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區導遊詞(通用20篇)

風景區導遊詞 篇1

霧山雲海是大明山經常可見的景色,特別是春秋二季,時而滾滾雲海翻騰飛躍,將青山吞沒;時而座座青峯又隱現於虛無縹緲的雲山之中。夏季的早晨,特別是霽雨初晴,青山滴翠,冉冉升起的紅日映照着白絮般的雲海,叢叢峯林浮露於滾滾的雲海之上,就象散佈在大海中的瀛洲仙島。

風景區導遊詞(通用20篇)

大明山的雲海足以稱奇,但那裏的飛瀑羣更是令人叫絕。飛瀑主要分佈於玉龍溪和白蛇澗,在大明村匯合。玉龍溪水量充沛,水流湍急,於峭壁叢生的峽谷險境中奔騰北流,不僅山明水秀,綠蔭葱葱,而且處處可聞響如壑雷的水濤聲。玉龍潭的上游自千畝田北龍門口以下,垂直河牀驟然增大,一公里流程落差竟達四百多米,溪水劈開萬仞石山,飛流直下,形成四級瀑布,以龍門瀑布最為壯觀。

白蛇澗自外蘭塘緩緩流去,一進入花崗巖區,水流驟然湍急,形成五級瀑布,自上而下依次為劍池瀑、玉笏瀑、白蛇瀑、三龍戲珠瀑,瀑間有潭,潭中有魚,長尺許,見人不驚。

大明山怪石比比皆是,有一尊 和尚取經 披着袈裟的老和尚正朝着西天翻山越嶺; 金蟾望月,一隻千噸金蟾坐在山頂,望着日月星辰。然而,當您換一角度時,它又變成了千年石猴。從龍門口北行,一隻大石龜躍然出現於眼前,當您走近細看時,發現烏龜變成了昂首的海豹,再退後一點看,海豹變成了鯨魚,這就是奇石龜豹鯨 。此外 鳳凰蛋 、 玲瓏石 、 大盆景 、 雙桃石 、 雞冠石 ,造型各異,維妙維肖。如果説象形石僅是些玲瓏小景,那這裏的林立柱峯則令人驚歎!

風景區導遊詞 篇2

女士、先生們,我們今天將要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走過的行程。385年前,這位偉大的旅行者三年內兩度踏上徽州這方土地,二攀黃山、兩上齊雲,這在他一生的旅行生涯中是絕無僅有的。因為他一生重複去過的山只有齊雲、黃山、天台、雁蕩四座。由此可以看出齊雲山在他心中的地位和份量。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曾作過一首詩:“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黃白遊”黃指黃山,白指白嶽。齊雲山古稱白嶽,明嘉靖時,明世宗因年過三旬還未生龍子,便命龍虎山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天師張彥在白嶽為他建醮求子,建醮就是做道場,結果應驗,嘉靖喜得龍子。因為他看到白嶽的最高峯如“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就開了金口,把白嶽改成了齊雲山。

朋友們,不知你們是否上過黃山?黃山自然風光奇絕,所以大旅行家徐霞客説:“遊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這句話被後人演繹為“黃山歸來不看嶽”。但是恰恰又是徐霞客感歎過後還要上齊雲,而且是三年兩上,他為什麼樣要自相矛盾呢?現在就讓我告訴你們其中的玄機,讓你們先聽為快。在我們古徽州有一説:齊雲山與黃山一南一北、一赤一黑、一暖一冷、一陽一陰,齊雲山在南、色赤、為暖、屬陽;黃山在北、色黑、為冷、屬陰,攀黃山,上齊雲,滋陰補陽,陰陽平衡,所以去過黃山還得再上齊雲,才可避免陰陽失調。陰和陽相比,陽比較容易缺失,所以國人老是感歎陰盛陽衰,現在咱們上齊雲,請大家自己把握是該補還是該壯?跟大家開個玩笑。

齊雲山位於黃山市休寧縣境內,距休寧縣城15公里。休寧縣僅清朝一個朝代就出過12名狀元,佔清代狀元總數112名的百分之十還多,單縣列全國第一,是個名符其實的狀元縣。齊雲山景區面積為110平方公里,分為橫江、月華街、樓上樓、南山、雲巖湖五大景區。是一個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四大道教聖地於一身、丹霞地貌、道教文化、摩崖石刻,湖光山色於一體的山嶽風景區,與黃山、九華山鼎足皖南,相映生輝。

朋友們,山與山的差異其實是很大的,就拿黃山與齊雲來説,黃山是花崗巖峯林地貌;齊雲山為丹霞地貌;黃山直立而怪異;齊雲山橫生而端莊;黃山山巖青黑,齊雲山崖壁赤紫。與花崗巖體山相比丹霞地貌山的分佈要少的多。國內的名山除齊雲山外還有廣東的丹霞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龍虎山等,但它們既沒有齊雲高,更沒有齊雲紅。齊雲山6500萬年前本是內陸斷陷湖盆,河流攜帶來的大量泥沙、礫石在湖中形成沉積巖,當時在白堊紀氣候十分炎熱,沉積巖中的鐵離子受到了強烈的氧化,把巖層染成了紫紅色。這裏也曾經繁衍生息過大量的恐龍。齊雲山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和第四紀新構造運動,板塊碰撞後對山體的抬升,再加上外營力的切割和水流的侵蝕,導致了完整的山體的不斷崩塌解體,逐漸形成了今天這種丹崖絕壁,溝壑縱橫、秀峯林立的自然景觀。齊雲山有36奇峯、72怪巖、16幽洞、32飛泉。齊雲山大部分山峯雖説高度多在580米上下,但因為山幾乎是平地而起的,相對高度較大,仍然顯得巍峨壯觀。齊雲山的奇峯以香爐峯、五老峯、三姑峯最為靈幻;怪巖以象鼻巖、天橋巖、紫霄巖最具神工;幽洞以真仙洞、樓上樓最為神祕玄奧;飛泉中珍珠簾飛珠濺玉,飛雨泉晴空飛雨。更有水光瀲豔、清幽恬淡的雲巖湖,雲巖湖是工業污染加劇的時代極為難得的一泓碧水。雲巖湖湖汊縱橫幽深,青峯夾峙。船槳拍擊湖水水鳥驚飛,那種場景和感覺都是妙不可言的。

齊雲山又是一座以道教揚名的山。魯迅先生對道教的地位及意義都有極高的評價,他認為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它與中國的政治、軍事、哲學、史學、文學、藝術、科學、醫學、武術、養生、民俗等等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早在唐乾元年間(公元758—760年),有道人龔棲霞在棲真巖辟穀修煉,羽化飛昇後,齊雲山的山巖下、幽洞中多有道人清修。相傳在宋代,真武大帝雲遊四海,遍訪名山,最後相中了齊雲,要受這方香火,後來白鶴仙子知道了他的心思就命百鳥銜泥,塑成了玄帝神像。玄帝就是真武,是民間和道教尊奉的北方之神。龜蛇是玄武的化身。位立北方謂玄,身有鱗甲曰武。道教中説真武是淨樂國王子,淨樂國王后善勝夢而吞日,感孕而生。玄武改稱為真武是在宋代,當時為避皇帝趙玄朗的諱。真武大帝在本像像成之後又託夢給名道天穀子餘道元,命他裝飾金身,興建“佑聖真武祠”。《齊雲山志》記載説:“自真武祠創立後,四鄉百姓遇旱澇、蝗災,或求子去病的,凡來齊雲的無不有求必應,自此齊雲山神威江南,成為一方道教聖地。”到了明代龍虎山的張天師在齊云為嘉靖皇帝建醮求子應驗,皇帝龍心大悦,下旨敕建了“玄天太素宮”,齊雲山從此更加聲名遠播。齊雲山的鼎盛時期,朝山的香客和遊人每天多達三千多人,在古代這應是非常驚人的數字了。“黃山白嶽相對峙,細看從來無厭時。”這是歷代儒道大師和名人高士對黃山、齊雲兩座山的評價。古往今來,齊雲山以它的神祕玄奧、奇觀勝景以及香火鼎盛,吸引着眾多文人雅士、高官大賈和虔誠的信徒。像朱熹、王陽明、徐霞客,還有海瑞、戚繼光、唐伯虎、袁宏道、郁達夫等等。他們登臨齊雲山,寄情於峯巖幽洞,或賦詩題詞,或樹碑為記,紛紛盛讚名山,一時傳為佳話。就連清乾隆皇帝巡遊江南時也不甘寂寞,要給齊雲山留下“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的讚美詩,也正是他們為齊雲山留下了珍貴而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在齊雲山人文景觀中,號稱“江南第一”的摩崖石刻和碑刻佔有突出的地位。這些石刻年代最早為宋代,數量最多的要數明清,主要分佈在真仙洞府、紫霄崖和石橋巖一帶,全山共有一千多處。這些石刻流派紛呈,風格各異,正、行、草、隸、篆俱全。有的雄勁豪放,有的柔婉清麗,有的剛勁傲骨,有的飛龍走蛇。再加上刻工精煉嫻熟,完好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韻,堪稱藝術瑰寶。“天開神秀”、“齊雲勝景”、“亙古奇觀”等是崖刻中的珍品,氣勢恢宏,令人歎為觀止。如果用大文豪郁達夫的話説:“齊雲山有一部偉大的金石志好編。”

朋友們,一路上我雖然跟大家説了不少,但説的還是極其簡略的。不過我已從大家的神情中看出了你們對齊雲的興趣。現在齊雲山就要到了,讓我們去揭開它神祕的面紗,切實地感受它的“天下無雙之處”吧。另外我還提醒大家在景區遊覽時時刻注意自身的安全,注意安全防火和不亂扔垃圾。預祝大家的遊程廣有收穫。

朋友們,登山前先跟大家説説上山的路徑。我們現在齊雲山東側,從這上山如果説步行,要先過登封橋,用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走完號稱“九里十三亭”的登山步道,過“望仙亭”進入主景區;如果乘索道則用15分鐘,凌空行進800多米,終點也是“望仙亭”然後進入主景區。

各位朋友,觀光纜車為我們提供了一座絕好的觀景平台,現在讓我們放眼四望,盡情享受秀美山川與田園風光。

各位朋友,請跟我到這兒來,這塊牌子多少透露出一些奧妙。現在請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山腳下這條象青羅玉帶的江叫橫江,是新安江上游的一段。江水流過山根處正好轉了個“∽”彎,劃出了陰陽兩極,那兩處山村恰似陰陽兩極的眼,這就是被稱為天下奇觀的“天然太極圖”。相傳此圖未成之時,齊雲雖是道士先來佔山,但道運不興。到了明代,百姓建新居。無意之中點上了魚眼,激活了陰陽二氣,一個完整的太極圖形成。明代有個仙蹤飄乎,神出鬼沒的傳奇老道張三丰,據説他在“圖”成那天產生了感應,在冥冥之中感知真武大帝的召喚,反正是神差鬼使,他來到齊雲,登上嶺頭俯身下看,不由得説:“此地真我居所也!”當然這一説法是很難考證的,齊雲山是張三丰的最終歸隱和羽化之地。天然太極圖成,張三丰來山,齊雲山道運開始轉盛。天然太極與道家山水的完美組合,相生相伴神奇而又充滿玄機。在清代後期,太平軍與湘軍在徽州戰事不斷,民國時期的內戰和建國後的十年動亂,都使得道運衰微。這個時期,山下的建築亂搭亂建,天然太極也面目模糊了。現在國家又逢盛世,當地百姓正拆除無序建築,神奇的天然太極和古老的道教聖地的名山氣象又將重現!

好了,看過天然太極圖,現在我們來到了望仙台前的望仙亭。從這裏,我們將進入“月華街”景區的精華部分。這座望仙亭過去叫“冷水亭”。相傳在1600多年前,八仙中的鐵枴李雲遊到齊雲山洞天福地的靜樂宮。見靈乙道長仙風道骨,似道德清高之人,就有心渡他。於是他扮成蓬頭垢面,遍體生瘡的乞丐。靈乙老道見來者瘸腿膿血淋漓,行走艱難,頗生慈悲之心,當即收留。而靈乙道長的徒弟布根是個心術不正又好貪杯之人,他不滿師傅的作法,時常在臉上露出嫌棄和鄙視,鐵枴李看在眼中卻裝作不知。靈乙道長與鐵枴李食同桌、睡同牀,並冒險去山崖採藥,修合靈丹為他調治。布根更加不快,一次在師傅打坐時,借掃地之機他想把鐵枴李趕走。李仙並不理會,反就地坐下解衣捉蝨,但不小心掉落了一塊碎銀子。布根見李仙未察覺,就偷偷拾起佔為己有。就這樣,鐵枴李在靜樂宮呆了九九八十一天,身體創痛也痊癒了便要告辭。他早上洗漱時,又把一顆夜明珠忘在桌上,布根又一次瞞過師傅順手將珠子扣在臉盆下。當時師徒二人送客到冷水亭時,鐵枴李説道:“實不相瞞,我便是八仙中的李仙,今日要渡你師徒,想昇仙就閉上眼抓住我的鐵枴。”布根想成仙但又捨不得臉盆下的珠寶,便謊稱要回去給長明燈添加燈油。他趕回靜樂宮掀開臉盆一看,哪是什麼珠子,分明是顆石子。他再掏出鐵枴李遺失的碎銀,竟然是塊泥巴。等他急忙忙趕回冷水亭,見李仙與師傅正駕雲而去,空中傳來李仙的話語:“布根布根,六根未淨,見利忘義,求仙難成,你再修九九八十一年吧!”此時布根雖悔已遲,但他記着李仙的話,常常在此久立久望,年深日久竟成立石,冷水亭也就改作望仙亭了。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夢真橋頭,請大家稍停下腳步回看望仙台下,那是經歷千百萬年風動侵蝕的千尺紅崖,大家往黑中顯紅的地方看,是否瞧出了一些奧妙?對了,這是個倒寫的“福”字,筆意十足,氣韻生動。字與橋相合就是“抬頭見福,夢想成真”。據説識得此字時,也是福到之日,大家真是好福氣。大家再看這棵樹,此樹稱為“櫸樹”,高有28米,近四百年的樹齡。在齊雲山香火鼎盛的幾百年裏,秀才趕考前都來祭拜此樹,以求中舉。休寧能成為狀元縣説不定與此樹有一定的關係。

朋友們,這裏是“洞天福地祠”的遺址,背後是丹崖環繞的展誥峯,前面的流水為桃花澗。洞天福地祠坐南朝北,佔地1280平方,自東向西依次是鬥姆宮、通明殿、青羊宮,一部分毀於一九三九年的兵匪,剩餘的於一九五三年徹底傾塌。現僅存遺址。這個洞叫混元洞,洞中的墓裏葬着邋遢仙張三丰的遺蜕。墓兩側的石巖稱為仙人牀,相傳是邋遢仙坐練的所在,古時遊人喜歡在上面小坐,據説能治腰痛。墓前為陰陽二池。張三丰能知往卜來,道術高妙,一生仙蹤不定,神祕莫測。明代,太祖、成祖二皇帝都在武當山大興土木,興建宮觀,希望他能現身,一睹真容。哪想到他會躲在齊雲山?張三丰弟子眾多,他在齊雲山的弟子中無心道人比較有名。據他説:三豐已煉成了陽神,超凡入聖,數次死而復活只是神遊的表現,這樣就可以解釋他在齊雲羽化後又有很多人在峨眉山看見他的説法了。據史料記載,張三丰主張陰陽雙修,他作的《無根樹》詞包含了千百年來陰陽雙修的無上心法。張三丰歸隱在齊雲主要是看中齊雲山的自然環境,修道者對修煉的環境十分講究,因為他們認為內煉修為的增長要藉助身外的氣場。這是十分玄奧的問題,不是我們凡人所能理解的。好了,現在請大家從道教神祕玄奧的境界中跳出來隨我遊覽下一個景點。這棲真巖下原是初仙館,是為紀念開山道祖龔棲霞而建。棲真巖右側是忠烈巖,供奉着主宰功名利祿的“梓潼帝君”。這裏是“壽”字崖,紅色的山崖因“壽”字而得名,為慈禧太后親筆所書。來往的客人經過這兒都喜歡觸摸一下,以求增壽。這裏是王靈官殿,又稱“雷霆糾罰祠”,王靈官是道教中的護法神,執法如山,相傳明代海青天海瑞上齊雲曾與他過招。一個風日晴和的日子,海公率眾朝山,行到此處,忽然天昏地暗,狂風大起,飛沙走石,不見路徑。海瑞心中疑惑?猛然間他看見王靈官雙眼怒睜似銅鈴,盯住他們一行人的腳,海瑞頓時醒悟。原來他們都穿着牛皮靴子,有污聖地。海瑞趕忙吩咐大家脱靴,赤腳登山。果然天空又天青日朗。他們上到太素宮,海瑞發現鼓架上放置一面牛皮大鼓,心生氣憤,不由得説道:“神明原來也不公正!”誰知話音未落,一聲巨響,鼓面破裂。從此後,齊雲正殿的大鼓都用麻布蒙制。

我們現在登上一天門,相傳當年真武大帝初上齊雲,到此無路,被他運神力,弄神通,一腳踹出來的。這裏其實是因為巖石滑坡崩塌加上水流衝擊自然形成的長13米,寬3米,高6米的洞門。站在這兒我不由得想起李白的詩句:“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現在天門洞開處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天開神秀”的神仙境界。從天門巖到黑虎巖,可稱是“金石博物館”。中國人特別是文化人都有愛石的傳統,他們以為頑石是山之骨,山之魄,對着山巖細看慢品,終於品出了味道。全身充滿了快感,便要渲泄,渲泄了還不夠,還要刻在石上,融入這方風景。所以朱熹、王陽明、徐霞客、唐伯虎都爭先恐後留下筆墨。這幅“天開神秀”筆法剛勁渾厚,神逸灑脱,是對齊雲勝景的精確概括。這幅寶藍色行書的“天開畫圖”筆法蒼勁自成一家,值得一提的是:石刻所填的顏料當時與黃金等價,極其昂貴,説明了如畫的齊雲在其心中的地位,當然一分價錢一分貨,崖上的字跡雖經歷了四百年風雨,仍色澤鮮豔如新。

“我們穿過“珍珠簾”,這裏危崖彎折,相連如城垣,珍珠簾滴滴如珠,綿綿成串,晴雨不歇,被徐霞客稱為“奇為第一”,這裏便是真仙洞府。上面的崖刻據説當時高價招標無人敢刻。後來還是養素真人汪泰元運神通,憑空凌虛崖刻上的。門坊上的“眾之門”引用老子的《道德經》。大家看,這個“玄少”字不是錯寫,而是道家一般都用這個“玄少”。“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遙想當年一代代道人就是這樣倚巖洞清修,感天悟地,洞察宇宙。這個巖洞是齊雲山最幽深的,説是能通到山那邊的藍渡。現在我們目所能見的有31米深。洞裏的天地以玄武為大。真武大帝在道教中是僅次於三清的神。還有道經上説,真武是太上老君的化身,龜蛇是真武所收服的二魔。真仙洞又稱羅漢洞,真武兩側的洞壁上站立着十八羅漢,他們正心甘情願地做着真武的侍衞。這正是齊雲山佛道相爭又相容的縮影。

朋友們,現在讓我們回望天門巖,石巖倒映天池碧水,極像象鼻吸水,所以又叫象鼻巖。石門上方有巨大鞋印,相傳就是真武大帝蹬開山門時,力透山巖留下的。我們現在已爬上黑虎嶺,入二天門,古時的門坊是明嘉靖年間的已毀,現在這座也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這三天門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新的,過去這裏是座石坊,刻有乾隆御筆“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進入三天門就是月華街,月華街如一彎月牙,是道士的聚集之地。舊時宮觀、道院、店鋪鱗次櫛比,香煙、炊煙繚繞,經聲、喧聲相聞,一派昇平景象。中國元代道教有兩大派:一是全真,一是正一,全真茹素禁酒、不準婚娶,必須出家;正一派是符籙各派的總稱,比較自由可以結婚,不忌酒肉,重內容不重形式,平時做完法事,只要避開神座,神仙看不見,就可以加入香客的行列飲酒吃肉。不過吃過後必須用草紙擦嘴,表示自咒自責,真是一派天真爛漫!張三丰在他的修真詩《無根樹》中説的好:“打開門,説與君,無花無酒道不成。”強制悖離人性反弄出許多尷尬的事情來。齊雲山就曾有過全真派的道長帶頭婚娶被革職處分的記載,金庸的小説裏也有全真名道尹志平亂性破戒的故事,天道自然,自然規律是不能違背的。這座碧瓦紅牆的宮觀就是“玄天太素宮”。位居月華街的中心點的,按風水學説,大殿的地形酷似一把金交椅,鼓峯、紫霄峯、鍾峯三峯相連呈“山”字形,左有青龍盤繞,右有白虎護衞;五道清泉匯於殿堂前,正應“五水到堂一水出”的大吉。

説到這塊寶地,我還要跟大家講一個民間傳説。説地藏王與真武大帝本是甥舅二人,只是一個修佛,一個修道。他倆遊四海,遍訪名山,都想找個能登極坐殿的地方享受人間煙火。這一日他們來到齊雲山下看見瑞氣祥雲中齊雲山秀峯林立如似仙境,地藏就急於上山,真武卻嚷着肚子餓。地藏只好就近化了兩碗素面,真武又提出跟地藏賭賽誰吃得快,規則就是每根都從頭吃起。地藏無奈只好同意,一根一根尋頭慢慢地吃。真武人小花頭多,筷子挑起面用暗力一夾就有許多頭,呼嚕嚕一下子就吃光了,然後推説出去轉轉。大家知道地藏有句名言:“地獄不空,永不成佛”,他很執着,表現在吃麪上也決不含糊。等他發覺上當趕到紫霄崖下真武已得意洋洋地佔了先。“先佔為主”這是神仙也不能壞的規矩。地藏究竟未修成佛,不由得動了肝火,他拽出金鞭但又不能打外甥,只得拿山石出氣,一鞭下去,大殿前被打出一道山澗。真武見地藏破了他寶殿威儀,也拔斬妖劍在手,但一轉念,對方畢竟是舅舅,自己又輸了理,他便用劍尖挑起一塊黃泥,拋向山澗中,頓時,山澗裏紫霧騰騰,香風陣陣,黃泥巴化作精美絕倫的香爐峯,更添寶地氣勢。地藏只得連聲説罷,離開白嶽向北而去,最後在九華山落了根。

好了,咱們現在説説太素宮,此宮殿原址本是天穀子餘道元創立的佑聖真武祠,裏面的玄帝像原説是百鳥銜泥而成。像成後屢屢顯示靈異,從此香火極盛。到了明代連皇帝也聽説齊雲山的神仙靈,就命張天師在齊雲作法求子,果然獲應,不由龍心大悦,撥下銀兩興建玄天太素宮。宮殿是坐南朝北,與玄天上帝“鎮南天,拱北極,威鎮萬山”的聖囑相符。太素宮是齊雲山最大的宮觀,也是齊雲山道教活動中心。道場法事都在這裏進行。齊雲山的道場法事俗稱“做事業”,道場因施主的要求和出資的不同,內容形式也不同。做法事一般需要七到十幾人不等,道士們身穿五色道袍,分東綠、南紅、西白、北黑、中黃代表五行五方。做武場時,在主壇法師的帶領下,在鏗鏘悦耳的鑼鼓聲中,道士們唱着經文,邁着八卦步,誦經參拜,焚符灑水,邊舞邊唱;文場則是鑼、鼓、鈸、磬、嗩吶、笙簫分立兩旁,一人領唱,眾人幫和。齊雲道家音樂屬弋陽高腔體系。根據法事內容的不同而變化。

朋友們,隔着山澗,這座孤峯高有四百多米,好似天造地設的香爐。鐵亭據傳是朱元璋敕建的。每在晨昏或是雨後初晴,香爐峯浮沉於茫茫雲海中。嵐煙縹渺,蔚為壯觀。

朋友們,現在請大家同我一起去領略壺中天地的玄妙,體驗“舉霞飛昇”的感受,並找尋恐龍的遺蹟。這裏稱“退思巖”,這行篆體字讀作“蓬壺深處”。這個葫蘆形門坊強化了蓬壺的結構。門坊上有字“小壺天”,按道家的説法,“壺天”、“洞天”都是仙境。葛洪的《神仙傳》中有位仙人稱壺公,白天懸壺賣藥,夜間則住宿於壺中。曾有人隨壺公入壺,見到了奇異的神仙世界。小壺天是取壺小乾坤大之意。這個壺狀的天然石室的確不小,容客二、三十人。“蓬壺”指的是仙山蓬萊,從這放眼望去恰似蓬萊仙境。這個丹台貼在絕壁上,下臨深澗,嵐煙縹渺,齊雲道人張正一曾在這裏羽化成仙而去。從此這裏又稱為捨身巖。道家典籍浩如煙海,人生超越的法門百樣千種,但彙集了典籍上的各人證悟的心得大多艱澀難懂,撲朔迷離,傳承非常困難,盲區、誤區是極多的,世俗所講的肉身飛昇也是誤區的一種。實際上,羽化飛昇的法門是通過極高深艱辛的方式,煉成不生不死不滅元神,最後融入虛空,並不是簡單地跳下山崖,粉碎了身體,使靈魂出殼,實現靈與肉分離。這種方法是尸解的一種,金、元以後基本上被否定。齊雲道人沒有哪位是採取跳崖的方式飛昇的。常在退思巖修真的養素真人也只是在辟穀羽化後崖葬在捨身崖下的。

好啦,現在讓我們來尋覓恐龍的足跡。頭頂上,這二十多個凸起的印痕,就是恐龍的足跡化石。從地質學上説,凹陷的原跡為“正”型,以原跡為模,天然鑄成凸起的遺蹟的化石為“負”型,象這種就是負型化石。按足跡的重疊現象、數量和大小,生物學家推測出,這裏至少有大小不等四隻以上的恐龍在嬉戲。想想那個場景,十分有趣。目前全國乃至世界同時發現數量如此眾多,並且有尾跡,還這麼清晰,到目前為止可能是唯一的。恐龍的足跡化石本十分珍貴,特別是負型化石。因為只有泥土乾濕、軟硬都適宜才能留下印坑,印坑形成後,必須要保持一段時間不被雨水、湖水沖刷掉,才可以形成乾硬的印模,印模形成後又能被泥沙快速填充,以後再不被沖蝕,然後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裏被後期的沉積物質壓結成巖。只有這些因素都具備,才能形成化石。在一九九五年之前,這些印跡被説成是功夫了得的道人練功時擊打出的神仙掌。不知道養素真人把這兒開闢為“捨身崖”可與這神祕的“印”有關?當時他靜對這凌亂中似有序,有序中似凌亂的古怪的印痕悟出了什麼呢?大家不妨想一想,悟一悟,現在還是請大家從壺中境界退出來,讓我們回到“退思巖”做退一步想吧,這樣牢靠些,捨身崖誘惑力實在太大。

朋友們,現在咱們來到長生房。月華街上原有十二道房,是道人們各自開展活動的場所,也是他們安享天倫的地方。他們有很多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有美味可口又強身健體的齋飯。齊雲道士們以陰陽相對,相互依存的觀點:以肉食葷菜為陽,清淡素食為陰;熱菜為陽,涼菜為陰;燒炒為陽,清蒸為陰等等葷素兼顧,陰陽平衡。他們仙風道骨,端莊嚴整:他們質樸純真,可親可近……馬頭牆重疊出許多美妙的風韻,青瓦粉牆的徽式民居在這丹山紅崖間營造出安適、恬淡與寧謐的氣氛,這月華街充滿人間的親切,這裏就是“天上人間”。下面咱們去紫霄崖。指示牌指示的是循環道,咱們向右行過玉虛宮、五老峯、方臘寨和最高峯,可回到這裏。從浮雲餐廳向西行,過百丈泉,馴鹿洞,紫玉屏,一路上咱們可以繼續欣賞精美的摩崖石刻,體味其中的真意。各位朋友,這一片赤紫色的危崖就是紫霄崖,它東西長174米,上下高90米,大氣磅礴,真可説是“足未涉而勢已奪”,依山就勢這裏砌築了玉虛宮。齊雲山的宮殿皆因山形地勢而設,或藏或露,藏便藏得巧妙,露便露得醒目。玉虛宮便是藏得巧妙。它既氣勢浩壯,又與山巖渾然一體;既完美體現了“天道自然”的和諧之美,又超越了自然之美,這樣好的宮觀格式,在全國是唯一的。玉虛宮成於明正德十年,也就是公元1515年,是養素真人募化十多年,籌得八千餘株,並用十年的時間興建了玉虛宮及周圍這些關隘、亭、壇、登山梯道,他還墾塘、墾田、植樹造林,為日後奠定齊雲山道教聖地的地位打下了基礎。養素真人道術高妙,為了成功募化,他不但宣講教義,更顯示了多種異能與神通,才完成了這樁大功德。這玉虛宮是展示真武大帝一生的幾個過程。

大家再來看這石贔屓扛着的石碑。這塊碑高有7.6米,寬1.4米,用整塊紅砂巖刻就。正面的《紫霄宮玄帝銘》是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唐伯虎的手筆,背面的《紫霄崖興建記》是廣西佈政史祁門人李迅所撰。此碑名人撰文,書法大家汪肇書寫,歙休名匠朱雲亮、汪陽熙耗時兩年刻就,號稱“一碑三絕”。這又是唐寅一生所寫的唯一一塊碑銘。齊雲山在唐才子的眼中是“霜林着色皆成畫,雁字排空半草書”,如此景緻,使他獲得了心靈深層的寧靜和人生感悟。唐伯虎的老師是徽州人程敏政。因科考舞弊冤案的牽連,老師含冤而死,而他自己也絕了作官的念頭。這件事一直使他心有鬱悶。所以他深為齊雲山安然、恬適的景所吸引,在齊雲山一待就是七天,與養素道長成了好朋友,並且受汪道長的點撥和影響,也信起道來。道,其實為中國人構築了一個心靈的避難所。

朋友們,現在我們將沿着“文昌正道”向前走1.5公里去方臘寨。大家請朝南望,可看到五峯對峙。這五座山峯海拔高度分別在560米上下,形如五位躬身面北,拱揖參拜的老者。中國稱五老峯的山不少,但齊雲的五老峯最為形神俱妙。五老峯是千百萬年水流切割的結果。山石何其堅固,水流何其柔弱,但柔能克剛,這就是道。我們再向東看,這三峯聳翠的是三姑峯,像神態雍容的大家閨秀。

現在,我們來到獨聳峯腰,獨聳天梯就聳立在我們面前,請大家來體味這棧道的險要。870多年前,方臘起義後,一個時期與童貫所率的官軍作戰受挫,曾率一部分人退守獨聳峯上,獨聳巖三面絕壁易守難攻。這個負向巖洞就是方臘洞,可屯兵千人。峯頂上還有天池遺蹟。地上這些殘磚碎瓦彷彿向我們訴説久遠年代慘烈的戰事。獨聳巖方圓有四十餘畝,方臘曾屯積了許多糧草,天池又能蓄水,本可固守。後來義軍中有個小頭目,見官軍一圍數月不退,擔心被困死在山上,他便在一天夜裏,掘開天池,放火燒了糧草,準備下山投敵,結果被巡哨的抓獲處死。但山上已缺水缺糧,難以堅守。方臘苦思妙計,命軍士用僅有的大米做飯餵飽了獵狗趕下山,結果獵狗被官軍射殺,剝皮開膛時見到了狗肚子裏的米飯。那個叛徒掘天池放水時順水流下了大量鯉魚,這些都迷惑了守軍統領童貫。童貫只好仰天長歎説:“方臘草賊看來水足糧多,一時難以剿滅。想我官軍數月以來,損兵折將,軍心渙散,不如先且退兵,別作良圖。”方臘設計巧退敵軍後,又移師浙江了。

朋友們,我不知大家行走在這條神祕的長廊,會產生什麼樣的感覺?這一段山勢丹崖內切,是典型的“負坡”,走在下面整座大山向你壓來,直讓你透不過氣來。站在這兒,會使人對大自然的偉大產生巨大的震撼。其實燕山運動、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都不過是地殼的一次很普通的整合。所以老子説得好: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不能征服的,只能順應它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道。巖下的這塊從崖上崩落的巨石重有百噸,方方正正,居中而立,不偏不移,似乎能體現出令人景仰一種人格的風範。所以明嘉靖國子祭酒鄒東廓在石上題刻下“中立石”和“能者從之”,這裏還是鄒東廓給眾第子講學的地方。他選在這兒講學是自勉還是另有深意。這裏設有“思恥台”是齊雲道人潛心思過的地方。“思恥台”三個字是明嘉靖户部尚書人稱楚侗先生的耿定向所題。耿尚書也曾在這裏為隨行的弟子講學三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君子尚且每日三省吾身。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設個思恥台,知恥不恥,終身不辱。這也許是楚侗先生在這裏講學的深意吧。神祕長廊又是很多高道打通玄關煉氣化神直到蟾光出現、金丹初成的地方。據當地的人説,古往今來,這一帶屢屢出現難以言説的神異現象充滿神祕色彩,自然也就有了神祕長廊的稱謂。

朋友們,現在我們登上了585米的最高峯,齊雲山便因此峯而得名。最高峯上原建有碧霄庵與藏經閣等建築。從這向北,能遙見黃山天都。齊雲、黃山南北對應。

現在我們可以對兩山略作一個結論:古老的徽州是塊神奇的土地,深藏着許多難以言説的東方神祕。黃山遠在盛唐之前本叫黟山,黟就是黑的意思。黃山山石青黑;齊雲山直到明代嘉靖時都稱白嶽,山石卻赤紅如火。齊雲山居南,色赤方位為朱雀屬火;黃山在北,色黑。方位為玄武屬水。按陰陽五行説,在徽州這方土地上,兩山在五方、五色、五形的排列上無不對應。但是千百年來,朝山的那麼多儒道大師、名人高士明知其中玄機卻不道破,只留下“黃山白嶽相對峙,細看從來無厭時”的感歎,讓後人品味、感悟。黃山雄奇偉麗,險幻清幽,丰姿卓絕,被譽為“人間仙境。”黃山是花崗巖峯林地貌,青黑的山峯,冷綠的植被,黃山的色調是冷的。齊雲山山奇、石怪、水秀、洞幽,但更有紅牆碧瓦的宮觀和白雲深處的人家,有“天上人間”之説。齊雲山是丹霞地貌:千尺紅崖,燦若雲霞,一派暖色,令人心生暖意,遊人在這裏,很容易品讀出恬淡、安詳、寧靜、親切的妙味。齊雲的美是“天道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最宜熱品。黃山、白嶽充滿了這樣和那樣的誘惑。觀黃山須得覽齊雲,品齊雲又須讀黃山。兩山相互比照,兩相映襯,少遊哪一個,徽州之行都不圓滿,都是缺憾!

朋友們,月華街景區游到這裏就結束了。明日我們將去領略樓上樓的清幽和雲巖湖的靈幻。

風景區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歡迎到祖國南大門廣州來參觀遊覽。今天我們遊覽的地方是廣州白雲山。大家知道,廣州是一座相當聞名的山水城市,古往今來,人們常用“雲山珠水”來讚譽廣州,“雲山”指的就是我們馬上要去領略的白雲山風景區。

【白雲山概況】

白雲山坐落在廣州市北部,共由30多座山峯簇集而成,總面積為28平方公里。主峯摩星嶺海拔382米,是廣州市的最高峯。每當雨過天晴的時候,山上朵朵白雲繚繞於羣峯之間,景色十分秀麗,“白雲山”由此而得名的。

白雲山早在廣州建城2220多年之前就聞名於世。戰國時這裏已有名士出入,晉朝時已風景宜人,唐時便以旅遊勝地而著稱,宋代以來歷次評選出來的“羊城八景”中,白雲山就有“景泰歸僧、蒲澗濂泉、白雲晚望、白雲松濤”、“雲山疊翠”等多處。白雲山濃厚的文化沉澱,大可追溯到山北黃婆洞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化遺址”。晉代著名道士葛洪曾在這山上煉丹,並寫下了《抱朴子》這部道家名作。南樑時景泰禪師來此建有白雲山最早的寺廟“景泰寺”,留下“景泰歸僧”這一羊城的舊八景。唐宋以後,這裏陸續有李羣玉、蘇軾、韓愈等著名文人登山吟詩,他們的詩文成為嶺南寶貴的歷史精神財富。老一輩革命家周恩來、朱德、陳毅、董必武、郭沫若等留下了題詞和足跡,為廣州白雲山風景區留下不少墨跡瑰寶。

白雲山優越的地理區位、古老的地質狀況、深厚的歷史積澱和適度的環境規模,在我國嶺南地區是十分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並以對城市生態環境的調節作用及其豐富的自然資源,被譽稱為廣州市的“市肺”,被評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5A級旅遊區”。

白雲山風景區由七個遊覽區組成,從南至北依次是:飛鵝嶺遊覽區、麓湖遊覽區、三台嶺遊覽區、鳴春谷遊覽區、摩星嶺遊覽區、明珠樓遊覽區及荷依嶺遊覽區。因時間關係,我們只遊覽其中的一部分。

【雲台花園】

朋友們,遊覽完麓湖公園之後,我們將參觀遊覽雲台花園。雲台花園建於1995年,全園總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是一處中西方園林建築風格相結合的新旅遊景區。內有新穎雅緻、各具特色的景點14處。

正門,是一組疊水式的燈光噴泉,是雲台花園裏的主軸景區,被稱為“飛瀑流彩”,不光白天好看,夜間更是溢彩流光。在這裏,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到亞熱帶植物風光特色,還可領略到“人如潮、花如海、春滿園”的人間美景。雲台花園每年接待遊客上百萬人次,不少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外國友人都曾到這裏觀光遊覽,並留下不少墨寶、題詩。

前面造型奇特的建築是玻璃温室,它佔地1200平方米,外部以蘭花造型設計,是一個袖珍的熱帶植物園。温室內分為仙人掌及多漿植物區、棕櫚科區和蘭花區三個欣賞區。

巖石園內有造型千奇百怪,就好象是抽象派雕塑家創作的藝術品。這些是新西蘭土著部落毛利族的圖騰柱。這裏叫“太陽廣場”,中間象徵太陽,四周分別是十二生肖,據説遊人在自己生肖前拍照留念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這右邊是“玫瑰園”,那邊小巧玲瓏的山地建築叫“醉華苑”,內設觀賞花卉展室和茶室,供遊客欣賞與小憩。這一片景區叫“誼園”,是世界和平與友誼的象徵。這個巨大地球狀石雕高達10米,上刻有和平鴿、橄欖枝、星星和月亮等圖案,寓意着“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恰如日月星辰”。而周圍則分佈廣州各友好城市贈送的禮物,如德國法蘭克福的蘋果酒酒瓶、日本福岡的三人舞姬雕塑、美國洛杉機的路標、加拿大温哥華的日晷等。

前面我們看到的是白雲風景區新索道。

白雲山舊索道於1986年建成運營,20xx年3月進行了改造,9月正式向遊客開放。全長1800米。運速每秒5米,8人座的車廂每小時可運送遊客達1400人次。

乘坐纜車上山,既可以俯看能仁寺等風景點,還可以遠眺羊城的秀麗風光。下面,我們將乘坐纜車上山,然後參觀鳴春谷、摩星嶺和明珠樓三個遊覽區。

【鳴春谷遊覽區】

走出纜車,就是鳴春穀風景區。風景區由能仁寺、三特極限運動中心、白雲晚望、“鳴春谷”大型鳥籠、白雲曉望等景點組成。

請看左邊的“能仁寺”,這是白雲山眾多寺廟中唯一恢復重建的一座。寺廟建於清代咸豐、同治年間,毀於抗戰時期,1993年廣州市人民政府投資修復,95年5月對外開放。寺廟深藏幽谷,綠樹環繞。寺裏主要的古蹟有虎跑泉、甘露泉、玉虹池等。虎跑泉相傳當年由於華南虎“刨地作穴,泉湧而出”,因而得名,至今水質還是甘冽清爽。玉虹池建於清光緒五年。泉口在巖壁,用石雕盤龍做成。近前來看,只見碧泉從龍口汩汩噴出,宛如玉龍吐珠。這裏還有當年的抗法英雄黑旗將軍劉永福手寫的一個高2米、寬1米的“虎”字,筆力雄渾有勁,一氣呵成。字上面為兩顆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就像是一隻傲立的猛虎,俯視人間。能仁寺是白雲山恢復文物古蹟中的典範,它以其氣勢宏大、古蹟眾多,以及靈驗的風水寶地而吸引眾多“善男信女”和遊客到此參觀遊覽。

山頂廣場左側是“白雲晚望”。這景點早在元代便是羊城八景之一,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每當傍晚夕陽西下,天空出現五彩繽紛的晚霞,站在晚望亭,倚欄遠望,那良辰美景、旖旎風光就會盡收眼底,給遊人一種“人間最美夕陽紅”的快意與美感。

山頂公園的右側是“鳴春谷”。它佔地5萬平方米,目前是我國最大、亞洲第二大的天然鳥籠。建於1989年的鳴春谷坐落於“天南第一峯”與“九龍泉”之間的滴水巖谷地上,是取唐朝詩人韓愈“送孟東野序”文中“以鳥鳴春”之意而命名的。走進鳴春谷,映入我們

眼簾的是這個天然的大鳥籠。它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以18根高10米至25米的鋼柱支撐,採用懸索式張網結構,頂部是不鏽鋼,周圍鍍鋅鋼網將全區罩住。籠子裏面是一個自然山谷,谷中放養的鳥類有丹頂鶴、天鵝、孔雀、黃腹角雉,藍馬雞等130多個品種,5千多隻,構成立體賞鳥的優美環境,置身其中,彷彿深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境界,令人有迴歸山林之感。

在珍稀鳥展區裏,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到各類珍稀保護鳥類,還可以看到我國一些省、市的省鳥、市鳥。如廣東省的“白鷳”,齊齊哈爾市的“丹頂鶴”,山西省的“藍鳥雞”,四川省的“紅角雉”等,都是著名的省鳥或市鳥。現在我們看到的眼部有一條白色長眉的是廣州市的市鳥,叫“畫眉”。它鳴聲高昂悦耳,聲清流利,婉轉柔和,勝似笛聲,使人聯想起“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古代著名詩句。

在馴鳥表演區裏,我們還可以看到極富情趣的小鳥表演,它們有打籃球、盪鞦韆、溜滑梯、拼字板、仿學人語、叼錢遊戲等。幸運的朋友還可觀看到孔雀開屏、鴛鴦戲水、與錦雞漫步、仿白鷳徜徉等一幕幕美好的場景。

【摩星嶺遊覽區】

朋友們,這裏是白雲山景點最集中的摩星嶺景區。它包括有九龍泉、廣州碑林、白雲山賦、南雅堂、雙溪別墅、山莊旅舍和摩星嶺等景點。

白雲山知名度最高的泉,叫“九龍泉”。相傳秦代的安期生隱居在白雲寺,經常飢渴難忍,找不到水。一天,他突然發現思內崖邊出現一個洞,裏面出現就個白白胖胖的童子在嬉戲。一會兒,九童子化為九條彩龍,騰空而去。過後,就在九童子出現的地方,冒出一個泉眼,泉水滾滾湧出。因而這泉眼得名“九龍泉”,又叫“安期泉”。“九龍泉”水質清冽甘甜,用它泡製的茶,清香甘甜,口感細膩,還具有金石的味道。

廣州碑林的前身是“白雲寺”,寺建於宋朝,是廣州歷史最悠久的石寺之一,後毀於戰火。1992年,由廣州市政府投資,在此新建了廣州碑林,於1994年對外開放。一進碑林,首先看到的是2座啟示磅礴的九龍柱。它高6米,直徑1.1米,重9.9噸,用青石雕成,柱上端有9個並列環繞的龍頭,其重量、高度、直徑及雕刻工藝均為全國龍柱之最。

出了碑林往西行,便可看到一座古雅院落掩映於綠蔭中的“雙溪別墅”。別墅原址為“雙溪寺”,當年因有“月溪”和“甘溪”兩支泉水繞寺而得名,門楣上“雙溪”二字是朱德元帥手書。過了“雙溪別墅”再往西行,松林掩映下,一塊巨石上刻着“松風”兩個蒼勁大字。過了松風,便到了山莊旅舍。1965年,周恩來在“山莊旅舍”接見了印尼副,並在此召看重要國事會議。1978年,鄧小平同志南巡來到山莊旅舍,在這裏構思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春天的故事”。

摩星嶺是白雲山的最高峯,海拔382米。它原名碧雲峯,康熙年間修《廣東志》時,才改稱為“摩星嶺”。臨登摩星嶺之巔,可俯視廣州全貌,而且不同的天氣可觀賞到不同的景

第3 / 4頁

致。雨天是“白雲山上白雲飛,白雲山下白雲浮”的白雲山所特有風姿突現;晴天是羣峯競秀,萬木葱蘢,真是“看不盡的雲山重重,流不斷的珠水悠悠”。

【明珠樓遊覽區】

這裏是明珠樓遊覽區,區內的“白雲松濤”4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1965年董必武登臨此處時的親筆題詞,。巨石後有聽鬆亭和倚窗亭。身處亭中可以細看松林,靜聽松濤聲。

明珠樓原是廣東軍閥陳濟棠給其三姨太莫秀英所建的2層別墅。現在樓下為小賣部,樓上是茶樓,遊人既可品茗,又可遠眺湖光山色。登上明珠樓,我們看到的是一座碧波盪漾的大水庫,那就是著名的黃婆洞水庫。水庫修建於1956年,給美麗的白雲山增添了更多的嫵媚和秀氣。水庫三面環山,萬木蒼翠。水中產有一種叫“白雲金絲”的小魚,長僅一寸半,頭部有一段金黃色的紋貫通到尾部,尾鰭有鮮紅斑點,十分美麗奇特,是水族愛好者十分喜歡飼養的一個魚類品種。

明珠樓背面的桃花澗是以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為構思的中國式山水寫意園林,園中蜿蜒曲折的流水溪澗,鮮花常開,桃李爭豔,吸引不少遊客索溪探花。

白雲山的講解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風景區導遊詞 篇4

蘭亭位於紹興古城西南約13公里處的蘭渚山下,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紹興對外接待的當家景區之一。由於蘭亭地理位置正好處於紹興平原、水網地帶與丘陵山區的接緣之處,山地景觀與水鄉風貌得到充分而和諧地體現,因此,早在1600多年前,這裏就是非常有名的風景遊覽地。蘭亭所以有這麼大的名氣,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風流人物的一次歷史性雅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九年級,為消災除兇,祈求平安,常在水邊組織修禊儀式,同時作為一種水邊嬉戲的遊樂。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九年級,王羲之邀集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組織“曲水流觴”活動。曲水流觴有點類似於現在的擊鼓傳花式的即興娛樂,不過曲水流觴比我們現代人多了一點自然,而少了一點人為控制,誰出節目,完全由水中漂着的觴來決定。淌水的小溪中有許多“港灣”式的小曲,從上游漂下的觴停在誰面前的“港灣”中,誰就得使出自己的絕活,或者事前約定的節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們約定的活動是即興作詩,詩不成就得罰酒。當時參與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徐豐之、孫統、王彬之、王凝之、王肅之、王徽之、袁嶠之等十一人各賦詩二首。郗曇、王豐之、華茂、庚友、虞説、魏滂、謝繹、庾藴、孫嗣、曹茂之、華平、桓偉、王玄之、王藴之、王渙之等十五人各得詩一首。九歲的王獻之等十六人詩句不成,各各罰酒三觴以助興。王羲之將已成之詩彙編成集,並應眾人之邀,乘着酒興在集子之前寫了一篇324個字的序文,舉世聞名的《蘭亭序》就此誕生。《蘭亭序》也稱“禊帖”,還稱“臨河序”,非但文采燦然,書法藝術更是精絕,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也因此而成了歷代書法家與書法愛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聖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園林。 蘭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緻,主要的景觀建築有鵝池碑、蘭亭碑、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右軍祠、書法博物館等。

鵝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質建築,碑上“鵝池”二字相傳為王羲之父子合寫,稱“父子碑”,又同是著名書法家,因此使此碑身價百倍。據傳,王羲之正在寫“鵝池”二字時,剛寫好“鵝”字,就聽到接聖旨的呼聲,身居當地右軍將軍的王羲之當然不敢怠慢,立即擱筆接旨。其時正在父親身邊觀看的王獻之,忍不住提筆續寫了一個“池”字。碑側鵝池是紀念性建築,除與鵝池碑相呼應外,還同王羲之一生愛鵝有關。王羲之喜歡看鵝,喜歡寫鵝字,也喜歡養鵝,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書寫“道德經”換鵝的故事,凡是與紀念王羲之有關的地方大多有鵝池建築。

蘭亭碑也稱小蘭亭,亭中碑刻“蘭亭”二字,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書。中間有斷痕,為文革時所遺留。80年恢復時,無論如何找不回兩字之間的一小塊碑石。雖然已經精工相接,但旅遊者總是深感遺憾,喜歡以自己的想象在缺陷處用手指去彌補摩畫,時間久了,“蘭亭”二字中間的殘缺部分似乎隱約重現,蘭亭碑也就被人們戲稱成了“君民碑”。

曲水是留在地面上的一條彎彎曲曲小溪,流觴指的是漂在曲水上的酒杯,臨水而坐,一觴一詠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觴。可以説,沒有當時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觴活動,就沒有《蘭亭序》的誕生,當然也不可能有蘭亭如今這樣的知名度,曲水流觴應是蘭亭景區的靈魂所在。曲水畔,常有風雅之人仿古流觴。

面對着曲水流觴處的建築就是流觴亭,是紀念曲水流觴的場所,現建築為清代所成。亭內陳列曲水流觴圖、名家書作、當年曲水流觴所成詩文等。

御碑亭在流觴亭之後,為八角重檐結構建築。亭內有御碑高6.8米,寬2.6米,厚20釐米,重1.8萬公斤,是我國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蘭亭序》全文,碑後是乾隆皇帝遊蘭亭時的《蘭亭即事》。與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樣,此碑被人們稱之祖孫碑,同為蘭亭景區的“三絕”。

右軍祠在流觴亭的東側。右軍祠結構巧妙,四周環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側有池,池中有亭,亭旁架橋。祠內可觀天、地、日、月、星五景,可賞唐、宋、元、明、清墨寶。右軍祠常作為舉行各種紀念和交流活動之地,尤其是書藝交流的重要場所。

書法博物館在御碑亭後,過溪流石板橋便是。博物館佔地10畝,環境十分幽靜,是展示我國書法悠久歷史和陳列中外名家作品的地方。

天章寺位於蘭渚山山腳,與蘭亭隔溪相望。現在的天章寺因已毀多年,很少有人專程遊覽,但一些專業人士和蘭亭有特殊情感之人,仍不忘前去實地瀏覽。

天章寺始建於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曾為越中名寺。天章寺建成時間遠遠早於現在的蘭亭,是當時蘭亭建築的一部分。天章寺雖然被毀,但大勢依舊,屋基完整,環境清幽,值得一遊。

蘭亭處處成景,處處幽雅,是人們放鬆心情的好地方。八十年代在日本當時很有影響的頂尖級畫家高山辰雄曾經訪問過蘭亭,來紹興的目的是為寫生,原先計劃三天的行程被延長至七日,其中有一個半天完全泡在蘭亭鵝池的東側草地上。那天,高山先生在蘭亭之內轉了一圈之後,對陪同人員説:“沒有比這裏更好的地方,讓我們什麼事都別幹,靜靜地坐着享受吧。”他一眼就看中鵝池東側一塊不大的草地,席地而坐,一直到公園關門他才不得不起身回到賓館。

蘭亭本身就是很有檔次的園林傑作,而且是歷史文化含量非常豐富的園林,但對到達蘭亭遊覽的人來説,除欣賞蘭亭的景觀之外,最讓人陶醉的還是蘭亭建築之外的大量的動人故事。

風景區導遊詞 篇5

九鄉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是雲南省新興的以溶洞景觀為主、溶洞外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名勝區。九鄉位於宜良縣九鄉彝族回族自治鄉境內,南距石林僅22公里,與石林景區共同形成“地上看石林,地下游九鄉”的喀斯特立體景觀。九鄉擁有上百座大小溶洞,為國內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洞穴羣落體系之一。

風景名勝九鄉風景區地處山區、氣候温涼,區內峯巒連綿,山峯谷底相對高差200米左右,地表海拔在1750~1900米之間,地勢起伏不大。顯示出溶洞分佈區內地勢上升,河流下切浸蝕的青幼年期河流地貌景觀。九鄉境內森林茂密,覆蓋率達62.3%,珍貴動、植物資源豐富。張口洞古人類居住遺址,代表了我國南方一種獨特的舊石器文化,被稱為“九鄉一絕”。

九鄉由於其特殊的自然、人文沉澱,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在不足六十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分佈着大小洞穴近百座,堪稱溶洞之鄉。現已開發出的疊虹橋景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九鄉風景名勝區距昆明90公里,距宜良縣城47公里。九鄉風景區是雲南新興的以溶洞景觀為主體,洞外有山水峽谷風光、民族風情、人文景觀、配套齊全的大型綜合性風景旅遊區。 九鄉風景區地處山區、氣候温涼,與昆明市區氣候温差相等。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平均氣温14.6℃,最熱月7月平均19.3℃,最冷月1月平均7.8℃,年均無霜期234天,年平均降水量1064毫米,年均日照2123小時,年均相對濕度78%左右。九鄉風景區內峯巒連綿,山峯谷底相對高差200米左右,地表海拔在1750~1900米之間,地勢起伏不大。南盤江支流麥田河縱貫全區,小岔河、比柯河、甸尾河、風擺箐、小箐、拆枝棵等箐間溪流分佈於麥田河道兩側。麥田河河牀比降大,河谷深切,多“V”形崖壁和峽谷,沿河 裂點眾多,浸蝕,溶蝕現象十分強烈,河岸零星保存有兩級浸蝕階地的殘餘,高出現代河牀10~80米,階地殘餘與溶洞相溝通,顯示出溶洞分佈區內地勢上升,河流下切浸蝕的青幼年期河流地貌景觀。

據國內外洞穴科學家考察論證後認為:九鄉溶洞羣發育於六億年前古老的震旦紀燈影組淺海沉積和灰白色含硅質條帶的白雲巖中。這是一個非穩定斷裂的、溶蝕與浸蝕迭加的巖溶洞穴系統,計有被稱為“史前奇觀”的古海洋微生物化石——疊層石,倒石牙,生物喀斯特(亦稱生物造礁奇景),邊石湖羣、地下廣場大廳、暗峽谷、魚背石、捲曲石、渦穴等多種水文地質奇觀及立體層型洞體和多層洞穴景觀等典型剖面和景點。有的是國內罕見的絕景,有的是世界地質學教科書上從未有過的實例,因而備受國內外名家的讚譽。專家們認為:九鄉溶洞羣 擁有上百座大小溶洞,為國內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洞穴羣落體系,類型齊全,風格多樣,被譽為“溶洞博物館”。

九鄉溶洞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包括區域喀斯特發育特徵,組合景觀類型,植被及動物羣落,洞穴發育及分佈特徵,洞穴水文、氣候、生物、礦物及景觀;從張口洞發掘的實物及保留完整的地層剖面來考察,對於研究區域性數十萬年以來的古地質、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環境、古動物演化,以及有人類生活以來的人類社會發展歷史等;從人文科學方面來考察還有民族學、民俗學、民間文學、民間藝術等科研課題。還有洞穴探險,洞穴療養,教學,實習等多種綜合性功能和價值,而科研價值遠遠高於觀賞價值。 九鄉溶洞附近無工業、無污染、環境幽靜,空氣格外清新,是遊玩,休養的好去處。

風景區導遊詞 篇6

像始於北魏時期,歷經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長200多米的峭壁上,佈滿了造像龕窟,重重疊疊13層,密如蜂房。清咸豐帝四年(1854年)碑文記載,全崖造像達“一萬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時,一半以上造像被毀。現僅存龕窟400多個及大小造像7000餘軀。大雲洞居於千佛崖中心位置,規模最大,共計造像234尊,左右兩壁雕有148尊蓮花觀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為彌勒佛。據説該尊彌勒佛是武則天的化身像。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時,白馬寺法明和尚薛懷義等12名和尚為迎合武則天當皇帝的需要,撰寫《大雲經》呈武則天。《大雲經》中稱武則天是彌勒佛降生,應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則天看後大喜,親筆作序,頒佈於天下,且令各州要營造大雲寺,以珍藏《大雲經》。因武則天生於利州,當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雲洞,並且刻了這尊彌勒佛立像和後壁龕中二聖——高宗李治、武則天。按中國傳統應男左女右,而該二聖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龕男高女低,這體現出設計者的巧妙構思。

行走在有20__多年曆史的古棧道上,聆聽車轔轔、馬蕭蕭的歷史迴音。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棧道遺址羣——朝天明月先秦棧道。明月峽集古今六道於一峽,有“中國交通曆史博物館”之稱。朝天明月峽史稱“連雲古棧之脊柱”,素有“秦蜀重鎮”、“出入咽喉”之稱。古棧道又稱蜀道,是古代由中原入蜀,進入大西南的交通要道。三國劉備進取漢中時對這段棧道進行了大力整修,從朝天出發沿嘉陵江北上,經清風峽至陽平關,上達興州(今略陽)一線也是諸葛亮北伐"平走隴右"的一條重要線路。蜀漢末年,蜀王朝放棄了對蜀北重要關隘的防守,致使鍾會順金牛道南下,攻克明月峽,直破晉壽,近臨劍州,使鄧艾奇襲陰平,直取成都。南宋時宋將劉子羽強守潭毒關、明月峽,以擊潰金軍,保住西南半壁江山。

風景區導遊詞 篇7

遼寧四季分明,其中,秋的色彩最為繽紛。遼寧的秋天像是誰不小心打翻了調色盤,把層林染盡。遼寧的秋是一個讓人留戀的季節,天氣不冷不熱,就連秋風路過的地方,也是五彩斑斕、分外怡人,就像蘇軾寫給朋友劉景文的詩句那般美妙絕倫:“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時光如梭,轉瞬間,遼寧的秋已漸漸遠去,不知,那些發生在秋天的有關楓葉的故事,你是否還記得?是否還能憶起那如畫的風景……秋天,大石湖-老邊溝的楓葉美得令人驚歎,五彩的楓葉,把大石湖-老邊溝風景區裝點得分外迷人。滿山的紅楓、綠樹、奇石、清澈的溪流,繪製出一幅秋日的唯美畫卷。紅、橙、黃、綠滿覆山間,伴着涓涓的流水,所有的景色一一展現在遊客眼前,為遊客描繪這大美秋色。

如果説把秋比作一隻精美的酒杯等待着佳釀的倒入,那麼大石湖-老邊溝就是遼寧這個秋季最香醇的美酒,甘甜可口,芳香四溢。今秋,大石湖-老邊溝風景區被遊客評為遼寧最美的四大賞楓地之一。峯巒疊起的羣山、清澈見底的湖水、綺麗多樣的楓葉,大石湖-老邊溝風景區似乎凝聚着整個秋天的美好。

風景區導遊詞 篇8

梭布埡風景區位於恩施市太陽河鄉境內,梭布埡總面積21平方公里,梭布埡是省級重點旅遊景點。梭布是土家語三個的意思,梭布埡即三個埡。梭布埡景區平均海拔900多米,梭布埡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植被良好,動物資源豐富,自然景色迷人,梭布埡被譽為“戴冠石林”、“天然氧吧”。

整個梭布埡風景區若一隻巨大的葫蘆,梭布埡四周翠屏環繞,羣峯錦繡。梭布埡共八個景區,100多個景點,依次為:古柏民俗樂園、青龍寺、六步關、蓮花寨、寶塔巖、磨子溝、錦繡谷、梨子坪等,這八景之中,遍佈奇峯怪石,有的形若蒼鷹望日,有的神似仙女回眸,有的恰似龍爭虎鬥,有的酷肖蓮花朵朵,有的婀娜多姿,有的崢嶸雄奇,千般姿態,萬種風情,令人歎為觀止。

梭布埡一年一度的土家女兒會(農曆7月12日),土家女兒月半“趕場”,猶抱琵琶半遮面,假借購物選郎君,對唱山歌訴情懷,西蘭卡普送情郎。土家漢子粗獷豪爽,豐收之夜掄起臂膀擂大鼓,跳起歡快的擺手舞。純樸善良的土家人蒸好了蓑衣飯,斟滿了苞谷酒歡迎遠方的客人來。

梭布埡風景區距州府恩施市54km,通往梭布埡景區的恩奉公路已改造成國家二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近兩屆土家“女兒會”在梭布埡石林風景區舉辦,獨特的梭布埡風景和神祕的民風民俗,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的民風民俗,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

風景區導遊詞 篇9

請大家注意看我們兩邊的株形特別漂亮的綠樹,它們就是被稱為維C之王的沙棘樹,雙橋溝的沙棘樹不僅僅成片成林,生長茂密,而且特別高大,很多人認識的沙棘樹是粗不到碗口,高不過五米,這裏的沙棘樹卻有不少粗大到一人合抱不住、高出七八米的"沙棘王"。一走進沙棘林,那碧綠泛光的傘狀樹冠,虯曲傲岸的黝黑枝幹,營造出景區亮麗的風景。如是秋天,樹上密密排列的金色果實,如寒冬臘梅怒放,更是讓人興奮不已。請大家繼續上路,再往前去還有很多處風景如畫的沙棘林等着各位呢!

這片沙棘林的上方就是日月寶鏡巖,請大家順着我指的方向看,對面山色像古銅色、白色和黃色的石頭相嵌在山間,好似一面鏡子的鏡架,而峯頂上那巨大的四方形巖石、平整如鏡,中部一條巨大的裂縫將鏡面一分為二,這就是四姑娘的日月寶鏡變化的山巖,由於峯高海拔4800米,鏡面多數時間積雪不化,陽光、月光照射下,就會出現金光萬道或者寒光四射的壯觀景色。

我們面前這個上千平方米的寬闊草坡叫人蔘果坪,因生長人蔘果而得名。人蔘果,藏語叫覺瑪,長在草根,大小不一,味道鮮美甘甜,可以食用,也可入藥,能益氣補血。人蔘果坪的風景十分美麗。草坪上綠草如茵,星星點的小花點綴其間;曲折盤繞的河流泛動着清亮的波浪;河對面山坡上千姿百態的綠樹,掩映着銀白滾動的小溪,幾支野牧的看不清是小羊還是小豬,悠閒地在溪邊移動着……。多麼寧靜、多麼清純的大自然景色!難道還不值得你舉起像機,把它同你一起留下來嗎?如果你穿上溝民們專門準備的民族服裝,牽着一匹馬或者傍着一頭犛牛攝影,那味道就更絕了。

那是金槍巖,距溝口約17公里,海拔5472米。山峯如古代兵器的金槍。它在山中獨峯高聳,大有"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氣勢。傳説是四姑娘神弓箭變的,也説是後面獵人峯的打獵武器變的。民間傳説總是把四姑娘山山水水都與四姑娘降魔除害的故事聯在一起,以表示對造福生靈的神的崇敬。

風景區導遊詞 篇10

在遼寧本溪市,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洞——本溪水洞。它被譽為“鍾乳奇峯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是一處非常美麗的自然景觀。今年暑假,媽媽帶我去本溪遊覽水洞。

一路上,我都在想象着水洞的樣子。水洞很黑嗎?裏面都是水嗎?會不會很恐怖呢?帶着種種疑問,我忐忑不安地跟着媽媽來到了目的地。

到了水洞洞口,我發現洞口非常大,有幾米高。洞口上方長滿了植物,長長的枝條像髮絲一樣,垂在水洞上方,看上去水洞好像留了“劉海”。我心裏有點害怕,不敢再東張西望,緊緊地拉着媽媽的手,隨着進入水洞的隊伍,走進了水洞。

進洞口是一座高、寬各20多米,可容納千人的“迎客廳”。穿過蜿蜒崎嶇的旱洞,就進入了水洞。抬眼就看到清澈見底的地下河,水氣襲來,陰涼刺骨,雖然是夏天,也需要穿上棉衣才能進入,否則會凍得瑟瑟發抖。我們穿上備好的大衣,坐上小船,緩緩地向水洞裏面劃去。

我們乘着小船逐漸進入洞穴的深部,只見洞穴高低錯落,洞中有洞,曲折迷離,別有洞天。沿途可以欣賞到許多美景:飛泉迎客、羣猴、仙丹石、龍角巖、春筍、倚天長劍、雪山等奇景。很多鐘乳石維妙維肖,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樣。

水洞真是太美了,巖石上裝點着五顏六色的霓虹燈,隨着小船的划動,碧綠的水面像揉皺的綢緞,閃着璀璨的光芒,彷彿置身仙境。我忍不住偷偷地把手伸進水裏,“哇,好涼啊!”我叫出聲來。

突然,我發現一條透明的小魚在水裏遊動着。仔細一看,這條小魚長得好怪呀,它居然沒有眼睛!媽媽告訴我,這種生活在水洞裏的小魚,叫做盲魚,因為常年見不到陽光,隨着漫長歲月,它的眼睛因無用武之地而退化,變成了今天的盲魚。

我的目光還在追逐着遊動的盲魚,耳邊突然傳來陣陣驚呼 “大象!一隻大象在喝水!”,我轉過頭,看見一塊酷似大象的鐘乳石,果然是非常逼真!

突然,水路變得又窄又黑,我們都以為要出洞了。但是小船輕輕一轉,眼前豁然開朗!我們進入了一個又高又大的洞穴中,頭頂上無數的鐘乳石直垂向水面,高低錯落,像一盞盞華麗的吊燈。兩岸更是有一組組的鐘乳石擺出各種造型,講述着一個個古老迷人的傳説。我們在這大洞穴中驚歎着前行,無數奇異的鐘乳石令我們彷彿置身在童話王國。剛剛看完這個,又險些錯過那個。剛剛看完一個,緊接着發現另一個更加奇特。我張着嘴巴,一聲接一聲地發出感歎的驚呼聲。

彷彿很短的時間,我們的行程結束了。通過游水洞,使我的內心感到無比的幸福,我為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奇觀而感到驕傲,同時也受到了很大啟發,大自然為我們人類創造了無數個神奇的美景,我們要在好好利用的同時、而更重要的是保護好它,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從小樹立起熱愛家鄉建設家鄉保護自然的意識,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天更藍、水更清、樹更綠、花兒更美。

風景區導遊詞 篇11

朋友們,前面就是石林景區了。提起石林有人可能會想到雲南的石林,想到美麗的阿詩瑪。老君山的石林與雲南的石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從地質角度講,雲南石林屬於典型的石灰巖巖溶地貌,老君山的石林屬於海底火山巖及火山沉積巖系。其地質術語為:“花崗巖峯林”。説到花崗巖,人們就會想到光禿禿、滑溜溜的特徵。這是由於花崗巖的風化形態是球形風化,因此,其形體特徵是鵝卵狀,表面特徵是光滑,難存植被。然而,老君山石林卻不具備花崗巖的這些特徵,而是刀劈斧削,犬牙交錯,披綠掛紅,植被茂盛。看上去更加雄偉壯觀,多姿多彩。這是由於老君山花崗巖體與其它花崗巖的不同造成的。老君山的巖體是由“斑狀黑雲母二長花崗巖”組成。它是在距今1.4——0.8億年間秦嶺造山帶抬升造山過程中形成的相對年輕的花崗巖體,被國內地質專家命名為“老君山巖體”。老君山巖體就位後,經長期的構造剝蝕作用,造就了當今奇峯異谷,挺拔秀麗的地貌景觀。因此,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趙遜先生稱:老君山南坡石林是“迄今為止世界範圍內發現的規模最大的花崗巖峯林奇觀。”

這次由於時間和天氣原因,老君山的一些勝景和奇觀大家沒有觀賞到,不過,1775年乾隆登上嵩山時説:“好景一時觀不盡,天生有緣再來遊”,希望大家以後有機會再來領略老君山青山綠水的靈韻。預祝大家歸途一路順風。

大家就要分別了,在這分別之際,我想引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來表達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不知道這首詩能不能表達您此刻的心情?康橋之美遠在大洋的彼岸,這君山之美,卻近在咫尺,願不久的一天,您再故地重遊。預祝大家返程一路順風。

風景區導遊詞 篇12

大家們!我們現在去遊覽廬山錦繡谷景區。錦繡谷位於廬山西北部,花徑湖畔,由大林峯與天池山交匯而成。因第四紀冰川的作用,錦繡谷這塊開向西南的山間凹地,經過冰川的反覆刻切,形成了一個與平底陡壁的幽谷。“春時發英百千種,燦爛知識,至冬初蒼翠不剝,丹楓綴之,亦自滿眼雕饋”,四時紅紫匝地,花團錦簇,故名錦繡。

團友們,我們現在所走的步行道,是1979——1980年開闢的遊覽道路,全長有2500多米。錦繡谷,怪石嶙峋,形態各異,奇峯怒拔,有的如白髮老翁,有的似跳出水面的青蛙,有的若搏鬥的雙獅、揚鬃撒蹄的野馬、翱翔長空的雄鷹,還有的象觀音的對台梳粧……,人們給這裏的峯巖取了許多動人的名字,賦予優美的傳説。加之谷內時有云霧聚落,古道九十九盤宛若天梯,更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思。我們沿着遊步道將依次遊覽天橋、險峯、採藥石、人頭石、談判台、竹林寺、仙人洞等。 首先出現在我們眼前的谷中第一景——天橋。請朝左前方看,一塊峭立橫空而出的巨石,有如懸在半空中的一座橋,這就是“天橋”。這裏古稱“仙人盤”,曾經是廬山大林寺歷代的大和尚們悟道參禪的好地方。大家向下看,這裏兩邊崖壁橫空相互對峙,與谷底相對高度達六十多米。 相傳元代末期,吳王朱元璋和南漢陳友諒的軍隊大戰於鄱陽湖時,敗逃到此,在前臨深壑,後有追兵的緊急關頭,只見天空中金光閃爍,一條金龍自天而降,變成了一座橋。

朱元璋順勢策馬奔過,飛奔而至的陳友諒,坐騎都屍體 撞上朱元璋的馬尾馬了,忽然一個驚天霹靂,雷迅捷隆隆,天昏是暗,出現一道灼眼的藍光將石橋擊斷。剎那間龍變的橋消失了,橋斷後,雲散日出,仍然是雙崖對峙的絕澗。 錦繡谷春夏看花和雲,秋冬觀石和樹。錦繡谷中奇花繁多,四季不斷。山谷中最富傳奇色彩的花,首推“瑞香花”。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記載,瑞香產於廬山,原名“睡香”。相傳古代有一僧人晝寢巖下,夢中但聞異香酷烈,覺而尋之,故名。後人驚奇,認為是瑞祥之兆,改名“瑞香”。錦繡谷中花的分佈數量最多的花是“雲錦杜鵑”。“雲繡杜鵑”是石楠科常灌木,花呈淡紅色,桃紅色等。春暖花開時,花紅巧舞,燦爛若錦,取宋代詩人黃庭堅的詩句“錦上添花”之意,亦稱“雲錦花”。在《廬山志植物目》 ,正式稱之為“雲錦杜鵑”。

天上有竹林,地上有少林。地上的少林寺,我們可以見到。可天上的竹林寺,有誰見過?真是有心難見竹林寺,無意常遇仙客來。相傳竹林寺就隱藏在這山谷之中,每當風雲變幻的時候,還能聞聽到從竹林寺中傳出的鐘鼓之聲,也有機會看見雲端的影子。據説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大戰陳友諒和身患疾病時都會得到廬山竹林寺的神仙和尚周巔仙的幫助,多次化險為夷。為感謝救命恩人,朱元璋得天下後,派人到廬山來尋找竹林寺,可每次來人除了找到這崖壁上高高刻着的“竹林寺”三個大字外,。別無所獲,為此,後人就把“竹林寺”稱為“天上的寺院”。 朋友們,我們不知不覺來到譽海內外的仙人洞。仙人洞是一個由砂崖構成的巖石洞,洞高七米,深達一十四米,由於大自然的不斷風化和山水長期沖刷,逐漸形成的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亦稱佛手巖。 仙人洞的洞底有一泉水,分左右兩眼,俗稱“雌雄泉”。不管洞頂上掛有多少水珠,他始終象有人在調度一樣,兩泉同時一滴一滴往下滴,終年不斷,清澈甘甜,這便是《後漢書》記載的“一滴泉”。

仙人洞的飛巖可棲身,清泉可洗心。俯視山外白雲茫茫,江水蒼蒼,頗有遠離塵世之感,所以, 這裏又是道教的洞天福地。相傳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洞中修煉,直至成仙,所以洞內有一石制殿閣——純陽殿。殿內立呂純陽(洞賓)身背寶劍石雕像。 仙人洞的左側是一座道觀——老君殿,香火頗為為旺盛。由老君殿往上行,有一巨石凌空兀立,名“蟾蜍石”。石前方與石上上方分別刻有“縱覽雲飛”、“豁然貫通”八個大字。石隙中一棵蒼勁挺拔的松樹,撥雲破霧,這就是著名的廬山石松。1960年毛澤東同志曾題“七絕”詩云“暮色蒼茫看勁鬆,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沿,無限風光在險峯。” 1、從地質學上説,錦繡谷是怎樣形成的? 答:因第四紀冰川的作用,經過冰川的反覆刻切,形成了一個平底壁的幽谷。

2、在錦繡谷觀賞廬山雲霧最佳處是哪一個景觀? 答:鷹嘴石。

3、仙人洞有多高、多深、巖洞又叫什麼名字? 答:高7米,深14米,又名佛手巖。

4、請按虛實結合的方法,講解錦繡谷第一景——天橋 答:實——入谷左前方有一塊巨石有如懸在半空中的一座橋,兩邊崖壁橫空相互對峙,與谷底相對高度達60多米,故稱“天橋”。虛——相傳元代末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朱敗逃到此,在前臨深壑,後有追兵的緊急關頭只見天空金光閃爍,一條金龍白天而降,變成了一座石橋,朱順勢策馬奔過,飛奔而至的陳,坐騎都快撞上朱的馬尾巴了,忽然一個霹靂將石橋擊斷,即成現的景觀。

5、從錦繡谷至仙人洞的主要景觀有那些? 答:天橋、險峯(書經崖、小捨身崖)、採藥石、人頭石、訪仙亭、竹林寺、仙人洞、蟾蜍石(“縱覽雲飛”、“豁然開朗”)等。

6、在錦繡谷看花主要是哪個季節?山谷中最富傳奇色彩的花和分佈數量最多的花分別是什麼? 答:看花主要在春夏季。最富傳奇色彩的花是瑞香花,又名睡香,分佈數量最多的花是雲錦杜鵑,又名雲錦花。

7、請説説李時珍與廬山錦繡谷的關係。 答:李時珍是明代著名藥物學家,他多次帶着徒弟、兒子上廬山錦繡谷採藥。谷中彩藥石是他們採藥和分撿藥材的故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這部藥典中就收錄了十多種採自錦繡谷中的草藥,其中就有山谷中最富傳奇色彩的花“睡香”,也稱瑞香。

8、“南墜廬山當書案”是一句古詩,它的描寫與廬山哪一個景最相符,如何解釋? 答:與書經崖相符。我們走下險峯後,回頭望險峯崖層就象堆在書桌上的本本書,書桌《案》當然就是整個廬山,這些“書”彷彿是從藍天上附落廬山的。其中這句詩反映了古代文人常常喜歡到廬山隱居讀書討論學問的習慣。

9、錦繡谷和仙人洞有許多跟著名歷史人物相關的事蹟,請説出這些歷史人物的名字。 答:李時珍、朱元璋、陳友諒、周顛仙、蔣介馬、馬歇爾、毛澤東

風景區導遊詞 篇13

各位朋友:

現在我們要遊覽的是神農山風景名勝區。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沁陽市西北20多公里處的太行山南麓,面積96平方公里,包括紫金頂、白松嶺、臨川寺、太平摩崖等八大景區的136個景點。

這裏屬太行山脈的一處勝景,是一處典型的北方山水風光,以“雄、險、奇、絕”著稱,而且人文景觀也多姿多彩,有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雲陽寨,有體現佛道合流的雲陽寺和清靜宮,有建在絕頂之上的三大天門等等。

現在我們就要進入景區,映入我們眼簾的這座雄偉高大的青石寨門,便是雲陽寨。雲陽寨始建於隋唐時期,歷代多有整修。雲陽寨因地處溝通豫、晉兩省交通的雄關險隘,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大書法家王鋒在《懷州弔古》中讚道:“北面峯巒拱孟門,野王形勝沁河混”。其中的“孟門”指的就是雲陽寨門。

自古名山出名剎,神農壇也不例外。現在我們將要參觀的就是雲陽寺。雲陽寺始建於唐代,依山傍水,左峯右谷,只可惜多處已毀於戰火。不過從遺址上仍能看出當時規模的宏大,香火的鼎盛。清靜宮與雲陽寺僅一牆之隔,建於清乾隆年間,內有玉皇閣、三皇閣、王母殿等。清靜宮在建築風格上打破了中軸線對稱的佛寺道觀建築格局,把窯洞和樓閣結合在一起,特別是用材全部為石料,堪稱中原古建築一絕。

眼前大家看到的這條佈局美觀的步道是被譽為“天下第一步道”的神農步道。神農步道全長3000米,總枱階4321個,入口處為99級。走走神農步道入口,在雲陽河東南山坡,去陽寨門右上方,八座錯落有致的山峯驀然迴轉,呈叩拜狀面向東北,其山勢獨特,令人遐想不已。

風景區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昨天放學回家,我爸爸問我:“石頭放在水裏是浮還是沉?”利用平時的生活經驗,我想也沒想就脱口而出:“當然是沉呀!”然而,我爸爸卻對我説,有種石頭放到水裏不會下沉,它的名字叫“水浮石”。石頭放到水裏不會下沉,這我有點不相信,就問爸爸:“你有這種石頭嗎?”我爸爸回答我:“東山上就有。”

我心裏一驚,什麼?東山上就有,這不可能?夏天我們經常到東山上去散步,從沒聽説過東山上有這種石頭,是不是我老爸在騙我?於是我又趕緊問:“你説東山上有這種石頭,那我們明天去採,可以嗎?”我倒要看看,是果真有這種石頭還是我老爸在有意騙我?

今天剛吃過中午飯,我就纏着爸爸要他帶我到東山去採“水浮石”。來到東山上,我們開始採起石頭來,一塊一塊撿過去,撿了幾塊之後,我爸爸突然拿着一塊石頭對我説:“這塊就是水浮石。”我接過來看了看,發現這塊石頭和其它別的石頭是有些不同,它的表面一點也不光滑,能很明顯看到它身上有很多小孔,放在手裏掂了掂,它明顯比其它石頭要輕得多。

就算如此,但我還是不相信,石頭會浮在水上。接下來我們又撿了好多一起帶回了家,拿出一個放滿水的盆子,我們把撿來的石頭全都倒了進去,果然發現,真的有幾塊是浮在水面上的,我終於相信爸爸説的是真的了。但我又想知道,它們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呢?打開家裏的電腦,到網上查了查,知道了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原因就在這種石頭的中間是空的,在東山上剛開始撿的時候,它們的表面難怪有那麼多的小孔,原來如此。

世界上的石頭真是千奇百怪啊!要不是親眼看見,真不會相信有浮在水上的石頭。看來,我又增長了一個新的知識了!

謝謝大家!

風景區導遊詞 篇15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金刀峽自然風景區位於重慶直轄市北碚區華鎣山西南麓。海拔825米,距重慶市中心九十公里。金刀峽是一處保持着原始古老神奇的峽谷自然風景區,它地勢雄偉,以峽著稱,以林見秀,以巖稱奇,以水顯幽。全峽長6.2公里,分上下兩段,上段由於喀斯特地質作用,地面切割強烈,金刀峽神工般形成了獨特的峽谷溝壑,石壁如削,兩山岈合,垂直高度超過百米,上有古藤倒掛,下有潺潺流水;下段由於流水浸蝕力的作用,洞穴羣生形成大量的地質上稱作壺穴的碧玉串珠的深潭絕景,飛泉瀑布層層疊疊,石鐘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並且下段古猴羣生,縱觀猴羣更是趣味無窮。

堪稱全國最長的峽谷十里仿古棧道,讓人驚讚不已,憑棧探幽,將感悟那藴藏於大自然山水間的天地靈氣。六公里的風景線以雄、險、奇、幽著稱,集瀑、泉、洞、峽於一體,四十多個自然景點可供遊人探險、攀登和水上游樂,是人們度假、避暑、踏青迴歸自然的旅遊佳景。

景點介紹

驚魂台

進了山門,步行約五分鐘便可看到一平台,長約5米,寬3米,站在台上往山崖下望去,確有觸目驚魂之感,有恐高症的遊客萬不要走過去。相傳解放戰爭時期,雙槍老太婆派她隊下十餘人去解救被捕的共產黨人,結果失敗,被敵人圍追至此,彈盡糧絕,他們一行十餘人手挽手肩並肩跳下山崖,英勇救義,嚇得敵人魂飛魄散,由此得名驚魂台。

神鷹沐浴

金刀峽上段入口處,右側峽巖雄屹突兀,如一巨大鷹嘴頭突入峽空,清澈泉水從鷹嘴灑淌而 下,使峽口顯得特別蔭涼滋潤,森嚴壁壘,這就是金刀峽內第一勝景--神鷹峽。站在本道上,遠觀神鷹其鷹爪又幻化為一隻俯視清潭的小鷹頭,從它張開的嘴中流出晶瑩剔透的珠串。這一大一小兩個鷹嘴泉集於一 身,使得神鷹峽更加神奇壯麗。

懸天飛瀑

位天金刀峽上峽口右側日照壁,山崖崴峨,筆直衝天。一股銀白色的飛泉傍着雄偉的山勢從天而降,瀑高約150米,寬10米左右。瀑口左面有一方形石洞,何人何時何因鑿之無從考證。據當地一百歲老翁講,曾有一遠方老道在此修煉多年,後得道成仙,在某個久雨初晴的正午,駕一道彩虹而去。並説當年白蓮教亦在此活動。

乾旱時節,飛泉如銀絲鏈串飄灑於天地之間;涼風拂過,泉水隨風飄散,五光十色,如仙女散花一般,點點滴滴甚似好看;山雨過後,山洪入峽,泉如潮湧飛演直下,瀑布猛增達十餘丈,瀑聲震聲天動地,如百鼓齊鳴,其勢如虹,十分壯觀廳特。因此瀑布隨雨旱時節變化顯著所以人們又稱它為雙面飛瀑。

崖半有一橫穿日壁的天然便道,瀑聲如雷,震耳聾;水花飛油,空翠濕人衣;隔簾遙望,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遠硯飛瀑,氣勢磅礴,使人不禁想起李白的千古絕名:“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獅頭峽

距神鷹峽不到200米就是金刀峽上段第二勝景獅頭峽。此處峽巖突峙,形成幽窄深澗,棧道下溪流時而潺潺娓唱,時而如鼓咚響,棧道隨峽崖急轉彎處右岸,一巨大巖石突入峽空獅頭下有一綠色深潭,潭水如玉翠般閃光。

此峽又蒼老的面容,猶如飽經滄桑 的老人的臉,而其身上兩層光滑柔順的獅毛,又不可懷疑其獅王的身份。此峽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在冥冥之中,與古埃及人工琢成的獅身人面遙相呼應。 走進幹回谷,為何右有神鷹左有雄獅鎮守峽口呢?鎮守幹回谷的兩獸乃是兩神仙的坐騎,久居天庭二神仙多飲了幾杯瑤池美酒,昏昏大睡。於是兩獸便私入凡間,又為金刀峽美景所吸引,就留居此地,做了恩愛夫妻,過着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不料兩神仙酒醒後發現坐騎不在身邊,便告知玉皇大帝,玉帝下旨召回天庭,兩獸不從,玉帝大恕,便派天兵前來捉拿。夫妻二人與天兵大戰千餘回合,王母為二人的深情所感動,便向玉帝求情,玉帝乃命二人永鎮幹回谷,保此地平安。

彌勒佛

位於金刀峽下段中部右側,憑棧觀佛,其袒胸露肚,笑容可掬,好象正在重複他的名言:“笑 口常開、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大肚難容、容天下一切難容之事。”逢陽光直射,則有一道七色彩虹橫跨佛身,此謂佛光顯現。佛經上講,若遇佛光,必有好運。

老君醉酒

經過幽深曲折、串珠般的深潭,在下段區中部有一50餘米的石龕。壁龕上小下大,上淺下深,龕底可容納百餘人。從龕頂墜落而下的一幅銀簾,散珠濺玉,飄灑空際,好似天上的,醉倒了天上的神仙,這才有神仙坐騎私下凡間,享受人間天倫的故事。

藏刀洞

説到金刀峽,何謂“金刀”?刀在何處?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神奇的遐想。

穿過觀佛路來到藏刀洞,四周綠蔭環抱、景色奇麗。相傳這就是大夏國將軍張昆得獲金刀之處。洞內鐘乳石造型奇特,有一處鐘乳石酷似一柄空的刀鞘直刺入峽,雖然金刀早已不在但刀鞘依然留在洞中。站在觀景台,放眼望去,彷彿一把金刀高懸洞頂,刀光閃閃、寒氣逼人。

其實藏刀洞乃是一座橫卧於峽中的自生橋。洞口兩側懸崖峭壁、鬼斧神工,它高50餘米、寬處10餘米、窄處7—8米、長約45米,地質構成甚為奇特。該洞是由於億萬年前的地殼運動形成的溶洞,洞內長年在二氧化碳流水的作用下,形成了今天的藏刀洞,用手輕輕一摸,上億年時光便從指間悄悄滑過。

風景區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

歡迎大家來到。有着佔全國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人們一踏上這裏,就會被它的神奇博大、美麗富饒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几天的遊覽中,光彩奪目的歷史文化、瑰麗全姿的民族風情、神祕絕妙的自然景觀、珍奇稀有的古蹟遺蹤、富饒豐盛的物產資源會讓您驚歎不已。

地理概況

遊客們,神奇在哪裏?首先還是讓我來介紹一下它的地理概貌。的地形地勢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三山夾兩盆”。天山山脈橫貫,南與崑崙山脈、阿爾金山脈合抱塔里木盆地,北與阿爾泰山脈合抱準噶爾盆地。俗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間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疆的準噶爾盆地,中間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兩大沙漠周圍,分佈着大大小小的綠洲。綠洲和山地草原,成了人民的世居之地。

其實,更形象一點來看,的地貌就像一個字,那就是疆字的右半部“畺”,其中“三橫”表示三山,自北而南分別是阿爾泰山、天山和崑崙山一阿爾金山,夾在三橫中的“兩田”表示兩大盆地,北面是準噶爾盆地,南面是塔里木盆地。的總面積為16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區面積的總和。

歷史文化

遼闊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古稱“西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居民。由於地域遼闊,交通發達,歷史上曾是眾多民族馳騁角逐之地。遠古在南疆活動的主要是羌人,相傳還有與周人有着遠親關係的赤鳥人。到了秦漢之際,已形成許多“國”,史稱“西域三十六國”。歷史上對溝通和內地關係貢獻最大的要數漢武帝,公元前138年,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此後又派衞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率軍出擊匈奴,並逐步使西域歸屬了漢朝。

張騫出使西域後的1500多年時間裏,無數商人、官吏、使臣、僧侶沿着張騫的足跡東來西往,形成了一條溝通中國與中亞、南亞以及歐洲的商業通道。伴隨着古道上的駝鈴聲,古代中國精美的手工藝品、珍貴的藥材以及火藥煉製術、造紙術、印刷術傳到了西方,歐洲和亞洲各國的特產以及佛教、景教、伊斯蘭教及其文化藝術也流入了中國。流通在這條通道上的商品中,最珍貴、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精美華麗的中國絲綢,因此這條古老的交通線就被譽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像一條友誼的紐帶,把古老的黃河流域文化、恆河流域文化、古希臘文化和波斯文化聯結在一起,成了一條舉世聞名的最古老的“外貿交流、文化傳播之路”。

漢代以後,絲路交通維續不衰,西域成了著名的佛教地區,天山南麓的許多石窟都是在南北朝時期開鑿的。盛唐時期,也是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特別是公元640年唐太宗平高昌,不久又打敗突厥,使唐朝西部的疆域跨過葱嶺,推進到了中亞,成了我國關內的腹地。此時國強不怕外侮,邊關大開,中外人士均可自由往來,絲綢之路暢通無阻,貿易交往空前繁榮。宋元明時期,時分時合,直至清乾隆年間,西域始稱。公元1759年,乾隆派兵先後平定北疆準噶爾部和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亂,使長期分裂的復歸統一。

風景區導遊詞 篇17

龍山島是千島湖中心湖區最大的島嶼,以人文景點為主,島上建有海瑞詞、石峽書院、半畝方塘、鐘樓等。從東碼頭上島後能看一個寬大的台階通向山頂,前端是一座牌坊,上有“龍山”兩字,據説此牌坊原系南宋年間淳安人方逢辰高中狀元后皇上所賜。在牌坊前面,有三級平台,每級平台分別矗立着兩根粗大的龍柱,共六根。再往東面,看入眼的一座古建築就是海瑞祠了。

明嘉靖年間,海瑞任職期滿調離淳安,淳安百姓為紀念他勤政清政的業績而立“去思碑”,建生祠以示紀念。如今島上的海瑞新祠建於1985年,祠堂前廳有碑廊,大都出自古今名家之手筆。 後堂豎有海瑞九尺高度之塑像,左右兩壁並配掛一組反映海瑞生前治績的國畫。

從海瑞祠拾級而上,一路鳥語花香,林木葱翠,約行五百級石階小徑可直達寧古鐘樓,在這亦可眺望千島湖山光水色,到是看景的一個好地方。

風景區導遊詞 篇18

橋溪古韻景區毗鄰雁南飛茶田,景區旅遊資源豐富,特別是明、清時期興建的十六座客家傳統民居建築保存完好,質樸卻又不失宏偉,百年古民居——繼善樓的建築規模和建築藝術以及營造的文化氛圍是客家建築的一朵奇葩,石橋、溪水、民居、古樹構成一幅秀美的客家田園風光畫卷,先後評為廣東省十大最美古村落等榮譽稱號。橋溪古韻景區是可以體驗客家原生態的民風民俗、瞭解客家古民居的建築藝術、發現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文化傳統、感受十里橋溪山水的迷人風光、探尋明朝末代太子朱慈烺的歷史謎蹤。

梅州雁南飛背靠陰那山省級風景名勝區,風景優美,是個可以出攝影作品的地方。是一個融茶葉生產、生態公益林改造、園林綠化、旅遊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和旅遊度假村。

景區包括:雁南飛神石,雁南飛大道,遊客中心和茶情閣,茶藝表演,會議中心,圍龍大酒店,圍龍食府,笑傲江湖瀑布,龍那山生態谷,仙茶閣,高級別墅區。還有各種景區特產,美食,文化,等你去了解。

風景區導遊詞 篇19

各位遊客:

大家好!

長白山天池是中國最深的湖泊,為1702年火山噴發後的火口積水而成,高踞於長白山主峯白頭山(海拔2691米,為東北最高峯的山)之巔。湖面海拔2155米,面積9.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為中朝兩國界湖。湖周峭壁百丈,環湖羣峯環抱。這裏氣候多變,常有蒸氣瀰漫,瞬間風雨霧靄,宛若縹渺仙境。晴朗時,色彩繽紛,景色迷人。曾盛傳湖中有怪獸,轟動一時,至今仍為一謎。周圍有小天池鏡湖、長白温泉帶等諸多勝景。

天池呈橢圓形,周圍長約13多公里,平均水深約200米,據説中心深處達373米。在天池周圍環繞着16個山峯。天池猶如是鑲在羣峯之中的一塊碧玉。在晴朗天氣,碧水中飄着白雲,天水相連,景色秀麗異常,但是,這裏經常是雲霧瀰漫,並常有暴雨冰雹,因此,並不是所有的遊人都能看到她秀麗的面容的。

天池除了水之外,就是巨大的巖石,沒有一草一木。但是,卻不時聽到有人説看到有怪獸在池中游水。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除了看到過一隻黑熊在池邊洗澡外,沒有發現任何動物。他們對天池的水進行過多次化驗,證明天池水中無任何生物,既然水中沒有生物,若有怪獸,它吃什麼呢?

天池的水從一個小缺口上溢出來,流出約1000多米,從懸崖上往下瀉,就成著名的長白山大瀑布。長白山除了天池和長白山瀑布外,還有不少湖泊的瀑布。天池旁邊有一個小天池,又叫長白湖,水也的碧藍的。在樹林間的嶽樺瀑布和在半山腰的梯雲瀑布,規模也不小。此外,在長白瀑布不遠處不遠還有長白温泉,這是一個分佈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温泉羣,共有13眼向外湧水。

謝謝大家!

風景區導遊詞 篇20

從小碼頭登上游艇,看兩岸青山徐徐後移,聽“錦水灘聲”悄送情歌。船行100多米,左前方一山迎面而來,此山形狀恰似一隻大烏龜,龜頭、龜甲、龜尾,清晰可見,形神兼備。龜頭所向,正是丹霞山別傳寺的山門。待船至"龜尾"時,回頭再看,則只見“龜頭”徐徐縮進了龜甲之內,形象之逼真,動作之酷似,令人歎為觀止。

遊船再往前行,兩岸石巖千姿百態,水中礁嶼或藏或露,“打鼓洞”、“卧牛石”、“六指擒魔”等等奇石,不但造型逼真,而且都有一段離奇的傳説。江水澄清碧透,在淺水處,能見游魚悠悠擺尾,彩色的錦石耀眼生輝;水深處則江水濃如翡翠,將兩岸青山攝入江中。在如詩如畫的江岸長廊中,過沙灘,泛平湖,幾經曲折,遊船終於來到一抹平沙的車頭村。這裏是遊船的終點站,離出發點已有十幾裏了。舍舟登岸,沿着沙灘可以尋覓玲瓏的錦石,可以在岸邊小攤購買丹霞還魂草。流波擷勝的流程定會使你獲得“千山依序入畫屏”的美好感受。

在乘船遊錦江而下四里處,左岸小山峯上有一座觀景亭。離船登岸,順石階上亭閣,四周景色盡收眼底。雲霧繚繞其間,使人如置身於仙山瓊閣之中,這裏便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仙山瓊閣。向後仰看,只見丹霞山主峯猶如一艘巨輪乘風破浪,又似一隻高大的駱駝正在跋山涉水。向前眺望,姐妹峯婷婷玉立,脈脈含情,朝夕相處,形影不離;拇指峯猶如大地伸出“拇指”,讚美秀麗的丹霞景色;茶壺峯亦十分逼真,有壺蓋、壺嘴,唯獨沒有茶壺把手。傳説古時候姐妹二人,熱情好客,爭着給遠方的賓客斟茶一不小心扯脱了壺把,香茶濺下錦江,香溢30裏。在茶壺峯前後的燕巖、平頂寨又如一張茶几和一隻茶杯,與茶壺峯相映成趣。最遠處有一峯直立,形如觀音菩薩,觀音前面更有兩座小石峯,宛如金童玉女,形成了“童子拜觀音”的絕妙之景。