踏莎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讓郴州更加名聞天下。

郴州旅遊區共有遊覽景點近百處,涵蓋了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革命聖地和民俗風情等各種類型。在眾多的旅遊景'點中,蘇仙嶺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蘇仙嶺又叫牛脾山,位於郴州市區東側,海拔526米。“山雖不高”,但相傳西漢時期蘇耽成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所以稱之為蘇仙嶺,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稱。

現在所處的地方是“遇仙橋”,聽到這個名字,有些朋友可能會聯想到漢代留侯張良橋一匕遇黃石公傳授兵書的故事。不過,眼前這座橋與張良無關,是一位比張良晚幾十年的少年——蘇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橋的對面,大家可以看見一座古樸的院落,這裏就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無奇的客棧,因蘇東坡的弟-子、“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曾經在此居住,並以此為題作詞一首而聲名鵲起。北宋紹聖三年即公元1096年,秦觀被貶官流放,途中披宿這座客棧。在春寒料峭的日子裏,秦觀看着窗外暮色朦朧,冷月鋪霜,身在陋舍,心憂天下,惆悵萬千地寫下了《踏莎郴州旅舍》這一千古名篇。原來的郴州旅舍早已譭棄,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營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風格重建的,內設三牆門樓,總面積達100多平方米。門樓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個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協主席劉正手書,展覽室的門額“淮海遺芳”由秦觀第33代子孫、秦學會副會長、揚州大學教授秦子卿撰寫。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到訪過郴州。前面剛看過秦觀到訪的遺蹟郴州旅舍,這裏的桃花居則與另一位名人有關,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蘇江陰人,生於公元586年,卒於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學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離開家鄉進行了一次長達四年之久的遠遊,次年經江酉進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間,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見到附近有一座道觀,遂迸去避雨。這座道觀就是蘇仙嶺上的乳仙宮,也就是現在的桃花居。這一段經歷在《徐霞客遊記》中有記載。

現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蘇仙誕生地。相傳在西汊文帝年間,郴州東門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邊洗衣時發現順水漂來一根十分漂亮的紅絲帶。潘姑娘一時好奇,便用手去撈,卻不想絲帶纏在手上,怎麼也解不開。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結果不咬則已,一咬,這絲帶竟然滑進了肚子裏。過了一段時間,潘姑娘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懷孕了。在當時,未婚的女兒家懷孕可是見不得人的。為了躲避流言蜚語,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裏。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個男孩。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帶回去,於是潘姑娘忍痛將兒子扔在山洞裏回了家。兒是孃的心頭肉呵,過了幾天,實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決定偷偷回山洞來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卻驚奇地發現,孩子安然無恙,一隻白鶴正張開雙翅為孩子禦寒,一頭母鹿正跪下前腿為孩子餵奶。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來。唉,連動物都知道愛護生命,潘姑娘又怎麼忍心再丟下孩子不管呢?於是潘姑娘毅然將孩子帶回家撫養成人。長大後,孩子要上學了,可沒有父親怎麼取名呀?教書先生聽説後就問孩子:“你到學堂門口看一下,看到什麼就告訴我。”孩子出門一看,有一個人用禾草串魚懸掛在樹上,自己枕着樹根呼呼大睡。教書先生説:“嗯,禾草串魚,是個‘蘇’字,枕樹而卧,是個‘耽’字,你就叫蘇耽吧。”少年蘇耽同母親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腳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蘇耽從小就聰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補貼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橋旁邊,他遇見了一位老仙翁,學會了仙術。從此,他治病救人,幫助鄉鄰,終於感動天帝,修道成仙,法號“蘇仙”,人們也就把他誕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蘇仙嶺。據説,蘇仙曾經多次幫助椰州老百姓度過瘟疫災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當地不少老人們仍然供奉着蘇仙的牌位。

嶺導遊詞 篇3

位於郴州市甦仙區城區(郴州沿江商住區區北),大門位於蘇仙南路,嶺上有白鹿洞、昇仙石、望母鬆等“仙”跡,自然山水風光久負盛名。由秦少游作詞、蘇東坡作跋、米芾書寫的《踏莎行· 郴州旅舍》被篆刻在蘇仙嶺的巖壁上,史稱“三絕碑”。陶鑄1965年來郴州視察,寫下了《新踏莎行》。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將軍曾幽禁於此,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的名句。1997年,蘇仙嶺又投資600多萬元興建了一條旅遊架空索道。坐上索道,放眼眺望,郴州城區、武廣客運專線郴州段全部盡收眼底。

蘇仙嶺從山麓到山頂有桃花居、白鹿洞、三絕碑、景雄、八字銘、沉香石、蘇仙觀等觀賞遊覽處。桃花居是遊客登山的起點,它背靠青山,面向桃花水溪,四周翠竹修茂,綠樹成蔭,環境幽雅別緻。

白鹿洞在桃花居上方。洞內寬敞,洞頂一般來説巖突,怪石猙獰,洞外藤葛披拂,叢林繁茂。傳説白鹿、白鶴在此為蘇耽哺乳、禦寒。現洞口塑有大小二隻白鹿,母子碎步相吻,形象逼真。洞前桃花流水,溪上有人工雕塑的三隻白鶴,姿態各異,趣味天成。

從白鹿洞拾級而上,約100米,有一圓柱綠瓦,翹角飛檐的護碑亭,亭內有一塊高4米多的天然石壁,上有一塊摩崖石碑,這就是“三絕碑”。所謂“三絕”:即秦觀的詞《踏莎行.郴州旅舍》,大文學家蘇軾為該詞寫的跋和米芾的書法。蘇仙觀立於蘇仙嶺絕頂,這是一座宋代建築形式的廟宇,雕樑畫棟,綠瓦朱欄,宏偉肅穆,是蘇仙嶺的主要景點。整個建築有正殿三間,分上、中、下三個,兩邊有偏殿,東北角兩小間為愛國名將張學良幽禁處,現稱“屈將室”。

嶺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你們到大興安嶺地區遊覽觀光。大興安嶺是我的第一故鄉,我出生在這裏。大興安嶺地區不僅景色迷人,更重要的是大興安嶺地區資源豐富,為國家做了很大貢獻。

大興安嶺地區是我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地級行政區。它東依連綿千里的小興安嶺,西臨一望無際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南達遼闊肥沃的鬆嫩平原,北靠波濤滾滾的黑龍江,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大興安嶺山地丘陵連綿起伏,大興安嶺是全國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

大興安嶺可謂是天然的野生動植物王國,森林中繁衍生息着黑熊、駝鹿、紫貂、榛雞(俗稱飛龍)等珍貴的野生動物。有興安杜鵑、野玫瑰、山芍藥、黃芪、五味子等野生植物和中草藥材,構成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天然百草園。

大興安嶺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水資源。

大興安嶺是政企合一地區,縣轄三縣區,十個林業局。加格達奇是大興安嶺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樞紐,是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城市,素有“綠海明珠”、“林海碼頭”和“北國林都”之美譽。

大興安嶺以其獨特的地緣優勢,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遍地寶藏資源為歷代旅行家和探險者所青睞,大興安嶺的人們更是熱情好客的,坐在暖暖的火炕上談天,品嚐着這裏的山珍海味,是多麼的愜意。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親身體驗。全區人民熱情的歡迎您來大興安嶺旅遊、觀光。

祝大家在大興安嶺旅途愉快!

嶺導遊詞 篇5

歡迎你們到大興安嶺地區遊覽觀光。

大興安嶺地區是我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地級行政區。它東依連綿千里的小興安嶺,西臨一望無際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南達遼闊肥沃的鬆嫩平原,北靠波濤滾滾的黑龍江,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達792公里。大興安嶺地區地理座標魏東經121°11′~127°

10′,北緯50°10′~53°33′,南北長365公里,東西寬355公里,總面積萬平方公里。

大興安嶺山地丘陵連綿起伏,海報高度700~1300米,境內最高峯大白山,海拔1628米。主要支脈伊勒呼裏橫亙在本區中部,由西向東延續230公里,使大興安嶺明顯的行程南坡北坡之分,使黑龍江和嫩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嶺北以低山丘陵為主,是森林分佈的主要地帶。據勘查,大興安嶺林區活力木蓄積億立方米,是全國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興安和谷沖積帶,現有可耕地面積45萬公頃,荒山草原200萬公頃,還有大面積可改造的濕地。

大興安嶺可謂是天人的野生動植物園,森林中繁衍生息着黑熊、駝鹿等獸類50餘種,榛雞(飛龍)、野雞等20餘種,以及大馬哈魚等珍貴魚類20多種,水獺、紫貂等毛皮珍貴的野生動物10語種。有興安杜鵑、野玫瑰、山芍藥、黃芪、五味子等野生植物和中草藥材400多種,構成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天然百草園。

大興安嶺有着豐富的礦產和水資源。現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錳、鐵、銅等30多種,黃金儲量126噸,煤炭地質儲量1232億噸。截至1999年底,全區擁有開採金礦10餘座,生產能力達到10萬兩,是我國的重點黃金產區。

大興安嶺地區是政企合一地區,目前大興安嶺地區行署、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合署辦公、現轄三縣四區、十個林業局。行政公署和林業集團公司所在地加格達奇是大興安嶺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樞紐,是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城市,素有“綠海明珠”、“林海碼頭”和“北國林都”之美譽。全地區共有漢、滿、回、朝鮮、鄂倫春、鄂温克、達斡爾等22個民族,54萬人口。

大興安嶺以其獨特的地緣優勢,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遍地寶藏的資源為歷代旅行家和探險者所青睞,在大力發展社會注意商品經濟,推進林區旅遊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全區54萬人民熱情地歡迎您來大興安嶺旅遊、觀光、投資、考察。

嶺導遊詞 篇6

梅嶺位於南昌西北部的灣裏區,那裏的樹非常茂密,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數不清,草地上的野花五顏六色、羣芳吐豔、各種各樣的,美麗極了!小草也長得很茂盛,密密麻麻的,個個長得很精神。那兒的水也很清澈,清得能看見水底石頭。野果就更多了,各式各樣的,我嚐了幾個,有酸有甜的。

當春天來到的時候,梅嶺那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豔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各色各異的圖案。梅嶺四周被青山水秀包圍着,松樹、柏樹、槐樹等到處都是,它們一團團,一簇簇地挨着,像一片綠色的海洋。一陣微風吹來,就把香味帶走了,而梅嶺流淌着的也是綠色的急迫的碧水飛流直下,發出一陣陣嗡嗡的響聲。

夏天,我們一家人坐在草坪上,聞着太陽的氣息。太陽公公就把光潑灑大地,梅嶺就被照得更加美麗動人。太陽公公照射着鬱鬱葱葱的樹林,樹葉就被照得金光閃閃。陽光照射在清澈的湖面上,把湖面中倒影出來的景象照的更加清晰可見。陽光照射在小草上,好像在鼓勵它快快長大。我心裏也被照得暖洋洋的。

秋天,楓樹弟弟脱下了深紅的衣裳,準備穿上新衣裳,那楓葉頑皮地在風中慢慢地飄着,好像在跳支告別舞。許多野果也露出了笑臉,有大有小,各種各樣的,在樹上你擠我碰,生怕不會被摘去似的。

冬姑娘來了,雪花妹妹也跟着來了,準備給大地穿上衣裳,北風爺爺也跟着來玩了,才一夜之間,雪花妹妹就給大地穿上了新衣裳,樹上、屋頂上......到處都穿上了雪白的衣裳,雪積得厚厚的,白茫茫的,到處變成了白色的世界,美極了!

我真為故鄉有這樣好的風景而感到驕傲!

嶺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我是您們的導遊小紅,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海南。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雲遊覽東山嶺。

東山嶺自古以來就有“仙山佛國”之稱,海拔只有184米,但卻被賦予“海南第一山”的盛譽,可見嶺上風景之秀麗和人文、歷史之雄厚。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嶺上氣候温和,四季常青,集奇石、幽洞、靈寺、秀水於一處。沿着“雲路初級”,移步換景,您將看到“正芴凌霄”、“仙舟繫纜”“蓬萊香窟”,瑤台望月等著名的東山八景。八景之一的“正芴凌霄”位於方丈洞之西,此景觀雖歷經千百年,但一亭亭巨石卻依然氣宇軒昂、直逼雲霄,像是古代臣子手持玉芴“遙向高天面帝王”一樣。“仙舟繫纜”

走過36洞,便到了天造地設、渾然天成的“華封仙巖”勝蹟,這個天然洞府高二丈有餘,是東山嶺最早的石廟。宋宣和四年,有人在這裏題刻“華封”二字。如今的東山嶺已經遍及了摩崖石刻,可謂集古今書法之大成之地。其中,有一處題刻題寫了我國著名詩人、國歌作詞者田漢先生的《遊東山》:瓊州多勝境,此嶺獨巋然。羊肥愛芝草,茶好伴名泉…….”詩中所提到的羊和茶就是今天的東山嶺二絕:東山羊和鷓鴣茶。東山羊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久負盛名;鷓鴣茶是自古野生,純天然的綠色佳品。

沿階而上,一路山花爛漫,聞名海內外的“潮音寺”就座落在嶺腰的一處曲徑通幽的地方。廟的正門有一副對聯“朝自空中起,音從海外來”。潮音寺的命名也取此對聯潮音二字。寺廟採取中國宋代建築為主要風格,裏面供奉着釋迦及起弟子的佛像,是為瓊籍泰國高僧所捐,體態優美,獨具神韻。

嶺導遊詞 篇8

江南徽州婺源的精髓在篁嶺,這個被稱為中國最美鄉村的地方。因為,篁嶺是婺源的集大成之地,梯田油菜花、古村落古樹、曬秋文化、徽派建築、風俗傳説...這些都是婺源的精華,而篁嶺全都有。

篁嶺,是一個有着600多年曆史的古村,它地處婺源石耳山脈之間,整個古村就坐落在海拔不到五百米朝南的山坡上,是典型的“山居人家”。順着進村步道可輕鬆到村落水口,篁嶺枕山面水,山後來龍,水口成了聚落核心。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排布,屬於典型U字型聚落古村。全村約有128棟古徽州民居,黛瓦白牆,飛檐拱門,沿坡而建,層層疊起,高低錯落。它們“向上生長”,幾近山頂,層次極為分明,村子全部被周邊山體上的樹木所掩蓋。古村的中間,是一條約有千米之長的街道,當地人稱之為“天街”。因為古村時常會被山間的濃霧所籠罩,時隱時現的街道,猶如天上的街市一樣。而半山腰之下,便是村民們祖祖輩輩修建起的山間梯田,彎曲迴繞,密如斑馬條紋。

篁嶺因“曬秋”聞名遐邇,村落“天街”似玉帶將經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鋪林立,前店後坊,一幅流動的縮寫版“清明上河圖”。 周邊千棵古樹環抱、萬畝梯田簇擁,四季花海展示驚豔的“大地藝術”。

婺源是什麼

在婺源,一直流傳着婺女的美麗傳説:堯帝時,天下洪水滔滔,婺源這樣一個山區,也家家户户被水淹沒了。就在很多山民被水包圍、無處逃離的時候,遠方漂來了一個美麗的姑娘,騎在一條巨大的鱅魚的背上,逆水而上,把一個個孤立無援的山裏人拉上魚背,逃出了洪水包圍。後來,水消退了,大鱅魚乾死了,化為婺源境內的大鱅山,那個美麗的女子,也飛上了天,化成了“婺女星”,每到夜晚都向人們眨着眼睛……所以,婺源,乃古星名,古神話中的婺女,能文能武,是智慧的化身。

婺源的文化是徽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徽州仍是他們難以割捨的心靈故園。如今婺源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觀均極豐富,而且不少新建的粉牆黛瓦仍舊是徽味十足,較現在的徽州核心地帶有過之而無不及,令人極為直觀地看出婺源人對於傳統徽州文化的固守。

不過問題來了,婺源不是江西上饒的嗎?怎麼會與江南徽州糾纏不清呢?這可是婺源人的一個結。

婺源從唐宋以來就一直隸屬於徽州,歷時已千餘年。翻開清代的地圖,徽州府位於安徽省南部,包括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府治在歙縣。徽州府的西南一角突出,深深地插入江西省,有記載:“徽州府在省極南,所轄六縣歙為首,休寧祁門婺源角,績溪府北黟西守。”這是用詩歌的形式,對徽州一府六縣的地理位置做了形象的概括。這就是説,徽州府所轄的六縣中,歙縣是首縣,為徽州府治所在,而婺源縣則恰恰處於整個徽州府的西南一“角”。

所以,婺源人説自己是徽州人這點沒錯,不過意思是指古徽州這一府六縣的地方,並不是安徽省這個概念!在婺源著名的回皖運動中,他們強調,婺源從文化、軍事、經濟及民生等各個方面來看,都與徽州融為一體,不可分割。並標語要求:重回徽國 ,甚至有“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隸贛,死不隸贛,生生死死決不隸贛。”還有“頭可斷,血可流,不回安徽誓不休。”“寧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我勒個去,可見民間對於徽州的認同感!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什麼時候?婺源劃歸江西的呢?這要説到民國時期了。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國共兩黨的紛爭,婺源兩度被併入江西。第一次是在1934年,蔣介石出於所謂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劃歸江西省管轄。這引起了徽州人強烈的不滿,婺源縣紫陽書院以及旅京、旅滬、旅(無)錫、旅休(寧)等處婺源同鄉會疾聲力呼,紛紛請求免於改隸。1946年,在著名人士徽州績溪人胡適的參與下,婺源終於劃回安徽。據説,原先該縣買食江西鹽是2角7分,婺源回皖後,一下子就變成了1角9分,所以老百姓興高采烈,認為還真是回皖好啊!

到了1949年,由於婺源及贛東北等地區由解放軍“二野”解放,以屯溪為中心的徽州地區由“三野”接管。在兩支軍管會分割的體制下,婺源縣於同年 5月再次脱離安徽,婺源又再度被強制劃入江西,隸屬浮樑專區。

呵呵,就這樣一不小心,徽州婺源人變成了熱情的江西老表。

篁嶺的故事

篁嶺的老祖宗是來自中原的曹姓人家。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古代,北方戰亂時往往引發了大量的北人南遷,構成了中國歷史上幾次大移民。篁嶺的曹氏先祖就是在唐末黃巢起義這一歷史背景下,開始南遷的。曹氏一脈相傳是魏武帝曹操的後裔嫡脈,他們先在歙縣停留六代,後輾轉反覆二百餘年才最終在這片幽篁之地——篁嶺駐足。

不僅是篁嶺,整個婺源,甚至整個徽州府都是北人為避戰亂南遷的重要之地。最後也許是這兒的如畫山水、也許是這兒的温潤氣候,顛沛流離幾個世紀的心靈累了,他們停下來、靜下來去欣賞這片桃花源式的美景。這兒也許是最像他們老家的地方。

曹氏傳人曹文侃是篁嶺古村的先祖,創始人。傳説,一日他在篁嶺的山腳下耕田欲返家時,耕牛卻死也不願走,曹文侃遂指耕牛前的一堆柴火説:明早吾歸,此火堆不熄,以示此地宜居,子孫後世生生不息。這個傳説發生在明朝宣德年間,迄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曹文侃生有三子:元吉、元清、元昌,然後子孫繁衍,成為篁嶺的曹氏宗族至今。

在清朝時,篁嶺成為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鏞的故里,曹氏父子倆歷乾隆、嘉慶、道光三代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大半歷史都在他們父子的影響之下。嘉慶皇帝出巡,曹振鏞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處理政務代君三月,不得了了,宰相行使皇帝的權利,呵呵,民間至今聽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無”的俗諺。

説到篁嶺水口,它可是徽州村落水口文化縮影。所謂“水口”,風水書籍這麼説:“水口者,水既過堂,與龍虎案山內諸水相會合流而出之處也”。形象地説,水口的很多作用與今天的城市廣場、公共綠地空間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在徽州村落整體建築格局中有“門户”和“靈魂”之譽的水口,是村落文明的象徵。篁嶺水口不僅指水源所從出之口,具有出入口功用,相當於村口,更在於對風水的訴求,是村民命運、前程的象徵,也寄託着羣落、宗族美好希望。為了達到自然環境與風水相合模式,需人工造景調整,如溪流架橋“關鎖”作用;輔亭閣、牌坊、水碓以鎮物;培植水口林藉以“藏風聚氣”。篁嶺水口居然存活了近百株百年以上“植物中大熊貓”紅豆杉,這僅靠“殺豬封山”“生子植樹”等傳統習俗約束是不夠的。

“山居人家”篁嶺,共有“三橋六井(塘)九巷與天街”,構造村莊的主體。“三橋”,即步蟾橋、安泰橋和通福橋。六井·塘”,有五色魚塘、方塘、尚源井、忠延井、霞披井和廉井。“九巷”,即大豐巷、擔水巷、添丁巷、廳屋巷、團箕巷、五桂巷、犁尖巷、月光巷和方竹巷。它們在以天街為“主軸”的基礎上縱橫交織,曲折延伸,通達於村莊的每家每户,每個角落。已有百年曆史的天街歷來是古村落原住民商業交往、聚集議事、廟會採風交流場所。

篁嶺的建築有一百多幢,其中“官廳”和“五桂堂”最為有名。

“官廳”,顧名思義是供權貴人物遂行祭拜奠儀的地方。村莊有人在外為官,回故里修建官廳既顯身份又備奠儀之用。這座嘉慶年間官廳雙層構造,頂帶軒棚,氣勢較大,顯示了主人的身份。規避戰火、擇吉而居的古徽先民,明清時期活躍在士界商界,他們“商而兼士,賈而好儒”。深厚的宗族思想與鄉土觀念促使其一有積蓄便攜資奉親歸裏,充分展示儒雅才能,大興土木修園林、建廣廈頤養天年,久之成就了徽派建築體系的輝煌。

“五桂堂”的故事要從一張封條説起。在篁嶺村落的歷史裏,家家户户每逢嫁女,都會在嫁粧上貼上封條,上面書寫“山東祖樵國郡上蔡世家五桂堂”十餘字,再挑到夫家。為何在幾百年的歷史裏,一個南方村落嫁女會寫一個北方早已不存在的地名?其實前面的字不重要,重點在最後三字——“五桂堂”。它是村落的一處宅院之名,但更深遠地講,它是曹氏族人的榮光。記不清過了多少代,篁嶺曹家五世一品,也就是五代都做了一品大員,有感於在功名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曹家取“蟾宮折桂”之意,命名了“五桂堂”。它是整個篁嶺曹氏族人的榮譽,也成了他們身處於大山之地,不廢耕讀、勤於奮進的寫照。從此篁嶺一脈的曹氏,就用一張封條——“山東祖樵國郡上蔡世家五桂堂”為自己的出身還有名望做了名片。

曬秋文化

春秋季節的篁嶺似打翻的顏料桶,漫山遍野大紅、大黃、深綠、淺白。人們將一年勞作成果用竹篩匾晾曬,才有了聞名遐邇、世界獨一無二的“篁嶺曬秋”,成為最美中國符號。

在古時,勞動人民在辛苦耕作之餘,把收穫的糧食農作物如稻穀、玉米、辣椒等,放在太陽下晾曬乾燥,以便可以長時間保存。

然而篁嶺因為是在山坡地上,村民家幾乎沒什麼院子,日常生活中的晾曬,只能借天了。村民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本世紀初,有寫生的畫家來到這個山村,立馬被村民晾曬的場景所折服,這也是“篁嶺曬秋”最早的版本了。發展到現在,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篁嶺曬秋已經被評為“中國最具文化符號”地方。曬秋,使人真切聽到了大地萬物同太陽之間亙古的呼喚和應答。

山居人家,對曬秋有着深厚的情感,篁嶺曬秋代表了一種社會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篁嶺也被外界稱為“曬秋人家”。

嶺導遊詞 篇9

中國的長城作為堅固的軍事防禦功能,已經永遠失去了它的歷史作用,但作為偉大的建築永遠屹立在中華大地。成為中華民族。團結的象徵。1987年,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專家學者稱為“世界上最長的防禦性城牆”。

今天我們登上了長城,在中國的旅遊界界流行着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現在各位都是英雄好漢了,女士們就是巾幗英雄。長城橫貫中國的北部,長達6000多公里,合計120xx多華里,所以叫“萬里長城”。長城與黃河被稱為中國北方兩巨龍。北京位於黃河以北,長城以南,俗話説“萬里長城萬里長,遙想當年秦始皇”,其實長城並非起自秦始皇,應該説是起自春秋戰國。

公元前220xx年,友好往來一舉滅掉了六國,他把中國北部的舊長城連接了起來。形成了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這一段歷史時期的長城叫做秦長城。大家聽説過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説嗎?説的是孟姜女新婚不久,他的丈夫範杞良就被抓去修長城。一去三年,沒有音信。一天夜裏孟姜女做了一個夢,夢見她的丈夫飢寒交迫,衣不遮體,渾身發抖。喊着説:“我冷啊!我冷啊!”於是孟姜女決定千里尋夫為他送寒衣。她從江淮一帶(今安徽)來到北方,沿着長城找尋她的丈夫,她四處打聽,一直都沒有下落。到山海關一帶,一個修城的工頭説,範杞良早已經死了。她悲痛欲絕,放聲大哭。哭倒了長城八百里。這個傳説反映了秦始皇強徵民夫,橫徵暴斂的暴政。

到了西漢時期,漢武帝又修了一道外長城。而且,把它修到了陰山以北,可憐的匈奴人只有“望隊山而泣”。真可謂“不叫胡馬度陰山”。這一段漢長城可以説是西起新疆境內,東經蒙古,一直到黑龍江流域長達兩萬餘里。這一時期的長城,稱為漢長城。

公元1368年,明朝皇帝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北築長城,從那時起直到明朝末期,先後大修長城十八次,歷時260餘年。公元1520xx年,也就是弘治十二年,才完成了明長城的規模。它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經遼寧、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等省市自治區。全長12700多華里。這一時期的長城叫明長城。就是今天我們各位看到的八達嶺這一段的長城。所以説在歷史上有三次築城高潮。這就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

如果我們把中國曆代的長城全部加起來,它遍佈16個省市自治區,總長度5.4萬公里,合計10.8萬華裏。

居庸關號稱天下雄關,俗話説“長城之險不在居庸關,而在八達嶺”。也就是説“關在居庸,險在八達嶺”。八達嶺這段長城以甕城為中心,南至七樓,北到十十樓,全長4770米。它是北京山區通向塞外的唯一通道,八達嶺是居庸關的前哨陣地,取四通八達之意。由此可以通向延慶、宣化、張家口、大同、永寧、四海的交通匯集點。八達嶺西有岔道城,駐兵780多人。是重要的前哨陣地。建於1531年(嘉靖三十年),而八達嶺建於1520xx年(弘治20xx年),這一帶的山叫做軍都山,崇山峻嶺,形勢險要,城關重重,但它終沒有擋住李自成的農民軍,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32萬大軍東度太行山,直取八達嶺破居庸關。逼的明朝皇帝崇禎自縊死在煤山,推翻了明王朝。請大家看長城,在總體構造上是上窄下寬,上窄約5.8米,下寬約6.5米。它分別由四種基本的構造構成的,一,城牆;二,城台;三,關隘;四,烽火台。牆內有券門,中間有石梯相連,城牆上可容五馬並走。烽火台又叫煙墩,用於傳遞軍情。

它獨立於長城之外,幾乎每隔一里就有一座。在萬里長城上形成了千里的報警系統。每當有敵兵進犯的時候,烽火台燃起烽火,傳遞軍情,白天點煙有枯枝柴加狼糞所以又叫狼煙,煙色濃黑衝上藍天這叫烽;夜間點煙,必然看不風,就點火這叫燧。合起來稱為烽燧。歌曲裏唱的“狼煙遍地”也就是戰爭爆發了。明朝規定來犯敵兵百餘人點一煙,鳴一炮;五百人左右,兩煙兩炮;千餘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萬人以上,五煙五炮。各位聽説過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嗎?説的是西周的時候,周幽王為此煩惱,不知如何使她笑起來,這時有位拍馬屁的大臣説,您可以在驪山的烽火台上燃起烽火,各位諸侯必然聞訊來救,當他們看到沒有敵人,場面必然十分尷尬。果然當週幽王燃起烽火的時候,各路諸侯以為就師告急,空忙一場,看到各路諸侯狼狽的樣子,褒姒不禁一笑,周幽王大喜,各路諸侯憤然而去。後來,西戎族真的來攻打京師了,周幽王燃起烽火求救,結果各路諸侯按兵不動,其下場是周幽王被殺,而褒姒被俘,這就是歷史上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

嶺導遊詞 篇10

大家好!歡迎來到郴州蘇仙嶺旅遊觀光。

蘇仙嶺又叫牛脾山,這山雖然不高,但相傳西漢時期蘇耽成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所以稱之為蘇仙嶺,並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稱。

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座古樸的院落啊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原本呢是古代一座平淡無奇的客棧,但是因為蘇東坡的弟子、“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曾經在此居住,當年被貶官流放至此的秦觀心憂天下,惆悵萬千地寫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這一千古名篇,郴州旅舍也從此聲名鵲起。但原來的郴州旅舍早已譭棄,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呢是在1989年按宋代營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風格重建的。

好了,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絕碑。三絕碑指的三絕分別是:秦觀的詞、蘇軾的跋和米芾的字。蘇軾酷愛秦觀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將這首詞的最後兩句“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寫在自己的扇子上;秦觀去世後,蘇軾十分悲痛,在扇面秦觀詞的後面,寫下了“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的跋語。後來,著名書法家米芾把秦觀的詞和蘇軾的跋書寫下來,流傳於世。在南宋年間,郴州知軍鄒恭附庸風雅,他命人將秦詞、蘇跋和米書一併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這塊巖壁上,形成了52釐米長、46釐米寬的摩崖石碑,世稱“三絕碑”。三絕碑有着很高的知名度。1960年,毛澤東主席在長沙接見湖南省委和各地市領導時,曾經專門提起過這塊石碑,並且饒有興致地當場背誦了《踏莎行·郴州旅舍》:“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知何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殘陽樹。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為了紀念秦觀這位著名的文學家,在三絕碑亭的左邊樹了這尊秦觀的銅像。中國女排的隊員們每次到郴州集訓時都會到此漫步,陶冶性情。徐霞客當年登臨蘇仙嶺時最後拜謁的一處勝境,就是大家眼前的蘇仙觀。蘇仙觀是祭祀蘇仙的道觀,它始建於西漢年間,後來遭到火焚。到了唐朝開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詔修葺蘇仙觀,以後宋、明、清都曾加以維修,才形成今天的規模。大家看到蘇仙觀呈南北朝向,長82、2米,寬41、5米,總建築面積2464平方米。整個蘇仙觀呈現出宋代道觀風格,正殿高於廂房,為大屋頂、四角飛檐、犀頭粉牆、小青瓦、回紋窗,兩廂為雙層樓房。在正殿門前,大家可以看到門額上有“敕封蘇仙昭德真君”八字漢白玉盤龍御碑,這是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御書的,至今保存相當完好。

在蘇仙觀的後面,還有這間“屈將室”。1936年,著名的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奠定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礎。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背信棄義,將張學良將軍囚禁終身。1938年春,張學良將軍就被囚禁於這間房間裏。在這裏,少帥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的名句,表達了他憂憤的心情。解放後,人們將幽禁張學良將軍的這間廂房開闢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列了大量革命歷史文獻資料,廂房也被稱為“屈將室”,現在讓我們在這間屈將室一起來緬懷當年將軍經歷的崢嶸歲月吧。我們的參觀就到這兒了,謝謝大家!

嶺導遊詞 篇11

從雲谷寺到北海,由於有纜車可以稱作(雲谷寺---白鵝嶺),上去步行20分鐘就能到北海了,有些遊客不是很清楚黃山的景點分佈,想乘纜車又怕錯過了景點,因此在這裏對這一條路線作一個詳細的介紹。

雲谷寺是通常意義上我們所説的後山登山口,是位於缽盂峯和羅漢峯之間的峽谷,海拔890米,經常纏繞着挾風裹雨的、如履似帶的雲,故名“雲谷寺“。

這一帶羣峯環繞,溪水蜿蜒,林、泉、鬆、石處處入畫。南面入口處溪谷開闊,有無數巨石堆積,據説是第四紀冰川遺留的漂礫。這裏石刻滿目,如“漸入佳境”、“妙從中始”、“回首白雲低”等,自古為文人雅士漫步流連之處。

從雲谷寺到北海賓館7.5公里,中途有一小亭叫“入勝亭”。在入勝亭內可以看到天都、仙掌峯的後貌,只見天都峯拔地而立,峭壁千仞;仙掌峯如摩天巨手,五指相併直指雲天。真是一幅雄偉的雲山畫卷。

經過入勝亭才算真正進入黃山風景精華區了,景色會越加秀麗。在名景“喜鵲登梅(仙人指路)”旁,有一岔路直通1公里外的“皮蓬”景點區。皮蓬又稱“雲舫”,有36小鳳,擁雲批翠,清麗幽靜。

過“喜鵲登梅”向北海上行,沿途有“老僧採藥”、“天狗望月”、“雙貓捕鼠”、“五老盪船”、“石鼓”等景觀。纜車的上站在白鵝嶺上,此處望天都峯,猶如天上的一座都城。

到了白鵝嶺,1公里的低平山路,20分鐘之內就可以抵達北海賓館了。

嶺導遊詞 篇12

木札嶺原始生態旅遊區位於洛陽市嵩縣東南部,是河南省首家原始生態旅遊區,距洛陽120公里,311國道、臨木公路直達景區。景區東西毗鄰石人山、白雲山兩大景區,由九龍河谷、原始森林。、官帽峯、石林、石人老君峯五大景區組成。

木札嶺旅遊區地處伏牛山腹地、北温帶和亞熱帶過渡區,位於秦嶺、淮河一線重要地理分界線上。特殊的地理區位,孕育了獨特原始和豐富多彩的生物資源。旅遊區總面積40平方公里,其中從未有人類活動痕跡的原始森林就有20平方公里,博大精深的原始森林是植物的王國和動物的樂園。據查,景區內有包括國家級保護植物領春木、水曲柳、中華龍鱗榆、暖樹、石難藤在內的植物20xx多種,包括金錢豹、香獐、羚羊等在內的高等動物260多種。

旅遊區海拔自950米至2153米,區內山峯險峻,怪石林立。官帽峯300米突兀而起,巍峨挺拔,形似官帽,酷似人面,承載着中國第一相伊尹的美麗神話;峯周圍奇峯怪石密佈,景象各異,高達15p米的石馬昂首奮蹄,弓背蹺尾,栩栩如生;長約6米的石雞,飛落山巔,風吹而動,彈指而搖,三將軍峯挺拔聳立,儼然守護天神,威儀凜凜。九龍河谷1000米的落差,造就了眾多瀑布潭池,珠連女口貝,青龍潭、黃龍瀑、龍井、龍潭,或跌宕,或細流,形態各異,景象萬千。落差達113米的中原第一瀑--龍瀑布,跳越山崖,披掛而下,深澗霧罩,空谷傳聲。溯谷而上,親水而遊,清澈甘泉,不沐而爽。原始林海、古木參天、奇峯凸現、景象環生,完整的原始生態系統中原罕見,造型奇特的石景北國少有,是原始古老神祕莫測的處女地,更是人們生態旅遊,迴歸自然的天堂。

旅遊景區內6米寬水泥公路直達海拔1950米的安寨停車場,1.5米寬的人行步道、台階通往各個景點。50多家大小賓館,設施高檔,服務至誠,可同時接待1500人食宿。低價消費,超值享受,是工薪階層和舉家旅遊的最佳選擇。

嶺導遊詞 篇1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郴州蘇仙嶺旅遊觀光。

蘇仙嶺又叫牛脾山,這山雖然不高,但相傳西漢時期蘇耽成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所以稱之為蘇仙嶺,並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稱。

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座古樸的院落啊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原本呢是古代一座平淡無奇的客棧,但是因為蘇東坡的弟子、“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曾經在此居住,當年被貶官流放至此的秦觀心憂天下,惆悵萬千地寫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這一千古名篇,郴州旅舍也從此聲名鵲起。但原來的郴州旅舍早已譭棄,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呢是在1989年按宋代營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風格重建的。

好了,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絕碑。三絕碑指的三絕分別是:秦觀的詞、蘇軾的跋和米芾的字。蘇軾酷愛秦觀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將這首詞的最後兩句“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寫在自己的扇子上;秦觀去世後,蘇軾十分悲痛,在扇面秦觀詞的後面,寫下了“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的跋語。後來,著名書法家米芾把秦觀的詞和蘇軾的跋書寫下來,流傳於世。在南宋年間,郴州知軍鄒恭附庸風雅,他命人將秦詞、蘇跋和米書一併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這塊巖壁上,形成了52釐米長、46釐米寬的摩崖石碑,世稱“三絕碑”。三絕碑有着很高的知名度。1960年,毛澤東主席在長沙接見湖南省委和各地市領導時,曾經專門提起過這塊石碑,並且饒有興致地當場背誦了《踏莎行·郴州旅舍》:“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知何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殘陽樹。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為了紀念秦觀這位著名的文學家,在三絕碑亭的左邊樹了這尊秦觀的銅像。中國女排的隊員們每次到郴州集訓時都會到此漫步,陶冶性情。徐霞客當年登臨蘇仙嶺時最後拜謁的一處勝境,就是大家眼前的蘇仙觀。蘇仙觀是祭祀蘇仙的道觀,它始建於西漢年間,後來遭到火焚。到了唐朝開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詔修葺蘇仙觀,以後宋、明、清都曾加以維修,才形成今天的規模。大家看到蘇仙觀呈南北朝向,長82、2米,寬41、5米,總建築面積2464平方米。整個蘇仙觀呈現出宋代道觀風格,正殿高於廂房,為大屋頂、四角飛檐、犀頭粉牆、小青瓦、回紋窗,兩廂為雙層樓房。在正殿門前,大家可以看到門額上有“敕封蘇仙昭德真君”八字漢白玉盤龍御碑,這是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御書的,至今保存相當完好。

在蘇仙觀的後面,還有這間“屈將室”。1936年,著名的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奠定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礎。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背信棄義,將張學良將軍囚禁終身。1938年春,張學良將軍就被囚禁於這間房間裏。在這裏,少帥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的名句,表達了他憂憤的心情。解放後,人們將幽禁張學良將軍的這間廂房開闢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列了大量革命歷史文獻資料,廂房也被稱為“屈將室”,現在讓我們在這間屈將室一起來緬懷當年將軍經歷的崢嶸歲月吧。我們的參觀就到這兒了,謝謝大家!

嶺導遊詞 篇14

各位領導,篁嶺景區離江灣僅7公里,約10分鐘車程。景區由婺源縣鄉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歷經4年打造,於20_年3月開放觀光遊試營業,20_年推出休閒度假遊項目。

篁嶺景區採取“產權收購、搬遷安置”的開發模式,搶救瀕臨衰敗的古村落,並對村落建築及風貌體系進行規劃、保護,保持其原真性。景區經營採取“觀光與度假並重、門票與經營複合”的商業模式,從單一觀光型向休閒度假、文化娛樂、民俗體驗、旅遊會展、業態經營等品質型轉型升級。

篁嶺景區試營業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央視新聞、人民網、鳳凰網、中國旅遊報紛紛跟蹤報道,央視直播多次走進篁嶺。篁嶺景區還承辦了全國網絡媒體江西行、全球華人媒體江西行、20_外媒看江西等大型媒體採訪活動,讓各大媒體記者留下深深的印象。篁嶺景區先後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中國傳統村落、江西省首批鄉村文化休閒旅遊示範點、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等。“篁嶺曬秋”被評為最美中國符號。篁嶺被網友讚譽為世界最美村莊、全球十大最美梯田!

今天的篁嶺景區朝着打造世界級最美古村樣板而努力,讓篁嶺走向全國,享譽世界,成為世界遊客休閒、度假、體驗、分享高端品質旅遊和文化交流的理想目的地。

嶺導遊詞 篇15

大家看,我們現在已經在八達嶺的腳下。大家抬頭看,八達嶺長城是不是非常像一條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延盤旋着。告訴大家,這段長城有一萬三千里。大家再看,可以發現這裏的長城分為西、北兩峯,景色十分壯觀、龍騰虎躍、氣象萬千。如果大家想看長城的景色,那就上去大飽眼福吧。

遊客朋友們!我們終於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上,真是雄偉壯觀啊!這八達嶺長城高大、堅固,是用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地上鋪着方磚,非常平整,像很寬的馬路,這麼寬的寬度,如果馬站在上面,五六匹馬都可以並進,大家現在試一試,伸開手臂,大約能佔十多個人。

好了,大家再往前走,大家邊走邊看一下,城牆上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口,這是打仗時的瞭望口,和射擊口。城牆的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這就是古代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承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八達嶺長城還有很多壯麗的景色,這裏是世界文明的旅遊景點,希望你們能夠細細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